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人物什麼思德

歷史人物什麼思德

發布時間:2022-05-05 12:40:02

① 董氏家族輩分排列誰知道

一,從藁城董氏輩分排列說起 文士守敬,武尉秉成,祖肇中山,榮發元廷,風雲際會,景胤繁隆,職列將相,位及公卿,台各垂勛,青史標名,流芳百代,華表可宗。這是藁城元代董俊後裔的輩分排字。董俊(1184 - 1232)家族正象排字輩中說的一樣,文治武功,從中山(藁城古稱中山)肇起,榮耀於元朝,在風雲變幻的時代,後裔繁衍興隆,為將為相,一門萬石,四門五公遍布全國......說起來讓人難以相信,這48個字是董俊後人於上世紀50年代才挖掘整理出來的,距離他們的始祖已經遙遙700多年,使人感慨萬端。河南安陽城西董家有一份家譜是這樣寫的:祿思德自仲舒萬,元朝進和新文延,良玉加生茂,天人策大賢,洛陽連西昭,孝心得先緣。這份家譜排輩比藁城更為完美,它告訴人們,本支始遷祖是董祿,他的兒子與孫子輩是思字與德字輩。他們先祖是董仲舒,元朝當官的是「新(昕)文延(彥)」,追溯其家族來源於洛陽 - 西昭(嫡)。這份排輩圖向人們明明白白交代從燕山(北京)來的董俊後裔董祿,元末明初家族與遷徙軌跡。良玉是董俊三子董文用(彥才)的第三代和第四代」敬「字輩與」武「字輩後裔,生(升)則是第五代「尉」字輩。這些排字在藁城家譜上顯示非常清楚......從以上兩份家譜可看出,先人們在排字輩時是十分嚴謹和非常巧妙的。後人閱後立刻就明白自己的家族的來龍去脈識得自己先祖的淵源。 二,家譜排序中的摹仿現象 公元1744年乾隆皇帝為孔子後裔定了三十個字:「希言公彥成,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垂維佑,欽紹念顯揚「。1920年孔令昭又在這三十個字後續了二十個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道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這種由皇帝欽賜的家族派衍排字,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獨此一家。由於名出皇門,因此模仿之風覆蓋九州大地。首起追隨的就是孔子的儒家弟子,孟氏家族甚至一字不差的將孔子家譜排字照本宣科......近代和現代,凡我董氏續譜排字也在自覺或不自覺中去摹仿孔孟家族的字跡。其實,對我董姓來說這是一種恩德互惠現象。董仲舒在曲阜有著重要地位,許多石碑和縣志地方誌,乃至文獻書刊均有記載董仲舒的事跡資料。如孔子51代孫孔元措所著《孫氏祖庭廣記》記載,漢代在孔子故宅講堂遺址發掘出夫子瓮有丹書(用硃砂寫的字):「後世修吾書董仲舒」。秦始皇焚書坑儒後,孔書凡絕。自董仲舒獻策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復活已經滅絕了的孔書。孔子後人把董仲舒尊為恩人,在孔府「報德祠」中擺上董仲舒的牌位,進行祭祀。而董仲舒的後裔也以尊儒學為大任,不僅在人文理論上提倡儒道,而在自己的家譜中也有意識地融入儒家一脈文風。如「存維憲秉祥」(睢寧董氏排字),「慶毓繼廣」(賈旺董氏排字)......不一而足。 三,儒家名句覆蓋萬姓 董仲舒提出的「仁義禮智信」(五常);《大學》提出的「修身治國平天下」;乃至儒家主張的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五行易經」等等,構成了中華民族萬家姓的名字淵源。我董氏家族亦步亦趨,甚至走在全國各姓排列之巔。通覽我董氏各地族譜,無論在久遠的古代,還是在科技發展的今日,無處不顯示著中華儒家的身影。本文僅就個別字樣為例剖析簡述如下。「彥」古代指有才德的英俊人物。這個字無論在孔孟家譜還是在我董氏家譜均被廣泛應用,如董俊家譜文字輩的字均為「彥」,象彥才,彥誠等等。