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順治年間 八旗分別由哪些人管理
順治元年:管理大臣稱「固山額真」
鑲黃旗-滿洲宗室尹拜圖、蒙古、漢軍;
正黃旗-滿洲譚泰、蒙古、漢軍;
正白旗-滿洲阿山、蒙古、漢軍;
正紅旗-滿洲葉克舒、蒙古、漢軍;
鑲白旗-滿洲圖爾格、蒙古、漢軍;
鑲紅旗-滿洲葉臣、蒙古、漢軍;
正藍旗-滿洲覺羅巴哈納、蒙古、漢軍;
鑲藍旗-滿洲巴篤理、蒙古、漢軍;
順治二年:
鑲黃旗-滿洲宗室尹拜圖、蒙古、漢軍;
正黃旗-滿洲譚泰、蒙古、漢軍;
正白旗-滿洲阿山、蒙古、漢軍;
正紅旗-滿洲葉克舒、蒙古、漢軍;
鑲白旗-滿洲圖爾格、蒙古、漢軍;
鑲紅旗-滿洲葉臣、蒙古、漢軍;
正藍旗-滿洲覺羅巴哈納、蒙古、漢軍;
鑲藍旗-滿洲貝子吞齊、蒙古、漢軍;
順治三年:
鑲黃旗-滿洲宗室尹拜圖、蒙古、漢軍;
正黃旗-滿洲譚泰、蒙古、漢軍;
正白旗-滿洲阿山、蒙古、漢軍;
正紅旗-滿洲葉克舒、蒙古、漢軍;
鑲白旗-滿洲宗室韓岱、蒙古、漢軍;
鑲紅旗-滿洲葉臣、蒙古、漢軍;
正藍旗-滿洲覺羅巴哈納、蒙古、漢軍;
鑲藍旗-滿洲貝子吞齊、蒙古、漢軍;
順治四年:
鑲黃旗-滿洲宗室尹拜圖、蒙古、漢軍;
正黃旗-滿洲何洛會、蒙古、漢軍;
正白旗-滿洲阿山、蒙古、漢軍;
正紅旗-滿洲葉克舒、蒙古、漢軍;
鑲白旗-滿洲宗室韓岱、蒙古、漢軍;
鑲紅旗-滿洲葉臣、蒙古、漢軍;
正藍旗-滿洲覺羅巴哈納、蒙古、漢軍;
鑲藍旗-滿洲貝子吞齊、蒙古、漢軍;
順治五年:
鑲黃旗-滿洲宗室尹拜圖、蒙古、漢軍;
正黃旗-滿洲何洛會、譚泰、蒙古、漢軍;
正白旗-滿洲阿濟格尼堪、蒙古、漢軍;
正紅旗-滿洲葉克舒、蒙古、漢軍;
鑲白旗-滿洲宗室韓岱、蒙古、漢軍;
鑲紅旗-滿洲喀爾楚渾、蒙古、漢軍;
正藍旗-滿洲覺羅巴哈納、蒙古、漢軍;
鑲藍旗-滿洲貝子吞齊、蒙古、漢軍;
順治六年:
鑲黃旗-滿洲宗室尹拜圖、蒙古、漢軍;
正黃旗-滿洲譚泰、蒙古、漢軍;
正白旗-滿洲阿濟格尼堪、蒙古、漢軍;
正紅旗-滿洲葉克舒、蒙古、漢軍;
鑲白旗-滿洲宗室韓岱、蒙古、漢軍;
鑲紅旗-滿洲喀爾楚渾、蒙古、漢軍;
正藍旗-滿洲覺羅郎邱、蒙古、漢軍;
鑲藍旗-滿洲貝子吞齊、蒙古、漢軍;
順治七年:
鑲黃旗-滿洲宗室尹拜圖、蒙古、漢軍;
正黃旗-滿洲譚泰、蒙古、漢軍;
正白旗-滿洲阿濟格尼堪、額克親、蒙古、漢軍;
正紅旗-滿洲葉克舒、蒙古、漢軍;
鑲白旗-滿洲何洛會、蒙古、漢軍;
鑲紅旗-滿洲喀爾楚渾、蒙古、漢軍;
正藍旗-滿洲覺羅郎邱、蒙古、漢軍;
鑲藍旗-滿洲貝子吞齊、蒙古、漢軍;
順治八年:
鑲黃旗-滿洲宗室尹拜圖、蒙古、漢軍;
正黃旗-滿洲譚泰、伊爾德、蒙古、漢軍;
正白旗-滿洲覺羅巴哈納、蒙古、漢軍;
正紅旗-滿洲葉克舒、蒙古、漢軍;
鑲白旗-滿洲何洛會、卓羅、蒙古、漢軍;
鑲紅旗-滿洲喀爾楚渾、蒙古、漢軍;
正藍旗-滿洲覺羅郎邱、蒙古、漢軍;
鑲藍旗-滿洲藍拜、蒙古、漢軍;
順治九年:
鑲黃旗-滿洲陳泰、蒙古、漢軍;
正黃旗-滿洲伊爾德、蒙古、漢軍;
正白旗-滿洲覺羅巴哈納、蒙古、漢軍;
正紅旗-滿洲噶達洪、蒙古、漢軍;
鑲白旗-滿洲卓羅、蒙古、漢軍;
鑲紅旗-滿洲貝勒祜錫、貝勒巴爾楚渾、蒙古、漢軍;
正藍旗-滿洲覺羅郎邱、蒙古、漢軍;
鑲藍旗-滿洲藍拜、蒙古、漢軍;
順治十年:
鑲黃旗-滿洲陳泰、蒙古、漢軍;
正黃旗-滿洲伊爾德、蒙古、漢軍;
正白旗-滿洲覺羅巴哈納、蒙古、漢軍;
正紅旗-滿洲噶達洪、蒙古、漢軍;
鑲白旗-滿洲卓羅、蒙古、漢軍;
鑲紅旗-滿洲貝勒巴爾楚渾、蒙古、漢軍;
