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了解歷史看什麼書入門

了解歷史看什麼書入門

發布時間:2022-05-04 07:34:41

Ⅰ 想了解歷史,初學者該看什麼書

建議了解歷史先從與自己生活接近的,或者自己感興趣的某個時期入手。也就是建議從中國歷史入手。針對中國歷史,推薦幾本常用歷史書。

首先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介紹內容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國發展史、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歷史讀物。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現代語言寫出來,通俗易懂。

讀歷史的人沒有人不了解《史記》。《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全書生動完整真實的再現了歷史,是不可多得的優秀史書。

第三本推薦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這是由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Ⅱ 中國歷史入門的書籍

我推薦山根幸夫先生主編的《中國史研究入門》,社科文獻出版社2000年增訂版。

本書是一部譯著。原書《中國史研究入門》,是以日本學者山根幸夫為主的一些研究中國史的學者集體編著的。1983年9月由日本山川出版社出版。書自先秦迄於當代,近百萬字。現翻譯介紹給國內史學界,特別是有志於中國史研究的青年學生。從淵源來說,史學入門之類的書籍國內早已有之,諸如張之洞《書目答問》即是。但這種舊日的入門書,充其量不過是一種史料學、志志學而已。與此不同,《中國史研究入門》一書的編著體例、結構乃至內容體現了時代的特點。

Ⅲ 推薦有關幾本中國歷史方面的書籍(適合中學生看的)

1、《全球通史》 作者:斯塔夫里阿諾斯

作為一本入門級書,它可以幫助讀者迅速建立起基本的歷史時空觀念。因此,對於高中生來說,作為一本通史書籍它確實沒什麼大問題,史實准確,敘述得當,配圖豐富(要知道許多歷史書籍是完全沒配圖的)。

2、《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作者:陳旭麓

陳旭麓先生也不會知道自己文章被斷章取義後會被那些命題專家們問些什麼。之所以推薦這本書,是因為今天對於近代史的許多看法的來源都出自於這本書。例如,多元史觀下對歷史事件的再評價,對於高中生來說還是能夠開闊眼界。

3、《國史大綱》作者:錢穆

同樣是一本通史類書籍,與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比起來,錢穆的著作具有更強目的性。例如,這本《國史大綱》,錢穆擔心中國會完全淪陷於日本的鐵蹄之下,為了讓後世子孫能了解中國歷史,於是寫下了這本《國史大綱》。

4、《天朝的崩潰》作者:茅海建

茅海建先生這些年在歷史圈可謂是影響力極大,每每新書出版或論文發表都好似丟出一顆巨型TNT。他的文章既掀翻了往年沉珂,又為今人炸開一條新通道。

至於為什麼會推薦高中生讀這本書,是因為它會打破我們課堂上關於中國近代史的陳詞濫調。只有讀完這本書,你才會知道那段歷史是多麼吸引人,也才會知道啪啪打臉歷史老師的快感。

5、《萬曆十五年》作者:黃仁宇

本書是一部改變中國人閱讀方式的經典。作者用近乎平淡的筆觸分析一個皇朝從興盛走向衰頹的原因,而這些平淡的敘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對歷史學不感興趣的讀者,也心有戚戚焉。

Ⅳ 我想了解中國歷史要看什麼書

可以看《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等。

1、《史記》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

《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餘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餘字。《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

2、《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全書共八十萬字。

3、《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

《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

《後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長統傳》中,范曄詳細地收錄了八篇抨擊時政的論文。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而最終成書,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5、《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Ⅳ 如果想詳細了解中國古代史,應該讀什麼書

1、《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是外文出版社出版圖書,為現代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學家林漢達所著,講述了中國的實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國發展史、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歷史讀物。

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現代語言寫出來,通俗易懂。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約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淵源,所以"上下五千年"也就代指整個中國歷史。

2、《中國通史》

《中國通史》以豐富的視聽手段再現自中華文明起源到1911年時期的浩瀚歷史圖景,較全面地講述中國古代歷史發生、發展過程,揭示歷史發展趨勢及規律。

3、《國史大綱》

《國史大綱》是199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錢穆。本書主旨在發明其相互影響,及先後之演變發展,以作國人如何應付現時代之種種事變作根據之借鑒。

