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廣東戰國時期叫什麼國
廣東戰國時期叫南越國。
南越國,亦稱南粵國(粵拼:Naam4-jyut6-gwok3),是位於中國漢地九州南部地區的一個政權。秦末(公元前207年),南海郡尉趙佗乘秦亡之際,封關、絕道;三年後,兼並嶺南的桂林郡、象郡;於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國,自號「南越武王」,國都定於漢族地區南部的番禺。
南越國全盛時疆域包括當今中國廣東、廣西(大部分地區)、福建(一小部分地區)、海南、香港、澳門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區)。南越國是漢朝藩屬國。
從開國君主趙佗至亡國君主趙建德,歷經五王,享國九十三年(公元前204年至前112年[1-3])。公元前112年夏季,漢朝第七任皇帝劉徹出兵10萬發動對南越國的戰爭,並於公元前112年冬季滅亡南越國。
嶺南地區(漢族地區南部)屬九州(漢族地區)之中的揚州;東漢時期又被分屬荊州、益州(梁州);在晉代,嶺南地區又屬揚州。南越國時期對外出口漆器、絲織品、陶器和青銅器,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漢代,廣州成為中國與古羅馬帝國的海上貿易中心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成為中原商賈締造財富傳奇的地方。
(1)廣東歷史是什麼國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
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屬象郡,粵西有一部分屬桂林郡,粵北部分地區屬長沙郡。這是廣東歷史上有現存文獻記述的第一次劃分行政區。
秦將趙佗任龍川縣令後,上書朝廷要求從中原遷居五十萬的居民至嶺南[37]。從中原遷來除了遭到貶職的官員之外,大多是「賈人」,也就是「商人」的意思,是朝廷重農抑商政策的打擊對象;既懲治「商人」,又滲透了嶺南,朝廷認為一舉兩得。
據記載,秦代的移民大致有5批,為了穩定軍心,解決戰後駐留士兵的配偶問題,南海郡向朝廷申請加派3萬單身女性來嶺南,其理由十分含蓄:「為來自北方士兵補衣服」。秦朝最終批准這個申請,但是在數額上打了折扣,15000名中原寡婦和未婚女子浩浩盪盪加入支援邊疆的行列 。
秦末,南海郡尉任囂病危,委任龍川縣令趙佗代職;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趙佗乘秦亡之際,封關、絕道;三年後,兼並嶺南的桂林郡、象郡;於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國,自號「南越武王」,定都廣東番禺。
B. 請問廣東在秦朝的時候是屬於哪個國家
屬於秦朝。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
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郡治番禺。
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屬象郡,粵西有一部分屬桂林郡,粵北部分地區屬長沙郡。這是廣東歷史上有現存文獻記述的第一次劃分行政區。
秦末,南海郡尉任囂病危,委任龍川縣令趙佗代職;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趙佗乘秦亡之際,封關、絕道;
三年後,兼並嶺南的桂林郡、象郡;於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國,自號「南越武王」,定都廣東番禺。
(2)廣東歷史是什麼國擴展閱讀: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南越,復置南海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被收入交州。交州刺史治為廣信(今封開縣),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後將廣信以東劃為廣東,廣東得名由此而來。
三國吳黃武五年(226年),分交州合浦以北地段,即今廣東地區,置為廣州。晉及南北朝因之。隋文帝在位時廢南海郡,置廣州總管府。仁壽元年(601年)因避太子楊廣之諱而改為番州。
大業三年(607年)復置南海郡,屬番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廣州,初為總管府,後改都督府。貞觀元年(627年)置嶺南道。
乾元元年(758年),罷嶺南道采訪使,改設嶺南節度使,僅轄今廣東地區。咸通三年(862年)嶺南分東、西二道,今廣東屬嶺南東道。
唐末諸藩崛起,南漢國在嶺南立國,廢嶺南道。而廣東成為南漢政權的中心地區,直轄於南漢朝廷。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平南漢廢其建制,復置嶺南道。
宋至道三年(997年)設廣南東路,為今日廣東省名之出處。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屬江西行中書省,並設立了廣東道宣慰使。
