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物理學在世界上有怎樣的發展史
網路科學學,可以說物理學推動著世界的發展。
為科學學研究對象的科學,主要指自然科學,廣義講來包括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科學。科學學的產生起源於對自然科學的社會性研究,科學學的發展表現於對自然科學與社會關系研究的發展。近年來雖有人提出把作為科學學研究對象的科學,擴大為包括所有科學直至哲學在內的設想,也有人開始了例如社會科學學、哲學學方面的研究,但迄今為止,多數人認為科學學的研究對象是以自然科學為主的。
作為科學學研究對象的自然科學,是廣義的自然科學。它包括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科學,而且也涉及自然科學關系密切的技術及工程問題。
實際上科學學的研究並不僅限於科學技術自身,而是包括在以下三個主要的方面:一是關於科學技術研究的研究,二是關於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研究,三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同經濟、社會相互關系的研究。這三方面的綜合即社會中的科學技術事業。因此,比較准確地說,可以把科學學理解為是一門以整個科學技術事業為對象,研究科學技術自身以及科學技術同經濟、社會相互關系的客觀運動規律的科學,研究如何利用這種客觀規律以促進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應用原理、原則和方法的科學。
⑵ 物理學的發展史
近代意義的物理學誕生於歐洲15—17世紀。人們一般將歐洲歷史作為物理學史的社會背景。從遠古到公元5世紀屬古代史時期;5—13世紀為中世紀時期;14—16世紀為文藝復興運動時期;16—17世紀為科學革命時期,以N.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為代表的近代科學在此時期產生。
從此之後,科學隨各個世紀的更替而發展。近半個世紀,人們按照物理學史特點,將其發展大致分期如下:從遠古到中世紀屬古代時期。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是經典物理學時期。牛頓力學在此時期發展到頂峰,其時空觀、物質觀和因果關系影響了光、聲、熱、電磁的各學科。
甚而影響到物理學以外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隨著20世紀的到來,量子論和相對論相繼出現;新的時空觀、概率論和不確定度關系等在宇觀和微觀領域取代牛頓力學的相關概念,人們稱此時期為近代物理學時期。
(2)物理學的歷史有多久擴展閱讀:
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年)人類現代物理學的創始人,奠定了人類現代物理科學的發展基礎。1900~1926年 建立了量子力學。1926年 建立了費米狄拉克統計。1927年 建立了布洛赫波的理論。1928年 索末菲提出能帶的猜想。1929年 派爾斯提出禁帶、空穴的概念。
同年貝特提出了費米面的概念。1947年貝爾實驗室的巴丁、布拉頓和肖克萊發明了晶體管,標志著信息時代的開始。1957年 皮帕得測量了第一個費米面超晶格材料納米材料光子。1958年傑克.基爾比發明了集成電路。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大規模集成電路。
發展前景:
應用物理學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在物理學或相關的科學技術領域中從事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和相關的管理工作。科研工作包括物理前沿問題的研究和應用,技術開 發工作包括新特性物理應用材料如半導體等,應用儀器的研製如醫學儀器、生物儀器、科研儀器等。
應用物理專業的就業范圍涵蓋了整個物理和工程領域,融物理理 論和實踐於一體,並與多門學科相互滲透。應用物理學專業的學生如具有扎實的物理理論的功底和應用方面的經驗,能夠在很多工程技術領域成為專家。我國每年培養本科應用物理專業人才約12000人。
和該專業存在交叉的專業包括物理專業,工程物理專業,半導體和材料專業等。人才需求方面,我國對應用物理專業的人才需求仍舊是供不應求。
⑶ 物理學有幾百年的歷史
你好!
