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李庄古鎮有多久的歷史

李庄古鎮有多久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01-25 01:31:54

1. 宜賓李庄古鎮的李庄三白是哪三白

李庄三白指的是:

1、李庄白肉:

李庄白肉,全名為「李庄刀口蒜泥白肉」,是四川宜賓歷史文化名鎮李庄的漢族傳統美食,選用皮薄肉嫩、肥廋比例恰當的「長白山」或「約克」或「巴克夏」豬肉,加以多種醬料製成,有清香爽口,肥而不膩。

2、李庄白酒:

白酒是李庄三白,白肉、白酒與白糕之一。李庄白酒是以本地盛產的高粱為釀酒主料,經傳統工藝發酵蒸煮後獲得原酒,再經一段時間的存放和勾兌後才作為商品酒出售。

3、李庄白糕:

李庄白糕主料是採用優質糯米經炒熟後,加進一些能幫助消化的中葯材如淮山等,再磨成細粉加入白糖後,用模具壓製成型,若是加入炒熟磨細的芝麻則稱為「麻糕」。無論是白糕麻糕,都具有香甜軟糯、入口化渣的特點,特別適宜老年人和兒童食用。

(1)李庄古鎮有多久的歷史擴展閱讀:

李庄的老街上除了那些豪華的建築,還有普通的民居,保存最為完好的是席子巷。這是一條建於清朝初年的老街,長不過60餘米,寬不過2.5米,卻引來無數的遊人。

有美國的、法國的、日本的,前來采訪的電視台更不少,黃金旅遊線萬里長江第一鎮4黃金旅遊線中央電視台、四川電視台、香港鳳凰電視台等都曾來此拍攝紀錄片。

初一看,覺得只不過是一條老街,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仔細一瞧,才發現確有特色。整條街都是一樓一底的木建築,穿逗結構,二樓清一色的木挑吊腳樓。

上有屋檐,這一來就把不寬的街覆蓋了,街兩旁的檐口僅40厘米的距離,站在街市往上眺望,僅看見一絲天空,故而席子巷又被稱作一線天。

2. 四川的四大古鎮,絕對會讓你不虛此行,知道都是哪嗎

第一處:李庄古鎮。

李庄古鎮是一個非常有歷史文化氣息的古鎮,在鎮上到處都可以看到歷史遺留下來的痕跡,稱為古鎮可以說是當之無愧。在這個鎮子上還保留著非常多的文物和古跡,一看到就給人很有文化的感覺。

這雖然只是一個鎮子,但是有很多雄偉的建築物,看起來氣勢磅礴。建築物的布局也非常的精妙絕倫,仔細看一下還能夠看出不同年代時候建築物不同的特點與特色。

除了好看之外,李庄古鎮上最出名的可就是白肉了。一塊塊片好的肉吃到嘴裡美味無窮,而且吃起來一點兒也不感覺會膩。

第四處:黃龍溪。

黃龍溪也是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這里非常的安靜和舒適。更難得的是,黃龍溪當地有許多出名的小吃,來到這里又好看又好吃,還能夠放鬆身心,特別適合那些工作疲憊又愛吃的年輕人。

3. 大神們你們誰去過李庄古鎮,哪裡怎麼樣好玩嗎

李庄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在宜賓還是很有名氣的,不少到蜀南竹海的遊客會順道游覽下這里,最近一次改造升級是在2015年上半年。距離宜賓市區不是很遠,大約20公里。在宜賓南岸客運站有發往李庄的公交車,除了坐車還可以在宜賓的合江門碼頭乘船到李庄。李庄有著「萬里長江第一鎮」之稱,所以乘船的話還能欣賞沿江美景。
它曾經是抗戰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40年同濟大學等10多所文化、教育、科研機構共1.2萬餘人遷入當時僅3千餘人的李庄,讓李庄成為學術人才的搖籃。千年的歷史積淀和抗戰文化的熏陶留存是李庄最大的特色。古鎮不需要門票,只有幾個小景點要票,20元一張通票,包含所有要錢的景點,這個價格在中國的門票里還是很良心價的。
我們來的時候五一假日已經結束,節假日的李庄有很多活動,當然也是人滿為患的,所以盡量不要節假日前往,古鎮還是得人少才能品出韻味。在李庄,無論是你吃飯的任何一家飯店,還是街邊賣熟食的小攤,所有人都會聲稱他們家的李庄白肉是最正宗最美味的。這家路邊的小攤賣45元一斤,還是不便宜。不過據說五一勞動節的時候,白肉已經賣到8元一片了,簡直天價。

