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方位是什麼意思

歷史方位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5-05 15:45:54

⑴ 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是什麼

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意義

從人類歷史進程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⑵ 新時代是我們理解當前所處歷史方位的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意義在於

新時代是我們理解當前所處歷史方位的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意義在於要不斷的發展,不斷進取是國家和民人民的生活更好,使國家更加的富強繁榮昌盛。

⑶ 談談你對新時代歷史方位的理解

理解如下:

歷史方位能夠標識自身所處的位置,搞清來時的路,辨明前進的方向,它是人們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的時空坐標。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來說,要避免迷失方向,少走彎路,不走回頭路,就必須准確把握自身所處的位置。

既要搞清楚在自身發展歷程中的方位,也要搞清楚在人類歷史和世界發展中的方位,努力尋找自身發展與人類和世界發展的交匯點,把握時代脈搏,抓住歷史機遇。

相關如下

簡介:

方位是漢語詞彙,拼音是fāng wèi,意思是物標的水平方向。各方向的位置。如東、南、西、北四方向為基本方位。浩然 《石山柏》:「按地圖上的方位, 摩天嶺 正好在這架山峰上。」

⑷ 黨的報告中,新的歷史方位、新的歷史時期的「歷史」是什麼意思

這里指自然界和社會的發展進程。

在新的歷史方位中,歷史意味著一種看問題的角度、一種新的站位。

一開始,歷史哲學僅僅關心如何改進歷史研究的方法,但認為被研究和記錄的歷史就是真實的歷史。在新康德主義和新黑格爾主義的影響下,人們對自身的認識過程有了重新的理解,哲學家開始重新定義歷史學

義大利哲學家克羅齊提出「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的命題,認為往事只有在當代人生活中發揮作用才成為歷史,否則是「死的歷史」,即編年史。因此,同樣的歷史在不同的時期會被不斷的改寫。

英國哲學家柯林武德又進一步認為「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即歷史是歷史學家思想的反映,不僅因時代而異,也因人而異。而唯物主義的歷史觀認為歷史事件是客觀存在的,歷史則是歷史學家主觀對客觀的歷史事件的認識。

由於人主觀的局限性,對客觀的歷史事件的認識是有限的,主觀的認識不能完全符合客觀的歷史,因此只有不斷改進逐漸逼近,這一過程同自然科學的過程一致。

(4)歷史方位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歷史性成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第一個根據。既指「經過長期努力」,「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它也指「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這些歷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

歷史性變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第二個根據。這種變革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從國內到國際全方位地展開。

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會產生歷史性影響。歷史性影響,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第三個根據,也就是十九大報告所提出的「三個意味著」。這「三個意味著」都是解決好了「欠發展」時期所存在的根本問題,從而為我國發展起來以後進入新的歷史方位提供了立論依據。

