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抗戰都不提起桂軍
桂軍在歷朝歷代都是勇猛的士兵,這個歷史上都有記載,這個不用廣西人自己去爭論。那為什麼到了現代,桂軍這個名詞並不讓人推崇,就因為桂軍在內戰期間站錯了隊,就要抹殺掉廣西老一輩先烈的負出嗎?我敢說只要現在國家有戰爭發生,廣西的熱血青年還是會奮勇投身於戰場,也許他們會戰死沙場,或者是會光榮負傷後再回到那個貧窮而落後的家鄉,但他們一旦上了戰場,就一定不會辱沒了桂軍這個響當當的名號。
2. 為什麼抹殺桂軍歷史,為什麼歷史不提桂軍,歷史為什麼
太多了,提不完
3. 廣西桂軍是不是很差,就沒就過提及桂軍的
不是。
北伐時期,桂系的7軍可是響當當的主力,尤其是二次北伐的時候,龍潭、徐州等戰役,都是他們出手,打垮了孫傳芳的部隊,戰鬥力那是響當當的。
只不過我們的歷史書上只介紹葉挺獨立團,把他們給省略了。
後來,桂軍的問題是擴充太快,而且內部不和,被老蔣輕易打散,只能灰溜溜地退回老家。
可再次出手是湘江之戰,桂軍可謂大發神威,當時桂軍的兵力和彭德懷的3軍團兵力殺不多,但桂軍戰法得當,3軍團損失慘重,連帶後面的部隊一樣遭殃,三軍團基本被打殘,戰鬥力可見一斑。
抗戰時期,先是在淞滬血戰,然後再安徽和日軍對峙,也是戰功赫赫。
解放戰爭,同樣表現不俗,泗縣之戰,讓陳詩人損兵折將,自發檢討,山東野戰軍上下要求換掉陳詩人。
之後在大別山也是弄得瞎帥頭疼不已。
直到渡江戰役,面對白崇禧的桂軍,瞎帥還是不敢輕易渡江,直到兵強馬壯的四野先遣兵團到來才過江。
桂系的戰鬥力可見一斑,到了後面還能反咬一口,戰鬥力可見一斑。
桂系最大的問題就是幹部隊伍過於鄉土化,不容外部人,擴充有限。
4. 為什麼歷史不提桂軍
個人看法,有這么幾個原因
1、戰區位置因素,淞滬抗戰以後,桂軍的主要防區在大別山和安徽一線,雖然打得很艱苦,但這里不是主戰場
22次正面會戰的主戰場都不在這里,充其量是配合參與,因此宣傳的少
和正面會戰關聯比較大,主要是桂南會戰,但提到桂南會戰,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5軍血戰昆侖關,搶了桂軍的風頭;其次就是一號作戰後期的柳-桂會戰,這次桂軍的表現實在不好
2、與兩黨的恩怨問題
5. 淞滬會戰時,白崇禧說了一句什麼話,讓6萬桂軍死戰不退
他說的是,就算打到只有一個人,也要小日本知道我們狼兵的厲害。
一、淞滬會戰的歷史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老蔣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死傷30萬人。
廣西狼兵天下聞名,而他們以營為單位向日軍進行沖鋒,一晝夜間沒有任何一個士兵退縮。日軍從來沒有見過這么頑強的部隊,為了能夠擊垮桂軍,他們在陣地上布置了60門大炮,並且每公里都設置一個重炮基地,就算是對付中央軍,也從來沒有過這樣猛烈的火力攻擊。桂軍每進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價,白崇禧下令前方的士兵,“就算打到只有一個人,也要小日本知道我們狼兵的厲害。”在國難面前,桂軍從上至下,誓死衛國。
淞滬會戰結束後,白崇禧的6萬桂軍只剩下2萬,作為三軍統帥的白崇禧,為戰死沙場的戰士痛哭流淚,他們在沙場戰死,馬革裹屍,無潰於軍人的稱號,廣西士兵在抗日戰場上的豐功偉績,值得我們所有後人銘記。
6. 為什麼廣西兵不寫入歷史
歷史沒有記載,你是怎麼知道的?