4. 宜賓李庄古鎮有多久的歷史

據資料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李庄為古僰人聚居地,據說是因 長江中打魚為生的李姓弟兄聚居而得名,曾用「里樁」、「李家村」、「李庄壩」等名。

5. 李庄在哪兒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李庄鎮。

李庄[1],是四川歷史文化名鎮,位於四川省宜賓市郊19公里處的長江南岸李庄壩。
因鎮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庄」而得名。 李庄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即為古僰人聚居地,屬古僰國、僰侯國地。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置南廣縣,治設今李庄。清咸豐時李庄為南溪縣最大的場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庄為南溪縣第三區公所治所,1983年9月,隨李庄區劃歸宜賓市領屬。
有關李庄的圖片(14張)李庄鎮文物古跡眾多,人文景觀薈萃。原號稱有"九宮十八廟"的古建築群,現較完好地保存的有明代的慧光寺、東岳廟、旋螺殿,清代的禹王宮、文昌宮、南華宮、天上宮、張家祠等10餘處。古建築群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比較完整地體現了明、清時期川南廟宇、殿堂建築的特點。古建築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細,圖像生動,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鎮內的羊街、席子巷等,風格古樸,反映了明、清時代川南鄉鎮的民風民俗。 該鎮還是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國立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央營造學社、中國大地測量所、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等知名度很高的高等學府、研究機構等陸續從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輾轉內遷李庄鎮,直到抗戰勝利後的1947年才先後遷回原處。這對李庄的社會、經濟、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川李庄古鎮風采(15張)
這里氣候宜人,地形平坦,水陸交通便捷,歷史悠久(建鎮至今1450多年),人文景觀薈萃。1992年被命名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1995年被列為國家、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鎮內有體現明清建築特點的廟宇、殿堂、古戲樓、古街道、古民居:有很高古文化欣賞價值的慧光寺、玉佛寺、東岳廟等「九宮十八廟」;有被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稱為「樑柱結構之優、頗足傲於當世之作」的旋螺殿,與「奎星閣」、「白鶴窗」、「九龍石碑」共稱古鎮四絕。 抗戰時期,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金陵大學、文科研究所、國立同濟大學等十多家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遷駐李庄,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如李濟、傅斯年、陶孟如、吳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梁思永、勞乾等雲集李庄達五、六年,梁思成的《中國建築史》這部扛鼎之作就誕生在李庄。 1940年秋,日機對昆明、滇緬狂轟濫炸,迫使在昆明的同濟師生第六次遷校。在宜賓人口擁擠,無法安置,南溪士紳多不樂意的情況下,李庄開明士紳召集各界人士商議,一致歡迎同大遷駐李庄,並發出「同大遷川,李庄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應」的電文。

6. 李庄的歷史沿革

李庄鎮歷史悠久,據考證,六千年前就有人居住,夏為兗州城,商為蒲姑國,周為齊國無棣境,自清來的青龍鎮(1911)近兩千年間,境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不斷發展,尤其明清時期的李庄一度成為佛教聖地,在南孟村有寬大的教堂、楊房廟等70廟於建築精美,余火特盛,有敢比泰岱五台,勝過靈岩王堂之譽,遂成為名揚齊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後因諸多歷史原因,城內古建築被拆扒殆盡,惜後人已無幸瞻賞舊時景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庄歷為區、鄉、人民公社、鎮黨政機關駐地,李庄建設發展迅速,日新月異,1992年,開始實施縣府批準的城鎮規劃方案,商貿街、文化路、新興街、繩網大世界、郵政路等集市商貿主街道,全長5500米,安排了糧食購銷、蔬菜、傢具、木材、繩網、車馬具、牲畜、鞋帽、服裝、電器、古衣等十五大市場,自此延續了幾千年的李庄街里商貿大街,又在220國道邊立了三八集和新興集。城域內公路建設四通八達,村村通柏油路,90%以上的村莊硬化了路面。
李庄被命名為「繩網之鄉」,其建設成為魯北地區建設標准最高,服務水平最好,輻射帶動能力最強的重要流通基地,居民人口達20000人,通訊、交通、照明、環保、養殖等設施配套。2006年李庄中心鎮轄八個辦事處,105個村,10315戶,54927人,少數民族7人,漢族54920人,男性27308人,女性27619人。

