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為什麼總是相似的

歷史為什麼總是相似的

發布時間:2022-05-02 08:22:08

⑴ 為什麼秦與隋、漢與唐、晉與宋的歷史都十分相似

世界其它地區,實際意義上說(可以把歐洲、中東地區看作一個整體),統一的時間過短,大多數時間都是分裂,各國林立,互有攻失並未長時間擁有從戰爭到和平的轉換期。所以很難有這種周期性的往復。
實際意義上來看,秦朝傳二世,隋朝也傳二世。
首先談一下秦朝的興盛與滅亡,秦國是周朝的諸侯國之一,在函谷關外養精蓄銳幾百年以後,擁有了染指中原的實力。如果把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算的話,統治全國15年的時間。秦朝是商鞅變法,實行法家學派,對東方六國而言,這種制度短時間內難以接受,對百姓實行苛政,從而造成官逼民反,這種制度在戰爭年代可以磨練血性和意志,但是和平年代是萬萬不可取的。並且東方六國對於原國的情感還很重,他們都有各自的文化歸屬感。
而隋朝則是由楊堅代周而建立,傳至楊廣而亡。隋朝的滅亡主要還是因為楊廣操之過急的緣故,其實楊廣未必是暴君,他想短時間內來改變朝廷以及外交形勢存在的矛盾,他的理想其實是要經歷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的。開通大運河,營造東都,在他繼位的幾年之間便完成,都是對百姓來說,則是很重的負擔。三征高句麗,無功而返,民不聊生 。並且他想削弱關隴集團在朝廷上的影響,實行科舉制,已經得罪了關隴集團的大多勢力。以致後來天下大亂,各地分分為王。
秦朝和隋朝皆為建立之初就相對繁盛,滅亡的原因也是由於百姓的起義而致。
漢朝與唐朝在建立之時,很為相似。漢朝之前為秦末紛爭,唐朝之前為隋末風雲。並且在建立之初,北方的游牧民族十分強大,自己只能養精蓄銳,避其鋒芒。漢朝建立之初,漢高祖劉邦遇白登之圍。唐朝初年,突厥也進犯京郊之地。兩個朝代都是在休養生息以後,開始反擊游牧民族。漢武帝大破匈奴,唐太宗滅東西突厥。而由於西漢後期的皇帝大多無所作為且壽命很短,最終皇帝大權旁落,唐高宗李治懦弱,造成了王莽篡位和武周代唐。兩朝代各自復國以後,又經歷了繁華與昌盛。
東漢中後期,外戚梁冀把持朝政,皇帝大權再次旁落,漢桓帝利用宦官除去外戚,宦官把持朝政,買官成為常態,士大夫貴族勢力對其不滿,與之抗衡,造成黨錮之禍。東漢末年天災不斷,百姓民不聊生,以致黃巾起義。東漢為鎮壓起義推行的政策是各地方可以自行招兵買馬,這位日後的軍閥混戰埋下禍根。黃巾起義被鎮壓以後,外戚何進引各路軍隊入京誅殺宦官,反為宦官所害。董卓最終把持朝政,廢掉漢少帝,引起各地不滿,紛紛討伐董卓。董卓西遷以後,各路軍閥紛紛混戰,朝廷也被李傕郭汜、曹操所控制,東漢名存實亡。後曹丕逼漢獻帝退位,東漢徹底滅亡。
而唐朝在經歷開元盛世以後,安史之亂爆發,從此唐朝由盛轉衰。唐朝為面對外部威脅將招兵制度改為募兵制以後,藩鎮割據極為嚴重,唐朝也無法完全控制藩鎮勢力,雙方各自妥協。唐朝中後期,科舉腐敗,造成無德無才之人封官加爵,而落榜之人心生怨氣,加之連年天災,黃巢起義爆發,唐朝名存實亡。
晉朝是司馬炎代魏建立,宋朝則是由趙匡胤代周建立。其掌權原因,都是因為前朝皇室衰落,皇帝年齡小,無法把持朝政。
司馬炎繼位以後,他認為曹魏滅亡是因為皇權過弱,分封多位同姓王,並且讓自己的白痴兒子當皇帝,這為日後的八王之亂埋下禍根。八王之亂以後,北方游牧民族攻入中原,晉愍帝被俘,西晉滅亡。司馬睿在建康建立東晉,多次北伐無果。最終為劉裕所代。
趙匡胤即位以後,吸取了唐朝藩鎮割據,後周取代後漢,包括自己取代後周的經驗教訓,決定削弱武將的勢力,杯酒釋兵權,重文輕武。而此時所面對的契丹(遼)的實力達到頂峰,趙光義北伐失敗以後直到澶淵之盟之前,宋朝在邊境戰役都是很劣勢的。對於邊境敵人,宋朝則採取給予歲幣換來和平,通過貿易順差,宋朝甚至是占利的。後來金人南下,擄走徽欽二帝,康王趙構建立南宋。期間也多次北伐,但並未取得成效,最終為元朝所滅。
晉與宋都可以在江南偏居一隅,其實是因為前朝地方割據(三國•東吳、五代•南唐)已經建立了很大的基礎,江南地區各種配備設施近皆完備。並且隨著晉朝時期的衣冠南渡,大量中原人遷往南方,南方得到強有力的開發,這也為之繼續延續提供有力的基礎。