⑸ 歷史方位是什麼意思

認清歷史方位
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我們更加深切地認識到:黨的十六大以來,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繁重,但我國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我們黨堅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准確判斷我國所處的歷史方位與時代特徵,堅定不移地推動科學發展,戰勝了一系列嚴峻挑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一、認清歷史方位是實現科學發展的前提
歷史方位是決定發展方向、選擇正確路徑的根本性問題。對歷史方位進行判斷,一個基本要求就是深刻認識我國所處的歷史階段,深入分析新階段我們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科學制定發展戰略和重大方針政策,努力做到既不割斷歷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後於時代又不超越發展階段,以較短的時間、較小的代價,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
認清歷史方位與時代特徵絕非易事,我們黨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再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們黨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但在歷史上也曾因重大迷誤和失誤走過一些彎路,付出了沉重代價。歸結起來,一切重大迷誤和失誤都與在歷史方位上出現的嚴重偏差密切相關,一切重大勝利和發展都離不開准確判斷與把握歷史方位這一前提。因此,清醒認識和把握黨和國家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既是保證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全部工作切合經濟發展實際的關鍵,也是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走向的關鍵。
黨的十六大特別是十七大以來,黨中央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出發,准確判斷我們所面臨的世情、國情與黨情。從世情看,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從國情看,我國現代化建設成就舉世矚目,但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社會復雜程度與日俱深,生產力和科技教育的整體水平還相對比較落後,工業化的任務遠未完成,城鎮化滯後於工業化,實現現代化並趕上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黨情看,我們黨經歷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奮斗,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和面臨的任務發生了重大轉換,已經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已經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的講話中,對新時期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與時代特徵作出了清晰的概括,提出了「三個沒有變」,即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我們只有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大的發展階段,認真分析不同時期具體的階段性特徵,才能准確判斷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流和走向,並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與政策。
要逐步扭轉「三個沒有變」的局面,就必須緊緊扭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就是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實行改革開放以後,長期困擾我們的經濟短缺局面已經改變,現在絕大多數商品實現了供求平衡或略有富餘,如何以更好的質量、更多的品種、更優的服務滿足多樣化的社會需求成為支撐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同時,隨著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和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步伐加快,發達國家在200多年工業化進程中分階段出現的資源環境問題在我國現階段集中凸顯,資源環境問題日益成為新的瓶頸。正是依據這樣的變化,黨中央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動力,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道路,大力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開創了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10年來,我們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不動搖、堅持科學發展不松勁,力排國內外的種種干擾,在成就面前頭腦冷靜,在風險面前沉著應對,戰勝了非典疫情、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各種重大自然災害的挑戰,成功抵禦了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巨大沖擊。201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47萬億元,經濟總量由2002年的世界第六位躍升至第二位,佔世界經濟的份額由2002年的4.4%提高到10%左右,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二、中國經濟社會逐步走上科學發展軌道
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偉大事業,在新世紀之初走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出現了一些前所未有的階段性特徵: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經濟結構面臨轉型升級,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資源環境瓶頸約束日益增強,中國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程度不斷加深,等等。選擇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方式,再次成為我們黨必須回答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正確認識時代特徵,把握社會前進脈搏,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指明了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要走的是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道路,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10年來,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我們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著力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中國經濟呈現了一系列新的發展特徵。
發展目標更加明確。我們黨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切實解決了大量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寬闊。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81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6977元,分別是2003年的2.6倍、2.7倍。同時,城鄉養老、醫療衛生、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在不斷擴大,人民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
發展結構更趨協調。我們黨堅持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更加註重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的協調性明顯增強。從三次產業結構看,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工業生產能力全面提升,服務業正在加快發展,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日益突出。從城鄉關系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農民生活條件繼續改善,城鄉二元結構堅冰正逐步消融。2010年和2011年,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連續兩年快於城鎮,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呈現縮小趨勢。從區域關系看,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和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戰略向縱深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初見成效,區域間產業梯度轉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潛力逐步釋放。2009年以來,中西部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快於東部地區,區域協調發展邁出了新步伐。
發展基礎更加穩固。我們黨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重要著力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資源和環境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增強。「十一五」規劃首次將節能減排列為約束性指標,推動地方和企業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形成了產業升級和企業轉型的倒逼機制。近年來我國關停了一大批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電、小鋼鐵、小水泥等企業,火電、鋼鐵、電解鋁等重點耗能產品的單位能耗水平顯著下降。「十一五」期間,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9.1%,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2.4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4.29%,2011年又分別下降2.01%、2.04%和2.21%。
