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古代科技最高峰是在什麼時期
宋元時期,是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高峰時期,這一時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經濟高度繁榮基礎上的延續。沈括,郭守敬在天文歷法方面的成就,李誡在建築學上的貢獻,反映了那個時期我國科學技術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
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的應用
1.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及其傳播(板書)雕版印刷是活字印刷術的基礎。我國古代的雕版印刷,自隋唐出現後,到了宋朝,印刷技術日臻完善。但是,雕版費時、費工的缺點也隨之暴露出來。如宋太祖時,官方主持在成都刻印《大藏經》,花費了12年時間,雕板達13萬塊之多。因此,用活字印刷術取代雕板印刷已成為印刷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北宋慶歷年間,平民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具體做法如下:用膠泥刻活字,火燒使之堅硬,再把一個個活字排在有松脂和蠟的鐵板上,加熱,使蠟熔化,用平板壓平字面,冷卻後活字就固定在鐵板上。上墨印刷。印畢,又對鐵板加熱,蠟熔化後取下活字,以備再用。畢升的活字印刷術奠定了現代活字印刷基本工序的基礎。
(1)�元朝王禎發明的木活字轉輪排字盤。(2)�敦煌發現的元朝畏兀兒文木活字。傳播:活字印刷術後來陸續傳到朝鮮、日本、埃及和歐洲。歐洲15世紀才有活字版,比畢升的發明晚400年。
2.北宋指南針開始用於航海及傳播。戰國時期,我國人民已經利用磁石的指極性製成了「司南」(看圖)。它是由一把光滑的磁勺和刻著方位的銅盤組成,用手轉動勺子,當勺子停下來時,勺把所指的方向就是南方。北宋時,人們又不斷地試驗、探索、改進,終於發現鋼鐵在磁石上磨過以後也能帶磁,而且磁性比自然磁鐵穩固,根據這個發現,製成指南針。以後又學會把指南針固定在方位盤里,製成了羅盤針。這樣就大大提高了指向的穩定性,至今這種形式的羅盤針仍流行於世界各國。北宋時由於對外貿易空前發展,於是指南針就作為一種准確可靠的導航儀器應用到航海業上。南宋時期,我國的海船上已普遍裝有羅盤針。傳播:南宋時,由阿拉伯的人傳到歐洲。
3�火葯在軍事上的廣泛使用及其傳播。火葯在唐末時用於軍事,到宋元時期,得到了更廣泛的使用。宋建立後,為抵禦遼、西夏和金的進攻,宋加緊對武器的製作和研究,火葯武器不斷得到改進。到了南宋,則有了新的突破,出現了管形火器,叫突火槍(看圖),以巨竹為筒,內裝有原始的子彈,是世界上最原始的槍炮,它的發明,大大提高了火器發射的准確率。元朝初年,出現了用銅或鐵製成的大型管形火器,統稱為「火銃」,裡面裝有鐵彈丸(見圖元代銅火銃),銃尾有火眼,用以點放,已具備了近代火炮的基本構造。火葯和火葯武器的廣泛使用,是世界兵器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進步,使人類作戰方式發生了重大變革。傳播:南宋時,火葯傳到阿拉伯。蒙古西征時,火器也傳到阿拉伯。14世紀初,伊斯蘭教國家攻打西班牙時,使用了火葯武器。這時歐洲國家才開始接觸到火葯武器並加以製造。印刷術、指南針、火葯和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也是我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提問:活字印刷、指南針和火葯的發明,有什麼重大歷史意義?
二、科學家沈括和郭守敬
1.北宋沈括創「十二氣歷」及著《夢溪筆談》沈括是一位在世界科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科學家,被英國科學史專家李約瑟博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最奇特的人物。」(看圖)他有多方面的成就,請一位同學回答,他突出的成就表現在哪兩些方面?同學答:(1)他創制的「十二氣歷」是一種先進、合理的歷法。
(二)著有《夢溪筆談》,記敘了我國古代許多科技成就,也包括沈括自己的不少科學創見。(2)元朝郭守敬編《授時歷》及主持通惠河的開鑿。(板書)郭守敬是一位大天文學家,他創制了一部歷法——《授時歷》。該歷法以365.2425日為一回歸年。現代測定的回歸年為365.2419日,兩者相差只有26秒。目前世界通用的「格里高利歷」也採用365.2425日為一年,但它於1582年才頒布,比《授時歷》晚了300年,《授時歷》共施行了364年,是我國古代最精密、使用時間最長的歷法。郭守敬還是一位水利專家,他領導修築了大都到通州之間的通惠河,使運糧漕船可以駛入大都的積水潭,大大便利了交通運輸。
三、農學和醫學(板書)1�元朝農學家王禎的《農書》(板書)2�宋朝針炙和法醫學的成就(板書)這一部分內容由學生自己閱讀,需要明確:王禎是元朝著名的農學家,他的《農書》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研究農學的著作。北宋針炙銅人和南宋醫學著作的出現反映了宋朝醫學的新發展。
⑵ 中國歷史上出現的2次科技發展的黃金時期,分別是哪2個時期
1、兩漢時期;
國家統一,生產發展,各民族政治經濟聯系加強,科技由此得到發展。
天文學家制定出「太初歷」,作了關於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張衡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並發明製作了地動儀。
數學上編成《九章算術》。
編定出《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名醫華佗發明了麻沸散,醫聖張仲景著有中醫的重要經典《傷寒雜病論》。造紙術的發明等。
2、兩宋時期;(北宋和南宋)
封建經濟繼續發展,且城市經濟、工商業及海外貿易比前代發達,我國科技也因此發展起來。
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三大發明完成和發展並傳到歐洲,影響人類歷史進程。
建築技術有較大發展,如獨樂寺、木塔、盧溝橋、元大都等。
天文歷法獲得空前發展,十二氣歷等在當時居世界領先水平。
(2)我國科技在歷史上曾一度領先什麼時期達到頂峰擴展閱讀:
中國科技史源遠流長,中國的科學技術,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都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浩若煙海的科學技術成就,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成就最大的是農學、天文學、數學和中醫學,誕生了諸如「四大發明」等影響世界文明進程的眾多科技成果。
中華民族在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中,在不斷地進取,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