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為什麼歷史上稱慕尼黑會議為慕尼黑陰謀他產生了怎樣嚴重的後果

為什麼歷史上稱慕尼黑會議為慕尼黑陰謀他產生了怎樣嚴重的後果

發布時間:2022-05-07 00:50:50

A. 為什麼歷史上稱慕尼黑會議為慕尼黑陰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戰勝國的英法等國一手炮製了對德國極為嚴厲的《凡爾賽條約》,納粹黨也是通過煽動對該條約的仇視才上台的,故納粹剛上台就制定了針對英法兩國的報復措施。對此,英國和法國當局為了維護本國的利益,安撫瘋狂的德國,對德國一系列的侵略擴張行為採取了對德國懷柔的綏靖政策。德國屢屢沖撞《凡爾賽條約》的束縛,英法都未採取任何有力措施加以懲罰。德軍進入萊茵蘭非軍事區,吞並奧地利,一步步的緊逼,英法非但沒有採取任何阻止的行為,更默許了德國的做法,西班牙內戰時的英法則嚴守中立政策,在義大利和德國支持的叛軍和蘇聯支持的政府軍之間採取騎牆的態度。到了德國要吞並捷克斯洛伐克的時候,英法則發展到了遂靖政策的最高潮——慕尼黑會議,在捷方未與會的情況下,強行將捷克的領土蘇台德區割讓給德國,如此明目張膽的姑息被史學家譏諷為「慕尼黑陰謀」,並企圖將此禍水引向東邊的蘇聯。英法這種犧牲他國利益而求得苟安的綏靖政策刺激了希特勒的胃口,德國不久就佔領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在伴以訛詐、恫嚇等手段相繼在歐洲獲得了巨大利益後,德國開始入侵波蘭,挑起了世界大戰,從而宣告了英法綏靖政策的失敗。..................................................................................

B. 為什麼把慕尼黑會議稱為慕尼黑陰謀

慕尼黑陰謀,是指,二戰之前,英法為避免戰爭爆發,簽署慕尼黑協定,犧牲捷克的蘇台德區的一項綏靖政策。
1938年3月,納粹德國兵不血刃地並吞了奧地利後,開始注意下一個侵略目標捷克。由於靠近兩國邊境的捷克的蘇台德區有300多萬日耳曼人,一方面,希特勒指使納粹黨徒和部分民眾要求「民族自治」、「脫離捷克」;另一方面,希特勒又聲稱不能容忍德國境外的日耳曼人受到「欺侮」,要替他們「伸張正義」,准備用「軍事行動掃盪捷克」,為其陳兵邊界創造輿論條件。而捷克政府自然也不願任人宰割,也開始局部動員,加強了邊界的作戰兵力。戰爭一觸即發。
1938年9月13日晚上,英國首相張伯倫在給希特勒發出一封十萬火急的電報,表示要和希特勒見面,希望「和平解決」這一問題。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捷克在英法保護下恢復了主權,同英法簽訂了互助同盟條約,所以如果德國和捷克交戰,英法按照條約必然捲入戰爭,戰火就要在西歐蔓延開來。次日,張伯倫和希特勒協定,割讓蘇台德區。
會面結束後,張伯倫連夜趕回倫敦,與法國人一起向捷克政府施壓,要他們割讓蘇台德區。捷克政府開始表示拒絕,但英法表示,如果捷克政府不同意,那麼英法就沒有義務協防捷克。最終,捷克政府妥協,同意割讓領土。
1938年9月29日,在慕尼黑召開了由希特勒、墨索里尼、張伯倫、達拉第參加的德意英法四國首腦會議,決定把蘇台德區「轉讓」給德國。這就是臭名遠揚的「慕尼黑協定」。而割讓領土的捷克,卻沒有權利出席會議。
希特勒在這次會議上曾聲稱,蘇台德區是他對西方的最後一次領土要求。張伯倫對此毫不懷疑,回到倫敦下飛機的時,還興高采烈地聲稱,他帶回來「一代人的和平」。而希特勒最終沒有實踐他的諾言,在佔領了蘇台德區後,第二年3月就悍然侵佔了全部捷克。 |

C. 慕尼黑陰謀是指什麼

慕尼黑陰謀是指二戰之前英法為保護自己國家利益、避免戰爭爆發而與德國簽訂《慕尼黑協定》的一項政策。因為在之前捷克和英國、法國曾簽署聯盟,如果捷克遭到攻擊,那麼英法兩國必須出兵援助。但是英法兩國在《慕尼黑協定》的商議中完全出賣了捷克的利益。

