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業績長跌幅能看出什麼來

歷史業績長跌幅能看出什麼來

發布時間:2022-05-04 02:47:24

『壹』 股價上漲或下跌對上市公司有何影響

嚴格來說,股價的漲跌對公司的本質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因為上市公司不是通過倒買股票來賺取利潤的,商和保險公司等除外,公司股價漲了或跌了,公司的經營業績也不會因此而變好或變壞,公司的凈資產也不會因此而增多或減少,短期的股價漲跌是市場行為,跟公司無關。

反過來,司本身的經營好壞卻是可以影響股價漲跌的,從長期來看,股價的漲跌最終是由公司的內在價值決定的,如果公司的經營業績持續向好,公司的內在價值就會持續增長,那股價就會漲上去,反之則最終會跌下去,直到破產清算,價值歸零,從而讓投資者血本無歸。

變化而變化,同時也能預示經濟周期的變化。實證研究顯示,股價的波動超前於經濟波動。往往在經濟還沒有走出谷底時,股價已經開始回升,這主要是由於投資者對經濟周期的一致判斷所引起的。我們通常稱股市是虛擬經濟,稱與之相對的現實經濟為實物經濟,兩者的關系可以說是如影隨形」,彼此都能對對方有所反映。

由於受資源約束、人們預期和外部因素影響,經濟運行不會是一直處於均衡狀態。經常出現的情況是經濟處於不均衡狀態。相應地,股市也具有上下波動運行的特點。

當社會需求隨著人口增加、消費增加等因素而不斷上升的時候,產品價格、工人工資、資本所有者的投資沖動都會增加,連帶出現的情況是投資需求增加,市場資金價格(即利率)上漲。工資的增加又使得個人消費再度增加。企業投資的增加和個人可支配收人增加,使實物經濟質量不斷提高,企業效益不斷上升,經濟發展得到進一步刺激。當經濟上升到一定程度時,社會消費增長速度開始放緩,產品供過於求,企業開始縮小生產規模,社會上對資金需求減少,產品價格回落,經濟進入低迷狀態。

當實物經濟按照上述周期在運行時,以證券市場表示的虛擬經濟也處干周期運行之中,只是證券市場運行周期比實物經濟周期更為提前。

資料參考:股價的漲跌影響-網路

『貳』 股票是根據什麼來漲跌的

# 股神的老師曾經說過 #

△ 點擊上方圖片查看高清流程說明

點擊新建策略頁面左下角④個條件,還可以對指標的具體篩選標准進行編輯噢,滿足你更個性化的選股需求~

最後點擊查看結果,就可快速查看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啦!快去君弘試試吧!點我前往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對所述證券買賣的意見。投資者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叄』 基金是不是歷史業績越高越好

