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最早有歷史記載的是什麼朝代
是商朝。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 ,在亳(今商丘) 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
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餘年。末代君主帝辛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後自焚而亡。
殷墟的發掘,確證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商朝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元號。在商朝時期,長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非中原文明。
考古學家從安陽的小屯村發現了大量的甲骨文,說明殷商時代文字已經得到充分廣泛的應用,發展得也比較成熟;漢字的結構在甲骨文中已經基本形成。通過對甲骨文的研究,使後人對商朝的了解更為詳細可靠。
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會意、形聲、假借、指事等多種造字方法,已經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總共發現有4672字,學者認識的已有1072字。甲骨文因刻寫材料堅硬,故字體為方形。而同時的金文,因系鑄造,故字體為圓形。
『貳』 中國歷史那個朝代最先,朝代是怎麼排下來的。
第一個朝代是夏朝,依次為夏、商、西周、東周(春秋和戰國)、秦、西楚、西漢、玄漢、新莽、東漢、三國(魏、蜀、吳)、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元、明、清。
1、夏
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一般認為,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後「,去世後稱」帝「),延續約471年,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經夏商周斷代史研究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堯舜時代到夏商之際的社會圖景。中原地區包括禹都陽城(今河南鄭州登封王城崗遺址)在內的夏朝時期六座規模大、等級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點。
中國傳統文獻中關於夏朝的記載較多。在河南省西部發現的二里頭文化具備了屬於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條件,但一直未能出土類似安陽殷墟甲骨卜辭的文字記載。
許多中外歷史學家認為,斟鄩(河南洛陽偃師夏都二里頭遺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遺跡 。
2、商
商朝又稱殷、殷商,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夏朝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
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殷商」並稱。從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
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1王,延續600年。末代君王商紂王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而亡。商朝是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
商朝武丁在位時期,勤於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說及甘盤、祖己等賢能之人輔政,勵精圖治,使商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得到空前發展,史稱「武丁盛世」。
公元前1192年,武丁去世,廟號高宗,死後由其子祖庚繼位。
武丁死後,他開創的太平盛世,沒能長久延續下去。祖庚、祖甲以後諸王,特別是帝乙帝辛時期,國內矛盾十分尖銳,東南方的諸侯起來反叛。
面對這種情況,商王帝辛(紂)少年英勇,派部下向東征討萊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將商的勢力延伸到了東海和長江流域,但是其連年的征戰,極大消耗了國力,進一步激化了國內矛盾,國內兵力空虛,使其對西北的控制下降,給了周以可趁之機。
在周武王時,周起兵攻商,商王帝辛(紂)倉促間只能以奴隸為軍抵禦周人,結果,商王的軍隊毫無鬥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戰,「血流浮杵」,國內商軍盡墨,帝辛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滅亡,周王朝建立。
3、西周
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關中一個古老的部族,始祖名棄,善種植,堯舜時被封為「後稷」,封於邰(今陝西武功縣及楊陵區一帶)。公劉時由邰遷到邠(今彬縣、旬邑縣之間),到古公亶父時遷到岐山之陽的「周原」(今扶風縣與岐山縣交界處)。
周人在這里興建城邑、疆理田地、設置官吏、建立軍隊,商代晚期已為渭水中游的強盛諸侯國。姬昌(文王)遷都豐(今西安市長安區馬王村一帶)。
姬昌死,其子姬發(武王)即位,在灃河的東岸營建鎬京(今灃東新區斗門鎮一帶)並修文王緒業,公元前1046年,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前781年,周幽王繼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執政,朝政腐敗激起國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濟之戎失敗;同時天災頻仍,周朝統治內外交困。
幽王,寵愛褒姒,幽王廢掉正後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立嬖寵美人褒姒為後,其子伯服(一作伯盤)為太子。宜臼逃奔申國,宜臼的母親是申侯的女兒。申侯聯合繒國和西方的犬戎進攻幽王。
殺幽王於驪山之下,犬戎乘機掠走大量財寶。西周就此滅亡。宜臼靠諸侯的幫助,登上王位,是為平王,翌年遷都洛邑,從此,歷史進入東周時期。前771年,西周覆亡。
4、東周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西周覆滅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
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手滅智氏家族後,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
