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歷史上有那些著名的改革
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有《獨立宣言》的頒布、羅斯福新政等。
羅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任美國總統後實行一系列經濟政策,新政增加政府對經濟直接或間接干預,緩解了大蕭條帶來的經濟危機與社會矛盾。通過國會制定了《緊急銀行法令》、《國家工業復興法》、《農業調整法》、《社會保障法案》等法案。整頓銀行與金融系,下令令銀行休業整頓,逐步恢復銀行的信用,並放棄金本位制,使美元貶值以刺激出口。政府還建立社會保障體系,通過了《社會保障法》,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養老金和保險,失業者可以得到保險金,子女年幼的母親、殘疾人可以得到補助。
《獨立宣言》的頒布對當時的美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宣布各殖民地已是擁有主權的獨立國家,從此切斷與英國的一切從屬關系,這反映了北美廣大人民的共同心聲。因此,《獨立宣言》的發表極大地動員了一切革命力量,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鬥志,成為北美人民爭取獨立的旗幟,對爭取獨立戰爭的勝利起了巨大推動作用。《獨立宣言》的發表正式向全世界宣告美國脫離英國而獨立。這標志著北美獨立戰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把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武裝斗爭同爭取民族獨立的偉大的正義事業聯系起來。
❷ 歷史:19世紀六七十年代, 歐美發生的重大政治變革與事件有哪些結果如何
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前,歐美有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以及英國 美國 法國都經歷資產階級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這些重大事件,反映的主題是資本主義的確立史。 所以這里反映的時代主題是承接之前的主題,反映的是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與加強或者說資本主義的發展史這樣的主題。
二、重大事件:
政治上的表現有:
1 美國爆發南北戰爭,廢除了奴隸制度,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為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進一步掃清了障礙。
2.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盡管保留了沙皇制度,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殘余,但這次改革使得俄國資本主義得以發展,成為俄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經濟上的表現有:
第二次工業革命,德國、美國走在世界前列,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綜上,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上,資產階級都加強了自己的統治。
三、出現這個潮流的原因:
這個問題很復雜,從根本上說,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要求,要求進一步掃清阻礙其發展的因素,比如美國掃除南方的奴隸制、俄國廢除農奴制。
我是歷史老師,相信我的,給最佳哈
1、1861~1865 美國南北戰爭:美國南北統一
2、俄國1861年改革:封建統治結束,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3、義大利統一:義大利成為統一國家
4、德國統一:
反應當時歷史的主要潮流是:推動了各國資本主意經濟的發展,是各國歷史的重大轉折,沖垮了歐美封建秩序,資產階級反封建任務基本完成,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
原因是:1、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潮流主要是改良資本主義,更好的體現人的價值和激發人的勞動積極性,也就是通過維護個體的人權尊嚴等手段,更好的提高勞動的主動性和生產力。
2、工業革命方興未艾,各國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階級關系發生巨大變化,階級矛盾激化,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受到阻礙是根本原因。
❸ 19世紀中葉,俄國,日本,中國,美國都進行了哪些改革
1861年俄國沙皇亞力山大二世推行農奴制改革:
這次改革是農奴主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它廢除了農奴制,農奴成為自由人,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巨額的份地贖金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又積累了大量資金。俄國從此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同時,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殘余,對俄國社會後來的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19世紀60年代日本明治天皇推行明治維新:
