① 歷史學考研考哪些科目
歷史學考研主要考歷史學、英語、政治,這三門科目。
1、歷史學,通史(中國古代史30%、中國近代史20%、世界古代史20%、世界近代史30%),一共300分,答題時間3個小時。20道選擇題,每題2分;8道名詞解釋,每題10分;2道材料分析,每題30分;4道簡答題,每題30分。
2、英語。
3、政治。英語和政治是公共課,必須考的內容。
復試:
1、筆試:你所報的專業內容。
2、面試:英語口語和專業問題提問。
歷史學介紹
歷史學,以人類歷史為研究對象的學科,也叫史學。歷史學,是人類對自己的歷史材料進行篩選和組合的知識形式。歷史學,是個靜態時間中的動態空間概念,歷史學是由歷史、科學、哲學、人性學及其時間空間五部分有機組合而成。
歷史學與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並列,組成了中國的高等教育學科體系。大學本科歷史學專業畢業並滿足學士學位授予條件後通常予授歷史學學士學位。
② 中考歷史主要考哪些內容
分三個方面
一.從內容上看:分世界史和中國史。考察歷史事件對其歷史的影響,這是宏觀的考察。世界史和中國史所佔的的分值不同,大多數地區中考側重於中國史。
二.從微觀上看:一個事件要分幾部分來考察,也就是大題中的1234小問。主要分為:事件的原因、過程(其中的人、地、時間、結果)、影響(作用)、啟示(開放性為主)。所有時間都可以這樣考。
三.總想考察歷史事件間的聯系。這是比較難的的一部分,多通過材料大題讓找聯系、啟示。要求考生要自己的准確認識、理性的去分析。
其實歷史不難,認真復習,把歷史當做一串串有趣的故事自然會學好。
③ 一般的歷史考試中,考什麼內容
2008年研究生入學考試 歷史學基礎考試大綱 序言(略) 2008年考研歷史學基礎(代碼313)考試大綱 1、試卷滿分為3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鍾 2、答題方式 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中國古代史 約30% 中國近現代史 約20%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 約20% 世界近現代史 約30% 4、試卷體型結構 選擇題 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名詞解釋 8小題,每小題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題 2小題,每小題30分,共60分 簡答題 4小題,每小題30分,共120分 考察范圍:分中國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1991年)兩大范圍。 第一章 中國古代史 一、中國古代歷史的開端 1、中國遠古時代的人類 2、氏族公社 3、中國遠古社會的傳說 二、夏商西周 1、夏朝的考古發掘和文化遺址 2、夏朝的鞏固和發展 3、商族的起源 4、從盤庚遷殷到武丁中興 5、周族的興起和滅商 6、西周後期的社會矛盾及其滅亡 7、商、西周的制度和社會結構 8、夏、商、西周的社會經濟 9、夏、商、西周的文化 三、春秋戰國 1、春秋戰國社會經濟的反展 2、春秋戰國的改革與變法 3、春秋戰國社會等級關系的變化 4、從諸侯割據到秦統一 5、春秋戰國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四、秦漢 1、秦統一專制集權國家的建立 2、漢承秦制與「文景之治」 3、漢武帝與西漢的強盛 4、西漢後期的社會危機與王莽改制 5、劉秀與東漢初期政治 6、東漢後期的政治危機 7、漢代的社會結構 8、秦漢社會經濟的發展 9、秦漢的農民起義 10、秦漢的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 11、秦漢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五、魏晉南北朝 1、曹操統一北方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2、魏蜀吳三國的政治與經濟 3、西晉的短暫統一及其政治經濟問題 4、十六國與南北對峙 5、東晉南朝的門閥政治與寒人的興起 6、江南社會經濟的發展 7、北魏統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 8、北魏末年的社會矛盾 9、北朝時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10、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六、隋唐五代 1、隋朝的統一及其政治、經濟和軍事制度 2、唐朝的建立和「貞觀之治」 3、唐朝對隋朝制度的繼承和發展 4、武則天和唐玄宗的統治 5、唐朝前期的社會經濟 6、「安史之亂」與藩鎮割據 7、兩稅法與唐後期的經濟 8、唐後期的社會矛盾與農民起義 9、隋唐的民族關系與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10、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11、五代十國的政治與經濟 七、宋、遼、西夏、金、元 1、宋、遼、西夏、金的政治制度 2、慶歷新政與王安石變法 3、北宋與遼、西夏的關系與宋金對峙 4、宋代經濟的繁榮 5、元代的統一及其影響 6、元代行省制度 7、元朝的民族政策 8、宋元的科技與思想文化 9、宋元對外經濟文化交流 八、明清(前期) 1、明初專制集權統治的加強 2、鄭和下西洋與「南倭北虜」 3、明中期的社會危機與張居正改革 4、東林與復社 5、耶穌會士與早期西學東漸 6、明末農民戰爭 7、清軍入關與清初的社會矛盾 8、清代疆域的奠定與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9、康乾盛世 10、清前期的邊疆與民族政策 11、明清對外政策與朝貢貿易 12、明清社會經濟的發展 13、明代的衛所與清代的八旗制度 14、明清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第二章 中國近現代史 一、列強的對華侵略 1、兩次鴉片戰爭 2、沙俄侵佔中國領土 3、中法戰爭 4、中日甲午戰爭 5、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6、重要的不平等條約及其影響 二、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 1、太平天國農民戰爭 2、太平天國的政權和制度 3、義和團運動 三、晚清政局 1、湘軍與晚清地方勢力的崛起 2、洋務運動 3、清末新政 四、晚清社會經濟和思想文化 1、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西學東漸與中西文化沖突 3、科舉制度的廢除和晚清教育改革 五、維新運動與辛亥革命 1、維新變法思潮 2、戊戌變法 3、立憲運動 4、孫中山與三民主義 5、革命派與改良派的論戰 6、從興中會到武昌起義 