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國後面是什麼朝代
晉朝。
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晉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266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滅吳,完成統一。後經歷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國勢漸衰,316年西晉被北方蠻族滅亡,北方陷於混亂,史稱五胡亂華。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
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鞏固。兩晉時期五胡遷至中原,加強了民族融合,北人南遷,開發了江南地區。420年,劉裕建立劉宋,東晉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朝時期。
⑵ 三國後面是哪個朝代
三國後面是晉朝。
晉朝(266年-420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兩晉的文化走向多元發展,是一個文化開創、沖突又融合的時代,由於儒教獨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學、文學、藝術、史學及科技紛紛出現革新,有些成為獨立的學問。
(2)歷史三國後是什麼朝代擴展閱讀:
晉朝的文化
漢代以前,政治主權完全在華夏族,漢代以後,政治主權不全在華夏族,邊疆民族帶來的草原游牧文化也融於中原文化。時天下大亂,士族文人多不以道義為重,儒學中衰。
曠達之士,目擊衰亂,不甘隱避,則托為放逸,遂開清談之風。晉室之興,世亂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風。玄學與印度東傳之佛教交匯,中國文化逐漸轉變為儒釋道融合之狀況。
⑶ 三國統一後是屬於哪個朝代
司馬炎完成統一,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晉朝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晉朝可從中劃分為西晉(公元265年-316年)與東晉(317年-420年)兩個時代。,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一、西晉
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四帝 ,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為了區別於東晉,史稱西晉,兩晉又被稱為司馬晉。
滅吳後,西晉舉國沉浸在奢侈腐敗的氣象之中,晉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經過長期發展,早就形成龐大的權貴集團。因此自西晉建立,政風十分黑暗,貪贓枉法,賄賂風行。 西晉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內遷。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由於遷入人口數目相當多,與關中一帶晉人相差不遠。為西晉亡國和五胡十六國埋下伏筆。
八王之亂後西晉元氣大傷,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一,所謂「曇花一現」。
二、東晉
東晉(317年-420年),是由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後建立起來的政權,建都洛陽的西晉覆亡,史稱東晉,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東晉統治地區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
東晉是門閥士族政治,與北方的五胡十六國並存,這一歷史時期又稱東晉十六國。東晉時代,也曾經內部四分五裂。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
東晉曾多次試圖北伐,但由於內部不團結,除了最後篡晉的劉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餘都無建樹。元熙二年(420年),宋公劉裕廢除晉安帝,建立劉宋,東晉滅亡,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
(3)歷史三國後是什麼朝代擴展閱讀:
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世族的形成源自漢魏,主要由地方豪強、經學世家或累世為官者組成。220年曹魏實施九品中正製作為拔選人才的制度,以取代因戰亂而崩潰的察舉制度。魏晉時擔任審查的中正一般為二品,但二品官幾乎都為世族,使得世族獲得拔選人才的權力。由於拔選往往重視家世而忽略才德,最後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不僅維護門閥統治的主要工具,也構成其一部份。東晉時,世族政治達到巔峰,以僑姓世族為主。隨晉室南遷的北方世族為「僑姓」,南方世族則為「吳姓」。東晉朝廷對吳姓世族採取排斥態度,吳姓世族也不願與其積極合作,久之雙方隔閡加深。但隨者江南的開發,寒族及吳姓世族也逐漸抬頭。
⑷ 三國之後是什麼朝代
西晉
西晉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之一。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
⑸ 三國之後朝代順序
三國之後朝代順序是:
三國時期(魏、蜀、吳)、晉(西晉、東晉)、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各朝代年代:
1、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
魏220-266年 洛陽 河南洛陽 魏高祖文皇帝曹丕 曹奐
蜀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漢昭烈帝劉備 劉禪
吳222-280年 建業 江蘇南京 吳大帝孫權 孫皓
2、西晉266-316 洛陽 河南洛陽 晉武帝司馬炎晉惠帝司馬衷
3、東晉318-420 建康 江蘇南京 晉元帝司馬睿晉安帝司馬德宗
4、十六國304-439 :漢(前趙)、成(成漢)、前涼、後趙(魏)、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北涼、南燕、西涼、北燕、夏等國,另有西燕、冉魏等不記入十六國
5、南北朝
南朝
宋420-479 建康 江蘇南京 宋武帝劉裕 劉准
齊479-502 建康 江蘇南京 齊高帝蕭道成 蕭寶融
梁502-557 建康 江蘇南京 梁武帝蕭衍 蕭方智
陳557-589 建康 江蘇南京 陳武帝陳霸先 陳叔寶
北朝
北魏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孝文帝拓跋宏公元494年遷都洛陽)洛陽 河南洛陽 魏道武帝拓跋珪
東魏534-550 鄴 河北臨漳 魏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535-556 長安 陝西西安 魏文帝元寶炬
北齊550-577 鄴 河北臨漳 齊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 長安 陝西西安 周孝閔帝宇文覺
6、隋朝581-618 長安 陝西西安 隋文帝楊堅 隋煬帝楊廣
7、唐朝(618-907,含武則天南周政權)長安 陝西西安 唐高祖李淵唐哀宗李柷
8、五代十國(907-960):
