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上有幾個傳國玉璽上面刻著什麼字

歷史上有幾個傳國玉璽上面刻著什麼字

發布時間:2022-05-05 19:55:43

⑴ 古代皇帝玉璽上刻的什麼字

古代皇帝玉璽上面刻的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玉璽指的是古代皇帝專用的印章,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利,玉璽的使用是從秦始皇時期開始的,在周朝以前,印和璽被統稱為印,是用金子或者玉為材料做成的。

到了周朝才開始有了印和璽之分,只有皇帝使用的印才能叫做璽,而普通臣民所用的只能稱之為印,皇帝用的玉璽下面刻的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

在漢書當中記載的是,玉璽下面刻字為昊天之命皇帝昌壽,雖然兩者的記載不一樣,但一般指的都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種說法。

(1)歷史上有幾個傳國玉璽上面刻著什麼字擴展閱讀:

在秦始皇時期,秦始皇命李斯用和氏璧鑄造玉璽,方圓四寸,上有鈕交九龍,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此後能否擁有傳國玉璽就成為能否稱帝,是否為天下承認的標准。這塊本質上只是一塊石頭的玉璽由此掀起了武林中的腥風血雨。

劉邦從秦王子嬰處得到傳國玉璽,後傳至光武帝手中,漢獻帝時,孫堅發現傳國玉璽,這塊玉璽也要了他的命。

也要了袁術的命,曹魏時,玉璽被曹丕得到,後輾轉至東晉手中,貞觀四年即630年,隋煬帝的孫子楊政道從突厥歸附,傳國玉璽為李世民所得。

五代時期,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玉璽自焚,自次傳國玉璽失蹤,北宋時期,一農夫在田間發現一塊玉璽,經鑒定,確為傳國玉璽,靖康之變中,傳國玉璽再次丟失,此後就再也沒現身過。

⑵ 歷史上傳國玉璽上面刻什麼字

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的玉璽,為秦始皇所作,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李斯所寫篆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相傳秦王用和氏璧所造。

⑶ 中國古代有幾個傳國玉璽

中國古代有一個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簡稱傳國璽,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為中國歷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秦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歷代欲謀帝王之位者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兩千餘年,忽隱忽現,終於銷聲匿跡。

(3)歷史上有幾個傳國玉璽上面刻著什麼字擴展閱讀:

明清兩代,時有傳國玉璽現身之鼓噪,然皆附會、仿造之贗品。如明孝宗時,曾有人進獻所謂傳國玉璽,孝宗認定其為贗品而未採用。

皇太極滅了蒙古林丹汗,其後裔獻出所謂元朝傳國璽,上面刻著皇帝之璽。至清初時,紫禁城藏御璽三十有九,其中一方就是皇太極之傳國玉璽。

而乾隆時,清高宗皇帝頗好考據,欽定其為贗品。但權且以假當真,聊以充數,亦無深究者。後來清末,此玉璽存放沈陽故宮,不知所蹤。

⑷ 經歷千年的傳國玉璽,誰摔過它,被誰刻過字,最後去哪了

璽是皇帝的寶印,在數千年的封建皇權時代,璽就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威。

在歷代帝王的寶璽中,最富神秘色彩和傳奇經歷的,莫過於秦始皇的傳國玉璽了。因為圍繞著這枚傳國玉璽上演的一幕幕、一樁樁歷史故事,見證著千餘年來的朝代更替,人世悲歌。

(李淵劇照)

其後,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歷史時期出現了,傳國玉璽也宛如擊鼓傳花般,到處漂泊,最終歸於北周大將楊堅手中。公元589年,楊堅滅陳統一全國,傳國玉璽又進了隋宮。公元619年,隋朝滅亡後,傳國玉璽被隋朝皇室後人帶到了漠北突厥。

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後,一直在尋覓傳國玉璽的下落而不得。直到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命李靖率大軍討伐突厥,傳國玉璽才又重回中原,被李世民收入懷中。

其後,傳國玉璽得以安定了一段時間,但隨著唐末的烽煙又起,傳國玉璽復遭厄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後來後唐又打敗後梁,後唐經過數位皇帝,玉璽來到後唐末帝李從珂手中。

