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40年至1945年,中國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第一個
名稱: 百團大戰
時間: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
第一階段(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軍在正太、同蒲、平漢、津浦等主要交通線發動總攻擊,重點破壞了正太鐵路。經過20天的戰斗,預定計劃全部完成。正太鐵路線的路軌、橋梁、隧道、水塔、車站等均被破壞;平漢、同蒲(北段)、石德、北寧鐵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斷;華北各交通線陷於癱瘓。 第二階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任務是繼續擴大戰果,摧毀交通線兩側和深入各抗日根據地的敵偽據點。在這段時間里,我晉察冀軍區主要進行了淶靈戰役,第129師主要進行了榆遼戰役,第120師主要破襲了同蒲路。在這些戰斗中,八路軍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但是,我軍計劃要拔除的敵據點未能全部拔除。 第三階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務是反擊日偽軍的報復掃盪。在這段時間里,八路軍先後粉碎了日偽軍對太行、太岳、平西、北嶽、晉西北等抗日根據地的大規模掃盪。 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宣布的百團大戰戰果統計截止日是12月5日。
第二個
名稱:皖南事變
時間:1941年1月4日-1月14日
皖南事變又稱為新四軍事件,此間的「皖南」即指事變發生地區——「安徽南部」,而新四軍則是指中國共產黨轄下由葉挺、項英分別擔任正、副軍長的「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發生於1941年1月4日-1月14日的該事變是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國轄下的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第十八集團軍與新四軍之間的一次沖突事件,事件中,共產黨新四軍所屬軍部兵力與皖南部隊遭到了嚴重損失;一般認為,此事件原因為稍早兩黨軍隊的軍事沖突——黃橋事件。
第三個
名稱:日本投降
時間:1945年8月14日正午
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上午9時,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向同盟國投降的簽降儀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
㈡ 誰知道中國近代歷史年表裡1936年到1945年都有哪些歷史事件
給樓主列個簡易年表吧,否則這篇幅忒多:
1936年10月 紅軍第二、四方面軍長徵到達甘肅會寧等地,長征結束;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變;
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事變;
1937年 八一三事變;
1937年9月 凇滬會戰;
1937年 平型關大捷;
1937年秋 中國共產黨陝北洛川會議;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殺;
1938年春 台兒庄戰役;
1938年 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
1940年3月 汪精衛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1年 皖南事變;
1942年 中國共產黨開始整風;
1945年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談代表毛澤東等飛抵重慶,重慶談判開始;
1945年 雙十協定簽字;
希望能幫助到你!~~
㈢ 1945年發生了什麼重大歷史事
1945年5月 德國投降
6月 聯合國成立
8月 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一顆原子彈
9月 日本投降
網路很詳細 鏈接如下
http://ke..com/link?url=m8I1lHu0dyFhtkYK
㈣ 1945年中國發生過什麼重大事項
NO1. 令人痛心的外蒙古獨立「雅爾塔協定」中,英美為蘇聯出兵打日本,既承認「外蒙古的現狀須予維持」,出賣中國利益。蔣介紹石很憤怒,卻又無可奈何,只得同意派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外交部長王世傑和蔣經國赴莫斯科談判。 斯大林幾乎是以威脅的口吻對宋子文說:外蒙古必須獨立。如果中國不同意,蘇聯就不會出兵打日本。中國事實上已無力來管理外蒙。 無奈的國民政府,只好於8月14 日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其附件。雙方關於外蒙問題的換文是這樣說的:「鑒於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願望,中國政府同意,將在日本戰敗後舉行公民投票以確定外蒙的獨立。」 10月20日,外蒙古當局一手操辦了這次「公民投票」(記名投票)。據外蒙古方面的報道稱:共有49萬選民,「98%的選民參加了投票,一致贊成獨立」。
NO2. 蘇聯出兵東北 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蘇聯遠東軍從三個方面對駐守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總攻擊。150餘萬蘇軍跨過了國界,強渡了額爾古納河、黑龍江和烏蘇里江。關東軍迅速土崩瓦解,防線徹底崩潰。蘇軍以2萬人傷亡為代價,僅用了不到10天的時間就全殲了「皇軍之花」關東軍,滿洲國皇帝溥儀亦被其俘獲。但蘇軍在中國境內紀律鬆弛,有強殲和搶劫現象發生。
NO3. 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無條件投降。 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舉國歡騰。這勝利,來之不易,是全國各族人民經過艱苦復雜斗爭並付出極大代價獲得的。據估計,中國軍民在戰爭中傷亡2100萬人以上,財產損失600億美元以上,國民經濟,完全崩潰。
