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起源於何時
起源於華夏文明。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1)中國歷史起源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中國的禮制:
儒教傳統里,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取字,女子行笄禮,為成人之道。
天子諸侯為早日執掌國政,多提早行禮。周文王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日本近代以來稱之為成人式。
中國遵循婚禮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納采就是求婚,問名為請教女子的姓名(同姓不婚之故),納吉為占卜生辰八字是否合適,納征為交納彩禮,請期為確定迎親日期,親迎為迎接新娘。
中國遵循喪服、喪制的禮儀,主要表現為披麻戴孝、招魂等等禮節。辦喪禮的時間越長,越能表現家人對死者的敬重和愛意。在古時代,在葬禮過後還需守一百天的哀悼期,並且在接下來的一到三年內,家中的人都不可嫁娶。
根據儒教經典,漢人祭祖,祭祀日月、星辰、社稷、山川、大儺。
⑵ 中國的歷史起源
中國起源於華夏文明,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書經》曰:「冕服采裝曰華,大國曰夏」。
(2)中國歷史起源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
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開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時期結束,是中國的奴隸社會。
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夏,是中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16世紀,夏王桀在位時,被商湯率兵滅亡。
從公元前475年戰國時期開始,到公元220年東漢滅亡,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展時期。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推動了各諸侯國的變法運動。其中秦國商鞅變法比較徹底,使秦國逐漸成為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
⑶ 中國古代文明起源於什麼時間
中國古代文明起源於公元前3000年。
中國古代文明探源的重點在文獻記載的「五帝」時期至秦王朝的建立,即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21年。
初步擬訂的課題包括:黃帝、炎帝和堯舜禹時期的文化與社會、漢字的起源、夏商周時期環境的變遷、農業和牧業起源、手工業的發展、城市起源、戰爭與文明起源及王權形成的關系、宗教信仰的起源、中國古代文明與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較等。
相關課題還包括:史前至夏商周時期音樂、繪畫、雕刻藝術、天文與歷法、數學和金屬礦產開采等。
考古學家將在傳說中炎黃集團主要活動區域內,提取五千年前古人類遺傳基因,將其與夏商周、秦漢以至現代中國各地人類基因對比,以研究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
(3)中國歷史起源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文明的兩個重要發祥地:
河南濮陽和陝西。
濮陽古稱帝丘,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為都,故有帝都之譽。濮陽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位於濮水(黃河與濟水支流,後因黃河泛濫淤沒)之陽而得名,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在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四個王朝都定格於陝西。
中國大地原點所在地的陝西,既是當代中國的地理中心,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古文化的中心。特別是建都陝西的周秦漢唐四個王朝譜寫了中華文明最華彩的樂章,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並跨越時空影響著現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
⑷ 中國的歷史起源,越前越好,最好從黃帝以前開始
中國歷史悠久,經歷過母系社會、原始社會、石器時代、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民主社會。
人類起源於北京周口山頂洞猿人,其中有一支在遂的地方,一個猿人意外撿食山火燒熟的食物,覺得很好吃,就開始吃熟食,由於熟食不常有,使發明鑽木起火。從此,熟食改變了猿人野性,大腦變聰明,開始群居。
群居以母性為主組成群體,史稱母系社會。隨著群居,一起狩獵,群體間開始用聲音交流,語音形成了。隨後又發明了許多植物的根莖葉籽也能食用,便嘗試耕種,但耕種得用工具,石器從此誕生。
隨著部落不斷壯大,必須獲得更多的領地及水資金,部落之間開始爭斗。在常年的爭斗中,有一支部落十分強大,戰勝了所有部落,獲得水源和食物的支配權,這個部落就是黃帝部落,中國進入部落統一管理的原始社會。
⑸ 中國的起源與歷史是什麼
中國歷史,從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歷史;從中國第一個統一的朝代秦朝算起,約有2241年。
史前時期的有巢氏、燧人氏 、伏羲氏、神農氏(炎帝) 、黃帝(軒轅氏) 被尊為中華人文始祖。約公元前2070年,夏朝出現;商朝時出現了已知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西周時社會進一步發展,春秋戰國時生產力提高,思想百家爭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秦朝;西漢與東漢時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漢字基本定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進入分裂割據局面。
