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回族是怎麼誕生的(古代的什麼民族轉化過來的)
回族是由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遷徙至我國繁衍生息轉化而形成的民族。回族的誕生過程:
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根據現有史料,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商人陸續由海路來華,在廣州、泉州、杭州、揚州及長安等城市定居。
他們建築了中國最早的一批禮拜寺,不少人娶妻生子,繁衍生息,世代定居,並建立公共墓地。他們被稱為蕃客或土生蕃客,被視為回回民族的先民。宋代東來的猶太人,由於宗教上的親近關系,後來也成為回族一部分。
13世紀初葉,蒙古軍隊西征期間,一批批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不斷被簽發到中國來。他們主要以駐軍屯牧的形式,以工匠、商人、學者、官吏、掌教等不同的身份,散布在全國各地,成為形成回族的主體人群。
元、明以來,不少蒙古貴族及其士卒因接受伊斯蘭教信仰而逐漸同化於回回之中。另外,由於通婚和政治等原因,以及接受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的原因,回回中不斷吸收了一些漢族的成分。
明代仍有大量的人群融入回族。如原籍為阿拉伯、波斯、西域突厥諸種和東南亞的「歸附回回」,還有僑居的「寄住回回」,他們往往以「貢使」形式進入中國,使團成員多達數百,貢事完畢,有的返歸本國,有的則僑居或定居中國。
(1)他們以前是什麼的歷史原因種族信仰各是什麼擴展閱讀
回族人口的分布特徵為:
1、回族「大分散,小聚居」格局集中表現在回族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和民族鄉的分布上。
2、回族自治地方一共有14個,其中,1個自治區,2個自治州、11個回族自治縣(包括聯合);其中1個自治區、2個自治州和6個自治縣(回族自治縣共11個,包括聯合)均在西北。
3、全國有回族鄉140個,西北地區只有37個,西南地區有28個,華北地區有27個,華東地區有12個,東北地區有5個,中南地區有31個。
4、在183個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中,大約有97個城市的主要少數民族是回族,尤其是東中部城市,回族占的比例更高。
4、在全國還有4個城市的行政建制上專設回族區,分別是洛陽市的瀍河回族區、鄭州市的管城回族區、開封市的順河回族區、呼和浩特市的回民區。
⑵ 血族的歷史起源於何地它們有什麼歷史
血族最早的起源據稱是聖經中的該隱。根據聖經記載,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之後來到荒野,並且生了許多孩子。其中該隱是老大,同時也是世上第三位人類。他是個農夫,和牧羊人弟弟共同生活。有次兩人照例向上帝獻祭,由於弟弟畜牧之便,奉上的是豐盛的肉食,該隱的青菜蘿卜便招來上帝不滿。該隱憤而謀殺了弟弟,翌日上帝問該隱他弟弟哪裡去了,他辯稱不知。上帝怒道:「狡賴!你弟弟的冤魂向我哭訴你的暴行,所以你得接受我的懲罰!」該隱於是向上帝求饒,但是上帝說:「不,我不會殺你,我知道你以後一定會被人唾棄,所以我給你一個記號,人人都會折磨你,但不殺你,讓你永世受到詛咒!」
在千年潛藏的吸血鬼傳說中,該隱所受的天譴便是終生必需靠吸食活人鮮血,並且永生不死,世世代代受此詛咒的折磨。而且上帝讓他的記號變成人人都可見而誅之,這是和聖經上不一樣的地方。書中後來又把他和撒旦的情人莉莉絲(Lilith,最早出現於蘇美爾神話,猶太教舊約里亞當的第一個妻子,因不滿上帝而離開伊甸園)配成一對,說莉莉絲是法力高強的女巫,並教導該隱如何利用鮮血產生力量以供己用。正因如此,也有人認為莉莉絲才是真正的第一位吸血鬼。
在孤獨的驅使下,該隱創造了第二代的吸血鬼,而它們產生了該隱的十三個孫子。這第三代正是諾亞大洪水的倖存者,它們建立了十三個大氏族(clan),後來叛變並滅了第二代吸血鬼。古代的第三代號稱擁有能與神相比的力量。而數千年後的今日,血族的血脈已經到達第十三至第十五代了。
在中世紀以前,血族成員由於擁有特殊異能和不死之軀,通常可以成為一方霸主,甚至互相爭權並造成一般人的恐懼。直到十四世紀左右,天主教廷宗教審判所確知血族的存在,隨即大肆進行補殺。雖然血族擁有異能,但是任何一名血族都無法同時阻擋千百名凡人的合作威脅。於是血族的生存陷入空前危機。為了因應惡劣的局勢,當時的幾個血族氏族(約為第六至八代)不得不進行結盟,於是產生了 Camarilla ('卡瑪利拉'或譯作'密黨') 盟派。這是由七個氏族所組成的盟派,也是至今較大的盟派。卡瑪利拉創立之時立下了六道嚴格的誡律傳統(Six Traditions),要求盟派中的後世血族永遠遵行。整個戒律傳統的最高宗旨,就是規定血族必須隱匿於人類社會中,絕對不得暴露身份,以免導致血族生存的危機,這就是「避世」戒條的的由來。
卡瑪利拉的政治運作並不單純。主要由Ventrue氏族進行各氏族之間的整合,七個氏族的長老會定期召開的高層會議(Inner Circle),會議中選出各氏族的大法官(Justica)。大法官可說是卡瑪利拉的最高權威,大多由輩份較高者擔任(這表示他們都有強大的異能),他們負責裁斷並懲處所有危及卡瑪利拉生存的行為,原則上他們是整個卡瑪利拉的統治者(當然,他們管不到參與高層會議的長老)。大法官有時並不自己裁斷事情,而會邀請地方重要血族人士,召開秘密會議(Conclave)以投票方式裁決事務。同時,無庸置疑地,大法官通常都有自己的眼線。在這整套政治運作過程當中,通常充滿了高峰之間的政治斗爭和陰謀,而年輕的血族則多半在其中扮演卒子的角色。
卡瑪利拉之外的另一個盟派是魔黨(The Sabbat---或譯作'撒霸特')。雖然每個氏族都可以加入魔黨,但主要是由兩個氏族所控制。魔黨是卡瑪利拉的宿敵,他們不承認避世的教條,他們以恐懼、武力和威脅作為統治方式,傳說魔黨會將新加入的血族活埋,造成其恐懼,並再以儀式和血系(Blood Bound)加以控制。魔黨還將人類視為低等動物,隨意驅使殘殺。卡瑪利拉成員通常稱呼撒霸特為「黑暗之手」。
另外,未加入卡瑪利拉或魔黨的其餘四個氏族,則通常在兩個盟派的斗爭中保持中立或見機行事。
在卡瑪利拉盟派之下,血族成員還劃分出地方的勢力。一般而言,血族會以城市作為集中地,因為都市中非常適宜覓食。原則上,都市人口每達十萬人便有一名血族(大致算一下你所在的城市應該有多少Kindred^&^),這樣的比例很適合血族潛藏。
