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國歷史中司馬懿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
一、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抗拒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謚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二、識拔人才上,司馬懿從寒門中提拔了鄧艾、王基、州泰等人才,如虞預所說,經略之才可謂遠矣。
三、經濟上,司馬懿在上邽興屯田,京兆、天水、安南興冶鐵,穿成國渠,築臨晉坡使雍涼足足食,並有餘力供給關中不足。後來又大興屯田於淮北,穿廣槽渠,這些作為不但厚植了國力,也為日後統一華夏打定基礎。
四、《晉書》評價「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帝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崔琰評價他:「聰亮明允,剛斷英特。」毛澤東:「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歷來說他壞,我看有幾手比曹操高明。」 認為曹操攻下張魯以後應該聽司馬懿和劉曄的建議進攻四川;評其「出身士族,多謀略,善權變,為魏國重臣」。曾在《三國志·陸遜傳》中評注「此司馬懿敵孔明之智也」。
『貳』 歷史上的司馬懿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司馬懿算的上真正的末世梟雄,史書有評價說「此司馬懿敵孔明之智也」。意思就是說司馬懿的智商謀略要勝過諸葛亮,所以後邊諸葛亮在六齣祁山的時候敗給了他,當然那次失敗完全不是因為諸葛亮失策,而是因為蜀國劉備已經不在,主事的是阿斗,軍事力量也與曹操的相差懸殊太大,諸葛亮能夠憑借自己的計謀跟司馬懿周旋很久也是相當厲害了。客觀原因的存在導致了那場戰役的失敗。司馬懿雖然這次戰勝是靠時機和運氣,但是他的才智確實高於常人。
其實英雄有兩種,一種是打出來的,還有一種是忍出來的。打出來的英雄生猛,如項羽,但是往往不及忍出來的英雄收益廣大,如劉邦就是很好的例子。然而在漢末三國,曹操、諸葛孔明算前一種,劉備和孫權算後一種,而司馬懿更是後者中的翹楚,他極其善於忍耐,精於等待。三國裡面所有的人物為了江山打得不可開交,到頭來卻是給他司馬家打了天下。三國最後的贏家並不是曹操,而是他司馬懿。
司馬懿,字仲達,今河南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今在曹魏大營擔任過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等職位,更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他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為顯著的功績就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73歲去世,葬於首陽山。謚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謚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所以說司馬懿這個人內心城府深不可測,其實曹操在當初任用他的時候也看出了他不甘於為人臣的想法。心裡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是不甘於為人臣的人,必定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是因為曹丕和司馬關系很好,經常維護他,再加上他這個人極其善於隱藏和忍耐,所以曹操放下戒備,對他深信不疑。
講了司馬懿的生平再來看看他的身世背景,這么一位奇才相信身世肯定不同一般,他是高陽之子重黎的後代,也就是夏官祝融。遠古至商代世襲承接夏官這一職務,到了周朝,夏官改性司馬。周宣王時,先祖程伯休父子平定徐方有功,恩賜司馬為族姓,司馬這個姓氏就是這樣的一個來歷,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少年時期便是胸懷謀略,劇中的司馬懿也是很好表現出了這一點,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司馬懿二十歲前,楊俊曾經見過他,說他絕非尋常之子。可見歷史上很多的人對他的評價都很高。
後人雖然對他評價不好,說他陰險毒辣,但是隱忍才是他人生的主旋律。在有限的資料裡面我們找不到司馬懿意氣風發、快意人生的場合,他從未有過自己的青梅煮酒的時刻,始終在一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狀態下達成自己的事業。司馬懿的一生證明,通向成功的道路上,由一連串卑微、欺詐組成。一個從里到外、自幼及老不曾體現英雄氣概的人,仍可能在一場由頂尖英雄參與的爭斗中笑到最後,取得最後的成功。