李從珂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治國理政卻是一個糊塗蛋。他任用一幫庸才如盧文紀等人為官,搞得國家日益衰敗。

公元936年,因無力抵擋石敬瑭勾結大遼軍隊的進攻,李從珂登樓自焚。據說玉璽也遭焚燒,從此下落不明。

不過,也有人稱,雕刻傳國玉璽的“和氏璧”能耐1000多度的高溫,是不可能被焚毀的。

後來確實也曾多次發現傳國玉璽現身,但都缺乏足夠的證據證明其真偽。到了明清兩代,偶爾都還會有傳國玉璽現身的傳聞,但都是贗品。

真正的傳國玉璽,至今杳無音信,沒人知道它身在何處。

⑸ 傳國玉璽上面刻的是什麼字

傳國玉璽上面刻的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傳國玉璽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藍田玉鐫刻而成,為中國歷代正統皇帝的證憑。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秦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5)歷史上有幾個傳國玉璽上面刻著什麼字擴展閱讀:

傳國玉璽傳到十六國時期,在冉魏滅亡的時候,東晉、燕、後秦各得到了一塊,都自稱是真的,其中東晉的這一塊,一直傳到後唐李從珂自焚。後來宋朝建立後,一農民在李從珂的廢墟中找到這個玉璽,獻給宋。

最後,到了金,然後到了元,被元順帝帶到北元。明成祖朱棣滅北元,傳國玉璽消失,後被農民發現,獻給了蒙古王爺。多爾袞征服蒙古後獲得。

後來溥儀變賣,後被翡翠大王鐵保亨獲得但在坐船前往南京時不慎墜入海中據《吳氏石頭記》中的記載,傳國玉璽就是《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原型。

⑹ 歷朝歷代的"玉璽"上各刻的都是什麼字

玉璽字跡有三種說法。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受命於天,既壽且康」

「受天之命,皇帝壽昌」

⑺ 傳國玉璽上面的八個字是什麼

傳國玉璽上面的八個字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傳國玉璽簡稱「傳國璽」,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為中國歷代正統皇帝的證憑。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秦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歷代欲謀帝王之位者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兩千餘年,忽隱忽現,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嘆息。

⑻ 我國歷史各朝代的玉璽上面都有什麼字呢

從秦代以後,皇帝的印章專用名稱為「璽」,又專以玉質,稱為「玉璽」,共有六方,為「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在皇帝的印璽中,有一方玉璽不在這六方之內,這就是「傳國玉璽」。「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二千餘年。然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輒令人扼腕嘆息。

⑼ 傳國玉璽上刻八個字叫什麼

傳國玉璽上刻八個字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時,王莽向太皇太後王政君(王莽的姑母)索要傳國璽,王政君不給,大罵王莽,最後被逼無奈,將傳國璽摔於地下,將傳國璽一角摔壞。後來王莽用金子鑲上了一角,就成了後來的傳國玉璽。

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璽」被金國掠走,此後便銷聲匿跡。

(9)歷史上有幾個傳國玉璽上面刻著什麼字擴展閱讀

傳國玉璽,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為中國歷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破趙,得和氏璧。後統一天下,嬴政稱始皇帝,命李斯用小篆雕刻傳國玉璽,正面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由玉工孫壽刻於其上。這一玉璽,是中國歷代正統皇帝的信物。

秦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歷代欲謀帝王之位者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兩千餘年,忽隱忽現,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嘆息。

明清兩代,時有「傳國玉璽」現身之鼓噪,然皆附會、仿造之贗品。如明孝宗時,曾有人進獻所謂「傳國玉璽」,孝宗認定其為贗品而未採用。

皇太極滅了蒙古林丹汗,其後裔獻出所謂元朝「傳國璽」,上面刻著「皇帝之璽」。至清初時,紫禁城藏御璽三十有九,其中一方就是皇太極之「傳國玉璽」。而乾隆時,清高宗皇帝頗好考據,欽定其為贗品。但權且以假當真,聊以充數,亦無深究者。後來清末,此玉璽存放沈陽故宮,不知所蹤。

