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感悟怎麼寫
有些人對現實的分析往往是依據錯誤的經驗和理論,而這種經驗和理論往往是依據錯誤的歷史觀和史料作出的。要了解現實,就必須了解歷史,然而歷史並不是想我們理解的那樣:我們可以了解一個有絕對真實的歷史。歷史的真實是相對(當然不能落入絕對的相對主義的陷阱)。歷史是三極體系的,歷史真實,認識主體(即探索歷史的人),中介(就是歷史資料,歷史遺產),對於歷史真實,由於人類局限性和物質條件的局限性,是不可能重構真正的歷史真實的;而作為歷史的認識主體的人,有自己的主觀意志、利益驅使或者是偏見;而作為人們認識歷史的中介的歷史資料,也可能收集不全,真實性較差。我們能夠說,在這樣的一種無法改變的條件下,我們現在了解的歷史就是真正歷史嗎?在中國,歷史成為一種工具,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當然,歷史虛無主義也是錯誤的,歷史的真實的真實性是相對的,但如果把相對的真實當作絕對的真實當作判斷歷史發展進程的依據,將會得到一個荒謬的結論!既然重構的歷史只能是相對的,有局限性的的真實,那麼這樣的歷史真實是否仍然是真實的?就象真理一樣,我們所能了解或達到的真理也是有條件的真理,而這種真理是否仍然是真理?其實,即使是有條件的真理仍然是真理,因為我們沒找到無條件的絕對真理。
有的歷史往往是根據一個預設的真理來進行進行編輯的,就是說,這些歷史不是歷史的真相,而是一種觀念,價值取向的附庸;這些歷史陳述的可能都是真實的事實,但我們不能夠說,這就是歷史!因為歷史是不可能重現的,即使是真實的事實,也只是整個歷史的一部分。有一位歷史學者說過,歷史只是記載那些我們認為有價值的事實。而那些我們認為沒有價值的事實,往往是不會記錄下來,而是以實體的形式流傳下來,或者是其他方式,在歷史研究中,學者總是避免受到現存的思想的約束來研究歷史,以便盡可能地反映歷史。部分的真實代替歷史的整個真實,也是是一種最為卑鄙的篡改歷史的手段。我們在生活往往受騙卻不知道,我們是被那些說真話的騙子騙了。雖然騙子說的都是真的,但騙子是用真實來創造一個虛假的事實(這比那些滿口都是謊言的騙子,或者是以九句真話來掩護一句謊言的騙子要高明多了)。我們對日本與中國的歷史了解大體上沒有太多的歪曲,但有太多的掩飾,如果比較一下中國與俄羅斯的歷史關系,再看看蒙元,滿清屠殺漢人的歷史,你就明白了。同樣不可原諒的罪惡,我們對日本的罪惡很了解,而對俄羅斯呢?
我也是歷史的初學者,對歷史的真正了解也不是很多,也曾經走過一些彎路。我以往喜歡看一些歷史傳記,戰爭紀錄等,我不喜歡人物傳記,歷史小說,因為我認為這不真實。但到後來才發現自己和那些喜歡看人物傳記,歷史小說的人一樣犯了同樣的錯誤。如果對歷史僅僅是一般的興趣,把歷史作為一種知識,作為一種文化消遣,看人物傳記,歷史小說也許是最好的選擇;但如果對歷史很執著,把歷史作為一門職業,或者借鑒歷史,或者是在歷史中尊求歷史的歸宿感,僅僅看一些歷史資料時不夠的,還需要從歷史理論入手,進行專業的歷史學習。把不要以為看基本歷史傳記,人物傳記,歷史記錄,就以為了解歷史了,要學習歷史,還是從理論上入手,而這些理論的依據往往可以上升到哲學,而哲學的依據往往與一個人的信仰有關。我以前也是任憑自己的興趣,找一些歷史書籍看,完全不知道歷史的目的,本質。後來接觸到的資料和思想多了,原來的知識和思想的正確性受到自己懷疑,因為原來的知識體系和思想體系根本經不起專業的歷史理論,哲學理論的質疑。