狼兵是起源於明朝中期,是當時壯族土司組建的地方武裝。又叫「俍兵」。但其通常與湘西土家族的土兵合謂狼土兵。狼土兵,來自湖廣、廣西兩省。在湖廣的是湘西永順、保靖兩土司的紅苗;在廣西的是瑤壯,分別征自江水、右江一帶的南丹、東闌、那地、田州,以及歸順、恩恩兩府。此外還有廣東莞蠻蜑雜的一支土兵,善用長牌砍刀,亦經飛檄征調。
狼兵制度肇始於明代,是明代軍制的重要組成環節。狼兵,專指廣西出身之戰斗人員,此類人不隸軍籍,彪悍武勇,於明代「剿賊」、「御倭」多有使用,且戰績不俗。但由於缺乏有效的管束手段,軍紀混亂,燒殺害民之舉亦所在多多,以至百姓有懼狼兵甚於賊之說,亦稱廣西猴兵、猿兵等。姑就過眼史料,粗略考證如下──
狼兵之始
狼兵之始,至清嘉慶年間已渾不可考,《東溟文後集》(姚瑩)《武陵趙公(慎畛)文恪行狀》:「嘉慶……十九年,遷廣西按察使……上諭查廣西狼兵之制,公覆曰:『狼兵初制無考,惟《明史·兵志》有「廣西東蘭、那地、南丹、歸順諸狼兵,宣力最多」之語。其來已久。檢司案:自乾隆八年清查二十一年諸府州報兵田,自狼兵外,又有土兵、土勇、隘卒、堡卒、耕兵、撫兵諸名。其承耕田畝,多寡不同,而分防調遣與狼兵無異。」
考《明英宗實錄》正統二年冬十月戊午:「廣西總兵官、都督山雲奏:『潯州府平南等縣耆民赴臣處言,潯州切近大藤峽等山,猺寇不時出沒劫掠居民,阻截行旅,近山多荒田為賊佔耕。而左、右兩江土官地方,人多田少,其狼兵素勇,為賊所憚。若選委頭目,起領前來屯種一帶近山荒田,斷賊出沒之路,不過數年,賊徒坐困,地方寧靖矣。臣已會巡按御史三司等官計議,誠為長便,乞如所言,量撥田州等府族目土兵分界耕守,就委土官。」
這是《明實錄》首次出現狼兵的記載。據此,狼兵顯然是廣西少數民族的自衛武裝,而其為廣西地方政府用於「剿賊」始於正統二年。
13年後,至景泰元年,徵用狼兵已經成為慣例,而且狼兵開始出省作戰。《明英宗實錄附景泰實錄》景泰元年三月乙卯:「廣東左布政使揭稽奏:高要縣賊首吳長能等,糾眾劫殺鄉村,欲連友賊黃簫養攻肇慶,署都指揮彭英等率官軍、狼兵攻其巢寨,破之,斬長能及其黨一千七百餘人。」
7. 廣西桂軍歷史,慢慢被忘掉了,電影,電視劇,都沒有提過桂軍,哎!,我們廣西歷史就這樣沒人知
不會阿,廣西狼兵嗎嘛,說實話以前因為廣西多山又是邊境,經濟環境跟教育環境跟很多地方有差異,所以當地人勇敢或者說野蠻無畏是肯定比多數省份要強的,所以桂軍的歷史很多人都會知道的。
8. 中央紅軍過廣西為什麼覺得桂軍難以對付
廣西南蠻之地自古民風彪悍,廣西狼兵勇猛彪悍自古善戰,且當時廣西全員皆兵沒一個漢奸偽軍,土匪又多。廣西桂系狼兵乃是被日軍稱為中國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部隊被稱為鋼軍,除了日軍,國內軍隊基本沒有對手。最後還是共黨得民心得了天下。
9. 國民黨桂軍去哪裡了
解放戰爭期間,桂系部隊在江西、湖南、廣西等地大部被人民解放軍殲滅。
桂軍是指民國時期廣西實力派所轄軍隊的習稱。其前身為舊巡防隊和廣西新軍(轄1混成協另2標)。舊桂軍將領劉震寰曾率部參加驅逐陳炯明,留駐廣東境內,並把持了一部分軍政和稅收大權。1925年同滇軍首領楊希閔發動推翻廣州革命政府的叛亂,6月中旬被廣東革命軍隊消滅。此後,以李宗仁、白崇禧等為首的桂軍長期統治廣西,並以這里為據點與蔣介石等爭奪統治權,被稱為"新桂系",屬於國民黨統治時期的派系之一。
歷史沿革
