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演講稿:不讓歷史悲劇重演怎麼寫
開頭:讀史可以明智。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中間:舉幾個有關歷史上不知道吸取前人教訓的例子導致了身敗名裂,比如商紂王,周幽王,夫差等等。
結尾: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㈡ 我們怎麼避免戰爭的歷史悲劇重演
(1)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為了讓人們牢記歷史,銘記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緬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烈和所有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人們,彰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國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中國政府決定設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4分)
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設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能夠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斗。(4分)
(2)①落後就要挨打,因此,我們一定要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增強綜合國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3分)
②要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必須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改變舊的國際秩序,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有利於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新秩序。(3分)
(只要回答兩點,若從主權國家、國際組織以及我國的外交政策等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以酌情賦分。)
(3)①隨著經濟發展、收入水平提高,人們越來越追求身心愉悅和全面發展,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消費將逐漸增加。「紅色旅遊」的升溫表明人們的消費結構不斷優化,有利於促進人們的身心愉悅和全面發展。(4分)
②消費對生產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費 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紅色旅遊」的升溫,能夠促進我國旅遊業的成長,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的增長。(4分)
【解析】
試題分析:
(1)本題要求考生聯系材料,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知識說明設立紀念日的必要性,屬於原因類的解答題。考生在分析說明時,首先要注意本題的知識限定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然後考生首先可以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為了讓人們牢記歷史,銘記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國政府決定設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其次可以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的角度分析說明設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能夠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斗。
(2)本題要求考生聯系材料,運用「國際社會」的知識分析怎樣才能讓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屬於措施類的解答題。考生在分析說明時,首先要注意本題的知識限定是「國際社會」~
㈢ 讓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
歷史學家一向以不動情為人稱道,但黎東方說,光緒是中國歷史上最苦命的皇帝之一,從進宮到囚禁,他幾乎沒有一天不向慈禧長跪。後人分析,光緒跟慈禧一樣好強爭勝,只是他不幸遇到了慈禧,從小就被慈禧管教,慈禧從沒給過光緒好臉色。
這個苦命的皇帝從小生活在皇宮之中,他的生活卻完全不能自主。到十幾歲親政時,霸道的慈禧甚至不讓他有挑選後妃的權利。以至於歷史學家們數出他一生的七八處大苦,自始至終是一個孤家寡人,他只能示弱,他沒有力量,沒有基礎。但這個受翁同和、夏同善等儒生教育過的皇帝卻有著剛強的心性,有著天下蒼生擔荷一身的意識,因此,一遇機會,他就爭取表達自己的個性。比如親政後不久,他就發布了一份措辭十分嚴厲的上諭,要求善待傳教士。這裡面他說了以下一些話:「至泰西之教,本是勸人為善,即從教之人亦是中國子民,仍歸地方官管轄。民教本可相安。」