7、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六、北洋政局與社會革命 1、袁世凱與北洋軍閥的統治 2、反對北洋軍閥的斗爭 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4、新文化運動 5、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6、五四運動 7、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8、第一次國共合作 9、北伐戰爭 七、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和蘇維埃革命的興起 1、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 2、新軍閥混戰 3、中共領導的武裝斗爭和紅色根據地的建立 4、紅軍五次反「圍剿」與長征 5、抗戰前十年的中國社會經濟 八、抗日戰爭 1、日本侵略東北與偽滿洲國成立 2、抗日救亡運動 3、西安事變 4、盧溝橋事變 5、南京大屠殺與日軍暴行 6、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 7、抗日根據地的開拓和建設 8、延安整風與中共「七大」 9、中國軍隊的反攻 10、日本投降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11、抗戰時期的社會經濟 九、國共和平談判與全面內戰 1、戰後國民黨的統治與人民的反抗斗爭 2、重慶談判 3、內戰爆發、三大戰役與解放軍渡江作戰 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十、民國時期的科學與思想文化 1、中央研究院的成立與中國科學的初步發展 2、民國時期的各種思潮 3、民國時期的史學、文學與藝術 4、魯迅與左翼文化運動 十一、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1949-1956)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的內外政策 2、新中國的鞏固與經濟建設 3、社會主義改造 十二、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 1、經濟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2、經濟建設的曲折 3、國內政治與對外關系 十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1、從「五一六通知」到全國內亂 2、廬山會議與批林批孔 3、從「反擊右傾翻案風」到粉碎「四人幫」 十四、撥亂反正(1976-1978年) 1、撥亂反正的歷程 2、「兩個凡是」與真理標准大討論 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政治、思想和組織路線 十五、改革開放的進程(1978-1992年)1、農村與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啟動 2、特區建設與改革開放的全面展開 3、鄧小平南方講話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
④ 歷史學考研考什麼
歷史學考研主要考歷史學、英語、政治,這三門科目。史學理論和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專門史等方面的內容將有機地體現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歷史學,以人類歷史為研究對象的學科,也叫史學。歷史學,是人類對自己的歷史材料進行篩選和組合的知識形式。歷史學,是個靜態時間中的動態空間概念。歷史學是由歷史、科學、哲學、人性學及其時間空間五部分有機組合而成。
歷史學與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並列,組成了中國的高等教育學科體系。大學本科歷史學專業畢業並滿足學士學位授予條件後通常予授歷史學學士學位。
廣義的"歷史學"是對"史"進行同時合訓而產生的"史有二義"的統一體。包括:完全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
狹義上的史學專指後者,是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的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的統一體。
因歷史學家們考察的角度和出發點的不同,而有"活動"說、"學問"或"學術"說、"知識體系"說、"科學"說、"藝術"說和"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說、"整合"說等等不同的界定。
歷史學類專業主要包括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一級學科,以及博物館學、民族學、文物學等二級學科。
⑤ 中考歷史主要考的內容有哪些 中考歷史主要有哪些題型
選擇主要題型有以下幾類:
一.單項選擇題
選擇題是歷史學科中考的基本題型之一,題干以文字形式或圖表材料呈現,可以考查歷史概念、歷史事實、歷史結論、階段特徵等各種內容,以及考查獲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歸納、比較、概括、辯證全面地認識和分析問題等各種能力,需要學生在平時扎實掌握基礎知識,是一種設題靈活、客觀性強、覆蓋面很廣的多功能題型。
1.概念型選擇題
此類選擇題主要依據基本歷史概念來命題,此類題在題干中提出一個基本概念,備選項則是對這一概念的闡釋。在題干中經常出現的主要標志性用語有「內容是」、「標志是」、「性質是」、「特點是」、「准確的理解是」等。
2.材料型選擇題
通過文字材料或圖表材料創設情境,提出問題,需要從材料中准確地獲取有效信息,是課改以來中考試題中廣受命題者青睞的題型。
3.分析評判型選擇題
此題型加強對歷史概念、歷史觀點和歷史結論等進行分析、判斷和評價,不著眼於「是什麼」,而著眼於「為什麼」
(1)揭示本質選擇:通過用材料創設新情境的形式,要求考生能夠透過材料的表象,深入地揭示歷史發展進程的本質。
(2)因果判斷選擇:分析歷史事件中存在著的各種不同因素,根據題目指向要求找出與上述因素相對應的背景、原因、目的、結果。
(3)比較選擇: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放在一起或把同一歷史現象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放在一起,通過分析、歸納、比較,找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其形成的原因。
