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冷知識,心思不單純的人令妃,她在歷史上的真名是什麼
首先下個結論是:很普通,談不上寵愛,下來看分析。我們就一切用史實說話,禁止YY:
先來看看她的列傳:
《清史稿》 卷二百十四 列傳一 後妃
孝儀純皇後,魏佳氏,內管領清泰女。事高宗為貴人。封令嬪,累進令貴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進令皇貴妃。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謚曰令懿皇貴妃,葬勝水峪。六十年,仁宗立為皇太子,命冊贈孝儀皇後。嘉慶、道光累加謚,曰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後。後家魏氏,本漢軍,抬入滿洲旗,改魏佳氏。子四:永璐,殤;仁宗;永璘;其一殤,未命名。女二,下嫁拉旺多爾濟、札蘭泰。
裡面鑒定寵愛了嗎?沒有,我們再看看其他公認得寵的後妃列傳是怎麼寫的:
妃有寵於太宗,生子,為大赦,子二歲而殤,未命名。六年九月, 太宗方伐明,聞妃病而還,未至,妃已薨。上慟甚,一日忽迷惘,自午至酉始瘥, 乃悔曰:「天生朕為撫世安民,豈為一婦人哉?朕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特示譴也。」 上仍悲悼不已。(海蘭珠)
孝獻皇後,棟鄂氏,內大臣鄂碩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寵冠後宮。順 治十三年八月,立為賢妃。十二月,進皇貴妃,行冊立禮,頒赦(董鄂妃)
高宗孝賢純皇後,富察氏,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女。高宗為皇子,雍正五年,世 宗冊後為嫡福晉。乾隆二年,冊為皇後。後恭儉,平居以通草絨花為飾,不御珠翠。 歲時以鹿羔沴毧制為荷包進上,仿先世關外遺制,示不忘本也。上甚重之。十三年, 從上東巡,還蹕,三月乙未,後崩於德州舟次,年三十七。上深慟,兼程還京師, 殯於長春宮,服縞素十二日。(孝賢皇後)
這些後妃都有生前寵重,死後痛悼的記錄,請問令妃有什麼?史書認定就是普通後宮。
其次子女。濤後宮總會說說子女待遇。子女數量和寵愛不是一回事。劉徹家生孩子最多的李姬,明確記載不得寵。皇太極家生育最多的是海蘭珠嗎?順治家生育最多的是董鄂妃嗎?大家覺得這兩位後妃得寵,都是因為他們的子女得到了特殊的寵愛待遇。
再看看令妃子女:皇十四子永璐 (1757年-1760年),皇十六子 (1763年-1765年)早死,無追封、無厚葬。
比起追封親王的順治皇四子,比起用親王禮治喪的福慧,比起端慧太子的葬以太子禮,究竟誰更得父寵一目瞭然。
他們的記錄如下:
皇子喪儀,順治十五年,榮親王薨,治喪視親王加厚,葬黃花山園寢。
雍正六年,皇八子福惠卒,帝輟朝,大內素服各三日,不祭神,詔用親王禮葬。十三年,追封親王,謚曰懷。
史書里乾隆確實在令妃懷孕期間出巡了,十五阿哥出生就是明證。十五齣生他在木蘭圍獵,乾隆那麼愛寫詩的人也沒紀念下兒子的出生,哪怕是繼皇後的兒子出生,乾隆都有寫詩記錄。至於立十五是不是心甘情願,乾隆自己說過曾請求上蒼,如果儲位所託非人就讓兒子短折而死。
《清實錄》
所立皇十五子永琰「如其人賢,能承國家洪業,則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賢,亦願潛奪其算,毋使他日貽誤,予亦得以另擇元良。
