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河南省的歷史有哪些
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是中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至遲在5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時期,這里就產生了農業、畜牧業和制陶等手工業;到了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中晚期,中原進入了石、銅器並用時代,產生了私有制和階級的萌芽。夏朝時期,夏朝在中原地區建立。商朝時期,先後定都於亳、西亳、囂、相、邢、殷和朝歌等地。西周,周成王營建都城成周洛邑。東周,定都洛邑(今洛陽)。春秋戰國時期,宋國、陳國、衛國、管國、鄭國、許國、應國、蔡國、魏國、韓國等諸侯國都城在河南境內。東漢,劉秀定都洛陽。東漢末期,遷都許昌。曹魏,曹操定都洛陽,末期遷都許昌。西晉,司馬炎定都洛陽。北魏統一後,孝文帝遷都洛陽。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均定都安陽。隋朝,以洛陽為東都,在河南設立河南郡、滎陽郡、陳留郡、梁郡等郡。唐朝,以洛陽為東都,期間數度遷都洛陽,在河南境內設立都畿道和河南道。武周,武則天定都洛陽,改洛陽為神都。五代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均定都於開封、洛陽。北宋定都開封,以開封府(今開封)為東京、以河南府(今洛陽)為西京、以應天府(今商丘)為南京。南宋,趙構定都南京應天府(今商丘)繼承了宋朝皇位,為了延續宋朝皇統和法統,定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金朝貞祐二年(1214年),遷都開封,末期遷都商丘。宋、金劃淮河而治之後,河南省淮河以南地區屬南宋。元朝,在河南境內設置河南江北行省,開封為省會。明朝,河南省下轄8個府和1個直隸州。清朝,基本沿襲了明朝區劃。中華民國時期,洛陽曾是吳佩孚的基地。1926年(民國十五年),馮玉祥參加北伐戰爭,進駐河南。1928年(民國十七年),張國燾、徐向前等在大別山區開辟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信陽新縣是根據地的首府。1930年(民國十九年)5月,河南省會駐地從開封市移駐商丘市。同年10月6日,河南省會駐地由商丘市遷駐開封市。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一二八事變後,中華民國遷都洛陽。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彭雪楓等無產階級革命家開辟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商丘永城為根據地的首府。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勝利結束,河南全境解放。1949年8月,黃河以北地區成立平原省,省會駐新鄉市,河南省保留黃河以南地區。1952年11月,撤銷平原省,其行政區域大部分並入河南省。1954年10月,河南省會駐地從開封市遷駐鄭州市。
❷ 河南的歷史沿革
遠古時期
1978年9月發掘的南召猿人說明5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河南生息和繁衍。
2007年發掘代表舊石器時代的「許昌人」說明距今8萬~10萬年的河南古人已經很好的利用石器,並在國內首次發現了1.5萬年前先人們製作服裝用的牙制紐扣、針和染色用的赭石(顏料)等服飾文物。
1980年,在河南杏花山附近發掘出約1-3萬年前舊石器晚期猿人用火和管理火的洞穴遺址。
新石器時代的裴李崗文化、賈湖文化、仰韶文化,說明這里就已經有了發達農業、畜牧業和制陶等手工業。到了4000多年前的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中原進入了石、銅器並用時代,產生了私有制和階級的萌芽,進而出現了中國史書記載的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夏朝建都陽城(今登封),先後遷都斟鄩(今偃師二里頭)、商丘 、陽翟(今禹州)。
商周時期
商朝發源於河南商丘,其首都亳(今商丘) 、西亳(今偃師)、殷(今安陽)和朝歌均在河南境內,其中殷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是中國歷史上可以肯定確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西周營建東都成周洛陽,東周建都洛陽,眾多諸侯國的都城也均在河南境內。
秦漢時期
秦王朝建立後,在今河南境內設置三川郡(治雒陽,今洛陽)、碭郡(治睢陽縣,今商丘睢陽區)、陳郡(治陳縣,今淮陽縣)、南陽郡(治宛縣,今南陽宛城區)、潁川郡(治陽翟縣,今禹州)、河內郡(治野王縣,今沁陽)、東郡(治濮陽縣,今濮陽西南)等。
西漢在河南設豫州刺史部,轄潁川郡、汝南郡、沛郡,以及梁國(都睢陽)。 東漢王朝建都洛陽,河南成為東漢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魏晉南北朝
東漢之後形成三國鼎立局面,河南屬魏國,曹操起兵崛起於戰國時期的魏國舊地陳留(今開封),故國號為「魏」,魏國先後設立首都許昌、洛陽,西晉建立後繼續建都洛陽。
公元439年,北魏統一了北方,孝文帝將首都遷至洛陽。這一時期的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都建都於鄴城(今安陽)。