捷克斯洛伐克位於歐洲中心,不但軍事工業發達,礦產資源豐富,而且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德國人佔領捷克後,就可以把它作為向東進攻蘇聯的跳板,向西進擊英、法的重要陣地了,所以德國對它早就垂涎三尺了。在捷克的蘇台德地區有大量的軍事工地設施,如果能夠取得蘇台德地區,那麼攻下捷克將不費吹灰之力。

D. 什麼是二戰時期的「慕尼黑陰謀」

慕尼黑協定即《關於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台德領土給德國的協定》。1938年9月29日至30日凌晨,張伯倫、達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會議上簽訂。主要內容是:捷政府必須在10月1日起的10天內,把蘇台德區和德意志人佔多數的其他邊境地區割讓給德國;割讓區內的軍事設施、工礦企業、鐵路及一切建築,無償交付給德國;成立由英、法、德、意、捷五國組成的「國際委員會」來確定其他地區的歸屬並最後劃定國界,等等。慕尼黑協定是英、法「禍水東引」政策的頂點。丘吉爾在英國議會對協定進行了猛烈的抨擊,認為英國遭到了一場全面的十足的失敗,英法「正處在一等大禍之中」。後來把為苟安一時而犧牲他國利益、縱容侵略的政策稱為「慕尼黑政策」。

慕尼黑協定的簽訂(1939年9月)及影響

為了解決德、捷邊界問題,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張伯倫、達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國的慕尼黑城召開了會議。在沒有捷代表參加的情況下,簽訂了《慕尼黑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內把蘇台德等地區交給德國。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英、法兩國與捷克斯洛伐克本無利害沖突,況且法國還是捷的同盟國,它們為什麼與義大利一起支持德國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呢?(學生思考、討論)其原因:第一,英、法國內普遍存在著畏戰情緒,千方百計想避免戰爭;第二,英、法企圖將禍水東引,驅使德國進攻蘇聯。為此,他們便以犧牲小國的利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慕尼黑協定》的簽訂又造成了什麼影響呢?第一,暴露了英、法的軟弱,助長了希特勒的侵略氣焰。第二年3月,德軍開進布拉格,吞並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希特勒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後,其軍事、經濟實力大為增強,在戰略上處於更有利的地位。《慕尼黑協定》的簽訂,標志著綏靖政策達到了頂峰。此後,凡是這種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出賣他國的行徑,都被稱為「慕尼黑陰謀」。

慕尼黑協定(節錄)

1938年9月29日

德國、聯合王國、法國和義大利考慮到蘇台德領土割讓給德國在原則上已達成協議,同意於有關上述割讓的下列條款和條件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措施,並且通過本協定它們對保證履行本協定所必要的步驟各應負其責任:

一、撤退將在10月1日開始。

二、聯合王國、法國和義大利同意從領土上撤退應於10月10日完成,不得破壞目前存在的任何設備,並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將被責成履行撤退,不得損害上述設備。

三、關於撤退的條件,應由德國、聯合王國、法國、義大利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等所組成的國際委員會制定細節。

四、自10月1日起,德國軍隊將分階段佔領德意志人〔在數量上〕占優勢的領土。在附圖所標出的四塊領土,將由德國軍隊按照下列次序加以佔領……

其餘德意志特徵最突出的領土將由上述國際委員會迅速確定,並由德國軍隊在10月10日佔領。

五、第三款所指國際委員會將決定應舉行公民投票的領土,該項領土在公民投票未完成前,應由國際機構佔領。同一國際委員會將確定舉行公民投票的條件,以薩爾公民投票的條件為基礎。國際委員會並應指定舉行公民投票的日期,這一日期將不遲於十一月底。

六、邊界的最後確定將由國際委員會完成。該委員會也將有權在某些例外情況下,嚴格地從人種學來確定有些地區可不必舉行公民投票予以移交,向四國即德國、聯合王國、法國和義大利建議作出非主要的變動。

七、應有自由選擇遷入或遷出被移交領土的權利,選擇權應在本協定簽訂日起六個月內行使。……

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自本條約簽字之日起四個星期內將從其軍隊和公安部隊中解除任何希望解除的蘇台德德國人的職務,並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將在同時期內釋放因政治罪行而在服徒刑的犯人。

1938年9月29日訂於慕尼黑。

阿道夫·希特勒 愛德華·達拉第

內維爾·張伯倫 本尼多·墨索里尼

E. 慕尼黑陰謀最大的危害是什麼

我覺得AB都可以吧,英法出賣了布拉格保全自身利益可以選B,德吞並奧地利增強自身實力,並和意走到一起加大了發動戰爭的砝碼可以選A

那就選B,這是直接的結果,本身慕尼黑協定就是英法通過犧牲小國利益對德的妥協,對A的話可以說是有影響的,但是並不直接,因為戰爭的爆發准備工作太多,一個協定是否對二戰的爆發起多大的推動作用還挺難說

