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聯合國是怎麼成立的
1941年底,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最後形成。12月22日開始的英、美華盛頓會議期間,羅斯福和丘吉爾與前蘇聯政府磋商,起草了一個反法西斯各國的宣言草案。1942年1月1日,美、英、中、蘇等26個反法西斯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了這個文件,即「聯合國家共同宣言」,為聯合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嗣後又有21個國家陸續加入。
1943年10月30日,中、蘇、美、英四國在莫斯科發表了「普遍安全宣言」,正式提出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
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蘇三國和美、英、中三國先後在美國華盛頓附近的敦巴頓橡膠園舉行會議,根據「普遍安全宣言」的精神,草擬了戰後國際組織的章程,並通過了「關於建立普遍性國際組織的建議案」,其中把國際組織定名為「聯合國」,規定了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會員國的資格、聯合國主要機構的組成和職權等。這樣,聯合國的基本輪廓就初步形成了。
1945年2月,由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參加的雅爾塔會議,又進一步討論了成立聯合國的問題。根據會議決定,由美、英、蘇、中、法5國發起和邀請《聯合國家共同宣言》簽字國,並於同年4月在美國舊金山召開聯合國制憲會議——「聯合國家國際組織會議」。
1945年4月25日,聯合國家國際組織會議如期在舊金山召開。參加會議的共有50個國家的282名代表,董必武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之一參加會議。
會議以敦巴頓橡膠園會議的建議為基礎,經過兩個多月的討論,最後於6月25日一致通過了聯合國憲章;6月26日,各國代表簽署了這個憲章。這一天後來被定為「憲章日」。10月24日,美、英、中、蘇、法等多數簽字國送交了批准書,憲章開始生效,聯合國宣告正式成立,這天遂被定為聯合國日。聯合國的總部設在紐約,並在日內瓦設有歐洲辦事處。聯合國大會第一屆會議於1946年1月舉行。
② 聯合國是在什麼背景下組建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籌劃一個更加符合美國利益的戰後世界是羅斯福一直在思考的工作,同時他也謹記著威爾遜的教訓,避免重蹈覆轍。隨著美國的參戰,原先一直充斥於美國政壇的孤立主義一掃而光,連比較保守的共和黨也一致主張「美國有責任參加主權國家間的戰後合作組織來防止軍事侵略,在一個自由世界裡用有組織的公平原則來維持永久的和平」。美國參議院也以85票對5票公開表示贊成美國和其他國家合作,共同建立一個「有力量防止侵略,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權力機構」。而且丘吉爾和斯大林也多次表示,希望建立維持戰後和平的國際組織。
在此情況下,羅斯福於1942年提出了他最初的「四警察」設想,打算採取「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辦法,由美、英、蘇、中四大國分管美洲、西歐、東歐和亞洲的地區安全,在此基礎上,再組成區域組織的國際聯合。但國務院等機構經過深入研究以後認為,此設想未能體現美國理應承擔的「世界領導」責任。
羅斯福重新設計了他的未來世界的藍圖,這就是把原來的「四警察」設想和國際安全組織揉合起來,在已有的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常設的國際安全組織——聯合國。
考慮到眼前美、英、蘇三家鼎立局面,為保證美國在未來的聯合國中的優勢地位,羅斯福認為有必要預做安排,即為美國尋找一個可靠的支持者。他選中了中國,因為中國國民黨政府向來奉行親美政策。雖然中國現在還不具有大國地位,但羅斯福相信,美國可以幫助它取得這一地位。
當1943年莫斯科外長會議討論《普遍安全宣言》時,美國國務卿赫爾對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說:「我的政府認為,中國已經在世界范圍內作為四大國之一進行戰爭。對中國來說,現在如果俄國、大不列顛和美國在宣言中把它拋在一邊,那在太平洋地區很可能要造成可怕的政治和軍事反響。」
莫洛托夫承認赫爾言之有理,於是通過外交途徑商定,由中國駐莫斯科大使傅秉常受權與三國外長一起在宣言上簽了字。一個多月後,中國領導人蔣介石又作為大國首腦與羅斯福、丘吉爾舉行了開羅會議。這樣,中國在名義上就成為「四大盟國」之一。
羅斯福關於建立聯合國的構想很快取得了英、蘇兩國的贊同,並且出現了最初的聯合國組織,這就是1943年11月由美牽頭建立的「聯合國救濟總署」(簡稱「聯總」)。它的「任務是向受戰爭破壞地區的人民提供衣、食、住、行、醫療」等方面的援助和服務,以創建一個「更加穩定的世界」。聯總的成立及其活動,為以後聯合國的建立提供了經驗。美國很快就控制了總部設在華盛頓的聯總,顯露出世界霸主之相。羅斯福甚至未與各成員國商量,就任命美國人赫伯特·萊曼為聯總首腦,各國只好接受即成事實。
