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1980年至今發生的重要經濟事件有哪些
首先1981-1990是一個經濟周期 1981年中國GDP名義增長率 達到低谷為4.4%然後一直增長到84年的14.5%,最後在1990年到達低谷的3.3%。
80年代中國的經濟政策
從1980年至1985年是中國第六個五年計劃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國國民經濟走上正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是中國經濟的轉折點。
從1986年至1990年是中國第七個五年計劃時期,是全面改革我國經濟體制的關鍵時期。「六五」後期,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經濟過熱,成為「七五」開局的基礎條件。經濟過熱局面成為整個「七五」期間不得不認真對付的難題。「七五」期間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從1986年到1988年9月,特點是經濟發展持續過熱,不穩定因素增加,工業生產年均增長16.7%,;後一階段從1988年9月到1990年,為經濟的治理整頓時期,宏觀緊縮出現了市場疲軟,速度明顯趨緩,工業生產年均增長8.1%
總的來說了就是2個5年計劃。經濟有了一波質的飛躍,後來由於產業結構出現了問題,實施了宏觀調控。
1991-1999年,從91年-93年中國經濟經過調整,一頓狂飆。分別為8.6% 13.6% 13.4%。軟後逐漸回落到99年的7.1%。
其間又是相對於兩個五年的計劃。分別是八五、九五計劃。
從1991年至1995年是中國第八個五年計劃時期。統計資料顯示,在中國執行的8個五年計劃中,「八五」計劃是中國歷次五年計劃中增長最快、波動最小的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固定資產投資加快,產業結構日趨合理。「八五」期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38900億元,年均增長l7.9%。
八五」計劃設想建立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標,形成了總體開放的格局。這是關鍵所在。
1996-1999。
"九五"前兩年,即1996和1997年,受"八五"後期物價大幅度上漲的慣性影響,市場物價繼續保持上漲態勢,各級政府為抑制通貨膨脹,控制物價的過快增長,採取了一系列價格調控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
1998和1999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則分別比上年下降0.8%和1.4%,年度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持續下降,是改革開放以來從未出現過的新情況。由於長期積累下來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矛盾在新的買方市場條件下充分暴露,加之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使我國出口貿易和利用外資增幅大幅度下降,導致國外需求萎縮,市場商品價格競爭加劇,導致價格總水平連續兩年下降。
-----------------------------分割一下---------------------------------
2000-2007年
為什麼要把「九五」最後一年的,劃在這個經濟周期里,因為,2000年是一個小轉折,經過了97開始亞洲金融危機。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0.4%,扭轉了自1998年以來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持續下降的局面。由於積極的財政政策、啟動消費市場、擴大內需的政策效果繼續顯現,國內需求不足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受國際油價持續上漲的影響,國家相應地調整了國內原油基準價和成品油價格,帶動了以石油為原料的加工產品價格回升,市場價格總水平出現反彈勢頭。
01-05年,「十五」期間,影響中國經濟發展主要是中國外有風雲變幻的國際環境,內有錯綜復雜的經濟和社會矛盾。受美、日等國經濟衰退的影響,全球經濟一路下滑,國際金融市場動盪,股市低迷,匯市不穩。從2001年的「9·11」事件,到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局部戰爭和地區沖突不斷,再加上海嘯、油價上漲、美元匯率持續走低等天災人禍,給本已疲軟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中國在2001年加入WTO後,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到2003年,中國經濟結束了連續5年的反通縮,開始進入了新的經濟增長期。然而,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和當年嚴重的旱澇災害,給中國經濟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市場銷售增幅明顯回落、旅遊業受到嚴重打擊、交通運輸量明顯下降、出口訂單減少、農產品銷售受阻等等。2003年二季度GDP增長率從一季度的9.9%掉到了6.7%。