NO4. 上黨戰役 8月中旬,國民黨軍第2戰區司令長官司閻錫山命令所部侵入晉東南上黨地區,結果數萬軍隊被八路軍圍殲。在國共談判之際這場大戰,國民黨有軍事試探的冒險意圖,但卻慘遭失敗,蔣介石丟掉了談判的一個重要籌碼,但他好象並沒把這做為一個教訓,中國歷史又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NO5. 《雙十協定》簽訂 日本投降,國共是戰是和,要作出個姿態。8月蔣介石連發三電邀請毛澤東赴重慶共商「國家大計」。中國共產黨接受了蔣介石的邀請, 8月28日,毛澤東在周恩來、王若飛等陪同下飛抵重慶。次日,國民政府和共產黨代表開始會談,由於雙方諸多意見不一致,以致於多次陷入僵局,後經過艱苦的談判,終於於10月10日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NO6. 英國軍隊收復香港英國軍隊收復香港。 在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中英就香港問題展開了交鋒,但丘吉爾直接回絕了蔣介石。日本宣布投降後,香港問題重新擺到了桌面上8月13日,英國命令海軍少將夏殼率領一支特遣艦隊開赴香港。為配合海軍的行動,英國派出了大約一個師的陸軍兵力前往香港,同時,英國也對美國展開了外交攻勢。在中國這邊,蔣介石雖然已經集結了部隊,做好了進入香港的准備,但他卻遲遲沒有下達進軍香港的命令。為了得到英國在世界事務上的支持,杜魯門轉而支持英國重返香港。
NO7. 中國戰區受降開始 9月9日南京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中國軍人在儀式開始前,就先將岡村寧次呈繳的那把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的指揮刀收繳。儀式開始後,何應欽命岡村呈驗簽降代表證件。日本派遣令岡村寧次簽署投降書。
NO8. 聯合國正式成立 10月24日,聯合國正式成立。根據聯合國制憲會議決定:《聯合國憲章》生效。中國以大國身份成為聯合國發起國。
NO9. 台灣收復 自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時隔50年,10月25日,中國中央政府的代表陳儀在台北接受日本佔領軍的投降,廣播宣布「台灣及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國政府主權之下」。至此,寶島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NO10. 一二。一慘案一二。一慘案。 11月25日晚,雲南昆明幾個大學師生6千人在西南聯合大學召開反內戰的時事討論會。國民黨昆明防守司令部派第五軍邱清泉部包圍會場,百餘名特務沖進會場搗亂。次日,昆明3萬名學生舉行罷課,抗議軍警破壞晚會的暴行,要求取消禁止自由集會的禁令,反對內戰,呼籲美軍撤離中國。12月1日,國民黨軍政部所屬第二軍官總隊和特務暴徒數百人,圍攻西南聯大、雲南大學等校,毒打學生,並投擲手榴彈,炸死聯大學生李魯連、潘琰(女)和昆華工校學生荀繼中,南青中學教師於再4人
望採納
㈤ 1945到1966中國發生了什麼重大歷史事件
圍繞中國這二十年的重大歷史事件,羅列如下:
1、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日本投降。
2、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
3、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4、1950年到1953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5、1958年,解放軍炮擊金門,國內進入「大躍進」時代。
6、1960年開始,中蘇關系惡化。
7、1962年,中印發生邊界戰爭,中國軍隊參加對印自衛反擊作戰。
8、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9、1966年,爆發文 化 大 革 命。
㈥ 1945年9月3號發生了什麼重大歷史事件
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上午9時,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向同盟國投降的簽降儀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
因為日本9月2號正式投降,所以中國把9月3號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
(6)1945年發生了什麼重大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作為一名中國人,必須牢記:每年的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
1945年9月3日,日本簽字投降正式生效。這不僅標志著抗日戰爭的勝利,而且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全面勝利。
在這舉世慶祝的一天,「民主科學座談會」舉行擴大座談會。會上決定以九月三日這個日子給組織命名,稱「九三座談會」。在中共領導人周恩來、潘梓年同志幫助下,經潘菽介紹,盧於道、梁希、金善寶、塗長望、謝立惠、干鐸、李士豪等科技界人士先後加入了「九三座談會「
㈦ 中國歷史1927年到1945年的大事件年表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
1927年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7年7月15日 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1927年7月 國民革命失敗
1927年4月 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義
1927年8月7日 八七會議
1927年8月 湘贛邊秋收起義
1927年8月 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
1927年底 廣州起義
1928年4月 井岡山會師
1928年 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1年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變、十九陸軍抗戰
1932年 偽滿洲國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紅軍開始長征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
1935年 中共中央發表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 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徵到達陝北
1935年 一二.九運動
1936年10月 紅軍第二、四方面軍長徵到達甘肅會寧等地,長征結束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變
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事變