1943年12月,三巨頭在德黑蘭聚會,主要商討開辟歐洲第二戰場問題。羅斯福決定利用這一機會,先爭取三大國在原則問題上達成協議,而把具體分歧留待以後去解決。他知道,一旦涉及具體問題,丘吉爾和斯大林都不好對付,但如果他能誘勸他們表態支持某些基本的原則,那麼一旦簽訂和約,現在他們所作的那些籠統含糊的承諾,到時候就會發揮某種杠桿作用。
這些基本原則是:新的國際組織以各國人民自由平等為基礎,將比過去的國際聯盟更具備強制性的有效手段,它要像警察部隊那樣,迅猛地撲滅戰爭的星星之火。
斯大林和丘吉爾熱烈贊同這樣一個聯合組織,大家一致同意羅斯福竭力堅持的基本原則。於是在《德黑蘭官言》中有了下述文字:
「我們充分認識到我們以及所有國家負有創造和平的無上責任,這種和平將獲得全世界絕大多數人民大眾的擁護,並在未來的許多世代中排除戰爭的禍患和恐怖。」
「我們將尋求所有致力於消滅暴政的人民的國家之合作和積極參加……我們隨時歡迎它們自願加入到這個民主國家的世界大家庭中來。」
德黑蘭會議後,美國加緊為聯合國的成立作具體准備。此時,美國財政部長亨利·摩根索向羅斯福提交了一份意義深遠的計劃,建議成立國際金融組織,促進美國外貿,避免1929年經濟大危機重演。羅斯福看到該計劃使他的戰後世界藍圖更加完善,欣然接受。
在美國的積極倡導下,1944年7月1日~22日,來自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舉行「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會議通過的《最後決議書》規定,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即各國貨幣直接與美元掛鉤,保持固定匯率,可按35美元等於1盎司黃金的比價,隨時在美國兌換黃金。為此,會議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其附屬機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又稱世界銀行)。由於美國認購了世界銀行91億美元資本中的31.75億,並擁有基金組織中1/3的表決權,因而從一開始,美國人就從人事和資金上完全控制了這兩個機構。
接下來,四大國的外交代表於1944年8月至10月在華盛頓的敦巴頓橡樹園召開會議,討論建立聯合國的具體組織事宜。美國國會兩院也已分別通過了康納利決議案和富布萊特決議案,保證支持美國參加戰後國際組織。
為了營造四大國親密和諧的會議氣氛,羅斯福在白宮舉行的歡迎會上發表了即席講話。他說:「這種會議常使我想起一位名叫阿爾弗雷德·E·史密斯的先生的老話。此人當過紐約州長。他對解決勞資之間的問題是非常得心應手的……他說,如果你能把各方請進擺著一張大桌子的房間,讓他們脫去上裝,把腳翹到桌子上,再給他們每人一支上等雪茄,那麼你總能使他們談到一塊去的……你對熟悉的人怎麼恨得起來?……我知道你們就是本著這種精神來工作的。」他希望四大國成為朋友,「把腳翹到桌子上」。
在敦巴頓橡樹園會議上,四國就聯合國組織的總形式和許多具體細節都達成了一致。會議通過的《關於建立普遍性國際組織的建議案》,規定了聯合國組織的宗旨與原則以及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秘書處等重要機構的組織許可權。但在安理會的否決權問題上,美蘇發生了嚴重分歧。蘇聯堅持要求保證常任理事國的絕對否決權,美國則認為,作為當事一方的常任理事國不能否決有關討論和行動。蘇聯還擔心聯合國大會中會形成美國為首的美洲集團和英聯邦集團,因而提出接納蘇聯16個加盟共和國同時成為聯合國成員國,對此,美國以自己有50個州亦應有50個席位予以反駁。這兩個問題最後未能達成協議。
1945年2月,美英聯軍和蘇聯紅軍開始從東西兩翼向德國腹地進攻,德國法西斯的壽命危在旦夕。隨著軍事勝利的到來,三大國盡快達成戰後安排顯得格外重要。
1945年2月4~11日,三巨頭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再次聚首。這次會議經過各方共同努力,在下述問題上達成一致:關於大國否決權問題,三國同意,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不論是否當事國,對實質性問題均有否決權;關於代表席位問題,蘇聯撤回在聯大擁有16個席位的要求,美英則同意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擁有聯大的正式代表權;關於託管地問題,美國同意,聯合國託管范圍僅限於戰敗國的殖民地,國聯的委任統治地和自願交由聯合國託管的地區,不再堅持原來的所有殖民地都交聯合國託管的主張,從而滿足了英國的要求。
會議還決定於4月25日在美國舊金山召開聯合國成立大會。至此,有關聯合國組織的問題終於得以妥善解決。
③ 聯合國誕生的背景是
聯合國的前身是「國際聯盟」。該組織是在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情況類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下構想出來的。「國際聯盟」是根據《凡爾賽和約》於1919年成立的,其宗旨是「促進國際合作和實現世界和平和安全」。
同樣根據《凡爾賽和約》於1919年成立的國際勞工組織是國際聯盟的一個附屬機構。由於未能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國際聯盟隨後停止了其一切活動。