結論是否定的,跟蹤的歷史業績記錄既可能是有幫助的,但也可能是來搗亂的。
從歷史業績進行推斷的主要陷阱包括以下幾點。
1、潛在風險
歷史業績誤導性的主要表現是未知風險。在一個基金的存續期中,投資策略可能對於某個小概率事件進行了風險暴露,而恰巧這段時間沒有發生這個事件,因此歷史業績沒有反映。在這種情況下,歷史業績是不具代表性的,或者說,具有極強的誤導性。這里的核心概念已經在第4章中進行了討論。
2、數據相關性陷阱
圖6-1展示了債券市場在過去30年的強勁上漲。想像一下:在廣泛使用的投資組合優化模型中使用債券這個投資標的。在給定的波動率(作為風險度量)條件下,投資組合優化模型會給出一個最高預期收益的投資組合。這個模型的結果是基於歷史上各個投資標的的預期收益和波動率,以及它們互相之間的相關性,進行計算的。一般來講,債券的上漲勢頭越強越穩定,在最優投資組合中的佔比也就越高。
圖6-1美國國債期貨主力連續合約
註:期貨主力連續合約圖表展示了連續持有國債期貨多頭的凈值變化,並考慮了合約展期的價格調整。
在投資組合優化模型中有一個隱含的假設:歷史數據是未來決策的可靠依據。這個假設合理嗎?具體到債券,過去30年的業績和未來業績的相關性有多強?債券市場長期牛市的驅動力來自從1980年開始的商品熊市和同期的低通脹。雖然自2002年開始商品市場觸底反彈,但是通脹繼續低迷,後者得益於2008年及之後的經濟危機。債券的長期牛市(或者說,利率的長期下跌),與自1979~1980年開始的兩位數的通脹率下跌到2008年後期不足2%的通脹率的這個大勢,是亦步亦趨的。
然而,債券的未來前景與過去的歷史業績似乎並無關聯。債券利率已經從1981年的15%跌到目前的3%,無論如何展開想像的翅膀,未來下跌的空間都是極其有限的。對於未來的預測,過去利率的下跌(債券的上漲)不僅僅沒有指導性,更是一個「不可能」指標。我們很難想像未來30年,利率可以從3%跌到-12%。相反,利率長期大跌之後,大反轉倒是很有可能。得益於快速發展的世界經濟帶來的強勁需求,商品價格已反轉形成長期上漲趨勢。到目前為止,由於較高的失業率,盡管商品上漲,通脹還是保持低水平。不過,隨著失業率的改善,通脹率似乎也要重拾升勢。進一步,寬松貨幣政策的延遲效應疊加了對於債台高築的擔心可能導致未來長期內上升的通脹和利率水平(也就是下降的債券價格)。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過去在牛市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在未來可能是導致熊市的因素。過去的債券牛市是由於長期以來利率從非常高的位置跌落至非常低的位置,而未來的下跌空間已經十分有限,進入上漲軌道的可能性反而會很大。進一步來講,利率的長期下跌說明利息收入已經充分地下降了。在此背景下,過去30年債券市場的昂揚走勢更像是未來債券會持續走低的理由,而不是在一個投資組合中提高債券權重的理由。
歷史業績僅僅在歷史能夠推斷未來的時候有借鑒意義。但是,大部分時候,我們沒有理由做此假設。就像債券的例子一樣,有時候,過去的歷史業績其實是一個反向指標。在沒有搞清楚過去如何推斷未來之前,千萬不要用歷史業績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
3、過高的收益率可能反而是壞事
優異的收益績效未必就是一個好的指標。有時候,過高的收益率反映了基金經理傾向於承擔更大的風險而不是其優秀的管理技能。來看一下1998~1999年股票長/短倉的明星基金經理。那些重倉科技股股票(尤其是互聯網股票)的基金經理會大幅跑贏市場。這段時間內,越高的風險暴露——在互聯網股票上持有重倉——意味著越高的業績表現。市場對於持有過高估值,而在基本面上一文不值的股票的基金經理給予了過高的回報,從而導致了這些股票更高的價格。那些小心謹慎、剋制自己不過度投機的基金經理大幅跑輸市場。因此,在2000年年初選擇基金經理的投資人很可能傾向於選擇風險最大的投資組合而不是最高水平的管理技能。大多數在1998~1999年表現最好的基金經理在隨後2000年3月開始的互聯網泡沫中傷亡慘重,整個科技板塊巨幅下跌直到2002年。