明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改廣東道為廣東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七月廣東行省為廣東承宣布政使司,通稱廣東省。清為廣東省,受兩廣總督管轄。
1911年11月9日,廣東省宣布獨立,成立軍政府,成為中華民國轄地。1916年7月6日改為文人政府。其後多次成為孫中山先生反北洋政府運動的大本營。
1926年11月10日省政府改稱省國民政府。陳濟棠主政期間(1929年-1936年),廣東經濟、文化、交通和城市建設有顯著發展。
1938年10月21日至1945年8月15日,部份地區(包括廣州、佛山、中山、江門、東莞、寶安、惠州等地)淪入日軍手中。1950年6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珠海萬山群島,全省解放。
廣東解放後,省政府初年沿用國民政府的制度,但改省國民政府為省人民政府。1968年2月21日,改稱廣東省革命委員會。1979年復為省人民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廣東行政區域有所調整,包括將懷集由廣西劃入廣東,將欽州、防城港、北海由廣東劃入廣西(1965年6月),將海南獨立建省(1988年)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廣東
C. 廣東省歷史中,曾經是什麼國來的
南越國
南越國又稱為南越或南粵,在越南又稱為趙朝或前趙朝。
南越國是前203年至前111年存在於嶺南地區的漢朝境內的割據政權,國都位於番禺(今中國廣州市內),疆域包括今天中國的廣東、廣西兩省區的大部分地區,福建、湖南、貴州、雲南的一小部分地區和越南的北部。南越國是秦朝滅亡後,由南海郡尉趙佗於前203年起兵兼並桂林郡和象郡後建立。前196年和前179年,南越國曾先後兩次臣屬於西漢,成為西漢的「外臣」。前112年,南越國末代君主趙建德與西漢發生戰爭,被漢武帝於前111年所滅。南越國共存在93年,歷經五代君主。
南越國是嶺南地區的第一個封建制國家,它的建立保證了秦末亂世嶺南地區社會秩序的穩定。來源於秦朝中原地區的統治者,帶來了中原先進的政治制度和生產技術,使嶺南地區落來的政治、經濟現狀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南越國君主推行的「和輯百越」的政策,促進了漢族和南越國各個民族之間的相互融合,並使漢文化和漢字得以傳入嶺南地區,改變了嶺南落後的文化狀況。
D. 廣東省在古代屬什麼國家
屬於日不落帝國-中國。自文天祥陸秀夫帶領宋朝家臣數百萬人在廣東抗擊元軍,宋朝最後一個皇帝在廣州附近的崖山跳海,數日後,被撈於深圳海邊,葬於深圳市南山區。陸秀夫之子隨後帶領部隊逃亡馬來西亞,建立一個小國,其及部下常往來於廣東與南亞。此後,廣東逐漸登上歷史舞台,明清時期經濟在全國較靠前,湖廣熟天下知,指的是湖廣地區糧食豐盛,特別是清朝時期藉助海外冒險漂洋澳洲美洲,經濟排名全國前三,此外廣州港口也富可敵國,廣州十三行就可以反應出當時的盛況。19世紀後,漂洋到美洲的廣東人帶回了許多財富,如江門中山一帶許多碉樓都是十九世紀鴉片戰爭前到二十世紀抗日戰爭前修建的,美國華人最多的舊金山改革開放前幾乎都是江門台山人。此外,美國其他許多城市華人大多是廣東人,歐洲澳洲也如是。
E. 歷史上廣東是什麼國的
「百越」族群與中原移民
我之所以要詳述廣東地理,是因為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對廣東的重要性,怎麼說都不為過.廣東人的性格,就是大海陶冶出來的.要了解廣東人,首先要牢記這一點.
不少人都說廣東人是馬來人種,與中原的蒙古人種不同.其實,蒙古人種與馬來人種到底是一而二,還是二而一,人類學家爭了幾十年,還沒有個定論.因為人類的不斷遷徙,使得人種特徵不斷變化.要找到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種劃分方案,難乎其難.
我不是人類學家,不清楚廣東人究竟是屬於蒙古人種,還是馬來人種,但我卻知道,目前廣東最主要的三大民系:廣府、潮汕、客家,與中原的血緣關系,倒是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
秦代以前,廣東的土著居民是古越族.史書稱他們為「百越」,因為越族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族群,而是由許多小族群組成的,分支極多,系統復雜,分布在江浙閩粵一帶,故有「百越」之稱.他們的生存能力和智慧一點也不比中原人差,公元前214年那場南北戰爭中,曾經把秦始皇派來攻打嶺南的「王師」,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連主帥屠睢的腦袋也被他們砍了下來.
當然,以秦王朝當時的實力,最終還是把嶺南征服了.秦始皇勒令南征的軍隊都在當地安家落戶,開邊殖民,誓要把中原的政教風化推廣到這片荒蕪之地上.
這是歷史上中原人口第一次大規模南遷.最早進入嶺南的新移民,自然占盡先機,在最肥腴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安營紮寨,他們就是廣府人的祖先.