隋唐五代
隋朝時期在河南設立河南郡、滎陽郡、梁郡、淮陽郡、襄城郡、潁川郡、汝南郡、汝陰郡、弘農郡、淅陽郡、南陽郡、淮安郡等州郡,以洛陽為東都。隋末,隋煬帝遷都洛陽,又以洛陽為中心開鑿了溝通南北的大運河。
唐朝設立河南道,仍以洛陽為東都(陪都)。武周建都洛陽,稱神都。
五代的後梁、後晉、後漢與後周均建都開封,後唐定都洛陽。
宋元時期
北宋在河南設立開封府、京東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以開封為東京、以洛陽為西京、以商丘為南京。河南又一次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北宋時,開封人口達100多萬,為全國第一大城市,商業貿易額佔全國之半,各方面都極一時之盛,可以說是古代河南歷史的黃金時代。從唐朝建立到北宋覆亡,河南的經濟和文化達到鼎盛時期。金滅北宋之後,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商丘)登基稱帝,建立南宋。南宋以後,是河南社會歷史發展的中衰時期。
金朝先後在河南設都,1214年,在金朝受到蒙古帝國頻繁入侵後,遷都到開封,稱南京,轄三府十六州,豫北屬於河北西路。後期又遷都到商丘。 淮河以南地區屬南宋。
元朝實行的行省制,河南屬於河南江北行省,開封是治所。
明清時期
1368年,明朝建立,河南省下設8個府1個直隸州:開封府、河南府(洛陽)、歸德府(商丘)、南陽府、汝寧府(汝南)、衛輝府、彰德府(安陽)和懷慶府(沁陽)和汝州直隸州(汝州),在開封駐有周王。
清朝基本沿襲了明朝行政區劃。
近現代
北洋軍閥時期,洛陽曾是吳佩孚的基地。1926年,馮玉祥參加北伐戰爭,進駐河南。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南京國民政府一度遷都洛陽。1928年-1932年期間,共產黨的張國燾、徐向前等人在大別山區開辟武裝割據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新集(今新縣)是鄂豫皖根據地的首府。
1949年8月,成立平原省,省會駐新鄉市,河南省保留黃河南部。1952年11月15日,撤銷平原省,其行政區域分別劃歸河南、山東二省,河南省域保持至今。1954年,河南省會從開封遷往鄭州。
❸ 為什麼人們稱呼河南為老家,有什麼歷史淵源
河南是我國的省級行政區,總面積16.7萬平方千米,位於我國的中心地區,並且在我國算是佔地面積較為中等的省份。在歷史上,大多數都位於黃河以南的部分,所以起名叫河南。河南的文化也是非常的優秀,洛陽是河南的地級市,也是九朝古都之一。現在很多人稱河南為“中國人的老家”,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為什麼河南被稱為老家,有什麼歷史淵源。
作為河南人,我希望我的故鄉可以發展的越來越好。
❹ 河南是華夏文明的源頭,為什麼這么說
河南地處中原,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原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之一,反映了中華文明發展的軌跡,在華夏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河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大約五十萬年前,從南召縣雲陽鎮發現的古人類臼齒化石,連同澠池、許昌、安陽等地出土的各種舊石器,證明當時這里已有人類居住。
從公元前21世紀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建都於豫西,到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清王朝被推翻,在這四千餘年的歷史中,河南處於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位的歷史長達三千年左右,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曾幾度達到鼎盛的局面,先後有20多個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河南,為中原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河南的歷史文化淵源如此之長久,歷史韻味十足,不得不說它是華夏文明的源頭。
❺ 河南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新石器時代早期,裴李崗文化裴李崗文化的年代在距今約9000年前至7000年前之間,由於最早在河南鄭州新鄭的裴李崗村發掘並認定而得名。該文化的分布范圍,以新鄭為中心,東至河南東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別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遺址還包括臨汝中山寨遺址、長葛石固遺址等。
新石器時代早期,賈湖文化和賈湖遺址賈湖遺址是9000年至77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我國河南漯河市舞陽縣北舞渡鎮西南1.5公里的賈湖村,面積約55000平方米,於1979年秋賈湖村民修築護村堤期間,村小學師生在取土坑內開荒種地時發現。
河南
河南,簡稱「豫」,古稱中原、中州、豫州,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東接安徽、山東,北界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全省總面積16.7萬平方公里。