另一個優異表現來自過高風險而不是管理水平的例子是2003~2007年採用信貸利差策略的對沖基金。擅長高收益債券投資的偏多的對沖基金得益於債權收益和資金成本的價差而表現出色。利用杠桿,價差帶來的利潤翻了好幾倍。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杠桿可以提升利潤,但隨著信貸利差的收窄或者拉大,資本成本的收益和損失也會同步放大。2003~2007年,高收益債券的信用利差逐步縮窄,意味著資本收益提高了利息收入。那些用了最高杠桿和承擔了最高信用風險的基金經理同時受益於利息收入和資本收入(由於利差的原因)。因為信貸息差並未急劇擴大以反映長期暴露的風險,所以由增加杠桿而承擔的額外風險並不顯著。那些根據過去3~5年的歷史業績,在2007年年中,選擇信貸利差對沖基金的投資人很有可能選擇了那些承擔最大信用風險而不是擁有最高管理技能的機構。可悲的是,信貸利差的急劇擴大,導致杠桿下的成倍損失,那些承擔最大信用風險的對沖基金在隨後的兩年內糟糕透頂。
投資陷阱在於有時候過去優異的業績其實反映了負面的過高的風險,而非正面的過人的管理技能。如果市場條件十分有利,過高的投資風險將不被察覺—非常合拍的市場條件導致了優異的業績。而且,某些極端的行情鼓勵了投機(例如,互聯網泡沫、信貸利差泡沫),而這些狂歡大大加劇了市場往後形成拐點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過去不僅僅沒有代表性,還具有嚴重的欺騙性。投資人必須要理解助力優異業績的原因並且合理判斷未來是否能夠延續輝煌。2000年年初重倉互聯網股票的基金經理可能會有一個漂亮的業績曲線,但是理解背後原因的投資者才能對此風險保持警惕。正如保羅·魯賓(Paul Rubin)指出的,「千萬不要被牛市中的光環沖昏頭腦」。
4、無可比性
考慮以下兩個在策略池中候選的基金,我們以最大回撤作為主要的選擇標准。
(1)基金A:最大回撤25%。
(2)基金B:最大回撤10%。
哪個基金的風險更大?許多讀者可能認為這是一個幼稚的問題。難道不是很明顯基金B的風險更小?錯了,未必是!事實上,以上的信息完全不足以回答這個問題。假設我們提供更多信息,如下所示。
(1)基金A:最大回撤25%,歷史業績時間7年。
(2)基金B:最大回撤10%,歷史業績時間3年。
如果更小回撤的基金歷史業績的時間也更短,我們實際上無法判斷哪個基金的風險更小。如果基金A在最近3年的最大回撤僅僅5%(相比基金B的10%),那麼似乎基金A的風險就更小。這里的問題在於我們不知道基金B如果也有7年歷史業績的話最大回撤是多少:也許會遠超過基金A的最大回撤。
公平起見,比較必須基於相同的時間段。正如上例,如果最大回撤是主要的比較標准,比較就必須從兩者都有的業績時點開始,而不是從各自的起始點。對於其他比較標准,也是一樣。
假設我們想比較兩個偏多股票型對沖基金的平均年化復合收益率。基金A從1995年開始,基金B從2000年開始。如果比較是從各自的起點開始的,那麼基金A擁有了巨大無比的優勢,因為它在前幾年的牛市裡面進行了交易而基金B沒有。在這個例子裡面,擁有更長歷史業績的基金獲得了優勢;但在另一些例子裡面,結果是反過來的。比如說,從1997年中期開始運作的基金會比從1999年初開始運作的基金吃虧許多,因為它經歷了1997~1998年的熊市。同樣的,我們可以通過將起點對齊,來避免比較上的誤區。
對於基金的比較必須基於相同的基準,請記住以下這些原則。
(1)時間段。就像上面例子所講,如果兩個基金是從不同時點開始的,那麼統計數據必須要從兩者時間段一致的歷史業績中進行計算。
(2)策略風格。比較兩個不同策略風格的基金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們的業績往往取決於對應的市場特徵。將偏多股票型對沖基金和固定收益套利基金做比較是不合適的。因為在趨勢上漲的市場中,前者佔有巨大優勢;而在趨勢下跌的市場中,後者佔有巨大優勢。