東周時期,周考王於公元前425年(周考王15年)封其弟於河南地,建立周公國,是為周桓公。這是周王朝最後一次分封。自這次分封後,周王的土地全部分封完畢,連自己也是寄居於此周公國。
周桓公死,其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周赧王時,周惠公封其小兒子於鞏以奉王,號東周惠公。東西周分立,西周都河南舊於王城,東周都鞏。
西周自立國以來,一直採取討好各大強國的政策,尤其是秦國。秦國和周圍列強經常向西周和東周徵收賦稅和兵源。同時,西周和東周常相互傾軋攻伐。
周赧王在位時,周天子地位已經完全徒有虛名,其土地(周天子的王畿)也被韓、趙一分為二,以洛邑之河南王城為西周,仍都洛邑,以鞏附成周為東周,分別由東、西周公治理,周天子由成周遷於王城,依附於西周公。
前256年周赧王病逝,秦國攻入雒邑,西周公投降,周朝滅亡。前249年,秦相邦呂不韋又帶兵滅掉了位於鞏邑(今河南鞏義)的東周公。
5、秦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前238年,22歲的秦始皇嬴政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
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濫用民力,統一僅十餘年。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朝
『叄』 最早的朝代是什麼朝代的順序是怎樣的
一、中國歷史夏朝最先。
二、朝代順序:
1)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2)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 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3)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4)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5)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其封地在漢中。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6)新:王莽所創的朝代(國號)「新」的含義:新的本義是改舊、更新。西漢後期在天人感應的五德終始學說支配下,社會政治涌動著一種新德代替舊德的思潮,在這樣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並最終完成「再受命」的代漢過程。漢為火德,為赤帝,王莽為土德,自稱是「托於皇初祖考黃帝之後」,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傳黃帝,天命授之。
7)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曹操謚號魏武帝。
8)蜀: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其政權幫稱「蜀」。歷史上也稱「蜀漢」。漢指東漢的繼續。
9)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10)晉: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11)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後襲用此封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12)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13)遼:遼原稱「契丹」,契丹是族名,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14)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15)西夏:拓拔思恭占據夏州(今陝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16)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17)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18)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19)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 「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肆』 中國最早的朝代是哪個朝代
中國最早的朝代是禹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夏朝。夏朝(約為前2050年—約前1600年),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朝代。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廢除了傳統的部落「禪讓」制,殺死益而稱王,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
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夏朝共傳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區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建立,相傳堯、舜、禹時,部落聯盟間採用「禪讓」的方式「選賢與能」,推舉天下的共主。堯老時,把「王」位禪讓給了賢能的舜,舜老的時候,把「王」位禪讓給了禹,但禹老時卻把「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啟。從此,禪讓制被世襲制所取代。
夏朝的鞏固夏朝建立不久,太康失國,為羿所奪。羿信寒浞,為其所殺。四十餘年,政局動盪。相子少康幾經艱辛,在有虞等部幫助下,攻殺寒浞,使夏王朝重新復甦。此後,經幾代努力,夏王朝日漸強大,以中原為中心,疆域東到大海,西到西河,北及燕山,南至長淮。
夏朝的滅亡,孔甲亂政,夏王朝江河日下。至桀時,統治階級腐朽不堪,造傾宮、瑤台,寵妹嬉,不理政事,不聽忠言,賦斂無度,民怨四起。商湯興兵討伐,桀逃往南巢而死。夏自禹至桀,歷十四世十七王,存在了將近五百多年時間。
『伍』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什麼朝
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朝代是夏朝。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廢除了傳統的部落「禪讓」制,殺死益而稱王,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
夏朝共傳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區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據說啟死後,太康即位,出現了一時的政權更迭,即所謂「失國」。再經少康中興,重建夏朝。到孔甲統治時,夏朝走向衰落。此後,三傳至桀,夏朝滅亡。約400年,後為商朝所滅。