但「十五期間」,基本來看解決三農問題,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國際競爭力增強。
直到07年,次債的正在到來(其實06年就暴露初問題了),加上中國樓市股市的泡沫嚴重,迎來了08的又一個轉折,但我相信這次不會出現大問題,至少中國是的。中國經濟一直是向好的。
。美國的布希政府的放鬆購房要求的刺激購房的政策,只是一個小小的導火線。這次次債危機,也至少一個更嚴重問題的表現。
這個更嚴重的問題,指的是在過去的十幾年中,美國的經濟增長主要增加了富人的收入,而中產階級相對被擠壓削弱。在醫療價格持續上漲的今天,一個年收入六萬美元的三四口人的家庭,如果僱主不提供醫療保險,他們就買不起一年一萬二美元到一萬三美元的家庭保險。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有4700萬的人沒有醫療保險。在銀行貸款條件鬆懈,中產階級的經濟實力被嚴重擠壓,無法償付貸款的條件下,就爆發了這次危機。只有增強中產階級的經濟實力才是解決這場危機的治本之路。說白了,賺的少花的多,能不出問題么。
㈡ 隋朝經濟重大歷史事件是什麼
楊廣開通京杭大運河在歷史上,大運河是中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對中國軍事,交通、經濟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都起過重要的作用。
隋煬帝楊廣對外實行開拓政策,廣招周邊各族、各國的使者和商賈到內地來,而西域各國的商人沿絲綢之路進入中原進行商貿活動的居多。隋朝在開通絲綢之路,加強中原與西方的經濟聯系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㈢ 典型歷史經濟事件及分析
王安石變法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其內容主要包括:「一均輸法;二農田水利法;三青苗法;四募役法;五方田均稅法;六市易法;七將兵法;八保甲法;九保馬法;十軍器監法。」雖然歷史學界大多數人都認為王安石變法是一次失敗的變法活動,但筆者認為,從社會關系調整的角度來看,王安石變法無疑是成功的。
一、王安石變法的背景
1、龐大的官僚機構。《中國通史》(範文瀾、蔡美彪著)中有這樣一段話:「宋統一後,舊官加新官,已經形成為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真宗以後,官員不斷增加,機構更加龐大,取士越來越多。成平三年(公元1000年),真宗下詔說:『去歲天下舉人數逾萬人,考核之際,謬爛居多。』但這年,真宗親事舉人,仍取進士、諸科(包括屢試不中者)共1800多人。」由此可見,如此龐大的官僚機構,不僅增加了政府的財政負擔,而且也為貪污腐敗埋下了隱患。
2、虧空的中央財政。據《遼史》記載:「(重熙十一年)閏月癸未,耶律仁先遣人報,宋歲增銀、絹十萬兩、匹,文書稱貢,送至白溝。」《宋史》中也說到:「傳至真宗,內則升中告成之事舉,外則和戎安邊之事滋,由是食貨之議,日盛一日。仁宗之世,契丹增幣,夏國增賜,養兵兩陲,費累百萬,然帝性恭儉寡慾,故取民之制,不至掊克。」北宋對遼、西夏作戰已耗資不少,又要給兩國付歲幣,加之中央對各級官員貪污問題處罰不嚴,中央財政則處於虧空狀態。
3、土地兼並現象嚴重。據《宋史》記載:「(仁宗初年)勢官富姓,占田無限,兼並冒偽,習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有力者無田可種,有田者無力可耕」(《續資治通鑒長編》)、「官僚鄉紳有產而無稅,百姓無產而有稅」(翦伯贊:《中國史綱要》),成為當時社會普遍的現象。
4、階級矛盾尖銳。由於要支持龐大的官僚機構運轉、支付歲幣、土地兼並現象嚴重等原因,導致北宋「國用不充」,解決財政危機的途徑則是大肆增加賦稅,而繁重的賦稅則造成百姓生活困苦,導致階級矛盾尖銳,進而引發了農民起義。「從仁宗初年開始小規模的農民起義不斷發生」,「宋仁宗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在河南、河北、山東、陝西、山西、四川等地發生過暴動。」(翦伯贊:《中國史綱要》)
二、王安石變法的影響
1、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尖銳的階級矛盾,穩定了北宋的統治。在王安石變法前,北宋階級矛盾十分尖銳,農民起義不斷發生,而王安石變法後,農民收入得以增加,階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和。如,《宋史·李定傳》中記載:李定,字資深,揚州人。少受學於王安石。登進士第,為定遠尉、秀州判官。熙寧二年,孫覺薦之,召至京師,謁諫官李常,常問日:「君從南方來,民謂青苗法何如?」定日:「民便之,無不喜者。」
2、增加了財政收入,使北宋的財政問題得以解決。由於長年對遼、西夏作戰和付歲幣,北宋財政虧空,而王安石變法後,「國庫、州縣府庫,無不充衍。」
3、限制了豪強兼並土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在主安石變法前,北宋土地兼並問題十分嚴重,而隨著市易法和方田均稅法的實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強對土地的兼並,保護了中小產業者的利益,興修水利、提供貸款等舉措則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
三、王安石變法的評價
王安石變法歷時十五年,最終由於貴族勢力的反對而終止。我們該如何對其加以評價呢?
