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學什麼歷史

學什麼歷史

發布時間:2022-05-06 07:50:30

① 高中的世界歷史都學什麼內容

高中的世界歷史主要學習對世界歷史影響較大的歷史事件,這些歷史基本上就是以歐美歷史為主線,其他亞非拉為輔線一部歷史,古代史簡單了解近代史才是重點,接下來我說一下重點部分。

第一就是世界古代史,古代史主要講述世界幾個文明源頭國家比如巴比倫埃及印度希臘羅馬等,重點學習各國的特點及幾次重點改革。

第二部分就是中世紀史,講述阿拉伯帝國的崛起,歐洲法蘭克帝國等,中世紀其實比較枯燥,學起來有點難度,但是可以多讀一些課外讀物增加興趣,學習國外史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不同思維帶來的理解問題,我們中國專治主義一直是主線,但是西方自由分封的思想一直是主線,所以多讀寫些課外知識。

第三部分就是近現代史,這也是世界史的重點部分,講述的是歐洲國家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從而建立起殖民體系的歷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新航路開辟這些都是知識要點,英國法國等資產階級革命,這個階段是人類思想大解放,革命不斷的世紀,這也是人類歷史中最波瀾壯闊的一段,想想文藝復興時期涌現出來的藝術家文人就讓人激動,接下來的啟蒙運動,浪漫主義,批判現實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等這些偉大的思想在一起碰撞,巴黎公社法國大革命等人類解放宣言波瀾壯闊,很有意思。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用。

歷史學什麼

歷史學,是人類對自己的歷史材料進行篩選和組合的知識形式。歷史學,是個靜態時間中的動態空間概念。歷史學是由歷史、科學、哲學、人性學及其時間空間五部分有機組合而成。

總結:學經驗,有些隨時間而反復循環的東西就是規律!了解並且警示,不要犯同樣的錯誤!而有益處的經驗,那就堅持!

③ 初中歷史都學什麼請按順序排列下來!!!謝謝謝謝

七年級第一學期(中國古代史遠古-三國兩晉南北朝)
七年級第二學期(中國古代史隋唐-明清)
八年級第一學期(中國近代史-晚清民國1840-1949年)
八年級第二學期(中國現代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1949-2001--當前版本是2006版,2010修訂)
九年級第一學期(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九年級第二學期(世界現代史1917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2000年)
初中歷史的精髓就是掌握歷史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養成歷史學習的習慣,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為將來成為合格的高素質公民打下基礎。
另外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比較法、圖表法。懂得引用的基本歷史素材;學會使用歷史地圖冊。

④ 初中歷史主要是學什麼

學習歷史主要學歷史學專業,要求學生學習世界歷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整體人類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世界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接受史學理論、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國際政治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關系學、外國語及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歷史學類專業主要包括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一級學科,以及博物館學、民族學、文物學等二級學科。

歷史學最早產生於春秋戰國,孔子就已經開始歷史學教育,創作《春秋》著作。到漢朝司馬遷父子建立更加完善的歷史學體系和創作形式,歷史學已經開始成為官方研究重點。東漢的班固就是在專門保存書籍的蘭台(御史台)修史,開始官方對史學的控制,禁止私人修史。

(4)學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廣義的「歷史學」是對「史」進行同時合訓而產生的「史有二義」的統一體。包括:完全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狹義上的史學專指後者,是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的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的統一體。

因歷史學家們考察的角度和出發點的不同,而有「活動」說、「學問」或「學術」說、「知識體系」說、「科學」說、「藝術」說和「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說、「整合」說等等不同的界定。歷史學類專業主要包括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一級學科,以及博物館學、民族學、文物學等二級學科。

⑤ 中國的歷史課學些什麼

主題統領課程

初中歷史課程應該講什麼內容?以什麼線索來統領內容?這是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過去的初中歷史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與高等院校歷史學科的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的體例相差無幾,歷史學科的知識體系較為完整,教學內容頭緒多,內容雜,知識點密度大、概念多、難度高。

