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紀曉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紀曉嵐一生才華和學術成就十分突出,多姿多彩。他曾給自己寫過一首詞,其中兩句:「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不老泉」,意思是:在官場中起落浮沉,就好比鷗鳥一樣,自己埋頭於圖書之中,好比在書中生死的蠹魚一樣。是他一生真實的寫照。
紀曉嵐不僅在清代被公認為文壇泰斗,學界領袖,一代文學宗師,就是在中國和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位少見的文化巨人。
他一生詼諧、滑稽,機敏多變,才華出眾,給後世留下許多趣話,素有「風流才子」和「幽默大師」之稱。他是清代著名的學者、詩人、目錄學家和小說家。
(1)歷史上的紀曉嵐是什麼樣的人擴展閱讀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紀昀祖籍為應天府上元縣,傳其家為紀家邊。明永樂二年(1404年),奉命「遷大姓實畿輔」(乾隆《獻縣志》),人稱茶星始遷來獻縣,入安民里四甲籍,卜居獻縣城東九十里之景城鎮。到紀昀,北遷已十四世。
清雍正二年(1724年),農歷六月十五日午時紀昀出生,屬龍,紀昀為紀容舒次子。
雍正五年(1727年) ,授課於及孺愛先生,這年第一次見到父親。
雍正八年(1730年),參加童子試,並優異的成績得『神童』綽號。紀昀兒時,居景城東三里之崔爾庄。十一歲隨父入京,讀書生雲精舍。
清乾隆五年(1740年),17歲的紀昀就跟鄰縣20歲的馬氏成婚,紀昀先後有一位夫人和六房妾。
⑵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是什麼樣的人,干過什麼事情
論歷史真相,看看真實的紀曉嵐是個什麼樣的人?
電視劇里的紀曉嵐可以說是風度翩翩,口齒伶俐,與和珅分庭抗禮,都得不可開交,是乾隆的左膀右臂。
但是歷史上的紀曉嵐可不是這樣。
至於大清官,就更不是啦。紀曉嵐甚至因為給貪官通風報信,被發配烏魯木齊,過了整整三年時間。要不是乾隆想要他回來修《四庫全書》,就老死在新疆了。
⑶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他這一生用顛沛流離來說一點都不過,紀曉嵐先是在全國當了十年的監考官,好不容易被乾隆帝召回到身邊,又因為牽涉到了貪污案里,被乾隆發配到了新疆,就是在新疆那裡,他開闊眼界,寫了大量的文學記時。
他本以為這一生,也就這么樣了,死在新疆,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可是,又是因為他的才學,被乾隆帝想起,乾隆帝要修[四庫全書]了,紀曉嵐有幸回到了北京,他就把那些昔日在新疆的見聞,整理成了書,就是我們熟知[閱微草堂筆記]。
對了,紀曉嵐在新疆的時日長達兩年八個月。
四
因為紀曉嵐實在是不討乾隆皇帝的喜歡,所以他就被調去主持全國的考試去了。
這個工作可是一個肥差呀,要知道作為主考官的紀曉嵐,在那一段時間學生可是遍布天下。這些學生可都是國家未來的棟梁,所謂的這些天子門生,都是紀曉嵐發掘出來的。這些牛人可都是他紀曉嵐的學生呀。
到了乾隆皇帝過五十歲大壽的時候,乾隆帝讓朝中的大臣為他祝壽寫對子。
但是,有一個前提必須是要原創,不能是洗稿,更不能是抄襲。
紀曉嵐寫的對子,乾隆最喜歡,我們看一下,他到底寫了什麼?
