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查詢歷史匯率
1.網路查詢。針對中國銀行外匯牌價,對往日外匯牌價搜索,輸入你想要的日期和外匯即可查詢。
2.金融相關單位。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和外匯基金交易單位對各種幣種都有匯率備案(如銀監會、經營外匯基金類的交易所以及商業性的基金交易營業單位)可以查詢。
3.銀行查詢。到銀行查閱,尤其是中國銀行,他們對於各個時間,各種幣種都有匯率備案的。
4.外匯期貨基金交易軟體。可以下載一些外匯基金交易軟體、證券交易軟體、期貨交易軟體、現貨交易軟體,這些基本上都會有交易的歷史行情可供查詢。
(1)歷史匯率是什麼擴展閱讀
匯率指兩種貨幣之間的對換的比率,也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匯率又是各個國家為了達到其政治目的的金融手段。匯率會因為利率,通貨膨脹,國家的政治和每個國家的經濟等原因而變動。
而匯率是由外匯市場決定。外匯市場開放予不同類型的買家和賣家以作廣泛及連續的貨幣交易(外匯交易),除周末外每天24小時進行。
從短期來看,一國(或地區)的匯率由對該國(或地區)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資會影響本國貨幣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
② 歷史匯率
這下夠全了吧,真的太不容易找到,我還幫你查了我家的辭海!
歷史匯率
以下的表格顯示過去日圓對美元的月平均匯率 年 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1949–71 360 1972 308 1973 301.15 270.00 265.83 265.50 264.95 265.30 263.45 265.30 265.70 266.68 279.00 280.00 1974 299.00 287.60 276.00 279.75 281.90 284.10 297.80 302.70 298.50 299.85 300.10 300.95 1975 297.85 286.60 293.80 293.30 291.35 296.35 297.35 297.90 302.70 301.80 303.00 305.15 1976 303.70 302.25 299.70 299.40 299.95 297.40 293.40 288.76 287.30 293.70 296.45 293.00 1977 288.25 283.25 277.30 277.50 277.30 266.50 266.30 267.43 264.50 250.65 244.20 240.00 1978 241.74 238.83 223.40 223.90 223.15 204.50 190.80 190.00 189.15 176.05 197.80 195.10 1979 201.40 202.35 209.30 219.15 219.70 217.00 216.90 220.05 223.45 237.80 249.50 239.90 1980 238.80 249.80 249.70 238.30 224.40 218.15 226.85 219.20 212.00 211.75 216.75 203.60 1981 205.20 208.85 211.40 215.00 223.50 225.75 239.75 228.75 231.55 233.35 214.15 220.25 1982 228.45 235.20 248.30 236.30 243.70 255.55 256.65 259.60 269.40 277.40 253.45 235.30 1983 238.40 235.55 239.30 237.70 238.60 239.80 241.50 246.75 236.10 233.65 234.20 232.00 1984 234.74 233.28 224.75 226.30 231.63 237.45 245.45 241.70 245.40 245.30 246.50 251.58 1985 254.78 259.00 250.70 251.40 251.78 248.95 236.65 237.10 216.00 211.80 202.05 200.60 1986 192.65 180.45 179.65 168.10 172.05 163.95 154.15 156.05 153.63 161.45 162.20 160.10 1987 152.30 153.15 145.65 139.65 144.15 146.75 149.25 142.35 146.35 138.55 132.45 122.00 1988 127.18 128.12 124.50 124.82 124.80 132.20 132.53 134.97 134.30 125.00 121.85 125.90 1989 129.13 127.15 132.55 132.49 142.70 143.95 138.40 144.28 139.35 142.15 142.90 143.40 1990 144.40 148.52 157.65 159.08 151.75 152.85 147.50 144.50 137.95 129.35 132.75 135.40 1991 