此次課程改革,首先明確了歷史課程的性質,初中歷史課程的目標不是培養專門的史學人才,歷史課程應體現「義務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避免課程的專業化、成人化傾向」,以不刻意追求歷史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和知識的專業性、從根本上改變現有課程的「繁、難、深、舊」現象、降低現有課程的學習難度為設計目標。

新課程標准打破了以往歷史教材以年代為順序、以朝代為基準的陳舊模式,構建了主題式的課程體系。課程標准把初中歷史課程分為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六大學習領域,每個學習領域又分為若干主題。

學習主題的確定,使初中歷史課程體系與以往相比有了明顯不同。學習主題遵循了以下三個原則:第一,充分考慮到基礎學科的特點,強調初中歷史課程的基礎性、綜合性和發展性,改變原有課程中「繁、難、多、舊」的現象和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貫徹少而精和探究式學習的原則;第二,學習主題的確定既考慮到歷史學科的特點,注意歷史發展的時序和學習內容內在的聯系,同時又不刻意追求歷史學科體系的完整性;第三,充分考慮到初中學生的認識程度和接受能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在新的初中歷史課程體系下,課程內容大幅度削減,難度要求大大降低,減少了抽象的歷史理論、歷史概念和歷史結論,將科技、文化、思想、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內容融合於歷史過程之中,避免了課程內容類型的單一化。

關注人文與時代

課程標准打破了中學歷史課長期沿用的通史體例,改變了過去歷史課程偏重於政治史、戰爭史的傾向,大力提倡人文主義精神、科學態度、民主與法制觀念、國際意識、可持續發展觀點等。課程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內容較之以往更加豐富,涉及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藝術以及社會生活各個領域。

比如,中國古代史的學習內容共分為九大學習主題,它們分別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統一國家的建立;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科學技術;思想文化。每個主題既反映了中國古代史上不同發展階段的主要歷史特徵,又表現了貫穿整個中國古代歷史時期的中國社會若干側面,展現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的發展過程和特點。

課程標准所提倡的人文主義精神、科學態度、民主與法治觀念、國際意識、可持續發展觀點等等,都體現了時代精神。課程標准要求學生學會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積極體驗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塑造健全的人格;了解科學技術給人類歷史發展帶來的巨大物質進步,崇尚科學精神,逐步樹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了解歷史上專制與民主、人治與法治的演變過程,理解民主與法治對現代社會的重要意義,強化民主與法治意識;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開放意識;正確看待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加強環境意識,認識和平與發展這一時代主題。

知識、能力與情感

歷史教育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需要學生有更多的情感體驗、主觀認識、獨立思考與判斷。因此,在歷史教育中,學生的態度、願望、激情與學習方法就顯得格外重要。課程標准力求克服重知識、輕能力的弊端,在使學生獲得基本歷史知識和能力的同時,充分注意挖掘課程內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內涵,加強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教育。

課程標准在能力目標上,要求學生「能夠閱讀普及性的歷史讀物,識讀歷史圖表,知道古代紀年方法,正確計算歷史年代,描述歷史事件,初步了解歷史知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為了讓學生學會認識歷史的方法,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形成唯物史觀,課程標准要求學生掌握探究式學習的方法,既善於選擇需要認識的事物和現象,並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後通過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運用抽象思維進行加工,最終得出自己的新見解。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要善於同他人交流觀點和看法,聽取他人的不同觀點,以補充自己的論據和拓展觀察視野,使自己的看法更接近真實與客觀。同時,也要積極參加各種教學活動和社會實踐,提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敏銳性、深刻性和全面性。

為了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情感教育的有機結合,課程標准對內容標准做出明確規定,比如,中國近代史內容標准中,屬於識記層次要求的內容大約占內容總量的70%左右。屬於理解層次要求的內容大約占內容總量的20%左右。屬於運用層次要求的內容控制在內容總量的10%以內。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理解層次並非是要學生死記硬背歷史內容和知識,而是讓學生將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與當時的歷史背景聯系起來進行考察,以此來理解和體會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富強而苦苦探索的艱難歷程,培養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科學素養。運用層次,不僅僅是以往我們所說的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原理、方法等完成作業而已,它強調的是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是學生獲得能力發展與情感體驗,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的三者合一的學習目標。

