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歷史分幾個階段時間是什麼時候
世界歷史可以為分史前時期、古代文明時期、帝國與征服時期、封建時期、中世紀、資本主義六個階段。
1、史前時期:500萬年前~公元前5000年
早期人類的進化
原始農業的出現、原始畜牧業的出現、父系氏族公社金石並用時代的來臨、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私有制的產生、軍事民主制國家產生、原始社會的文化、原始的宗教、原始繪畫、原始雕刻,原始音樂。
2、古代文明:公元前5000~前500年
亞洲 (公元前5000~前500年)
中國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階級社會的產生、夏啟建國、少康中興、夏桀亡國、商朝的興衰、成湯建商商朝的滅亡、商朝的農業生產技術、神奇的甲骨文、發達的青銅文化、禮樂統治下的西周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3、 帝國與征服: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亞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秦朝統一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建立、秦始皇萬里長城的修築、秦朝的覆亡、「世界第八大奇跡、」 西漢劉邦建西漢、漢武帝時代、漢匈和戰、司馬遷著《史記》、孔雀帝國被佔領的時代、
旃陀羅笈多創立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征伐、孔雀王朝時期的政治與軍事、森嚴的種姓制度、孔雀王朝後的印度、帝國時代的文化、印度的史詩《佛本生經》、孔雀帝國時代的建築藝術。
4、封建時期
歐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馬其頓的興起、馬其頓王國的興盛、腓力二世統一希臘、亞歷山大東征、安提柯王朝的建立、斯巴達的社會改革、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國、托勒密王朝的專制統治、強權獨裁時代的到來、蘇拉獨裁龐培興起、前三頭同盟,愷撒獨裁後三頭同盟等。
亞洲(公元元年~400年)
中國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階級社會的產生、夏啟建國、夏桀亡國、商朝的興衰、神奇的甲骨文、發達的青銅文化、禮樂統治下的西周等級森嚴的分封制、周公制禮作樂、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清凈無為」的道家、孔子創立儒學、《考工記》問世等。
5、中世紀
歐洲(公元400~1500年)
日耳曼王國的建立、古代日耳曼人的社會制度、西歐封建關系的萌芽、日耳曼諸王國的建立、倫巴德人入侵義大利、西歐封建制的產生、克洛維創建法蘭克王國等。
亞洲(公元400~1500年)
元朝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忽必烈稱帝、元朝建立行省制度、郭守敬與《授時歷》、關漢卿與元曲、中前期的明朝、明朝的建立、明初設內閣、朱元璋加強吏治、鄭和下西洋等。
6、資本主義:1300~1600年
歐洲(1300~1500年)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但丁創作《神曲》、第一個人文主義者彼特拉克、薄伽丘與《十日談》、早期文藝復興的藝術、早期文藝復興的史學、義大利後期文藝復興、全才式人物達·芬奇、米開朗琪羅等。
(1)歷史是什麼時間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階段——傳說時代和氏族時期
傳說時代
傳說時期:又稱傳說時代、上古時代、遠古時代、三皇五帝時代或神話時代,在中國指的是夏朝以前的歷史時期。
中國猿人(較早期為一百七十萬年,較晚期為四五十萬年)只在地下留下原始的舊石器文化,不可能有當時的神話傳說留傳下來。到大約六七千年以前,各地以不同形式走向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還留下了新石器文化。