131.40 131.95 140.55 137.42 137.97 138.15 137.83 136.88 132.95 131.00 130.07 125.25 1992 125.78 129.33 133.05 133.38 128.33 125.55 127.30 123.42 119.25 123.35 124.75 124.65 1993 124.30 117.85 115.35 111.10 107.45 106.51 105.60 104.18 105.10 108.23 108.82 111.89 1994 109.55 104.30 102.80 102.38 104.38 98.95 99.93 99.57 98.59 97.37 98.98 99.83 1995 98.58 96.93 88.38 83.77 83.19 84.77 88.17 97.46 98.18 101.90 101.66 102.91 1996 106.92 104.58 106.49 104.29 108.37 109.88 107.13 108.40 111.45 113.27 113.44 115.98 1997 122.13 120.88 123.97 126.92 116.43 114.30 117.74 119.39 121.44 120.29 127.66 129.92 1998 127.34 126.72 133.39 131.95 138.72 139.95 143.79 141.52 135.72 116.09 123.83 115.20 1999 115.98 120.32 119.99 119.59 121.37 120.87 115.27 110.19 105.66 104.89 102.42 102.08 2000 106.90 110.27 105.29 106.44 107.30 105.40 109.52 106.43 107.75 108.81 111.07 114.90 2001 116.38 116.44 125.27 124.06 119.06 124.27 124.79 118.92 119.29 121.84 123.98 131.47 2002 132.94 133.89 132.71 127.97 123.96 119.22 119.82 117.97 121.79 122.48 122.44 119.37 2003 119.21 117.75 119.02 119.46 118.63 119.82 120.11 117.13 110.48 108.99 109.34 106.97 2004 105.88 109.08 103.95 110.44 109.56 108.69 111.67 109.86 110.92 105.87 103.17 103.78 2005 103.58 104.58 106.97 105.87 108.17 110.37 112.18 111.42 113.28 115.67 119.46 117.48 2006 117.18 116.35 117.47 114.32 111.85 114.66 114.47 117.23 118.05 117.74 116.12 118.92 2007 121.34 118.59 118.05 119.41 121.63 123.48 118.99 116.24 115.27 114.78 110.29 112.28 2008 107.60 107.18 100.83 102.41 104.11 106.86 106.76 109.24 106.71 100.20 95.01 90.28
③ 我有幾個概念搞不清,每日匯率、期末匯率、平均匯率、歷史匯率各是什麼含義,請具體說明
匯率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匯率就是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其種類有:
(1)按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劃分,有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
①固定匯率。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公布,並只能在一定幅度內波動的匯率。
②浮動匯率。是指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匯率。其漲落基本自由,一國貨幣市場原則上沒有維持匯率水平的義務,但必要時可進行干預。
(2)按制訂匯率的方法劃分,有基本匯率和套算匯率
①基本匯率。各國在制定匯率時必須選擇某一國貨幣作為主要對比對象,這種貨幣稱之為關鍵貨幣。根據本國貨幣與關鍵貨幣實際價值的對比,制訂出對它的匯率,這個匯率就是基本匯率。一般美元是國際支付中使用較多的貨幣,各國都把美元當作制定匯率的主要貨幣,常把對美元的匯率作為基本匯率。
②套算匯率。是指各國按照對美元的基本匯率套算出的直接反映其他貨幣之間價值比率的匯率。
(3)按銀行買賣外匯的角度劃分,有買入匯率、賣出匯率、中間匯率和現鈔匯率
①買入匯率。也稱買入價,即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買入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少的那個匯率是買入價,採用間接標價法時則相反。
