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河南汝陽縣是屬於哪個市管的
洛陽市,
1、周朝時為伊川地。漢為陸渾縣地。
2、唐置伊陽縣。隸汝州。後伊陽縣置撤銷。
3、明初為嵩縣地。成化十二年,析嵩縣東、汝州西又復置伊陽縣,隸屬汝州直隸州。
4、清朝時至民國初仍隸汝州;因與宜陽縣同音,1959年改為汝陽縣,因縣治位居汝河之北,故名。
5、1986年,洛陽地區撤銷,汝陽改屬洛陽市至今。
(1)汝陽縣有多久歷史了擴展閱讀:
汝陽縣地處豫西伏牛山區、北汝河上游,距洛陽市區74公里,是中國歷史名酒——杜康酒的發祥地,史稱「酒祖之鄉」。
汝陽縣4A級旅遊景區有西泰山、恐龍谷漂流,3A級旅遊景區有龍隱、恐龍國家地址公園。全縣轄13個鄉鎮1個工業區、216個行政村,總面積1332平方公里,2012年總人口48萬。
先後榮獲省級衛生縣城、園林縣城和最佳人居環境獎,全國科技先進縣、全省中醫先進縣、平安建設先進縣稱號。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汝陽縣(河南省洛陽市下轄縣)
② 洛陽汝陽有多久歷史
唐置伊陽縣。因與宜陽縣同音,1959年改為汝陽縣,因縣治位居汝河之北,故名。
1999年,汝陽縣轄3個鎮、12個鄉:城關鎮、上店鎮、小店鎮、竹園鄉、柏樹鄉、十八盤鄉、靳村鄉、付店鄉、王坪鄉、三屯鄉、劉店鄉、陶營鄉、大安鄉、內埠鄉、蔡店鄉。
2000年,汝陽縣轄4個鎮、11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97833人,各鄉鎮人口:城關鎮55045上店鎮35000付店鎮14484小店鎮44149柏樹鄉22516竹元鄉10645十八盤鄉7956勒村鄉11818王坪鄉12084三屯鄉34574劉店鄉29738陶營鄉30793內埠鄉22270蔡店鄉45684大安鄉21077
2005年,汝陽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大安鄉,其行政區域劃歸內埠鄉管轄,內埠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竹園鄉,其行政區域劃歸十八盤鄉管轄,十八盤鄉政府駐地不變。截至2005年12月31日,汝陽縣轄4個鎮、9個鄉、一個工業園區:城關鎮、上店鎮、小店鎮、付店鎮;柏樹鄉、靳村鄉、王坪鄉、三屯鄉、劉店鄉、陶營鄉、內埠鄉、蔡店鄉、十八盤鄉、大安工業園。
③ 汝陽縣城多少人口
一
首先,汝陽縣隸屬於河南省千年古都——洛陽市。在地理位置上,汝陽縣位於河南省西部,洛陽市東南部,北汝河上游,縣境呈長條形,東鄰汝州,西接嵩縣,南界魯山,北連伊川,地處東經112°8′—112 °38′,北緯33°49′—34°21′,距九朝古都洛陽市74公里。汝陽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遠在新石器時代,今汝陽縣一帶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夏朝時期,今汝陽縣一帶屬古豫州之地。周武王姬發建立西周後,該地區屬伊川地。
二
春秋時期,今汝陽縣一帶屬強大的晉國。到了戰國時期,晉國被分為韓國、魏國、趙國這三家,今汝陽縣一帶成為魏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汝陽縣一帶屬三川郡。漢朝這一歷史階段,該地區為為陸渾縣地。唐朝這一歷史階段,正式在該地區設立伊陽縣,隸汝州。由此,對於該地區來說,建縣歷史已經超過1300年了。明朝初期,該地區為嵩縣地。成化十二年,析嵩縣東、汝州西又設立伊陽縣,隸屬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汝州直隸州。
三
最後,清朝這一歷史階段,伊陽縣隸屬於河南省汝州。1912年,也即清朝滅亡後,伊陽縣隸屬於河南省河洛道。1959年,因為和宜陽縣讀音相近,容易混淆,所以將伊陽縣更名為汝陽縣。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汝陽這一地名,遵循「山南水北為陽」的命名規律,因為地處汝河以北,所以得名「汝陽」,類似的地名還有洛陽、南陽、安陽等。1986年,洛陽地區撤銷,汝陽改屬洛陽市至今。截至2017年,汝陽縣下轄13個鄉鎮,總面積達1325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52萬人。