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以後,滿清不得不放下身段,進行體制改革。洋務運動很快取得了成效,清朝有了世界一流裝備的海軍。但只有少數人明白,僅僅在社會基礎設施和經濟領域改革無濟於事,不進行政治意義的變法,中國在現代化列強面前仍然不堪一擊。甲午海戰就是最好的例證。擁有一流裝備的海軍被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這種敗於朝貢自家的蕞爾小國的經驗,較之敗於西方列強是更大的恥辱。
光緒本來是跟師傅翁同等清流派站在一起的主戰者,經此戰敗,他很快明白體制滯後的惡果,「非變法不能立國」。何況作為一國之尊,權柄用起來如此不順手。因此,當康有為等體制邊緣的士子們上書,要求變法時,他很快轉向變法派。
但光緒只是滿洲統治階級中一個游離出來的分子,是國家機器中脫落下來的一個零件,當康有為等最初誤把他當作政治權力的核心時,戊戌變法成了中國近代史上一幕帶有濃厚喜劇色彩的悲劇。對中國政治極有經驗的鄧小平就說過,改革就是革命。由此可知,在光緒不能借重朝中清濁勢力,只能依靠部門下層官員和邊緣士子來變法時,他實際上是孤膽地實施了一場革命。
光緒絕不是一個忽略細節的人,從他小時候寫的詩中可以知道,他從小就強烈地意識到自己活在天下、活在歷史里。《馬關條約》簽訂數天後,光緒即明發朱諭,宣示批准合約之苦衷,求「天下臣民皆當共諒」,「痛除積弊」。
從甲午戰敗到變法之間,有三年的時間。這三年裡,康有為呼籲變法的聲浪越來越強,並波及體制內高官,他的強學會也得到了朝廷要員文廷式、張之洞們的支持;而光緒則惡補了西方的器物制度一課。從1898年6月11日光緒開始變法到9月21日慈禧發動政變,共103天,史稱「百日維新」。在103天中,發布了變法命令110多道。中國的後生學者感慨說,在變法的短短一百天之內,這個曾經的窩囊廢,一變而為中國歷史上最富悲劇色彩的正面英雄。當然,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歷史學家範文瀾說:「短期內給予人民相當充分的民權自由是維新運動的最大成績。」變法運動很快失敗,皇帝被囚 ,康梁等變法者或流亡國外,或喋血菜市口。一個政權的統治集團為了自己的私利,絲毫不肯讓步於從上至下的改革,它就只能等待歷史的報復了。
這種報復如此之快,不到兩年,八國聯軍攻入了北京。在侵佔北京之前,光緒有「留京以鎮人心之意」,慈禧太後卻挾其逃往西安,使得朝廷蒙難而光榮的機會再次喪失。這種報復如此之快,不到三年,慈禧即以光緒的名義宣布新政,但此時清廷的任何錶演已經失去了意義。隨後的立憲改革更讓天下臣民放棄了最後一分幻想,天下臣民,早已從子民的觀念躍進到國民意識。
㈣ 絕不容忍什麼樣的歷史悲劇重演
其實吧,很多時候重演悲劇不是不容忍的問題。而是事情就是這么發展的無可避免的!
㈤ 當代大學生應如何牢記歷史的恥辱、絕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牢記歷史恥辱,牢記當時的這些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行,只有忘記只有不忘當年的屈辱,才能更好的營養中國的繁榮富強,歷史的悲劇才不會重演。
㈥ 為了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國家和青少年應該怎麼做
第一第二個問題:
這個沒話說,鄧公曾說過,發展是硬道理,我們要發展經濟和軍事實力,但是文化入侵也算入侵哦,所以我們也要發展軟實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最近的孔子學院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第三個問題:
我也是大學生,我認為倒不是要說什麼好好學習報效祖國的空話,我認為,首先你要認清自己的價值,只要不違反道德和法律規范,做你喜歡的事情,天生我才必有用,也許你做著別人不屑做的事情,將來未必就不會對國家產生不了作用,只要你有一顆愛國的心,保護家人的信念,你就是強者!
另外,我認為社會的發展還是要靠教育,我們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啊,因此必須加大培養力度,加大教育事業的投入
㈦ 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說說為什麼「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
因為這違反國家法律和利益。
㈧ 以'勿忘國風'為題,寫一篇1000字的議論文
歷史會永遠記住這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在這一天,抗日戰爭以中國人民的勝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敗而告結束。
歲月的腳步匆匆走過60年。黃河邊上的硝煙已隨風而散,歷史彷彿已經遠去。但是,從盧溝橋頭捲起的那場戰爭留下的教訓卻是刻骨銘心的。對於中華民族來說,那是永遠的國恥,永遠的奮爭,也是永遠的追思。
歷史是一面映照現實的明鏡,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書。將那段歷史僅僅理解為災難與憤怒,而不從中尋找其內在邏輯,理解其復雜性,則同樣辜負了那些身經災難的一代人的流血付出。」
那段歷史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悲痛欲絕的哀傷、洗刷不盡的血淚、永志追思的英烈和偉岸壯闊的史詩,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戰的期盼、強國富民的決心、和睦鄰友邦的祝願。
落後就要挨打
血色黃昏:偶然背後的必然。
68年前,一個中國人民刻骨銘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槍炮聲震驚了盧溝橋。日軍以士兵失蹤為借口,要強行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絕後即槍炮相加,全面發動侵華戰爭。英勇不屈的中華民族也開始了長達8年的全民抗戰。