每個都市中會有一個血族親王(Prince),這個稱謂和王室沒有關系,而且也不一定是男性。親王是該城市中所有血族的領袖,一般稱呼為某某城市親王,例如 Prince of New York。
卡瑪利拉在成立之初,並未設置「親王」的職務。但由於 1743 年倫敦市發生血族內部叛徒的叛亂暴動,嚴重地破壞了避世的誡律,因此從此便在每個城市設立一名負責管轄者,以杜絕叛亂。
親王通常也是由輩份較高者擔任,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維護轄地的誡律傳統。他是轄地中唯一擁有繁衍血族後代的權力者,轄下的血族若要創造新的後代,必須經過他認可。親王會受到轄地中的元老會所輔佐,元老會成員一方面提供建言,一方面也默默監督親王的權力,通常只要親王能維護千年潛藏的傳統,元老會便會給予支持。不過當然,能參與元老會的長老必都是老謀深算之徒。
另外,只要有外地的血族進入轄地,便須接受親王的管制。親王可以以保持避世為由,針對某些或全部轄地中的血族下達限制禁食的命令。雖然親王不能任意殺害血族成員,但仍有些親王會濫權僱用血族獵人。最後,親王很有機會在卡瑪利拉的政治結構中晉升自己的地位。
歷史上,人類對於吸血鬼種族的首次認識始於1484年。當時整個歐洲處於吸血鬼的戰爭之下。吸血鬼族群在夜間出動,大范圍與人類初擁。很多一部分人無法接受初擁而導致神經紊亂。因為接受初擁的人類症狀與瘟疫相仿,所以當時的人類社會認為這又是一次大范圍的瘟疫。
許多人類在未完全死亡的時候,或者在初擁的作用未回復之前就被他們的同類埋入地下的墓穴,幾天以後,由於某種原因,人們打開墳墓,發現這些屍體已經變了姿勢,還沾有血跡,那是人類初次接觸到的吸血鬼。從此,吸血鬼的傳說就在東普魯士,西里西亞,波希米亞等地流傳。
1484年,多明我會的兩個修士Jakob Sprenger和Heinrich Kramer編寫的《巫術之密》被教皇英諾森特八世(InnocentVIII)批准出版,這是人類歷史上,基督教會第一次承認神怪力量的存在。
1710年,吸血鬼的戰斗再次展開,戰爭發生的地點是東普魯士一帶,被初擁的人群又一次彌漫了大地,城市和村莊被籠罩在死亡的氣息里。古老的傳說再次流傳在驚恐的人群中。東普魯士當局為了制止被初擁的吸血鬼復活,大范圍的挖掘死屍的墳墓,把每一具未腐爛的屍體身上都釘上大量的木釘。同時,宗教裁判所動員大量的騎士對吸血鬼進行戰斗,每場戰斗都無比慘烈。但是這些戰斗通常都只有貴族知曉,而大多數的民眾對此一無所知。
事實上,除非大戰或者在不得以的情況下,否則吸血鬼族群一般是不會主動大范圍的進攻人類的,因為這個神秘的族群深知暴露會給他們帶來何種後果。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吸血鬼,因為某種原因胡亂吸食人類的血液。
1725年,一個名叫Pierre Plogowitz的農民在被初擁之後變成了吸血鬼,他在一個名為kilova的村莊里令8人死亡。另一個吸血鬼的名字叫Arnold Paole,他令一個叫Medwegya的村莊的大量人口喪生。
人類社會對這兩起事件極其重視,進行了大范圍的調查。但最後他們對公眾隱瞞了調查的真相。第一起案件的報告現在存放在維也納檔案館。其中有一個詞——「Vanpir」第一次出現。這就是吸血鬼名稱的由來。人類當局在1731年對第二個案例進行了更深入的調查。一位軍醫,Fluckinger把整個的調查過程和結果都做了詳細的筆錄,交由Heiques連隊的幾位軍官和醫生簽名後以《見聞與發現》為題呈送貝爾格萊德法庭並於1732年正式發表印行。法國國王路易十五要求黎賽留公爵(Richelieu)把案件的正式結果寫成詳細的報告呈給他。這份報道在人類中引起了巨大的轟動,1832年3月3日,《拾穗者》的報導中出現了「vampyre」這個詞,這是法語中首次出現吸血鬼這個詞彙。
整個人類社會對吸血鬼族群產生了巨大的興趣,很多人開始研究這一現象,但是由於吸血鬼密黨要求吸血鬼族群嚴守六大戒條,所以這些研究的結果大多荒誕可笑。Philip Rohr在於1679年出版於萊比錫的《死者咀嚼現象之歷史與哲學》中把在墳墓中咀嚼的現象解釋為魔鬼附身,這一觀點在當時得到許多人支持,1728年,萊恩夫特也在萊比錫出版了一本《隨意在墳墓里咀嚼的屍體》對Rohr大加駁斥。
1732年Christian Stock的《論吸血的屍體》和1732年Johann Heinrich Zopf的《論塞爾維亞的吸血鬼》在歐洲出版。同期,身為Senones修道院院長的Dom Augustin Calmet神父寫了一本駁斥這些小冊子的書,名字極其冗長:《論匈牙利、摩爾達維亞等地的附體鬼魂、被開除教籍的人、吸血鬼或活屍》,這位神甫收集了很多吸血鬼行動的蹤跡,一一列舉在這本書里。義大利佛羅倫薩主教Davanzati所寫的《論吸血鬼》以及教皇Benoit XIV(本篤十四)在他的著作《天主賜福和聖人列福》中在第四卷中也談到了吸血鬼。但是很可惜,吸血鬼氏族遠遠比他們想像的要嚴密和恐怖得多。
隨著科學的發展,愚蠢的人們自認為掌握了一切道理,他們開始屏棄他們的信仰,肆意塗抹著自己的靈魂。象徵榮耀的家徽上落滿了灰塵,吸血鬼的傳說令很多人認為荒誕不經。人類似乎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足以輕視吸血鬼的存在。然而,與這種愚蠢的行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吸血鬼的族群卻一如既往的,在黑暗的角落裡啜飲著紅色的鮮血。
⑶ 阿拉伯人屬於什麼人種,使用什麼語言,信仰什麼宗教
阿拉伯人屬於白種人即歐羅巴人種,拉伯語為阿拉伯國家官方用語,屬閃含語系閃語族,分為眾多方言,使用阿拉伯文。自6世紀起使用源於阿拉米字母的阿拉伯文字。
絕大多數信仰伊斯蘭教,多數屬遜尼派,少部分屬什葉派。此外,黎巴嫩、敘利亞、巴勒斯坦、約旦的極少數人信仰基督教。
(3)他們以前是什麼的歷史原因種族信仰各是什麼擴展閱讀:
阿拉伯人是一個語言宗教共同體而並非民族血緣群體。他們由於宗教和歷史原因,伊斯蘭教和與之伴隨的阿拉伯語及其各種方言廣泛流行。
大多數認為自己是阿拉伯人的人們是考慮到語言的因素,但是也有人雖然滿足上面那條,但是基於基因的考慮認為自己不是阿拉伯人。
另外,《古蘭經》認為伊斯瑪儀是阿拉伯人的祖先,穆斯林們認為是他們屬靈上的祖先,而伊斯瑪儀是亞伯拉罕(即易卜拉欣)的兒子,所以阿拉伯人也認為亞伯拉罕(即易卜拉欣)是其祖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拉伯人