這是一部中國通史,因用大學教科書體例寫成,不得不力求簡要,僅舉大納,刪其瑣節。

4、《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

《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是2006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倬雲。

將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當作中國文化圈不斷擴張的過程,分為中原的中國,中國的中國,東亞的中國,亞洲多元體系的中國,世界的中國以及中國近百年現代化浪潮的蹣跚歷程。

5、《中國文明的起源》

《中國文明的起源》是 第1版 (2009年9月1日) 中國出版集團,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夏鼐。

敘述了從元謀人、北京人到山頂洞人的演進過程,勾畫了中華大地早期人類進化的輪廓。中華文明遍布各地,呈現了多元發展、互相滲透、融聚一體的特點。炎、黃作為傳說人物成了炎黃子孫的人文始祖,反映這一時代的巨大進步。

Ⅵ 想全面了解中國歷史,應該看什麼書

最好是看《史記》+《東周列國志》+《資治通鑒》(白話版)+《續資治通鑒長編》(白話版)+《明史》+《清史稿》,從上古三皇五帝到清代的歷史都有了。《二十四史》量太大,對古文功底要求又高。

Ⅶ 想了解歷史,初學者該看什麼書

國史大綱?中國通史?人類學簡史?宇宙簡史?23333
古文的史記?資治通鑒?XXX解史記,XXX解資治通鑒?
這類玩意主要不是看內容寫啥,標題是啥,而是看作者是誰…………大家寫的才有可信度、互相印鑒、嚴而求實

——————————————————————————————————————
豆瓣@大清炮隊對《國史大綱》的書評:
中國通史類作品比較受推崇不外乎以下幾本,如果想看的話選一部來讀即可:

《中國通史》呂思勉 (30-40年代 - 淪陷區), 《國史大綱》 錢穆 (30-40年代 - 國統區)

《中國通史》範文瀾 (50-60年代 - 大陸), 《中國通史》傅樂成 (50-60年代 - 台灣)

《中國通史》白彝壽等 (90年代 - 大陸)

還有一部西方視角的《劍橋中國史》(費正清等 - 英文著作)

其中範文瀾、白彝壽版《中國通史》和《劍橋中國史》都是大部頭,其他的想看到還可以看完。

1. 《國史大綱》是看過的唯一一本繁體字豎排版的書。900多頁的書慢慢的大半年才讀完。

2. 原來古人這種排版方式還是有不少好處的:正文分大中小三種字體,分別對應主要內容,細節內容和文中註解。這樣全書錯落有致,而且易於閱讀:不感興趣的地方直接讀大字體,跳過其餘,感興趣的地方可讀細節,有疑惑的地方還有插入文中的小字引用部分進一步說明。

3. 一般來說,史學家要秉持的最重要職業操守就是客觀公正,此點是也史學家和文人最大的區別。為了避免寫出文人寫的那種不靠譜的東西,史學家會極力避免情緒化的東西在作品裡面。而《國史大綱》卻有點不同,不僅有一個激憤的序言,而且開篇前還有一篇長達15節30多頁的引論,全部用來對比西方歷史,宣揚中華歷史的光輝偉大獨特先進。不是這位近代最有名的史學家之一不淡定,而是此書成於30年代末40年代初,正是中華民族存亡最危機的時候,而整整100年的摧殘也讓大批知識界人士對中華文明信心全無,對未來失去方向。因此錢穆要用此書(用作大學教材)提振青年學生對中華文化的信心,期望借歷史得到強大的凝聚力,共同讀過最危難的時刻。

4. 即使對這本書不感興趣,序言以及30多頁的引論(對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對比總結得很好)還是非常值得讀讀的。

5. 本書以政治、經濟、文化為切入點,基本走的都是大脈路,充分發揮了作為史學家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的特長,對各時期的政經文變化和原因都有所歸納和總結,嚴謹而全面,而對歷史書籍一般著墨最多的戰爭方面倒是內容很少。書中對政治制度變化的研究最為完備和成熟,這點也集中體現在他的名作,專門講政治制度變遷的小冊子《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這方面他的權威性應當不做第二人想。

6. 可能是因為處在整個民族最黑暗最無助的時期,錢穆在著作中體現出很多民族主義的立場,對元和清兩朝透露出其基本否定的態度。嚴格上來說這算是小敗筆,史學家應盡量客觀而少表露立場,不管是民族主義的還是意識形態的,不過處在那種年代,也是情有可原。