「七七事變」僅僅是近代日本侵華野心的總爆發。在此之前,日本已經對中國這塊富饒的土地相視已久。早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就制定了以鯨吞中國為核心的所謂「大陸政策」,在之後的70多年裡,日本曾發動了14次侵略戰爭,其中多次是對華戰爭。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戰爭,迫使戰敗的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台灣與澎湖列島;10年後又在我國東北土地上發動日俄戰爭,強迫清政府承認日本在東北的勢力范圍。「進入大陸」的迷夢、畸形膨脹的野心,使得這個受中國傳統文化恩惠最重的國家成為近代以來禍害中國最深的國家。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時任日本首相的田中義一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拋出了對華侵略總戰略: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趾高氣揚的日本,已掩飾不住要徹底征服中國的野心。
「9.18」這個國恥的日子也同時提醒我們,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對於國家和民族振興是何等的重要。我們曾經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一個宏偉的計劃,中華民族在經歷了自1840年以來的屢次屈辱之後,無數仁人志士,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的就是這一目標。但是,每當外敵入侵之時,也是我們的民族凝聚力最脆弱之時,各自稱王,各霸一方,內部矛盾重重,這也給別人入侵創造了條件。由此觀之,實現民族復興,如果國家不統一,民族不團結,實現這一目標肯定是一句空話。「9.18」是一個歷史的教訓,如果你是一個中國人,這個日子你記住了嗎?可是,記住了又能怎麼樣?筆者以為,不僅僅是記住,每一個中國人要的是從自己做起,你為這個國家和民族做了些什麼?還打算怎麼做?你最起碼是一個愛國者,然後,你是一個建設者。愛你的國家,愛你的民族,為她添磚加瓦。國家統一強大,民族團結興旺,看天下誰能敵?
國恥象大山一樣壓在中華民族的頭上,壓得幾億人民透不過氣來,也在我們這些少年人心靈里灌注了鉛一樣沉重的憂愁和哀傷,中國,我們古老的中國,生我養我的中國,地大物博卻遭人欺凌宰割的中國,什麼時候才能掙斷身上的屈辱鎖鏈,鐵骨錚錚地站起來啊!
整個八年抗戰期間,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蹂躪祖國的胸脯,其中有幾年在上海這個「國中之國」中,也看到英國,美國士兵耀武揚威地走在馬路上,外國軍艦在黃浦江上任意來去……只有嘗盡失去自由和被壓迫的滋味,才能深切地懂得「勿忘國恥」這四個字的含義。現在,每當唱起「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時就會聯想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那句古訓。
多少年風雨滄桑,河山巨變,我們的祖國早已擺脫了屈辱和苦難。然而,我們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許多發面還處在落後地位,落後是現實,安於落後就是可恥了神州大地的一些角落裡,權欲觀念,愚昧思想,腐敗墮落作風,惟利是圖,崇洋媚外……種種可鄙的現象,更使正直的人感到可恥。也許這些可以算作新的「國恥」吧,這些有損國格,有損中華民族形象的「國恥」,我們一天也不能容忍!
回顧這段以人力和火力相拼的歷史,我們除了對血肉拼搏的感動,更有對實力不濟的無奈。在強大的物質力量面前,精神力量固然可貴,但總呈現出一種蒼白無力的悲壯。周總理曾對那場戰爭感慨:我們反對帝國主義的實力政策,對付帝國主義卻不能不講實力。只有在國家總體實力包括軍事實力方面能追趕上世界水平,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落後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強,發展需要安定。這,就是那段屈辱與悲壯同行的歷史留給我們的最為深刻的啟示。
日照第二實驗中學初三:臧璐衡
第2篇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500字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車南站和往常一樣,許多乘客在候車室等候列車。這時,日本侵略軍向車站投下了無數顆炸彈,頓時,火車站變成了廢虛,天橋斷裂了,鐵軌扭曲了,殘破的房屋,滿地的磚瓦碎片,一片狼籍。這時,傳來一個小男孩的哭喊聲,他的父母和親人都在「轟隆」的一聲中,被炸彈奪去了生命。現在他已成了孤兒,今後的命運和生活不可想像。也許在那戰亂年代,不會有人理他,他將流浪街頭,甚至瀕臨死亡,再沒有機會為死去的父母報仇雪恨。也許他會遇到好心人,把他抱回家,養育他長大。無論他的生活怎樣,對於他來說,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整個中國人民都是無辜的受害者。
日本侵略者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殺害我同胞3500多萬人。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罄竹難書,罪惡滔天,像這樣的畫面不計其數。
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侵華日軍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和在大屠殺中奮起抗爭的我們民族的脊樑。
一位女作家說得好:「忘記大屠殺,就是第二次大屠殺。」
列寧告誡我們:「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判。」
讓我們把警世的大鍾撞得更響更響吧,讓鍾聲時時喚起我們的民族精神,激勵著青少年成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一代,讓鍾聲飄洋過海,振聾發耳,以史為鑒,呼喚和平,邪惡必敗,正義必勝。中國人民,亞洲人民和世界人民決不允許被侵略、被殺戮的悲劇重演!