(4)程度選擇:選項與題干隱含著論點與論據的關系,在各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其他選項雖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夠全面或處於次要地位或不合題意而不能成為最佳選項。題干求答項前後,多有「最主要」、「最重要」、「主要」、「根本」等表示程度的副詞或形容詞。
(5)逆向(否定)選擇:要求選出與事實不符的選項。題幹部分採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無」、「沒有」、「不正確」、「不準確」、「錯誤」等詞語,
4.組合型選擇題
將同類選項按一定關系進行組合,通常在題干中列出三組或三組以上的歷史知識,並冠之以數字序號,然後分解組成備選答案作為選項。也可以構成否定形式,可據題意從選項中選出符合題乾的應該否定的一個組合選項。
⑥ 歷史專業會考什麼科目
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歷史學專業從2007年改為全國統考,由教育部統一命題。考試科目為:政治、外國語、歷史學基礎三門。
思想政治理論(上午8:30——11:30)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80分鍾,考試涵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等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
外國語(下午14:00——17:00)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80分鍾,根據考的不同語種,考試內容也有所差別,一般參加英語考試的最多,英語考試包括閱讀理解和寫作,主要考查詞彙及語言運用能力,另外還有俄語和日語,考生可以根據所學外國語語種的不同來選擇考試語種。
歷史學基礎(上午8:30——11:30)滿分300分
歷史學基礎滿分300分,考試時間180分鍾,考試內容涵蓋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等四門基礎學科,史學理論和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專門史等方面的內容將有機地體現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歷史學研究生(學術型)考試雖然是全國統考,但是教育部並沒有指定參考書。以下推薦歷史學考研的權威的11本書:
1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吳於廑 21.20 7-04-004704-7
2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吳於廑 18.30 7-04-004705-5
3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吳於廑 21.10 7-04-009439-8
4 《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吳於廑 18.10 7-04-009440-1
5 《世界史現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吳於廑 19.90 7-04-005325-X
6 《世界史現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吳於廑 22.90 7-04-005326-8
7 《中國古代史》(上冊) 福建人民 朱紹侯 36.00 7-211-04782-8
8 《中國古代史》(下冊) 福建人民 朱紹侯 27.00 7-211-04783-6
9 《中國近代史》(第四版) 中華書局 李侃 21.00 7-101-01295-7
10《中國現代史》(上冊) 高等教育 王檜林 18.30 7-04-011057-1
11《中國現代史》(下冊) 高等教育 王檜林 20.70 7-04-012243-X
歷史學應該如何進行考研復習?
第一遍的目標是了解,可以快速瀏覽;第二遍的目標是理解,需要精讀,對不理解的內容進行勾畫,做標記,可以筆記;第三遍的目標是掌握,需要在第二遍精讀的基礎上,對不理解的內容各個擊破;第四遍的目標是運用,需要將各章節知識點進行前牽後聯,完善筆記。
⑦ 歷史專業考研怎麼考考什麼具體內容是什麼
政治,數學,英語公共課,歷史學基礎等專業課
這里有一份最全的考研歷年真題資料分享給你
鏈接:https://pan..com/s/14ylWPSQM-tRqjLKKDeHRRQ
通過不斷研究和學習歷年真題,為考生沖刺階段復習提分指點迷津,做真題,做歷年真題集,對照考綱查缺補漏,提高實戰素養,制定做題策略,規劃方向;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⑧ 教師資格證考試初中《歷史》,一般會考什麼內容
《綜合素質考試大綱》、《教育知識與能力》、《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初中科目三分為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思想品德、歷史、地理、音樂、體育與健康、美術、信息技術、歷史與社會、科學等15個科目。
教師資格證是教育行業從業教師的許可證。在我國,師范類大學畢業生須在學期期末考試中通過學校開設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課程考試,並且要在全省統一組織的普通話考試中成績達到二級乙等(中文專業為二級甲等)以上,方可在畢業時領取教師資格證。
非師范類和其他社會人員需要在社會上參加認證考試等一系列測試後才能申請教師資格證。
(8)歷史主要考什麼擴展閱讀:
取得初級中學教師、初級職業學校文化、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或者其他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取得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和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中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考生上傳個人照片時的注意事項:
1、本人近6個月以內的免冠正面證件照;不允許帶帽子、頭巾、發帶、墨鏡;
2、照片格式大小:格式為jpg/jpeg,不大於200K;
3、照片中顯示考生頭部和肩的上部;黑白或彩色均可,白色背景為佳;
4、此照片將用於准考證、成績報告單、以及通過考試和審核後獲得的資格證書。
建議使用Microsoft Office Picture Manager,圖畫,Photoshop,ACDsee等工具,將照片進行剪裁壓縮。最後進入照片裁剪,用滑鼠在原圖上拖拽劃出剪切范圍,顯示剪切後的實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