7. 李庄鎮的簡介

李庄鎮歷史悠久,據考證,六千年前就有人居住,夏為兗州城,商為蒲姑國,周為齊國無棣境,自清來的青龍鎮(1911)近兩千年間,境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不斷發展,尤其明清時期的李庄一度成為佛教聖地,在南孟村有寬大的教堂、楊房廟等70廟於建築精美,余火特盛,有敢比泰岱五台,勝過靈岩王堂之譽,遂成為名揚齊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後因諸多歷史原因,城內古建築被拆扒殆盡,惜後人已無幸瞻賞舊時景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庄歷為區、鄉、人民公社、鎮黨政機關駐地,李庄建設發展迅速,日新月異,1992年,開始實施縣府批準的城鎮規劃方案,商貿街、文化路、新興街、繩網大世界、郵政路等集市商貿主街道,全長5500米,安排了糧食購銷、蔬菜、傢具、木材、繩網、車馬具、牲畜、鞋帽、服裝、電器、古衣等十五大市場,自此延續了幾千年的李庄街里商貿大街,又在220國道邊立了三八集和新興集。
城域內公路建設四通八達,村村通柏油路,90%以上的村莊硬化了路面。2000年之後李庄政府加大工業化改革,李庄在繩網產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並在信息產業方面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李庄信息網應運而生,為李庄的發展注入了新的能量。
李庄被命名為「繩網之鄉」,其建設成為魯北地區建設標准最高,服務水平最好,輻射帶動能力最強的重要流通基地,居民人口達20000人,通訊、交通、照明、環保、養殖等設施配套。2006年李庄中心鎮轄八個辦事處,105個村,10315戶,54927人,少數民族7人,漢族54920人,男性27308人,女性27619人。
李庄鎮歷來以農耕為本,建國後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農民進行土地革命,實現了農業合作化,發展農業科技,改良土壤、興修水利,引黃種水稻壓鹼,使農業得到較快的發展。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調整產業結構,改變傳統耕種方式,推廣科學種田和先進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業封閉守舊的落後面貌,進而步入了開放型商品經濟的發展軌道,形成了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嶄新局面。1949年糧食單產39公斤,棉花畝產皮棉8公斤,1978年糧食單產60公斤,棉花畝產皮棉25公斤,1985年糧食單產439公斤,棉花畝產皮棉43公斤,2006年糧食畝產1100公斤,棉花畝產皮棉95公斤以上,全鎮農業總產值飛速增長。
畜牧業發展迅速,自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牲畜存欄量猛增,在以使役為目的的基礎上,邁向了以商品生產為主,實現了由戶戶有牲畜,家家養豬羊向專業戶、專業村的發展轉移。2004年全鎮牲畜存欄量為20500頭,生豬存欄量27000頭,養羊10000餘只,飼養肉食雞20000隻,蛋雞80000餘只,鵝10500隻,鴨12000隻,養兔30000隻,發展養牛村15個,養雞專業村、養豬專業村各四個,養羊放牧的數不勝數。
果樹栽培主要以蘋果為主,1973年申橋北部一帶育蘋果樹苗7000餘畝,帶動了全鎮林果發展。到1990年,全鎮蘋果種植面積達8000畝,主要品種有紅富士、煙青、紅星、金帥、紅香蕉、國光、青香蕉等,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天津、濟南等地,橋北張村成為全市的高酸蘋果樹苗基地。
蔬菜生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上世紀中期蔡馮、李庄東王村一帶就有種菜習慣,有「一畝園十畝田之說」。1992年,農業生產掀起產業結構調整熱潮,發展兩高一優農業,提出了「一年搞突破,兩年大發展,三年建成大蒜、蔥頭園」的奮斗目標,在生態農業辦公室的指導下,建起蔬菜大棚950個,近幾年幾乎北部的四個辦事處都是大蒜、蔥頭間作種植,大面積引進優良品種,客商競爭這塊肥沃的寶地。