1945年4月25日-6月26日,來自50國家的代表參加了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會議的目的是起草《聯合國憲章》。代表們在中國、蘇聯、聯合王國和美國四國代表於1944年8月-10月在美國頓巴頓橡樹園會議上提出的提案基礎上進行了討論。1945年6月26日,50國家的代表簽署了《聯合國憲章》。當時波蘭沒有派代表參加此次會議,但後來簽署了《聯合國憲章》,因而成為聯合國51個創始會員國之一。
在中國、法國、蘇聯、聯合王國和美國以及大多數其他簽字國批准《聯合國憲章》之後,聯合國組織與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從此,10月24日成為每年都要慶祝的聯合國日。
④ 聯合國的由來,什麼時間正式成立幾月幾日為聯合國日求大神幫助
聯合國的由來如下
聯合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背景下誕生的。1941年8月12日,英國首相丘吉爾和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大西洋憲章」,首次公開提出了建立戰後國際秩序的設想。
1945年4月25日,「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在美國舊金山開幕,包括中國在內的50個國家的288名代表出席大會。6月25日,與會代表一致通過了《聯合國憲章》,並於26日舉行簽字儀式。中國作為最先遭受軸心國侵略的受害國,第一個在《憲章》上簽字,隨後是法、蘇、英、美4國代表依次簽字,然後才是與會的其他45個國家,後又有波蘭補簽。
同年10月24日,在得到多數簽字國批准後,憲章開始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51個簽字國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
聯合國成立具有劃時代意義,是人類和平進步事業的一座里程碑。
⑤ 聯合國成立的時間及其背景是怎樣的
1942年1月1日,正在對德、意、日法西斯作戰的中、美、英、蘇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發表了《聯合國宣言》。當時,聯合國只是作為對德、意、日法西斯進行戰爭的各國的總稱。
1943年10月30日,中、美、英、蘇四國在莫斯科發表《普遍安全宣言》,提出有必要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
1944年8—10月,蘇、英、美三國和中、英、美三國先後在華盛頓橡樹園舉行會談,討論並擬定了組織聯合國的建議案。
1945年4月25日,來自50個國家(波蘭因故未參加)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召開了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6月26日,50個國家的代表簽署了《聯合國憲章》。同年10月24日,中、法、蘇、英、美和其他多數簽字國遞交了批准書後,憲章開始生效,聯合國(UnitedNations)正式成立。1947年,聯合國大會決定,10月24日為聯合國日。
⑥ 聯合國是如何成立的
「聯合國」這一名稱是由美國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設想出來的,該名稱於1942年1月1日發布《聯合國家宣言》時首次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期間,當時26個國家派出的代表承諾其政府將繼續共同對軸心國作戰。
最初,有關國家為了在具體事務上開展合作而成立國際組織。例如,1865年成立了國際電報聯盟,後改稱國際電信聯盟;萬國郵政聯盟則成立於1874年。如今,這兩個組織都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
1899年,第一次國際和平會議在荷蘭海牙召開。此次會議的目的是制訂旨在和平解決危機和防止戰爭的文件及編撰戰爭規則。會上通過了《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公約》,並依據該公約成立了常設仲裁法院。常設仲裁法院於1902年開始工作。
聯合國的前身是「國際聯盟」。該組織是在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情況類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下構想出來的。「國際聯盟」是根據《凡爾賽和約》於1919年成立的,其宗旨是「促進國際合作和實現世界和平和安全」。同樣根據《凡爾賽和約》於1919年成立的國際勞工組織是國際聯盟的一個附屬機構。由於未能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國際聯盟隨後停止了其一切活動。
1941年6月12日,《同盟國宣言》「為此目的在戰時和平時都同其他自由人民進行合作」《同盟國宣言》是導致建立聯合國一系列步驟中的第一步,於1941年6月12日在英國倫敦簽署。
1941年8月14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提出一系列國際合作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原則。這份文件簽署於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上的一次會議中,「在大西洋的某個地方」,被稱為《大西洋憲章》。