這時各族有自己的圖騰崇拜及宗教和神話,但往往是些朦朧的記憶或結合後來的宗教思想所作的描述。到大約五六千年前,各地先後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有了內容較豐富的神話傳說。
氏族
最早的神話故事和歷史傳說,總是氏族部落關於其本氏族或本部落的來源及其祖先的神話故事。這樣的神話傳說靠歷史文獻記載下來,並逐步發生由較簡朴到較復雜,由缺乏系統到逐步有系統。
由神性很濃逐漸演化成人性,由純神話逐步變成歷史故事的演進變化。從西周到戰國,就是中國古史神話傳說演進變化的時期。漢代則把它歷史化、定型化。
西周文獻中的古史神話傳說今存反映古代各族神話傳說的最早文獻,是《詩》和《書》中屬於西周的一些篇章(包括西周加工的夏商文獻遺篇)。還有《易》的卦爻辭,因其錄事隱約,不如《詩》、《書》那樣明確反映了有史實作為背景的一些商周兩族的古代神話傳說。
⑵ 中國歷史時間軸是什麼
中國歷史時間軸如下:
公元元年之前是夏、商、周、秦、西漢,公元之後是西漢末年至今。
具體時間順序如下:
夏:約前2070~1600年(400餘年)
商:約前1600~1046年(600年左右)
西周:約前1046~771年(300餘年)
東周:前770~256年(400餘年)
春秋:前770~476年(300餘年)
戰國:前475~221年 (200餘年)
秦:前221年~前206年(15年)
漢:前206年~公元220年(400餘年)
西漢:前206年~公元25年(包括王莽與更始帝)(200餘年)
東漢:25~220(100餘年)
三國:220~280(60年,不過三國時代一般從184年黃巾之亂算起)
魏:220~265(45年)
蜀:221~263(42年)
吳:222~280(58年)
晉:265~420(100餘年)
西晉:265~317(52年)
東晉:317~420(103年)
南北朝:420~589年(169年)
南朝:
宋(420~479)、齊(479~502)、梁(502~557)、陳(557~589)
北朝:
東魏(534~550)、西魏(535~556)、北魏(386~534)、北齊(550~557)、北周(557~581)
隋:581~618(37年)
唐:618~907(200餘年)
五代:
後梁(907~923)、後唐(923~936)、後晉(936~947)、後漢(947~950)、後周(920~960)
十國:
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國、馬楚、南漢、南平、北漢(902~979)
宋:
北宋:960~1127(100餘年)
南宋:1127~1279(100餘年)
與宋同時期:
遼:907~1125(200餘年)
金:1115~1234(100餘年)
元:1206~1368(1206鐵木真建國,1271年正是定國號為元,97年)
明:1368~1644(200餘年)
清:1616~1911(200餘年)
中華民國:1912~1949(3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至今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迭幾為世界之冠。每朝的創建者要首手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朝代名稱)。國號就是一個國家的稱號。《論語·子路》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名正方可言順,確立了國號也就是名正了,一個新的王朝從此誕生。
事實上朝代更迭,王朝通常不會如此順利地過渡到另一個王朝,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
朝代往往是在推翻現存統治之前建立起來的,或者是在被打敗之後持續了一段時間(完成統一)。就像清朝建立於1636年(如果從後金開始算是1616年),而最後一個明朝的政權直到1663年才被廢。這種統治的變化是混亂而漫長的事情,清政府用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來擴大對全中國的控制。
⑶ 世界歷史分幾個階段 時間是什麼時候
世紀歷史大致分為7個階段,具體如下。
第一個階段:史前時期 500萬年前~公元前5000年
南方古猿、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舊石器時代與血緣家族的演變、舊石器時代早期血緣家族的出現、舊石器時代中期、舊石器時代晚期、母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的產生、新石器時代近親結婚的禁止及對偶婚的產生。