(3)參與交易的市場。相比管理技能,市場環境對於業績的影響往往更大。即使兩個基金經理是採用同一類交易策略的,但如果交易不同的市場,業績結果也會大相徑庭。舉例來講,假設兩個做趨勢跟蹤期貨交易的對沖基金(CTA),一個只交易商品期貨,而另一個只交易外匯期貨。當一個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趨勢,而另一個市場窄幅震盪(一種非常難賺錢的市場環境),比較結果其實只反映了市場的趨勢特質,而非基金的管理水平。
5、過長的歷史業績往往失去意義
通常認為長的歷史業績會比短的歷史業績更具有說服力。這個常識其實並不一定完全正確。由於以下原因,更長的歷史業績可能並沒有實際意義。
(1)策略和投資組合發生了變化。資產管理規模的快速增長會使得投資策略和交易市場發生巨變。舉例來講,長短倉股票對沖基金往往受益於小市值股票的高速增長。隨著管理規模的增長,倉位被迫往更大市值的股票遷移;小市值股票的倉位配比被迫降低或者完全放棄。此舉可能大大降低該基金的未來業績。因此,早些年的歷史業績對於當前的管理風格並不具有說服力;或者說,利用太久遠的歷史業績可能會高估該基金的未來潛力。
(2)策略效率在衰退。一個基金早些年靚麗業績的主要驅動力很可能由於市場結構的變化或者競爭對手的進入而發生衰退。因此,由於之前的市場環境更為有利,早些年的收益率會遠高於最近幾年的收益率。可惜的是,昨日不再來。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做趨勢跟蹤策略的CTA取得的長期驕人業績。在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趨勢跟蹤CTA的年化收益遠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隨著更多使用類似策略的CTA基金進入,這類策略的回報/風險比率大大降低。一般來講,那些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CTA基金在前期的業績會遠高於當前水平。我們經常見到歷史業績中的分水嶺,在此之前是光彩熠熠而在此之後平淡無奇。由於助力輝煌業績的市場環境很難重現,因此把相應的歷史業績作為未來潛力的佐證,似乎是「水中月、鏡中花」。
(3)基金經理發生了更迭。擁有長時間歷史業績的基金往往更換了基金經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基金的創始管理人由於成功的業績,很可能升遷至管理崗位,而僱用或者指派其他基金經理來負責此基金。有些時候,原先的基金經理可能部分或者完全退休。另一些時候,在大機構內,雖然原先的基金經理離開或者被另一個取代,該基金仍然掛在其名下。當一個基金的管理人發生了重大更迭,早期的歷史業績一般是沒有意義甚至是搗亂的。
以上任何一個原因都能導致長的歷史業績並沒有比短的歷史業績更有說服力。
◆ 投資誤區1:利用歷史業績作為未來投資決策的依據是合理的。
真相:正如我們在債券例子中指出的那樣,如果有理由相信助力過去優異業績的歷史條件在未來不會重現,那麼歷史業績就沒有意義。同樣的,如果我們有理由相信助力過去優異業績的投資策略會發生衰退,那麼歷史業績也不可信。
◆ 投資誤區2:中等回撤下的歷史高收益,一般是個優點。
真相:有時候,過高的收益率反映的其實是在有利的市場環境下承擔過高的風險,而不是高超的資管技能。如果某個風險是小概率事件,而恰恰在基金存續期沒有遇到該風險事件,那麼歷史業績所展示的證據是不足夠的。理解業績背後的來源對於分析未來的潛力至關重要。
◆ 投資誤區3:在定量的評價中,擁有較高回報/風險比率的基金經理比擁有較低回報/風險比率的基金經理來得要好。
真相:經常可以見到,不同基金經理的歷史業績從不同的時間節點開始,而他們的業績往往是由不交叉重疊的時間段的表現所決定的。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只比較相同的時間段(而不是從各自的起始點開始)。另外,交易相同市場並且採用類似策略的基金經理之間的比較才有意義。
◆ 投資誤區4:越長的歷史業績越有意義。
真相:有時候,如果在管理期發生了重大變更,越長的歷史業績其實越沒有意義。事實上,越長的管理期越有可能發生重大變更。