在對歷史的學習中,我和許多學習歷史的人深切體會到,歷史是一門求真的學科,真實是歷史的生命線,是歷史的靈魂。沒有真實,歷史就淪為普通的藝術(在歐洲,在歷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之前,歷史是一門修辭學)。為了真實,史官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春秋戰國,魯國曾發生過多起弒君的事件,孔子卻不敢直書,且美其名曰「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而同樣是春秋戰國時代,一位史官和他的兩各弟弟因為忠實紀錄而被殺。要維護歷史的靈魂,代價是高昂的,沒有多少人能夠情願作出這種犧牲,因為能夠這樣的人做只有為了一個理由「信仰」!所以,歷史的靈魂往往是粘著灰塵的。我們不能把蒙灰的歷史當作真實的歷史,必須靠我們知識和才華,方法和努力,撫去歷史的塵灰。使得歷史蒙灰的不僅是強權的干涉,而時代與觀念的干涉更為可怕與隱蔽,歷史的記錄者與評論者個人的素質修養與喜好偏見也是重要的原因。
2. 中國傳統文化有一些歷史感,你知道嗎
在中國歷史上發生的我國特有的出色中華傳統文化著作,稱作國學經典。國學經典能夠解釋為理論的和廣義的兩一部分。理論的國學經典包含從遠古時期造成的《易經》逐漸,到西周時造成的巜楚辭》,再到秦代先秦諸子百家的文化藝術匯萃,孔孟之道的儒家學說,老莊的道家思想,墨子的墨子理論這些。及其二十四史、續資治通鑒、四庫全書、唐詩宋詞、唐詩宋詞、各代短文、元曲、明清小說古詩詞等。小范圍的國學經典特指以儒家思想和道教為象徵的人文著作,包含儒家思想的四書五經,從漢始至南朝階段產生的儒家十三經,道教的老莊理論如孔子的巜道德經全文》、《莊子》等。
我國自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是社會經濟發展快速,變成全球經濟大國指日終有一別。但變成經濟發展大國還不夠,務必也需要完工一個創新型國家,經濟發展文化藝術緊密聯系,才算是真正的的意義上的大國。文壇巨匠南懷瑾先生曾說,國亡了,還能夠復辟,假如文化藝術亡國了,才算是真真正正的滅亡。當今社會發展禮儀知識缺少,道德淪喪,不良習慣惡習經常可以看到,就表明一個國家的人文思想的基本建設多麼的關鍵。並且文化藝術思想的基本建設並不會象發展經濟那般立即見效,只是一個長期性的每日任務,務必歷經好幾代人的拼搏才行。
3. 如何將故事寫出歷史感
可以借用歷史題材為主線索,在此基礎上進行個人的創作再加工。或者,以自己的創作為主題,引用歷史素材為輔助。像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金庸的碧血劍等,都或多或少或濃或淡的帶有歷史的印記和色彩,這樣寫出來的作品既生動又有歷史的真實感,使讀者在虛虛實實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的吸引中難以自拔。
4. 家族史如何體現歷史感
翻開家族史,看到那上面,哪一代出了偉大的人物,每一代為了家族的奮斗,還有無私的付出,會感染你的
5. 為何現在中國人歷史感如何淡泊
這不光是現在中國人對歷史淡薄,以前也多如此,不僅對歷史感很淡泊,對將來的責任感也很淡薄,這是因為多數人比較在意的是當下。很簡單的一個例子,中國遇事才燒香拜佛,俗話叫臨時抱佛腳,而不像西方人准時、周期性的做禮拜。本質原因,大多數中國人不存在什麼信仰,做場法事可以請儒釋道三家其參與,並且不會感覺有何不妥,而在西方人眼裡是不可思議的。這種本質的表現就是中國人比較現實。
6. 歷史感 名詞解釋
對歷史的感覺么……呵呵,就是給你一樣東西,你能大約估計出他的大致年代%……
7. 什麼叫歷史責任感
就是指對歷史負責任的態度.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個體,都生活在相應的社會群體中,都拌演一定的角色,而每個角色又都有自己的歷史,比如作為中國人,我們就有義務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就是古人樸素的責任感.