⑷ 維京人和歌特人的歷史,他們曾經以什麼而輝煌,發源地在哪
維京人
【發源地】:斯堪的那維亞
【輝煌功績】:建立封建國家Kiev Russ(基輔羅斯),又稱古羅斯、羅斯國。公元860年他們發現冰島,並在冰島生活。
【歷史】:維京的老家是挪威、瑞典和丹麥。他們和後代曾一度控制了大部份的波羅的海沿岸、俄羅斯的內陸、法國的諾曼底、英國、西西里、義大利南部和巴勒斯坦的部份地區。他們在825年時發現冰島(愛爾蘭的僧侶早已經在那裡)並在875年定居下來。985年,他們又在格林蘭殖民。有強力的證據顯示,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的五百年,他們就曾到達紐芬蘭並探索了部份北美地區。
在公元第六和第七世紀,維京人開始在波羅的海東部沿岸作出突擊,然後再安置下來。到了公元第八世紀的末期,他們就從今天的俄羅斯遁河而下,展開長期的入侵,並沿途設置要塞來作防衛。在公元第九世紀時他們統治了基輔,並於907年以二千艘戰船和八萬人的部隊攻擊君士坦丁堡。不過他們被拜占庭的皇帝以最優惠的貿易條件成功收買。
維京人首次對西方作出攻擊,是在公元第八世紀的後期。丹麥人攻擊和掠奪英國東北海岸的在林狄斯芬上有名的海島修道院,這種攻擊和掠奪開始成為趨勢。由於突襲英國、法國和日耳曼的規模和次數增加,因此逐漸變成為入侵。他們並且建立殖民作為繼續突擊的基地。在法國西北方的維京人的殖民地即一般所知道的諾曼底(由北歐人的名稱而來),在那裡居住的人就被稱為諾曼人。
在865年,大批的丹麥軍隊入侵英國,並一直控制大部份的英國地區達兩個世紀。在1066年之前,喀奴特是整個英國裡面最後的國王之一,他同時統治了丹麥和挪威。在871年,另外一支龐大的艦隊從塞納河溯流而上去攻擊巴黎。他們圍攻這個城市達兩年之久,最後才被巨額的現金報償所買通,並被允許可以在沒有抵抗的情況之下,掠奪法國的西部地區。
在911年,法國的國王讓諾曼底的維京首領成為公爵,以換取他們皈依基督教和停止入侵。自從諾曼底的公國成立後,就不斷出現卓越的戰士,包括在1066年征服英國的威廉一世、在1060年和1091年之間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取西西里的羅伯吉士卡特和他的家族、和由十字軍戰士所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國的國王鮑特溫一世。
從公元780年開始,維京人越來越多的外出活動。他們需要更多的貿易市場,需要更多的掠奪場地。他們主要偷盜牲口和穀物,也不放過任何有價值的財寶。他們迅速出擊,得手後同樣迅速的離去。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將維京人視作蠻人,冷血的戰士。
公元789年,一夥維京海盜洗劫了多賽特郡,從此英格蘭就受著不斷的騷擾。當地人與強盜英勇的戰斗過,但更多的時候,他們繳納贖金,稱為 Danegeld(今天丹麥的賦稅不叫tax,就叫Danegeld),讓災星快快離去。但錢不是總可以解決問題的,海盜有好幾股,這個大王離去,另一個頭領翩翩登場。在防守薄弱的地區,維京海盜很是猖獗。
當偉大的阿爾弗雷德(那時的國王不是皇帝,沒資格稱幾世幾世,只好在名字後面冠個Great)執政威賽克斯期間,他跟主要的維京部族達成協議,允許他們定居在英格蘭東南部的地區,稱為Danelaw(今天丹麥的法律稱為Danelaw)。即便如此,脆弱的和平還是時時被打破,因為每一方都想得到更多的土地。
海盜的族群眾多,意味著劫掠永遠不會停止,哪怕是加涅特,挪威和丹麥的國王,征服了英格蘭之後,他的領地還是常常被瑞典的海盜騷擾。不勝其害之下,這位強大的君主也不得不繳納贖金。
唯一的例外是在1066年,征服者威廉一世帶著諾曼底士兵踏上英格蘭,他的暴戾連海盜都望而生畏,於是當地的老百姓在外國人的皮鞭下反而度過了相對平靜的一年。
蘇格蘭離北歐更近,公元795年奧克尼群島被維京人佔領,然後是蘇格蘭和愛爾蘭的海岸線為海盜所控制。他們在這里建立了與挪威的貿易路線,並且以此為落腳點,向更西部發展。
蘇格蘭是挪威人的天下,相安無事。愛爾蘭復雜很多,挪威人、丹麥人還有愛爾蘭海盜都不是好相與的角色,於是常常爆發大規模械鬥。直到公元902年,挪威人才暫時離開愛爾蘭,之所以說暫時,是因為他們於公元917年就卷土重來,佔領了都柏林作為貿易港灣。
1100年,都柏林才被諾曼人接管。但是眾所周知,諾曼人正是丹麥海盜在法蘭西留下的後裔。
北海固然是滿目瘡痍,維京人越過直布羅陀,在地中海沿岸繼續肆虐。與強大的對手做生意,面對弱者就成了盜賊。
這些不法之徒甚至打劫修道院,因為修道院中總有大量儲藏的食物與財寶,僧侶又不動手反抗。沿著歐洲海岸線前進的維京海盜成了整個歐洲的噩夢,只有西班牙和法國倖免遇難。
公元844年,西班牙的阿拉伯軍隊在康多巴組織了一次成功的反登陸,伊比利亞半島從此風平浪靜,只有和氣的維京商人來交易葡萄酒和奴隸。
法國國王"頭腦簡單的"查理先是老實交付了贖金,後來又學著英國人的做法,把最大的海盜頭子羅勒(Rollo)封作諾曼底的大公。須知,這位老兄是征服者威廉一世的曾曾曾祖父,他的後裔在1066年終於成為英格蘭的國王。
挪威人離開家一直往西遠航,尋找新的家園。公元860年他們來到冰島,原先住在這里的僧侶在一片恐慌下紛紛出逃。公元920年他們來到格林蘭開始定居,但那裡的氣候一年比一年寒冷,不能種植莊稼,終於1500年全部的維京人離開了這塊冰凍的島嶼。
後人一直在尋找北歐人到過美洲大陸的證據,據稱1898年在美國出土的一塊北歐石刻,後來被證實為1958年的贗品。 1965年找到的維京航海圖,有詳盡的美洲海岸的輪廓,後來也被證明偽造。直到1969年丹麥的一個海盜墓中,終於找到了一枚石制的箭頭,後經測試證實確為美洲的產物,海盜們確實到過北美洲。
隨著基督教在歐洲大陸的推廣,維京人在金錢或者刀劍下逐漸改變了信仰,宗教終於讓他們放棄了拳頭上討生活的做法,漂泊不定的海盜在各地定居下來。他們的遺族今天在哪裡呢?除了北歐國家以外,我們來看看伊本??費德拉(Ibn Fadla),一位阿拉伯的旅行家的記載:
「羅斯人居住在湖中的島嶼上,他們劫掠附近的斯拉夫人村落,將俘虜賣到伏爾加河的下游城鎮。」
伏爾加河流域的原住民是斯拉夫人,部落之間多年不斷的爭斗之下,有人去北歐請來強有力的傭兵和領導人。於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瓦蘭吉亞人結束了紛爭, 大量涌進的維京移民被當地人稱為Rus,羅斯人。直到公元882年奧列格大公建立起羅斯國家, 將他們居住的國家稱為Rusland,即今天的Russia,俄羅斯.
