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5年山東大學歷史科學大會的舉辦有何意義
這個分數足夠了,可以報的,往年錄取均分就比二本線高10分而已
『貳』 2015年12月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各國簽訂《巴黎協定》有何重要歷史意義
《巴黎協定》涵蓋長期目標、減排目標、資金援助、透明度審查、損失評估等多項內容。根據協定,各締約國要把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在此基礎上再做出升幅小於1.5攝氏度的努力。各締約國同意「盡可能快地」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以期在21世紀下半葉,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能自然地被森林和海洋所吸收。各締約國所取得的相關進展,每5年要得到一次審查。此外,協定敦促締約國中的發達國家繼續為欠發達國家提供資金支持,到2020年,這些國家每年要提供總額為1000億美元的援助款,協助後者減排或適應氣候變化。
《巴黎協定》的達成,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與歡迎。
柒月黑瞳 2
『叄』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性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性成就有:
1、「一帶一路"的成功。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
「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中國政府倡議,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2、神舟七號上天。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科研單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
3、高鐵提速。
2006年底預備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舉行了新聞發布會。2007年前後鐵道部沒有把時速200公里的鐵路看作高速鐵路。
中國正在研發真空管道磁懸浮技術。時速可達4000公里,能耗不到航客機1/10,噪音和廢氣污染及事故率接近於零,這是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的驚人優勢所在。
4、中國上海世界博覽會舉行。
第41屆世界博覽會。於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國上海市舉行。總投資達450億人民幣,創造了世界博覽會史上最大規模記錄。同時7308萬的參觀人數也創下了歷屆世博之最。
5、2001年上海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舉辦。
2001年上海會議推動亞太經合組織在多邊貿易體制發展、人力資源能力建設、新經濟及反恐合作等多個領域取得積極進展,達成了旨在加速實現茂物目標的上海共識。
『肆』 2015年12月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各國簽訂的巴黎協定有何重要歷史意義
《巴黎協定》代表著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是人類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和治理模式的智慧結晶。從1992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到1997年制定《京都議定書》,人類不斷探索公平有效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機制。
《巴黎協定》是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里程碑。
『伍』 你知道嗎在2015年的9月3日具有什麼樣的歷史意義嗎
9月3日是抗日紀念日
1945年9月2日,參加對日作戰的同盟國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停泊於日本東京灣的美軍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中、美、英、蘇等9國代表相繼簽字。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落下帷幕。 9月3日,中國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放假1天,懸旗3天。 1951年8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由周恩來總理簽署的通告,確定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為9月3日。通告指出: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中,曾以8月15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查日本實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簽字於投降條約以後。故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應改定為9月3日。 9月3日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第一個值得揚眉吐氣的日子,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日子。有關這個紀念日的歷史由來是這樣的,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頒布停戰詔書,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天皇廣播詔書;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字無條件投降。當時的國民政府於第二天下令舉國慶祝3天,並從1946年把9月3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1949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曾將8月15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這個日子現在也是人們所熟知的)。1951年8月13日政務院發布了規定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通告。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70號《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發布,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修訂發布)中發布的有關抗日的紀念日有「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這是中國政府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了抗日戰爭紀念日
『陸』 中共十五大的歷史意義
歷史意義如下:
1、黨的十五大站在時代的高度,指出一個世紀以來我們的民族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人: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改革開放,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這是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開始的新的革命。
2、十五大報告首次使用了「鄧小平理論」的科學概念,並把這一理論作為指引黨繼續前進的旗幟。報告指出:旗幟問題至關緊要。
3、十五大進一步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明確提出了黨在這個階段的基本綱領。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標、基本政策,有機統一,不可分割,構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4、十五大確定了我國跨世紀發展的戰略部署,並對21世紀的發展作了展望。指出:從現在起到下世紀的前十年,是我國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二步戰略目標、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的關鍵時期。
(6)2015年有什麼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中共十五大的主題:
