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叫唯心主義請簡單的說一下。
唯心主義是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之一,同唯物主義相對立的哲學思想體系。唯心主義的基本含義,是在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系這個哲學本體上,認為精神(意識)是世界的第一性質,物質是世界的第二性質。
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表現形式: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在現實世界之外獨立存在著一種客觀精神,它是世界的本源,世界萬物是由它產生(派生)出來的。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國的朱熹、古希臘的柏拉圖和德國的黑格爾等。
主觀唯心主義是把人的主觀精神(意識、觀念等)作為認識世界的出發點,存在主觀精神之中的是認知上的世界,是主觀精神的產物,而並非真正客觀上的世界。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國的陸九淵和王守仁,和德國的費希特等。
(1)什麼是歷史唯心主義擴展閱讀:
相關延伸:歷史唯心主義的地位:
歷史唯心主義宣揚社會制度的合理性和永恆性,一直是權力階層用以維護其統治、維護社會秩序的思想工具,這是它的社會政治作用的基本的、主導的方面。
當這一種形態的唯心史觀作為進步的社會集團的思想武器,去反對保守主義的精神支柱時,它具有科學性,有一定程度的進步性。理性主義者在其發展時期宣傳的人道主義的唯物史觀,具有這種科學性。
② 唯心的歷史主義
歷史唯心主義又稱唯心主義歷史觀,是和歷史唯物主義根本對立的關於社會歷史發展的非科學的歷史觀。
歷史唯心主義認為:社會意識是第一性的,社會存在是第二性的,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從這一基本原則出發,歷史唯心主義把人們的思想動機、卓越人物的意志或某種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做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原因。它否認社會發展的物質根源,否認社會發展有其本身所固有的客觀規律,否認階級社會中存在的階級斗爭及其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作用,否認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決定作用。
歷史唯心主義掩蓋歷史發展的真相,通常代表著剝削階級的利益。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歷史唯心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中占據統治地位。有些舊唯物主義者曾力圖用他們的唯物主義觀點來解釋某些社會歷史現象,對反動的信仰主義、神秘主義進行過斗爭,但是他們的歷史觀在整體上仍然是唯心主義的。只有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才第一次把社會歷史的研究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③ 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歷史唯心主義是
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式,即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的主要特徵是把主觀精神(人的感覺,經驗,觀念,意志,心等)作為惟一真實的確良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觀事物以至整個物質世界都是這種主觀精神的產物.主觀唯心主義必然導致只在自我才是惟一存在的「唯我論」.例如,英國大主教貝克萊認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觀感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覺的復合,存在就是被感知」;馬赫倡言「世界是感覺要素的復合」;康德的「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尼採的「自然選擇的意志高於一切」;叔本華的「意志是世界的物自體,意志是一切存在和運動的根源」;波格丹諾夫的「經驗是世界的最終構成要素」;杜威的「世界是我的觀念,我的經驗」.中國古代莊子講的「萬物與我為一」;孟子講的「萬物皆備於我」;陸象山說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陽明說的「天下無心外之物,心包萬物,心包萬理,萬物皆在我心中」,等等,都是主觀唯心主義的典型代表.
客觀唯心主義的主要特徵是把某種脫離物質,脫離任何個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絕對觀念,絕對精神等)變為獨立的客觀存在,並把它作為世界的本原和萬物的創造者.它認為世界的本原不是人的主觀精神,而是由超空間的客觀存在的精神決定的,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這種精神實體的派生物或表現.客觀唯心主義的荒謬之處在於以哲學化的方式承認「宗教創世說」,其所謂的客觀精神不過是上帝的別名.例如,19世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世界是絕對觀念的異化,物質世界是絕對精神的外化,約對理念是萬事萬物的本源」;柏拉圖的「理念世界是現實世界的影子」,「世界是上帝的確良創造物」,「人為天命所主宰」.中國古代哲人老子的「道是天地之根,萬能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萬物」;和頤的「萬物皆是一理,有理則有氣,天者,理也」;朱熹認為「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萬物之本」,都是客觀唯心主義的典型代表
歷史唯心主義不在這個概念中,歷史唯心主義是唯心史觀
④ 什麼是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
歷史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是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歷史唯物主義堅持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於社會存在這一基本觀點,認為社會的發展是一個合乎規律的自然歷史過程,物質資料的生產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而生產力則是最終的決定力量;在階級社會中,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人民群眾對社會發展起決定作用.歷史唯物主義對社會及其發展作出正確的說明,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是歷史觀中兩個根本對立的基本派別,超越這兩者之上的第三種獨立的歷史觀是不存在的.
歷史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形態: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把人們的思想動機主要是帝王將相和少數的英雄人物的意志看作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用主觀精神解釋社會的發展.客觀唯心主義則從社會外部尋找某種神秘的精神力量,把諸如上帝、神、「絕對觀念」等所謂客觀精神看作是歷史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形形色色的唯心史觀的共同點是:誇大社會意識在社會發展中的能動作用,否認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誇大個別人物的作用,否認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從而歪曲了社會及其發展的本來面目.