中國歷史上的改革變法不外乎兩種:一種是社會關系的調整,主要是階級關系的調整,這種調整往往具有短暫性和非延續性的特點;另一種是生產關系的調整,即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客觀上要求對生產關系加以必要的調整,當這種調整以改革變法的方式來實現時,必然具有持久性、延續性的特點。
從王安石變法的背景來看,當時的主要問題並不是生產關系能否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問題。而是階級矛盾異常尖銳的問題,這就決定了王安石變法的性質:其不可能是生產關系的調整,而只能是社會關系的調整。這種調整固然具有短暫性的特點,但就調整後的實際效果來看,王安石變法並非是失敗的。
㈣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國際上發生哪些重大經濟事件
美國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日本經濟大發展,香港金融危機,08年中國經濟危機..........
㈤ 09.10年國內重大經濟事件
2009年中國十大經濟事件:
一.新中國60年:國慶閱兵顯雄威
相信2009年的國慶那天,所有中國人都熱血沸騰,甚至熱淚盈眶,因為這天上午10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在北京天安門舉行,多種新式武器接受檢閱,這是中國第14次,也是新世紀的第一次閱兵。新中國六十年國慶閱兵,新武器、新裝備、新方隊,以恢宏、磅礴之勢,再度震驚世界,也見證了新中國的成長和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
二.新醫改: 普惠全民減負擔
看病報銷對於有些人來說還是一件奢侈的事,但是隨著「新醫改」方案的公布,大家看到了希望,最新目標顯示,國家將在未來3年內使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覆蓋全民。同時,隨著醫保基金使用比例的提高,未來3年內,參保人員醫葯自付比例有望由50%降至20%以下。
三.人民幣: 跨境貿易結算易
從今年7月初開始試點,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已經開展了5個月。但據了解,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似乎「叫座不叫好」,跨境貿易結算量在試點後一直「高開低走」,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有點「冷」,原因何在?相關專家表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是一個長期工程,人民幣國際威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任重而道遠」。
四.創業板:造富精英套散戶
自從10月30號高度亮相以來,創業板帶給市場更多的還是「驚奇」,這個市場當天就誕生了80多個億萬富翁,但是當天的大起大落也讓人嘆為觀止,之後的四個交易周,換手率平均四到五倍,這樣的數據不論在國內外資本市場都無以倫比。美國的創業板納斯達克曾經造就了蘋果、微軟這樣的高科技巨頭,中國的創業板造就的是什麼?我們拭目以待。
五.汽車:產銷兩旺創新高
2008年的CCTV經濟生活大調查顯示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的家庭最想購買的就是汽車,看來買車這事大家都准備好了,可當大家拿著錢去買車的時候,發現汽車生產商們並沒有準備好,如今要想買輛新車,最少也要等上兩個星期,多的要等上兩個月。看著源源不斷的訂單,汽車廠商們都在忙著擴大產能,那明年車市還會這么熱嗎?老百姓這樣的購車熱潮能持續多少年?這將是CCTV2009經濟生活大調查今年的調查重點。
六.反傾銷:出口遇阻轉內銷
從輪胎到鋼材,從鋼管到油井管,僅今年前3季度,就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產品發起57宗反傾銷調查。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已成為國際貿易摩擦的主要對象。出口企業在WTO法律框架下通過積極應訴的同時,更應當提高產品附加值,依靠科技創新增加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七.山西: 煤礦整合大變局