這樣的人在後世可能不會有太多好的評價,他的成功是陰柔奸雄戰勝陽剛英雄的代表,有人說司馬家的皇帝昏庸無能導致了後來的「五胡亂華」和南北朝,其實也不能這么說,誰也不能預見自己就成為一個皇帝,而且還是一個好皇帝,只能說歷史把司馬氏推向歷史的舞台,而他們沒有扮演好正面的角色,反而成了反面教材。
更加重要的是,從公元189年董卓進京到西晉統一280年,總共中國戰亂了91年民生凋敝,而在這91年中北方少數民族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機會,西晉本身就面對來自北方巨大的國防壓力,又缺乏像樣的天然屏障抵抗游牧騎兵,這種局面也不是普通帝王所能應付的,何況還窩里反。司馬懿終其一生所奠定的基礎最終也維持不了太久,也是歷史必然性的。直到三百年後的唐朝,中國才重歸盛世景象。
『叄』 司馬懿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司馬懿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也是極其精彩的一生。很多人都會想到他和諸葛亮的爭斗,的確談到司馬懿,大家都會把他和諸葛亮還有周瑜做對比,但是我覺得要說三國之中誰是最聰明的人,那還是要數諸葛亮和司馬懿。
三國的歷史上猛將數不勝數,關羽,張飛,趙雲,呂布等等,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英雄,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像司馬懿一樣用一生去下一盤棋,順利地把這些最厲害的人都熬死了,包括他的老對頭諸葛亮。
同時,司馬懿也是一個軍事奇才,有人說司馬懿和諸葛亮交戰不是屢敗屢戰嗎,根本沒有軍事能力可言,但是要知道他當時面臨的敵人不是別人,正式堂堂的諸葛武侯啊。
兩軍僵持的時候,司馬懿非常能沉得住氣,即便諸葛亮送給他女人穿得衣服,又反復羞辱他,司馬懿還是不為所動,即便諸葛亮每次都斬殺了曹魏的一員大將,司馬懿也堅持到底,最終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總的來說,司馬懿是一個有勇有謀,智勇雙全的人,雖然他的後代司馬炎最後謀權篡位,為司馬家族抹了黑,但是這並不能怪到司馬懿的頭上。
『肆』 歷史上對司馬懿評價
史書評價:
《晉書·宣帝紀》:「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譯文:從小就有奇特的節操,聰明多謀略,學識廣博,傾心儒教。
《三國志》: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託之任。懿戮力盡節,以寧華夏。又以齊王聰明,無有穢德,乃心勤盡忠以輔上,天下賴之
譯文:所以相國司馬懿,輔助魏室,實習忠貞,所以烈祖明皇帝授給他寄託的責任。司馬懿努力盡心竭力,保全節操,以華夏安寧為重任。又因為齊王聰明,沒有穢惡之行,於是殷勤努力盡忠來輔佐他,而使天下人有所依靠。
(4)司馬懿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擴展閱讀
司馬懿的政治影響在三國時期的魏國。是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對魏國建立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名臣大將。是曹操子孫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對魏國政治穩定發展,是相當重要的人物,是不可多得的英雄。他善謀奇策,多次征伐。
對興修水利,官家屯田,發展魏國經濟,對增強國力獻智獻策 ,做出具大貢獻。發動高平陵政變,對曹氏腐敗勢力是沉重打擊,說他要毀滅親手建立魏國是點過分的,不論是勤於職守,廢寢忘食的工作,還是率軍打仗取得勝利,還是得曹操祖孫三代的重用。
『伍』 司馬懿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說起三國,我想每個人都會記得司馬懿。一步一步忍讓,一步一步貪吃曹操的天下。最後,他的子孫建立了晉朝。今天,我來解釋司馬懿是英雄還是英雄。
雖然對小編的描述很簡單,但網友們都知道小編說了什麼。縱觀司馬懿的一生,他前半生為別人而活。為了活出他想要的樣子,他不得不一步步登上權力的頂峰。小編說他不是英雄,因為他忘記了自己的初衷。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他沒有選擇實現自己目標的道路。
『陸』 歷史上的司馬懿,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歷史上的司馬懿他的過人之處就是有心機,懂得隱忍,會演戲。正是因為如此,司馬懿成了三國時期最後的贏家,熬過了曹操,劉備等人。在三國時期,有很多非常厲害的人物。就比如說三國的領頭人,曹操、劉備、還有孫權,他們一個個稱帝稱王,建功立業,留名於世。然而這些人和司馬懿比起來,最終還是遜色了一些,而司馬懿也成為了最後的贏家,笑到了最後,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司馬懿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第三,司馬懿的心機。