這次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李鵬同志主持了大會開幕式。江澤民同志代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報告。該報告共分10部分:一、世紀之交的回顧和展望;二、過去五年的工作;三、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綱領。
江澤民同志在報告中闡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指出作為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的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在當代中國,只有鄧小平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
江澤民在報告中,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初級階段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作了深刻的闡述。他還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作了論述。他指出,這些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有機統一,不可分割,構成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柒』 2015年NBA總決賽的歷史意義
小球新時代
後喬丹時代籃球的大致發展趨勢是:中鋒時代→大前鋒時代→小前鋒/搖擺人時代→後衛的時代。2015年總決賽的這兩次換人也許是標志性的。當初德安東尼在鳳凰城帶著風之子納什掀起轟轟烈烈的小球旋風時,人們還充滿懷疑,德安東尼成了反潮流的榜樣。但是幾年來朝小球發展的趨勢並沒變——籃球的速度、節奏一直在加快;勇士隊的奪冠則是宣布了小球時代的到來。
『捌』 談談你對2015年兩會的看法
聚焦2015年全國兩會的關鍵詞:「發展生態環保」、「美麗中國」等。這些關鍵詞無一不是反映我國當前的實際,無一不是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代表人民的意願。
調查結果顯示,「傾聽民聲」、 「關注民生」、「反映民心」是公眾對2015年兩會的最大期待。其中,反腐倡廉、司法公正、醫療改革、收入分配、就業等話題是今年兩會最受關注的話題。而全球金融危機等特殊背景,也使得今年的兩會更具有時代特色,比如公眾對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和貨幣政策基調更為關注,而民主民生的問題顯然越來越受到關注了。
「關注民生」是公眾對兩會內容最主要的需求。同時,隨著現代社會各種社會交往的增多、社會成員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和民主參與意識的日益增強,公眾已習慣於從事關全局的重要資訊中獲取信息,以正確認識和判斷形勢和政策、調整個人工作和生活決策。調查中,「與生活直接相關的政策、措施」和「國家重大政策、法律法規的審議」是絕大多數人最希望了解的內容。
在這個調查中顯示,在關注會議議程、程序、議題的同時,公眾希望更多看到基層代表、委員充分展現「普通公民與代表委員的互動及參政議政情況」和「代表委員的活動和意見建議」,在這里感受到民主政治。
『玖』 八一五的紀念意義
集中反映了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表明了中國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立場,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依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隆重地舉行法定的、國家層面的紀念和悼念活動,目的是要牢記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意義,充分認識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貢獻,充分認識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的重要基礎,永遠銘記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艱苦卓絕斗爭;
牢記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警醒全世界人民時刻警惕日本為軍國主義侵略歷史翻案,維護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和確立的戰後國際秩序;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而共同奮斗。
歷史沿革:
1946年4月,中國國民黨中常會決議將慶祝勝利的9月3日,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國定紀念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即公布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了「八一五抗戰勝利紀念日」。
1951年8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布通告,將抗戰勝利紀念日改定為9月3日。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對《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進行修訂,延續了9月3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的規定。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確定每年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同時,2015年的9月3日還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
『拾』 潘基文為什麼2015是可持續發展年
2015年8月3日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8月3日與2015年後發展議程特別顧問阿米納(Amina Mohammed)、聯合國主管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吳紅波以及2015年後發展議程政府間談判共同協調員、肯亞常駐聯合國代表卡茂(Macharia Kamau)以及愛爾蘭常駐聯合國代表多諾霍(David Donoghue)共同舉行記者會,向媒體介紹早些時候由193個會員國的代表一致達成的有關2015年後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共識文件,並呼籲開展全球行動,為全人類構建一個沒有貧困、飢餓與不平等的和平世界。
潘基文秘書長3日在就2015年後發展議程成果文件順利通過而舉行的記者會上致辭指出,聯合國會員國昨晚創造了歷史,為未來15年的全球可持續發展批准了一個大膽、雄心勃勃且具有變革意義的全新議程。他向促成成果文件得以通過的每一個人表示祝賀和感激,特別向引導2015年後發展議程政府間談判進程獲得成功的共同協調員、肯亞常駐聯合國代表卡茂以及愛爾蘭常駐聯合國代表多諾霍,以及主管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吳紅波副秘書長和2015年後發展議程特別顧問阿米納表示感謝。
潘基文說,「此次通過的協議是一個長達三年多的不懈努力的產物,起始於2012年的里約+20峰會……這是一個真正的『人民的議程』。該成果文件題為: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它是一張旨在結束全球貧困、為所有人構建尊嚴生活且不讓一個人被落下的路線圖。同時,它也吹響了號角,呼籲我們為當代和子孫後代的利益而加緊努力、醫治我們的星球;它極大地擴展了千年發展目標所取得的成功,其中包含了17項綜合的、相互關聯、不可分割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從許多方面來說,這些全球性目標代表著人類和地球未來的『優先待辦事項』。」
潘基文表示,2015年後可持續發展目標以人為本,具有地球敏感性和普遍性,適用於所有的國家;它呼籲建設和平、包容各方和治理良好的社會,強調如果不能在同一時間解決人權和復雜的人道主義問題,我們就無法實現發展目標,並承諾通過振興全球夥伴關系來加強多邊合作,以確保所有人都能過上免於貧困、飢餓和不平等的體面生活,並關愛所有生命賴以生存的生態和氣候系統。
潘基文強調,下個月,世界領導人將在聯合國峰會上正式批准2030年全球可持續發展議程,隨後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雄心勃勃且具有普遍法律約束力的氣候變化新協議。他說,我們能夠成為結束全球貧困和防止全球變暖最惡劣影響的一代人。當務之急是保持這種積極勢頭,保證相關計劃得到實施和後續跟進。聯合國系統正在調動資源,而且已經准備好行動起來,與所有夥伴方通力合作,直到我們實現為全人類建設一個可持續、和平與繁榮世界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