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什麼是歷史哲學

什麼是歷史哲學

發布時間:2022-05-01 09:27:26

1. 歷史哲學包括

文史體藝哲學學科含哲學、文秘、非漢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類、歷史類、檔案學、教育學、體育學等九個門類。 英語屬於非漢語言文學類,所以英語應該屬於文史體藝哲學類吧

2. 康德、尼采、黑格爾主要歷史哲學理論觀點是什麼(要中英對照的。)

康德1) 作為人的每一個社會成員的自由;

2) 作為臣民的每一個成員與其他成員的平等;

3) 作為公民的每一個共同體成員的獨立(或自主)。

黑格爾
A、 意志是直接的,即人格,表現為實在法和形式法的領域;

B、 意志從外部定在出發在自身中反思著,於是被規定為與普遍物對立的主觀單一性,表現為主觀意志的法,即道德;

C、 作為這兩個抽象環節的統一和真理,被思考的善的理念在那個在自身中反思著的意志和外部世界中獲得了實現,以至於作為實體的自由不僅作為主觀意志而且也作為現實性和必然性而實存;這就是在它絕對的普遍的實存中的理念,也就是倫理。而倫理的實體同時是:

C1、自然精神:家庭;

C2、在它的分裂或現象中——市民社會;

C3、國家,即表現為特殊意志的自由獨立性的那種自由,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觀的自由。

尼采
歷史哲學的思路集中在三個方面:
第一,通過對「上帝已死」和人的選擇力、創造力的論述,闡明歷史活動的非決定性傾向;
第二,探討並確認歷史過程的相對性和歷史認識的相對性;
第三,強調社會的進化過程是非機械的「變化」與進化目的的「同一」。尼采富有詩性的歷史哲學話語,極大地影響了現代西方歷史哲學,它是歷史觀念從19世紀走向20世紀的一個重要轉折。
Kant 1) each person as a member of the community of freedom;

2) as the subjects of each of the members of the other members of the Equality;

3), as a citizen of every member of the Community of Independent (or independent).

Hegel
A, will be direct, that is, the personality, manifested in the form of positive law and the law in the field;

B, from the outside will be set at the start of self-reflection, as they were with the object of universal opposition of a single subjective,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ubjective will of the law, that is ethical;

C, as these two aspects of abstract unity and truth, good idea to think that in itself a reflection of the will of the outside world and gained the realization that as an entity is not only free but also as a subjective determination as a reality And the existence and inevitability; That is absolute in its general concept of existence, that is ethical. Ethics and the entity is at the same time:

C1, the spirit of nature: the family;

C2, in its split or phenomenon - civil society;

C3, the country, that is, for a special performance of the free will of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kind of freedom is not only common objective is free.

Nietzsche
Philosophy and the history of ideas focused on three areas:
First, the adoption of "God is dead" and the people's choice, on the creativity, to clarify the historical tendency of non-decisive;
Second, investigate and verify the history of relativity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of relativity;
Third, the emphasis on the social evolution of non-mechanical "change" and the purpose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same." Nietzsche full of poetic discourse of philosophy and history, greatly influenced the modern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history, it is a concept from 19th century to the 20th century is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3. 黑格爾歷史哲學的主要觀點和內容是什麼

黑格爾哲學
黑格爾生平與主要著作: 黑格爾 黑格爾學派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 1770-1831 ) 1770年8月27日生於德國符騰堡公國首府斯圖加特。1831年11月14日卒於柏林。1788年10月黑格爾到圖賓根神學院學習哲學和神學。1801年來到了當時德國哲學和文學的中心耶拿,開始了他一生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個階段。1805年獲得副教授職。1816年黑格爾到海德堡任哲學教授,開始享有盛譽。1818年普魯士國王任命黑格爾為柏林大學教授。1822年,黑格爾被任命為大學評議會委員。1829年10月黑格爾被選為柏林大學校長並兼任政府代表。1831年黑格爾被授予三級紅鷹勛章,同年夏他的《論英國改革法案》一文發表,因普魯士國王下令中止,文章只發表了前半部分。主要著作包括《 精神現象學 》、《邏輯學》、《哲學全書》(其中包括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3部分)、《法哲學原理》、《美學講演錄》、《哲學史講演錄》、《歷史哲學講演錄》等等。