正藍旗-滿洲覺羅郎邱、蒙古、漢軍;
鑲藍旗-滿洲藍拜、蒙古、漢軍;
順治十一年:
鑲黃旗-滿洲陳泰、蒙古、漢軍;
正黃旗-滿洲伊爾德、蒙古、漢軍;
正白旗-滿洲覺羅巴哈納、蒙古、漢軍;
正紅旗-滿洲噶達洪、蒙古、漢軍;
鑲白旗-滿洲卓羅、蒙古、漢軍;
鑲紅旗-滿洲貝勒巴爾楚渾、蒙古、漢軍;
正藍旗-滿洲阿爾津、蒙古、漢軍;
鑲藍旗-滿洲藍拜、蒙古、漢軍;
順治十二年:
鑲黃旗-滿洲陳泰、蒙古、漢軍;
正黃旗-滿洲伊爾德、蒙古、漢軍;
正白旗-滿洲覺羅巴哈納、蒙古、漢軍;
正紅旗-滿洲噶達洪、蒙古、漢軍;
鑲白旗-滿洲卓羅、蒙古、漢軍;
鑲紅旗-滿洲宗室巴思翰、蒙古、漢軍;
正藍旗-滿洲阿爾津、蒙古、漢軍;
鑲藍旗-滿洲藍拜、蒙古、漢軍;
順治十三年:
鑲黃旗-滿洲陳泰、趙布泰、蒙古、漢軍;
正黃旗-滿洲伊爾德、蒙古、漢軍;
正白旗-滿洲覺羅巴哈納、蒙古、漢軍;
正紅旗-滿洲噶達洪、蒙古、漢軍;
鑲白旗-滿洲卓羅、蒙古、漢軍;
鑲紅旗-滿洲宗室巴思翰、蒙古、漢軍;
正藍旗-滿洲阿爾津、蒙古、漢軍;
鑲藍旗-滿洲藍拜、宗室羅託、蒙古、漢軍;
順治十四年:
鑲黃旗-滿洲趙布泰、蒙古、漢軍;
正黃旗-滿洲伊爾德、蒙古、漢軍;
正白旗-滿洲覺羅巴哈納、蒙古、漢軍;
正紅旗-滿洲濟席哈、蒙古、漢軍;
鑲白旗-滿洲卓羅、蒙古、漢軍;
鑲紅旗-滿洲宗室巴思翰、蒙古、漢軍;
正藍旗-滿洲阿爾津、蒙古、漢軍;
鑲藍旗-滿洲宗室羅託、蒙古、漢軍;
順治十五年:
鑲黃旗-滿洲趙布泰、蒙古、漢軍;
正黃旗-滿洲伊爾德、蒙古、漢軍;
正白旗-滿洲覺羅巴哈納、蒙古、漢軍;
正紅旗-滿洲濟席哈、蒙古、漢軍;
鑲白旗-滿洲卓羅、索渾、蒙古、漢軍;
鑲紅旗-滿洲宗室巴思翰、蒙古、漢軍;
正藍旗-滿洲阿爾津、穆臣、蒙古、漢軍;
鑲藍旗-滿洲宗室羅託、蒙古、漢軍;
順治十六年、十七年:十七年改管旗大臣漢名為「都統」
鑲黃旗-滿洲趙布泰、蒙古、漢軍;
正黃旗-滿洲伊爾德、蒙古、漢軍;
正白旗-滿洲覺羅巴哈納、蒙古、漢軍;
正紅旗-滿洲濟席哈、蒙古、漢軍;
鑲白旗-滿洲索渾、蒙古、漢軍;
鑲紅旗-滿洲宗室巴思翰、蒙古、漢軍;
正藍旗-滿洲穆臣、蒙古、漢軍;
鑲藍旗-滿洲宗室羅託、蒙古、漢軍;
順治十八年:
鑲黃旗-滿洲穆理瑪、蒙古、漢軍;
正黃旗-滿洲圖海、蒙古、漢軍;
正白旗-滿洲覺羅巴哈納、蒙古、漢軍;
正紅旗-滿洲濟席哈、蒙古、漢軍;
鑲白旗-滿洲索渾、蒙古、漢軍;
鑲紅旗-滿洲宗室巴思翰、特晉、蒙古、漢軍;
正藍旗-滿洲穆臣、蒙古、漢軍;
鑲藍旗-滿洲羅託、蒙古、漢軍;
㈡ 帕提亞人是波斯人還是東伊朗人
帕提亞人是大約在公元前700年的從多瑙河以北、喀爾巴阡山脈以東的原居地,穿過東歐大草原和南俄羅斯草原地區,來到頓河流域的西徐亞人一支。在嚴酷的環境中生存的帕提亞人都是無畏的戰士,出色的弓箭手,剽悍的騎手,是連續擊敗著名的羅馬兵團的唯一民族,逞強5個世紀之久。
背景
北印度在屈服於北方的貴霜壓力之前,谷先是屈服於來自西方和西北方的帕提亞人的壓力。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23年病逝後,留下了一個貪婪的遼闊帝國,但他並沒有指定繼承人,盡管他有一個也叫亞歷山大的兒子。結果,他的那些後代為了分享帝國、劃分勢力范圍而開始了連年征戰;這位偉大的馬其頓將軍所創立的事業被削弱了,並最終毀在了他的這些後代手中。我們知道,當年,旃陀羅笈多是在沒有造成任何傷害的情況下,就鞏固了其在東方的勢力,並一舉奪取了印度盆地至興都庫什山山麓的整個地區。