是指當時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沖擊的背景下所進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面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這次改革始於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進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學習歐美技術,進行工業化浪潮;並且提倡「文明開化」,社會生活歐洲化,大力發展教育等措施。這次改革使日本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對亞洲鄰國造成了沉重的災難。
自1861年底(清咸豐十年)開始清朝洋務派推行的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同治維新,是清後期至清末時,清廷洋務派官員抱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和目的,在全國展開的工業運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大規模模仿、實施西式工業化的運動,是一場維護封建皇權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運動。該運動自1861年底(清咸豐十年)開始,至1895年大致告終,持續了近35年。按目標的不同,洋務運動可分為前期、後期兩個階段。在兩次鴉片戰爭失利、太平天國起義後,清廷上層為應對內憂外患形成了「洋務派」與「守舊派」兩種陣營,以奕䜣、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為代表的洋務派官員主張摹習列強的工業技術和商業模式,利用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模式發展近代工業,以獲得強大的軍事裝備、增加國庫收入、增強國力,維護清廷統治。洋務運動引進了大量西方18世紀以後的科學技術成果,引入譯入了大量各類西方著作文獻,培養了第一批留學童生,打開了西學之門;學習近現代公司體制興建了一大批工業及化學企業,開啟了日後中國的工業發展和現代化之路。洋務運動的直接成果——清軍水師在甲午海戰的覆沒使洋務運動最終黯然收場,沉重打擊了清廷上層,為之後的百日維新埋下伏筆,也深刻影響了出生於19世紀末的一批中國人。甲午海戰失利後清廷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島等一批領土領海於日本,更加重了清廷的統治危機;日本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軍事戰勝中國,深刻激發了中國國民的民族意識,對後來中日兩國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國運都造成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PS:洋務運動屬於改良運動,不屬於改革,19世紀中葉中國並無改革)
1861年4月美國爆發南北戰爭:
南北戰爭,又稱美國內戰(American Civil War),是美國歷史上唯一的大規模內戰,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它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進一步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使美國迅速成為工業化強國。但並沒有徹底消除種族歧視,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此戰不但改變當時美國的政經情勢,導致奴隸制度在美國南方被最終廢除,也對日後美國的民間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PPS:詳見網路,祝你好運)
❹ 世界近代史:美國政府實行什麼經濟法令又有那些內容
從美國建國223年以來的歷史看,美國的經濟政策最主要有以下十個方面:
其一,改革開放和調整政策,在近代有過三次改革和調整高潮,在現代有過四次改革調整高潮。其二,政府幹預和市場政策。
其三,自由競爭和壟斷政策。
其四,經濟增長和周期政策。
其五,貿易自由和保護政策。
其六,關稅政策和稅收政策。
其七,財政金融和貨幣政策。
其八,工、農、商、交、訊協調政策。
其九,社會保障和扶貧政策。
其十,持續發展和環境政策。
這些政策都是在實踐中逐步完善和發展的。
自美利堅合眾國成立以來的223年間,先後經歷了八次重大的經濟改革和調整。限於時間,我們的講座著重說明每次改革的重點和主要影響。
在近現代世界史上,美國改革調整之多和比較及時,為世界各大國之最,其作用之大也是不少國家所不及的,研究美國史必須對它的政策調整和改革有足夠的重視。美國歷史上的八次改革浪潮,是和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和美國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相密切聯系的。
❺ 美國歷史上有幾次政策改革
美國歷史上有幾次政策改革:
一、1775年,爆發了北美人民反抗英國殖民者的獨立戰爭
1776年7月4日,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由喬治·華盛頓任總司令,通過《獨立宣言》,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
二、1783美國獨立戰爭經歷八年抗戰、殖民地獨立戰爭勝利。
三、美國屬於聯邦制國家、政體三權分立、這也是美國政策改革一項、總統、議會、司法
四、美國南北戰爭,北方取得勝利、黑人奴隸政策廢除、為資本經濟掃清了障礙。
五、第二次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新經濟政策出台
總結:美國成立於1776年7月4日、聯邦制國家、歷史很短暫、只有200年歷史,美國之所以成為強國、世界超級大國、與政體和改革是分不開的
❻ 美國歷史上經歷了幾次教育改革具體是在什麼時候
美國歷史上經歷了6次教育改革:
第一次改革浪潮:「新課程」運動1958年