武昌起義爆發不久,新軍大部分赴武昌、南京支援革命軍作戰。廣西副都督陸榮廷被推舉為都督後,大肆擴充軍隊。至1913年,將廣西陸軍擴編為第1、第2師和混成旅及國民軍,開始形成桂系軍閥集團。
1919年,陸先後以廣東督軍、兩廣巡閱使等名義,將桂軍擴編為7個軍,其中在廣西的第1軍至第3軍,由陸裕光、林俊廷、韋榮昌分任軍長;在廣東的第1軍至第4軍,改稱粵軍(後一部投陳炯明,大部仍稱桂軍),分由馬濟、林虎、沈鴻英、劉志陸任軍長。其間,桂軍曾在桂、湘、粵等地同北洋軍及依附北洋集團的龍濟光等部作戰。1920~1923年的兩次粵桂戰爭中,桂軍被支持孫中山的粵軍、滇軍等擊敗,內部分化,各自為政。1924~1925年,李宗仁的定桂軍和黃紹竑的廣西討賊軍聯合組成定桂討賊聯軍,先後擊敗陸榮廷和沈鴻英部,結束了舊桂系軍閥的統治。桂軍整編為廣西陸軍第1、第2軍。李任廣西綏靖公署督辦兼第1軍軍長,黃任會辦兼第2軍軍長,白崇禧任公署參謀長。共轄12個縱隊、1個獨立旅和1個支隊,約3萬人。1926年3月綏靖公署與廣州國民政府商定,第1、第 2軍合編為國民革命軍第7軍。李、黃、白分任軍長、黨代表、參謀長,轄第1步兵旅至第9步兵旅和部分特種兵。北伐戰爭期間,第7軍主力轉戰湘、鄂等地,戰績顯著,自身實力亦得到擴充。至1928年第二期北伐前,陸續發展成為第7、第13、第15、第18,第19軍,夏威、白崇禧(兼)、黃紹竑、陶鈞、胡宗鐸依次任各軍長,加上收編唐生智的湘軍,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4集團軍。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6月桂軍戰敗,第4集團軍瓦解,李宗仁逃往香港。 11月,李等回南寧正式組成護黨救國軍。李、黃分任總司令、副總司令,白任前敵總指揮。桂軍共6個師和1個獨立旅。12月,救國軍向擁蔣(介石)的粵反攻,被擊敗。1930年蔣馮閻戰爭爆發,李與閻錫山、馮玉祥組織討蔣聯軍。桂軍與張發奎部合編為第1方面軍(桂張聯軍),李、黃、白分任總司令、副總司令、參謀長,轄第1路軍至第3路軍。桂軍戰敗,後經充實調整恢復第7、第15軍建制。"七七"盧溝橋抗戰爆發後,除原有部隊外,新建第31、第48、第 84軍,並在此基礎上,逐步擴編為第11、第16、第21集團軍。李品仙、夏威、廖磊依次任各集團軍總司令。大部曾分別參加淞滬抗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和隨棗會戰等。解放戰爭期間,桂系部隊在江西、湖南、廣西等地大部被人民解放軍殲滅。
10. 廣西桂軍的實力究竟怎麼樣有何歷史記載呢
眾所周知,國民黨內派系林立,由李宗仁、白崇禧所創立的桂軍,就是最典型的一支部隊,通常來講,桂軍士兵比較勇敢,善於打持久戰。就裝備而言,他們缺乏步槍,火炮數量更是少到了極致,為此,桂軍在實際作戰中吃了大虧。
不過,桂軍也有很多優點,以大別山為例,他們在該地區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並將山地作戰和民團建設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整體來說,抗戰時期的桂軍,戰鬥力應該與湘軍以及滇軍大致相同,稍弱於西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