煤炭,主導了山西利益分配格局。全省119個縣(市、區)有91個產煤,煤炭及相關四大產業占工業總值80%以上。半年來,山西啟動該省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資源整合,這對煤炭的利益「江湖」,無疑投下一枚「重磅炸彈」,原有利益分配格局被徹底打破。通過重組整合,山西煤炭業的產業水平明顯提升,礦井數由2598處壓到1053處,辦礦企業由2000多家減到100多家,年產30萬噸以下小煤礦全部淘汰關閉。中國正在進入「大礦時代」。
八.間諜門: 力拓潛伏終現形
2009年以《潛伏》為代表的諜戰劇熱播,與此同時,一個真實的「諜戰劇」正在中國上演,今年7月7日,力拓的鐵礦石銷售團隊成員被上海市公安局拘留,四名員工中一人持澳大利亞護照,三人持中國護照。這幾個人被捕的原因就是涉嫌「商業間諜」。 「間諜門」 事件曝光後給大家提了個醒,高度開放並快速復甦的中國經濟,自身肌體「有許多漏洞」。商場如戰場,商業情報不但涉及財富分配,而且是繼資金、技術和人才之後,決定企業存亡的「第四種生產要素」。
九.3G:千呼萬喚始出來
手機最初發明出來的時候,不過就是個可以隨時打電話的工具,所以美名其曰「行動電話」,可是隨著3G時代的到來,手機不僅僅是個可以移動的電話了,上網,處理文件,打游戲,可以說是一個掌上電腦了。但是剛剛推出的3G因為資費偏高,把許多躍躍欲試的消費者擋在了門外,2010年3G能走進更多的家庭嗎?
十.暴雪: 初冬暴雪應急忙
10月底以來,多股勢力強勁的冷空氣影響我國,南北方分別迎來了比歷史同期明顯偏早的初雪。看似輕巧的雪花在2009年11月刷新了多省市的多項氣象歷史記錄。石家莊的暴雪百年一見,暴雪僅給我國北方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近70億元。
㈥ 急!有關經濟危機的歷史事件和歷史材料
經濟危機是指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周期性生產過剩。它表現為產品大量積壓,企業紛紛倒閉,生產大幅度下降,失業人數劇增,信用關系嚴重破壞,整個社會經濟生活陷於混亂和癱瘓。1825年,經濟危機第一次在英國爆發一後,每隔
8~10年重演一次。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的空前的大一、「黑色星期四」
1924-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歷了短暫的經濟繁榮。1929年,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隨即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續最久的世界經濟大危機.
20世紀20年代,美國證券市場興起投機狂潮,「誰想發財,就買股票」成為一句口頭禪,人們像著了魔似地買股票,夢想著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瘋狂的股票投機終於引發一場經濟大災難。1929年10月24日,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雪崩似地跌落,人們歇斯底里地甩賣股票,整個交易所大廳里回盪著絕望的叫喊聲。這一天成為可怕的「黑色星期四」(Black Thursday),並觸發了美國經濟危機。然而,這僅僅是災難的開始。29日,交易所股價再度狂跌。一天之內1600多萬股票被拋售,50種主要股票的平均價格下跌了近40%。這一天,紐約股票市場崩潰,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由此開始。]
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40%,各國工業產量倒退到19世紀末的水平,資本主義世界貿易總額減少2\3,
美、德、法、英共有29萬家企業破產。資本主義世界失業工人達到3000多萬,美國失業人口1700多萬,幾百萬小農破產,無業人口顛沛流離。經濟危機給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資本主義各國的政局動盪。經濟危機也使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激化,引出一連串的關稅戰、傾銷戰和貨幣戰.