在征服這個破碎帝國的亞力山大後代中,特別要記住安提帕特家族,他奪取了馬其頓王國、西安納托利亞的安提柯、埃及的拉格斯和巴比倫的塞琉西王國。但局勢很快就會發生變化,因為每個被佔領的王國和他們各自的後代都不是等閑之輩。在之前的帝國中,最耀眼的國家是埃及,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國家,一直比較穩定。托勒密人是拉格斯的後代,將在這里向世界,特別是向印度和東方展示他們創造的精美而豐富的文明。可以說,直至克婁巴特拉女王時代,埃及一直是地中海岸邊的一座文化燈塔。
盡管亞歷山大己建立起羅馬同遠東聯系的最重要的樞紐地帶,但我們還是要說到另一個極不穩定的王國,它就是其歷代繼承人都擁護的前阿赫門尼德王朝的塞琉西王國。然而,這個王國的統一卻得不到保證,它的希臘化是以不平等的方式完成的:城裡人和市中心區域的人講希臘語,並且熱衷於希臘的習俗和思維觀;農村人和大部分居民,在抗拒希臘化的神職人員的鼓勵下,仍保留著他們原有的傳統價值觀。這就使得王國難以管理。這樣,塞琉西的首領們便將他們的力量集中到敘利亞和巴比倫,使這塊幅員遼闊國上上的其他王國得到了生息:旁遮普(又被阿育王奪取),在北方和伊朗高原上,在那片冬季的酷寒和夏日令人窒息的炙熱輪番肆虐的、惡劣的乾燥荒漠中的米底王國,巴克特里亞和帕提亞。
然而,正是這個同斯塞克人有親姻關系的民族,以後取名帕提亞的帕爾尼人首先起義反對塞琉西王朝國王的王權。這些無畏的戰士,人人都是出色的弓箭手,個個都是剽悍的騎手。他們首先開始定居,然後修建城地,並不斷擴大他們的領土。他們在這個古老王國辦的第一件事,就是散布一種恐怖氣氛,宣布一切膽敢進犯的民族都將被他們的軍隊粉碎,就像波濤在鋒利的礁石上碎成浪花一樣。它逞強5個世紀,因為帕提亞人是連續擊敗著名的羅馬兵團的唯一民族,羅馬人或許就是由此獲悉了帕提亞人的一些情況。帕提亞人的首領叫阿薩息斯,他創立了阿薩息斯王朝,阿薩息斯(死於公元前248年)的後代像他一樣,將其勢力擴展到裏海、米底……後來,巴克特里亞的希臘國王將他的軍隊打敗了。但巴克特里亞和印度一希臘王國的未來命運卻變得令後人吃驚,這就是他們漸漸地被孤立了;進而兩國為守住亞洲腹地的這座孤島而開戰。當時,盡管在帕米爾高原的另一邊有遼闊的中國,這里卻是亞歷山大帝國遺留在其邊界的一處文明世界。所以,處在連接這兩個世界中間地帶的民族十分清楚,必須守住這條通道。他們之間的這場戰爭最終在帕提亞人和游牧的月氏人的野蠻高壓下宣告結束。巴克特里亞和印度—希臘王國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文化被保留下來,這些遺存下來的希臘——佛教藝術證明了希臘化的成果,同時也證明希臘文化對豐富的印度藝術的非凡適應力。
發展壯大
公元前171年,阿薩息斯國王米特拉達梯一世——他並不是羅馬人所熟知的本都國國王——登上王位,這一事件使強大的帕提亞人受到鼓舞。阿薩息斯國王奪取米底,出其不意地奔襲帝國中心的巴比倫國。公元前142年,又一舉打敗塞琉西國德十特里烏斯二世。這位被打敗的可憐國王被嚴密地監禁在他原先養尊處優的城苑中,隨後,阿薩息斯國王又佔領了巴克特里亞,將其領土擴展到了南部。盡管他在公元前138年就死了,但給他的兒子弗拉阿特二世留下了一個從幼發拉底河到印度、從裏海到波斯灣的遼闊帝國。這時的帕提亞帝國不僅強大,而且富足。農業和貿易是它收入的兩項主要來源,由於缺乏資源,帕提亞人在發展灌溉系統方面表現出極大的創造性。這不但擴大了它的種植面積;同時,也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至於貿易和同東西方的往來,米特拉達梯佔有優勢,帕提亞國是來自中國的沙漠商隊欲往地中海的必經之路——一條捷徑。對於當地居民來說;這也是他們獲取利益的一條絕佳途徑,而且,如果他們願意的話,他們隨時都可以阻斷這些東方商人的去路;起碼是不讓他們走這條路。
