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共產黨的三大歷史使命
中國共產黨的三大歷史使命是: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培育和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使全國各族人民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鄧小平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進,他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這段話深刻的闡明了,實事求是的重要性,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改革開放的重要性,破除迷信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衡量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尺度,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綜合國力,是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全部實力的總和,綜合國力,主要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這些物質力量是基礎,但也離不開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1)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不僅對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中共的成功宣告了「歷史終結論」的破產,終結了西方文明模式「元敘事」的論調,同時向世界提供了應對發展困局、破解治理難題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尤其在政黨治理、國家治理、全球治理等方面,中國共產黨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模式和方案。
中國政黨治理的重要經驗,是不斷提高政黨的制度化、組織化程度,持續加強和改善執政黨的領導,以有權威的黨中央,推動國家走向現代化。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度,推行協商民主,避免過多的牽扯。同時,在黨內積極推行民主集中制等改革,制度化、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開放和變革的姿態,不斷提高其執政能力。
無論是古代傳統治理經驗,還是西方現代治理經驗,凡是有利於執政黨治理國家,凡是有利於增進人民福祉,中國共產黨都積極接納吸收借鑒。這樣的開放性和謙遜姿態,在世界政黨中少見。
B.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中國共產黨誕生後,實現了中華民族站起來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以來,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回顧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使命而奮斗的歷程、取得的成就和積累的經驗,可以得到有益的啟示。
中國共產黨誕生後,實現了中華民族站起來的偉大飛躍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開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夢想的征程。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肩負起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重任。經過28年的艱苦鬥爭,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建立了新中國,使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
毛澤東「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這句話,說的是「中國人」,而不是「中國人民」。人民是一個政治概念,指的是當年的絕大多數中國人,不包含國民黨人在內,而「中國人」的概念,當然包含國民黨人,是說整個中華民族站立起來了。
以上內容參考:光明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C. 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承擔什麼樣的歷史責任
作為國家培養出的當代青年大學生,應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明志,以遠大的志向為前進和發展鼓足動能。激情飛揚的青春活力是推動發展的「正能量」。「發展是第一要義」,也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根本。而發展離不開充滿激情的青春理想,離不開遠大的志向作為前行的航標,離不開充滿生機活力的創新創業體制機制。
廣大青年大學生要踴躍投身國家建設,以激情飛揚的青春活力不斷添加祖國前行的「燃料」。要敢為人先,善於創造,勤奮求實,勇於開拓,成為改革創新的生力軍。有了堅定的志向和信念,以及堅韌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將志向與目標變為現實。
作為青年人,一旦擁有遠大志向和理想,就會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敢於面對困難與挫折。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克服和戰勝困難,就會立足當下、放眼長遠,全面實施「十二五」規劃和落實好黨的十八精神,開拓奮進,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2、自強,樹立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優點是:有拼勁、充滿活力和朝氣;有激情,始終鼓足創新前行的動力;有銳氣,敢於挑戰障礙,不拘一格。廣大青年大學生,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創業、獨立奮斗。
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奮斗,只有具備百折不撓、勇往直前、頑強拼搏的精神,才能在中國崛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就會在全社會形成一股升力,在各個領域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凝聚每一個人的「正能量」,從而帶動和影響更多的人始終保持旺盛的鬥志。
3、自立,勇於承擔人才強國的重任。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是當代中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兩項重大戰略任務。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既是國家戰略,又是廣大青年的歷史責任。既體現了國家的意志,又表達了廣大青年人的願望。
在科技和教育迅猛發展,社會信息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當代青年有較多的機會學習、運用、創新現代科學技術。廣大青年應義不容辭地擔當迎接新技術革命挑戰的重任,爭當優秀的創新人才,成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中堅力量。
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
大學生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和理解,即明確自己在社會中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以及應該怎樣履行責任。只有深刻認識和正確理解社會責任,才能形成社會責任認同,增強履行社會責任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也是強化大學生社會責任認知的主陣地、主渠道。
應積極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大學生頭腦,幫助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堅持史論結合、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大學生聯系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聯系自己身邊的深刻變化,深入體會個人在社會發展中的責任和使命;
創新教學形式和手段,針對當代大學生的接受習慣和興趣特點製作多媒體課件,實現抽象概念具體化、理論闡述形象化;結合大學生的利益訴求和身心特點,解決大學生在成長中面臨的困惑和問題,幫助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找准人生定位。
D. 改革開放的形勢,說說青少年應肩負怎樣的歷史使命
1、當代青少年要立鴻鵠之志,做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
信仰、信念、信心,對於青少年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前進道路上,廣大青少年唯有堅定信仰,堅執信念,堅持信心,方能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
2、當代青少年要勇於擔當,做中華文化的堅實弘揚者。
近代中國雖歷經「國土淪喪、水深火熱」的屈辱和苦難,也經歷了「人間正道是滄桑」革命建設的困頓,但中華民族的文明之光從未間斷,正是因為無數仁人志士一直在穿梭荊棘叢林,越過高山險峰,探索著適合中國發展的特色道路。
(4)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擴展閱讀:
新時代青少年要肩負起光榮的歷史使命
1、首先必須樹立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青少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為黨的事業而奮斗,走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最終實現共產主義,就是我們的崇高理想;堅信黨,堅信社會主義,堅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就是我們的崇高信念。
2、要肩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就要練就過硬本領。