隋唐五代時期,經濟繁榮、科技發展,文化影響廣泛。武周時期,因「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的營建而使國際地位達到頂峰。遼宋夏金元時期,多元文化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時,經濟取得發展,明末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清朝時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北伐戰爭後中國國民黨在名義上統一中國。1931年日本策動九一八事變,1937年開始全面侵華,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夏朝的故事
禹治水有功,被選舉為為天子,成為夏朝建立者。禹即位後,建都陽翟(今河南許昌)他一再會合諸侯,並將中國分為九州,定貢賦的制度。禹既治平水患,又征服黎苗,功業甚大,因此得到「大禹」的尊稱。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破壞禪讓的傳統,自立為王,恢復了黃帝初期父子相傳的古老制度。從此,王位傳子、不傳賢,實行世襲制度,開始了古人所說的「家天下」。
啟之後繼位的太康被一位諸侯首領後羿所逐,太康死後,後羿立太康之弟仲康為夏王,但實權在後羿手中。仲康死後,其子相即位,後羿的臣子寒浞殺掉後羿與相,自立為王。相的王後緡帶孕逃回母家有仍氏,生少康。
⑹ 中國的歷史起源是什麼
中國歷史,從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歷史;從中國第一個統一的朝代秦朝算起,約有2241年。
史前時期的有巢氏、燧人氏 、伏羲氏、神農氏(炎帝) 、黃帝(軒轅氏) 被尊為中華人文始祖。約公元前2070年,夏朝出現;商朝時出現了已知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西周時社會進一步發展,春秋戰國時生產力提高,思想百家爭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秦朝;西漢與東漢時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漢字基本定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進入分裂割據局面。
隋唐五代時期,經濟繁榮、科技發展,文化影響廣泛。武周時期,因「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的營建而使國際地位達到頂峰。遼宋夏金元時期,多元文化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時,經濟取得發展,明末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清朝時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中華民國成立。
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北伐戰爭後中國國民黨在名義上統一中國。1931年日本策動九一八事變,1937年開始全面侵華,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發展歷程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
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開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時期結束,是中國的奴隸社會。
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夏,是中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16世紀,夏王桀在位時,被商湯率兵滅亡。
從公元前475年戰國時期開始,到公元220年東漢滅亡,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展時期。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推動了各諸侯國的變法運動。其中秦國商鞅變法比較徹底,使秦國逐漸成為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
⑺ 誰知道中國歷史的起源
補充說明:
中國歷史的起源
1-1 史前時代(文獻傳說與考古實物合觀;舊石器早期、舊石器晚期)
一、 文獻傳說:
1.盤古開天闢地;女媧煉石補天;
2.三皇傳說(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代表遠古社會生活演進三階段(漁獵、畜牧、農耕),約在考古學中所謂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早期階段。
二、 舊石器時代(約距今200萬至1萬年前):考古挖掘提供地下遺物、遺跡。
1. 早期:猿人(巫山人、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
2. 晚期:真人(山頂洞人)(左鎮人:台灣最早的人類化石)參見課本p.7演進表
1-2 新石器革命(8000B.C.起):距今約一萬年至四千年前
一、文化變革的指標—-
j農業與畜牧業發明(北:小米;南:稻米、沿海:根莖作物)、k村落出現(仰韶文化半坡村遺址為代表)、l陶器製作、m社群專業化分工、n磨製石器
二、中國文化的起源-
本土色彩
聚落所在:1.近水的高地(與埃及、西亞氾濫平原不同);2.北粟南稻(中國原生植物);3.以豬為家畜(而非中亞、北亞民族畜養的牛、羊)
多元發展 (並非由中原文化核心區向外擴散,而是分區同時發展)
1. 黃河流域-小米文化區
(1)中原區:磁山、裴李崗文化(6000~5000B.C.);仰韶文化(5000~3000B.C.);
龍山文化(3000~2000B.C.)
(2)東部區:大汶口文化(山東);紅山文化(遼河流域)
住屋:半穴居
2. 長江流域-水稻文化區
(1)長江下游:河姆渡文化(5100~3200B.C.)、良渚文化(3300~2200B.C.)
(2)長江中游:大溪文化(4400~3300B.C.)