第3篇 勿忘歷史!勿忘國恥!350字
朋友們!
2010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73周年紀念日!
73年過去了,斯人相繼遠去,南京大屠殺的人和事會否變得模糊不清?
歷史不能消逝,讓我們用互聯網的力量築起、留存一座最鮮活的記憶之城。
朋友們,無論你是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還是從教科書、父輩口述、網上文章等認知南京大屠殺的後來者,請上傳你的「記憶」,為我們建造的「記憶之城」灌注鋼筋水泥。
請大家不要忘記歷史,喚醒我們的記憶,勿忘歷史!勿忘國恥!
雖然那場慘劇已過去了七十年,但我們心靈深處的那道傷卻是如此的難以癒合。
我們應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訓,堅持不懈的奮發努力,讓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讓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勢力對我們望而生畏,讓我們成為扞衛世界和平的堅定的有力的力量!!
願我們的生活能永遠祥和、美滿、幸福,願我們能永遠遠離災難與不幸!!
第4篇 不忘歷史牢記國恥800字
隨著21世紀全人類的進步,我們的祖國也在迅速的走向繁榮昌盛。但是,我們不能忘記祖國在八年抗日戰爭中所經受的恥辱。
1937年7月7日,隨著在北平城外盧溝橋上的一聲炮響,全面抗戰拉開了帷幕。全國人民在朱德司令和彭德懷副司令的帶領下經過艱苦的八年抗戰,經歷了戰略防守、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擊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在今天我們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日子裡,我們不能忘記日本帝國主義的殘忍,更不能忘記為了抗日而作出偉大犧牲的人。在抗戰期間,有大快人心的平型關戰役、松滬會戰以及武漢會戰,也有讓人悲痛欲絕的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中國以來所犯下的巨大罪惡。日本的兩個司令官進入南京城竟然開始了殺人比賽!在這場屠殺中,我國20多萬同胞葬身在魔鬼的手中,日本鬼子真是連畜生都不如。還有令人可歌可泣的血戰台兒庄。這次戰斗發生在1938年4月,雖說是贏了,但是那慘不忍睹的場面至今還在我眼前浮現:屍體從地上一直堆上了城牆,被鬼子砍過的頭顱懸掛在樹桿上。從戰斗中存活下來的,不是被炸掉了胳膊,就是被炸斷了腿。有的戰士斷了手指頭,有的戰士被炸傷了腦袋成了植物人,有的戰士竟然身綁炸葯跟敵人的步兵車同歸於盡。在這場戰斗中,我軍共死亡兩萬多人,但那些維護民族尊嚴的戰士的英勇氣概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也成了中國人民難以忘懷的一幕。
我們可愛的祖國為什麼會遭受到這巨大的恥辱呢?原因就是我們的國家當時不強盛。自清末以來,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燒毀圓明園、「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略中國,都說明當時的中國很弱小。今天隨著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神六成功上天,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再也不會受到凌辱。作為我們這一代人,我們一定要不忘歷史,牢記國恥,要牢記在八年抗戰中體現出的民族自強不息精神,英勇到底頑強拼搏的精神,並把這種精神運用到我們的學習當中,好好學習,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才,把祖國建設得更強盛,讓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第5篇 勿忘歷史,勿忘責任—慶十一國慶演講稿650字
勿忘歷史,勿忘責任—慶十一國慶演講稿
勿忘歷史,勿忘責任——慶十一國慶演講稿
忘不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忘不了明天我們肩上的重任.