而最近發現的洛南竹木簡家譜中甚至將「彥」字羅列十數人之多。從它們排列時間上看,似乎出於同一時代,如排列在198世的彥淳,彥吉,彥貴,彥喜,彥裔等大系列一族,他們的在世年代恰恰與藁城董氏「彥」字輩的年代如同一轍。兩個譜系是如何不約而同使用統一字輩?還有象董一元的」一「字輩,竹木簡家譜上竟然有20餘人之眾。同樣,類似於」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更是無處不在比比皆是。 陰陽五行是董仲舒對儒學的發展,各地家譜以五行為序的排輩更是層出不窮。如」水木土火金「,各家譜大致是按其順序,先水字旁,後木字旁排列。」土「字甚為重要,被尊為」中土「,它可以擴展為王字旁和玉字旁。這些帶有五行的字根屢屢出現在不同地區,不同時代,不同家族的族譜上。甚至也有不約而同的同一年代同字旁名字出現在各地家譜上,如帶金字旁的字同時出現在浙江,江西,河北等地。這不能不使我們產生一種莫名其妙地聯想,難道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家族的同宗們也象現代一樣,曾通過什麼會議統一了這種同一規模的名字命名? 四,時代變遷與名謂隱匿 現代,當我們從事家譜聯宗時會自然地遇到一個十分尷尬困難局面。同是一個家族,甚至已經知道自己的先祖名字,但是在對照每份家譜時就是對不上號。如董文忠後代的董士珍次子,盡管知道先祖是董文忠,可家譜上顯示的卻是另外一個名字,這叫「隱伏」。為何這樣?下面讓我們作一個小剖析:睢寧董文忠後裔有一個龐大族群,他們的家譜非常完整,但文忠以下只列出士珍 - 善權。顯然,這一名字排列不是其家譜真實的次序。關鍵在於士珍的兒子為何叫「善權」?經過三年的調研探討,筆者始明白過來,這是在那個動盪不安時代,這支族群為保護自己後裔不受政治(軍事)風暴的迫害,從而採取隱伏行為,將名字隱匿。現在知道,士珍的六個兒子中的次子叫董守庸,此人在元朝英宗時期有過不平凡的遭遇。據元史本紀:"泰定帝辛亥御史中丞董守庸坐黨鐵免官"。元英宗被鐵失弒,後派人到大都封府庫收壓官印,有人急報當時御史中丞董守庸,董守庸借口「宮禁事」而不予配合,被免除官職,後來情況不明。又查史料始知,善權是上古堯時代的一名學者名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後代脫離政界而隱居他鄉。堯曾數次尋訪不出......董守庸免官後極有可能借用善權名謂隱居他鄉(實為景州)。其長子揚(敬鍚)就居住在景州。又如贛榆董氏一族,從家族發展脈絡分析毫無疑義是董俊後代。但族譜只記載了其始遷祖董雄而將其淵源隱伏...... 五,尋根問祖要講究方法雖然派衍輩分排字在各地家譜上均有記載,但它並不能為我們尋根問祖提供可靠信息,這是因為這些排字是後代人擬定的。筆者從互聯網上廣泛的進行了統計,發現七成到八成的排字只反映該家族的四代到五代(100餘年)。明代早期大致有序言闡述,但始遷祖寫的很含糊。更為蹊蹺的是大多數家譜均將自己的祖源寫成「從山西洪洞來」......尋祖最重要的是從家譜中找到自己的開山祖(始前祖),再找出序言中對先祖的歷史蹤跡,經過分析,在落籍地先定點周邊同姓人的概況,然後從歷史記載中尋覓相應的名人或歷史事件,這樣就比較好找的多。派衍字雖然很重要,但還是應當這樣分析:1,如果輩分是兩三輩或三四輩的話就不好找,因為時間太短,排的字大都是後人研究制訂的。2,如果代數較長,首先計算出大致年代(每代25 - 30年)。再從譜序中對照本家族發生的事件,聯系歷史人物,就好找多了。3,要多多與本家族老年人談論家族歷史,從他們尚能記得的家族傳說,榮辱事件中尋找新線索......當然還有許多較為細致的分析方法,這就要靠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努力來完成,本文不贅。 http://know.shouker.com/user6/lylcdyx/2010/1/2/389930.html董氏家族備份排列。