截止2020年,河南省下轄17個地級市,1個省直轄縣級市,21個縣級市,83個縣,53個市轄區,常住人口為99365519人。河南省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
❻ 河南是哪幾朝古都
鄭州,洛陽,開封,安陽。據考古發掘和史籍記載,自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煬帝)、唐(武周)、五代的後梁、後唐、後晉共計12個朝代,94位帝王,歷時1337年,在洛陽建都。
公元前約21世紀,夏帝太康曾建都斟尋那(今洛陽東二里頭) 。夏帝履癸(即夏桀),也建都洛鈉, 史書載桀所居「左河、濟,右太華,前伊闋(龍門),後太行」,這正是洛陽所處的位置。
公元 770年(東周平王元年),平王姬臼為避西戎的侵擾從鎬京遷都洛陽,史稱「東周」。公元25年(東漢建武元年),東漢光武帝劉秀滅新莽即帝位,建都洛陽,並改洛陽為雒陽。
九朝帝都(夏朝、商朝、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洛陽。 後梁、後唐、後晉等,不能帝稱,四分五裂諸侯割據稱王矣。
(6)河南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中國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火葯三大技術均發明於河南。從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有十三朝古都洛陽、濮陽等古都,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省份。
河南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過半」之說,有商湯、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范蠡、商鞅、蘇秦、呂不韋、李斯、賈誼、張衡、杜甫、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李賀、岳飛等歷史名人。
❼ 河南歷史的由來是什麼
河南省位於我國的中東部地區、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故稱河南,在遠古時期,這里的地勢被描述為人牽象之地,所以河南簡稱豫。
《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天下九州之中的是豫州,現今河南的大部分地區屬於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從唐朝建立到北宋滅亡,河南的經濟和文化達到鼎盛時期,北宋建都開封,當時開封人口達100多萬,為全國第一大城市,商業貿易額佔全國之半,各方面都極一時之盛,可說是中世紀河南歷史的黃金時代。
南宋以後,是河南社會歷史發展的中衰時期。元朝實行的行省制度,被明、清兩朝沿襲下來,其河南的疆域大體上與今天的河南省相近。在此期間,河南經濟和文化都越來越落後於江南和北方其他一些省區。
金朝貞祐二年(1214年),遷都開封,末期遷都商丘。宋、金劃淮河而治之後,河南省淮河以南地區屬南宋。
元朝時期,在河南境內設置河南江北行省,開封為省會。
明朝時期,河南省下轄8個府和1個直隸州。清朝時期,基本沿襲了明朝的區劃。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勝利結束,河南全境解放。1949年8月,黃河以北地區成立平原省,省會駐新鄉市,河南省保留黃河以南地區。1952年11月,撤銷平原省,其行政區域大部分並入河南省。1954年10月,河南省會駐地從開封市遷駐鄭州市。
河南轄鄭州市、開封市、洛陽市、平頂山市、安陽市、鶴壁市、新鄉市、焦作市、濮陽市、許昌市、漯河市、三門峽市、南陽市、商丘市、信陽市、周口市、駐馬店市等17個省轄市,濟源市1個省直管市,21個縣級市,83個縣,53個市轄區。
❽ 河南有多少年歷史了
河南省
河南,古稱中原、豫州、中州,簡稱「豫」,因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東接安徽、山東,北界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截至2014年底,河南共下轄17個地級市,1個省直管縣級市,省會鄭州。河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在河南已經發現7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遺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5000年前的大河文化遺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火葯三大技術均發明於河南。歷史上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誕生了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商丘、南陽、濮陽、許昌等古都,為中國古都數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區。河南有老子、莊子、墨子、白居易、岳飛等歷史名人。河南是中國第一人口大省、第一農業大省、新興工業大省和勞動力輸出大省。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總人口10662萬人,常住人口9436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