原始農業的出現、原始畜牧業的出現、父系氏族公社金石並用時代的來臨、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私有制的產生、軍事民主制國家產生、原始社會的文化、原始的宗教、原始繪畫、原始雕刻,原始音樂。
第二個階段:古代文明 公元前5000~前500年
亞洲 (公元前5000~前500年)
蘇美爾·阿卡德城邦的建立和統一、蘇美爾的政治結構神廟、大經濟阿卡德統治、南部兩河流域烏爾第三王朝、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古巴比倫王國的興起、漢謨拉比的統治;
亞述帝國亞述國家的產生和演變、亞述帝國的建立、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王國滅亞述、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化、楔形文字、吉爾伽美什史詩、古代兩河流域的科技、巴比倫的天文學;
巴比倫的數學成就、腓尼基文明、腓尼基的興起、腓尼基發達的經濟、赫梯和古巴勒斯坦赫梯的興亡、古巴勒斯坦的統一猶太教的產生、古代印度文明、早期哈拉巴文化階級的產生;
國家的出現、四大吠陀婆羅門教的創立、列國時代的印度十六國的建立、摩竭陀國稱霸城市的再度興起、沙門新思潮佛教的產生與釋迦牟尼、中國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
階級社會的產生、夏啟建國、少康中興、夏桀亡國、商朝的興衰、成湯建商商朝的滅亡、商朝的農業生產技術、神奇的甲骨文、發達的青銅文化、禮樂統治下的西周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周公制禮作樂、西周的宗廟祭祀、國人暴動與宣王中興、三星堆文化、紛亂的東周、平王東遷、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清凈無為」的道家、孔子創立儒學;
《考工記》問世、波斯帝國的興衰、波斯帝國的建立、大流士一世改革、大流士的對外政策、波斯帝國的經濟、波斯帝國的衰亡。
非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國家的產生和早期王朝時期前王朝文明、提尼斯王朝的建立、古王國時期的經濟社會、古王國的經濟、古王國的瓦解、法老和金字塔中王國時期、第一中間時期和人民起義、埃及的再度統一;
中王國時期的對外戰爭、中王國時期的農業和手工業、中王國的滅亡、新王國的盛衰強盛的第十八王朝、新王國的冶金業和紡織業、發達的商業和海外貿易、埃赫那吞宗教改革;
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爭霸、新王國的衰亡、後期埃及塞易斯王朝、後期埃及前期的經濟、波斯征服埃及、波斯對埃及的統治、埃及人民反抗、波斯的斗爭後期、埃及滅亡、古埃及的文化早期的象形文字、圖騰崇拜到自然崇拜;
宏偉的雕塑建築和精湛的工藝、藝術、發達的天文歷法、非洲的其他文明、撒哈拉農耕社會、努比亞文化、凱爾邁文化、迦太基文明的興起、迦太基的政治制度、迦太基在北非的擴張,迦太基的貿易和探險。
歐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邁錫尼文明、邁錫尼的墓葬、特洛伊戰爭、古希臘城邦、國家的出現、城邦的形成、斯巴達城邦、國家的形成、雅典城邦國家形成、梭倫改革、希臘城邦的繁榮;
希波戰爭戰後、希臘的城邦經濟、奴隸制度的發展、城邦民主政治的發展、希臘諸城邦的沒落、雅典的海上霸權、伯羅奔尼撒戰爭、戰後諸城邦的危機;
後期希臘城邦的爭霸和衰亡、古典時期及以前的希臘文化、希臘的宗教與神話、發達的戲劇、精美的建築和雕刻、史學的繁盛,哲學的興起。
美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美洲的早期文明、亞洲人的遷入、奧爾梅克文明、特奧蒂爾坎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
第三個階段:帝國與征服公元 前500~公元元年
歐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馬其頓的興起、馬其頓王國的興盛、腓力二世統一希臘、亞歷山大東征、安提柯王朝的建立、斯巴達的社會改革、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國、托勒密王朝的專制統治、托勒密王朝的衰敗;