哲學思想 在黑格爾1788年進入圖賓根神學院深造的幾年裡,受I.康德、B.斯賓諾莎和J.-J.盧梭等人的思想影響。在大學時期的生活和學習,引導他開始研究政治和宗教,並對現實進行批判。他把哲學家與民眾聯系起來,把批判的鋒芒同時指向宗教和專制制度。此時,黑格爾尚未形成自己的哲學思想體系,仍然認為宗教高於哲學,認為哲學作為反思的思維不能把握生命和精神的無限性。這一看法不同於他以前的觀點,到耶拿以後,黑格爾很快又放棄了這一觀點,轉入論證絕對知識。黑格爾在耶拿時期,是他把自己的理想變為體系的一個轉折點。1801年黑格爾寫了《費希特和謝林哲學體系的差異》一文,參加當時的哲學爭論。這是黑格爾發表的第一篇哲學論文。

黑格爾這一時期還發表了一些批評康德、費希特和F.H.雅各比等人的著作。這些人的哲學被黑格爾看作主觀的反思哲學、需要克服的片面性哲學,因而必須把它們同以總體為基礎的「真正的哲學」區別開來。

1805年開始寫《精神現象學》,於1807年3月出版。它標志著由康德開始的德國哲學革命進入了新的階段,也標志著黑格爾已經成為一位成熟的和獨樹一幟的哲學家。黑格爾在這部巨著中劃時代地提供了一部人類意識的發展史。它從內容上將人類意識發展分為5個階段。①意識,②自我意識,③理性,這3個階段屬於主觀精神;④精神,即客觀精神;⑤絕對精神。黑格爾的整體觀和偉大的歷史感,均體現在這部意識發展史中。《精神現象學》作為人的意識發展諸階段的縮影,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個體發展及人類社會發展兩個方面的歷史辯證法。

在紐倫堡,黑格爾完成了另一部巨著即1812、1813、1816年先後分3 卷出版的《邏輯學》。這部著作的重要意義和它出版後遭到的冷遇形成鮮明的對照。它只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才得到了正確的理解、改造並加以應用。在黑格爾的體系中,《邏輯學》佔有核心的地位。除了《精神現象學》之外,他把自己的其他著作都看作是《邏輯學》的展開和應用。《邏輯學》集中地體現了黑格爾把宇宙看成一個運動、變化、發展的有機整體的合理思想。在邏輯史上具有革命的意義。

1816年黑格爾開始在海德堡擔任哲學教授,他根據講課提綱編輯成《哲學 全書》於1817、1827、1830年出版,每次重版都作了重要修改。他還 發表了政論《評1815年和1816年符騰堡王國等級議會的討論》,堅持他的君主立憲制觀點,批評邦議員們要求恢復法國革命前的舊法制。

1818年黑格爾被任命為普魯士王國的教授。在柏林的主要著作是《法哲學原理》。在這一時期,黑格爾還講授歷史哲學。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通過理性主宰世界這一客觀唯心主義原則,把歷史看作一個有規律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過程,從而結束了把歷史看作非理性的、一團紊亂的觀念。

宗教哲學是黑格爾在柏林時期開講的一個課程。他的宗教思想是促成他死後黑格爾派分裂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這一點上他繼承了亞里士多德以來理性主義的神學傳統,表現了明顯的近代色彩。從來不把宗教歸結為教士的欺騙,而把它看作是歷史和當代深刻矛盾沖突的表現及其解決。人對神的觀念同人對自己的觀念相應,這是黑格爾的一個重要觀點。黑格爾在柏林作了6次關於哲學史的講演。他把哲學史和哲學統一起來,哲學史在他看來是在時間中發展的哲學,而哲學是在邏輯體系中的哲學史。因此哲學史在總體上可以說是哲學本身,哲學離開哲學史本身便不能成為哲學。哲學史上的多樣性對於哲學的實存不僅絕對必要,而且具有本質意義。他的哲學史講演達到了前人未曾達到的高度。