② 歷史上,有多少舉足輕重的人物卻死的輕於鴻毛

1921年到至今,我黨的奮斗發展已經近一百年了。這期間涌現了無數革命先驅和英雄模範,他們不顧自身安危,為國家的發展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地貢獻出自己的一切。

甚至是生命,因為他們始終把國家和人民置於個人之上,懷著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為民族之幸福而努力的信念,真正做到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為人民服務"這句話大家相信都耳熟能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的出處是在一個人的追悼會上。

這個人就是張思德,作為一名平凡又普通的警衛戰士,他的犧牲卻讓主席肅然起敬,不僅專門為他開了追悼會,還親自為他寫輓聯。

本來警衛長決定就地掩埋張思德的遺體,也是主席下令連夜將遺體運回,可見張思德在主席心中的重要地位。

在追悼會上,主席甚至帶頭向張思德的遺體默哀。雖然張思德的生命長度永遠定格在了29歲那一年,但是他的精神卻一直流傳了下來。



張思德就是這樣舍己為人,不畏艱險,因此受到了領隊的高度贊揚。長征出發時有80000餘人,可是只有37000餘人成功抵達陝北進行會師,四萬多英魂就此埋骨在各地。

可以說這場偉大的長征,是這些瘦成皮包骨頭但是精神豐盈的戰士們,用自己的腳步和意志一步步丈量出來的。

幾十年過去了,提起長征事件,就像曾經走進過長征的西方記者斯諾說的,不論對紅軍的看法是什麼,無論看者的政治立場如何,每個人都必須承認,長征是偉大的!

因此,像張思德一樣參與長征的戰士也是偉大的。長征也是張思德一生中最難忘的經歷,他常常以長征的事跡和精神來激勵自己和身邊的戰友。

因為在他看來,我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一個大家庭,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的兄弟,大家更應該攜手並進才對。

③ 求五四運動時期的傑出人物的簡介

陳獨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懷寧(今屬安慶市)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
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入杭州中西求是書院學習,開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論被書院開除。1901年因為進行反清宣傳活動,受清政府通緝,從安慶逃亡日本,入東京高等師范學校速成科學習。1903年7月在上海協助章土釗主編《國民日報》。1904年初在蕪湖創辦《安徽俗話報》,宣傳革命思想。1905年組織反清秘密革命組織岳王會,任總會長。 1907年入東京正則英語學校,後轉入早稻田大學。1909年冬去浙江陸軍學堂任教。1911年辛亥革命後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書長。1913年參加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失敗後被捕入獄,出獄後於1914年到日本,幫助章士釗創辦《甲寅》雜志。1915年9月,在上海創辦並主編《青年》雜志(一年後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受聘為北京大學文科學長。1918年12月與李大釗等創辦《每周評論》。這期間,他以《新青年》、《每周評論》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積極提倡民主與科學,提倡文學革命,反對封建的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和主要領導人之一。1919年五四運動後期,開始接受和宣傳馬克思主義。1920年初潛往上海,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首先成立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同時與其他各地的先進分子聯系,發起成立中國共產黨,成為主要創始人之一。1921年7月在上海舉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雖然沒有出席,但被選為中央局書記。從一大到五大,均被選為中央委員,先後任中央局書記、中央局執行委員會委員長、中央總書記等職務,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在大革命後期,他的右傾思想發展成為右傾機會主義,放棄對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中等資產階級的領導權,尤其是放棄對武裝力量的領導權,對國民黨右派的進攻採取妥協投降的政策。1927年中國大革命遭到失敗,除了來自共產國際指導上的原因,他的右傾錯誤也是重要的原因。1927年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組,他離開中央領導崗位。此後,他接受託派觀點,以在黨內成立小組織的方式進行活動。1929年11月,因為他在中東路問題上發表對中共中央的公開信,而被開除黨籍。同年12月發表由81人署名的作為托陳取消派綱領的《我們的政治意見書》。同時,在上海組成托派小組織無產者社,出版刊物《無產者》。1931年5月,出席中國各托派小組織的「統一大會」,被推選為中國托派組織的中央書記。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判刑後囚禁於南京。抗戰爆發後,他於1937年8月出獄,先後住在武漢、重慶,最後長期居住於四川江津。1942年5月在貧病交加中逝世。