二、羅斯福新政
經濟危機沖擊了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1882-1945)就任美國總統後,立即以「新政」(New Deal)救治經濟危機,並呼籲美國人民支持他的「大膽實驗」。
「新政」的主要內容有:整頓金融業,恢復銀行信用,貶值美元,刺激出口;恢復工業,強化國家對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調整農業,,壓縮農業產量,穩定農產品價格,維護農業生產;興辦公共工程,減少失業,擴大消費需求;進行社會救濟穩定社會秩序。
《全國工業復興法》(National Instrial Recovey Act)是整個新政的核心和基礎。該法規定了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水平和工作日時數,規定工人具有集體談判的權利,規定了資本家必須接受的最高工作時數和應付工資額.
[為保證《全國工業復興法》的實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鳥藍鷹為標記,發動了「人盡其職」的「藍鷹運動」(Blue Eagle),凡遵守該法的企業懸掛藍鷹標志。幾周後,有25萬僱主與政府簽署了法規,他們給自己的產品標上藍鷹,以示守法。《時代周刊》在每期封面上也印上了藍鷹。]
「新政」是美國資本主義世界的一次自我調節,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壟斷程度,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國度過了危機。
[編輯本段]三、《國家工業復興法》作用
《國家工業復興法》: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空前嚴重的經濟大危機首先從美國爆發。為消除經濟危機給美國造成的重大破壞,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實行「新政」,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知道,以消除經濟危機。新政的中心是對工業的調整。羅斯福頒布《國家工業復興法》,規定各行業企業指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標准和工作日時數等,以防止出現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從而加強了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控制和調節.
五、羅斯福新政的作用
新政取得了顯著成效。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利明顯增強。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新政並沒有徹底消除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因經濟危機的根源還存在.
效果和影響:
美國經濟回升,失業人數大幅度下降。
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強。
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
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
大膽借鑒社會主義的長處,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資本主義危機,避免了法西斯上台。
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本段]六、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特點
①范圍特別廣: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及各生產部門;
②時間特別長:從1929-1933年,前後共5個年頭;
③破壞性特別大: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生產下降了1\3以上,貿易總額縮減了2\3。
[編輯本段]七、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它造成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部門的危機,1933與1929年相比,使資本主義世界生產下降了1\3以上,貿易總額縮減了2\3,三千多萬工人失業,廣大人民飢寒交迫,流離失所。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資本主義世界,激發了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矛盾。經濟危機又引發政治危機,使資本主義國家內部政局動盪,國家之間矛盾進一步激化,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㈦ 歷史上有名的經濟事件
1637年鬱金香狂熱
在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東西。1637年的早些時候,當鬱金香依舊在地里生長的時候,價格已經上漲了幾百甚至幾千倍。一棵鬱金香可能是二十個熟練工人一個月的收入總和。現在大家都承認,這是現代金融史上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投機泡沫。而該事件也引起了人們的爭議——在一個市場已經明顯失靈的交換體系下,政府到底應該承擔起怎樣的角色?
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閉的南海公司給整個倫敦金融業都帶來了巨大的陰影。17世紀,英國經濟興盛。然而人們的資金閑置、儲蓄膨脹,當時股票的發行量極少,擁有股票還是一種特權。為此南海公司覓得賺取暴利的商機,即與政府交易以換取經營特權,因為公眾對股價看好,促進當時債券向股票的轉換,進而反作用於股價的上升。
1720年,為了刺激股票發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資者分期付款購買新股的方式。投資十分踴躍,股票供不應求導致了價格狂飈到1000英鎊以上。公司的真實業績嚴重與人們預期背離。 後來因為國會通過了《反金融詐騙和投機法》,內幕人士與政府官員大舉拋售,南海公司股價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滅。
1837年恐慌
1837年,美國的經濟恐慌引起了銀行業的收縮,由於缺乏足夠的貴金屬,銀行無力兌付發行的貨幣,不得不一再推遲。這場恐慌帶來的經濟蕭條一直持續到1843年。
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貴金屬由聯邦政府向州銀行的轉移,分散了儲備,妨礙了集中管理;英國銀行方面的壓力;儲備分散所導致的穩定美國經濟機制的缺失等等。
1907年銀行危機
1907年10月,美國銀行危機爆發,紐約一半左右的銀行貸款都被高利息回報的信託投資公司作為抵押投在高風險的股市和債券上,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投機狀態。
首先是新聞輿論導向開始大量出現宣傳新金融理念的文章。當時有一篇保羅的文章,題目是「我們銀行系統的缺點和需要」,從此保羅成為美國倡導中央銀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
此後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紐約商會宣稱:「除非我們擁有一個足以控制信用資源的中央銀行,否則我們將經歷一場前所未有而且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
1929年大崩潰
歷經25年的熊市才回到原有的指數,丘吉爾目睹股災的序幕,買空賣空加劇股災的發展,亡羊補牢,國會立法整頓股市.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證券交易所,它的道·瓊斯指數(及以後的納斯達克科技股指數)不光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也是世界上大多數股票市場的風向計,一榮俱榮,一敗俱敗。
1929年10月的那次股市暴跌,當時不論是美國的股市投資者,還是世界上其他的股市投資人絕對不會想到的是,1929年9月3日是股票平均價格最高的一天,股市大崩潰以後,要等待整整25個春秋,股價才恢復到1929年的最高水平。中國的股市雖說也經歷過幾次熊市,但最多也不過是兩三年時間,因此很難想像漫長的25年熊市是怎樣熬過來的?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因為不斷惡化的經濟預期和中東局勢的不斷緊張,造就了華爾街的大崩潰。這便是「黑色星期一」。標准普爾指數下跌了20%,無數的人陷入了痛苦。