F. 什麼是慕尼黑陰謀

慕尼黑陰謀是指二戰之前,英法為避免戰爭爆發,簽署慕尼黑協定,犧牲捷克的蘇台德區的一項綏靖政策。
東方慕尼黑陰謀
1939年,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同德國的希特勒、義大利的墨索里尼在德國慕尼黑簽訂了《關於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台德領土的協定》(即慕尼黑協定)。英、法企圖用出賣捷克斯洛伐克換取希特勒東進,侵略蘇聯。在英、法綏靖政策慫恿下,納粹德國軍隊同年 10—11月佔領蘇台德區,翌年3月又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並於9月1日進攻波蘭,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就是二戰中臭名昭著的「慕尼黑陰謀」。 日本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極大憤怒。然而,美國和英國政府卻對日本採取姑息、慫恿的綏靖政策,妄圖利用日本侵略軍來鎮壓中國人民的革命運動,以犧牲中國來換取它們自己的利益。這就是「東方慕尼黑陰謀」。 對日本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美國政府不僅不譴責,反而口口聲聲說要保持「友好公正的立場」。美國務院甚至宣稱,「中日之間的武裝沖突給和平和世界進步事業帶來嚴重的打擊」,雙方應負「共同的責任」,公然偏袒日本侵略者。 英國政府採取了同美國政府一樣的立場。「七·七事變」爆發後,英國便邀請美國共同「斡旋」,替日本轉達所謂的「和平條件」,即要蔣介石政府投降。1937年9月12日,中國就日本全面侵華向國際聯盟提出申訴,要求世界各國制裁日本。然而,當時把持國聯的英國對此百般拖延和阻撓,敷衍了事,企圖把中國的申訴推出國聯之外。1939年4月,英國駐華大使往返於日本和蔣介石政府之間,積極策動「中日議和」。與此同時,日本則在中國的淪陷區內進行反英活動,並尋找借口封鎖了天津的英國租界。日方聲稱,若「英國不同日本全面合作」,日本將不解除對英租界的封鎖。在日本的強大壓力下,英國決定向日本讓步。1939年7月2日,英國政府發表聲明,表示「承認中國的現狀和在華日軍的特殊需要」。7月17日,英國政府又同意關閉滇緬公路3個月,切斷了所有通過香港援華物資的運輸。 美國和英國不僅在政治上姑息縱容日本侵略者,還在經濟上通過貿易渠道向日本提供大批戰略物資。據日本官方統計,僅1937年上半年,日本就從美國進口鋼鐵130萬噸;「七·七事變」後的一年內,美國運往日本的軍事戰略物資竟占日本全部消耗的92%。英國不僅供給日本大批軍用器材,還租船幫助日本進行軍事運輸。 為了維護各自的利益,日本和美國在亞洲問題上相互利用,討價還價。日本為了在侵佔中國部分領土後繼續向亞洲南部推進,提出日美「共同防共」,要求美國承認「滿洲國」,同意日軍留駐華北和內蒙古和迫使蔣介石投降等條件,以便獨霸中國,並為侵佔南洋做准備。美國由於其戰略重點在歐洲,因此採取了同日本妥協的政策。美國雖然同意「共同防共」、承認「滿洲國」、誘使蔣介石投降等條件,但同時表示不能放棄對蔣介石的影響,力圖保住它在中國的利益。此外,美國還要求日本遵守「機會均等、門戶開放」政策,並極力要求日本維持西南太平洋地區的現狀,以保護美國以及英、法、荷等國既得的殖民利益。 從1941年3月至日本偷襲珍珠港,美日雙方共舉行了60多次談判,妄圖實現美日妥協、犧牲中國、反共反蘇的「東方慕尼黑陰謀」。然而,美日之間的骯臟交易最終以日本偷襲珍珠港而中斷,美英策劃的「東方慕尼黑陰謀」宣告破產。

G. 慕尼黑陰謀最嚴重的後果是什麼

慕尼黑陰謀是姑息縱容侵略者、出賣他國利益的代名詞。慕尼黑陰謀的結果不是挽救了和平,而是加速了戰爭,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催化劑。
慕尼黑陰謀是指二戰之前,英、法兩國為避免戰爭爆發,簽訂《慕尼黑協定》,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的一項綏靖政策。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張伯倫、達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舉行會議,在沒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參加的情況下,簽訂了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割給德國的「慕尼黑協定」,作為交換德國向蘇聯進攻的條件。歷史上把這種犧牲弱小國家利益、企圖引開禍水的做法稱為「慕尼黑陰謀」。