上聯:四萬里皇圖, 伊古以來, 從無一朝一統四萬里
下聯:五十年聖壽, 自前茲往, 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在這個對子里紀曉嵐有誇大的嫌疑,但是,作為皇帝肯定是喜好臣子誇獎自己的。於是乾隆帝又給紀曉嵐升了官。
要知道乾隆是個皇帝,更是一個文人。這種別出心裁的對子,紀曉嵐沒有少給乾隆帝寫。
這樣的人才,乾隆帝肯定是很欣賞他的,但是也僅僅是欣賞他的才華。
乾隆帝在想,這么有才的人,天天讓他在外面跑也不是辦法,那還是把他調到身邊來吧。
可惜,紀曉嵐的命不好,他僅在乾隆帝身邊待了一年,就捲入了一個貪污答案當中去。
⑷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紀曉嵐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而且應該算得上是一個富足之家了,因為他的父親紀容舒曾經擔任雲南姚安知府,在任上頗有政績,當地百姓對他父親的評價也很高。紀曉嵐可以算上一個官二代了。紀曉嵐有四大大愛好,第一是愛書,紀昀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任官50餘年,年輕時才華橫溢、血氣方剛,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其《閱微草堂筆記》正是這一心境的產物。他的詩文,經後人搜集編為《紀文達公遺集》,正是因為紀曉嵐博覽群書,所以他才才華橫溢,尤其擅長對對子,頗得皇帝賞識。
⑸ 誰知道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是怎樣的一個人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首先長相並不是特別的英俊,甚至可以說是有一些醜陋,而且有一些口吃。其次就是真實的紀曉嵐並不像影視作品當中所描述的那般不近女色,其實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是有一些好色的,在自己的草堂也是納了好幾個妾。
另外根據影視作品當中的內容來看,紀曉嵐和和珅似乎是死對頭,但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當中,紀曉嵐也是知道自己的能力是遠遠比不上和珅的,甚至在紀曉嵐的後半生還有一點依附和珅的意思,所以說這兩個人的關系實際上是非常微妙的。
⑹ 歷史上的紀曉嵐是個怎樣的人
《雨窗消意錄》說他:紀文達公昀,喜詼諧,朝士多遭侮弄。
《履園叢話》說他:獻縣紀相國善諧謔,人人共知。
《嘯亭雜錄》(昭在):公(指紀曉嵐)今年已八十,猶好色不衰,日食肉數十斤,終日不啖一谷,真奇人也。
《蟲鳴漫錄》(采蘅之):紀文達公自言乃野怪轉身,以肉為飯,無粒米入口。日御數女,五鼓如朝一次,歸寓一次,午間一次,薄暮一次,臨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興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他一輩子做了很多事情,有兩件事情做得最多,一是主持科舉,二是領導編修。
他曾兩次為鄉試考官,六次為文武會試考官,故門下士甚眾,在士林影響頗大。
紀昀喜抽旱煙,文臣武將暗地裡叫他「紀大煙袋」,有次,乾隆急詔,紀昀來不及將煙熄滅,只好把煙袋藏在靴子里去朝見聖上。煙在靴子里燃燒起來,紀昀忍著痛,希望皇上快點結束,直到褲腳冒出煙來,皇上問他怎麼回事,紀昀答:「失火了!」皇上趕快讓他出去救火,紀昀才顛著一隻腳出去了。以後有好長時間,紀昀不得不拄著拐棍。