住屋:干欄式建築
3. 東南沿海:根莖作物區(福建、廣東及台灣西海岸地區)
代表:大坌坑文化(5000~3000B.C.);圓山文化;卑南文化等
三、新石器時代的社會組織與生活狀況:以仰韶文化半坡村為例
1. 聚落分布:半地穴住屋、地窖、壕溝、公共墓地、窯場、大型聚會場所
2. 社會分化較復雜,富有組織秩序,具生命共同體特色(有聚會儀式)
3. 動植物圖騰崇拜:此時應為氏族部落的原始社會
4. 半坡陶文(彩陶上的刻畫符號):可說是中國文字的先驅
1-3 城市革命:
距今約四千年前發生,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從村落邁向國家的階段),約當中國傳說五帝時代(文明的萌芽階段à黃帝:部落共主時代)
一、新石器時代晚期國家的形成:以龍山文化為代表(氏族村落→部落聯盟→城邦國家)
1.文明特徵:
城牆的出現、人口增加、專業分工、財富集中、階層分化、強而有力的統治者具宗教神權(禮器)和軍事權(兵器)。代表:北方龍山文化;南方良渚文化
2.具體發現:
* 龍山文化--早期銅器、大型夯土城堡、男性中心、社會階層分化所呈現的墓
葬方式、卜骨、原始鼉鼓、大型石磬等
* 良渚文化--絲織品、大型玉器(玉琮、玉璧)
二、五帝傳說(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相當於新石器時代晚期
1.黃帝(有熊氏、軒轅氏)的功業:
(1)中國文明之祖--此階段產生許多重要文物和發明,如衣冠、宮室、舟車、文字、天文、音律、指南車等。
(2)戰爭時代的來臨-部落聯盟的征戰(如黃帝在阪泉之戰擊敗炎帝神農氏;並在諑鹿之戰擊敗蚩尤,遂成為部落聯盟共主)
2.堯、舜禪讓政治:禪讓傳賢應為部落聯盟制下推舉領袖的方式,日後經過儒家美化,
而成為一種理想的政治典範。
3.夏代:
(1)歷史地位:原本被質疑,日後才受考古出土肯定(即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的挖掘)。
(2)二里頭文化:
j范圍-山西南部、河南西部
k意義-其時代與范圍,大致與文獻中記載的夏代相符。
l內容-大型宮殿基址、青銅器(禮器、兵器為多)、玉器等,代表了強大的統治權力和階級身分的分化,顯示已進入了早期國家階段。
(3)早期國家出現代表的政治意義--
j 王權提高:從傳統共主變為權威國王(已具備天子威儀);
如啟伐有扈氏、少康中興。
k 世襲繼承:從禪讓變為世襲;從公天下變為家天下(禹→啟);
l 「諸夏」的我群文明意識逐漸形成
* 河南地區考古學文化發展的序列(由地表底層從下至上排序,愈上層表示文化發展越晚):
殷商早期文化 ↑
夏代二里頭文化 ↑
河南龍山文化 ↑
仰韶文化 ↑
⑻ 中國古代文明起源於哪年
遠古時期從元謀人說起170萬年前貌似,近點是山頂洞人,約莫幾十萬,再是北京人,五萬年,再是河姆渡人7000年前,後面就是黃帝時代了。。
⑼ 古中國的起源時間是公元前多少年
「公元」產生於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紀,當時,為了擴大教會的統治勢力,僧侶們把任何事情都附會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個叫狄奧尼西的僧侶,為了預先推算七年後(即公元532年)「復活節」的日期,提出了所謂耶酥誕生在古羅馬的狄奧克列顛紀元之前284年的說法,並且主張以耶酥誕生之年作為起算點的紀元,這個主張得到了教會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會把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的284年作為公元元年,並將此紀年法在教會中使用。到1582年羅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歷時,繼續採用了這種紀年法。由於格里高利歷的精確度很高,而為國際通用,所以被稱為公歷。從此,教士所臆造的耶酥誕生的年份便被稱為公元元年。所謂「公元」,就是公歷紀元。 應該從有文字記載的夏朝算起,即從約為公元前2070年開始算,也就是說中華文明有4000多年歷史了,很偉大的文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