黑格爾哲學是19世紀德國資產階級的世界觀體系。它集德國古典哲學之大成,具有網路全書式的豐富性,居於整個資產階級哲學的高峰。它不僅反映了當時德國資產階級的革命性與軟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西方資產階級的特點。在黑格爾哲學中,表現了豐富的辯證法內容與保守體系的深刻矛盾。

20世紀,黑格爾哲學重新受到廣泛重視。黑格爾研究成了國際現象,不同階級、不同的學派,都提出自己的解釋,從中引出自己的結論。今天東西方很少有哲學家和哲學派別不同黑格爾發生直接和間接的關系。黑格爾派或新黑格爾主義,成了歷史現象。但黑格爾哲學卻在發揮自己的作用,啟發當代人的思想。在中國,黑格爾作為德國古典哲學中最有影響的一位哲學家,他的哲學也正在得到較以往更深入的研究。

倫理思想 黑格爾集以往西方倫理思想之大成,特別是繼承和發展了康德的倫理思想,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理性主義倫理思想體系。黑格爾關於倫理的學說就是他的法哲學,其中包括抽象法、道德、倫理3個部分,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辯證發展過程。從哲學上看,黑格爾倫理思想的形式是唯心的,但其內容是現實的,方法是辯證的,它的成就對後世倫理思想包括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美學思想 黑格爾的美學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學講演錄》一書中,這是他整個哲學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學體系在美學和藝術領域中的具體表現。藝術的根本特點,是理念通過感性的形象來顯現自己、認識自己,「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成為黑格爾美學思想的核心。黑格爾分別對藝術的性質和特徵、藝術發展的歷史類型和各門藝術的體系,進行既是邏輯的又是歷史的分析。邏輯方面,他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有關藝術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歷史方面,他開創了藝術社會學的研究,展示了宏偉的歷史觀。黑格爾的美學思想在西方美學史的發展過程中,起了劃時代的作用,成為古典美學的集大成者。

哲學觀點 黑格爾把絕對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絕對精神並不是超越於世界之上的東西,自然、人類社會和人的精神現象都是它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表現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發展、永恆的生命過程,就是絕對精神本身。黑格爾哲學的任務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過自然、社會和思維體現出來的絕對精神,揭示它的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性,實際上是在探討思維與存在的辯證關系,在唯心主義基礎上揭示二者的辯證同一。

圍繞這個基本命題,黑格爾建立起令人嘆為觀止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主要講述絕對精神自我發展的三個階段: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黑格爾在論述每一個概念、事物和整個體系的發展中自始至終都貫徹了這種辯證法的原則。這是人類思想史上最驚人的大膽思考之一。

他的著作集德國古典哲學之大成,創立了一個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認為: 「 絕對觀念 」 是宇宙之源,萬物之本。世界的運動變化乃是 「 絕對觀念 」 自我發展的結果,認為他自己的哲學就是 「 絕對觀念 」 的最高表現,普魯士王國是體現 「 絕對觀念 」 的最好國家制度。所以黑格爾的哲學是為普魯士專制制度辯護的,但是在他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中,提出了有價值的辯證法思想,認為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個過程,是在不斷地運動、變化和發展著的,而其內部矛盾乃是發展的源泉。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創立了唯物辯證法。

恩格斯後來給其以高度的評價: 「 近代德國哲學在黑格爾的體系中達到了頂峰,在這個體系中,黑格爾第一次 - 這是他的巨大功績 - 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處於不斷運動、變化、轉化和發展中,並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系。 」