弗拉阿特二世了解他面臨的困難:在北方和東方,有游牧民族的威脅;在其內部,塞琉西王朝還沒有被解除武裝,而安提奧科斯七世伺機東山再起。公元前130年,他終於向帕提亞人發起猛烈攻擊;並一舉將其打敗,奪回了米底和巴比倫。安提奧科斯讓弗拉阿特知道;在帕提亞,他永遠都是奴僕,必須退出。對北方,安提奧科斯大方地賞賜。米特拉達梯的兒子對此十分惱火,他向塞琉西人發動了一場凌厲攻勢,驚慌的塞琉西人被打敗了,喪失了重新獲得權力的要求。然而,真正的威脅還是來自東北邊界,在那裡,由於受到匈奴的驅趕,一些游牧部落一度佔領了印度—希臘的幾個舊王國。弗拉阿特未能阻止這些游牧部落的人侵,而他的繼承人,米特拉達梯二世卻成功地將他們從帕提亞國引向了旁遮普。這些入侵的游牧部落走投無路,只好坐下來同帕提亞人締結聯盟。這時,應該說帕提亞人的軍事力量是十分強大的,除了有組織嚴密的步兵外,它的騎兵也給他的敵人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重騎兵隊伍不僅騎手穿著鎖於甲,有時就連戰馬都包裹起來了。但帕提亞戰士的名聲是同輕騎兵緊緊聯系在一起的,那些騎著快馬、富有經驗的弓箭手,招之即戰,戰則必勝、這些輕騎兵隊伍經常佯裝撤退,再突然殺回馬槍,在從戰場上消失前,他們萬箭齊發。羅馬人在同他們的這些宿敵接觸中屢屢受挫,但他們也從中獲悉了一些有關帕提亞的情況。由阿薩息斯建立的帕提亞帝國維持了5個世紀。
㈢ 葛姓的由來葛姓歷史上有那些名人
一、起源
1、葛氏源於葛天氏,出自遠古部落葛天氏族,屬於以部落名為氏。
2、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賀葛氏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3、源於其他各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4、源於蒙古族,出自明、清時期成吉思汗後裔脫歡,屬於避難漢化改姓為氏。
5、源於滿族,出自明、清時期女真各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6、源於鄂溫克族,出自明朝時期鄂溫克族喀爾佳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二、名人
1、葛嬰
(?-前209),符離(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符離鎮)人,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之一,陳勝義軍首席名將,曾在攻取陳、蘄二縣中立下汗馬功勞。陳勝建張楚國,冊封葛嬰為征南將軍。
因葛嬰南征九江,不知陳勝稱王,私立楚國後裔為楚王,為陳勝設計殺害,英年早逝,以故在楚漢史中沒有留下什麼可圈可點的事跡。後代是蜀漢丞相諸葛亮。
2、葛玄
葛玄(164年-244年),漢族,吳丹陽郡句容縣都鄉吉陽里人(今句容市),祖籍山東琅琊,三國著名高道,道教靈寶派祖師。字孝先,號仙翁,被尊稱為「葛天師」。道教尊為葛仙翁,又稱太極仙翁,與張道陵、許遜、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