斯堪的那維亞的居民在許多世紀以來,以放牧、農耕和捕魚為生。在公元第六和第七世紀,他們開始沿著波羅的海和大河深入俄羅斯等地貿易。在某些不為人知的原因驅使之下,他們在公元第八世紀後期突然開始攻擊性地入侵歐洲沿岸。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在從商時,驚嘆於所遇見的財富、或是他們察覺到南方種族的弱點,也可能是因為新的航海和造船技術讓他們可以作遠航或迅速的移動。793年,異教的維京人攻擊在林狄斯芬的大修道院,這座修道院由愛爾蘭的僧侶建立在英國東北海岸對面的海島上。
快速、吃水淺的維京大戰船讓維京人可以從海上和河道上迅速作出攻擊。由於第九世紀的道路非常缺乏,所以維京人能夠集中對付富裕的城鎮或修道院;他們可以迅速地登陸且制服任何的反抗,並在任何有組織的武力趕到之前,便運走俘虜和劫掠品。居住在日耳曼、法國及英國海岸和河邊的人都十分懼怕這些入侵者。這些地區的中央政府因為無力防禦這種閃電式的入侵而陷入民怨。人民開始轉向地方上建有城堡的貴族尋求庇護,這種轉變加強了貴族在地方上的勢力亦削弱了國王的權威。
隨著公元第九世紀的發展,維京人變得更加大膽。規模更大的維京族群結合起來作實際的侵略,程度遠超過以往的襲擊行動。他們洗掠包括漢堡、烏特勒克和盧昂等重要城市。他們在不列顛以外的島嶼、愛爾蘭的部份地區(設立都柏林)、冰島和格林蘭島等地區定居下來。丹麥人佔領並統治英格蘭的東半部約一個世紀。其它的武力沿塞納河溯流而上並包圍巴黎達兩年之久,一直到收取獻金與劫掠品之後才撤走。另一個族群統治了從基輔往西的俄羅斯地區,並從黑海攻擊君士坦丁堡。他們入侵回教的西班牙並深入至地中海。
在公元第十世紀,法國國王以割讓部份領土(諾曼底,由古代挪威人或諾曼人來統治。)向維京人買回和平,並封他們的領袖為法國公爵。諾曼人並依協議皈依基督教。諾曼人成為中古時代的一個非凡族群,曾經征服英格蘭並建立第一個最大的歐洲王國。其它的諾曼人亦征服了西西里、大半的義大利並在巴勒斯坦建立十字軍的王國。
維京的入侵在第十世紀末期便已停止,部份原因是他們在成為基督徒後,不再聽從過去異教信仰的戰士價值觀。另外,斯堪的那維亞分為幾個王國,新的統治者將注意力集中在管理業已擁有的土地上。除此,維京的殖民者在俄羅斯、法國和不列顛等地亦被他們周圍的文化所同化。不過,為因應維京人的威脅而發展出來的歐洲戰士文化,卻隨後在地中海東部的聖地找到發揮的新出口。
哥特人
【發源地】:是個歐洲日耳曼民族的一支,從2世紀開始定居在斯基泰、達契亞、外潘諾尼亞與黑海北岸的烏克蘭大草原。5到6世紀時,德涅斯特河劃分了他們,河東的叫東哥特人,河西的叫西哥特人。
【輝煌功績】:是史上首批劫掠羅馬城的蠻族勢力。
【歷史】:從公元第一世紀開始,羅馬人就已經知道他們居住在多瑙河(DanubeRiver)流域。也有人說他們其實是從波羅的海的葛蘭島(Gotland,現今瑞典境內)南渡至中歐的移民。在公元四世紀,哥特民族從內部分裂了。一部份成為了後來的維斯哥特(Visigoths),也就是西哥特(WestGoths),他們居住在現今的羅馬尼亞境內。另一部落則成為奧托哥特(Ostrogoths),也就是東哥特(EastGoths),他們向東面遷移,一直到達多瑙河下游區域,在臨近黑海處(BlackSea)建立了城鎮。當匈人出現之後,公元375年匈人對東哥特人發起了猛烈的進攻,東哥特人開始向西遷移,壓迫西哥特人也西遷。
西哥特人到達多瑙河下游北岸地區的瓦拉幾亞平原。而後匈人也追擊至此,在匈人的的壓迫下,西哥特人於376年申請南渡多瑙河進入帝國境內居住,向羅馬帝國要求避難。羅馬帝國皇帝亞倫斯以解決帝國勞動力不足以及為了擴充帝國軍隊為目的,同意了西哥特人遷入的要求,允許他們渡過多瑙河,進入帝國北部的默西亞和色雷斯一帶。東羅馬人對西哥特人的統治是殘酷的,他們對西哥特人徵收重稅,隨意欺壓,一些蠻族甚至只好通過賣兒賣女來交稅。入境的西哥特人不堪忍受羅馬官兵的虐待和壓榨,終於在一次羅馬士兵虐待毆打西哥特人的事件後,於公元378年在弗里蒂格恩領導下掀起了全民族的起義。起義的西哥特人得到東哥特人、羅馬境內奴隸及部分匈人和阿蘭人支持,迅速控制了色雷斯地區,並推進到東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附近的阿德里安堡(今土耳其埃迪爾內)。
378年8月,心高氣傲的瓦倫斯由於害怕被其他軍官搶功,未等待軍隊集結齊就親率6萬羅馬軍隊(步兵為主)進抵阿德里安堡,企圖一舉擊敗哥特人。此戰羅馬軍大敗,瓦倫斯皇帝本人及其許多部將陣亡,羅馬軍損失約4萬人,元氣大傷;阿德里安堡之戰顯示了騎兵在會戰中的巨大突擊威力,傳統的步兵方陣和軍團戰術日趨沒落。哥特人牢固控制了羅馬帝國的色雷斯地區,為進一步擴張勢力建立了基地。
隨後登基的狄奧多西大帝對哥特人採取了游擊戰術:引誘哥特人出戰,然後一隻部隊伏擊,另一支部隊掃盪敵後方的婦女兒童,此計導致哥特人與382年投降,被狄奧多西編為輔軍。西哥特人內部的三位領袖去世已群龍無首,曾經跟隨狄奧多西大帝西征的、羅馬化程度較深的阿拉里克被推舉為首腦。
395年迪奧多西死後,東帝國境內蠻族遭受政府排擠,阿拉里克只好率領輔軍西去。