『肆』 股票業績越差的漲勢越猛,股票業績越好跌幅越大,這是為什麼

A股是投機市場,超大資金喜歡炒差、炒小、炒新等,投機性太強都是A股市場一貫作風。

最典型的案例,業績越差的股票確實漲的越猛,反之業績越好的股票,股價不漲反跌,這就是A股市場的真實情況,但出現這種怪現象也不能說明A股以業績表作為股價漲跌的依據。

當然這種現象並非是絕對性,並不會所有業績差股票都會漲起來,但也並不是所有業績好的股票都不漲反跌,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資金在作怪”

通過A股市場最典型的三隻股票案例的有兩個共同點,其一是炒作,其二跟資金有關,只要股票有超大資金,只要有資金炒作,這只股票不管業績好壞都能飛天。

綜合以上分析得知,股票業績的好壞跟股價漲跌沒有關系的,股票漲跌跟資金炒作有關。

所以通過這個怪現象得到啟發,炒股業績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關注股票有沒超大資金的炒作。股票只有資金的炒作,即使ST股票都能飛漲,更何況業績差的股票呢。

『伍』 基金的歷史業績是什麼意思

歷史業績就是過去基金的業績,可以當作購買基金時候的參考,但是歷史業績只是基金的過去表現,建議你可以在基金買賣網上面查看基金的其它信息,持倉情況、階段漲幅、凈值走勢等等。我覺得歷史業績具有滯後性,但是可以分析出基金經理的管理水平。

『陸』 股票個股的歷史漲跌幅怎麼查看

按 「F5」 就可以看到該股票的歷史走勢是上市以來的全部漲幅。進行交易的一般都稱之為「商品」,股票也不例外,其價格也是由內在價值(標的公司價值)所決定的,並且價格的變化也會浮動在它內在價值的周圍。
普通商品的價格波動規律就是股票的價格波動規律,供求關系對其價格有影響。
如同市場上的豬肉,豬肉需求變多,供給過少,需求過多,價格就會上升;當人們對豬肉的需求量達不到所賣豬肉的量,豬肉產量過剩,價格下降是理所當然的。
按照股票來講:10元/股的價格,50個人賣出,但市場上有100個買,那另外50個買不到的人就會以11元的價格買入,股價就會呈現上漲的趨勢,反之就會下降(由於篇幅問題,這里將交易進行簡化了)。
通常,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會導致雙方情緒變化,可能使供求關系變化,其中對此產生深遠影響的因素有3個,接下來我將給大家進行詳細說明。
在這之前,先給大家送波福利,免費領取各行業的龍頭股詳細信息,涵蓋醫療、軍工、新能源能熱門產業,隨時可能被刪:【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股票漲跌的原因有哪些呢?
1、政策
行業或產業的發展受國家政策引導,比如說新能源,現在國家對新能源產業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對相關企業、產業都有一定的支持,比如補貼、減稅等。
政策帶來了大批的資金投入,尤其是相關行業板塊和上市公司,是重點挖掘對象,最後引起股票的漲跌。
2、基本面
長期來看,市場的走勢和基本面相同,基本面向好,市場整體就向好,比如說疫情期間我國經濟優先恢復增長,企業盈利增加,股市也一並回升。
3、行業景氣度
這個作用很大,我們一般都認為股票的變化與行業走勢息息相關,反之,行業越不景氣,這類公司的的股票價格變會普遍下降,比如上面說到的新能源。
為了讓大家及時了解到最新資訊,我特地掏出了壓箱底的寶貝--股市播報,能及時掌握企業信息、趨勢拐點等,點擊鏈接就能免費獲取:【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二、股票漲了就一定要買嗎?
很多新手並不是了解股票很長時間,一看某支股票漲勢大好,立馬買了幾萬塊,結果一路跌的非常慘,套的相當牢。其實股票的變化情況可以在短期內被人為所影響,只要有人持有足夠多的籌碼,一般來說占據市場流通盤的40%,就可以完全控制股價。如果你是剛剛入門的股票小白,把選擇長期佔有龍頭股進行價值投入作為重點考慮項目防止在短線投資中出現嚴重虧損。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應答時間:2021-09-2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柒』 股票的漲跌是由什麼來決定的