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著旖旎奇妙的自然風光.白雪皚皚,高插雲霄的珠穆朗瑪峰;碧波盪漾,神奇秀麗的灕江山水;駝鈴叮當,黃沙似海的漠北塞外;河網縱橫,青翠如染的江南平原……這些有哪一個國家能比得上
但是,歷史是無情的.不幸和災難都降臨到了她的頭上.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著錦綉河山."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竟掛在中國的土地上.解放後,"左傾"錯誤,十年浩劫等又嚴重的阻礙了祖國的發展,然而,我們並沒有因此而失去信心.我們的胸膛里跳動著一顆火熱的中國心,我們的血管里,澎湃的是一腔沸騰的華夏血,我們懷著對祖國深沉的愛,英勇奮斗.今天,在廣闊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處處演繹著一幅幅動人心魄的輝煌畫卷.
我們年輕的一代,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而自豪,為祖國的絢麗前景而興奮,我們不會沉緬於過去,不會迷醉於幻想.我們熱愛今天.今天,我們努力奮斗,我們堅信,祖國的明天會更好!
是的,我的祖國還不甚富強
還缺少一些寧靜
還缺少一些鮮花
但,明天屬於她
希望屬於她
幸福和勝利更屬於她
——這是詩人的語言,也是我們的心聲,是每一個跳動著火熱的中國心的人對祖國的理解和信心,我們懂得了昨天,就會無比的珍惜今天,我們把握住了今天,就能夠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這是時代的使命,這是中華兒女神聖的職責!
勿忘歷史,勿忘責任
㈨ 怎樣才能避免歷史悲劇重演
要避免歷史悲劇,那就要以史為鑒了。
主要是深刻的研究悲劇的成因和造成的途徑。
提早預防,避免悲劇發生。
㈩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的作文名有哪些
歷史會永遠記住這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在這一天,抗日戰爭以中國人民的勝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敗而告結束。
歲月的腳步匆匆走過60年。黃河邊上的硝煙已隨風而散,歷史彷彿已經遠去。但是,從盧溝橋頭捲起的那場戰爭留下的教訓卻是刻骨銘心的。對於中華民族來說,那是永遠的國恥,永遠的奮爭,也是永遠的追思。
歷史是一面映照現實的明鏡,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書。將那段歷史僅僅理解為災難與憤怒,而不從中尋找其內在邏輯,理解其復雜性,則同樣辜負了那些身經災難的一代人的流血付出。」
那段歷史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悲痛欲絕的哀傷、洗刷不盡的血淚、永志追思的英烈和偉岸壯闊的史詩,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戰的期盼、強國富民的決心、和睦鄰友邦的祝願。
落後就要挨打
血色黃昏:偶然背後的必然。
68年前,一個中國人民刻骨銘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槍炮聲震驚了盧溝橋。日軍以士兵失蹤為借口,要強行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絕後即槍炮相加,全面發動侵華戰爭。英勇不屈的中華民族也開始了長達8年的全民抗戰。
「七七事變」僅僅是近代日本侵華野心的總爆發。在此之前,日本已經對中國這塊富饒的土地相視已久。早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就制定了以鯨吞中國為核心的所謂「大陸政策」,在之後的70多年裡,日本曾發動了14次侵略戰爭,其中多次是對華戰爭。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戰爭,迫使戰敗的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台灣與澎湖列島;10年後又在我國東北土地上發動日俄戰爭,強迫清政府承認日本在東北的勢力范圍。「進入大陸」的迷夢、畸形膨脹的野心,使得這個受中國傳統文化恩惠最重的國家成為近代以來禍害中國最深的國家。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時任日本首相的田中義一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拋出了對華侵略總戰略: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趾高氣揚的日本,已掩飾不住要徹底征服中國的野心。
「9.18」這個國恥的日子也同時提醒我們,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對於國家和民族振興是何等的重要。我們曾經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一個宏偉的計劃,中華民族在經歷了自1840年以來的屢次屈辱之後,無數仁人志士,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的就是這一目標。但是,每當外敵入侵之時,也是我們的民族凝聚力最脆弱之時,各自稱王,各霸一方,內部矛盾重重,這也給別人入侵創造了條件。由此觀之,實現民族復興,如果國家不統一,民族不團結,實現這一目標肯定是一句空話。「9.18」是一個歷史的教訓,如果你是一個中國人,這個日子你記住了嗎?可是,記住了又能怎麼樣?筆者以為,不僅僅是記住,每一個中國人要的是從自己做起,你為這個國家和民族做了些什麼?還打算怎麼做?你最起碼是一個愛國者,然後,你是一個建設者。愛你的國家,愛你的民族,為她添磚加瓦。國家統一強大,民族團結興旺,看天下誰能敵?