塞琉古王國的專制統治、發達的塞琉古商業、塞琉古的手工業、塞琉古的衰亡、馬其頓時期的文化數學家和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歐幾里得與幾何學天文學和地理學的發展、哲學的進一步發展;
日趨成熟的雕塑藝術、伊索寓言、古羅馬的王政時代、伊特魯里亞人、羅馬的氏族制度民主軍事制度、圖里烏改革、王政時代的結束、早期的羅馬共和國、設立平民保民官;
李錫尼一塞克斯圖法平民斗爭和新貴族的產生、征服義大利、羅馬共和國早期的社會經濟、羅馬的對外擴張、第一次布匿戰爭、第二次布匿戰爭、第三次布匿戰爭、侵略西班牙羅馬的行省;
統治羅馬、共和國的沒落、西西里起義、斯巴達克起義、共和時代的文化、羅馬的宗教神話和祭司羅馬的建築藝術、朴實的歷史和哲學、強權獨裁時代的到來、米特里達梯戰爭、蘇拉獨裁龐培興起、前三頭同盟,愷撒獨裁後三頭同盟。
亞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秦朝統一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建立、秦始皇萬里長城的修築、秦朝的覆亡、「世界第八大奇跡、」 西漢劉邦建西漢、漢武帝時代、漢匈和戰、司馬遷著《史記》、孔雀帝國被佔領的時代;
旃陀羅笈多創立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征伐、孔雀王朝時期的政治與軍事、森嚴的種姓制度、孔雀王朝後的印度、帝國時代的文化、印度的史詩《佛本生經》、孔雀帝國時代的建築藝術。
第四個階段:封建時期 公元元年~400年
歐洲(公元元年~400年)
羅馬帝國的建立、奧古斯都建立元首政治、屋大維對內的政治制度、繁榮的「和平時代」、經濟的發展、城市的興盛、從黃金時代到三世紀危機、隸農制的盛行、皇權的進一步加強;
羅馬的「黃金時代」、羅馬城市和商業的蕭條、混亂的政治、統治後期的羅馬帝國、戴電里先統治、君士坦丁大帝獨裁、扶持基督教、繼續衰弱的帝國經濟、帝國的分裂;
基督教的興起和傳播、基督教的演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馬克西穆斯之亂、四大「蠻族」掌權、帝國時代的羅馬文化、自然科學的發展、唯心主義哲學的盛行、發達的史學、帝國時代的法學、羅馬的文學、羅馬的建築和雕塑藝術
亞洲(公元元年~400年)
東漢劉秀建東漢、外戚宦官專權、班固著《漢書》、蔡倫改進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三國鼎立時期的中國、亂世梟雄——曹操、建安文學、蜀國的建立、諸葛亮治蜀、孫權建吳;
西晉和東晉的建立、「五胡十六國」興起、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兩晉的書畫藝術、陶淵明與田園詩、貴霜帝國的建立、開明的迦膩色伽、統治早期的薩珊、波斯帝國薩珊波斯的興起;
薩珊和羅馬的戰爭、馬資達克起義、古代朝鮮箕氏、朝鮮新羅百濟建國、朝鮮半島的古代文化、古代日本繩文式和彌生式文化,邪馬台國大和國家的興起。
美洲、非洲(公元元年~400年)
正在發展的美洲和非洲、瑪雅文明的興起、摩羯文化、印加文明興起、阿克蘇姆國統治,東非迦納王國的繁榮。
第五個階段:中世紀 公元400~1500年
歐洲(公元400~1500年)
日耳曼王國的建立、古代日耳曼人的社會制度、西歐封建關系的萌芽、日耳曼諸王國的建立、倫巴德人入侵義大利、西歐封建制的產生、克洛維創建法蘭克王國、矮子丕平篡權;
查理曼帝國形成、帝國的分裂、北歐海盜海盜時代的來臨、北歐海盜的擴張、「無骨者」伊瓦爾和哈拉爾德、北歐海盜的覆滅、發達的航海造船技術、北歐的口頭文學、 9~11世紀時期的西歐;
加洛林王朝時期的法國農業、羅伯特王朝與加洛林王朝的斗爭、加佩王朝的建立與王權的式微、亨利一世統治下的德國、俗權和教權之爭、盎格魯一薩克遜人征服英格蘭、十字軍東侵;
十字軍東征的起因、克勒芒城宗教會議、十字軍第一次東征、十字軍血洗耶路撒冷、薩拉T反擊十字軍、君士坦丁堡之災、法蘭西民族國家的形成、法國王權的加強、路易九世改革;
腓力四世控制教權、巴黎市民起義、路易十一統一法國、11—15世紀時期的英格蘭、諾曼底征服、亨利二世改革、《自由大憲章》的簽訂、獒國國會的出現、既特·泰勒起義、紅白玫瑰戰爭;