⑥ 歷史學主要學什麼

http://ke..com/view/94887.htm#3
自己看看吧

我也不知道難不難學,總之看個人興趣吧

以上關於史學的定義或解說,雖然在文獻史上大多是近人或今人確定的,但是從邏輯序列上講,它們其實與歷史學自身演進的自然歷史過程和人們對它加以認識的思想史過程是基本相符的。「史有二義」和今人的「活動」說、「學問」或「學術」說與「知識體系」說、「超科學」或「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說、「科學」說,可以看作是分別對應於歷史學在其發展歷程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個時代的客觀存在事實在歷史學家思想上或理論上的表現形式。其中,「科學」說中的一般「科學」說和其他兩種史學解說,分別反映了歷史學第四個發展時代中的前後兩個不同時期;至於後者,更確切地說,是當代史學實踐的客觀存在狀態在歷史學家理論形式上的一種表現,也就是說,是史學理論工作者對當代史學實踐進行抽象性認識的理論結果。而當今中國歷史學界史學界說紛紜,不過是史學實踐日趨復雜多元的紛亂現實在史學工作者思想上造成認識混亂的切實反映;而且,各自對史學定義的確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定義者學術背景和研究對象的具體內容的影響。
在今人的幾種史學的定義中,就中國未來史學的發展而言,比較有意義的是:何兆武先生的「超科學」說、李振宏先生的「具有特殊性、綜合性、整體性、真實性的具體的和實證的科學」說和蔣大椿先生的「整合學」說。其中,李、蔣二說雖各自從不同的分析角度和相同的角度而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得出,但在對歷史學的特性的認識上,實基本一致,因此可作進一步的融合而成為一派之說。就目前的研究狀況而言,未來中國史學本體論研究,如果說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學派的話,那麼,它們無疑是值得援用為學派建立和發展的理論基礎的解說。
本書的史學定義,將以李、蔣二說為基礎來確定。因為,歷史學不僅僅是一種活動,不僅僅是專門的學問或學術,也不僅僅是一種知識體系,它更是一門在研究對象和任務方面都具有科學性的特殊學科。對於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來說,它不僅僅是一門一般意義上的科學,它更是一門完成的科學知識形態意義上的科學。
作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由於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既存事實,對歷史學是什麼的回答,就不應該再繼續停留在一般歷史學的認識階段,而必須把它當做一門完成的知識形態意義上的科學來看待。中國歷史學理應歸屬於迄今為止惟一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范疇,而不是也不應該是任何別的什麼歷史學。與此同時,我們今天確定歷史學的定義,不能滿足於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時代的馬克思恩格斯的史學認識水平,必須結合後馬克思恩格斯時代,特別是當代中國和世界的史學實踐的現實存在狀況,從而作出我們時代的關於史學的確切定義。史學定義的重新確定,必須符合並反映這個時代要求。
歷史學對於個體歷史學家來說,它可以成為他賴以謀生的一種技巧性或技能性的職業手段,也不妨可以成為他從歷史中汲取必要的文化素質或從歷史中認識人類自身的一種方式,或是作為他提高其文化藝術體驗和鑒賞能力的一種有益的精神活動;個體歷史學家當然亦可以是非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之外的其他歷史觀來指導其歷史研究;而且,並非每一個體歷史學家、每一次具體的史學實踐,都必須承擔起揭示某一或每一民族、國家的歷史運動特殊規律的任務。但是,諸如此類產生於歷史認識和歷史學發揮其功能與作用過程中,僅僅來自史學主體的主觀認識和這種認識形式、認識手段的特殊性和歷史學利用方式的特殊性,或發生在個體史學主體身上的特殊現象,來自歷史學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所產生的特性,而不是產生於歷史學確定的研究對象和任務本身,更非結合今天歷史學發展現實狀況的東西,是不能成為否定歷史學是一門科學的根據的。
從特性方面講,盡管歷史學或多或少地具有其他社會科學甚至人文學科(如文學、藝術)的某些一般特性,但它之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不在於這些一般特性,而在於它根源於自己的研究對象和任務,把自己區別於其他社會科學、人文學科的特性,其中較顯著且重要者有:它與哲學相比的特殊性特徵,與一般社會科學相比的綜合性、整體性特徵,與文學相比的真實性特徵。[19]在歷史學身上所表現出的某些人文學科一般性特性的東西,同樣不能成為否定它是一門科學的根據。
因此,任何關於歷史學不是科學的史學的定義或解說,都不能拿來作為重新確定史學的定義的基礎性材料。
歷史學是科學。它的科學性的一般根據有二:一是它的研究對象的客觀實在性和真實性。歷史學研究的對象——世界各民族、國家的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等等,以及由它們所構成的歷史運動事實和過程,——作為歷史存在,是客觀實在的東西,它不以歷史認識者的主觀意志而改變,具有客觀實在性和真實性。一是它所承擔的任務。歷史學的任務在於揭示世界各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的特殊規律和特點,歷史研究是一種旨在探討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特殊規律的認識活動。僅憑這兩條,歷史學就具有了一般科學所具有的科學性。一門學科的科學性的一般判斷根據是:(1)「研究的對象必須是客觀實在的東西,因為只要客觀實在的東西,才可能有它內在的發展規律」;(2)它「必須是旨在探討對象發展規律的認識活動」。[20]歷史學顯然符合這兩層要求。但是,這樣的歷史學還不能稱為真正的歷史科學,因為它只是具備了成為一門科學的必要前提,還不具備成為一種完成的科學知識形態所應有的充分前提。一門學科要成為一種完成的科學知識形態,還需要同時符合第三層要求:「必須以揭示出事物的規律為前提,然後按照事物本身的規律(即它的內在聯系)去說明事物的原因,是為完成的科學知識形態。」[21]
