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長征精神的意義與價值
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人類共同的巨大精神財富。
偉大的實踐錘煉偉大的精神。長征歷時之長、行程之遠、敵我力量之懸殊、自然環境之惡劣,在人類戰爭史上絕無僅有。
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在艱苦的自然條件和嚴酷的社會斗爭中形成了吃苦耐勞、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這種精神代代相傳,孕育了中華民族綿延不絕旺盛的生命力。長征時,中國共產黨人率先舉起抗日救國的大旗,並把這種深厚凝重的民族大義轉化為紅軍將士不畏艱險、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行動。長征中,紅軍將士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創造了被共產國際譽為具有「高度的覺悟性,超人的堅韌性與戰斗精神」的壯舉。
長征精神所體現的理想、信念、情操、氣節、風格、作風等,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生動展現。偉大的長征精神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生命之中,成為源源不斷的中華民族精神江河中的一股強流。
(1)長征精神有什麼深遠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相關延伸:長征精神具有十分豐富的思想內涵。
這主要包括:堅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勝的精神;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精神。
革命理想高於天,是長征精神的核心要義。長征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靠的是共產黨人對革命理想信念的堅信不疑,靠的是共產黨人對奮斗目標的矢志不渝。
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是長征精神的集中體現。紅軍將士之所以能夠克服無數艱難險阻,靠的就是這種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
② 長征的意義是什麼
長征的意義:
長征的勝利實現了我黨北上抗日總方針,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項偉大壯舉。它不僅保存了紅軍隊伍和革命力量,使我們黨和革命事業轉危為安。
而且在這場遠征中產生出來的偉大精神——長征精神,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豐碑上和全國人民的心裡。
長征的行程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期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
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以上內容參考中衛市中級人民法院-紅軍長征的偉大意義
③ 紅軍長征的歷史意義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第一,它粉碎了國民黨「圍剿」紅軍、消滅革命力量的企圖,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第二,通過長征,把中國革命的大本營放在了西北,這為迎接中國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備了條件。長征結束後,隨著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開始了。第三,長征保存並錘煉了中國革命的骨幹力量。盡管經歷了長征,紅軍由原來的30萬人減少到3萬人,但是,這些保存下來的,經歷了千錘百煉的骨幹,是黨和紅軍極為寶貴的精華。第四,長征播散了革命的火種。他向沿途的人民群眾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各族人民才能翻身解放。第五,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過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難奮斗的精神。
④ 什麼是長征精神長征精神的意義
長征精神的意思有:(一)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和對黨的堅定信念,是紅軍長征精神的根本要義。(二)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是紅軍長征偉大精神狀態的集中體現。這是紅軍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基於理想、信念所鑄成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三)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是紅軍長征精神得以發揮的重要關鍵。對革命的忠誠和對黨的堅信,不怕艱難困苦和流血犧牲的精神,是紅軍將士作為革命軍人的基本素質。(四)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互助友愛的高尚品德,是紅軍長征精神轉化成凝聚力、戰鬥力的一個重要條件。(五)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援與幫助,是紅軍長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條件。
總之,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意義:長征精神是不畏艱難,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弘揚長征精神有利於弘揚民族精神,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為社會的全面進步提供精神動力,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發展,可以使人們正確認識歷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利於發揚艱苦奮斗和艱苦創業精神,鼓舞廣大人民為實現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⑤ 偉大的長征精神有什麼深遠的歷史意義
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而告終。」並為之賦詩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滕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⑥ 長征的歷史意義是啥
解答:
長征的歷史意義主要有以下三點:
①粉碎「圍剿」,使得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②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的種子,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成為激勵黨和人民繼續前進的巨大動力;
③紅軍長征的勝利,開創了革命新局面。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⑦ 長征有何重大的歷史意義
紅軍長征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長征是在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和反對了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在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下取得勝利的。它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這種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她所領導的紅軍發展壯大的巨大精神力量,並給了全國人民以巨大的影響。中國工農紅軍的三大主力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先後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進行了戰略大轉移。長征勝利地跨越了12個省、總行程達2.5萬里以上。雖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據地,損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鍛煉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骨幹,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正當抗日戰爭的烽火即將在全國熊熊燃燒起來的時候,這三支主力紅軍為擔負起中國革命的新任務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聖職責而在西北會師,這無疑是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正如毛澤東同志所宣稱的那樣,「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它預示著中國革命新的局面的開始。長徵用鐵的事實表明,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具有戰勝任何困難的無比堅強的生命力,她們是國內外任何反動勢力所不可戰勝的。