建國後,通過社會主義改造,使私營企業走上了集體化道路,1957年成立了鐵木業合作社,以沙珠邢村為首的屠宰業、李庄東鄰任家、劉口、南北李、南郭、齊口一帶的皮貨、車馬挽具等迅猛發展,李庄窯廠相繼落成,為未來的城鎮建設鋪設了橋梁,先後又辦起了柳編廠、地毯廠、油房、拖拉機站、膠管廠、機修廠等鎮辦企業。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鎮辦企業承包給個體戶,私營工商戶逐步興起,1987年屠宰專業戶達到1000餘戶,沙珠邢的宰豬、牛、羊、驢戶,筢子吳的筢子加工,茶棚張的地毯加工,小堤村的鑲牙,潘家口、馬家口的麻繩和丙綸繩加工,同時木器加工、建築、機車修理、電焊、醬菜加工及食品加工迅猛發展,改革開放政策給工業發展帶來新的契機,鎮辦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相繼建立,尤其鎮辦的幾個地毯繩網廠80年代盈利豐厚,鎮黨委政府抓住機遇,順應社會發展潮流,把李庄發展重心由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轉移到招商引資繩網興鎮上來,1998年10月5日,鎮北繩網大世界工業園區開始籌建,同年的文化路、郵政路、府前路加寬暢通,引黃的洪吸管,集資股份形式改建了黃河下游的第一引黃閘,把黃河這一水利命脈引進了李庄千家萬戶,引進京、津、滬、港外資近10億元,全部放在繩網發展,中心鎮李庄掛上了「繩網之鄉」的廣告牌,也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了安全網新聞發布會。
建國後,李庄鎮的商業發展一直是依靠供銷社管理的幾個門市部,1978年後,農村經濟飛躍發展,商業發展更為驚人,個體工商戶突飛猛進,經營項目快速增加。范圍普及全鎮,2006年全鎮有百貨、服裝、鞋帽、電器、通訊、瓷器、種子、農葯、建材、副食、餐飲、醫療、服務等個體經商戶不下2000家。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李庄的交通、郵電、電力事業不斷發展,1985年220國道的暢通,如今加寬加厚使用期達30年的高標准路,8公里路經該鎮,浮橋路,惠青黃河大橋路等主要道路相繼鋪成,自1998年起先後為全鎮75%以上的村新鋪柏油路,95%以上的村全通到了環鎮路的國省要道。構成境內公路交通的基本框架,公路網的形成帶動了李庄、陳家、邢家、李朝陽和申橋等村運輸業蓬勃興起,李庄、申橋兩個支局負責郵路210多公里,年進出轉郵件3940件,報刊發行670種,年累計發行量達50800份,刊物19700.份,年營業額40000000餘元,有線電視接通率達100%,電話接通率達100%,全鎮105個自然村均通了電話。2001年全鎮農網改造全部結束,全鎮用電戶10090戶,農村用電大幅提高,企業用電超過1000萬KWH。
李庄教育基礎好,惠民三中在李庄,1998年合並於惠民一、二中學,這里是惠民城南的教育中心,2001年全鎮有小學8處,中學2處,適齡入學率為100%,幼兒園2處,1996年李庄教育借達標之風,調整學校布局,優化內部組合,中小學實現了六配套,李庄第一、二中學教學樓落成,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教育內部管理在全縣連續十年名列前茅,達到有史以來鼎盛時期。1999-2003年,先後投資700多萬元,對中小學校舍進行了修繕和新建,投資200萬元,建起了微機室,各中心小學也配備了微機及電化教學設備,撤銷了村小學校,布局更加優化,中小學基礎設施進一步配套,幼兒園已發展到60處,在校幼兒達2000人。
李庄的文化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鎮府駐地建有文化站、廣播站、電視台、電影院、鎮委黨校、老幹部學校和人口學校等設施。各個行政村遠程教育網點配備齊全,村村通上了有線電視,村鎮文化網路已經形成,豐富了全鎮人民文化生活,民間藝術豐富多彩,京劇、呂劇、河北梆子、東路梆子遍布全鎮,每逢春節搭台演出。自上世紀70年代,歸仁的梆子,劉口、南孟等京劇演出聞名鄉里,由於現代文化設施不斷普及鄉村,這些劇種已多在婚慶吉日演出,如大孟村張氏樂隊,楊集的全祥文藝組合,鞏家老鞏樂隊,秧歌,龍燈,獅子,打落子,高蹺,旱船等民藝表演,爭奇斗艷,異彩紛呈。
計劃生育工作成果顯著,全鎮人口自然增長率連續十年控制在6‰以內,2005年全鎮2200戶領取了獨生子女證,自1998年起,連續5年全縣考核名列前茅,被評市、縣級先進鄉鎮,有5名計生工作人員受省部級表彰。
李庄人民在創造光輝業績的同時,也經歷了嚴重的困難和挫折。全鎮人民在歷屆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克服了種種困難,走過了曲折,取得了成就,全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2006年工業總收入是2000年的3倍;2005年人均收入達4500元,是2001年的1.8倍,人均增長2200元;汽車、摩托車、拖拉機、三輪車及各型呈車輛進入千家萬戶,小轎車也已進入平常百姓家庭,人民生活基本達到了小康水平,現正在向著「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大踏步前進,邁向美好的明天。