紐約股票交易市場保持很久的牛市在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這一天驚人下落,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驟跌508點,下跌幅度22%,一天內跌去的股票價值總額令人目瞪口呆——是1929年華爾街大崩潰時跌去價值總額的兩倍。混亂中,價值超過6億美元的股票被拋售。紐約股市的震盪甚至在東京和倫敦也能感覺到。倫敦的FT指數滑落25O點,威脅到政府對英國石油股份公司的私有化的進程。
㈧ 影響我國經濟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洋務運動,實業興國;
三大改造;
改革開放
㈨ 世界近代史經濟大事件有哪些
經濟、政局、軍事的世界大事件:
199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授權,由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這是建國以來內地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1990年8月,伊拉克出兵科威特。
1990年,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分裂45年的德國終於統一。
1990年 南非非國大領導人納爾遜.曼德拉在28年監禁之後重獲自由。
1991年1月17日,海灣戰爭爆發。
1991年蘇聯解體。
1991年12月21日,俄羅斯等11個原蘇聯加盟共和國領導人在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開會,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
1991年,南斯拉夫內戰爆發。
199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2年6月9日、15日,日本參、眾兩院分別通過允許向海外派兵的法案。
1992年8月12日,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達成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
1993年2月25日,韓國32年來的第一位文人總統金泳三就職。
1994年,盧安達發生部族大仇殺,至少有50萬人被殺害,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1994年,十年內戰導致蘇丹發生飢荒,數十萬人死亡。
1996年2月23日,英國科學家威爾馬特和他的同事宣布用母羊的胚胎細胞「克隆」成功了第一隻克隆羊。
1996年7月19日-8月4日,第26屆奧運會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
1997年7月1日零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升起,中國政府開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1998年,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與莫妮卡.萊溫斯基的丑聞案震動美國與世界。
1998年6月中旬—9月上旬中國南方特別是長江流域及北方的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現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災。
1998年 亞洲發生金融危機,全球股市動盪。
1999年3月25日凌晨3點,北約開始對南斯拉夫聯盟的空襲,科索沃戰爭爆發。
1999年5月8日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
1999年10月1日,中國舉行建國50周年大閱兵。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政權。
2000年8月14日俄羅斯核潛艇「庫爾斯克」號沉沒北冰洋。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快了我國的對外開放,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使之國際化。
2001年4月中美發生撞擊事件。
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受恐怖襲擊。
2003年初發生非典疫情。
2003年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安然著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並於2005年10發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
2004年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被以色列定點清除。
2004年底印尼發生特大海嘯。
2005年8月6日:日本廣島舉行原子彈爆炸60周年紀念儀式。
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颶風侵襲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紐奧良八成被浸在水裡,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2005年恐怖大亨本.拉登被美軍擊斃。
2005年伊拉克成立由美國扶持的民主政府,薩達姆被判處死刑,聯合國維和部隊進入,美軍從伊拉克撤軍。
2006年10月13日,第61屆聯合國大會舉行全體會議並通過決議,正式任命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潘基文為下一任聯合國秘書長。
2007年中國共產黨舉行第十七屆代表大會。
2008年初,中國出現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
2008年3月14,拉薩發生打砸搶燒事件。
2008年5月12日中國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
2008年中國舉辦了第29屆夏季奧運會和殘奧會。
2008年8月8日——8月18日 俄羅斯和喬治亞爆發軍事沖突在這場沖突中,俄軍共有74人死亡,171人負傷,19人失蹤,4架戰機被擊落。格軍133人在軍事行動中死亡。
㈩ 中國近代史上有沒有發生關於經濟的重大事件
14-15世紀歐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4世紀末朝鮮王朝建立
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487-1488迪亞士遠航到達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倫布遠航到達美洲
1497-1498達伽馬遠航到達印度
1519-1522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16世紀早期印度莫卧兒帝國建立
1520-1570西歐宗教改革
1566-1581尼德蘭革命
1600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紀初期荷蘭侵入印度尼西亞,法,英,荷開始在北美掠奪殖民地;德川幕府開始統治日本
1640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88英國光榮革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7世紀英法成為販賣奴隸的主要國家
1689俄國彼得一世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法國路易十四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牛頓力學體系確立
18世紀中期普魯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紀中後期奧地利特雷西亞女皇和約瑟夫改革
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5-1783北美獨立戰爭
1776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獨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