從司馬懿與曹爽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司馬懿是一個多麼有心機的人,曹爽仗著自己的權力在朝廷里為非作歹,擾亂朝綱,欺負皇室,司馬懿最後再出場,打著是拯救皇室的口號,更加顯得名正言順,而且有心機的司馬懿在控制了朝政以後沒有登基為帝,為的就是怕給自己冠上謀朝篡位的名聲。
『柒』 歷史上的司馬懿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嗎
古人寫史,敘人時重言行,較少剖析一個人的性格。我們能看到一個人的文治武功、赫赫戰績,卻較難看透一個人的內心。其實「非常之人」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樂,有輝煌的一面,也有情所不堪的時候。
具體到司馬懿,關於他的豐功偉績已皇皇在冊,不必再多陳說,而對於他的性格方面,留給人的印象卻只是一個模糊的影子。總體來說,司馬懿給人的印象是一個深沉而內向的人,《晉書》說他「情深阻而莫測,性寬綽而能容」,說明他平時把自己藏得很深,是「喜怒不形於色」的人。
司馬懿的政治對手曹植也作過這方面評價,他評論司馬懿:「魁傑雄特,秉心平直。威嚴允憚,風行草靡。在朝則匡贊時俗,百僚儀一;臨事則戎昭果毅,折沖厭難者,司馬驃騎也。」意思是,此人不怒而威,令人敬畏,重要關頭果斷冷靜,什麼事到了司馬懿這里,那都不叫個事。
生活中的好妻子,事業上的賢內助,張春華有理由得到司馬懿的信任和尊敬,但司馬懿似乎無視這些。司馬懿後來愛上了柏夫人,在那個時代,這倒也無法苛求,曹操很敬重卞夫人,但曹操經常「見一個愛一個」,這都是事實,似乎並不能因此就說曹操是「三國渣男」。
司馬懿的問題在於,可以不愛,但不能不給予尊重,更不能張口就對幫助過自己、自己也愛過的女人進行羞辱,一句「老物可憎,何煩出也」說得如此決絕和冷酷,充分暴露了司馬懿的內心,難怪張春華要以死相抗。
司馬懿是一個有本事的人,是對歷史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人,但不能因此「一好百好」,「渣男」就是「渣男」,再洗也洗不白。
『捌』 歷史上司馬懿是個什麼樣的人
城府極深、手段老辣、能屈能伸、思維縝密
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謚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玖』 司馬懿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
搜狗網路上的介紹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謚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謚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司馬懿是高陽之子重黎的後裔,即夏官祝融。遠古至商朝世代襲承夏官這一職位,到了周朝,夏官改稱司馬。周宣王時,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賜司馬為族姓。司馬懿的十二世祖司馬卬隨項羽滅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內。漢朝時成為河內郡,司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征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祖父司馬儁[jùn]為潁川(今河南禹州)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司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晉武帝司馬炎詔書說:「本諸生家,傳禮來久。」
『拾』 司馬懿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提到司馬懿,很多人會將其與陰險、狡詐、腹黑等貶義詞聯系在一起。然而,前兩年熱播的電視劇《軍師聯盟》卻將司馬懿塑造成了一個品性純良、道德高尚、仁義忠孝的大軍師。
其實,這部劇的編劇將司馬懿赤裸裸地洗白了,歷史上的司馬懿和電視劇中的形象相差甚遠。那麼真實的司馬懿到底是什麼樣的?為何後世對他的評價都不好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下司馬懿這個人物。
圖片:司馬懿卧病在床劇照
作為丈夫,他無法規勸妻子向善,反而在妻子為他做盡壞事後落井下石;作為父親,他沒有做好兒子的榜樣,反而讓他們為所欲為、無法無天。
司馬懿是一個自私自利、狠毒狡詐的人,他不是一個好人、好臣子,同樣不是一位好丈夫和好父親,就連他的後人司馬昭都覺得他很可恥。
據史料記載,晉明帝曾向王導詢問司馬家得天下的整個過程,聽完後竟羞愧難當,將臉直接埋在床上,不願再抬起。由此可見,司馬懿實在是不得人心,說他陰狠,一點都不算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