8. 李庄古鎮的歷史文化

三千年前,李庄就是人聚居之地。據資料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李庄為古僰人聚居地,據說是因長江中打魚為生的李姓弟兄聚居而得名,曾用「里樁」、「李家村」、「李庄壩」等名。從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起,在李庄設置南廣縣和六同郡。隋朝中因避隋煬帝楊廣的名諱,改南廣縣為南溪縣。唐代中,戎州(今宜賓市)府治曾二次遷駐李庄。至北宋初年,南溪縣治才從李庄遷至今日南溪縣城所在地仙源壩。從明代開始李庄設鎮並成為長江上游的重要碼頭和物資集散地。從清代道光年間起一直是南溪縣的第一大鎮。
1992年被命名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1995年被列為國家、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鎮內有體現明清建築特點的廟宇、殿堂、樓台、古戲樓、古街道、古民居;有很高古文化欣賞價值的慧光寺、玉佛寺、南華宮、文昌宮、東岳廟等「九宮十八廟」;
有被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稱「樑柱結構之優,頗足傲於當世之作」的「旋螺殿」,與「魁星閣」,「百鶴窗」、「九龍碑」一起堪稱古鎮四絕。李庄文物古跡眾多,人文景觀薈萃。現保存較為完好的古跡,有明代的慧光寺、東岳廟、旋螺殿,清代的禹王宮、東獄廟、南華宮、天上宮、祖師殿、文昌宮、慧光寺、張家祠堂、羅家祠堂、四姓大院民居、肖家院民居等。古建築群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比較完整地體現了明、清時期川南廟宇、殿堂的建築特點。木雕石刻做工精細,圖像生動,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李庄還是抗日戰爭時期大後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自「同大遷川、李庄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應」十六字電文發出起,國立同濟大學、金陵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等十多家高等學府和科研院所,在抗戰時期遷駐李庄,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如李濟、傅斯年、陶孟和、吳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梁思永、勞乾等雲集李庄達六年之久,梁思成的《中國建築史》這部扛鼎之作就誕生在李庄。使李庄成為抗戰文化中心而聞名遐邇。直到抗戰勝利後的1947年才先後遷回原處。這對李庄的社會、經濟、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李庄是一個「民族精神的涵養地,傳統文化的折射點」、「東部有周庄,西部有李庄」 。
游李庄古鎮,品李庄白肉,燒李庄草龍,賞三江日落、觀傳統龍舟、秧歌、腰鼓、牛兒燈、川劇民間表演,還可尋古鎮四絕:魁星點斗、旋螺古殿、白鶴奇窗、九龍石碑,讓人流連忘返。李庄可以讓有愛國情懷的人欣賞抗戰文化,可以讓喜歡品味建築風格的人欣賞川南民居和古建築文化,可以讓尋根問祖的人欣賞客家文化,可以讓湖塗(或虔誠)的人欣賞宗教文化,可以讓貪杯好吃的人欣賞飲食文化 中央電視台黃金旅遊線、四川電視台、香港鳳凰電視台等都曾來此拍攝紀錄片《萬里長江第一鎮》。