410年間西哥特首領阿拉里克率領的蠻族軍隊對昔日帝國的王都—羅馬進行了聲勢浩大的三次圍攻,破城後在城內任意搶掠三天,大獲而歸。在此之後,西哥特人繼續向西行進,最終建立起一個以西班牙和高盧南部為主體的王國。到了公元五世紀後期,法蘭克的克洛維大帝把西哥德人從法國本土驅趕到比利牛斯山以外的西班牙地區。隨著克洛維去世,法蘭克王國內部也出現分裂,使西哥特王國政權得以維系。711年,新的威脅來自南方。摩爾人(Moors,北非穆斯林)的軍隊從北非渡海而來,僅用了四年的時間就最終征服了領土范圍包括整個伊比利亞半島西哥特王國。
與此同時,東哥特人的命運也在演繹著一段盛衰興亡史。他們在匈人的統治下生活了數十年,453年匈人帝國在阿提拉大帝去世後陷入內戰,454年匈人帝國滅亡。東哥特人擺脫了匈人幾十年的統治,建立了版圖大概在羅馬的潘諾尼亞行省的新王國。新王國與東羅馬帝國的後裔—拜占庭帝國一直有著糾纏不清的外交關系,曾經幾度開戰,又幾度復於和平。493年狄奧多里克稱義大利王,在公元489年,東哥特人越過了阿爾卑斯山脈開始了對義大利的入侵,這就如同他們的兄弟在半個世紀前所做的一樣。這項入侵行動乃受到東羅馬皇帝芝諾的聳恿,他任命東哥特族領袖狄奧多里克為帝國官員去驅逐西部篡位的皇帝奧多亞塞。狄奧多里克圍困拉文納,久攻不克;遂和當時義大利半島的統治者奧多亞克訂約,共同治理義大利。493 年狄奧多里克在宴請奧多亞克時背信地殺死了他,收編其餘部,在493年完全征服了義大利建立了東哥特王國,以拉文納為首都。其領土包括義大利半島、西西里島、普羅旺斯、伊利里亞、下日耳曼與老家潘諾尼亞。
然而,當東哥特人傑出的領袖-狄奧多里克(Theodoric)逝世後的不久,公元535年,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出兵義大利,並在554年徹底打敗了東哥特王國,最終,拜占庭帝國恢復了古羅馬帝國在西方的領土,東哥特王國滅亡。在公元六世紀的後期,當義大利被新來的蠻族倫巴底人入侵後,東哥德人就被消滅,倖免於難者崩散為小群體。
⑸ 中國古人的信仰是什麼他們主要的信仰是怎樣的
戰國以前主要是道,南北朝以前只有道儒,清以前是佛和道儒,清以後(包括清)是佛和基督。不要拿少部分還是信的來說事。現在一個人有三成信道或儒其他信別的外來宗教就不錯了(信宗教不是嘴上說信,是要身體力為)
⑹ 基督教是什麼信仰的是什麼他的由來和歷史是什麼
中國的基督教,在國際上是基督新教。國際上的基督教在中國稱為天主教。
信仰的是上帝,信天地萬物,宇宙人類是上帝所造。並派遣他的獨生子降世為人,啟示天國的道理,人生的終極意義。但是人類的偏見,不能接納耶穌的宣講而置他於死地。但是耶穌是生命的主宰。三天後復活了。創立了基督的教會,後由他的徒弟傳揚與普世。這就是基督教,即中國的天主教。在歷史的發展中,由於人的分歧,造成了教會的分裂。在1054年產生了東正教。16世紀,一位德國的基督教神父叫馬丁路德,搞宗教改革創立了誓反教,即基督新教,中國稱為基督教。
⑺ 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的由來是什麼
自1950年起,由中央及地方民族事務機關組織科研隊伍,對全國提出的400多個民族名稱進行識別。加上原來已經公認的民族1983年共確認了55個少數民族成份。這就是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的由來。
根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結果,中國正式確認56個民族,55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總人口為9120多萬,佔全國總人口8.04%。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分別是: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
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
⑻ 美國社會種族主義的歷史根源
美國歷史的種族歧視有三點原因:
1:美國右翼分子的出現 早先的美國人應該是從「五月花號」登陸美國開始的,他們大多來自歐洲,信仰以及血脈很多都是一樣的,並且他們的目的相同,那就是在北美開辟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園。這使得他們迅速成為了一個集體,相互幫忙,相互提攜,這使得這群人在美國的勢力越拉越大。當時的美洲土著印第安人遭到了嚴重的迫害,白人們認為北美這片土地是基督恩賜的,這些印第安人是低等民族,只配給自己勞動,這是美國史上最早的種族歧視。他們肆意對印第安人用私刑,曲解事實等這是常有的事。對印第安人的種族歧視的表現在:1在法律上確定了印第安人就是低等民族,2改變了他們的信仰,3逼迫印第安人遷徙。總之,美國的種族歧視主要是由宗教原因和為了鞏固自己利益的世俗主義,這使得美國的出現,就伴隨著民族的不平等!