英法百年戰爭、百年戰爭的爆發、竟雷西戰役、二十年的和平、聖女貞德、酉年戰爭的結束、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菲特烈一世侵略義大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開始、漢薩同盟的建立;
媛尼斯和佛羅倫薩共和國、西班牙基督教王國的興起、暴死病黑死病的泛濫、黑死病的傳播路線、黑死病之後的歐洲經濟、黑死病的長期影響急劇下降的人口、中世紀的基督教和西歐文化;
羅馬教會教階制的演變、英諾森三世加強教權、異端運動的發展、大學的出現、哥特式建築的興起、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一世的法典改革、查士丁尼對外擴張、拜占庭帝國的瓦解;
拜占庭的史學、中世紀時期的東南歐、第一保加利亞王國的建立、尼曼亞統治塞爾維亞、阿爾帕德王朝時期的匈牙利、瓦拉幾亞時期的羅馬尼亞、中世紀時期的捷克和波蘭、捷克國家的形成;
德國勢力的滲入、蒙古帝國大一統時期、胡司宗教改革、胡司戰爭、普亞斯特王朝時期的波蘭、金帳汗國統治時期、留里克王朝的建立、基輔羅斯公國、伊凡四世改革,立窩尼亞戰爭。
亞洲(公元400~1500年)
北朝北魏的建立、孝文帝改革、賈思勰著《齊民要術》、北周立國、北朝開鑿石窟、南朝劉宋的建、立齊梁陳的更替、祖沖之求圓周率、山水詩勃興、劉勰著《文心雕龍》、隋朝一統、隋朝的建立、隋朝改革官制和創設科舉;
煬帝開修大運河、李春建趙州橋隋朝的滅亡中前期的唐朝貞觀之治玄奘西遊與鑒真東渡武周革命開元盛世造紙術西傳僧一行實測子午線唐朝的衰敗安史之亂、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黃巢大起義與唐朝滅亡;
原始火葯的發明、詩歌藝術的頂峰、北宋的興衰、陳橋兵變、王安石變法、北宋和遼、西夏的關系、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宋詞的興盛、南宋南宋的建立、南宋抗金、繁榮的南宋商業、朱熹集理學之大成;
宗教大融合和禪宗盛行、 元朝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忽必烈稱帝、元朝建立行省制度、郭守敬與《授時歷》、關漢卿與元曲、中前期的明朝、明朝的建立、明初設內閣;
朱元璋加強吏治、鄭和下西洋、大明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晚明景象、賦稅制度的重大改革、明朝與後金的戰爭、明末農民起義與明朝的滅亡、明朝的科技、長篇小說的繁榮。
美洲(公元400-1500年)
中世紀時期的印第安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帝國的建立、印加文化、瑪雅貿易,瑪雅人的社會結構。
非洲(公元400~1500年)
封建時期的埃及、埃及封建制度的形成、埃及國家的獨、立反抗十字軍的斗爭、阻止蒙古帝國西進、土耳其統治下的埃及、中世紀時期埃及的文化、北非和東非馬格裡布的獨立、阿爾摩哈德朝的統一;
東蘇丹諸國、衣索比亞王國 、「桑給帝國」時期、桑給帝國發達的對外貿易、西非和南非迦納王國的興衰、馬里王國的崛起、桑海王國的獨立、桑海王國的衰敗,大辛巴威。
第六個階段:資本主義 1300~21世紀
16~18世紀,手工工場在西歐有了迅速的發展。英國的呢絨業最為典型。海外貿易長足進步,海外貿易壟斷公司(如東印度公司)陸續建立。
18世紀,法國成為歐洲大陸手工工場最發達的國家。這一時期工業資本和商業資本尚未完全分開。商業資本控制著工業和金融資本佔有首要地位是16~18世紀西歐資本主義發展中的兩大特點。
此時非歐洲地區的中國和日本等國也呈現出一些現代化的氣象,但是不及歐洲現代化充分,總體上仍然是古代社會。中國的國力仍然強大,在工業革命後方被歐洲超過。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在自然科學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出現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它將人類社會從蒸汽時代推進到電氣時代。
內燃機的發明與應用,化學工業的大發展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另兩大成果。第二次工業革命改變了先進工業國的產業結構,使它們開始由以輕工業為主導演進到以重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大國,實現了工業化。