④ 河南洛陽汝陽縣大概情況
汝陽縣(河南省洛陽市)
現在位置:首頁>>地區概況>>汝陽縣
所在省份: 河南省
所在城市: 洛陽市
郵政編碼: 471200
電話區號: 0379
面積: 1325平方千米
人口數量: 42萬
⑤ 洛陽歷史介紹
洛陽位於河南西部,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洛陽因地處古洛水之陽而得名。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
夏太康遷都斟 ,商湯定都西毫;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相襲,共十三個王朝。漢魏以後,洛陽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隋唐時人口百萬,四方納貢,百國來朝,盛極一時。
洛陽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西周初期,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洛陽是其中心,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隋唐大運河上,舳艫相接,帆影聯翩,從洛陽東達於海,西至關隴,南下蘇杭,北朔幽燕。
以洛陽為東端起點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馳地中海東岸,明駝宛馬,絡繹不絕。 洛陽是文化的讀本。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被奉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從此,周公「制禮作樂」,老聃著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
班固在這里寫出了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司馬光在這里完成了歷史巨著《資治通鑒》,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曾雲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5)汝陽縣有多久歷史了擴展閱讀:
以洛陽城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歷史上被稱為「河南」,與「河東」、「河內」相對應,是華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動中心。自從有歷史記載以來,洛陽城一直是這一地區的政治中心。西周時期,周成王時周公營雒邑,此為成周城所在,是西周王朝的東都,直屬於周天子。
東周時期,雒邑為首都,其餘大體和西周時期相同。 戰國時期,雒邑改稱雒陽,秦置三川郡,郡治雒陽,轄今三門峽市(除靈寶外)、洛陽市(欒川西部除外)、鞏義市、滎陽市、鄭州市區、中牟縣、原陽縣。西漢時期,此地區東部為東都洛陽為中心的河南郡,西部屬弘農郡。
從這一時期開始,「河南」正式成為行政區劃中的一個地理名詞,直到清朝。在這兩千多年的歷史里,「河南郡」、「河南尹」或者「河南府」一直特指此以洛陽為中心的地區。此時的河南郡,轄今偃師市、孟津縣、鞏義市、滎陽市、鄭州市區、中牟縣、新鄭縣、新密市、原陽縣。
汝陽縣、伊川縣、汝州市。西部屬弘農郡的有天的三門峽市全部、宜陽縣、新安縣、洛寧縣、嵩縣、欒川縣已經現在南陽市和陝西省的部分地區。 東漢時期,河洛地區的建制與西漢時期基本相同,只是河南郡改為河南尹,轄區不變。三國時期,屬曹魏。
雒陽改稱洛陽行政建制基本上沿襲東漢。河南尹有所擴大,此時的河南尹包括今天的偃師市、孟津縣、鞏義市、滎陽市、鄭州市區、中牟縣、新鄭縣、新密市、原陽縣、汝陽縣、伊川縣、汝州市、登封市、禹州市、嵩縣。跟兩漢時期相比,多了登封、禹州、嵩縣。