2:極端的宗教思想 按照現在我們的了解,應該是黑人遭到了不平等的種族歧視,其實並不是,以宗教不同而導致的種族歧視最先受害的是白人——愛爾蘭人!因為早先登陸美洲信仰的是新教,愛爾蘭人信仰的是天主教,並且因為愛爾蘭人在美洲大肆建立天主教堂,這導致了與新教徒的摩擦。於是,擁護新教的州政府等開始對愛爾蘭人開始了排斥,不準任公職,對愛爾蘭人額外收稅等等,愛爾蘭人遭受到了不公,於是開始反抗,使摩擦再一次升級。其次,後來的猶太人也遭到了種族歧視,同樣也是因為信仰的教派不一樣,這使得猶太人被形容成「不潔的白人」。反而同樣信仰新教的黑人,並沒有遭受到什麼歧視。
3世俗極端主義的干涉 美國的世俗主義極端主義多以早先的民兵為先導,在美國前期,許多州允許種族歧視的,在大量的種植園里,民兵鎮壓這大量的印第安人和黑奴,久而久之,這使得民兵的種族主義根深蒂固。後來,美國的人民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⑼ 猶太人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種族他們的來源,歷史發展和現狀如何為什麼會有「排猶」之說
猶太人
猶太人是原指猶大支派(以色列人12支派之一)或猶大王國(以色列國分裂後與北方10支派所成立的以色列王國對立)的人民。全體猶太人本來統稱希伯來人,自進占巴勒斯坦起至舉族被擄往巴比倫為止,又稱以色列人。經過流亡生活,只有原屬猶大王國的人仍然保持民族特徵,其他10個支派於公元前721年亞述滅亡北方王國後四散而同化於其他民族。因此,猶太人一詞僅指原屬猶大王國之人。
各派猶太人都承認由猶太婦女所生者即為猶太人,而改革派則認為,雙親中有一人是猶太人者即為猶太人。一般地講,從純粹宗教的角度看,世代生活在非猶太人環境中而保留猶太教許多基本教義的社團,作為整體被認為真正猶太人,但作為個人,這種人不能任意同猶太人結婚。
猶太人遍布全世界,美國有580萬,以色列442萬,法國60萬,俄羅斯60萬,烏克蘭44.6萬,加拿大36萬,英國30萬,阿根廷25萬,南非11.4萬,澳大利亞10萬,巴西10萬。
聖經時代 猶太人歷史始於公元前第二個一千年的頭五百年,始祖是亞伯拉罕、其子以撒和其孫雅各。一場遍及全國的飢荒迫使雅各和他的兒子們,即以色列十二個部落的祖先移居埃及,在那裡他們的後代淪為奴隸。幾個世紀之後,摩西率眾人出埃及,擺脫奴役,奔向自由,最終返回以色列故土。他們在西奈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裡形成了一個民族,並接受了包括十誡在內的摩西律法,他們的始祖們所創立的一神教從此初具規模。
以色列各部落在約書亞的指揮下,征服了以色列故土,並定居下來,但它們往往只是在受到外來威脅時,才在被稱為「士師」的領袖的統領下聯合起來。公元前1028年,掃羅建立了君主國;他的繼承者大衛於公元前1000年統一了各部落並建都於耶路撒冷。大衛的兒子所羅門把王國發展成為繁榮的商業強國並在耶路撒冷興建了以色列一神教聖殿。考古發掘證實,在所羅門統治時期,曾在一些設防城鎮,如夏瑣、美吉多和基色設立了重要的城市貿易中心。所羅門去逝後,國家分裂成兩個王國:一個是以色列王國,首都設在撒馬利亞;一個是猶太王國,首都設在耶路撒冷。兩個王國並存兩個世紀之久,由猶太諸王統治,並由先知告誡人們主持社會正義和遵守律法。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國遭亞述人侵佔,它的人民被迫流亡(史稱「失掉的十個部落」)。公元前586年,猶太王國被巴比倫人征服,入侵者搗毀了耶路撒冷的聖殿,並將大部分猶太人放逐到巴比倫。
猶太人自治時期(公元前538—60年) 公元前539年,巴比倫帝國被波斯人征服,之後,許多猶太人返回猶大(以色列故土),並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猶太人在故土上的生活方式也得以恢復。此後四個世紀,猶太人在波斯人和古希臘人的統治下,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權。由於敘利亞塞琉孤王朝強制實行一系列措施,禁止猶太人的宗教信仰,導致爆發了公元前168年由馬加比家族(哈斯蒙尼人)領導的起義,隨後建立了由哈斯蒙尼王朝猶太諸王統治、歷時約80年的獨立猶太王國。
異族統治(公元前60年一公元1948年) 從公元前60年起,國家因內亂而削弱,日益為羅馬所控制。為了擺脫羅馬統治,猶太人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其中最大的一次爆發於公元66年。經過4年的戰斗,羅馬人於公元70年征服了猶地亞(猶大),焚毀丁第二聖殿,並將國內的眾多猶太人放逐。猶太人對羅馬進行的最後一次反抗是千餘人固守在馬撒達山頂城堡中。這次反抗於公元73年以守衛者集體自殺而告終。它成為猶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爭取自由的象徵。
在羅馬(公元70-313年)和拜占庭(公元313-636年)的統治下,猶太人社會在故土上繼續保持和發展自己的法律、教育及文化制度。公元2世紀,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猶太律法被編集成口傳律法《密西拿經》,後於公元3-5世紀,又擴編成《塔木德經》。這些律法有些後來根據情況而變化作了修改,至今仍為恪守教規的猶太人所遵守。
猶太人重獲國家主權的另一次嘗試是公元132年的巴爾·科赫巴起義,其結果是在猶地亞建立了一個獨立的猶太飛地,以耶路撒冷為都城。但是,三年之後,羅馬人打敗了了巴爾·科赫巴,並且為了斷絕猶太人與故土的聯系,把耶路撒冷改名為埃利亞卡皮托利納,把國家更名為巴勒斯梯那。
從公元7世紀始,國家先後被阿拉伯人(613—1091)、塞爾柱克人(1091—1099)、十字軍(1099—1291)、馬穆魯克人(1291-1516)、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人(1517一1917)和英國人(1918—1948)所統治。不同時期的統治者任意變動疆界,更改國名。各征服者所建造的王宮殿宇是他們統治這片故土的歷史見證。
盡管千百年來的異族統治使猶太人越來越少,但在這片故土上猶太人一直保持著他們的存在,而且隨著散居各國的猶太人返回故鄉,猶太人口也不斷增加。到了19世紀中葉,稀少的猶太人口出現了猛增的勢頭。