1789.7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9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3.6-1794。7法國雅各賓派專政
1794法國熱月政變
1799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1804海地宣布獨立
1804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5維也納體系的確立
1830法國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9世紀30年代法拉第證明了電磁感應現象
1836-1848英國憲章運動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義
1848.2《共產黨宣言》發表
1848-1849 1848年歐洲革命
1853-1856克里米亞戰爭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義
19世紀中期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學說
1861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國內戰
1864第一國際成立
1868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0-1871普法戰爭
19世紀70年代初義大利統一最終完成
1871德意志統一最終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1881-1899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德意奧三國同盟形成
19世紀80年代法國最終確立了對越南的統治
1889第二國際建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向帝國主義過渡
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1903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
1905-1908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1907英法俄協約的最後形成
1910日本正式吞並朝鮮
1910-1917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
(20世紀初到20世紀90年代)
1917.11.7(俄歷10月25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8.11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1922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1919.3.1朝鮮三一運動
1919.3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建立
共產國際建立
1919.1-6巴黎和會
1921.11-1922。2華盛頓會議
1922.10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台
1922.12蘇聯成立
1925.10洛迦諾會議
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9.18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九一八事變
1933.1希特勒在德國上台
1933.3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
1935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1935-1936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運動
1936-1939西班牙反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7.7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
1938.9慕尼黑會議
1939.8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6法國投降
1940秋不列顛之戰
1940.9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1941.6蘇德戰爭爆發
1941.12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1秋大西洋憲章
1942初《聯合國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莫斯科保衛戰
1942.6中途島戰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3.12.1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11-12蘇美英舉行德黑蘭會議
1944.6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2蘇美英舉行雅爾塔會議
1945.5.8德國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945.9.2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日本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45.10聯合國建立
1947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獨立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
1949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
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1950-1953美國侵略朝鮮戰爭
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1954《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簽字
1955亞非國家召開的萬隆會議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956波蘭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第二次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
1959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1960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成為「非洲獨立年」
20世紀60年代初不結盟運動形成
20世紀60年代初-1973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七十七國集團產生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亞洲出現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
1967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8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71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復
1972.2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發表
1973美國在《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議》上簽字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9中美建交
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劇變
1991蘇聯解體
1992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
1993歐洲聯盟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