紀昀在乾隆時期文化專制最殘酷的一片風聲鶴唳中入主「四庫館」,有清以來的文字獄,到乾隆朝達到了最盛,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把「思想犯罪」引入法律懲治的范圍之內,乾隆朝是為發軔。其文字獄的株連,也遠遠超過了「大清律」的規定。《四庫全書》開館期間,發生了50多起文字獄案,大多是從修書得到眼線。和紀昀一起擔任總纂、總校的大員,或被嚇死、或被罰光了家產,除紀昀以外,無一人得到善終。紀昀本人也曾幾次被牽連進相關的文字獄中,頗有幾番險象叢生。他也被多次記過,出資賠寫訛錯書籍。所以,在這樣的政治高壓下,知識分子被異化、被扭曲是難免的。
⑺ 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究竟是什麼樣的
說起紀曉嵐,相信大多數的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張國立老師扮演的「鐵齒銅牙紀曉嵐」。他與張國立的乾隆,王剛的和?三個人為我們聯合奉獻了一台非常經典的電視劇。
由於那劇實在太過於經典,甚至也讓很多人誤以為這就是當時真實的情況。但實際上翻翻書,就會發現,電視劇里有些事情是真的,有些事情是編的。
首先我們來說說這三個人的關系。在電視劇里的三個人貌似整體混在一起,一起工作,一起吃飯,一起插科打諢,一起遊山玩水,簡直就是一個中年偶像天團真人秀。
但實際上這種情況並不常見,要說和?和乾隆整天混在一起還有可能。但紀曉嵐要想見到乾隆就不那麼容易了。而各種民間傳說中屢次乾隆面前「智斗」和?的橋段,更是無稽之談,大家當聽相聲聽個樂子就行了。
因為與和?一出生就是正八經的滿人不一樣,紀曉嵐是個漢人。在那個年代,漢人要當官可比滿人難多了。
滿人生來享受少數民族加分政策,但凡有點才華的都能當個小官。要是稍微再努力點,混了三四品也是問題不大的。
比如和?,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全名鈕祜祿?和?。多數一句,乾隆的母親也是姓鈕祜祿的。人家20多就當官了,25歲就成了御前侍衛,整天有機會皇帝面前轉悠。
而紀曉嵐25歲的時候,還是一個一文不名的窮秀才,在努力復習的考試呢。
不過還好功夫不負有心人,雖然紀曉嵐是個河北考生(紀曉嵐是今天河北滄州人),憑借努力和才華,在他30歲的時候,參加科舉考了了22名。之後進入翰林院,算是偶爾能見一見皇帝。
題外話:今天的河北在清朝的時候,是一個叫直隸的省份,直隸,顧名思義,就是直接隸屬中央的地方。這個省的首府也不在石家莊,而在今天的保定。
在晚清的時候,中國最顯赫的官就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能同時兼任這兩個職位的官就算是漢人里做官做到頭了,完成這一壯舉的例如有李鴻章,還有袁世凱
在今天的保定,當年這兩人翻修過的「直隸總督府」被保存了下來,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看看,保存得還是相當完好,踏足其中,也可以神交古人。
繼續說紀曉嵐。和?在當了皇帝保安小隊長5年後,紀曉嵐才剛剛進入中央。
但是卻也沒得到什麼重要的官職,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歷任官職:
英武殿纂修,功臣館總纂,國史館總纂,方略館總纂。
具體說來,就是各種的纂,這個官是做什麼的呢,是負責寫書的。紀曉嵐的工作是為國家編寫史書。
大家不難想像,就這樣的地位,怎麼可能和當時已經以火箭速度升到了一品官的和?插科打諢、談笑風生呢?