⑵ 為什麼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有人問我為什麼覺得雷同熟悉,悠悠歷史,時代的車輪重蹈前人覆轍,泱泱大地,人與人之間也有著人生歷程的共鳴,作為一個生靈,既有個體的整體感知,也只是天地寰宇之間滄海一粟,世間各個角落發生著類似的事情,重復著同樣的對白,演繹著同一種橋段。歷史彷彿已經為我們寫下了劇本,何須驚異似曾相識,何慨冥冥中自有定數,不過在因果的輪回中走一遭而已。您可以理解為人類的本質沒有變,所以他們一直在重復做過的事,並且干不出什麼新鮮事來。話說我一直認為這就是各種預言算命的原理:既然干不出新鮮事來,那麼把握住事物的特點與過程就可以預測出下一步了。人多少年都是一個操性,也沒咋進過化,愛乾的事、能乾的事、不得不幹的事也都差不多,所以歷史上自然發生過很多相似的事情,這個並不難理解。就像彈簧一樣,總能找到相似的時期,但不同的地方就變成了進步(或退步),不會像圓那樣,還能回到起點。接著再大膽猜想一下,是不是像DNA那樣,是雙螺旋發展,可能還有一個時空也和我們這個時空一樣,兩個螺旋纏繞在一起發展的,互相又有聯系。純屬虛構,如有雷霆,純屬瞎掰。不同時期的人們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從了一些共同的法則,事物依照這些法則表現出來的時候就體現為共性,所以相似。

⑶ 為什麼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個現象是怎麼回事

歷史總是有驚人的相似。這一點讓熟讀歷史的人很氣餒。很多讀歷史的人都禁不住要問:「為什麼以前發生的事情,後來還會發生?」

而邏輯學的創立者黑格爾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他們說的都是不對的!為什麼呢?因為讀歷史的人畢竟是很少一部分,而大多數人根本不讀歷史,不信你可以問一百個你周圍的人,有沒有一兩個知道歷史的。

1)唐太宗李世民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


強大的隋朝在隋煬帝楊廣的領導下,變得戰亂四起,民不聊生。最後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塵煙。把強大的隋朝一舉推翻。而楊廣也被親信大臣宇文成都殺死在江都。


唐太宗李世民親自經歷了這段歷史,時時以楊廣為戒。楊廣大興土木蓋宮殿,修運河。李世民就與民休息,勤儉節約。楊廣為人殘酷,楊玄感謀反案,楊廣株連幾萬人,一次就殺3萬多人。而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只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其餘的蓋不追究。


唯一的一次例外就是,楊廣三征高麗。李世民後來也領兵親征高麗。結果一樣是無功而返。後來李世民檢討了自己錯誤,立即罷兵回程。


從這里看出,李世民是處處以歷史為鑒。檢討自己的錯誤,從而走到正確的道路上來。從而沒有發生「歷史有驚人的相似」,避免了楊廣的老路,創造出一個大唐盛世。


學歷史不是沒有用,而是非常有用!




⑷ 為什麼歷史不會簡單重復 卻會驚人相似

重復意味著循環不前
但是歷史是向前發展的所以不是簡單重復
你說的歷史是指人類的歷史,主體是人
因為人性沒有明顯的進化,所以人類的歷史總會驚人相似

⑸ 為什麼歷史總是有很多驚人的相似後人都不看史書的嗎

看,有的人可能不看,但是並不會有太大不同。
杜牧的阿房宮賦里,那句話寫的非常有水平: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能像唐太宗一樣,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並且為之付出努力的,終究是少數,就是唐玄宗這種開創了開元盛世的皇帝,都難免最後昏庸無道,鬧出安史之亂,讓唐朝一下子由盛轉衰。人的自製力是有限的,而慾望是無限的。貪官都知道貪污犯法,甚至有的貪官,前任就是因為腐敗進去了的,可是最後自己不也都沒忍住么。
歷史的相似,大概來自於人性的相似吧。

