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黨的三大歷史任務是
1、「在新的世紀,繼續推動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2、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們黨肩負的重要歷史任務。
3、」國際國內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正在發生著的深刻變化,要求我們黨必須緊跟世界進步歷史潮流發展的方向,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勝利完成這三大歷史任務。
要完成這三大歷史任務,關鍵的是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三個代表」要求。「三個代表」要求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新世紀全面推進黨的建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不斷奪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勝利的根本要求。
⑵ 共產黨的三大歷史任務
黨的三大歷史任務是,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中提出的,加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實現包括台灣在內的祖國統一、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中提出的,具體內容是:加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實現包括台灣在內的祖國統一;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在這三項任務中,核心是經濟建設,它是解決國際國內問題的基礎。
我們黨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任務始於20世紀60年代,基本框架是工業化。即完成從農業經濟社會向工業經濟社會的轉變,以執行國民經濟五年計劃方式進行,至1980年,逐步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奠定了現代化初步基礎。這個進程曾一度中斷於「文化大革命」。
進入21世紀,我們將繼續高舉鄧小平理論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要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不僅在本世紀中葉將達到第三步戰略目標,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並且還將使現代化進程和成果具有時代特徵。
我們將更多地強調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更多地強調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更多地強調可持續發展戰略,更多地強調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社會的全面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統一,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
同時,這種現代化非常可能將不僅是完成農業經濟社會向工業經濟社會的轉變,還將繼續完成從工業經濟社會向知識經濟社會的過渡。知識經濟初見端倪。這種現代化將對中國現代文明的發展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在其歷史進程中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⑶ 中國共產黨的三大歷史任務是什麼
新時期,黨的三大歷史任務是:1、推進現代化建設;2、完成祖國統一;3、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十三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銳意進取,埋頭苦幹,為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三大歷史任務,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繼續奮斗!
⑷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承擔的歷史任務是什麼
新時代賦予了中國共產黨人新的歷史使命,我們黨承擔的歷史任務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我們黨在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完成這個偉大使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新使命的論斷,是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際等的結合上進行思考,從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上來思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出發進行思考,得出的正確結論。我們必須用這樣的立場、世界觀和方法論,來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和黨肩負的歷史使命。
⑸ 十八大黨章中提到的「三大歷史任務」指的是什麼
十八大黨章中提到的「三大歷史任務」指的是: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
原文:
中國共產黨章程(節選)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部分修改,2012年11月14日通過)
總綱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全黨同志要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和不斷發展黨歷經艱辛開創的這條道路、這個理論體系、這個制度,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而奮斗。
(5)黨的歷史任務是什麼擴展閱讀:
十八大對黨章的修改主要集中在六個方面:
一、是對科學發展觀作出新的定位和闡述。
首先,把科學發展觀列入黨的指導思想。把科學發展觀寫在我們黨的旗幟上,是這次黨章修改的最大亮點和最突出的歷史貢獻。這體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有利於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體現到黨的建設各方面。
同時,充實了黨的十六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特別是科學發展觀定位的內容。這有利於全黨正確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內涵和精神實質,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科學發展上來。
二、是充實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成就的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在徵求意見的過程中,各地區各部門一致建議,在黨章中對這個根本成就作完整表述。黨章修正案採納了這個意見。
「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這次修改新增寫的內容。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作為一個整體在黨章進行完整表述,對於深化全黨同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增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覺性和堅定性,有重要意義。
三、是充實了堅持改革開放的內容。
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我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在徵求意見過程中,一些地區和部門建議,在黨章中進一步強化改革開放內容的分量。
黨章修正案採納了這個意見,增寫了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內容。充實這方面的內容,對堅定推進改革開放有重要意義。
四、是充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內容。
這方面的一個重大修改,是把生態文明建設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一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適應這一修改,黨章修正案專門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闡述,包括總體要求、指導原則和工作著力點。
這樣修改,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更加完善,使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更加明確,有利於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同時,黨章修正案對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內容也進行了充實。
五、是充實完善關於黨的建設總體要求的內容。
根據近些年來黨的建設積累的經驗和形勢任務對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黨章修正案對總綱部分關於黨的建設的總體要求作了適當修改。增寫的加強黨的純潔性建設,整體推進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等新內容。
體現了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應對黨面臨的考驗和風險,切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
六、是對部分條文作了適當修改。
總結吸收近年來黨的建設成功經驗,並與總綱部分的修改相銜接,黨章修正案對條文部分關於黨員、黨的基層組織、黨的幹部這三條作了一些修改。
⑹ 黨的三大歷史任務是什麼
黨的三大歷史任務是繼續推動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
國際國內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正在發生著的深刻變化,要求我們黨必須緊跟世界進步歷史潮流發展的方向,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勝利完成這三大歷史任務。
而要完成這三大歷史任務,關鍵的是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三個代表」要求。「三個代表」要求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新世紀全面推進黨的建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不斷奪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勝利的根本要求。
(6)黨的歷史任務是什麼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全黨同志要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和不斷發展黨歷經艱辛開創的這條道路、這個理論體系、這個制度,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而奮斗。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共產黨新世紀的三大歷史任務是什麼?
⑺ 中國共產黨在21世紀有哪三大歷史任務
中國共產黨在21世紀的三大歷史任務: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
首次出現於2001年7月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200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概括為「三大歷史任務」。報告指出: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黨必須堅定地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
(7)黨的歷史任務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新的世紀里,江澤民精闢地分析了當代國際形勢,特別是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的形勢,特別是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認為形勢逼人,不進則退。中國只有加快發展,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一個比較有利的位置,才能不被邊緣化,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因此,必須為中國的發展,爭取實現一個長時期的國際和平環境,特別是21世紀頭一二十年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高瞻遠矚地做了一定的戰略調整,提出了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的歷史任務。
⑻ 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三大歷史任務是什麼
繼續推動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
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中提出的,具體內容是:加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實現包括台灣在內的祖國統一;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在這三項任務中,核心是經濟建設,它是解決國際國內問題的基礎。
江澤民在慶祝建黨80周年講話中指出:「在新的世紀,繼續推動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們黨肩負的重要歷史任務。」國際國內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正在發生著的深刻變化,要求我們黨必須緊跟世界進步歷史潮流發展的方向,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勝利完成這三大歷史任務。
而要完成這三大歷史任務,關鍵的是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三個代表」要求。「三個代表」要求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新世紀全面推進黨的建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不斷奪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勝利的根本要求。
⑼ 我們黨的三大歷史任務是推進現代化建設和什麼
三大歷史任務是「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三大歷史任務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面臨的歷史任務,首次出現於2001年7月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200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概括為「三大歷史任務」。
(9)黨的歷史任務是什麼擴展閱讀:
國際國內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正在發生著的深刻變化,要求黨必須緊跟世界進步歷史潮流發展的方向,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勝利完成這三大歷史任務。而要完成這三大歷史任務,關鍵的是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三個代表」要求。
這一概括是對1982年9月,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中提出的「加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實現包括台灣在內的祖國統一,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繼承和發展。
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把三大歷史任務作為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時代要求的基本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