這樣一種完成的科學知識形態意義上的真正科學的歷史學,迄今為止,只有馬克思主義歷史學。「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產生,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創立為前提的。這種歷史觀為歷史學提供了一種科學的理論指導,使它顯示出區別於以往其他史學的頑強特徵,顯示出它的鮮明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在思想方法上的重要特徵,是它僅僅從歷史本身去認識歷史,而不是從天上的雲霧中或是從人們的心靈、頭腦中去認識歷史。換言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首先確定了史學研究對象的客觀性質,把人類社會的一切歷史都當成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去研究,從而在歷史研究的出發點上實現了深刻的變革。「它堅信,只要從頑強的事實出發,才能如實地揭示歷史的真相。」其次,「馬克思主義史學對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實際應用,獲得了研究歷史現象之間必然聯系的方法論指導,從而使歷史學真正成為研究事物規律性並依其規律描述真實歷史過程的實證科學。」「使歷史學成為科學的最重要的根據,是對人類社會歷史運動規律的探討。然而,至今的哲學發展史表明,到目前為止,還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具體說是唯物主義歷史觀)真正揭示了人類歷史運動的基本規律。於是,問題就簡化成這樣,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歷史觀作指導,歷史學才能成為真正的科學。」[22]
據此,中國歷史學的科學性,除它具備了一門學科的科學性所必須符合的一般性要求以外,根本的依據就在於它是歸屬於馬克思主義歷史學范疇的一門學科。換言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科學性,根本地決定了中國歷史學的科學性。
現在,我們可以給歷史學——中國特色的歷史學——的定義作如下確定和簡要說明:
歷史學是一門整合型的社會科學,是歷史研究主體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所提供的一般規律指導下,運用一定的思維認識方式和手段,在與歷史客體發生互動作用的過程中,通過對歷史客體的分析研究,以理解其特殊規律和特點的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歷史知識。
在這一史學定義中:「整合型的社會科學」的含義是,歷史學是一門以科學性和真實性為基礎,內在地或是以「外加的」方式融合了特殊性、綜合性(或整體性)、實證性、抽象性(或哲學性)、價值性、藝術性的整合型社會科學,因此它不同於一般的哲學、其他社會科學或人文學科;「歷史研究主體」即歷史學家,而不是一般民眾或其他社群;「馬克思主義哲學」,具體來說,是歷史唯物主義,主要是指馬克思和恩格斯「特別強調的」、「特別堅持的」辯證的、歷史的、唯物的觀察事物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它的具體歷史結論[23];「歷史客體」,是指首先作為一種歷史客觀實在而存在(「自在之物」)、然後才進入歷史學家認識視野而轉化成為認識客體而存在(「為我之物」)的世界各民族、國家的無數歷史現象、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以及由它們所構成的世界各民族、國家的客觀歷史事實和過程,是歷史學的對象領域,因而它不是哲學研究對象之一的一般人類社會的客觀歷史過程;「特殊規律和特點」,是指世界各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的特殊規律和特點,而非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點。
歷史學在它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政治性的記事活動、附屬於政治而以文化積累為主的綜合活動、學問或學術、知識體系、哲學、科學等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發展環節,在認識方式上經歷了價值的、考實的、藝術的、科學的、哲學的等等不同形式的認識方式。歷史學發展到了今天,雖然它必然地要包含先前出現過的一切表現形式或發展環節,並把它們當做自己的不可或缺的構成因素或部分;就個別的或特殊的史學現象而言,今天的歷史學亦可以其先前曾經擁有過的某種表現形式而存在。可是,在一般意義上,今天的歷史學絕不可以歸結為其中的任何一種形式或環節,或者依據其中的某一種表現形式或發展環節來確定歷史學的一般定義。今天的歷史學,只能是一門整合型的社會科學。如果否認這一點,那麼在認識論、方法論和哲學傾向上,就要麼表現為歷史觀念的缺失,要麼表現為對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庸俗化和作為這種庸俗化的必然歸宿的相對主義、懷疑論或折衷主義。列寧在闡述「唯物主義辯證法無疑地包含著相對主義,可是它並不歸結為相對主義」的原理時說:「辯證法,正如黑格爾早已說明的那樣,包含著相對主義、否定、懷疑論的因素,可是它並不歸結為相對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義辯證法無疑地包含著相對主義,可是它並不歸結為相對主義,這就是說,它不是在否定客觀真理的意義上,而是在我們的知識向客觀真理接近的界限受歷史條件制約的意義上,承認我們一切知識的相對性。」[24]列寧關於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辯證法與相對主義之間的關系原理,對於我們今天確定歷史學的定義、分析現有關於歷史學的定義的價值、理解「歷史學是一門整合型的社會科學」,乃至考察其他觀念形態的事物,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方法論指導意義。