趙佗始建南越國
趙佗建立南越國時,由於推行「百越和集」政策,土著越人的命運比美洲的印地安人好得多,他們不僅沒有被趕出家園,相反,在南越國擁有相當大的權勢.史書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土著越人,很可能就是呂嘉.他從輔助趙佗開始,三朝為相,位極人臣.呂氏宗族全都與王室聯姻通婚,男子盡娶王侯之女,女子盡嫁王侯宗室,可謂權傾朝野.他們的子女,實際上都是中原人與土著越人的混血兒.
趙佗是廣東歷史上一位偉大人物,把他奉為嶺南的「人文始祖」,亦不為過.他統治南越國長達60年,即使中原史官也不得不承認他「居南方長治之,甚有文理」.但如果說他是在河北出生的,不能算土著越人的話,那麼,他的子女都在南越出生,再也沒有回北方定居,可以算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了.趙佗死後,由長孫太子趙胡繼位,這是歷史上第一位廣東人稱王.
1983年,人們在廣州象崗發現了趙胡的墓葬.墓中出土文物品類繁多,是迄今嶺南地區發現規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的漢墓.古墓原址現已興建博物館,正門共用了1300多塊紅砂岩砌築成高大的石牆.左右是兩幅巨型浮雕,兩個身高8米的男女越人,頭頂日月、赤足踏蛇,凜然有如守護神———廣東越族先人的形象,大約就是如此的吧.
廣府、潮汕、客家三大族群鼎足而立
公元716年,大庾山梅關驛道被打通.從此,越梅嶺,下湞水,便成為北方入粵的主要線路.唐五代時期,北方干戈雲擾,大地烽火,中原人紛紛南逃避難.一部分從梅嶺進入南雄,在珠璣巷棲身.這里就成了一個中轉站,大批移民經由這里再散往廣東各地;另一部分則從福建進入粵東,在潮汕平原落地生根,逐漸形成廣東第二大族群———潮汕人.
百姓門口百家姓.我們從珠璣巷的各姓族譜中,可以追尋出這些北方移民的根,來自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浙江、江蘇、湖北、甘肅、安徽等不同地方.他們對修族譜是非常重視的,希望子子孫孫都記住自己的根.我們知道,全國姓氏排列的前五位,乃「張王李趙遍地劉」,而在廣東則是「陳李黃何張,歐周胡馬梁」.據2000年4月的調查,僅羅定市一地,就有508個姓,大部分姓氏的來源,都可以追溯到珠璣巷.
最後遷入廣東的是客家人,他們是在「靖康恥,猶未雪」的南宋末和「忽必烈吞金滅宋」的元代初,才大規模南下,珠三角和潮汕平原早已被先到者占據,只好在粵東北山區落腳.客家人常常自稱「無處為家,天下為家」.這句話既可理解為鼓勵族人四海漂泊,也可理解為鼓勵族人在客鄉落地生根.而我相信是後者.
凡歷朝衰亂之秋,亡國之際,像兩晉五胡十六國、安史之亂、殘唐五代、宋末、南宋末、明末、天下土崩瓦解,便會有大批難民,扶老攜幼,杖履相隨,從北方逃亡廣東,其中不少是中原的豪門大族、宿學舊儒.廣府、潮汕、客家這三大族群,鼎足而立,構成了廣東人的主要成分.
不少客家人的門口,至今依然貼著「河南世澤,渭水家聲」之類的對聯.這讓我想起海豐縣,也有很多馬姓人家,門口貼著「銀青世澤,銅柱家聲」的對聯,他們堅信自己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後裔.馬援是東漢的一員大將,曾參與攻滅隗囂的戰爭,後奉詔南征交趾.東漢光武帝為了表彰伏波將軍的功勛,為他立了銅柱,銘之曰「銅柱折,交趾滅」.這成了馬家後人的驕傲.馬援遺跡與伏波廟,遍布於嶺南兩廣各地.
生活在21世紀的年輕一代廣東人,對自己的中原血統已經越來越不在意了.他們甚至奇怪地問,廣東人就是廣東人,關中原什麼事?就算讓你考證出祖先是從中原來的,那又怎麼樣了?難道你還想回中原找你的祖屋嗎?
但血統就是血統,你重視也罷,不重視也罷,你身體里流的就是這樣的血.
這是我找的,希望能幫到你吧!