H. 慕尼黑陰謀的性質 簡單描述 歷史 今晚求答案

這其實是: 日本侵華時期英美等國在東方策劃對日綏靖,犧牲中國的國際陰謀。因襲用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會議方式,史稱 遠東慕尼黑陰謀遠東慕尼黑。促成遠東慕尼黑危機的主要因素是:英、美的東方綏靖政策,德國、義大利一度進行的勸和調停,日本的誘降和中國國民黨當局的妥協。背景中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1938年12月在日本政治誘降下,親日派汪精衛集團公開投敵,國民黨當局的妥協分裂傾向日益加強。英、法、美由於歐洲局勢的牽制,無力東顧,遂策劃召開太平洋國際會議,欲使國民黨政府同日本「議和」。1939年7月24日英國與日本簽訂《有田克萊奇協定》,承認日本侵華為「合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後,英國由於法西斯德國在歐洲發動進攻,急於對日妥協。1939年10月英、法從華北撤軍。1940年8月8日,英外交部擬定《對日總協議》的備忘錄,力圖達成全面對日妥協。事件1940年法國潰敗,英倫告急,日本南進趨勢加強。英國開始轉向誘引中國參加英美集團,利用中國戰場拖住日本的策略。德、意在戰略上急於要日本從中國脫身,南下打擊英、美,以配合其全球攻勢;經濟上又有攫取中國市場的需要,一度成為勸降中國的主角。1940年底,德外長通過勸和,力圖拉國民黨當局結束戰爭參加法西斯陣營。1941年3~12月美、日進行秘密談判。美國面臨西線告急 、東線吃緊的嚴峻局勢,為了援英反德,確保歐洲重點,力求避免或推遲在遠東與日沖突。談判中美國承認偽滿,同意日本延緩從中國撤軍等,出賣中國換取日本同意恢復「門戶開放」,以維護美國在中國和太平洋地區的既得利益。由於英、美和日本的矛盾無法調和,最終導致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堅持正確政策,反對英美陰謀,從而扭轉了危局。

I. 歷史上的慕尼黑陰謀是什麼

尼黑陰謀,是指,二戰之前,英法為避免戰爭爆發,簽署慕尼黑協定,犧牲捷克的蘇台德區的一項綏靖政策。
1938年3月,納粹德國兵不血刃地並吞了奧地利後,開始注意下一個侵略目標捷克。由於靠近兩國邊境的捷克的蘇台德區有300多萬日耳曼人,一方面,希特勒指使納粹黨徒和部分民眾要求「民族自治」、「脫離捷克」;另一方面,希特勒又聲稱不能容忍德國境外的日耳曼人受到「欺侮」,要替他們「伸張正義」,准備用「軍事行動掃盪捷克」,為其陳兵邊界創造輿論條件。而捷克政府自然也不願任人宰割,也開始局部動員,加強了邊界的作戰兵力。戰爭一觸即發。
1938年9月13日晚上,英國首相張伯倫在給希特勒發出一封十萬火急的電報,表示要和希特勒見面,希望「和平解決」這一問題。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捷克在英法保護下恢復了主權,同英法簽訂了互助同盟條約,所以如果德國和捷克交戰,英法按照條約必然捲入戰爭,戰火就要在西歐蔓延開來。次日,張伯倫和希特勒協定,割讓蘇台德區。
會面結束後,張伯倫連夜趕回倫敦,與法國人一起向捷克政府施壓,要他們割讓蘇台德區。捷克政府開始表示拒絕,但英法表示,如果捷克政府不同意,那麼英法就沒有義務協防捷克。最終,捷克政府妥協,同意割讓領土。
1938年9月29日,在慕尼黑召開了由希特勒、墨索里尼、張伯倫、達拉第參加的德意英法四國首腦會議,決定把蘇台德區「轉讓」給德國。這就是臭名遠揚的「慕尼黑協定」。而割讓領土的捷克,卻沒有權利出席會議。
希特勒在這次會議上曾聲稱,蘇台德區是他對西方的最後一次領土要求。張伯倫對此毫不懷疑,回到倫敦下飛機的時,還興高采烈地聲稱,他帶回來「一代人的和平」。而希特勒最終沒有實踐他的諾言,在佔領了蘇台德區後,第二年3月就悍然侵佔了全部捷克。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歷史上稱慕尼黑會議為慕尼黑陰謀他產生了怎樣嚴重的後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