作為發展的萌芽階段,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比如那時候就發現了一些物理現象,並且對這些現象做出過經驗性的總結,但是並不能稱之為物理學。
真正的物理學理論體系的建立,應該從牛頓的那本劃時代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開始的,也就是在17世紀80年代。
⑷ 近代西方物理學發展史
1、 近代物理學時期又稱經典物理學時期,這一時期是從16世紀至19世紀,是經典物理學的誕生、發展和完善時期。
近代物理學是從天文學的突破開始的。早在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已提出了「地心說」,即認為地球位於宇宙的中心。公元140年,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發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學大成》,在總結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系統地確立了地心說。
這一學說從表觀上解釋了日月星辰每天東升西落、周而復始的現象,又符合上帝創造人類、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無上地位的宗教教義,因而流傳時間長達1300餘年。
公元15世紀,哥白尼經過多年關於天文學的研究,創立了科學的日心說,寫出「自然科學的獨立宣言」——《天體運行論》,對地心說發出了強有力的挑戰。
16世紀初,開普勒通過從第谷處獲得的大量精確的天文學數據進行分析,先後提出了行星運動三定律。開普勒的理論為牛頓經典力學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基礎。從開普勒起,天文學真正成為一門精確科學,成為近代科學的開路先鋒。
近代物理學之父伽利略,用自製的望遠鏡觀測天文現象,使日心說的觀念深入人心。他提出落體定律和慣性運動概念,並用理想實驗和斜面實驗駁斥了亞里士多德的「重物下落快」的錯誤觀點,發現自由落體定律。
16世紀,牛頓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統的提出了力學三大運動定律,完成了經典力學的大一統。16世紀後期創立萬有引力定律,樹立起了物理學發展史上一座偉大的里程碑。
之後兩個世紀,是電學的大發展時期,法拉第用實驗的方法,完成了電與磁的相互轉化,並創造性地提出了場的概念。19世紀,麥克斯韋在法拉第研究的基礎上,憑借其高超的數學功底,創立了了電磁場方程組,在數學形式上完成了電與磁的完美統一,完成了電磁學的大一統。
與此同時,熱力學與光學也得到迅速發展,經典物理學逐漸趨於完善。
(4)物理學的歷史有多久擴展閱讀:
近代物理學發展越發緩慢,主要是因為數學模型的復雜度和詮釋的難度的提高造成的吧,或者換句話說,並不是物理學的發展變慢了,只是想把它簡單的表述給人們變得越來越難。人們無從了解,自然就覺得是學科不發展。
早在經典物理比如經典力學和熱力學,雖然數學模型也不簡單但是詮釋是很直觀的。就是說數學符號對應的物理實際是很顯而易見的。
而現代的,比如量子場論和弦論,甚至廣義相對論的數學模型比經典物理要復雜的多。而且很多數學模型還不完備,這些其實都不是大問題。關鍵是如何詮釋,如何理解量子場論中的量子場的物理實際,甚至更低級別一些,量子力學中的波函數是什麼,目前雖有一些公認的解釋但是很不令人滿意。
而且對於物理過程的概率詮釋從一方面直接從理論層面阻礙了對更基礎的物理結構的研究,這也跟我們的實驗觀察能力的限制有關。我們不能建立超越我們觀察能力的理論,或者我們可以建立任何理論但是對於超越觀察能力的部分我們不能做任何研究。
綜上所述,其實物理學現在的發展並不慢,只是人們的認知問題而已。
⑸ 物理學重大發現歷史有誰
公元前5世紀 (希臘)德莫克里特 古代原子論
公元前3世紀 (希臘)阿基米德 杠桿原理,浮力,比重
艾拉托色尼 測定地球的大小
公元1世紀 張衡 發明地動儀
2世紀 (希臘)托勒梅 地心說
8世紀 張遂 南宮說 實測子午線
1543 波蘭 哥白尼 出版《天體運行》,確立日心說,近代天文學起點
1590 義大利 伽利略 自由落體
1609 德國 開普勒 行星運動第1,2定律
1619 德國 開普勒 行星運動第3定律
1643 義大利 托里拆利 發現真空
1665 牛頓 太陽光譜
1666 牛頓 萬有引力
1669 牛頓 微積分
1687 牛頓 出版《原理》
1705 哈雷 確定哈雷彗星的周期
1750 富蘭克林 發明避雷針
1752 富蘭克林 發現雷電的本質
1772 法國 拉瓦錫 質量守恆定律
1799 義大利 伏打 發明電堆及電池
1803 道爾頓 提出分子-原子說
1831 法拉第 發現電磁感應
1847 焦耳 確定能量守恆和轉換定律
1859 本生(德)基爾霍府(法) 創光譜分析法(這說明了化學物理還是一家)
1864 麥克斯韋 預見電磁波存在
1871 麥克斯韋 提出光的電磁說
1881 邁克爾遜 否定以太的實驗
1888 赫茲 證明電磁波存在
1895 倫琴 發現X射線
1896 貝克勒爾 發現放射性
1897 湯姆生 發現電子
1900 普朗克 量子假說
1902 盧瑟福 元素衰變
1905 愛因斯坦 狹義相對論
1911 盧瑟福 原子太陽系模型
1915 愛因斯坦 廣義相對論
1923 德布羅意 提出物質波