②賣出匯率。也稱賣出價,即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價,採用間接標價法時間則相反。
買入賣出之間有個差價,這個差價是銀行買賣外匯的收益,一般為1%一5%。銀行同業之間買賣外匯時使用的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也稱同業買賣匯率,實際上就是外匯市場買賣價。
③中間匯率。是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平均數。西方明刊報導匯率消息時常用中間匯率,套算匯率也用有關貨幣的中間匯率套算得出。
④現鈔匯率。一般國家都規定,不允許外國貨幣在本國流通,只有將外幣兌換成本國貨幣,才能夠購買本國的商品和勞務,因此產生了買賣外匯現鈔的兌換率,即現鈔匯率。按理現鈔匯率應與外匯匯率相同,但因需要把外幣現鈔運到各發行國去,由於運送外幣現鈔要花費一定的運費和保險費,因此,銀行在收兌外幣現鈔時的匯率通常要低於外匯買入匯率。
(4)按銀行外匯付匯方式劃分有電匯匯率、信匯匯率和票匯匯率
①電匯匯率。電匯匯率是經營外匯業務的本國銀行在賣出外匯後,即以電報委託其國外分支機構或代理行付款給收款人所使用的一種匯率。由於電匯付款快,銀行無法佔用客戶資金頭寸,同時,國際間的電報費用較高,所以電匯匯率較一般匯率高。但是電匯調撥資金速度快,有利於加速國際資金周轉,因此電匯在外匯交易中佔有絕大的比重。
②信匯匯率。信匯匯率是銀行開具付款委託書,用信函方式通過郵局寄給付款地銀行轉付收款人所使用的一種匯率。由於付款委託書的郵遞需要一定的時間,銀行在這段時間內可以佔用客戶的資金,因此,信匯匯率比電匯匯率低。
③票匯匯率。票匯匯率是指銀行在賣出外匯時,開立一張由其國外分支機構或代理行付款的匯票交給匯款人,由其自帶或寄往國外取款所使用的匯率。由於票匯從賣出外匯到支付外匯有一段間隔時間,銀行可以在這段時間內佔用客戶的頭寸,所以票匯匯率一般比電匯匯率低。票匯有短期票匯和長期票匯之分,其匯率也不同。由於銀行能更長時間運用客戶資金,所以長期票匯匯率較短期票匯匯率低。
(5)按外匯交易交割期限劃分有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
①即期匯率。也叫現匯匯率,是指買賣外匯雙方成交當天或兩天以內進行交割的匯率。
②遠期匯率。遠期匯率是在未來一定時期進行交割,而事先由買賣雙方簽訂合同、達成協議的匯率。到了交割日期,由協議雙方按預訂的匯率、金額進行錢匯兩清。遠期外匯買賣是一種預約性交易,是由於外匯購買者對外匯資金需要的時間不同,以及為了避免外匯匯率變動風險而引起的。遠期外匯的匯率與即期匯率相比是有差額的。這種差額叫遠期差價,有升水、貼水、平價三種情況,升水是表示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貴,貼水則表示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便宜,平價表示兩者相等。
(6)按對外匯管理的寬嚴區分,有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
①官方匯率。是指國家機構(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公布的匯率。官方匯率又可分為單一匯率和多重匯率。多重匯率是一國政府對本國貨幣規定的一種以上的對外匯率,是外匯管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目的在於獎勵出口限制進口,限制資本的流入或流出,以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②市場匯率。是指在自由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的實際匯率。在外匯管理較松的國家,官方宣布的匯率往往只起中心匯率作用,實際外匯交易則按市場匯率進行。
(7)按銀行營業時間劃分,有開盤匯率和收盤匯率
①開盤匯率。又叫開盤價,是外匯銀行在一個營業日剛開始營業時進行外匯買賣使用的匯率。
②收盤匯率。又稱收盤價,是外匯銀行在一個營業日的外匯交易終了時使用的匯率
外匯匯率有兩種標價方法:
(1)直接標價法(direet quotation)(參考「應付標價法」)
(2)間接標價法(indireet quotation)(參考「應收標價法」)
在金本位制下,匯率決定的基礎是黃金輸送點(golel point),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其決定基礎是購買力平價(purchase power par)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有:
(1)國際收支。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如果為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下降。
(2)通貨膨脹。如果通貨膨脹率高,則該國貨幣匯率低。
(3)利率。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則匯率高。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以上問題搞清楚了,你的問題也就明白了!