不過大家也不要失望,雖然三個人的關系是假的,但是紀大人的詼諧幽默那倒是真的,有清朝的各種人寫的文章為證,在各種筆記文章中,當時的很多人都表達了相同的觀點,我們不難想像,當時的紀大人的詼諧是已經是小有名氣了。
但是好景不長,很快,紀達人就將踏上一個漫長的公費旅遊的征途,這個旅遊的地方還有點遠--新疆。
事情是這樣的,紀曉嵐有個親家,叫盧見曾,這哥們當時是兩淮鹽政,這官名一聽就知道油水多啊,名副其實的肥缺。肥到什麼程度呢,清朝著名小說家曹雪芹小時候,他小時候家裡人就是當這個官的。大家再想想紅樓夢那些腐朽的生活場景,很多場面都是得曹雪芹親身經歷過的才能寫得出來。
面對這種情況,當那個萬惡的封建社會,大多數官員都會趁機撈上一把,這位盧大人也不例外。但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盧大人卻被告發了,被人直接上摺子捅到了紫禁城。
紀曉嵐一看,這不行,我得和親家說一聲,讓他想辦法把這事情給壓下來。
於是紀曉嵐就給親家寫了一封信,這信在後來被添油加醋得頗具浪漫主義色彩,傳說紀大人在一個很大很空的信封放了點茶葉,放了點鹽。合起來就是「查鹽空」,說的是要有人來查鹽的虧空了。
但是最終事情不僅沒有被壓下來,反而還牽連到了紀曉嵐。最終盧見曾發配塞外放羊,紀曉嵐發配到烏魯木齊種葡萄。
直到今天,烏魯木齊還立著紀念紀曉嵐到此一游的雕像。
但是這一流放還真的讓中國文化有點因禍得福的味道。
盧見曾在塞外邊放羊,邊研究《易經》,最後居然小有所成。
而紀曉嵐則沿途收集素材,寫成了《閱微草堂筆記》,這本書在中國文學史上很有地位,民國的時候,魯迅總結中國小說史,還專門高度贊揚了這本書。
這書寫什麼呢,我翻看了幾眼,大都是民間傳說,例如有一匹白馬,平常挺溫順的,但是只要一看到其他的白馬就必然失控,會瘋狂的跑到其他白馬面前看幾眼,然後又回來了。後來有人說,這是在尋找它的母親啊,真是一匹孝順的白馬。
這書挺厚,還有些神怪傳說,都是諸如此類民間故事。而且各種故事在紀曉嵐的筆中寫的頗為搞笑。
紀曉嵐邊寫書邊走路,來到了新疆後就安頓了下來,這一住就是3年。
直到3年後,乾隆想編撰一本書,以顯示自己在文化方面的成就,說白了就是想裝一裝,讓自己能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那麼編撰這書的事情讓誰來負責呢?
經過大臣劉統勛的提醒,想起來還有個之前擅長寫書、撰書的紀曉嵐還在新疆吃葡萄呢。
乾隆大手一揮,說,葡萄吃夠了吧,回來吧,中央研究決定了,編書的事情就交給你了。
就這樣,紀曉嵐回到了北京。
題外話:紀曉嵐愛不愛葡萄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知道他很愛吃肉,歷史上記載他「以肉當飯」。
感慨一聲,還好紀大人的才華撐得起他的食量。要不然作為一個普通人,在那個年代,頓頓吃肉,和今天頓頓魚翅燕窩也差不多,估計會被罵他敗家的人罵死。
鑒於這樣的飲食習慣,紀大人又沒有甲亢,我們不難推斷,紀大人應該長得不像張國立那樣,而應該是一個胖子。。。
紀曉嵐回到北京後,開始了繁重的編書工作,這本書共有3500多冊,8億字,最終整整裝了滿滿一屋子。
經過了十三年的編纂,最終這書寫成了,涵蓋了當時能找到的種種有價值的書籍。但可惜的在收集民間書籍的過程中,凡是涉及到對滿清統治不利的,都被統統銷毀了,其中很多是在當時就非常珍貴的孤本。
有的直到民國時期,才在日本找到。
這書在後世被稱為中國文化史上一大浩劫。
所以比起《閱微草堂筆記》來說,這書可以說是毀譽參半,甚至是毀還多一點。
題外話:有一次和一個群朋友吃飯,有一個哥們可能想在女生面前吹噓自己很有文化,說自己看過很多的書。我當時正專心致志的對付一塊豬肘子,就順口問了他一句,你看過紀曉嵐寫的《四庫全書》嗎?