⑹ 為什麼歷史總是驚人得相似

歷史從來不會重復但確實常常驚人相似,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但因為人是理性的,所以面對共通的選擇會做出共通的決斷,也因為人的本能自私貪婪利己主義從而衍生的為本階級統治的行為,不得不承認,過去的封建史全是上層社會的事,於是一切除了保守,革新也是為了保守,所以歷史成了這個樣子.
值得注意的是文獻記錄常常是讀書人的事,他們的是非觀尤其是中國古代受儒家倫常左右,於是你看到所有的開國皇帝都是一個樣子的,而所有的亡國之君也是一個樣子的.
至於這句話的出處,百家之言了,沒有誰第一個說,因為誰也不可能跳到歷史外面去.

⑺ 為什麼古往今來,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呢

對歷史感興趣或者歷史課上有認真聽講的小夥伴的一定能夠深刻地體會到,歷史是驚人地相似。

數千年前,人心中有善良,邪惡,智慧,勇敢,樂觀,自私等。

數千年後,人心中還是有這些東西。

不管社會環境如何變化,我們和我們的父輩,祖輩,甚至剛邁入文明門檻的祖先,在人心之中並無太大不同,所做的事自然也無太大區別。

⑻ 【請教】什麼是「歷史都是相似的」為什麼經常會有人說「歷史都是相似的」這句話的

只要是人在統治這個世界,而人又沒有什麼進化,歷史就是重復上演。
正如我們看螞蟻,看蜜蜂,是不是都一樣?
如有人說,紅顏誤國,歷史相似。其實就是後人寫歷史時推卸責任,一邊說女人沒有地位,一邊說女人亡國,這就是矛盾,所以歷史總是相似的。
再就是由於沒有制度的制約,總是開國後六十餘年出現腐敗,然後出現一個中興之人,出台新的制度,再發展幾十年,於是又出現一個輪回,這也是歷史總是相似的一個方面。
只要人不進化,人就是人,那麼歷史將永遠是相似的。
有網友回答說:「紅顏禍水,傾國傾城」的故事,歷朝數不勝數:如夏亡於妹喜;商亡於妲己;西周亡於褒姒;吳亡於西施;秦以呂易嬴,趙姬之功;晉牛繼馬後,光姬之力;唐衰於楊玉環;明亡於陳圓圓;清敗於太後慈禧。
這只不過是世界的一半是女人。女人有作用,但不至於有那麼大的能量亡國。

⑼ 為什麼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歷史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在幾千年如此漫長的時間跨度下,你幾乎找不出什麼事算是「新鮮事」---基本規律就那麼幾條,只不過套上不同的具體事件,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故事」了。中國的歷史,一直到現在都存在這樣一種規律,在周期性的運動中,有某種恆定的東西,始終保持不變。我們今天不談從低級向高級的發展,也不談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於成立,更不談經濟基礎決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這樣寬泛的東西;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中國五千年來看似關系不大,但實際煽動「蝴蝶的翅膀」能引起巨大變化規律。

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則為李林甫、楊國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卻為虎狼之臣,如朱溫之輩。歷朝歷代,莫不如此!

回顧中國五千年歷史,歷朝開國莫不是強君領隊。但是朝代之中,帝王之家的環境和社會環境幾乎是完全隔離的,而帝王之家的優越物質環境必然導致王公貴族向生存能力和戰斗能力弱化的方向發展。因此朝代之中的君強臣弱的力量過渡,朝代之末的君弱臣強的王朝末日都是必然出現的現象。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⑽ 為什麼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希特勒就剩下一個莫斯科了,本來他認為蘇軍沒什麼了不起的,只要他的裝甲鐵蹄稍向前驅,克里姆林宮就會握於已手,斯大林就會向他低頭。但是,隨著蘇軍愈來愈強的抵抗和天氣的變冷,慢慢地在希特勒的心頭開始蒙上了一層陰影,很快他就意識到「斯大林是他真正的對手」。

歷史總會出現某種驚人的相似之處。1812年,拿破崙統帥著浩浩盪盪的法蘭西大軍橫掃歐洲,但在莫斯科城下卻大敗而歸。據說,那是上帝拯救了俄羅斯,因為就在拿破崙勝利在望時,嚴寒突然降臨。

閱讀全文

與歷史為什麼總是相似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