猶太復國主義 多少世紀以來,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錫安(錫安,傳統上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故土的同義詞),一直是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的生活支柱。到了19世紀末,由於東歐的猶太人不斷遭到壓迫和迫害,而西歐的猶太人對既未結束種族歧視也未使猶太人與所在國家的社會融為一體的那種形式上的解放所抱幻想日益破滅,猶太復國主義作為一種民族解放運動而出現。1897年,西奧多·赫茨爾在瑞士的巴塞爾召開了第一屆猶太復國主義大會。在會上,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成為一個正式的政治組織,它號召猶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園復興猶太民族生活。
在猶太復國主義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開始返回故土,當時這片故土是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人煙稀少,為世人所忽視。早期的開拓者在這里排干沼澤,開墾荒地,在禿山上植樹造林,興辦工業,建設城市和鄉村。他們建立了社區機構和服務設施,並使長期以來僅用於禮拜儀式和文學的希伯來語在日常生活中恢復使用。
一塊土地,兩個民族 國際聯盟基於承認「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故土)有著歷史的聯系」和「在那個國家重建猶太民族家園」的考慮,於1922年委託英國統治這片故土,並特別責成英國「為這個國家創造各種確保建立猶太民族家園的政治、行政和經濟環境。」
同年,英國在這塊託管地境內四分之三的土地上建立了阿拉伯外約旦酋長國(即今日的哈希姆約旦王國),只把約旦河以西的地方留作發展猶太民族家園之用。阿拉伯極端領導人就連在這樣小的區域建立猶太民族家園也要反對,他們煽動襲擊猶太社區,甚至打擊主張阿拉伯一猶太人共處的阿拉伯人。英國對猶太移民和定居的限制並沒有使阿拉伯好戰分子善罷甘休,暴力事件屢屢發生,持續不斷,直到二次大戰爆發為止。
二戰期間,納粹殺害了約600萬歐洲猶太人,其中包括150萬兒童。戰後,盡管迫切需要為在納粹大屠殺中倖免於難的猶太人尋找避難所,但英國並未取消猶太移民的限額。為了郵票說明:安娜·富蘭克及家人在這所房子里躲避納粹迫害達兩年之久對付英國限制移民的政策,故土上的猶太社團與世界各地猶太人一起,動員一切人力物力,組織了一場「非法」移民運動先後把85,000難民從歐洲轉送到故土上。
阿拉伯人反對猶太人在故土上定居,猶太人則堅持要求解除對猶太移民的限制,英國在無法調解的情況下,遂將問題移交給聯合國。聯合國大會於1947年11月29日表決在約旦河以西地區建立兩個國家:一個猶太國和一個阿拉伯國。猶太人接受丁這個分治計劃而阿拉伯
人則予以拒絕。
國家地位 1948年5月14日英國託管結束,猶太人隨即宣布建立以色列國。此後不到24小時,五個阿拉伯國家的軍隊入侵了這個新國家。這場以色列獨立戰爭斷斷續續打了一年多,於1949年7月以停火線為基礎分別與接壤的阿拉伯國家簽定了停戰協議。
參考資料:http://bbs.qq.com/cgi-bin/bbs/show/content?club=0&groupid=100:11035&st=&sc=&messageid=3573&titlepage=1&gpc=0&ggpc=0
⑽ 關於各種族歷史背景和姓氏
第一章:神話
泰坦創世
薩格拉斯的背叛
上古之神與艾澤拉斯的秩序
守護巨龍
世界的蘇醒與永恆之井
上古戰爭
世界的分裂
海加爾山和伊利丹的禮物
世界之樹和翡翠夢境
流放高等精靈
哨兵的長期衛戍
沒有人知道宇宙是如何產生的。一些人認為是一場巨大的爆炸製造了無邊的宇宙,並最終孕育
出各種形態的生命。另一些人則認為宇宙是由一個強大的實體創造出來的。雖然有關這混亂的宇宙
是如何產生的問題一直沒有明確的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一個強大的種族為這個世界帶來了秩
序,以確保其他的種族能夠沿著他們的腳印前進。
泰坦是具有金屬般堅硬皮膚的巨大天神,他們為了改變這個世界而從遙遠的有序宇宙趕來。他
們通過造出高大的山脈,挖掘廣闊的海洋來塑造他們理想中的世界,他們製造了風雲變幻的大氣層
和無邊的蒼穹——這一切都是他們建立強大秩序的偉大計劃的一部分。他們甚至向原始的種族傳授 各種技藝,並教導他們要保持世界的平衡與和諧。
在第一個創造之年代中,泰坦在一個名叫萬神殿的組織的管理下,為散布在無邊黑暗中的數以
億計的世界帶去了秩序。仁慈的諸神為了保護他們建立的世界,時刻警惕著隱藏在邪惡的異度空間
——扭曲虛空中的邪惡勢力。扭曲虛空是充滿了混亂的魔法力量的虛無空間,它將宇宙中的各個世
界連接了起來,無數殘暴邪惡的生物盤踞在這里,他們的腦中只想著要摧毀一切生命,吞噬宇宙的
能量。純潔無私的泰坦則為了解除這些惡魔的威脅而不懈奮斗。
為了與不斷侵犯泰坦世界的邪惡力量作戰,萬神殿選中了他們最強大的戰士薩格拉斯作為他們
的第一道防線。由熔化的青銅鑄造的高貴戰士薩格拉斯在上百萬年的時間里一絲不苟地履行著他的
職責,搜尋並摧毀一切他能找到的惡魔。在度過了無盡的歲月之後,薩格拉斯遭遇了兩支從實體世
界中獲得了巨大能量的強大惡魔種族。
邪惡的巫術種族埃瑞達使用他們的巫術侵入並控制了許多世界,這些世界中的原住民都被埃瑞
達的混亂力量變成了惡魔。雖然薩格拉斯幾近無窮的力量完全能夠輕易擊敗邪惡的埃瑞達,但他對
這種生物無比的邪惡和墮落感到十分費解。強大的泰坦無法感知這種惡毒和腐化到底有多麼深重, 他自己也陷入了不斷膨脹的消極情緒之中。盡管如此,薩格拉斯仍然堅強地振作起來,盡全力與埃
瑞達的術士們作戰,並將他們逼到了扭曲虛空的一個角落裡。
在薩格拉斯的疑惑與消沉日益加深時,他又被迫與另一組試圖破壞泰坦秩序的惡魔作戰。黑暗
的吸血惡魔納斯雷茲姆(他們也被稱作恐懼魔王)通過控制敵人的思想征服了許多世界,並將敵人
變成了自己的爪牙。邪惡狡詐的恐懼魔王可以讓整個國家的人由於莫名其妙的憎恨和猜疑而互相殺