⑤ 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區別是什麼
1、歷史唯物主義是指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歷史唯心主義則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2、唯物主義,認為歷史的物質條件決定了歷史的發展,它是一種歷史決定論的觀點;歷史唯心主義,認為一個強有力的「心」(表現為一個偉人或者英雄),可以決定歷史的發展。
3、唯物主義認為事物是客觀的、可見的都是有人類實踐活動來推動社會發展;而唯心主義者認為社會的發展主要是靠人們的想法來推動的。
4、唯心主義者理論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會時期;而唯物主義則是近代馬克思提出來的革命理論。
(5)什麼是歷史唯心主義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的各種歷史觀都是唯心史觀。馬克思主義運用辨證唯物主義的一般原理來研究人類社會。
最終馬克思得出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科學結論,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也就是唯物主義歷史觀,簡稱唯物史觀。
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反作用於社會存在。
唯心主義者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但不同唯心主義所認識的意識有所不同。主觀唯心主義認為作為本原的意識是本我的意識。客觀唯心主義認為作為本原的意識是獨立於「我」之外的客觀精神。
⑥ 什麼是唯心史觀是么是唯物史觀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唯心史觀:歷史唯心主義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非科學的歷史觀,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人們的思想動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否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也叫唯心史觀,其與歷史唯物主義相對。
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之一,其主張精神是世界的本源,世界是精神的產物或表現,精神決定物質;人的認識是先天就有的或在頭腦中自己產生的;其基本形式有兩種: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哲學中關於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認識、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其與歷史唯心主義相對。用「歷史唯物主義」這個名詞來表述這一解釋歷史事件發生的觀點:
「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它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它是由此產生的社會被劃分為不同的階級,也是這些階級互相博弈的結果。」 與階級相適應的組織形式和訴求是階級沖突的主要著力點。馬克思的歷史觀點交叉了社會學研究與歷史研究,從階級入手分析歷史事件產生的原因。
區別:
1、歷史唯物主義是指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歷史唯心主義則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2、唯物主義,認為歷史的物質條件決定了歷史的發展,它是一種歷史決定論的觀點;歷史唯心主義,認為一個強有力的「心」(表現為一個偉人或者英雄),可以決定歷史的發展。
3、唯物主義認為事物是客觀的、可見的都是有人類實踐活動來推動社會發展;而唯心主義者認為社會的發展主要是靠人們的想法來推動的。
4、唯心主義者理論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會時期;而唯物主義則是近代馬克思提出來的革命理論。
(6)什麼是歷史唯心主義擴展閱讀
有選擇地繼承並發展歷史
運用歷史的觀點,歸根結底還是如何對待歷史的問題。是接受還是摒棄、是褒是貶、是全盤否定還是有選擇地利用,這是我們必須做出抉擇的。縱觀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理論,運用其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認為:借鑒歷史經驗、立足歷史條件、順應歷史趨勢、做人類歷史發展的推進者,做最崇高的理想的實踐者,這就是一個革命者應該採取的科學的態度。
在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時候,我們要堅持同一切非歷史唯物主義者作斗爭,這就是:有選擇地繼承、發揚歷史理論和經驗,反對全盤否定。歷史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繼承不斷發展的連續的動態過程,割斷歷史去看待和處理問題,不僅是不可能的,也是非常有害的。
凡是被歷史證明是正確的理論經驗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繼承和發揚;凡是被歷史證明有錯誤的和有害的做法我們必須堅決拋棄和改正。否則我們就會重犯錯誤,重蹈覆轍,白白浪費大量的時間甚至人力和財力。我國就發生過也許仍然存在著的「全盤西化」、「否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等思潮,這是非常有害和危險的。
堅持實事求是,反對脫離歷史條件的空談蠻干。實事求是,也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歷史主義和唯物主義是有機聯系、渾然一體的。堅持歷史主義,必須堅持唯物主義,必須反對官僚主義、主觀臆斷,反對虛無主義、神秘主義,反對一切形式的空想和蠻干。
尊重客觀形勢、尊重客觀實際,才能制定出符合規律的方針路線,我們的事業才能勝利,我們才能盡可能地少走彎路。毛澤東當初設計的農村公社——「吃大鍋飯」,就是過高地估計了當時人民群眾的思想素質和道德素質,在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科學的預算和紀律要求的保障下。
採取了過於理想的社會模式,從而使得很多道德水平低下的人消積怠工、投機取巧,使得許多管理水平低下的人走上領導者崗位,加上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煽動、破壞,給我們的事業造成了巨大損失。