4. 奧古斯丁提出的「神學的歷史觀和歷史哲學的模式」是什麼

奧古斯丁提出一種神學的歷史觀和歷史哲學的模式。他認為最偉大的戲劇就是人類歷史,作者就是上帝。歷史從創世開始,穿插著像人類的墮落和上帝以基督為化身這樣的事件。歷史的發展包含著上帝之城和塵世之城之間的斗爭。任何事件的發生都與上帝的最終天意有關。羅馬的陷落不是由於基督教的破壞性活動的結果,而是帝國之中彌漫著猖獗的罪惡,這種罪惡正是基督教信仰和上帝之愛所要阻止的。所有的人都要知道自己的命運、社會的命運,進而知天意,並將上帝之愛的統治建立起來。這就是一種神學的歷史哲學。

5. 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對18跟19世紀有什麼影響

黑格爾把絕對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絕對精神並不是超越於世界之上的東西,自然、人類社會和人的精神現象都是它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表現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發展、永恆的生命過程,就是絕對精神本身。黑格爾哲學的任務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過自然、社會和思維體現出來的絕對精神,揭示它的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性,實際上是在探討思維與存在的辯證關系,在唯心主義基礎上揭示二者的辯證同一。 圍繞這個基本命題,黑格爾建立起令人嘆為觀止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主要講述絕對精神自我發展的三個階段: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黑格爾在論述每一個概念、事物和整個體系的發展中自始至終都貫徹了這種辯證法的原則。這是人類思想史上最驚人的大膽思考之一。 他的著作集德國古典哲學之大成,創立了一個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認為: 「 絕對觀念 」 是宇宙之源,萬物之本。世界的運動變化乃是 「 絕對觀念 」 自我發展的結果,認為他自己的哲學就是 「 絕對觀念 」 的最高表現,普魯士王國是體現 「 絕對觀念 」 的最好國家制度。所以黑格爾的哲學是為普魯士專制制度辯護的,但是在他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中,提出了有價值的辯證法思想,認為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個過程,是在不斷地運動、變化和發展著的,而其內部矛盾乃是發展的源泉。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創立了唯物辯證法。 恩格斯後來給其以高度的評價: 「 近代德國哲學在黑格爾的體系中達到了頂峰,在這個體系中,黑格爾第一次 - 這是他的巨大功績 - 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處於不斷運動、變化、轉化和發展中,並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系。 」:客觀唯心主義 解釋:客觀唯心主義認為某種客觀的精神或原則是先於物質世界並獨立於物質世界而存在的本體,而物質世界(或現象世界)則不過是這種客觀精神或原則的外化或表現,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後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中國宋代程朱理學的「理」,古希臘柏拉圖的「理念」,德國黑格爾的「絕對觀念」,就都是這種作為世界本體的客觀精神或原則。客觀唯心主義的所謂客觀精神或原則,實際上是把人的思維或一般概念加以絕對化的結果,是通過抽象思維把它們升華或蒸餾為不僅脫離人頭腦並且脫離或先於物質世界及具體事物而獨立存在的實體,同時還進一步把它們神化、偶像化,以致陷於神秘主義的創世說和宗教信仰主義。因此,客觀唯心主義同宗教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客觀唯心主義是宗教的一種比較精緻的形式,而宗教則是客觀唯心主義的一種粗俗化的形式。黑格爾與史詩詩人荷爾德林和客觀唯心論者謝林同一時期就讀於圖賓根神學院。在深入觀察了法國大革命的整個演進過程後,三人合作致力於對康德及其後繼者費希特的唯心主義哲學的批判。黑格爾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是《精神現象學》。在世時出版的作品還有《哲學全書》、《邏輯學》和《法哲學原理》。其他有關歷史哲學、宗教哲學、美學和哲學史的著作則是在他去世後,根據他當年演講時學生所做的筆記匯編而成。黑格爾的著作以其覆蓋面之深廣而享有盛譽。他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體系來理解哲學的歷史和我們身處的世界本身——在黑格爾,這個世界通常被看成是「一個歷史的行進,其中每一個相續的運動都是為解決前一運動中的矛盾而出現的。」例如,他認為,法國大革命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西方社會中引入真正的自由。 但正因為是絕對的初次,它也是絕對的激進的:在革命消滅了它的對立面後,革命所喚起的暴力高潮無法自我平抑,結局是無路可去的革命最終自食其果——得之不易的自由自毀於殘暴的恐怖統治。然而,歷史總是在對過失的自我學習中前行的:正是這種經驗,也只能在有了這樣的經驗之後,一個由自由公民組成的既能行使理性政府的職責,又能實現自由、平等的革命理想的憲政政府才有可能得以出現。在《歷史哲學》的前言中,黑格爾闡述:「哲學表明,意識是存在於它無限多個概念之上的,也就是說,意識是存在於自由的、無限多的形態之中,而對立的抽象內省的形態只是它的一種反映。意識是自由的、獨立存在的、有個性的,僅僅屬於精神。」所以作為單獨概念的「意識」,由兩部分組成,兩者都各有無限多個「形態」,一部分是原則性的,另一部分是對每個歷史事件的具體反映,所以他又說:「通常意義上的意識存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事物總體的概念,另一方面是對事物具體反應的抽象概念。」 他同時說