後來,開修黃河獲得一塊玉璽進獻乾隆皇帝,乾隆考證為贗品。

民國成立,清廷退位,但依優待條件,仍盤踞紫禁城而稱孤道寡。直至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11月,末代皇帝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宮,此「傳國玉璽」復不見蹤影。當時馮部將領鹿鍾麟等人曾追索此鑲金玉璽,至今仍無下文。

就此,玉璽失蹤於世,皇朝至此完,又將中國推入了新世紀。歷經兩千餘年風風雨雨、撲朔迷離,「傳國玉璽」數隱數現,最終湮沒於歷史的漫漫長河之中。

⑽ 傳國玉璽上有哪八個字

玉璽上面銘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字樣。

璽。為印章最早的名稱,不過因材質不同而寫作「壐」,秦朝時作為皇帝專用,改為玉質,稱「璽」,臣民的為銅質,稱「印」,從此璽也就成為印章的一種。

最早出土的古璽為戰國時代製作,印文有晉、齊、楚等國的古文,印體大小、方圓各有不同,也有一、二、三、四層的區分。秦統一六國以後,對名稱也做了規定,皇帝自稱「朕」,皇帝的「命」稱為「制」,令稱為「詔」,印信專門用玉做成,稱為「璽」,臣民的只能稱為「印」而且不能用玉質。

秦國玉璽世間盛傳為和氏璧所制,而史書上記載為陝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玉璽上面銘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字樣,還確立了製作璽印的標准書體及形狀、大小,在少府中設置了專門掌管印章制度的「符節令丞」,初步形成了統一的官印製度。

正如衛宏《漢舊議》中記載「秦以前民皆佩綬,以金、銀、銅、犀、象為方寸璽,各服所好,自秦以來,天子獨稱璽,又以玉,群臣莫敢用也。」從此之後,璽便作為皇權的象徵、為歷代帝王所重視。

(10)歷史上有幾個傳國玉璽上面刻著什麼字擴展閱讀: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秦始皇在彌留之際「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劉邦軍迫咸陽之時,「子嬰即系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秦朝也就在此畫上了句號。

這塊「始皇璽」後來被漢高祖得到後,即定為傳國璽,新天子在繼位之後,必須首先接受此璽印,皇位才能得到廣大臣民們的承認。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就把奪取這方玉璽作為最重要的一件大事,當時的皇帝只有兩歲,傳國璽由王莽的姑母漢孝太後代為保管。

王莽在他的篡權計劃基本完成之時,立刻派其弟王舜前往長樂宮,逼迫太後交出玉璽,太後大怒、將其「投於地」,傳國璽被摔碎一角。王莽後來又命人用黃金將其補全。漢光武中興後,傳國璽便歸了劉秀。

東漢末年,玉璽在袁紹入宮誅殺宦官、段王圭攜帝出逃時失蹤。漢獻帝時,董卓作亂,長沙太守孫堅攻入洛陽,在城南甄宮中井內撈出一投井自盡的宮女屍體,其頸下系著一朱紅色小匣、裡面裝的正是傳國璽。

從此之後,傳國璽為各路諸侯爭奪的對象。三國歸晉後,傳國璽傳給了晉。西晉末年,玉璽隨各國的相互殘殺不斷易主,最終歸東晉所有。

後來,傳國璽經過了宋、齊、梁、陳、隋的更迭,落人唐。在唐朝武則天執政時認為"璽"字音同「死」,所以將其改稱為「寶」,並世代相傳。唐末,天下大亂,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上玄武樓自焚,流傳了一千多年的傳國璽從此便失蹤了。

後周太祖郭威在位時、遍尋傳國璽而不得,只好篆刻了兩方「皇帝神寶」等璽印以傳給後世。之後的封建朝代中不斷又出現傳國璽,撲朔迷離,真假難辨。直到1924年11月,中國封建王朝的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宮時,鹿鍾麟等人仍在尋找傳國璽。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有幾個傳國玉璽上面刻著什麼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