F. 廣東是古代的那個國
廣東歷史久遠,是太古時代「南海盤古國」所在地。 距今60萬年至80萬年前境內已有人類活動遺跡。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出現了早期智人(馬壩人遺址)。距今1.4萬年前廣東先民就馴化了水稻,或成世界稻作文明源頭 。
宋羅泌《路史·前紀二·天皇紀》載:「粵有天皇,是曰天靈, 望獲 強尊」; 以木德王天下。 《三命通會》:「天皇氏繼盤古氏以治,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考古研究發現,廣東地區是中國人起源地之一 。全基因組分型研究結論表明,遠古先民史前時期進行了從南往北遷徙進入黃河流域,創造出燦爛的中華文明 。
學術界已公認距今四五千年的廣東石峽文化已出現私有制、階級分化和王權政治。 商與西周時代,廣東先民與中原有經濟文化往來。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
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屬象郡,粵西有一部分屬桂林郡,粵北部分地區屬長沙郡。
G. 在古代廣東和廣西屬於什麼國呢
在我國有“兩河”、“兩湖”和“兩廣”,“兩河”為河南河北,“兩湖”為湖南湖北,“兩廣”為廣東和廣西,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廣東和廣西之間聯系與故事。相信我們很多都有很大的疑問,為什麼廣東與廣西是隔壁省,但它們卻有同一個“廣”字?了解一個地方文化就需要從它過去歷史來推斷。那麼,在古代廣西與廣東屬於什麼國?廣西在先秦屬於駱越國,廣東在公元前一百多年屬於南越國。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廣東與廣西同為“廣”字開頭的省份,我想它們的聯系也不僅僅鄰居的關系,雖然在歷史上廣東與廣西並不屬於一個國家,在歷史的發展中最終屬於中國,在經濟上相互扶持,在文化上相互影響,這就是今天我對廣東與廣西歷史的了解。
H. 廣東在戰國時期是屬於哪國
廣東在戰國時期是屬於南越國。
古文獻中,「越」即「粵」,古代「粵」、「越」通用。先秦古籍對長江以南沿海一帶的部族,常統稱為「越」,文獻上稱之為「百越」或「諸越」(包括吳越、閩越、揚越、南越、西甌、駱越等等),廣東被稱為「南越」 。
於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國,自號「南越武王」,國都定於番禺。南越國全盛時疆域包括當今中國廣東、廣西(大部分地區)、福建(一小部分地區)、海南、香港、澳門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區)。南越國是漢朝藩屬國。
(8)廣東歷史是什麼國擴展閱讀:
先秦古籍對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的部落,常統稱為「越」,文獻上稱之為百越、諸越等,嶺南地區分屬南越、西甌、駱越三個部落。但不符合民族的定義,其後裔族群的祖先不同,有大禹(漢族)、雄王(京族)、布洛陀(壯族)、袍隆扣(黎族)等等,故百越並非民族概念。
其中吳越(蘇南、浙北)、「閩越」(福建)、「揚越」(江淮)、「南越」(廣東)是漢族先民 ,而「西甌」(廣西北部)、「雒越」(越南北部、海南島和廣西南部)則是京族、黎族等民族的先民。
約在戰國前後時期,在廣西地區出現了西甌、駱越兩大方國,這是嶺南地區方國的鼎盛時期,而廣東地區人口稀少、政治實體較為鬆散。春秋時期,廣東東江流域內曾出現過一個「縛婁古國」,管轄地域包括今惠州、博羅、東莞、深圳一帶。
I. 歷史上廣東是什麼國的
南越國,亦稱南粵國(粵拼:Naam4-jyut6-gwok3),是位於漢地嶺南地區的一個王國。秦末(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趙佗乘秦亡之際,封關、絕道。
J. 古代廣東屬於什麼國
關於“古代廣東屬於什麼國”這個問題,問題的關鍵是“屬於”。即古代廣東在某一歷史時期是“全部”屬於什麼國,還是部分屬於什麼國?是全面性還是區域性?其次才是這個“古代”分別有哪些歷史時期,廣東是屬於哪個國的。
一•周朝之前的南海盤古國
南朝梁朝任昉的《述異記》記載:“今,南海中盤古國人,皆以盤古為姓”,這是史書明確關於“南海盤古國”的記載。西周時期的兵書《六韜•大明》記載:“召公對文王曰:盤古之宗不可動也,動者必凶。”也就是說,南海盤古國在西周之前就已經存在了。《五運歷年紀》“桂林有盤古祠,今人祝祀,南海有盤古國,今人皆以盤古為姓。”記載里出現了“桂林”、“南海”兩個歷史地名。而三國之前(作者徐整三國時期人)的“桂林”、“南海”,一般是指“桂林郡”、“南海郡”。也就是說南海盤古國在今廣東、廣西一帶。
歷史上的廣東除了存在一些比較知名的古國外,如筆者文中所列舉的南海盤古國、縛婁國、陽禺國、驩兜國、儋耳國、雕題國、南越國、南漢國。還有一些名不見徑傳、或者存在爭議的古國,如損子國、赤鬼國、海陽國、南海國等限於篇幅筆者就不一一列舉了,歡迎各位讀者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