胡適(1891.12.17—1962.2.24)漢族,原名胡洪騂、嗣穈,字希強,參加「庚款」留美考試後改名適,字適之,學名洪騂,筆名天風、藏暉等。安徽績溪(今安徽績溪上庄村)人。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胡適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興趣廣泛,作為學者他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進行研究。
他曾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北大文學院院長、輔仁大學教授及董事、中華民國駐美利堅合眾國特命全權大使、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名譽顧問、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位於台北南港)院長等職。胡適還是中國自由主義的先驅。
胡適深受赫胥黎與杜威的影響,自稱赫胥黎教他怎樣懷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樣思想。因此胡適畢生宣揚自由主義,提倡懷疑主義,並以《新青年》月刊為陣地,宣傳民主、科學。畢生倡言「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言必有徵」的治學方法。

李大釗(1889—1927),字守常,河北樂亭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
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畢業。赴日本留學,入早稻田大學政治科,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1914年組織神州學會,進行反袁活動。次年為反對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以留日學生總會名義發出《警告全國父老》通電,號召國人以「破釜沉舟之決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國,在北京創辦《晨鍾報》,任總編輯。旋辭職,任《甲寅日刊》編輯,推動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1918年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發表《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號召全國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對運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926年3月領導北京群眾反對日英美等國要求拆除大沽口國防設備的「最後通牒」,18日因組織請願示威遊行被段祺瑞政府通緝。北伐戰爭期間協助馮玉祥制訂軍事行動方針。1927年4月6日被奉系軍閥張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義。著作編為《李大釗文集》
還有:
李大釗(1889-1927) 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和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樂亭縣人。1907年夏至1913年夏,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求學。1913年底東渡日本留學。在日期間,曾參加反對袁世凱復辟、賣國的斗爭。1916年5月回國後任北京《晨鍾報》主編。1917年1月又任《甲寅》日刊編輯。在此期間,在《甲寅》、《新青年》等刊物上發表了不少宣傳民主主義思想和社會進步的文章。1917年底,入北京大學任圖書館主任,並參與編輯《新青年》,先後任北京大學評議會評議員,經濟、歷史等系教授。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率先接受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先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等著名論文,和陳獨秀等創辦《每周評論》,積極領導了五四運動,並和以胡適為代表的改良主義作堅決斗爭。1920年春,和陳獨秀開始醞釀籌建中國共產黨。同年10月,在北京創建共產黨小組,11月小組改稱中國共產黨北京支部,任書記。中共一大後,成立中共北京地方委員會,任書記,負責領導北京和北方地區黨的工作。1922年8月,參加中共中央特別會議,為候補中央委員,贊成國共合作。1923年6月,赴廣州參加中共三大,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被任命為中共中央駐北京委員。會後,組建中共北京區執行委員會兼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1924年3月兼任委員長(1925年1月中共四大後委員長改稱書記)。 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並負責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北京執行部的工作。同年6月,作為中共代表團首席代表,赴蘇聯參加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同年11月離蘇回國。1925年1月,當選為中共四大中央委員。同年10月,取消中共北京區執行委員會兼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的建制,分別組建中共北方區執行委員會(簡稱北方區委)和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任北方區委書記。以李大釗為首的中共北方區委,積極組織和領導北方的革命運動,多方與馮玉祥國民軍合作,開展推翻北京軍閥政府的斗爭,組織北方人民支援北伐戰爭。1926年"三一八"慘案發生後,遭到段祺瑞政府的通緝,遂避入蘇聯駐北京大使館兵營,繼續堅持斗爭。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派軍警搜查蘇聯大使館,李大釗等60餘人被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義。