1937年 八一三事變
1937年9月 凇滬會戰
1937年 平型關大捷
1937年秋 中國共產黨陝北洛川會議
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殺
1938年春 台兒庄戰役
1938年 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
1940年3月 汪精衛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1年 皖南事變
1942年 中國共產黨開始整風
1945年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談代表毛澤東等飛抵重慶,重慶談判開始
1945年 雙十協定簽字
㈧ 1937年至1945年 中國發生了哪些大事
1、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
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2、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
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3、平型關大捷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
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該戰是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所部,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臨危出征,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
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禦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迴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4、台兒庄戰役
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台兒庄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日軍自報傷亡11984人)。
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
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5、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分為3個階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為第一階段,中心任務是摧毀正太路交通。
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為第二階段,主要任務是繼續破壞日軍的交通線,並摧毀日軍深入抗日根據地的主要據點。
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為第三階段,主要任務是反擊日軍的報復性「掃盪」。
據八路軍總部1940年12月10日的統計,百團大戰僅前三個半月期間,進行大小戰斗共1824次,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
6、豫湘桂戰役
日本陸軍於1944年4月至12月期間貫穿中國河南、湖南和廣西三地進行的大規模進攻戰役。
豫湘桂戰役的大潰退是抗戰以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第二次大潰退,8個月中,中國在豫湘桂戰場上損兵50-60餘萬,喪失4個省會和146座城市(豫中會戰37天失38城)、7個空軍基地和36個飛機場,喪失國土20多萬平方公里、6000萬人民。
戰役中至少2.4萬日軍死亡,加上傷病者共十萬人。日軍盡管達成作戰企圖,卻無力保障大陸交通線暢通,也未能阻擋美機空襲日本本土。除此之外,由於分散了兵力,反而為國民黨軍隊反攻提供了條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近現代史
㈨ 1945年到1949年之間國民黨和共產黨發生了哪些歷史事件
1、重慶談判
重慶談判,是抗日戰爭勝利之際,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就中國未來的發展前途、建設大計在重慶進行的一次歷史性會談。從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經過43天談判,國共雙方達成《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2、轉戰陝北
1947年3月18日晚,在國民黨軍進攻延安已清晰可聞的槍炮聲中,毛澤東、周恩來依依不捨地告別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開始了轉戰陝北的偉大歷程。
臨行前,毛澤東對前來送行的西北野戰兵團的領導幹部們說:"我軍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於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我們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3月19日上午,西北野戰兵團主動放棄延安。當天下午,國民黨軍胡宗南部進入延安,"佔領"了一座空城。
3、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挺進大別山是1947年6月,在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劉鄧大軍向國民黨統治地區大別山實施進攻的戰略性行動。
4、三大戰役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場戰略性戰役。
1948年,解放軍攻克擁有10萬重兵、工事堅固的山東省會城市濟南。斃傷國民黨軍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石家莊戰役是人民解放軍攻克敵人重點設防的大城市的開始,而濟南戰役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5、渡江戰役
渡江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一部,在長江中下游強渡長江,對國民黨軍湯恩伯、白崇禧兩集團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