另:
相對於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傅著並沒有特殊的史觀,卻十分重視經過考訂的歷史現象。錢先生的大著,吸納了顧炎武、顧祖禹、顧棟高、趙翼和錢大昕等人的著作,因此《國史大綱》中,埋藏了上百個可以作為博士論文的題目。傅先生的《中國通史》,則是綜合已經成定論的許多研究發現,做個總結。兩者各有長處。
——許倬雲

Ⅷ 想要了解中國真正的歷史,該看什麼書呢

最基礎的就是《史記》。

史記講述了上古黃帝時代,到漢武帝時代的歷史,上下3000多年的歷史,而且作為通史名著,史記裡面的很多歷史事件記錄十分完整具體,可以很好的了解歷史。

之後就可以看《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講述漢朝以及之後的歷史,後續的歷史書籍,很多都是明朝整理的,在清朝又有了《名史》。

歷史上有總共「二十五史」,也是比較公認的正史。

Ⅸ 推薦幾本歷史類的書籍看看

1、《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

在本書中,黃仁宇用近乎平淡的筆觸分析一個皇朝從興盛走向衰頹的原因,而這些平淡的敘述自有

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對歷史學不感興趣的讀者,也心有戚戚焉。

2、《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 ——L·S·斯塔夫里阿諾斯

該書內容上起人類的起源,下迄20世紀70年代多極世界相對峙時期,上下數十萬年,一氣呵成。該

書材料新,范圍廣,除了政治、經濟外,還涉及軍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學技術、人口、移

民、種族關系、道德風尚、思想意識等各個方面。

3、《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約翰·赫斯特

作者從三大元素:古希臘羅馬文化、基督教教義以及日耳曼戰士文化開篇,描述了這三大元素如何

彼此強化,又相互對立,最終形塑為歐洲文明的內核。

4、《明朝那些事》——當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

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

5、《中國人史綱》——柏楊

《中國人史綱》,是柏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近代以來中國作家著史的最傑出代表作。該書完

成於監獄之中,以近八十萬字的篇幅,講述和評論了從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時代到二十世紀第一年八

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整部中國歷史。

此書有如下優點:首先是文字舒展漂亮,如行雲流水;評論尖銳深刻,可洞幽燭微。其次,在章節

安排上富於創造。全書以「世紀」分章,以問題分節,給人以明快的感覺。

6、《大秦帝國》 ——蕭然

嚴格尊重歷史事實,充分吸收最新歷史研究成果,讓深邃的目光穿越時空,以宏大浩盪的氣魄,充

滿激情的筆墨,刻畫了一大批個性鮮明、呼之欲出的歷史人物,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巨幅歷史畫

卷,展示了嬴秦家族五百年的奮斗史和秦王國、秦帝國的興亡歷程。

Ⅹ 學中國歷史看什麼書好~

首先最好的,最客觀最直接的當然是讀正史也就是二十四史,現在算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不管怎麼算吧,正史這東西是一些或在朝或在野的學者所編纂的,當然其中也包括一些起居注之類的官員的記載、協助寫成。

然後成書經過皇帝同意入正史的史書,才算正史,而史書一般都是時間越靠近當時那個年代越靠譜的,所以二十四史擁有著足夠的權威性。

然後我國古代文人向來有秉筆直書的傳統,據說魏惠王為了保證自己兒子,做太子時兄弟相爭的事不被史官記錄,在病危榻上讓史官寫成自己下令,史官卻寧死不屈,並且聲稱死了自己還有天下文人。

而當年司馬遷寫出《史記》後漢武帝還看過,對於把自己先祖寫成痞子這事兒,雖然很生氣,但也無話可說,而北魏時期更是爆發了著名的國史之獄,因為崔浩的秉筆直書加上鮮卑族和漢人的來年爭斗,主筆的崔浩以及其姻親、高門士族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都受到了族誅,所以中國歷史讀古典最可靠。

所以,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故事波譎雲詭,歷史人物也是毀譽參半、各執一詞,要想讀懂歷史還是選擇自己喜歡的類型來,讀書嘛,自己喜歡就好。

閱讀全文

與了解歷史看什麼書入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