西晉時期,大體仍然沿襲兩漢舊制。不同之處在於,河南尹又改回河南郡,同時東部析置滎陽郡,包含今天的滎陽市、鄭州市區、中牟縣、新鄭市、新密市、原陽縣。同時河南尹向西有所擴展,包含了新安縣和宜陽縣東部。此時,河南郡包含的地區有偃師、孟津、鞏義、登封。
汝州、伊川、汝陽、禹州、嵩縣、新安。東晉十六國時期,天下大亂,行政區劃已不可考。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河洛地區仍為以洛陽為中心的河南郡。附近的其他各郡基本沒有變化。 北魏統一北方後,遷都洛陽,又改河南郡為河南尹。另置澠池郡,其他各郡無變化。
但新設了很多縣。 隋朝統一天下,復改河南尹為河南郡,以東都洛陽為中心。轄今偃師、孟津、鞏義、登封、伊川、嵩縣、宜陽、新安、澠池、陝縣等地。汝州、汝陽該屬襄城郡,郡治從襄城遷到汝州。 唐朝區劃變化很大。河南郡改為都畿道河南府,仍以洛陽為中心。
轄區比隋朝的河南郡有所擴大,加入了今禹州市、新密市、洛寧縣、濟源市、溫縣、孟州市。五代十國又是天下大亂,增設陝州、孟州(很可能是唐朝中後期設置的),所以河南府的轄區很可能又回到隋朝河南郡的范圍。 北宋時期河南府以西京洛陽為中心。
轄今日鞏義、登封、澠池、偃師、孟津、伊川、新安、宜陽、洛寧、嵩縣 南宋時期金國河南府轄區有所縮小,轄今日鞏義、登封、澠池、偃師、孟津、新安、宜陽大部、伊川小部分地區 元朝設河南江北行省,從此以後,「河南」所指代的范圍不再限於河洛地區。
不過以洛陽為中心的河南府一直存在到清朝末年,只是作為河南江北行省或者河南省的次級行政區。此時的河南府路向西擴展,收納了靈寶、陝縣、洛寧。其他方向不變。 明朝河南府進一步擴大,又增加了盧氏、欒川、嵩縣、伊川大部 清朝從河南府析置陝州。
包括今天的陝縣、靈寶、盧氏,以及欒川一部分地區。 1912年,民國建立,廢河南府,設河洛道,道尹公置駐洛陽,轄洛陽、偃師等19縣。1923年,河南省長公署遷於洛陽,洛陽成為河南省會。1932,日軍進攻上海,國民黨政府定洛陽為行都,並一度遷洛辦公。
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遷洛,洛陽第二次成為河南省會。1948年,洛陽解放,析洛陽縣城區置市。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1949年12月,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稱洛陽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陽市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1955年,洛陽縣撤銷,一部分並入洛陽市。
其餘部分劃入偃師、孟津等縣。1956年,建成洛陽市老城區、西工區和郊區,次年成立瀍河區。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新成立吉利區。1983年新安、孟津、偃師改隸洛陽市,洛陽所轄登封市劃歸鄭州市管轄。1986年,洛陽地區撤銷,洛寧、宜陽、嵩縣、欒川、汝陽、伊川改屬洛陽市。
1993年,偃師縣改為偃師市。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洛陽郊區更名為洛龍區。 洛陽附近的各縣中,跟洛陽歷史聯系最密切的是偃師、孟津、鞏義、登封。其中偃師、孟津從周朝以來三千年如一日,從未改變。其次是鞏義,從周朝一直到新中國,也有三千多年。
再次是登封,從三國時期到新中國,有1700多年。而其他的各縣(市)如新安、宜陽、伊川、澠池、汝州等則與洛陽時分時合,而欒川、盧氏、陝縣、禹州等隸屬洛陽的時間就更短了。另外,自從西晉置滎陽郡後,今天鄭州市大部地區就跟洛陽地區分道揚鑣。
⑥ 汝陽縣歷史名人有哪些
鬼穀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縱橫家、軍事家鼻祖。據記載,他曾經長期隱居並在仙逝後安葬在汝陽縣雲夢村,他在此收徒講學,先後培育出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尉僚子等著名歷史人物。