俞平伯:古典文學研究家,紅學家,詩人,作家。原名俞銘衡,以字行,字平伯,德清東郊南埭村(今城關鎮金星村)人。清代朴學大師俞樾曾孫。早年參加五四新文化運動,為新潮社、文學研究會、語絲社成員。191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曾赴日本考察教育。曾在杭州第一師范學校執教。後歷任上海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1947年加入九三學社。建國後,歷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顧問,中國文聯第一至四屆委員,中國作協第一、二屆理事。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俞平伯最初以創作新詩為主。1918年,以白話詩《春水》嶄露頭角。次年,與朱自清等人創辦我國最早的新詩月刊《詩》。至抗戰
前夕,先後結集的有《冬夜》、《西還》、《憶》等。亦擅詞學,曾有《讀詞偶得》、《古槐書屋詞》等。在散文方面,先後結集出版有《雜拌兒》、《燕知草》、《雜拌兒之二》、《古槐夢遇》、《燕郊集》等。其中《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名篇曾傳誦一時。
1921年,俞平伯開始研究《紅樓夢》。兩年後,亞東圖書館出版專著《紅樓夢辨》。1952 年,又由棠棣出版社出版《紅樓夢研究》。1954年3月,復於《新建設》雜志發表《紅樓夢簡論》。同年9月,遭受非學術的政治批判,長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然仍不放棄對《紅樓夢》的研究。1987年,應邀赴香港,發表了《紅樓夢》研究中的新成果。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論著合集。還著有《論詩詞曲雜著》、《紅樓夢八十回校本》,有《俞平伯散文選集》等。
1990年10月15日逝世,終年91歲。

④ 為黨犧牲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1、趙一曼

在1935年11月,趙一曼率領的部隊被日偽軍包圍,她要團長帶隊突圍,自己擔任掩護,左手手腕中彈負傷。她在村裡隱蔽養傷被敵人發現,奮起迎戰時左大腿骨被子彈打穿,因流血過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爾濱偽濱江省警務廳受刑後幾度昏迷,仍堅貞不屈。

她生命垂危時,日寇擔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進哈爾濱市立第一醫院監視治療。負責看守她的偽滿警察董憲勛和醫院女護士韓勇義,都為她的英勇所感動,又聽她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於是決心參加抗聯隊伍。在二人幫助下,她於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爾濱,朝抗日游擊區的方向走。

偽騎警隊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們乘坐的馬車,趙一曼再次被捕。敵人反復折磨了她一個月,她只是怒斥敵人:「你們可以讓整個村莊變成瓦礫,可以把人剁成爛泥,可是你們消滅不了共產黨員的信仰!」

⑤ 為國犧牲的英雄人物及事跡。

1、王麓水

王麓水,又名王培岳,1913年生於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長豐鄉一個雇農家庭。「身是萍鄉一僱工,參加革命顯英雄。魯南解放開新局,痛惜城郊未竟功。」這是王麓水犧牲後董必武所寫的題詞,概括了王麓水壯烈的一生。

2、盧冬生

盧冬生,1908年生,湖南湘潭人。出生於佃農家庭,當過放牛娃,在工廠做過徒工。1925年到湘軍第4師當兵,次年參加北伐戰爭。

長征途中,盧冬生率部或作前鋒,或當後衛,時而攻堅,時而阻擊,屢擔重任,屢建奇功。1939年,盧冬生被派到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42年到駐蘇聯遠東地區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工作。1945年9月回國,盧冬生先後任哈爾濱衛戍司令員、松江軍區司令員等職。12月14日晚在哈爾濱市殉職,時年37歲。

3、張思德

張思德,1915年4月出生於大巴山深處一個貧苦佃農家庭。重病的母親沒有奶水,只得走東家,串西家,要來穀米搗碎熬成糊喂他,因而給他起了一個小名叫「谷娃子」。

出生僅7個月,母親就因病無錢醫治離開人間,父親張行品被迫把他抱給嬸母收養。谷娃子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長大,養母為了讓他永記鄉親們的恩情,給他取名「思德」。