國恥象大山一樣壓在中華民族的頭上,壓得幾億人民透不過氣來,也在我們這些少年人心靈里灌注了鉛一樣沉重的憂愁和哀傷,中國,我們古老的中國,生我養我的中國,地大物博卻遭人欺凌宰割的中國,什麼時候才能掙斷身上的屈辱鎖鏈,鐵骨錚錚地站起來啊!
整個八年抗戰期間,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蹂躪祖國的胸脯,其中有幾年在上海這個「國中之國」中,也看到英國,美國士兵耀武揚威地走在馬路上,外國軍艦在黃浦江上任意來去……只有嘗盡失去自由和被壓迫的滋味,才能深切地懂得「勿忘國恥」這四個字的含義。現在,每當唱起「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時就會聯想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那句古訓。
多少年風雨滄桑,河山巨變,我們的祖國早已擺脫了屈辱和苦難。然而,我們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許多發面還處在落後地位,落後是現實,安於落後就是可恥了神州大地的一些角落裡,權欲觀念,愚昧思想,腐敗墮落作風,惟利是圖,崇洋媚外……種種可鄙的現象,更使正直的人感到可恥。也許這些可以算作新的「國恥」吧,這些有損國格,有損中華民族形象的「國恥」,我們一天也不能容忍!
回顧這段以人力和火力相拼的歷史,我們除了對血肉拼搏的感動,更有對實力不濟的無奈。在強大的物質力量面前,精神力量固然可貴,但總呈現出一種蒼白無力的悲壯。周總理曾對那場戰爭感慨:我們反對帝國主義的實力政策,對付帝國主義卻不能不講實力。只有在國家總體實力包括軍事實力方面能追趕上世界水平,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落後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強,發展需要安定。這,就是那段屈辱與悲壯同行的歷史留給我們的最為深刻的啟示。
日照第二實驗中學初三:臧璐衡
第2篇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500字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車南站和往常一樣,許多乘客在候車室等候列車。這時,日本侵略軍向車站投下了無數顆炸彈,頓時,火車站變成了廢虛,天橋斷裂了,鐵軌扭曲了,殘破的房屋,滿地的磚瓦碎片,一片狼籍。這時,傳來一個小男孩的哭喊聲,他的父母和親人都在「轟隆」的一聲中,被炸彈奪去了生命。現在他已成了孤兒,今後的命運和生活不可想像。也許在那戰亂年代,不會有人理他,他將流浪街頭,甚至瀕臨死亡,再沒有機會為死去的父母報仇雪恨。也許他會遇到好心人,把他抱回家,養育他長大。無論他的生活怎樣,對於他來說,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整個中國人民都是無辜的受害者。
日本侵略者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殺害我同胞3500多萬人。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罄竹難書,罪惡滔天,像這樣的畫面不計其數。
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侵華日軍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和在大屠殺中奮起抗爭的我們民族的脊樑。
一位女作家說得好:「忘記大屠殺,就是第二次大屠殺。」
列寧告誡我們:「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判。」
讓我們把警世的大鍾撞得更響更響吧,讓鍾聲時時喚起我們的民族精神,激勵著青少年成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一代,讓鍾聲飄洋過海,振聾發耳,以史為鑒,呼喚和平,邪惡必敗,正義必勝。中國人民,亞洲人民和世界人民決不允許被侵略、被殺戮的悲劇重演!
第3篇 勿忘歷史!勿忘國恥!350字
朋友們!
2010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73周年紀念日!
73年過去了,斯人相繼遠去,南京大屠殺的人和事會否變得模糊不清?
歷史不能消逝,讓我們用互聯網的力量築起、留存一座最鮮活的記憶之城。
朋友們,無論你是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還是從教科書、父輩口述、網上文章等認知南京大屠殺的後來者,請上傳你的「記憶」,為我們建造的「記憶之城」灌注鋼筋水泥。
請大家不要忘記歷史,喚醒我們的記憶,勿忘歷史!勿忘國恥!