發展動力更加強勁。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任務,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勾畫出了新時期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宏偉藍圖。10年來,我們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把改革創新作為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一方面加快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經濟體系,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使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日益增強;另一方面重視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著力通過提高宏觀調控水平克服市場經濟局限性,初步構建起了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2008年以來,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受住了考驗,充分彰顯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與強大動力。
三、把握時代特徵是推動科學發展的關鍵
按照鄧小平同志關於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設想,我們已經完成了前兩步戰略任務。在深刻把握時代特徵的基礎上,我們黨明確提出要在本世紀上半葉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兩個宏偉目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時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完成這兩個宏偉目標,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走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中開辟出來的正確道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
當前,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刻影響下,國內外經濟走勢呈現出新的特徵。從國際看,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沒有變,但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十分久遠,各類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主要表現在:全球正在經歷經濟政策與經濟體制的重大調整,世界經濟增長新的長期動力遠未形成;金融危機及其影響還未結束,全球經濟結構恢復平衡的過程漫長而艱巨;各國對資源、人才和技術的爭奪日趨激烈;新興大國已成為國際舞台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將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用。從國內看,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5000美元,進入從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重要階段,呈現以下基本特徵:一是我國仍處於重要的發展戰略機遇期,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發展的有利條件、內在優勢和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二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十分明顯,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仍然較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產業多集中在價值鏈中低端,決定市場地位和高附加值的生產性服務環節發展滯後,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三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這些因素將是我國在較長時期內所要面對的基本局面。
可以說,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能否把握機遇,應對挑戰,關鍵取決於我們的思想認識,取決於我們的工作力度,取決於我們推進改革發展的步伐。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在經濟建設領域緊緊抓住「三個轉變」。
著力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從內外需關系看,國內需求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但也一度出現過貿易順差偏大的情況。我們要利用好人口大國尤其是發展中的人口大國這一有利條件,不斷擴大國內需求,促進內外需協調拉動經濟增長。從國內需求結構看,要處理好投資與消費的關系。盡管我國消費增長並不慢,但由於投資增長更快,從而兩者出現不平衡。我們要在保持投資合理規模的同時更加突出優化投資結構,繼續嚴控「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領域的盲目擴張。從消費來看,主要是農民和城市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較低、消費能力不強。因此,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必須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一是抓緊制定出台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著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二是積極擴大就業與創業,穩步提高工資收入,逐步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三是繼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擴大各類社會保障覆蓋范圍,逐步提高統籌層次和保障水平。
著力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的格局還沒有明顯改善,總體上還存在著一產不穩、二產不強、三產不足的問題。因此,要著力扭轉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狀況,繼續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堅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持續提高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快扶貧開發和山區建設,持續加大「三農」投入;健全農業科技創新機制,加快農業技術推廣,提高科技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嚴格控制產能過剩行業量的擴張;加大企業技術改造步伐,推動裝備製造業加快升級;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完善創業投資引導機制,實施一批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和應用示範工程;繼續推進企業的兼並重組,優化重點產業生產力布局。要著力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發展信息服務、研發設計、節能環保、檢驗檢測等專業化服務,不斷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
著力促進經濟增長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近年來,我國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但質量效益偏低的問題也很明顯。這突出表現在我國經濟增長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較大,主要能源資源消費量佔世界消費量的比重偏高。同時,由於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少自主知識產權和世界知名品牌,我們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廉價勞動力的比較優勢換來較少的利益收獲。隨著我國經濟規模的擴大以及要素稟賦的變化,簡單依靠增加要素投入來實現增長的模式已難以為繼。未來中國要保持較高的潛在增長水平,關鍵在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此,我們應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切實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管理水平;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進產學研用有機結合,形成以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為基礎的新競爭優勢;發揮政府投資的激勵和帶動作用,完善面向科技企業的金融服務,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快推進科技重大專項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有利於科技領軍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機制。
認清歷史方位,把握時代特徵,推動科學發展,是我國進入新世紀新時期取得輝煌成就的基礎與前提,也將是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根本與支撐。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不斷開創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作者: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原主任)
把握時代特徵 推動科學發展