戮,雖然薩格拉斯輕易擊敗了納斯雷茲姆,但他們的引誘卻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高貴的薩格拉斯無法控制思想中不斷翻騰的疑惑和失落,繼而失去了他的信仰和作為泰坦的理
智。薩格拉斯開始認為秩序的教條本身就是愚蠢的,並且開始認為只有混亂和墮落才是黑暗寂寞的
宇宙中唯一的真理。雖然他的泰坦夥伴們試圖勸說他放棄錯誤的想法並平息憤怒的火焰,但他堅持
認為他們的說辭都是謊言。在和泰坦永遠決裂後,薩格拉斯開始尋找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雖然諸
神對他的背叛感到很悲傷,但他們永遠也不會想到他們這位迷失的兄弟今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當薩格拉斯的瘋狂吞噬了他最後的一點高貴的靈魂之後,他開始認為泰坦才是導致造物失敗的 罪魁禍首。他最終決定組織一支不可阻擋的大軍,以地獄的烈焰毀滅所有世界,以此來糾正泰坦們
犯下的「錯誤」。
薩格拉斯巨大的身軀也因為侵蝕他心智的墮落力量而發生了扭曲。他的眼睛、頭發和胡須變成
了燃燒的烈焰,他的青銅皮膚也裂開,從裂縫中噴出了無盡的仇恨和烈焰。
瘋狂的薩格拉斯摧毀了囚禁埃瑞達和納斯雷茲姆惡魔的牢籠,這些狡詐的惡魔匍匐在這位黑暗泰坦的暴怒和力量面前,發誓要披肝瀝膽地為他服務。薩格拉斯從強大的埃瑞達惡魔中挑選了兩名勇士來領導他那邪惡的毀滅勢力。欺詐者基爾加丹負責尋找宇宙中最黑暗的種族,並將他們收入薩格拉斯麾下。污染者阿克蒙德負責帶領薩格拉斯的大軍與任何膽敢抵抗黑暗泰坦的敵人作戰。
基爾加丹的第一步行動就是用他可怕的力量奴役吸血的恐懼魔王,這些基爾加丹的精英衛隊和遍布宇宙的爪牙很樂意為他們的主人尋找可以引誘的原始種族。恐懼魔王中的首領,黑暗魔王提克迪奧斯是基爾加丹夢寐以求的優秀戰士,他也宣誓效忠於薩格拉斯的意志。
強大的阿克蒙德也有屬於自己的強大軍隊。他控制著殘暴的深淵領主和他們野蠻殘暴的領導者——瑪諾洛斯,致力於建立一支可以毀滅一切生命的精英部隊。
薩格拉斯在看到他的部隊已經足夠強大、並且對他的所有命令都絕對服從之後,率領他的大軍進入了無邊的黑暗。他將這支部隊稱為燃燒軍團,不知有多少個世界被他們跨越整個宇宙的邪惡遠征所毀滅。
泰坦似乎並沒有察覺薩格拉斯毀滅秩序的計劃,他們繼續從一個世界來到另一個世界,按照他們的意願塑造這些世界,並且讓它們歸於秩序的統御。在旅途中,他們來到了一個較小的世界——這個世界後來被稱為艾澤拉斯,在這片混亂的土地上,泰坦們遇到了大量與他們為敵的元素生物。這些元素生物信仰著一個被稱為上古之神的無比邪惡的種族,並且拒絕讓泰坦改造它們的世界。
諸神對上古之神的邪惡嗜好感到憂慮,於是他們派出部隊與元素生物和他們邪惡的主人作戰。上古之神的軍隊由最強的元素首領率領:炎魔拉格納羅斯, 石母瑟拉塞恩, 馭風者奧拉基爾和獵潮者耐普圖隆。他們的混亂力量席捲大地,直沖巨大的泰坦而去。不過,雖然元素生物的力量非常可怕,但那也遠遠不敵強大的泰坦。元素首領們接連倒下,他們麾下的軍隊四散而逃。
諸神摧毀了上古之神的城堡,並把藏在城堡中的四個邪惡生物囚禁在遠離地面的地下監獄中。元素生物失去了上古之神的力量,無法在實體世界中保持自己的形態,很快就紛紛化為烏有,溶入了大地。整個世界頓時恢復了一派和諧的景象。泰坦看到危機消除,就開始了他們的工作。
為了幫助自己改造世界,泰坦創造了許多種族。為了在大地上挖掘深不可測的洞穴,泰坦用具有魔力的石頭創造了土靈;為了創造海洋並將陸地從海床上搬走,泰坦創造了巨大溫順的海巨人。泰坦們花費了數個世紀來改造這個世界,直到最後,艾澤拉斯世界上出現一塊完美的大陸。泰坦在這塊大陸的中心鑿出了一片充滿魔法能量的湖泊,並將它命名為永恆之井,以此作為這個世界生命的源泉。湖中蘊含的無限能量可以支撐世界的骨架,並幫助各種生命在這片肥沃的土壤上生根發芽。隨著時間的推移,樹木、小草、怪物和各種生物都在這片大陸上繁盛起來。當夜色降臨時,泰坦為這片大陸起了一個名字:卡利姆多——「永爍星光之地」。
泰坦對他們在這片大陸上建立的秩序感到滿意,於是決定啟程離開艾澤拉斯。在他們動身之前,泰坦們決定賦予這片大陸上最強大的物種以守護世界、保衛這里的平衡和諧不被破壞的職責。在那個時代有許多巨龍,它們由五條巨龍分別統治。泰坦選擇了這五條巨龍來守護這個嶄新的世界。最強的神們分別將自身的一部分神力贈與一條巨龍,這五條巨龍就是廣為人知的守護巨龍。
眾神之父阿曼瑟爾將他的一部分力量賦予巨大的青銅龍諾茲多姆。這位眾神之父賦予諾茲多姆以守護時間和命運之路的職責,淡泊高貴的諾茲多姆成為了永恆之王。
生命的賦予者艾歐娜將她的一部分力量賦予紅龍阿萊克斯塔薩。此後阿萊克斯塔薩成為生命之王,守護世界上所有的生物。由於她無窮的智慧和對所有生物的無限憐憫,阿萊克斯塔薩成為了統治所有紅龍的女王。
艾歐娜也以一部分自然的力量祝福了阿萊克斯塔薩的姐妹,優雅的綠龍伊瑟拉。伊瑟拉陷入了永恆的迷思之中,與實體世界中所有生物的睡夢聯系在一起。伊瑟拉成為了夢幻之王,在翡翠夢境中守護著生機勃勃的世界。
掌御著知識和魔法的諾甘農將他巨大力量的一部分賦予藍龍瑪利苟斯,從此瑪利苟斯成為魔法之王,守護著魔法和神秘的聖殿。
世界的鍛造者卡茲格羅斯將他的一部分力量賦予了強大的黑色巨龍耐薩里奧。耐薩里奧成為大地之王,統御著艾澤拉斯世界的大地與深淵。他代表著世界的力量,是阿萊克斯塔薩最強大的支持者。
五個守護者被賦予在泰坦離開後守衛世界的責任。泰坦在巨龍做好守護世界後的准備之後永遠地離開了艾澤拉斯。不幸的是薩格拉斯不久之後就會察覺到這個新生世界的存在……
地1章http://images1.wowchina.com/info/introce/43840.shtml
地2章 http://images1.wowchina.com/info/introce/43846.shtml
地3章http://images1.wowchina.com/info/introce/43848.shtml
地4章http://images1.wowchina.com/info/introce/43850.shtml
地5章http://images1.wowchina.com/info/introce/43852.shtml
地6章http://images1.wowchina.com/info/introce/43854.shtml
很長 LZ慢慢看把
太長弄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