(5)歷史最早是什麼朝代擴展閱讀:
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夏朝,歷史上慣稱為「夏」。這一稱謂的來源有十種說法,其中較為可信的觀點是「夏」為夏族圖騰的象形字。
司馬遷記載「夏」是姒姓夏後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個氏族組成的部落的名號,以「夏後」為首,因此建立夏朝後就以部落名為國號。夏朝是在原始社會制度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
『陸』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
夏朝
夏朝(約為前2050年—約前1600年)
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朝代。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廢除了傳統的部落「禪讓」制,殺死益而稱王,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夏朝共傳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區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據說啟死後,太康即位,出現了一時的政權更迭,即所謂「失國」。再經少康中興,重建夏朝。到孔甲統治時,夏朝走向衰落。此後,三傳至桀,夏朝滅亡。約400年,後為商朝所滅。
『柒』 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早是哪個朝代
夏朝
(約前20世紀—約前16世紀),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王朝。一般認為夏朝是一個部落聯盟形式的國家,而中國大陸馬克思主義史學將夏朝定性為一個奴隸制國家[1]。依據史書記載,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2]。相當於夏朝時期的文物(前1600年以前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3][4], 所以其文化及文明程度高於新石器晚期文化。但是由於迄今為止在考古學上還沒有找到公認的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據 [5](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出於商朝),因此其真實存在性沒有得到正式確認。但許多中國歷史學家認為,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便是夏朝遺存。[6][1]
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國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度變成王位的世襲制度[7]。夏朝共傳13代,16王(一說14代、17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還是部落聯盟首領有爭議的問題),約471年,後為商朝所滅。
『捌』 中國歷史最早的朝代及皇帝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夏朝,第一個皇帝時秦始皇。還有關於堯舜禹這些人得傳說。
『玖』 中國古代第一個朝代是哪個朝代
我國的第一個朝代是夏朝。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 )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拾』 歷史上最早的是那個朝代
第一個是夏
夏朝 約前2070-1600年 安邑 山西夏縣 禹
商朝 約前1600-1046年 亳 河南商丘 湯
周 西周 約前1046-771年 鎬京 陝西西安 周武王姬發
東周 前770-256年 洛邑 河南洛陽 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 前770-476年
戰國 前475-221年
秦朝 前221-206年 咸陽 陝西咸陽 始皇帝嬴政
漢 西漢 前202-公元8年 長安 陝西西安 漢高祖劉邦
新朝 9-23年 王莽
東漢 25-220年 洛陽 河南洛陽 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
魏 220-265年 洛陽 河南洛陽 魏文帝曹丕
蜀漢 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漢昭烈帝劉備
吳 222-280年 建業 江蘇南京 吳大帝孫權
晉 西晉 265-316 洛陽 河南洛陽 晉武帝司馬炎
東晉 317-420 建康 江蘇南京 晉元帝司馬睿
十六國 304-439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蘇南京 宋武帝劉裕
齊 479-502 建康 江蘇南京 齊高帝蕭道成
梁 502-557 建康 江蘇南京 梁武帝蕭衍
陳 557-589 建康 江蘇南京 陳武帝陳霸先
北朝
北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魏道武帝拓跋珪
魏 洛陽 河南洛陽
東魏 534-550 鄴 河北臨漳 魏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 535-556 長安 陝西西安 魏文帝元寶炬
北齊 550-577 鄴 河北臨漳 齊文宣帝高洋
北周 557-581 長安 陝西西安 周孝閔帝宇文覺
隋朝 581-618 大興 陝西西安 隋文帝楊堅
唐朝 618-907 長安 陝西西安 唐高祖李淵
五代十國 907-960
後梁 907-923 汴 河南開封 梁太祖朱晃
後唐 923-936 洛陽 河南洛陽 唐庄宗李存勖
後晉 936-946 汴 河南開封 晉高祖石敬瑭
後漢 947-950 汴 河南開封 漢高祖劉暠
後周 951-960 汴 河南開封 周太祖郭威
宋
北宋 960-1127 開封 河南開封 宋太祖趙匡胤
南宋 1127-1276 臨安 浙江臨安 宋高宗趙構
遼國 907-1125 皇都 遼寧 遼國 耶律阿保機
大理 937-1254 太和城 雲南大理
西夏 1038-1227 興慶府 寧夏銀川 元昊
金 1115-1234 會寧 阿城(黑) 金太祖 完顏阿骨打
中都 北京
開封 河南開封(註:1206年元太祖建立蒙古帝國;1271年元世祖至元8年改國號「元」;1279年統一中國)
元朝 1206-1368 大都 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 1616-1911 北京 北京 皇太極(註:1616年清太祖建立後金;1636年清太宗於崇德元年改國號「清」;1644年定鼎中原)
中華民國 1912-1949 南京 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 首都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