3、葛勝仲
葛勝仲 (1072~1144) 宋代詞人,字魯卿,丹陽郡(今屬江蘇)人。紹聖四年(1097)進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詞科。累遷國子司業,官至文華閣待制。卒謚文康。宣和間曾抵制征索花鳥玩物的弊政,氣節甚偉,著名於時。與葉夢得友密,詞風亦相近。有《丹陽詞》。
(3)歷史上喀爾齊是什麼人擴展閱讀
先秦時期,葛姓一直生活在華北地區,東遷山東,南入河南。秦漢時期,葛姓已經南下江蘇、江西、安徽。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板盪,戰火連天,使得原居於河南之葛氏有遷江南者,而居句容之葛氏族人卻一直長盛不衰,並有東晉葛洪為煉丹,攜子侄至廣州。
此際至隋唐,由於戰亂、自然災害、官職調遷等原因,今山東、山西、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廣東等省均有葛氏族人。唐、宋時期,葛姓繼續南下,東部的浙江、西部的四川都有了葛姓的分布。
宋朝時期,葛姓近18萬,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3%,排在第七十九位。葛姓主要分布於河北、江蘇,這兩省的葛姓大約占葛姓總人口的55%,河北是葛姓的第一大省,約占葛姓人口的28%。其次分布在湖南、陝西、浙江、江西、河南、福建、四川等地。
全國形成了以北方河北、東南江浙為中心的兩大塊葛姓聚集地。明朝時期,葛姓15萬多,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6%,排在第一百零三位。當時浙江、江蘇為葛姓比較集中的地區,大約占葛姓總人口的48%。
其次分布於甘肅、安徽、山東等地。浙江為葛姓第一大省,大約占葛姓總人口的27%。這一時期,葛姓人口的移動方向是東南和西北,最終形成了以東南江浙和西北甘肅為中心的葛姓聚集地。
㈣ 怎麼評價於成龍
《於成龍》評價,歷史正劇王者歸來,習總書記一再強調誰褻瀆歷史,玩弄歷史就會被歷史所玩弄。什麼是真實的歷史,這個劇做到了正劇、正念、正氣。不僅僅是一部好戲,還成功地回應了傳承中華文化是古為今用。
(4)歷史上喀爾齊是什麼人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於成龍演員: 成泰燊
山西永寧來堡村人,明崇禎年間「副榜貢生」,清順治十八年45歲方岀仕為官,初任廣西羅城知縣,政績赫赫,繼而一路升遷,由知州、知府、按察使、布政使,一路升至直隸巡撫兩江總督,三獲「卓異」。
2、石玉蘭演員 :王雅捷
石玉林胞妹,知書達理,父親死後隨哥哥投奔了於家。邢家良被其美貌吸引,求爺爺告奶奶要娶石玉蘭為妻。然而剛嫁入邢家不久,即被負心的邢家良一紙休書休掉。
㈤ 邢濟堂歷史原型是誰結局是什麼 於成龍恩師邢濟堂是誰
由著名導演吳子牛執導的史詩大戲《於成龍》正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熱播中,這部劇講述了「天下廉吏第一」的於成龍的生平事跡和為官經歷。在劇中,於成龍的啟蒙恩師邢濟堂將「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治事理念傳遞給學生們。那麼於成龍邢濟堂是誰演的?邢濟堂歷史原型是誰?邢濟堂結局怎麼死的?