⑹ 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是什麼

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6)歷史方位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⑺ 新時代的歷史方位的理解是什麼

理解如下:

歷史方位能夠標識自身所處的位置,搞清來時的路,辨明前進的方向,它是人們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的時空坐標。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來說,要避免迷失方向,少走彎路,不走回頭路,就必須准確把握自身所處的位置。

既要搞清楚在自身發展歷程中的方位,也要搞清楚在人類歷史和世界發展中的方位,努力尋找自身發展與人類和世界發展的交匯點,把握時代脈搏,抓住歷史機遇。

相關如下

簡介:

方位是漢語詞彙,拼音是fāng wèi,意思是物標的水平方向。各方向的位置。如東、南、西、北四方向為基本方位。浩然 《石山柏》:「按地圖上的方位, 摩天嶺 正好在這架山峰上。」

⑻ 歷史上的左傾 右傾究竟是什麼意思 左右是怎樣劃分的啊

黨內「左」傾與右傾的本質區別並不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超越或者是落後於客觀發展階段,而是如何對待舊形式。但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內,「左」傾與右傾的表現形式並不同。這種表現形式的差異源於黨的歷史方位的變化。要立足於黨的歷史方位的變化來研究反對黨內錯誤傾向的新特點。
「左」傾、右傾,是在黨的歷史上和現時黨內生活中都頻繁出現的概念,似乎屬於不需要辨析的常識。然而,何為「左」傾?何為右傾?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內,「左」傾右傾的表現形式有何不同?對於這些問題,如果按照熟知的常識去解釋,還不能給人以心悅誠服的回答。
「左」傾與右傾,是黨加強自身建設的一個頑疾。
1、在法國國會開會的時候,坐左邊的都是創新派、坐右邊的都是保守派。創新是好的,而保守派是守久派,都是壞人、歷史的罪人。後來我們黨借用了這2個字,[右]就是守舊,[左]就是向前,所以,[右]是被批判的,而[左]是被褒揚的,例如[左翼]就是積極進去的意思,是褒揚的;但是,在我們黨里,存在過分激進了的人,他們脫離現實的講求激進,例如大躍進運動,這種思想就是要批判的了,給[左]加一個引號寫成[「左」],就是表示「過分激進」的意思,是跟[右傾]同等對待的,而不是一般的激進,一般的激進是褒揚的。所以,[左]是好的,[「左」]和[右]是壞的。此外,「左翼」的好的,「右翼」是壞的,例如日本右翼分子,明顯的貶義的
2、大綱解析:「人們的認識超越於或落後於客觀實踐的發展階段,都是離開了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這常常是左的或右的錯誤的認識論根源」
3、網友「左右對稱 (不足為外人道) 」的說法
「左」和右是中國政治生活中常用的兩個概念。但是什麼是「左」,什麼是右? 人們一直以為,教條主義,思想僵化,保守是「左」。所以反「左」就是要解放思想,要膽子再大些,步子再快些。其實錯了。不管是從左和右的概念起源上看,還是從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的思想斗爭歷史看,「左」都不等於思想僵化和保守。相反地,冒險激進,一味地要求步子再快些,膽子再大些,這個才是真正的「左」。從國際上看,左與右的區別一般定義為左要求變革,比較激進,右一般不贊成變革,比較保守。最早區分左和右記得是在歐洲的歷史上,主張激進改革的議員坐左邊,主張維持現狀保守的議員坐右邊;這樣開始區分左與右的歷史。從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看,「左」的定義也差不多, 「左」是被定義為超越目前的現實與可能,去勉強地做現在的條件還不具備的事情的,所以「左」又常常被稱為「左傾」冒險主義。右,是指在條件成熟的時候也不敢做已經可以做的事。所以又稱右傾保守主義。共產黨的歷史上,吃右的虧時候少,吃「左」的虧的時候多,換句話說,就是吃心急的虧的時候多。例如,歷史上黨內幾次犯「左」的錯誤都是如此。人們會說,在黨的歷史上,「左」不是常常以教條主義為標志嗎?「左」的實質就是心急,冒險。至於教條主義還是其它,只是形式。也就是說,如果教條主義有利於他們冒險主義的觀點,他們就用教條,如果不是這樣,他們也不一定利用教條。也可能表現得思想很「解放」。例如,恩格斯就一直反對在工人階級力量還很弱小的時候與反動階級進行決戰,稱這是極愚蠢的想法。這個在經典著作中是寫明了的。王明、博古他們可曾聽進去了?他們思想並不保守,都夠「解放」的,膽子也夠大的。他們在紅軍力量還很弱小的時候就異想天開地要求紅軍去打省城,舉行中心城市起義,要求與國民黨軍隊進行決戰,能說是「保守」、「僵化」嗎?其實這兩頂帽子倒是他們常常用來戴在毛澤東等人頭上,作為「右傾」的標志的。所以後來就把「左」字打上引號了,因為這並不是真正的革命,而只會給革命帶來損失。在革命勝利以後,也有過犯「左」的錯誤的時候,就是說也有心急的時候。大躍進是「左」。一大二公是不是「左」?五七公社是不是「左」?也是的。不是說那些做法絕對不行。而是條件不具備。把當時條件還不具備,只能在將來做的事,提前來做了,這就是「左」。改革開放以後有沒有「左」?也有。從上到下都有。也就是片面地理解思想再解放點、膽子再大點,步子再快點。例如大搞開發區,建設國際大都市,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以市場換技術,犧牲一代XX以發展經濟,等等,這些都是「左」。就是毛主席當年批評的,只想在大城市裡過舒適生活,不願意在山溝里打游擊的思想在現代的表現。不願意做艱苦細致的工作,總覺得樣樣東西都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太難了。總想一個早上就建成發達國家,總是提出一些達不到的,或者即使是達到了也要付出高昂代價的目標。其結果自然也是欲速則不達。鄧小平講,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這是總結中國歷史的經驗,很精闢。

⑼ 歷史方位是什麼意思

曾經在哪個方位或上個移動方位在哪裡的意思。例如你現在在12點位置。你上次動作是在11點位置,歷史方位就是你在11點。

⑽ 解釋什麼叫黨的歷史方位

黨的歷史方位就是 角度
比如 劉徹打匈奴 從民族尊嚴 角度和政治定位看是打的一勞永逸 從民生和經濟的角度看 是禍國殃民
任何黨在 一個特定的時期都有自己的定位
都是在推動歷史 因為不同的定位產生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角度代表不同的看法
這也就是 朝代更替的本質問題
如果定位都一樣 那就是一個看法 就沒有更替

閱讀全文

與歷史方位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