1925 海森堡 創立量子力學
狄拉克 量子力學基礎方程式
1926 薛定諤 建立波動力學
⑹ 物理學重大發現歷史有誰知道物理中重大發現的年代
公元前5世紀 (希臘)德莫克里特 古代原子論
公元前3世紀 (希臘)阿基米德 杠桿原理,浮力,比重
艾拉托色尼 測定地球的大小
公元1世紀 張衡 發明地動儀
2世紀 (希臘)托勒梅 地心說
8世紀 張遂 南宮說 實測子午線
1543 波蘭 哥白尼 出版《天體運行》,確立日心說,近代天文學起點
1590 義大利 伽利略 自由落體
1609 德國 開普勒 行星運動第1,2定律
1619 德國 開普勒 行星運動第3定律
1643 義大利 托里拆利 發現真空
1665 牛頓 太陽光譜
1666 牛頓 萬有引力
1669 牛頓 微積分
1687 牛頓 出版《原理》
1705 哈雷 確定哈雷彗星的周期
1750 富蘭克林 發明避雷針
1752 富蘭克林 發現雷電的本質
1772 法國 拉瓦錫 質量守恆定律
1799 義大利 伏打 發明電堆及電池
1803 道爾頓 提出分子-原子說
1831 法拉第 發現電磁感應
1847 焦耳 確定能量守恆和轉換定律
1859 本生(德)基爾霍府(法) 創光譜分析法(這說明了化學物理還是一家)
1864 麥克斯韋 預見電磁波存在
1871 麥克斯韋 提出光的電磁說
1881 邁克爾遜 否定以太的實驗
1888 赫茲 證明電磁波存在
1895 倫琴 發現X射線
1896 貝克勒爾 發現放射性
1897 湯姆生 發現電子
1900 普朗克 量子假說
1902 盧瑟福 元素衰變
1905 愛因斯坦 狹義相對論
1911 盧瑟福 原子太陽系模型
1915 愛因斯坦 廣義相對論
1923 德布羅意 提出物質波
1925 海森堡 創立量子力學
狄拉克 量子力學基礎方程式
1926 薛定諤 建立波動力學
⑺ 物理學家的歷史
恩利克費米(Enrico Fermi,1901~1954)美籍義大利物理學家。對統計物理、原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中子物理都有重要貢獻。
1934年用中子轟擊原子核產生人工放射現象。開始中子物理學研究。被譽為「中子物理學之父」。
1938年由於 「通過中子照射展示新的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以及通過慢中子核反應獲得的新發現(demonstrations of the existence of new radioactive elements proced by neutron irradiation, and for his related discovery of nuclear reactions brought about by slow neutrons)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他於1954年去逝。100號化學元素鐨就是為紀念他而命名的。
1954年,為紀念費米對核物理學的貢獻,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建立了「費米獎」,以表彰為和平利用核能作出貢獻的各國科學家。
⑻ 物理學史
1.沒上過這課,不過光從那句話來看的話——
科學是對人類探索世界的成果的一種體系總結,歷史記錄的是人與社會的發展歷程。
從科學中學到的是固有的知識,但這些是建立在一定時期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宗教等都會對該科學的建立產生影響。孤立的看待一門科學所得到的僅僅是現有的成果。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當時的社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但也只是暫時的。
歷史是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從歷史中看到的不僅是個別時間片斷上的事物狀態,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
就科學而言,從歷史中能夠了解到該科學的建立、發展的整個過程,從中總結出發展規律,據此可以大致的推測出科學今後的發展方向。這在科學的創新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歷史中,前人的經驗和教訓都能夠給我們以啟示,讓我們在今後的發展中少走彎路。
總而言之,科學史就是從歷史的角度看待科學的整個發展變化過程,總結科學成果和科學方法,使我們對現有科學的來源有清楚的了解,並從中得到經驗和啟示。
⑼ 化學和物理有多少年歷史了
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種,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創造新物質的科學。世界由物質組成,化學則是人類用以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門歷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學科,它的成就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