8. 時尚文化有一些歷史感,你知道嗎
在歐洲中世紀,時尚通常是和皇室聯絡在一起的,高貴的真實身份註定造就了前沿的享受,是他們主導時尚這一領域的未來。以前常常有一些時尚的皇室,他們的服飾是那時候皇室的夢想,他們總是能衣著綺麗而不乏品位的服飾,如同一般服裝是一種性的表述,能怪許多服裝界的佼佼者,在情慾生活上也非常值得大書特書。這就是最開始的時尚。
由此可見時尚是和歷史時間離不開的,歷史時間發生什麼事事通常立即危害到時尚。例如一個生物學家不經意的創造了一種面料叫滌綸。這類面料一般能夠做非常好的滑翔衣。而聰明的人的用她創造的女性的最喜歡,肉絲襪。肉絲襪從創造發明之後,一下就大幅時興,因此的女生都不會再穿以前的高筒襪,改穿黑絲襪,很有可能長裙的更加短,也給肉絲襪的時興產生很有可能,終究如果你穿到腳裸的長裙的情況下,穿什麼他人全是看不到的。
之後打仗了,全部的滌綸都被用於製做滑翔衣,但是情商高的女人或是從競技場上撿回來滑翔衣,改為肉絲襪,因此從那時候逐漸,親自動手逐漸時興,由於任何的服裝店都早已關張,因此他們只有親自動手,來製做感興趣的衣服褲子。
時尚是一個有趣的東西,是多少俊男美女都沉溺於此不能自拔。是多少女性當購到LV的女包的情況下,就深陷顛狂,那就是大家做為男生無法想像的。時尚從某些視角上說也是一種專業知識,擁有這類專業知識,或許如果你和女友在一起的情況下,你能為她挑選衣服褲子的情況下提一些建議。
你還可以給她侃侃時尚的歷史時間,使她對你造成草率的欽佩。時尚一直今日來明日走,不清楚有什麼東西是一致的,但我很喜歡關心時尚中一致的物品,那便是文化藝術,一個沒有意義的時尚是不可以預料的。
9. 日本服飾文化有一些歷史感,它的特色是什麼
日本的服飾文化其實帶有一種歷史感,而且日本服飾最大的特色就是起源於中國的唐朝。並且在唐朝鼎盛的時候,這些服裝和服飾也相互影響。而當時的日本和服,據說就是從江浙一帶轉移過去的。在大和時代的時候,倭王曾經三次派使節到中國,然後帶回了大批的漢織以及擅長紡織的一些工匠。而這些手工藝者也將中國的服飾風格傳進了日本,在日本收獲了大量朝服的時候,這些朝服不僅光彩奪目,而且在日本也大受歡迎。
而且和服作為日本的傳統服裝,基本上是在唐代服裝的基礎之上演變而成的。在1000多年的演變之後慢慢形成日本人的傳統服裝,他們也將對於藝術上面的感覺,全部都展現在了和服上。所以也可以看到和服和日本之間的故事還是源遠流長的,在設計之下也算是一種藝術品。
10. 歷史使命感是什麼
這個是一個組合詞。先分開說:
歷史,一是指過去事實的記載;二是指已過去的事實;三是指經歷,底細;四是指自然界和社會的發展進程,沿革,來歷;五是指以過去的經歷和事跡的痕跡;六是指歷史學科。
使命感,即人對一定社會一定時代,社會和國家賦予的使命的一種感知和認同。
歷史使命感是使命感中的一部分,它只是注重強調了「一定時代」。還有就是要以正確的歷史觀來定義使命。
合起來就是說,
歷史使命感,就是人在正確的歷史觀的指導下,對一定社會一定時代,社會和國家賦予的使命的一種感知和認同。
從具體表現來說:作為後來人,在先人的基礎上,好的方面,要繼承、發揚、創新;壞的方面,則要摒棄、警惕、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