劇中永寧書院先生、於成龍的岳父邢濟堂扮演者王繪春,中國大陸男演員。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表演系。
於成龍岳丈,崇尚北宋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理念,並於三尺講台孜孜求索,終生不悔。是於成龍、章吉仁、柳晉陽和陳廷敬的啟蒙恩師。於成龍因反抗喀爾齊圈地落難時,邢濟堂以老邁之軀親赴京師疏通陳廷敬將萬民折轉呈御前,終使於成龍轉危為安。邢濟堂學識淵博,思想開明,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人物,他對自己出仕為官的每一個學子只有一個要求,即「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邢濟堂一生追求自己所信仰的學問,培養出了於成龍柳晉陽和陳廷敬燈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官員,邢濟堂用畢生的心血傾注在教書育人上,對後世學子有深遠影響,邢濟堂最後壽終正寢。
㈥ 血腥瑪麗是什麼人
一種雞尾酒。
㈦ 電視連續劇於成龍的謝德昌是誰演的
電視連續劇於成龍的謝德昌是劉金龍演的。
該劇以清官於成龍的為官經歷為主線,講述了於成龍為民做主、為民請命、為民除害、為民造福的一系列故事。該劇於2017年1月3日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首播。
第1集劇情簡介
清朝初年,在初定中原的凱歌聲中,攝政王多爾袞以八旗勁旅為國家根本所系,應「如恩愛養」為由,於順治元年頒布《圈地令》。此令規定,前朝遺留公地、藩田以及京城周邊荒蕪之地,均可圈佔。圈地之風隨即在全國蔓延,大江南北無論有主無主的民田熟地,被隨意侵吞、策馬圈佔。
老百姓如有投充者,銷籍為奴,抗爭者拘捕下獄,百姓民不聊生。十餘年來,盡管朝廷已經兩次行文禁止《圈地令》,但此風屢禁不止。「圈地了,官家來圈地。」山西呂梁地區川口村上千畝肥沃的河灘耕地被永寧守備喀爾齊等人跑馬圈地,本在田地里幹活的農夫驚恐萬分、紛紛逃竄。
來不及逃的人被箭射死,一時間哀鴻遍野。人們頃刻間家園盡失,淪為奴隸。「你們是群豺狼,搶占我們的土地,害死我們的孩子。」川口村一老農奮起反抗,其餘壯年男子紛紛拿起鋤頭。
㈧ 加泰羅尼亞人的歷史
區域簡介 1979年12月18日通過自治法令,成為自治區。面積約為3.19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6099319人。13至14世紀居西地中海貿易首位。是西班牙最富有和最高度工業化部分。首府巴塞羅那。
區旗圖片 區域歷史 加泰羅尼亞從前是阿拉貢(Aragón)王國中的一個公國,它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歷史中扮演重要角色。從17 世紀起它就是獨立主義者的中心。
加泰羅尼亞是羅馬帝國在西班牙佔有的第一個地區。5世紀(公元409年)時被哥特人佔領, 712年被摩爾人(阿拉伯人)佔領,在8世紀末查里曼大帝(Charlemagne)將它納入如西班牙王國,由伯爵管轄。然而,法蘭克族對加泰羅尼亞的宗主權只是名義上的,而且Borrell伯爵的統治被強烈抵制。
1137年,巴塞羅那的拉蒙·貝倫格爾(Bamon.Berenguer)伯爵四世與阿拉貢皇後貝特隆尼拉(Petronila)訂婚,加泰羅尼亞和阿拉貢統一了。在13和14世紀加泰羅尼亞壟
斷了地中海西部的海上貿易。1410年前,王國中加泰羅尼亞的利益佔了上風,而在1410年,加泰羅尼亞王室斷了後嗣。1412年之後,加泰羅尼亞對新的阿拉貢的特拉斯塔瑪拉王朝(Trastámara)的不滿開始增加,並在約翰2世的執政時候進入高潮,但是叛亂失敗了(1462–1472)。