9、後梁907-923 開封 河南開封梁太祖朱晃
10、後唐923-936 洛陽 河南洛陽 唐庄宗李存勖
11、後晉936-946 開封 河南開封 晉高祖石敬瑭
12、後漢947-950 開封 河南開封 漢高祖劉暠
13、後周951-960 開封 河南開封 周太祖郭威
14、遼國907-1125 (907年建國,國號契丹,後改為遼)皇都遼寧遼國 耶律阿保機
15、大理937-1254 太和城雲南大理
16、北宋960-1127 東京(今河南開封) 宋太祖趙匡胤宋欽宗趙恆
17、南宋1127-1276 臨安浙江杭州 宋高宗趙構
18、西夏1038-1227 興慶府 寧夏銀川元昊
19、金1127-1234 會寧黑龍江阿城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金末帝(金昭宗)完顏承麟
19、元朝1271-1368 大都 北京 註: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統一建立蒙古汗國,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8年改國號「大元」)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 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
20、明朝1368-1644北京北京市(定都南京,後遷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明思宗朱由檢
21、清朝1636-1912北京北京市 愛新覺羅·皇太極 愛新覺羅·溥儀
(註: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清太宗於崇德元年改國號「大清」;1644年定鼎中原;清帝溥儀退位確切時間為1912年2月12日,故清王朝終止實際為1912年)
22、中華民國1912-1949 南京江蘇南京(註:1912年元旦,孫中山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五色旗為國旗,蔣介石於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1]
23、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
(5)歷史三國後是什麼朝代擴展閱讀
朝代歌訣
第一種:[大陸人教版小學歷史教材]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第二種:
盤古開天神話傳, 三皇五帝數千年。
炎帝黃帝華夏祖, 堯舜禹王位讓賢。
夏商西周奴隸制, 東周列國變封建。
秦漢統一開疆域, 三國紛爭起戰亂。
西晉東晉南北朝, 隋唐疆域又擴展。
五代十國鬧割據, 宋遼夏金歸大元。
明朝船隊下西洋, 清朝鎖國被破關。
民國內戰加外戰, 人民共和開新篇。
第三種
夏商西周繼,春秋戰國承。
秦後西東漢,三國西東晉。
兩晉南北朝,隋唐大一統。
五代和十國,宋遼與夏金。
元明清三代,中國疆土定。
第四種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參考資料
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⑹ 三國後是什麼朝代
西晉(266年 -316年 ),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統一王朝,首都洛陽。從晉武帝建國開始,傳四帝,國祚51年,與後來的東晉合稱晉朝。
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一,所謂"曇花一現"。
三國末期,司馬懿與司馬師、司馬昭二子都是曹魏權臣。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於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權,改國號為晉, 定都洛陽。晉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中國。據現代學者推測,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中國人口已恢復回3500萬人,形成"太康盛世"的局面。
⑺ 三國後是哪個朝代的
三國後面是晉朝,晉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西晉承襲曹魏領土,統一後領有孫吳疆域。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肅、雲南,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東晉政區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由於外族入侵與晉軍北伐,北疆時常變動;四川先後出現成漢、焦蜀等國,東南疆域大致固定。晉元帝時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帶。成漢占據四川,於347年被桓溫滅。桓溫發動三次北伐,一度收復山東及河南地區,後敗於前燕而止。前秦屢次入侵東晉領土,此時東晉僅剩揚、荊、江、廣、交、豫、徐、兗、益、寧七州,及兗、青、冀、司、幽、並、益等僑州,共十五州。
晉朝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走向晉朝的三省制,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礎。司馬氏原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變後掌握魏國大權;司馬炎建立晉朝後統一中國,施行的政策雖然造就了太康盛世的短暫和平繁榮,但沒有徹底解決浮華奢侈的社會問題及貪污腐敗的政治風氣。由於施行偃武修文的國策以及諸王、外戚相互爭權,造成八王之亂而西晉於元氣大傷。
⑻ 三國後是什麼朝代
西晉。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四帝。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為了區別於東晉,史稱西晉,兩晉又被稱為司馬晉。
西晉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內遷。自東漢光武帝允許邊民內遷以來,大量游牧民族被遷入,到西晉時關中和涼州的外族已佔當地人口一半。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 。由於遷入人口數目相當多,與關中一帶晉人相差不遠。
八王之亂後西晉元氣大傷,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一,所謂「曇花一現」。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改元建武,史稱東晉。
西晉時期以仿鑄造青銅器的高溫燒制的青瓷聞名。西晉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名醫王叔和著有《脈經》,地理學家裴秀編有《禹貢地域圖》,史學名著《三國志》即由陳壽所著。
⑼ 三國統一後的朝代叫什麼
三國統一後的朝代:西晉,265年-316年洛陽(今河南洛陽)西晉武帝司馬炎創立。
朝代歌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
拓展資料:
朝代:建立國號的帝王世代相傳的整個統治時代。朝代是界定某一個政權時期的名詞,「朝代名稱」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朝代-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