6. 何為哲學,道和哲學有什麼區別

道實則為哲學這無限寬廣領域中的一個流派,就好像匯成哲學這片汪洋大海的其中一條小溪,但這條小溪很清澈,常為人們所樂道。哲學總體上無疑是探求生命的本真與意義,尋思世界的本質與未來,其實簡單可說成是人們一種終極人文關懷與求索。也許表面看上去它脫離我們日常生活的本身、發展的實際,但是從深層的角度哲學無疑是時時刻刻影響著並指導著我們的社會發展與生命走勢。舉個簡單而貼切的例子,當今我國在經濟上實行可持續性發展,特別對於能源與資源的利用和開發,這正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管理的實事求是,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是的,目前我國的國情決定是這樣,地球的實情同樣需要不只是我們更是全世界人民都需這樣。所以說哲學可以說是關系著人類走向的學問。 道,聽上去不發玄乎之感,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實則不全是,其實到分為兩個學派,一個是黃老學派,倡導出世是為了更好的入世,有所不為方能有所為之。其實這一學派倡導的是人需學會克制與理性,懂得取捨,方能所得,是一種較為積極的人生態度零一中學排位老莊學派,此學派簡單來說倡導人在世上需一種淡然隨意,不求聞達於諸侯,只需自身內心愜意而自善,強調個體的一種自我內心休化,不參與世俗之爭斗中,猶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感,恰與儒家學說相悖。是一種就目前社會實際情況看來較為消極的人生態度。但適當的採用並非無益,特別對於落於賄賂之馬下的眾多貪官來說。並且老莊學派中把世間萬物看作是道所生,而道又是一種不可名之造化,其中奧妙玄之又玄。 道可以說是博大精深,不但包含有哲學方面的范疇,還涉及宗教、武術、醫葯、奇門道術之類如八卦、奇門遁甲等眾多華夏寶貴文化於內,不可寥寥片語釋之。可以說想要了解感受浩瀚的中國幾千年文化,道是首當其沖。 最後要說明一點,道雖屬哲學范疇中的一個流派,但道所包含的無數精華遠不止於哲學這片天地。

7. 文學歷史哲學有什麼關系

這個問題回答切入點很多.
既可孤立的看.又可聯系的看.
從孤立的說.文學.歷史.哲學各指是狹義的孤立學科.相互之間僅僅通過思維相聯系.
從聯系的說.哲學通過對歷史的總結而發展完善和修正自身.歷史通過哲學而形成有理化的歷史.而歷史和哲學通過文字描述即文學而記載表現出來.

從廣義文學的角度看.文學包含了歷史和哲學兩者.文學是文字語言表達的技巧.文字語言的表達必須要言之有物.當中歷史和哲學是必不可少的兩大類素材.

從廣義歷史的角度看.歷史包括人類史和自然史.人類史並不是永恆的范疇.但自然史是永恆的范疇.因此歷史必須通過文字記載而才能為當代所反映.(包括歷史客觀事件.人物.歷史觀念)而種種歷史觀念又歸結於哲學中去.因而可說歷史包含了文學和哲學.