影響股票漲跌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政策的利空利多、大盤環境的好壞、主力資金的進出、個股基本面的重大變化、個股的歷史走勢的漲跌情況、個股所屬板塊整體的漲跌情況等,都是一般原因(間接原因),都要通過價值和供求關系這兩個根本的法則來起作用。

(7)歷史業績長跌幅能看出什麼來擴展閱讀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的背後都會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捌』 股票漲跌由什麼決定呢

影響股票漲跌的因素較多,其中涉及以下幾點:

1、供求關系,股票買盤多了,就有可能漲,賣盤多了,則會跌;

2、上市公司經營情況,上市公司基本面好的,業績表現良好,有相關利好的,股價則會上漲;

3、莊家人為操縱,莊家拉升股票,股價上漲;

4、國際市場或宏觀形勢、政治因素等影響;

5、公眾對未來政策、形勢等發展趨勢的判斷;

6、其他投資品種的收益高低,存款、其他投資收益率太低,導致部分資金流入股票市場,也會引起股票上漲。

『玖』 基金近一年漲跌幅是什麼意思

基金近一年的漲跌幅指的是基金過去一年的漲跌幅,代表基金的歷史業績,基金近一年的漲跌幅越大,代表基金的業績越好,基金近一年的漲跌幅作為投資者選擇基金的參考。假如某基金近一年漲幅是10%,代表著投入1000元收益100元。但基金是有風險的,可能漲也可能跌,比如某基金上一年收益24%你買入之後開始持續下跌,說不定後一年還虧損呢,所以說歷史業績只是一個參考因素而已。基金近一年漲跌幅代表了基金的歷史業績,在買基金的時候,投資者一定要看其歷史業績,因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若是基金近一年漲幅越大,代表基金業績越好,投資者買這種基金賺錢的概率也就更高。
拓展資料:
1.基金近一年漲幅就是在過去一年裡的凈值的漲幅,比如如果一年前基金的凈值為1,現在基金的凈值為2.46,那麼基金的漲幅為(2.46/1-1)*100%=146%。近一個月漲幅就是最近一個月的凈值漲幅,如果一個月前基金的凈值為1.2,現在凈值為1.46,那麼近一個月的漲幅為(1.46/1.2-1)*100%=22%。 另外,基金單位凈值也就是每份基金單位的凈資產價值,等於基金的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後得余額再除以基金全部發行的單位份額總數。若基金凈值增加,代表基金的單位凈資產價值增加。場外基金凈值每天變化,一般T+1公布T日的凈值。
2.據悉基金近一年的漲跌幅是指基金過去一年漲跌幅的情況,代表了基金的歷史業績,基金近一年漲幅越大,代表基金業績越好,基金近一年的漲跌幅可以作為投資者選擇基金的參考。基金主要投資的是一籃子股票,漲跌由這一籃子股票決定,當投資的股票上漲基金上漲,當投資的股票下跌基金下跌。

『拾』 能不能簡述一下為什麼好公司的股價大跌對我們來說反而會使好機會

因為好公司股票下跌是心裡有底氣的。所以越跌越買。待拉起來時,就會獲取大量的利潤。當然業績差的公司心裡沒底氣。所以一旦下跌,恐怕想的不是補倉,而是割肉出局。因而業績差的公司,實際上就會虧的概率更高一些。

好公司股價暴跌,買進去,等它漲起來就能賺更多,但是前提是要確定它暴跌並不是基本面變壞引起的,而只是暫時的被事件所影響。

(10)歷史業績長跌幅能看出什麼來擴展閱讀

從歷史的角度看,所有的暴跌,相對應的都是暴漲。首先對暴跌的態度:不可怕。可怕的是手裡的股票沒底氣,不增長,甚至是虧損。

其次,在股票購買的時候基本都是分批建倉,一把梭,非智者所為。再次,跌不是損失,永久的損失才是損失。好股票拿上3-5年又何妨,不必為幾天的漲跌所煩擾。最後,好股票,要越跌越買,越是暴跌,暴跌才有真正的機會上好的股票。

閱讀全文

與歷史業績長跌幅能看出什麼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