雖然那場慘劇已過去了七十年,但我們心靈深處的那道傷卻是如此的難以癒合。
我們應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訓,堅持不懈的奮發努力,讓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讓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勢力對我們望而生畏,讓我們成為扞衛世界和平的堅定的有力的力量!!
願我們的生活能永遠祥和、美滿、幸福,願我們能永遠遠離災難與不幸!!
第4篇 不忘歷史牢記國恥800字
隨著21世紀全人類的進步,我們的祖國也在迅速的走向繁榮昌盛。但是,我們不能忘記祖國在八年抗日戰爭中所經受的恥辱。
1937年7月7日,隨著在北平城外盧溝橋上的一聲炮響,全面抗戰拉開了帷幕。全國人民在朱德司令和彭德懷副司令的帶領下經過艱苦的八年抗戰,經歷了戰略防守、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擊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在今天我們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日子裡,我們不能忘記日本帝國主義的殘忍,更不能忘記為了抗日而作出偉大犧牲的人。在抗戰期間,有大快人心的平型關戰役、松滬會戰以及武漢會戰,也有讓人悲痛欲絕的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侵略中國以來所犯下的巨大罪惡。日本的兩個司令官進入南京城竟然開始了殺人比賽!在這場屠殺中,我國20多萬同胞葬身在魔鬼的手中,日本鬼子真是連畜生都不如。還有令人可歌可泣的血戰台兒庄。這次戰斗發生在1938年4月,雖說是贏了,但是那慘不忍睹的場面至今還在我眼前浮現:屍體從地上一直堆上了城牆,被鬼子砍過的頭顱懸掛在樹桿上。從戰斗中存活下來的,不是被炸掉了胳膊,就是被炸斷了腿。有的戰士斷了手指頭,有的戰士被炸傷了腦袋成了植物人,有的戰士竟然身綁炸葯跟敵人的步兵車同歸於盡。在這場戰斗中,我軍共死亡兩萬多人,但那些維護民族尊嚴的戰士的英勇氣概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也成了中國人民難以忘懷的一幕。
我們可愛的祖國為什麼會遭受到這巨大的恥辱呢?原因就是我們的國家當時不強盛。自清末以來,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燒毀圓明園、「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略中國,都說明當時的中國很弱小。今天隨著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神六成功上天,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再也不會受到凌辱。作為我們這一代人,我們一定要不忘歷史,牢記國恥,要牢記在八年抗戰中體現出的民族自強不息精神,英勇到底頑強拼搏的精神,並把這種精神運用到我們的學習當中,好好學習,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才,把祖國建設得更強盛,讓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第5篇 勿忘歷史,勿忘責任—慶十一國慶演講稿650字
勿忘歷史,勿忘責任—慶十一國慶演講稿
勿忘歷史,勿忘責任——慶十一國慶演講稿
忘不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忘不了明天我們肩上的重任.
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著旖旎奇妙的自然風光.白雪皚皚,高插雲霄的珠穆朗瑪峰;碧波盪漾,神奇秀麗的灕江山水;駝鈴叮當,黃沙似海的漠北塞外;河網縱橫,青翠如染的江南平原……這些有哪一個國家能比得上
但是,歷史是無情的.不幸和災難都降臨到了她的頭上.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著錦綉河山."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竟掛在中國的土地上.解放後,"左傾"錯誤,十年浩劫等又嚴重的阻礙了祖國的發展,然而,我們並沒有因此而失去信心.我們的胸膛里跳動著一顆火熱的中國心,我們的血管里,澎湃的是一腔沸騰的華夏血,我們懷著對祖國深沉的愛,英勇奮斗.今天,在廣闊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處處演繹著一幅幅動人心魄的輝煌畫卷.
我們年輕的一代,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而自豪,為祖國的絢麗前景而興奮,我們不會沉緬於過去,不會迷醉於幻想.我們熱愛今天.今天,我們努力奮斗,我們堅信,祖國的明天會更好!
是的,我的祖國還不甚富強
還缺少一些寧靜
還缺少一些鮮花
但,明天屬於她
希望屬於她
幸福和勝利更屬於她
——這是詩人的語言,也是我們的心聲,是每一個跳動著火熱的中國心的人對祖國的理解和信心,我們懂得了昨天,就會無比的珍惜今天,我們把握住了今天,就能夠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這是時代的使命,這是中華兒女神聖的職責!
勿忘歷史,勿忘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