1942年1月1日,26個反對軸心國的同盟國家代表在華盛頓會面,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以表示對《大西洋憲章》的贊成。這份文件第一次正式採用了羅斯福總統提出的「聯合國」說法。
1943年10月30日,莫斯科和德黑蘭會議1943年10月30日在莫斯科簽署的宣言中,蘇聯、英國、美國和中國政府號召盡早建立一個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國際機構。在1943年12月1日的德黑蘭會議上,來自美國、蘇聯、和英國的領袖再次確認了這個目標。
1944年9月21日至1944年10月7日,敦巴頓橡樹園會議在華盛頓特區一座名為敦巴頓橡樹園舉行的會議上,聯合國藍圖第一次被描繪出來。經從1944年9月21日持續至10月7日的兩階段會議後,美國、英國、蘇聯和中國就建立一個世界組織的目標、結構和功能達成了一致。
1945年2月11日,在雅爾塔舉行的後續會議上,羅斯福總統、丘吉爾首相和斯大林總理宣告了他們建立「一個國際機構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決心。
1945年4月25日,來自50個國家的代表齊聚舊金山,參加聯合國家國際組織大會。代表們起草了有111個條款的《憲章》,該憲章草案於6月25日在舊金山歌劇院獲得全票通過。次日,代表們在退伍軍人戰爭紀念堂的赫伯斯特劇院簽署了憲章。
1945年10月24日,經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大多數簽署國的批准,《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
⑦ 聯合國的由來是什麼簡短點
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法西斯同盟國為鞏固戰爭勝利的成果、維護戰後和平與安全而創建的國際性組織。它的誕生在現代國際關系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最早提出這一設想的是1941年8月14日由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共同簽署的《大西洋憲章》。憲章表示希望,待最後摧毀納粹暴政後,能建立一個「廣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這一提法後來被盟國普遍認為是未來國際組織的同義語,這是最初播下的聯合國的種子。
1945年4月25日,來自50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召開「聯合國家國際組織會議」。6月26日,50個國家的代表簽署了《聯合國憲章》。同年10月24日,中華民國、法蘭西、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美利堅合眾國和其他多數簽字國遞交了批准書後,憲章開始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
憲章規定聯合國由6個主要機構組成,分別是: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託管理事會、國際法院和秘書處。
⑧ 說說聯合國誕生的歷史背景
一開始是為了建立世界性的反法西斯聯盟,在二戰後期在一定的意義上說,聯合國的成立也是美蘇謀求劃分世界的管理工具,是美蘇爭奪世界領導的調和產物
⑨ 聯合國成立的主要背景是什麼
聯合國」在1945年10月24日成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太平洋
戰爭
爆發以後,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為加強所有反法西斯國家的統一行動,擬定了一個各國共同遵守的原則,並徵得了蘇聯的贊同。1942年1月1日,美、英、中、蘇等26個反法西斯國家簽署了這個文件,即《聯合國家共同宣言》,為聯合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第二年10月30日,中、蘇、美、英4國在莫斯科發表了《普遍安全宣言》,正式提出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1944年8月21日至10月7日,美、英、蘇3國和美、英、中3國先後在美國華盛頓附近的敦巴頓橡膠園舉行會議,根據《普遍安全宣言》的精神,草擬了建立新的國際組織的章程,並通過了《關於建立普遍性國際組織的建議案》。1945年2月,由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參加的雅爾塔會議,又進一步討論了成立聯合國的問題。會議公報宣布,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反法西斯同盟國將盡快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並決定同年4月25日在美國舊金山召開聯合國制憲會議。
1945年4月25日4時,美國舊金山市中心的大歌劇院前,彩旗飄揚、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這里將要召開一次盛會,討論成立聯合國組織的問題。這是世界上反法西斯國家勝利後的聚會,有46個國家委派了代表前來參加。
4時30分,大會在一片歡呼聲和熱烈的掌聲中正式開幕。