1936年10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那場震驚中外的紅軍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 座豐碑。紅軍長征的勝利,不僅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對世界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長征中所表現出的長征精神,更是具有現實意義。它是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它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永遠流傳於世。
⑧ 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它有何歷史意義
一、進行軍事上的戰略大轉移,實現開辟中國革命新局面的歷史性轉折。
紅軍這場驚心動魄的遠征,歷時之長,行程之遠,敵我力量之懸殊,自然環境之惡劣,在人類戰爭史上是罕見的。
紅軍長征雖然付出了巨大犧牲,但避免了黨和紅軍覆亡的危險,保存了革命的火種,擴大了黨的影響,鍛煉了黨的隊伍,使黨和紅軍由重壓下的戰略退卻成功轉變為開辟中國革命新局面的偉大進軍,推動實現了中國革命由低谷向高潮、由被動向主動的歷史轉折。
沒有紅軍長征的勝利,就不會有人民軍隊後來的發展壯大,也不會有中國革命的重新興起和最終勝利,更不會有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的大好局面。長征,無可置疑成為中國革命的一個重大歷史轉折點。
二、形成中國革命成熟堅強的第一代領導核心,邁出走適合中國國情革命道路的決定性一步。
紅軍長征的歷史功績,不僅僅在於實現了戰略轉移、建立了新的根據地,更重要的是,經過長征的艱苦探索,中國共產黨形成了自己堅強成熟的領導核心。
正如黨的六屆七中全會作出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所指出的:「我黨終於在土地革命戰爭的最後時期,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中央和全黨的領導。
這是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國人民獲得解放的最大保證。」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在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領導下,邁出走適合中國國情革命道路的決定性一步,為最終取得中國革命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
三、掀起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奠定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堅實基礎。
紅軍長征,把軍事上的戰略轉移與政治上的戰略轉變緊密聯系在一起,把長征前進的大方向與建立抗日的前沿陣地聯系在一起,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壯大人民革命力量,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開辟了光明前景。
四、鑄就彪炳千秋的長征精神,樹立永恆的人類精神豐碑。
紅軍長征不僅創造了可歌可泣的人間奇跡,而且譜寫了豪情萬丈的精神史詩。長征精神,生動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風范,集中展示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充分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長征精神突破了時代和國度的界限,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
五、長征鑄就的革命精神,已深入中華民族的靈魂,成為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艱苦奮斗、攻堅克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動力。
直到今天,長征精神依然震撼、凈化著人們的靈魂,許多人自發踏上紅軍當年的長征之路,體驗長征精神的巨大魅力。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一代代人的接續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同時,我們要清醒看到,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前進道路上還有許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許多新的「大渡河」「臘子口」需要征服。
我們要始終高擎長征精神的火炬,堅定信念,勇於擔當,開拓進取,扎實工作,不斷奪取新的偉大斗爭勝利,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書寫強國強軍的時代篇章。
(8)長征精神有什麼深遠的歷史意義擴展閱讀:
1、 紅軍長征的歷史功績,不僅僅在於實現了戰略轉移、建立了新的根據地,更重要的是,經過長征的艱苦探索,中國共產黨形成了自己堅強成熟的領導核心。
2、 紅軍長征,把軍事上的戰略轉移與政治上的戰略轉變緊密聯系在一起,把長征前進的大方向與建立抗日的前沿陣地聯系在一起,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壯大人民革命力量,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開辟了光明前景。
3、 長征精神,生動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風范,集中展示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充分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4、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一代代人的接續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同時,我們要清醒看到,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前進道路上還有許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許多新的「大渡河」「臘子口」需要征服。
⑨ 長征精神的意義
長征精神的意義有:(一)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和對黨的堅定信念,是紅軍長征精神的根本要義。(二)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是紅軍長征偉大精神狀態的集中體現。這是紅軍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基於理想、信念所鑄成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三)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是紅軍長征精神得以發揮的重要關鍵。對革命的忠誠和對黨的堅信,不怕艱難困苦和流血犧牲的精神,是紅軍將士作為革命軍人的基本素質。(四)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互助友愛的高尚品德,是紅軍長征精神轉化成凝聚力、戰鬥力的一個重要條件。(五)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援與幫助,是紅軍長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條件。
總之,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意義:長征精神是不畏艱難,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弘揚長征精神有利於弘揚民族精神,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為社會的全面進步提供精神動力,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發展,可以使人們正確認識歷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利於發揚艱苦奮斗和艱苦創業精神,鼓舞廣大人民為實現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