從廣義哲學的角度看.哲學是規律性學科.總結宇宙中萬事萬物的總的規律.歷史有規律可尋.文學有規律可尋.因而可說哲學包含了文學和哲學.

可能有點繁瑣和羅嗦.但你的問的問題實在太寬泛.角度很多.
(原創.請勿轉載)

8. 歷史哲學產生的前提條件和背景是什麼

歷史哲學的產生是這個時期西方社會的重要思想成果。這一哲學產生的前提條件是人類歷史意識的成熟。在自然科學有長足進步的時代里,人們認為,歷史發展與自然科學一樣存在著普遍規律,歷史學家能通過經驗研究去發現它。人們反對對歷史作純思辨的思考,主張從對經驗史實的經驗研究中總結出規律來。人們覺得可以利用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來進行歷史研究,歷史學家能客觀地描述歷史事實,如同事實所發生的那樣去再現和描述過去。

9. 歷史哲學在史學史中的地位

一、「歷史哲學」與「思辨的歷史哲學」

所謂「歷史哲學」(philosophy of history),簡單地說,就是「關於歷史的哲學」(philosophy about history)。但無論是作為一個概念,還是作為一門學科,「歷史哲學」從來都是枝蔓叢生和復雜多維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歷史」和「哲學」這兩個詞的曖昧不清造成的。在不同的語言文化中,「歷史」既指發生在人類身上的各種事件,也指有關這些事件的敘述或知識。而從觀念史的角度看,單就「歷史哲學」中的「哲學」一詞來說,其內涵也經歷了一個歷史的嬗變過程。在《歷史的觀念》導論中,柯林武德(R.G.Collingwood)曾經對幾種歷史哲學中的「哲學」概念給出了不同的界定。其中,對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來說,「歷史哲學」指的是「普遍歷史或世界史」,而其中的「哲學」也就意味著「將世界作為一種整體來加以思考」。在19世紀的實證主義者看來,「歷史哲學」乃是「發現那支配著各種事件(這些事件由歷史學負責敘述)進程的一般規律」,而「哲學」在這里也就相當於「發現統一規律」。②

柯林武德自己則賦予「哲學」另一種不同的含義,那就是「反思」(reflection)。作為反思性的「哲學」,它既不是單單思考一個對象,也不是僅僅思考一種沒有思想對象的思想,而是思考「有關」對象的思想,也就是思想與其對象或者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嚴格說來,「相關於對象的思想不是單純的思想而是知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認識。歷史學家的任務是思考、認識和敘述過去本身,屬於第一級的思想;而歷史哲學家的職責則是思考歷史學家是如何思考、認識和敘述過往事件的,因而是第二級的思想。③

可見,柯林武德的「歷史哲學」關注的是歷史知識何以可能的問題,是一種歷史知識論。他有時也把這種歷史哲學稱為「歷史思想的哲學科學」,研究的是「主觀性歷史」(history a parte subjecti),亦即「運行於歷史學家頭腦中並體現在其歷史書寫中的思維」。當然,歷史認識論也同時指向一套以它為根據的歷史學方法。因此,歷史哲學也是一種歷史學方法論,是一種「有關歷史學方法的邏輯」。④這里的核心問題是:「歷史學的根本性質、意義、目的和價值問題,亦即,歷史學是什麼?」⑤它涉及歷史知識作為一門學科的真確性和有效性、歷史知識在知識版圖中的地位,以及歷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問題。歷史學的根本性質是解決其他方法論問題的前提和條件。後來,沃爾什(W.H.Walsh)將這種反思性的歷史認識論稱為「批判的或分析的歷史哲學」。⑥

總之,由於時代和語境的變遷,加之「哲學」一詞的歧義多變,「歷史哲學」往往具有多重面向或內涵。但依據「歷史」這個詞的兩種基本含義,「歷史哲學」通常指向兩個不同的方向:一是對於歷史事件進程的概觀,二是對於歷史思維過程的反思。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歷史哲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