第七個階段: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1945年—2018年(仍在進行)
講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的世界歷史。它是世界通史的一部分,也是人類社會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過渡的一個階段的歷史。
世界當代史的基本線索,即兩級格局的形成和「冷戰」激烈對抗時期;兩大陣營解體,三個世界的格局逐漸形成時期;兩極與多級並存和互動時期;世界格局大轉換時期。理解西方史學界對世界史的劃分方法,掌握什麼是「冷戰」。
⑷ 以歷史是什麼,時間是什麼,這樣的句型再造15個
歷史是無頭無尾的故事,時間是一條永不停息的河。
歷史是時間的記載,時間是歷史的銘刻。
歷史是春天裡偶爾才會被人注意的草芽,時間是冬天裡會被人感嘆的融雪。
歷史是風帶來的消息,時間是雨帶走的氣息。
歷史是深刻的,時間是假設的。
歷史是不經意間天地遺留的一點塵埃,時間是無所謂的宇宙開的一個玩笑。
歷史是兵戈鐵馬中不斷前行的馬車,時間是斜風細雨里小巷執傘的姑娘。
歷史是時間帶來的回憶,時間是歷史存在的象徵。
歷史是我走過的足跡,時間是我正經歷的現在。
歷史是不可逆轉的,時間是永不停留的。
歷史是我們學習的基礎,時間是我們前進的障礙。
歷史是一場游戲,時間是游戲的始終。
歷史是惆悵的,時間是悲傷的;歷史是華麗的,時間是開心的。
歷史帶給時間傷痕,時間留下歷史血跡。
歷史是歷史之所以歷史,時間是時間想當然時間。
⑸ 什麼是時間什麼是歷史
其實我也對這類問題很感興趣,看到你提到這一問題,我就來說說我個人的淺見,以作交流之用。
首先,什麼是時間。我認為時間至少具有兩個范疇,即物理上的時間與意識上的時間。什麼事物理上的時間呢,其實指的就是光。舉個例子,假如有一個離我們十光年遠的恆星,那麼從這顆恆星發光開始,它的第一縷光到達地球以被我們觀測需要十年的時間,那麼在這顆恆星誕生之後到這第一縷光到達地球的第十年之前,雖然這顆恆星對於自己來說已經在物理上確信無疑的存在了但是由於攜帶者這顆恆星已經存在的信息的光還未到達我們的地球,所以,對於我們來說,這顆恆星是不存在的,換句話說,我們與這可離我們十光年遠的恆星之間的時間相差十年,這便是相對論的一個不太嚴謹的例子,主要是希望你能明白物理上的時間是相對的,取決於用於觀測的基點時間。
再說說,意識上的時間,同樣以上面的例子說明。假如人類擁有了超空間躍遷能力,甲在地球上觀測,乙通過超空間躍遷技術在瞬間到達上面所說的恆星,那麼以地球為基點時間,乙超越了甲十年的時間,換句話說,乙向未來穿越了,但是由於是瞬間到達,在意識上所經歷的時間或者說感覺時間其實是同甲一樣的,也即是雖然穿越了,但在意識上並沒有影響。我們在深入一點,這個對於乙的在意識上所經歷的時間或者說感覺時間實際上可以認為是以乙本身為基點時間的時間,而在穿越之前乙的時間與甲的時間是一樣的都是以地球為基點的時間,那麼在穿越之後乙任然沿用著以自身為基點的時間也即甲的時間或地球時間,但是以地球為基準的時間在實際上已經與乙相差了十年,這里出現了悖論,原因是乙違反了時間定律進行了超空間躍遷,所以對於乙來說,無論是地球時間還是該恆星時間都已經不真實了,只有以乙自身為基準的時間函數仍未坍塌,意識上的時間與物理上的時間最終合而為一,換句文學點的話,這一刻,只有你才是你的真實。
說到這里,歷史這一概念也已經足夠清晰了,什麼是歷史?歷史是個共享概念,是以同一空間點作為基準時間點的時間過程,當基準時間點變更後,作為共享概念的歷史也就不復存在了,但是你自身的歷史卻仍然存在,而這一你自身的歷史則往往衍生於當初那個作為共享概念的歷史,是對當初那個作為共享概念的歷史的加工和個性化解讀,而在當初那個作為共享概念的歷史消失以前,所有人的歷史都是統一的。
說句題外話,不知你看沒看過最近那部《李獻計歷險記》?其中描述了一種叫做差時症的病,「其表現就是在意識上將一段時間極度的拉長或縮短」,這句話有問題,「一段時間」是誰的時間?「極度的拉長或縮短」後的時間有是誰的時間?這其實就有驗證了剛才說的那句話——只有你才是你的真實
說完了,沒想到我竟打了這么多字,期待你的迴音
⑹ 如果歷史是什麼,那麼時間就是什麼
如果歷史是船 那麼時間就是一條長河
如果歷史是金,那麼時間就是綿長沙灘
⑺ 歷史是什麼時間是什麼 歷史是一本書時間是一支筆的仿寫
仿寫:歷史是一本書,時間是一支筆
歷史是一個巨車,時間是車上的巨輪,
歷史是一條長河,時間是一隻小船.