4、彭雪楓

彭雪楓,1907年生於河南省鎮平縣。大革命時期,彭雪楓在黨的影響教育下,接受了馬列主義,開始了「出生入死,致力革命二十年」的光輝斗爭歷程。

1932年9月上旬,紅三軍團師長郭炳生企圖挾所屬第五團叛變投敵。時任師政委的彭雪楓僅帶隨行武裝潛行北上追了5天,將全體指戰員帶回來與主力會合,因此榮獲「紅星獎章」。

5、王甲本

王甲本,字立基,1901年8月出生於雲南平彝(今富源縣)。1918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炮兵科,歷任排長、營長。1929年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51師151旅旅長。1937年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8軍98師副師長。先後參加了鄂西會戰、第一、二、三次長沙會戰、常德戰役、衡陽戰役,屢立戰功。後升任第79軍軍長。

⑥ 歷史上的譚姓名人

1、譚嗣同

譚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學》,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譚嗣同早年曾在家鄉湖南倡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主辦《湘報》,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33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譚嗣同不僅飽讀經書,而且遍歷南北各省,足跡踏至新疆、台灣諸地。游歷中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留連忘返倍加熱愛,對列強蹂躪奴役下的民眾災難倍感痛心疾首。

面對滿目瘡痍日趨衰落的中華民族,他冥思苦索著挽救良策,終於從西方自然科學與社會政治學說中找到了變法圖強的道路,形成了變法維新思想。

這一思想自中法戰爭萌芽,至中日甲午戰爭後迅速發展。 甲午戰爭後,憤中國積弱不堪,在瀏陽倡立學社。

2、譚綸

譚綸(1520年—1577年),字子理,號二華,漢族,江右民系,江西宜黃縣譚坊人。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戲曲家,與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齊名,又與戚繼光並稱「譚、戚」。

嘉靖二十九年(1551年),譚綸受命任台州知府,以防禦侵擾沿海的倭寇。譚綸在當地招募鄉勇千人,練兵御倭,於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大挫倭寇。

次年,數萬倭寇再擾台州,譚綸親率死士大戰,三戰三捷,使軍威大振。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受任福建巡撫,剿滅福建倭寇,收復興化。隆慶二年(1568年),出任薊遼總督,負責京畿防務。自居庸關到山海關,修建防禦台三千座,加強東北防務。

史稱其「歷兵間三十年,計首功二萬一千五百有奇,亦一時干城矣」。明神宗即位後,被起用為兵部尚書,累加太子少保。

萬曆五年(1577年),譚綸去世,年五十八。

追贈太子太保,謚號「襄敏」。譚綸喜愛戲曲,促成海鹽腔與弋陽腔的融合,形成一支重要的戲劇力量「宜黃腔」。著有軍事著作《說物寓武》二十篇。

3、譚延闓

譚延闓(1880年-1930年),字組庵,湖南茶陵縣人,中國國民政府主席 、第一任行政院院長。

1880年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1904年中進士、他二十八歲點翰林,授翰林院編修,後與時偕行,支持立憲。

辛亥鼎革,又贊成革命,追隨孫中山,後與汪精衛合作,又與蔣介石結盟,直至逝世。且廣交遊,有「葯中甘草」之譽;能治軍,曾多次領軍征討,有「翰林將軍」之稱。

善書法,為民國顏體第一人,著有《祖盦詩集》、《慈衛室詩草》、《祖盦詩稿》等。

4、譚平山

譚平山(1886-1956),又名譚彥祥、譚鳴謙、譚聘三,廣東高明人。1909年在兩廣優級師范學校學習期間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開始投身於反對清政府的宣傳活動。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成為「五四」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譚平山當選為改組後的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和組織部部長。

5、譚獻

譚獻(1832~1901),近代詞人、學者。原名廷獻,一作獻綸,字仲修,號復堂、半廠、仲儀(又署譚儀)、山桑宦、非見齋、化書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

譚獻的詞,內容多抒寫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於強調「寄託」,風格過於含蓄隱曲。但文詞雋秀,琅琅可誦,尤以小令為長。著有《復堂類集》,包括文、詩、詞、日記等。

另有《復堂詩續》、《復堂文續》、《復堂日記補錄》。詞集《復堂詞》,錄詞104闋。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人物什麼思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