第二次浪潮: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伴隨著民權運動而開始的
第三次改革浪潮:「恢復基礎」運動在20世紀70年代
第四次改革浪潮:學校重建運動是在20世紀80年代
第五次改革浪潮:教育選擇與國家標准運動1991年和1993年
第六次教育改革浪潮: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已經初顯端倪
❼ 美國歷史教育改革是怎麼回事
美國歷史至今兩百多年,主要由歐洲移民及黑人組成,短暫的歷史,多元的文化深深影響了美國的教育。首先,美國沒有經歷封建社會,教育的起點是最新的科技知識;其次,大多數移民的目的是過上自由幸福的生活,在他們看來,讓子女掌握必要的科技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是生存所需。所以,無論從總統還是民主,始終把教育當做頭等大事;其次,美國實行自由開放,容納各種不同文化,各種思想活躍;最後,美國公民繼承了先輩艱苦風斗的精神,一切都追求實際化。
民主、自由、平等,這些價值理念是美國的立國之基,也是他們不遺餘力在教育中貫徹的東西,這一方面造就了美國的教育很長一段時間都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學生懶散、學習密度低、學習時間少、課程標准低、校園暴力等一些老問題。
在奧巴馬任職期間,一些新問題在教育改革中也提上了議程。首先是自華爾街而起的「金融風暴」。在金融危機席捲全球時,也直接沖擊了美國的教育系統,美國
各州和學區面臨教育經費欠缺問題。
黨派意識形態也對教育改革產生了重大影響。美國民主黨奉行自由主義,一貫主張誇大教育開支,保障弱勢群體利益,要求給弱勢群體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在財政吃緊的狀況下,斥資解決教育問題將面臨重大挑戰。
美國沒有全國統一的教育體系,即沒有統一的教育行政系統。美國教育管理體制是典型的地方分權制,即聯邦政府行使有限的協調和服務的行政職責,而州政府擁有對教育絕對的管理和決定權,教育教學事務又由學區委員會根據當地情況自己決定教育管理模式。聯邦政府教育部可以通過控制教育基金來施加一定程度的影響。
❽ 19世紀六七十年代,歐美發生重大政治變革與事件有哪些
一.首先說主題,便於你的理解。
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前,歐美有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以及英國
美國
法國都經歷資產階級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這些重大事件,反映的主題是資本主義的確立史。
所以這里反映的時代主題是承接之前的主題,反映的是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與加強或者說資本主義的發展史這樣的主題。
二、重大事件:
政治上的表現有:
1
美國爆發南北戰爭,廢除了奴隸制度,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為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進一步掃清了障礙。
2.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盡管保留了沙皇制度,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殘余,但這次改革使得俄國資本主義得以發展,成為俄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經濟上的表現有:
第二次工業革命,德國、美國走在世界前列,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綜上,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上,資產階級都加強了自己的統治。
三、出現這個潮流的原因:
這個問題很復雜,從根本上說,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要求,要求進一步掃清阻礙其發展的因素,比如美國掃除南方的奴隸制、俄國廢除農奴制。
我是歷史老師,相信我的,給最佳哈
❾ 初中歷史美國都有什麼改革
還有 里根改革 和 柯林頓經濟改革
❿ 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1)整頓和改革財政金融. 對破產銀行進行整頓,使銀行資本高度集中,對各大銀行開業進行補助及貸款.恢復存戶對銀行的信任.放棄金本位,實行美元貶值,禁止黃金出口,以加強美國商品在世界市場的競爭能力.
(2)調節工業生產. 監督生產,調整商業金融.規定工業產量,市場分配價格.以此調節工業生產,避免盲目競爭和生產過剩現象.
(3)限制農業生產. 有計劃地縮減農業生產規模,銷毀"過剩"農產品,以提高農產品的價格,克服農業生產危機.
(4)調節勞資關系,舉辦公共工程和社會救濟. 規定工人有組織工會和集體同資本家談判合同的權利,資本家不得禁止工人罷工.調節勞資糾紛.規定工人每周最高工時和每小時的最低工資額,禁止使用童工.為失業者和老年人提供失業津貼和老年人年金,撥出大批款項興辦公共工程,為大量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增加社會購買力.
"新政"實施的主要時期是1933年至1936年間,而到1938年勢頭減弱.
作用:
(1)"新政"使美國比較順利地渡過了經濟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經濟的發展.
(2)保存了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避免出現法西斯政權.
(3)改善了廣大人民的生活,有利於美國無產階級.
(4)"新政"用國家干預來調整經濟生活,消除經濟蕭條和危機,大力加強國家資本主義,這對以後美國及其它資本主義國家政府的政策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您正在看的文章來自歷史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