⑻ 歷史是什麼時間是什麼
仿句,如果歷史是什麼 那麼時間就是什麼
寫回答共2個回答
郭猛199
LV.16
聊聊關注成為第141位粉絲
如果歷史是船,那麼時間就是一條長河。
如果歷史是金,那麼時間就是綿長沙灘。
如果是歷史是一條悠久的長河,時間就是一片無邊的汪洋.
如果歷史是一本書,那麼時間就是優美的文字;
如果歷史是一堵牆,那麼時間就是組成高牆的磚瓦
如果歷史是一幅畫,那麼時間就是絢麗的色彩;
如果歷史是一座高山,那麼時間就是嶙峋的巨石;
如果歷史是一棵大樹,那麼時間就是繁茂的枝葉;
⑼ 中國古代歷史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或標志)是什麼
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建立,出現國家,中國進入文明時期,這是古代史的開端。
公元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國進入近代史的開端,這是古代史的結束。
三代以前從夏朝開始,夏開啟了家天下的新模式,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經過四百多年的進程,商朝代替了夏,一樣的奴隸制國家,國家機器更加完善,手工科技各方面更加成熟而已。
公元前1000年左右,發跡於西岐的周滅了商,建立了周朝,周朝前後分西周和東周,歷經700多年,天下進入一個新的紀元。第一個封建王朝秦統一了中國,秦國祚極短十幾年就滅亡了,取代的是漢朝。
漢朝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封建大一統王朝,歷經將近400年,中國又陷入混亂,將近200於年的亂世終結於隋朝,隋朝和秦朝一樣,屬於開創型王朝,很快接力棒就交給了唐。
在這里中國又迎來一次新的大發展,不到300年,歷史走向偏差了,回歸混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接下來該宋王朝來收拾舊河山了,然而終其整個宋朝都無法恢復舊河山,一直苟延殘喘。
到了元朝,中國被北方的游牧民族統一了,建立了版圖最大的一個朝帶,游牧民族騎馬打仗很在行,要是統治整個國家還是不行,很快不到一百年就亡了。
元之後,明朝作為最後漢人統治的王朝登場了,還是逃不300年的命運!國祚296就滅亡了,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登場了。
清朝從後金正式改名到清,也存在了297年!於1911年被辛亥革命推翻,至此我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歷史就結束了,其中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成為中國近代史開端。
(9)歷史是什麼時間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自古東臨太平洋,北接荒蕪人煙的西伯利亞,西北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西南為喜馬拉雅山,在這樣一個封閉的環境之內生存,養成了國人含蓄內斂、保守中庸、消極忍耐的農耕性格。
故歷朝政府皆重農抑商,重倫理文采,輕科技實用;如夏政權在陝西、商政權在河南;西周政權在陝西、東周政權在河南。
秦、西漢政權在陝西、東漢政權在河南;隋、唐政權在陝西、北宋政權在河南。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歷史皆在農耕最發達的中原地區上演。
由此可見,中國一直都是以農耕為主的黃色文明。直到異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權才隨之坐落於此,中國的農耕地位才逐漸為之動搖。
⑽ 歷史是一條長河,時間是涌動著的波濤仿寫歷史是什麼什麼,時間是什麼什麼
歷史是一幅畫,時間是絢麗的色彩;歷史是一座高山,時間是嶙峋的巨石;
歷史是一棵大樹,時間是繁茂的枝葉;歷史是一條長河,時間是涌動的波濤.歷史是一條長河,時間是涌動著的波濤.歷史是一首曲譜,時間是跳動著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