④ 如何查詢中行歷史匯率
請您登錄中國銀行官方網站(www.boc.cn),點擊首頁中間右側的「金融數據 」-「 中國銀行外匯牌價」,選擇「起止日期」、「貨幣」進行查詢。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⑤ 2008-2020年的中日之間歷年匯率分別是什麼
匯率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東西,在金本位時代,貨幣之間的匯率由貨幣的含金量決定。
除了貨幣含金量決定匯率之外,還有官方匯率,也就是一個國家制定的匯率,前蘇聯就硬性規定盧布和美元的匯率是1:1。
除了以上兩種匯率,還市場匯率,市場匯率是根據兩國物價,以及對外貿易情況等等一系列的因素來計算。
如果向前蘇聯一樣硬性規定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是1:1,那麼中國經濟將會崩潰,絕大部分人會破產,社會失業率會很高,情況可能比現在的委內瑞拉還慘。
其實這個問題很容易理解的,美國GDP比中國GDP大,美國的資產比中國的值錢。兩個國家的貨幣發行上,中國的是180萬億人民幣,美國的貨幣發行總量換成人民幣的話只有100萬億左右(14萬億美元)。
在GDP比美國小,貨幣發行量比美國多的情況下,硬性規定匯率是1:1,那麼人民幣的價值遠遠高於真實的價值。
從理論上講,這時候人民幣在國際上的購買力上升,但問題是你這種上升屬於單方的提價行為,別人是不會接受的。所以別想著用人民幣在世界上購買東西,人家才不會接受人民幣結算,所以進口會受到影響。
在出口上受到的影響更大。
按照人民幣於美元的匯率7:1,原來價值100人民幣的中國產品,到美國市場換成美元標價大概是14美元不到。
如今規定人民幣與美元匯率是1:1,那麼這件100人民幣與產品,在美國就直接成了100美元。
這個價格還不算運費什麼的,人家美國人會接受嗎?原來14美元的東西突然漲到了100美元。傻子都不會要呢。
由此在出口上基本是不可能的,做出口貿易的企業除了破產還是破產。再加上中國出口產品大多數是勞動力密集的加工企業,這些企業一破產不知道多少人失業。
更嚴重的是這么多人失業,中國原有市場失去了這么龐大的消費群體支撐,所有行業都會跟著萎縮,跟著裁員。那麼就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有更多的人跟著失業,更多的人跟著破產
這時候就是市場上有很多商品,但問題是失業的人買得起嗎?
買不起怎麼辦,讓廠家降價?
原來的生產成本已經無法改變,廠家再怎麼降價空間也是有限的,如果他降到成本價,大量的消費者依然買不起。繼續降價他破產,不降價東西賣不出他同樣破產。
假如按照當前的中、美經濟現狀與貨幣發行量硬性讓匯率變成1:1,整個經濟都會全面崩潰一輪,然後物價快速上漲,貨幣嚴重貶值。
當然如果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是由市場匯率上升到1:1的話,情況是不一樣。
在這里首先要說明的是,在市場匯率中,匯率的升降並不是單方面的,中國可以通過降低利率,加大出口形成巨大的貿易逆差來達到讓匯率上漲的目的。美國通過也可以操控利率,以及改變貿易來左右其他貨幣與美元的匯率。
但是不管怎麼說,只要中國在科技領悟沒能超越美國,或者和美國持平,沒有製造出高附加值的產品,沒有完成出口都是以高附加值產品為主,而且這類產品出口總額沒超過美國之前,與美元的匯率是1:1,都不是好事,都是在自我崩潰。
⑥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歷史演變
1、人民幣從1949年到1952年用浮動匯率制度。從1953年到1973年,以計劃經濟制度,人民幣與美金有正式的掛鉤,匯率保持在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但是在這時代中國大陸的外國貿易很少,所以人民幣匯率意義不是很大。
2、1973年,由於石油危機,世界物價水平上漲,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頻繁。
為了適應國際匯率制度的這種轉變與現實中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有利於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便於貿易,為國外貿易所接受的原則,人民幣匯率參照西方國家貨幣匯率浮動狀況,採用「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進行調整。
為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1973年的1美元兌換2.46元逐步調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對人民幣貶值了39.2%。