⑦ 中學的歷史主要學什麼啊

不知你是問初中還是高中?
初中主要是通史,也就是按照時間、朝代的順序,從原始人類學到現代,包括中國、世界。
高中則是專題史,分為政治、經濟、文化三大專題,對人類歷史中在這幾個領域有重大意義的事件進行學習。
基本學習的內容差不多,比如朝代更迭(如辛亥革命、法國大革命)、重要制度(如三省六部制、君主立憲制)、思想(如三民主義、啟蒙思想)以及文學藝術(如古代詩詞歌賦、現代文學藝術)、科技發明(如四大發明、蒸汽機)等【舉例中、外國各一例】。高中的相對於初中而言更深化。

⑧ 高中歷史學什麼內容

高中歷史基本上分的是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
你說的高一高二高三歷史學什麼內容,
基本上高中只是高一高二才有學習的內容,高三是總復習。
然後學習的內容包含國內外的政治,經濟,文化。
高中歷史不難,主要是那些關鍵的人和事。

⑨ 高中和大學里的歷史學什麼

高中歷史學習通用歷史,中國史和世界史。大學一般學習中國革命史。
高中學習的歷史是通識性歷史,中國史包括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
大學一般專業學習中國革命史
歷史專業學習分類歷史。學生可以自選一些課程。

⑩ 我該學習點什麼歷史知識

很簡單,從當代開始學,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和不同年齡閱歷的人聊天,天南海北都談,從今追古,我相信你就會自己形成一套自己的歷史價值觀,這個時候,你再找一些感興趣的歷史書去看,你就會明白,歷史就是這么回事,其實歷史就是生活,只不過是分過去時--也就是已經發生的。現在時,即當前發生的,還有將來時,也就是即將發生的事情也就是我們說的未來。 還有就是書是死的,從生活入手,你學到的歷史絕對會讓你受益匪淺的。這樣你才能把歷史讀活,讀出精彩。

閱讀全文

與學什麼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