青少年時期精力充沛,記憶力好,正是長知識、長才乾的時候,是一個人的黃金時代。許多革命老前輩和世界上一些有作為的人,都是在青少年時代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或者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們應當以他們為榜樣,樹雄心,立壯志,抓緊青少年時期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奮發向上。
E. 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怎樣肩負歷史使命
當代青年,特別是青年大學生,同樣要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這是青年作為現代人所追求目標的重要標志,也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基礎。作為國家培養出的當代青年大學生,應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1、明志
以遠大的志向為前進和發展鼓足動能。激情飛揚的青春活力是推動發展的「正能量」。「發展是第一要義」,也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根本。而發展離不開充滿激情的青春理想,離不開遠大的志向作為前行的航標,離不開充滿生機活力的創新創業體制機制。
(5)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擴展閱讀:
青年強則國強,青年立則國立。黨中央對廣大青年的高度倚重,對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視,是推動祖國未來事業、激勵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的源動力。
作為高校的青年大學生來說,只有把自己的熱情、激情、活力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之中,才能讓青春煥發出絢麗的光彩。唯有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才能讓自己的青春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煥發出耀眼的光輝。
F. 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大學生肩負的歷史使命
我們現在是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所處的時代正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對大學生提出了更新的挑戰,大學生有責任也有義務來維護祖國的統一,保衛祖國,建設祖國。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歷史責任與使命,當代大學生處在一個繼往開來的歷史時期,是在中國改革開放新時期成長起來的,大學生肩負著祖國人民更多的期望,大學生應肩負起民族復興的重任。
作為肩負二十一世紀振興中華使命的群體,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肩負的歷史使命,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關心祖國和民族的命運。
中國當代大學生不是以個體而存在的,我們是生活在「社會主義」這把保護傘下的。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與我們緊緊的聯系在一起,國家的榮辱興衰與我們休戚與共,息息相關。因此,關心祖國和民族的命運當之無愧成為當代大學生首要的歷史使命。我們應該更多的關心國家大事,了解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尤其是中國在國際上所處的環境,敏銳觀察和判斷國際動向,向著國際上需要的人才戰略目標邁進,從而實現振興中華的理想。
二、繼往開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傳承歷史,開創未來。當代大學生要擔當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任,實現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愛國理想。
三、勇於創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是世界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然而,成為了近代歷史上的落伍者,在現代世界文明交流融合與沖突的洪流中,在一個充滿創新,依靠創新的社會,中華民族的創新發展到了一個極為關鍵的時刻。
四、用科學技術武裝頭腦。
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踏踏實實地打好基礎,積極迎接科技和知識經濟的挑戰。大學生要敢於挑戰時代、挑戰自我,要以強者的姿態於世;要能夠實事求是的工作和學習;少說空話多干實事。時代在召喚年輕人去堅定地履行新的歷史使命。我們大學生是青年中有較多機會接受現代科學技術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興國」戰略的受益者。我們在受益的同時,也應是「科教興國」的實踐者和完成者,應當義不容辭地挑起振興祖國科技事業、迎接新技術革命挑戰的重擔,從而成為祖國振興的中堅力量。
五、積極努力,為世界和平發展,人類社會的進步事業做貢獻。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依靠一代代人的奮斗努力,靠的是各國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奉獻,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中國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當代大學生理當有為人類和平進步事業做貢獻的歷史使命,在未來的人生奮斗中自覺地擔當起為世界和平和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事業做貢獻。
當代大學生所肩負的使命是如此的具有挑戰性和使我們為之激動的魅力,讓我們熱血澎湃的同時,也向我們提出了我們應該怎樣才能完成這個使命的問題。我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大學生,並且當之無愧地負擔起這個使命。
當代大學生肩負的歷史使命要求我們要處理好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處理好個人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是大學生所肩負的使命。對我們的另一個要求,在學習同時不能忽視自身的道德修養;處理好學習自然科學知識與學習人文科學知識之間的關系,對我們將來完成大學生所肩負的使命有重要意義。
總的來說,當代大學生所肩負的使命是對我們各方面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完成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就要求我們進行全面的發展,只有全面地培養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和技能,我們才能夠在完成當代大學生所肩負的使命的過程中得心應手;才不辜負黨和國家對我們的殷切希望;才能夠圓滿完成當代中國賦予的我們的使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G. 當代大學生肩負著的歷史使命和重任是什麼
一、當代大學生肩負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重任
在十六大、十七大以來的實踐和發展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提出,在新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要求。
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二、當代大學生肩負著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重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前進的政治方向,現代化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歷史證明:我們取得的一切勝利都是堅持馬克思主義、並把它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結果。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雖然經歷過各種曲折,但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證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我們的正確選擇。現代化是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正在進行的重大課題,也是工業化、高科技所推動的全球化發展課題。
現代社會是信息化、國際化、科技化社會,信息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資源,成為國家發展效率的關鍵。開放型的國際經濟引導著全球一體化的進程。科學技術和科學管理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也極大地改造了人們的生活,促進了教育改革,推動了知識經濟的發展。
當代大學生應該走在時代發展的前列,成為符合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發展要求的現代人才,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三、當代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復興中華是近代以來中國先進分子的共同理想,是中國優秀知識青年的強烈願望。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為了抵禦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奴役、為了不斷探索救國興國之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和犧牲。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既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准備了必要前提,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創造了條件。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經過艱苦奮斗,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國家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主要表現為科技競爭、文化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當代大學生要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勇於開拓創新,掌握過硬本領,勇敢地擔當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7)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擴展閱讀:
當代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必須進一步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進一步深刻理解當今時代發展的大背景和大趨勢,必須進一步深刻把握自己所面對的新形勢和自己所肩負的重要責任。
第一,自覺擔當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向前發展的責任。
大學生是繼往開來的一代,擔負著繼往開來的重任。所謂「繼往」,就是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文化,繼承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開創的社會主義事業;
所謂「開來」,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下,逐步擺脫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不發達狀態,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當代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承前啟後的一代新人,應當而且必須繼承老一輩開創的偉大事業,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否則就失去了立足之地。
第二,勇敢迎接新技術革命的挑戰。
當今科技的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速度。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社會主義在中國顯示出蓬勃生機和活力。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的發展還面臨一系列的挑戰。這些挑戰,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挑戰,也是對當代大學生的挑戰。
因此,大學生必須敏於關注世界新科技發展動態,結合專業特長,在新的技術革命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力爭站在科技發展的前沿。
第三,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戰略深入實施。
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已被世界人民所認同。可持續發展對於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十分貧乏的中國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歸根結底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公民素質的提高,這就決定了大學生是我們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力量。
大學生要認真學習可持續發展的有關理論和方法,結合自己的專業,為最大限度地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協同發展盡智盡力。
第四,主動投身於改革發展潮流。
改革是我們在社會主義事業進程中,遇到問題和挫折時進行的自我修正,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的舉措。綜觀歷史,青年學生歷來是改革的先行者,他們對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有極大的熱情,但由於經驗不足也會出現良莠不分的情況。
青年大學生首先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沿著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前進。其次,要解放思想,勇於創新,利用社會實踐等形式,積極投入到經濟建設中去,為深化改革、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獻計出力作貢獻。
第五,努力擴大我國的對外開放成果。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發展和進步也離不開中國的參與。中國自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以來,逐漸打開國門,通過改革開放走向世界,世界也由此走進中國。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成功地引進了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建立了一批經濟特區,擴大了對外貿易,中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實踐證明了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性。對外開放已成為我國長期的基本國策。
大學生將以其掌握的先進文化和知識,成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成果的主力軍。他們可以通過對外的文化交流、科技合作等形式,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把人類發展中的先進成果引入中國,也將中國的發展和進步介紹給世界,使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新知新覺:深刻理解和把握大學的基本使命
H. 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是什麼
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勇敢承擔起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為了完成這個歷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無數革命先烈獻出了寶貴生命。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必須繼續承擔好這個歷史使命。」
在紀念建黨87周年之際,學習胡錦濤同志關於黨的歷史使命的論述,進一步明確中國共產黨人的神聖而光榮的歷史使命,不斷堅定實現黨的歷史任務的信心,對於凝聚黨的智慧和力量、不斷推進黨的事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拓展資料:
在中國人民對實現民族獨立、人民幸福、國家富強的熱切期盼中,中國共產黨勇敢地擔負起了歷史責任,並以前赴後繼、不怕犧牲、艱苦卓絕、堅韌不拔的精神努力地去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從建黨之初,中國共產黨就踏上了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繁榮,為中國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奮斗的歷史征程。
在這個偉大的歷史征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打敗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這一變革實現了中國第一次歷史性的巨變,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紀元。
資料參考:人民網 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
I.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是什麼如何實現這一使命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是繼續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為了實現這一歷史使命,我們黨需要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並使之緊密貫通聯結起來。
(9)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而中國共產黨要完成這個歷史使命,首先必須要肩負起和完成好兩大歷史任務。
第一個歷史任務就是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即反帝反封建。從世界歷史看,這個歷史任務不應該由中國工人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來承擔,而應該由中國資產階級及其政黨來承擔。
但是,由於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由於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已經過去,在中國這個歷史任務就落到了中國工人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的身上。
所以,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與我們黨領導的民主革命,就有了新舊之分。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就要分別寫好上下兩篇大文章:上篇是民主革命,下篇是社會主義革命。
1949年新中國成立,我們黨肩負的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第一個歷史任務就完成了。
第二個歷史任務是什麼呢?就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這個歷史任務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推進的,是在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中推進的。從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我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並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奠定製度基礎和物質條件。1978年,我們改革開放,革除體制機制的弊端,大踏步地跟上時代的潮流,繼續向前推進這個事業,中華民族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