3、從1980年到1994年,中國大陸有雙重匯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實行雙重匯率制度,即除官方匯率外,另行規定一種適用進出口貿易結算和外貿單位經濟效益核算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該價格根據當時的出口換匯成本確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
人民幣官方匯率因內外兩個因素的影響,其對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調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3.3%。
4、1991年4月至1993年底。這一階段對人民幣匯率實行微調。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度調低,但仍趕不上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的變化。到1993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 8.7。
5、2005年7月21日,人民銀行突然宣布,經國務院批准,人民幣匯率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改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變相升值2%,並且不再與美元掛鉤。
6、2007年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自21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
受隔夜美元大漲影響,2010年8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及即期匯價雙雙創下一個半月的新低。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12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8015元,即期市場開盤報6.7958元。
7、2015年11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154,較前一交易日(10月30日)中間價6.3495升值341點,創2005年7月以來最大百分比升幅。
2015年12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設於6.4236元,較前一日下調96基點,並再度刷新2011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
8、2016年2月15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118,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96個基點,漲幅達0.30%。與此同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當日收盤價報報6.4944,較上個交易日收盤價大漲751基點,創下2005年7月匯改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⑦ 90年代至今人民幣匯率變化歷程
下表列出了1971年至2015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化:
注:年平均值,1美元兌換人民幣金額。特別說明:1949年-1952年採用浮動匯率換算,53-71年都是2.462。
拓展資料
匯率(又稱外匯利率,外匯匯率或外匯行市)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匯率又是各個國家為了達到其政治目的的金融手段。匯率會因為利率,通貨膨脹,國家的政治和每個國家的經濟等原因而變動。而匯率是由外匯市場決定。外匯市場開放予不同類型的買家和賣家以作廣泛及連續的貨幣交易(外匯交易除周末外每天24小時進行,即從GMT時間周日8:15至GMT時間周五22:00。即期匯率是指於當前的匯率,而遠期匯率則指於當日報價及交易,但於未來特定日期支付的匯率)。
⑧ 不同歷史時期匯率分別是由什麼決定的
(一)國際收支狀況。在間接標價法下:當一國對外經常項目收支處於順差時,在外匯市場上則表現為外匯(幣)的供應大於需求,因而本國貨幣匯率上升,外國貨幣匯率下降;反之,當一國國際支出大於收入時,該國即出現國際收支逆差,在外匯市場上則表示為外匯(幣)的供應小於需求,因而本國貨幣匯率下降,外國貨幣匯率上升。