舊金山大歌劇院,劇場內,座位分為三層。一層是主會場,參加會議的各國代表坐其中;二層是記者席,世界各國2600多名記者座在其中,負責采訪、報道這次盛會;三層是舊金山民旁聽席。
第一天,會議通過了聯合國憲章,其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及安全」,「促進各國之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基礎的友好關系」等。
第二天,聯合國的成員又增加了4個。這天的會議議程有兩項:先由四個發起國的外長發言,後由各國代表在憲章上簽字。
美國、中國、蘇聯、英國的外交部長先後上主席台發言。大會規定,每個人的發言時間不能超過12分鍾。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的發言最精彩,贏得了大家一次的熱烈鼓掌。他說,蘇聯人民衷心希望永久和平,在建立國際安全機構中,蘇聯是真誠堅定的戰士。
接下來是隆重的簽字儀式。五十個國家的一百五十三名代表在憲章的五種文本上簽字,歷時八個小時。
最後,大會宣布聯合國的誕生日為1945年10月24日,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聯合國下設大會、安理會、國際法院、秘書處等六個主要機構。安理會由11個國家組成(後增為15個國家),重大問題採用五個(中、美、英、法、蘇)常任理事國一致的原則(即一票否決權)。
⑩ 聯合國是在什麼背景下成立的
1942年1月1日,正在對德、意、日法西斯作戰的中、美、英、蘇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發表了《聯合國宣言》。1945年4月25日,來自50個國家(波蘭因故未參加)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召開了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6月26日,50個國家的代表簽署了《聯合國憲章》。同年10月24日,中、法、蘇、英、美和其他多數簽字國遞交了批准書後,憲章開始生效,聯合國 (United Nations) 正式成立。1947年,聯合國大會決定,10月24日為聯合國日。
中國在1945年派代表團出席了舊金山會議,中國共產黨的代表董必武參加了代表團,並在《聯合國憲章》上簽了字。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2758(XXVI)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承認它的政府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
根據聯合國憲章的規定,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以尊重各國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基礎的友好關系;進行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經濟、社會、文化和人道主義性質的問題,並且促進對於全體人類的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作為協調各國行動的中心,以達到上述共同目的。>>>
聯合國歌:美國詩人羅梅作詞,前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作曲。歌詞如下:
「太陽與星辰羅列天空,
大地湧起雄壯歌聲。
人類同歌唱崇高希望,
贊美新世界的誕生。
聯合國家團結向前,
義旗招展,為勝利自由新世界攜手並肩……」
會員國: 凡要求加入聯合國的國家必須提交一份申請書,聲明接受憲章所載義務,由安理會推薦,經聯合國2/3多數會員國通過,即被接納為會員國。安理會對聯合國某一會員國採取防止行動或強制行動時,聯合國大會可根據安理會的建議中止該國行使會員國的權利和特權。安理會可以恢復這些權利和特權的行使。對一再違背憲章原則的會員國,大會可根據安理會的建議將其開除出聯合國。聯合國會員國在聯合國所在地設有常駐代表團,觀察員在聯合國設有常駐觀察員辦事處。截止到2002年9月27日,有會員國191個。其中亞洲39個,非洲53個,東歐及獨聯體國家27個,西歐23個,拉丁美洲33個,北美、大洋洲16個。另外,有2個常駐聯合國觀察員國:梵蒂岡、巴勒斯坦(地位高於梵蒂岡)。具體情況>>>
總部: 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在瑞士日內瓦設有聯合國歐洲辦事處。2003年9月1日,包括聯合國秘書處大院及附近的其它聯合國機構辦公大樓在內的紐約聯合國總部實行全面禁煙措施。
徽記和旗幟: 聯合國的正式徽記是一個從北極看上去的世界圖,周圍用一個橄欖枝圓環圍繞著的圖案。聯合國旗幟的底色為淺藍色,正中的圖案是一個白色的聯合國徽記。
主要出版物:《聯合國記事》(u.n. chronicle) 季刊,用中、英、法、西、俄和阿拉伯六種文字發行;《聯合國年鑒》(year 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
組織機構:聯合國設有六個主要機構: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社會理事會、託管理事會、國際法院和秘書處。此外還設有許多專門的委員會和同這些委員會有關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