⑦ 汝陽縣的介紹
汝陽縣地處豫西伏牛山區、北汝河上游,距洛陽市區74公里,是中國歷史名酒——杜康酒的發祥地,史稱「酒祖之鄉」。1全縣轄13個鄉鎮1個工業區、216個行政村,總面積1332平方公里,2012年總人口48萬。1先後榮獲省級衛生縣城、園林縣城和最佳人居環境獎,全國科技先進縣、全省中醫先進縣、平安建設先進縣稱號。
⑧ 汝陽縣歷史上發過大水嗎
汝陽縣在淮河流域,歷史上多次發生大洪水。
比較厲害的有:
1、明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四月初至八月,淮河流域淫雨不止,七、八月間又發生多次強大的暴雨,洪澇災害異常嚴重。《明實錄》載:汝陽「雨若懸盆,魚游城關」。
2、清雍正八年(1730年),1730年6~7月長期淫雨,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大洪水。
3、1921年,淮河流域由於連續兩個月以上的長期降水,形成了全流域的大洪水。該年7月份至9月底,淮河幹流長期處於高水位、大流量行洪狀態,全流域上、中、下游普遍成災。
4、1931年大洪水。邊及流域內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四省100多個縣。據統計,全流域淹沒農田7700餘萬畝,受災人口2100多萬,死亡人數75000多人。災後瘟疫流行,急性傳染病蔓延城鄉。
5、1938年黃河花園口扒口。
1938年日軍佔領徐州繼續西侵。國民黨政府企圖阻止日軍前進,於6月2日和6日,先後在黃河趙口和花園口扒開黃河南堤。趙口汛後淤塞,但花園口至11月12日口門沖寬400餘米。花園口決口歷時9年,至1947年3月堵口才完工。
據1938年當年統計,受災面積共5.4萬平方公里。災情較重的44縣(市),其中河南20縣,安徽18縣,江蘇6縣。許多縣淹地1米以上。共有391萬多人外逃,90萬人死亡
6、1954年淮河洪水
當年5月中旬發生一次較大暴雨,暴雨中心地區雨量達300~350毫米,6月暴雨中心雨量400~500毫米,中心位置在淮南、史淠河上游。7月份,流域內有5次降雨過程,流域內面平均雨量513毫米,為多年同期平均雨量的3~5倍。700毫米以上的雨區范圍約4萬平方公里。
1954年淮河洪水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河南省合計85縣市受災
⑨ 汝陽縣屬於哪個省哪個市
汝陽縣屬於河南省洛陽市。
汝陽縣位於河南省西部,洛陽市東南部, 北汝河上游,縣境呈長條形,東鄰汝州,西接嵩縣,南界魯山,北連伊川,地處東經112°8′—112 °38′,北緯33°49′—34°21′,距九朝古都洛陽市74公里,焦(作)枝(城)鐵路從縣境東北部穿境而過。
汝陽縣地形復雜。南部崇山峻嶺連綿不斷,北部為平原和丘陵。全縣山地面積九百餘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70.2%,丘陵占總面積的19.6%,平川僅佔10.2%。王坪鄉和付店鎮之間的雞冠山海拔1602.4米,是全縣最高點杜康河底海拔220米,是全縣最低點。
(9)汝陽縣有多久歷史了擴展閱讀
汝陽縣的歷史沿革:
周朝時為伊川地。漢為陸渾縣地。唐置伊陽縣。隸汝州。後伊陽縣置撤銷。明初為嵩縣地。成化十二年,析嵩縣東、汝州西又復置伊陽縣,隸屬汝州直隸州。
清朝時至民國初仍隸汝州;因與宜陽縣同音,1959年改為汝陽縣,因縣治位居汝河之北,故名。1986年,洛陽地區撤銷,汝陽改屬洛陽市至今。
截至2019年12月,汝陽縣轄8個鎮、5個鄉、1個區,分別是城關鎮、上店鎮、付店鎮、小店鎮、劉店鎮、柏樹鄉、十八盤鄉、靳村鄉、王坪鄉、三屯鎮、陶營鎮、內埠鎮、蔡店鄉;工業區。
⑩ 汝陽縣的歷史沿革
周朝時為伊川地。漢為陸渾縣地。
唐置伊陽縣。隸汝州。後伊陽縣置撤銷。
明初為嵩縣地。成化十二年,析嵩縣東、汝州西又復置伊陽縣,隸屬汝州直隸州。
清朝時至民國初仍隸汝州;因與宜陽縣同音,1959年改為汝陽縣,因縣治位居汝河之北,故名。
1986年,洛陽地區撤銷,汝陽改屬洛陽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