9. 李庄的古建築

鎮內有體現明清時期川南民俗的古街古巷四合院;有很高的古文化欣賞價值的禹王宮、天上宮、東岳廟等「九宮十八廟」;有被世界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稱為「頗足傲於當世」的旋螺殿等建築。
抗日戰爭時期遷來李庄的中國營造學社,其學術帶頭人梁思成先生將張家祠百鶴窗、旋螺殿、奎星閣、禹王宮九龍碑稱為「李庄四絕」。 李庄鎮西的張家祠堂,佔地近4000平方米。是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40年)時,由張師德為首的張氏族人集資660兩銀子,從族人手中購得的大宅,為表達張氏子孫愛敬祖先之心,專辟為追遠根本的宗祠之用。
這座宗祠的主體為四合院式木結構建築,上為正祠,下為廳房。其廳房的50扇窗門別具特色。每扇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了2隻仙鶴,50扇窗共百隻仙鶴,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四周配以飛彩流雲,謂「百鶴祥雲」窗。據李庄《張氏宗譜》記載,這座張家祠堂里的每扇窗門,雕刻工價都要14兩紋銀,相當於清朝一個正一品官員的一月俸銀。梁思成先生在考察時也為這樣精湛的建築藝術而贊嘆,曾將張家祠百鶴窗、文昌宮、奎星閣、禹王廟九龍碑並稱為「李庄四絕」。
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故宮博物院的數千箱珍貴文物曾歷經艱辛轉運來李庄,就放置在張家祠內保存,長達五六年之久。這期間,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館、中國營造學社、金陵大學、同濟大學等十多家國家級高等學府和研究機構紛紛遷駐李庄,知名專家學者雲集,使這里成了抗戰後方的文化中心之一。中國營造學社的梁思成先生就在李庄寫下了他的名著《中國建築史》,張家祠內也舉辦過包括有「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在內的多次文物展覽。 旋螺殿位於李庄鎮鎮北2.5公里外的石牛山上。該殿建於明萬曆24年(1596年),通高25米,呈八角形,進深、面闊均為8米。外為三重檐,內實二層,青色筒瓦,塑八條垂脊,垂脊上各置垂獸和走獸。屋面坡度平緩,寶頂及八個翼角的起翹均不甚高,比例勻稱,線條柔和,風格獨特,造型奇麗。內部結構設計匠心獨運,巧妙地運用力學原理進行支撐。其主要特點:梁架採用抬梁支住法,較之一般同類型古建築用層層爬梁重疊而上者,顯得異常洗煉,斗拱結構,三檐即有三種樣式,而同一檐中,格式又略有區別,與宋、清兩代官式結構迥異;頂部藻井,八面均用斗拱疊架成網目狀花紋,並向右轉至頂,形如旋螺,高敞奇麗,上下三層找不到一根釘子,卻異常牢固。
梁思成在李庄時,曾贊譽李庄的民俗建築,說有「李庄四絕」:一)奎星閣,是上海到宜賓二千多公里長江江邊建造得最好的亭閣;(二)禹王宮內的九龍石碑,猶如故宮太和殿前九龍石那樣「可貴王冠」上的「明珠」;(三)張家祠的百鶴祥雲窗,用整塊楠木雕成,四周有鏤空的祥雲襯托,上有兩只仙鶴,每扇窗上形態各異,造型優美;(四)旋螺殿,在鎮南石牛山上,是明代萬曆年間的雄偉建築,特點是不用一顆鐵釘,是榫逗斗拱全木結構。梁思成多次去考察,贊譽道「:其樑柱結構之優,頗足傲於當世之作」。他還把這民間工匠巧手創造中的力學原理,借鑒、傳承和創造性地運用到1945年他參加聯合國會議大廈頂部的設計中,並以之作為他寫於李庄的《中國建築史》中的古建築實例。這是對李庄民俗建築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創新。創新從遺產中得到了滋養;遺產在創新中延長了生命的光輝。兩者在新時代獲得了雙贏,產生了新的生命力。 除了老街巷、四合院外,小小李庄古鎮上,至今還保留著好幾家老酒廠、老酒窖。宜賓地區釀酒歷史悠久,蜚聲海內外的中國名酒「五糧液」就出產於此,造酒業在這里十分普及和興盛。這些老酒廠雖歷經幾百年滄桑,但仍保留著醇厚的傳統釀酒工藝原貌。
李庄老酒廠是廠長周正紅祖輩幾代人經營起來的,廠里的釀酒工都是李庄鎮人,別看他們大多是30來歲的壯漢,但從事釀酒的年頭已有一二十年了。他們每天勞作在酒窖里,默默無聞地製作著高粱白酒,並在當地銷售,並不與宜賓聲名顯赫的「五糧液」名酒爭風。當然,他們每天也有自己的樂趣,勞作之餘美美地喝上幾兩自己釀造的高粱酒。

閱讀全文

與李庄古鎮有多久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3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