在約翰2世的兒子費迪南和卡斯蒂爾(Castilla)的女王伊莎貝爾的婚姻(1469)之後西班牙統一了,加泰羅尼亞在西班牙中的地位下降到第二位。雖然它保有了它的自治政府,但在17 世紀之前和卡斯蒂爾的利害沖突,連同西班牙君主政體的聲望衰微一起,導致了加泰羅尼亞人的分離主義者運動的第一個高潮。1640年加泰羅尼亞厭惡了西班牙統治,聲稱自己為法蘭西共和國的路易十四的保護之下,但是叛亂在 1650 年代內被壓制。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中,加泰羅尼亞宣布它支持奧地利的查爾斯大公,抵抗法蘭西共和國波旁王朝的加入,但是在1714年它完全地被波旁王朝菲力浦五世的軍隊征服了,廢止了加泰羅尼亞人的憲法和自治。
加泰羅尼亞人的分離主義在19世紀中在給卡洛斯的支持中再度出現,為了喚醒民族意識,1850年起新聞媒體和劇院都開始使用加泰羅尼亞語。加泰羅尼亞的民族主義在1876年卡洛斯失敗後成為了支持加泰羅尼亞自治的更大力量。到1913時加泰羅尼亞嬴得了一個較小的自治權, 但是它在1925年被裡維拉廢止了立法權,他攻擊了所有加泰羅尼亞人分離主義運動。里維拉的政策導致加泰羅尼亞的左派聯盟黨的形成(Esquerra Republicana)。 Esquerra在1931市政選舉中嬴得了廣泛的勝利,而且兩天之後它的領袖宣布加泰羅尼亞獨立。最終它和中央政府達成妥協,在1932年九月自治法令通過。加泰羅尼亞扮演了西班牙共和國時期和西班牙內戰(1936–39)時期的一個重要的角色。然而,1939年的國家主義者的勝利意味著自治者的失敗,而且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政府採用了一個壓抑加泰羅尼亞人民族主義的暴政。
佛朗哥的死後的西班牙民主建設沒有減少加泰羅尼亞對自治的渴求,在1977 年九月通過了有限制的自治。全面自治在1979年通過。在1979 年建立的政府包括自治區政府(被總統帶領的執行委員會)和一院制的議會。
歷史傳說 加泰羅尼亞傳說:在塔拉戈那省Conca de Barberà地區的山上有一惡龍,專吃人獸。人們為求太平,每年向它獻祭一個犧牲者。有一天,這個不幸降臨到國王的女兒頭上。這時,英俊騎士喬治出現了,他上山與龍惡斗,在4月23日這一天終於屠龍,解救公主……人們便將這一天命名為聖喬治日,從十五世紀開始,加泰羅尼亞人在慶祝這一天的時候,向愛人贈送玫瑰。
地理位置 加泰羅尼亞自治區在西班牙東北部的一個三角形的區域,並且北部與法蘭西共和國和安道爾、西部與阿拉貢、南部與瓦倫西亞(Valencia)相鄰,東部面向地中海。比利牛斯山脈隔開加泰羅尼亞和法蘭西共和國, 西部的前比利牛斯山脈和埃布羅河盆地是和阿拉貢地界。西南的埃布羅盆地分開瓦倫西亞省。
西班牙塔拉戈那,巴塞羅納和赫羅納都有地中海海岸線,與海岸平原一起被加泰羅尼亞丘陵環繞著。 加泰羅尼亞丘陵在歷史上已經分開來自半島腹地農業區和海岸工業城鎮。加泰羅尼亞丘陵的北方是一個包含萊里達省大部分的台地。加泰羅尼亞的主要河流是略夫雷加特河(Llobrégat)和埃布羅河(Ebro),全部流入地中海。加泰羅尼亞的大部分是地中海氣候,即又熱又乾的夏天和溫和又相對濕潤的冬天。
加泰羅尼亞的海岸城鎮工業集中,這是由於人口沿著地中海岸聚集的結果, 逐漸地內地人口減少。在20 世紀中巴塞羅納市和它的衛星城中人口大大增加。
經濟狀況 加泰羅尼亞的傳統農業產馬鈴薯、玉黍蜀、葡萄酒、杏仁和橄欖油供出口。加泰羅尼亞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土地未被開墾,而且橄欖和葡萄等傳統農作物正被為城市的消費而產的水果和蔬菜排擠掉。 然而,農業產值只佔加泰羅尼亞的國內生產總值中的十分之一。
加泰羅尼亞的紡織工業首先發展在1283和1313年之間而且一直是區第一工業。巴塞羅那,薩瓦德爾(Sabadell)和塔拉薩(Tarrasa )是紡織業中心。工業部門自從1950年以後經歷了迅速的擴充和多元化,冶金,食物加工,化學工業正在穩定地趕上紡織品。 紡織品,造紙和平面藝術,化學工業和冶金工業集中在巴賽羅那。城市的一個工廠生產西班牙大部分機動車。加泰羅尼亞對石油產品需求量的增加導致了巴賽羅那的石油精練廠的增加。服務業,特別是觀光事業和運輸業正高速地發展。區人口609萬9319(巴塞羅那150萬3451)。
獨立情緒 2006年6月17日加泰羅尼亞舉辦地方自治權擴張的公民投票,結果贊成比例達73.9%。當地人口約佔西班牙全國的十分之一,但貢獻了全國20%以上的總稅收,因此造就了當地獨立的情緒。