認清歷史形勢,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和時機,敢於變革,推動人類社會向更高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觀念,也要防止那些「教條主義、保守主義」等呆板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行為。
不能清醒地認清形勢和歷史發展趨勢,不敢變革或不願變革,也可能坐失發展良機,給以後的事業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比如在當今競爭日趨激烈、形勢日趨復雜、能源日益緊張、不穩定因素大量存在、腐敗勢力十分強大、道德認識存在多元化矛盾化等等情況下。
如果不能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及早採取加強國防、反腐倡廉、利民惠民、統一思想、加強德育、發展周邊的關系等一系列果斷措施,必然會給我們的事業帶來難以控制的損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唯物史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唯心史觀
⑦ 歷史唯心主義的兩種表現形式是什麼論
歷史唯心主義其基本形式有兩種: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歷史唯心主義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非科學的歷史觀,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人們的思想動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否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也叫唯心史觀,其與歷史唯物主義相對。
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之一,其主張精神是世界的本源,世界是精神的產物或表現,精神決定物質;人的認識是先天就有的或在頭腦中自己產生的。
在資本主義大工業出現以前,生產規模狹小,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發展速度緩慢,人們之間直接的社會聯系封閉在非常有限的范圍,並且被政治等級的制度所保護,使社會的本質關系、歷史發展的物質動因能充分顯露出來。
在奴隸制和封建制社會,超經濟的權力占優勢,人直接感受到的是權力結構中佔主導的個人意志的支配,這也是歷史觀上的精神決定論能夠廣泛傳播的重要歷史原因。
(7)什麼是歷史唯心主義擴展閱讀
社會歷史觀的認識對象是人類社會,它與自然現象有很大不同。自然界的變化純粹由無意識的、盲目的自然力量所引起,在社會歷史中活動著的則是賦有思想和意識的人,社會生活中的任何領域、任何事件都和人的有目的的活動相關。
人們的認識如果深入到人的活動的深層動機上,就會得出意見支配世界的結論。
歷史唯心主義是把社會現象及其發展的終極原因歸結為精神因素的社會歷史觀。又稱唯心史觀。
與歷史唯物主義相對立的歷史觀。歷史唯心主義是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錯誤的基本點出發,把人們的思想動機、傑出人物的主觀意志或某種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作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原因。
否認社會發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否認階級斗爭規律,否認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決定作用。
歷史唯心主義掩蓋歷史發展的真相,通常代表剝削階級的利益。
在馬克思創立歷史唯物主義以前,歷史唯心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中占統治的地位,這是因為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由於剝削階級的偏見經常歪曲歷史,而生產規模的狹小又限制著人們的眼界,使人們對於社會歷史的認識只能限於片面的了解。
只有到了伴隨著生產力的巨大發展而出現近代無產階級的時候,才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才第一次把社會歷史的研究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⑧ 歷史唯心主義的主張
歷史唯心主義的種種表現,可以歸結為兩種理論形態:主張人的主觀意志決定歷史的主觀唯心主義歷史觀和主張某種神秘的精神實體決定歷史的客觀唯心主義歷史觀。這兩種形態的唯心史觀實質相同,都堅持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實際上都是用歷史本身之外的因素解釋歷史。它們共同的基本主張:
①把社會歷史歸結為意識史,無視物質生產活動,顛到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真實關系。以往的歷史理論至多是考察了人們歷史活動的思想動機,而沒有考究產生這些動機的原因,沒有摸到社會關系體系發展的客觀規律性,沒有看出物質生產發展程度是這種關系的根源。由此把精神的力量看作社會發展的最後動因,以為只要改變人們的觀念即可達到改變社會的目的。
②認為只有帝王將相、英雄豪傑等少數傑出人物才是歷史的主宰,全部世界歷史不過是英雄人物實現其思想、意志的過程,就是至高無上的意旨也只能「啟示」他們並通過他們表達出來。這種唯心主義的英雄史觀,無視人民群眾的活動。認為人民群眾是「惰性的物質」、消極被動的「群氓」,只配充當英雄人物實現其目的的工具。
③抹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它或者把歷史的變化歸結為由個人主觀隨意活動所造成的偶然事件的堆積,或者把歷史運動的秩序說成神的有目的的安排或某種神秘理念的邏輯規定。歸根結柢,它們都否認歷史本身具有客觀規律。
⑨ (1)什麼叫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啊,二者有何區別
簡單的說:
歷史唯物主義是指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反之是歷史唯心主義.
一元論是指承認世界要麼是物質決定,要麼是意識決定或是另外某種東西決定.
二元論是指認為世界既是物質又是意識決定的
唯物主義認識論是實踐決定認識的
唯心主義認識論則認為認識是由理智,意志,情感決定的
⑩ 什麼叫歷史觀上們的唯心主義
就是歷史唯心主義,將人類歷史的發展看成人主觀意識的產物。如把一些英雄人物看成人類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抹殺,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就是歷史唯心主義
http://ke..com/view/390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