那哥們愣了一下,說「我早看完了,那本書就在我宿舍,我從舊書店買的,你要感興趣我借給你。」
這下輪到我愣了一下,抬頭望了他一眼,說「哦,好呀」。然後繼續吃肉。
書寫完了,紀曉嵐從此一路官運亨通,最後做到了禮部尚書,相當於與教育部長+宣傳部長+外交部長。
總算有些電視劇里三個人整天混一起的可能性了。
但很快他將迎來了一次沉痛的打擊。很沉痛的打擊。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紀曉嵐認識一個官員,覺得他挺有學問的,就向乾隆舉薦他。但是不知道乾隆那天是心情不好,還是對那個官員有意見,或者別的原因。總之乾隆看了紀曉嵐的摺子後勃然大怒。回復道:「我看你文學方面有才華,才讓你領導編書,不過就是像樣唱戲的戲子一樣養著你,你為什麼妄談國家大事!」
「朕以汝文學尚優,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爾何妄談國事!」--天嘏《滿清外史》
這是個無以復加的侮辱。對於知識分子來說,沒有比名節和榮譽更重要的事情了。而現在居然被用來了「倡優」比較,紀曉嵐心中的郁悶可想而知。
但是紀大人即沒有尋死,也沒有覓活,只是從此專心做官,心態還愈發豁達,只是說話更謹慎,不太愛參加各種聚會了。
哎,在生活在中,當面對的是無可奈克又無力改變的事情的時候,我們不妨做一個有幽默感的人,有幽默感的人不容易鑽牛角尖,活的長。
比如這位紀曉嵐,就活了82年,眼看乾隆退位,乾隆駕崩,和?被抄家,和?被賜死。
坐看雲卷雲舒,繼續樂呵的吃肉。
最後病逝的時候,嘉慶評價他,「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給了文達的謚號。
清朝是一個知識分子壓抑而苦悶的朝代,但唯獨這位紀大人,活出了風格,活出了水平。直到今天,還以一個詼諧的形象活在我們的心中。
⑻ 真正的紀曉嵐是什麼樣的人
紀曉嵐,名昀,字曉嵐,生於1724年。父親紀客舒是一位考據學家,做過京官,外放姚安知府。紀曉嵐4歲開始讀書,12歲隨父入京。紀曉嵐24歲應順天府鄉試,為解元。31歲中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繼授編修。乾隆三十三年,授貴州都勻知府。
綜括而言,紀曉嵐的“縱欲”主要表現在“食”和“色”兩個方面。就“食”的一面說,他的癖好是只吃豬肉,不吃米、面,而且飯量尤佳,動輒每頓吃掉上十盤豬肉。相對於“食”的一面,紀曉嵐在“色”字上面的表現,更是強烈得令人嗔目,以至於讓人聯想到他是不是得了性慾亢進的疾病。
⑼ 紀曉嵐在真實的歷史上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鐵齒銅牙紀曉嵐》是一部古裝幽默歷史題材喜劇,該劇主要講述了乾隆朝的紀曉嵐與和珅明爭暗鬥、參與破案的智斗故事。作為一部神劇,它已經連續播出了4個系列,每個系列都讓觀眾大呼過癮。其中由張國立扮演的紀曉嵐與王剛扮演的和珅之間的對手戲,可以說是十分的精彩,而在戲外,二人加上乾隆的扮演者張鐵林,三人組成的鐵三角組合,也是讓人羨慕不已。
所以,電視劇藝術與真正的歷史情況還是有差距的,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可不能把太多真實情感代入,否則一旦知道真相很可能會承受不住。畢竟,那都是編的。
⑽ 紀曉嵐在歷史中到底是個什麼人物,他真的有那麼正派嗎
幾部《鐵齒銅牙紀曉嵐》讓我們知道了清朝乾隆時期的一位風流才子,由張國立、王剛、張鐵林三位老師演出,讓我們看到紀曉嵐跟乾隆和和珅三位鐵三角泣笑皆非的日常。至今還記得和珅那句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讓人開懷大笑。
雖然正史中的紀曉嵐沒有影視劇中那樣可愛,也不妨礙我們喜愛藝術作品中的紀大煙袋,天天欺負和胖子,占乾隆便宜,把乾隆忽悠成黃三,鐵三角已然能給我們帶來歡樂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