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9大報告提出的中國發展的新的歷史方位是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形成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社會發展中,主要以時間和空間、過去和現在、理論和實踐、國內和國外為坐標點,指出當前中國所處的歷史發展階段。其歷史方位特徵:由大國變成強國的歷史性跨越、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中國化的新意境、拓寬了人類社會走向現代化的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邏輯進路,是由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構成的。這,深刻地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 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不懈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就是我國新的歷史方位。所謂歷史方位,就是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所處的歷史地位、現實狀況及對未來趨勢的總體判斷。在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中,我們標注了一些關於歷史方位的坐標點:時間和空間、過去和現在、理論和實踐、國內與國外等。這些坐標點給我們展示了我們國家目前站在什麼方位、面臨什麼困難、未來的道路問題等。因此,我們必須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特徵及邏輯進路進行探析。來源:文教資料
⑵ 我們理解當前所處歷史方位的關鍵詞是什麼
新時代。
進入新時代,是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視野、從改革開放近40年歷程和十八大以來5年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的方位上,所作出的科學判斷。
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報告立足於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新實踐新成就,謀劃了到本世紀中葉的奮斗目標。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2017年10月18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鄭重宣示。這一宣示,概括了中華民族的偉大飛躍,堅定了中國共產黨的時代使命。這一宣示,明確了旗幟,更預示了未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判斷,以馬克思主義時代觀為理論指導,以黨的十八大以來全方位的、開創性的成就和深層次、根本性變革為現實根據,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性飛躍,深刻認識這一重大判斷的科學性,對於准確把握當代中國的歷史方位,以堅定自信的姿態開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征程,具有重要意義。
⑶ 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是什麼
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3)什麼叫歷史方位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⑷ 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對新時代歷史方位的理解是什麼
理解如下:
歷史方位能夠標識自身所處的位置,搞清來時的路,辨明前進的方向,它是人們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的時空坐標。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來說,要避免迷失方向,少走彎路,不走回頭路,就必須准確把握自身所處的位置。
方位是漢語詞彙,拼音是fāng wèi,意思是物標的水平方向。各方向的位置。如東、南、西、北四方向為基本方位。浩然 《石山柏》:「按地圖上的方位, 摩天嶺 正好在這架山峰上。」
簡介:
歷史,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文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
⑸ 歷史方位是什麼意思
曾經在哪個方位或上個移動方位在哪裡的意思。例如你現在在12點位置。你上次動作是在11點位置,歷史方位就是你在11點。
⑹ 談談對新時代歷史方位的理解思修是什麼
談談對新時代歷史方位的理解思修是如下:
歷史方位能夠標識自身所處的位置,搞清來時的路,辨明前進的方向,它是人們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的時空坐標。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來說,要避免迷失方向,少走彎路,不走回頭路,就必須准確把握自身所處的位置。
既要搞清楚在自身發展歷程中的方位,也要搞清楚在人類歷史和世界發展中的方位,努力尋找自身發展與人類和世界發展的交匯點,把握時代脈搏,抓住歷史機遇。
歷史方位視域中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總體上,當今中國依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中國最大的國情,且隨著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因此,要更准確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
從歷史比較的角度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歷盡艱辛,創造性地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奠定了堅實的道路、理論和制度基礎。
需要在以往的基礎上向著更高層次提升。也就是說,在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在繼續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需要更好解決我國社會出現的各種問題,更好實現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更好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⑺ 歷史方位是在黨的哪次會議明確提出的科學概念
歷史方位是在黨的十六大會議上明確提出的科學概念。
⑻ 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是什麼
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意義
從人類歷史進程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⑼ 黨的報告中,新的歷史方位、新的歷史時期的「歷史」是什麼意思
這里指自然界和社會的發展進程。
在新的歷史方位中,歷史意味著一種看問題的角度、一種新的站位。
一開始,歷史哲學僅僅關心如何改進歷史研究的方法,但認為被研究和記錄的歷史就是真實的歷史。在新康德主義和新黑格爾主義的影響下,人們對自身的認識過程有了重新的理解,哲學家開始重新定義歷史學。
義大利哲學家克羅齊提出「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的命題,認為往事只有在當代人生活中發揮作用才成為歷史,否則是「死的歷史」,即編年史。因此,同樣的歷史在不同的時期會被不斷的改寫。
英國哲學家柯林武德又進一步認為「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即歷史是歷史學家思想的反映,不僅因時代而異,也因人而異。而唯物主義的歷史觀認為歷史事件是客觀存在的,歷史則是歷史學家主觀對客觀的歷史事件的認識。
由於人主觀的局限性,對客觀的歷史事件的認識是有限的,主觀的認識不能完全符合客觀的歷史,因此只有不斷改進逐漸逼近,這一過程同自然科學的過程一致。
(9)什麼叫歷史方位擴展閱讀
歷史性成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第一個根據。既指「經過長期努力」,「推動我國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它也指「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這些歷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
歷史性變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第二個根據。這種變革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從國內到國際全方位地展開。
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會產生歷史性影響。歷史性影響,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第三個根據,也就是十九大報告所提出的「三個意味著」。這「三個意味著」都是解決好了「欠發展」時期所存在的根本問題,從而為我國發展起來以後進入新的歷史方位提供了立論依據。
⑽ 解釋什麼叫黨的歷史方位
黨的歷史方位就是 角度
比如 劉徹打匈奴 從民族尊嚴 角度和政治定位看是打的一勞永逸 從民生和經濟的角度看 是禍國殃民
任何黨在 一個特定的時期都有自己的定位
都是在推動歷史 因為不同的定位產生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角度代表不同的看法
這也就是 朝代更替的本質問題
如果定位都一樣 那就是一個看法 就沒有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