人文狀況 自前第3世紀起,黑海北岸的俄羅斯草原一直由薩爾馬特人占據,他們與斯基泰人(中亞塞種人)一樣屬中亞雅利安人。他們之中有在捷列克草原上游牧的阿蘭人,其游牧范圍一直遠到庫班;有自公元62年以後就在頓河下游西岸居住的羅克索蘭人;有從公元50年起就占據今匈牙利中部的雅齊基人。東日耳曼人的一支巴斯塔爾尼人從200年起就順著喀爾巴阡山北坡之路來到德涅斯特河,把薩爾馬特人與羅馬帝國分開,這次遷移代表了日耳曼人第一次"向東方的壓迫"。200年,來自維斯杜拉河下游的新的日耳曼入侵(即哥特人的入侵,他們起源於瑞典)威脅著薩爾馬特人在南俄草原的權力;230年,哥特人到達了他們遷徙的極限,進攻黑海邊的羅馬帝國的奧爾比亞城。當時南俄羅斯在第聶伯河下游西部的哥特人和該河東方的薩爾馬特各族中被瓜分了;
克里米亞是臣屬於羅馬皇帝的希臘國。哥特人內部分為東哥特人(在頓河下游和德涅斯特河下游之間)和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下游到多瑙河之間);第三支哥特部落吉別達伊人,自 羅馬皇帝於270年撤出達西亞(今羅馬尼亞)後,他們就佔有其地。向北,在俄羅斯東部和中 部的大森林裡由芬蘭-烏戈爾種各民族居住著。 374年,郅支單於率領的匈奴余眾後裔們渡過伏爾加河下游,在巴拉米爾率領下渡過頓 河,打敗並臣服了高加索山北麓的阿蘭人。然後進攻第聶伯河以西的東哥特人,使東哥特 國王亥耳曼納奇在失望中自殺,東哥特繼承人威塞米爾也被殺死。而西哥特人逃避了匈人 的入侵,渡過多瑙河進入羅馬帝國。阿蘭人被迫屈從於匈人的統治而繼續留在其地,10世紀 阿蘭人在該地皈依了東正教,是今奧塞梯人的祖先。另一些阿蘭人開始向西遷徙,加入 了西日耳曼人的大入侵,其中一些部落後來在盧瓦爾河下游的高盧定居,另一些進入西班牙,與在西班牙加利西亞的蘇爾維人或者西哥特人混合,形成了混合種族的人,這種混合種的人有了加太羅尼亞(Catalonia,即哥特-阿蘭人)一名。
簡述 加泰羅尼亞重要的藝術遺產中大部分源於中世紀。羅馬式藝術是隨著加泰羅尼亞的建立、發展和加泰羅尼亞語言的形成發展起來的,並受到倫巴第風格的強烈影響。倫巴第藝術產生於比利牛斯山谷。現在加泰羅尼亞還保留著2000多座倫巴第風格的建築。其中以博一山谷的羅馬教堂最為著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聖皮瑞德·羅德修道院和酥德爾大教堂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遺址。然而,最具象徵意義和紀念意義的要數收藏在加泰羅尼亞博物館(MNOC)的圖畫和雕刻了。加泰羅尼亞博物館是全世界和主教區中擁有最重要的羅馬藝術品和哥特藝術品收藏的博物館之一。
內陸美景 加泰羅尼亞內陸地區雖然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較大,但是也有著豐富的自然遺產和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和貿易傳統的都市。一系列的地理差異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旅遊景區:埃布羅河地區、威爾達倫、萊達周圍地區和加泰羅尼亞中部地區。在內地,當地人長期的農業勞作和農場建築也形成了特色風景。
㈨ 歷史上的於成龍,最終得到的評價還算公正
於成龍從污濁官場脫穎而出,成為潔白一身的清官還是要有一定的條件的。從劇本的編劇及導演的意圖可以看出,清官於成龍首先得益於是康熙新政,年少康熙清潔無邪,一腔正氣,他勵精圖治,對官場的一貫要求,使得下面的親王、督撫只能不自願的依附他的旨意;其次,下面的知府、巡撫和總督和親王為自己的政績,也認可於成龍施政後的人丁興旺,百業復甦。
在武昌知府任上,原知縣濫捕無辜,群眾對抗府衙的事態嚴重,於成龍堅決依「剿撫」為方針,堅決認定大部分從匪是被裹挾的農民、獵戶,告示回家務農狩獵,不予追究。對動搖不定的「匪首」劉君孚堅持招撫為主不動搖,最後,化解了沖突,平定了動亂,恢復了社會的良好生態;對黃州遭遇匪徒破城關鍵時刻,又身先士卒機智帶領鄉勇及假扮士兵奮戰,擊退匪徒,擒拿匪首及匪徒,當場親自砍殺匪首。
於成龍的一生清明廉潔,響應國家的號召,多次參加剿匪,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