(二)通貨膨脹率的差異。當一國出現通貨膨脹時,其商品成本加大,出口商品以外幣表示的價格必然上漲,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就會削弱,引起出口減少,同時提高外國商品在本國市場上的競爭力,造成進口增加,從而改變經常賬戶收支。此外,通貨膨脹率差異還會通過影響人們對匯率的預期,作用於資本與金融賬戶收支。反之,相對通貨膨脹率較低的國家其貨幣匯率則會趨於升值。
(三)利率差異。當一國的利率水平高於其他國家時,表示使用本國貨幣資金的成本上升,由此外匯市場上本國貨幣的供應相對減少;另一方面也表示放棄使用資金的收益上升,國際短期資本由此趨利而入,外匯市場上外匯供應相對增加。本、外幣資金供求的變化導致本國貨幣匯率的上升。反之,當一國利率水平低於其他國家時,外匯市場上本、外幣資金供求的變化則會降低本國貨幣的匯率。
(四)財政、貨幣政策。一般來說,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造成的巨額財政收支逆差和通貨膨脹,會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緊縮性的財政、貨幣政策會減少財政支出,穩定通貨,而使本國貨幣對外升值。
(五)匯率預期。對匯率的心理預期正日益成為影響短期匯率變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心理因素只有在一定的市場條件下才會產生並起作用。
(六)外匯投機力量。投機者如果預期某種貨幣將升值,就會大量購進該種貨幣,從而造成該種貨幣匯價的上升;反之,投機者若預期某種貨幣將貶值,就會大量拋售該種貨幣,從而造成該種貨幣匯價的即刻下跌。投機因素是外匯市場匯價短期波動的重要力量。
(七)政府的市場干預
(八)經濟增長率。一般來講,高經濟增長率在短期內不利於本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行市,但從長期看,卻有力支持著本幣的強勁勢頭。
(九)宏觀經濟政策。各國宏觀經濟政策對匯率的影響主要反映在各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松與緊的搭配上。
⑨ 建國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歷史匯率
1:1,即使按今年的量,中國的經濟總量是美國四五倍了,人均也超過了。意味著中國實力在世界范圍內全盤碾壓。美國經濟優勢不復存在,也意味著不會有大量富豪和科技人才留在那裡,美國已不是現在強大的美國了,現在美國境內會陷入動盪和混亂,因為債務危機肯定是暴發了,隨著富人外流,所謂人均收入更是雪上加霜。美國國家陷於破產,中央控制力弱會導致地方分裂,雙方不妥協意味著戰爭和分裂。世界勢力的真空會造成短暫的混亂和革命。
國外混亂中國國內相對安全,海外華人政治地位顯著提高,國人購買力提升。國家會擴大進出口力度,培育良好的國內市場。也有更多財力開發西部國土,分配水資源治理沙漠。既拉近了到歐洲中東的距離也平衡了東西部發展,建立可靠的大糧倉。改善和亞洲各國的關系和交通,維護國家主權的完整和海外利益。中國周邊國家和非洲長期保持安全穩定發展,歐洲各國因自身革命陷入混亂,中東各國矛盾可能通過戰爭得到釋放。
對普通老百姓,手裡錢值錢了,不再有外國品牌歧視,各國都會優先重視中國市場。網路上沒有美分支持,噴子會少很多。出國游增加,但會避免歐洲北美和中東的戰火。出國直接用人民幣,不需要兌換,過關不需要給小費,有不滿隨時投訴,人身安全也更有保障。有了國家做後盾,在哪裡都有尊嚴。
附:不可能突然人民幣升值,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伴隨著gdp繼續增加,國力繼續增強,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幣升值我認為影響最大的是在劇烈的匯率變動中企業因為持有貶值的貨幣或貨物帶來的損失。長期看人民幣和美元同價,人民幣有足夠強的購買力,意味著大量國外有價值的公司被收購,有價值的資源也被收購,頂級的科技人才為我所用。這意味著我們在全世界有更多企業和單位,提供更多的崗位。不能只想著中國生產的東西相對貴了賣不出去,國內的通貨膨脹。實際上全球一體化,產品價格很大程度上受成本影響,包括原材料,人工,物流,科技投入,規模等。除了人工物流基本上都是全球適用的統一價。並不是說只有通貨膨脹還會有通貨緊縮,產品降價也是可能的,參考近幾年鋼材波動和鋼材相關產品機械價格波動。
賺錢就要往外看,往家外,國外看,不要只守著一畝三分地,分家產,分國產,那是相對有限的,只會越來越窮。眼界放開了,財富就多了。
附圖中可以看到80年到94年的貶值周期中國佔美國gdp的比例是減少的,94年之後是升值周期,中國gdp佔比是顯著增加的。對比兩個時期,生活水平和國家實力,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