說十七阿哥,不僅史書記錄乾隆不喜歡,而且待遇極低。乾隆朝只封了貝勒,其他人都是親王,比照他人少兩級。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分得和珅住宅的一半。
《嘯亭續錄》◎慶僖王
慶僖親王諱永璘,純皇帝第十七子也。貌豐頎黧色,不甚讀書,喜音樂,好游嬉。少時嘗微服出遊,間為狹巷之樂,【純皇帝深惡之】,降封貝勒。經睿皇帝屢加斥責,晚年深自斂飾,燕居邸中,惟以聲色自娛而已。然天性直厚,敦於友誼,與之交者,務始終周旋之。御下寬縱,護衛於眾中與之倨傲嬉笑,亦不責也。純皇帝末年,覬覦者眾,王笑曰:「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頂上。惟求諸兄見憐,將和珅邸第賜居,則吾願足矣!」故睿皇帝籍沒和相時,即將其宅賜王居之,以酬昔言。庚辰春薨逝,睿皇帝震悼,賻衤遂甚優,異於他邸焉。
乾隆13年,富察皇後喪禮中,令妃父親清泰因錯被乾隆降了兩級,並打了八十大板。
應將內管領清泰,盛觀保即比照「大祀牲牢玉幣黍稷之屬一事缺少者杖八十」律杖八十,系公罪,各降二級留任。查內管領清泰有加四級,應銷去所加二級抵現降二級,內管領盛觀保並無加級,應降二級留任。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
硃批:依議。
乾隆也從來沒承認過令妃是他心目中妻子,這點在繼皇後去世後也不肯立她為皇後可以看出。從追贈詔書也可以看出:
孝儀皇後神牌。升祔奉先殿。前期告祭天、地、太廟一事。亦未免失當。孝儀皇後、乃朕因系嗣皇帝生母。恩旨冊贈。止應於奉先殿祭告。若因此而舉行天地廟祀大典。轉鄰於瀆。已著不必舉行。
後世子孫。遇有冊贈母後。即遵朕此旨辦理。以昭虔敬而省煩瀆。此旨亦著敬錄二通。一存貯尚書房。一存貯內閣。我世世子孫。其欽承無忽。
○太常寺奏。本月二十七日。孝儀皇後神牌。升祔奉先殿。例應前一日遣官告祭天、地、太廟後殿。謹將宗人府送到親王等職名。繕請欽點。得旨、
著不必舉行。-------《清實錄》
在世人眼中,或者在《還珠格格》里,令妃都是乾隆皇帝身邊的一等一的大紅人,容貌秀美,心地善良,是個人見人喜的好後妃。她由小宮女做到令皇貴妃,在富察皇後去世,烏喇納喇皇後被打入冷宮後,令皇貴妃統攝六宮大事,代行皇後之職,為乾隆帝生育了四子二女,而且皇十五子是為嘉慶帝,似乎一生圓滿。
但是光鮮的背後卻讓人不住地聯想,人生如此美好,為什麼她會同乾隆的二任皇後一樣,49歲就死去了呢?如果追尋她履歷背後的細節,我們就會發現,一閉上陽多少春啊。
她的生育史是這樣的:乾隆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二十七年生皇十六子,三十一年生皇十七子永璘。我相信馬上就會有人說,生這么多還不得寵啊?也許你有你的理由,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孩子是十月懷胎才生下來的,在這養胎期間,有些事是不好說的,對不對?皇帝不是她一個人的皇帝,有了孩子固然好,但是也很容易出現意外。加上乾隆愛好出遊,春夏秋冬,各地的行宮他都要去玩玩,而生養這么頻繁的令妃,怎麼跟?她的十年就是不斷地生,不斷地懷,不斷地獨守空房!而那個最「愛」她的皇帝則帶著其他嬪妃遊山玩水去了。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丑時,即1760年11月13日凌晨兩三點鍾,皇十五子出生了。乾隆帝在哪呢?他在木蘭圍場!十月初九這天,他要忙著繼續他的圍獵活動了,對於這個孩子的出生,他就是簡單幾句問答,然後揮手示意兵部專差退後。幾天後,才賜名永琰。這是一個愛她的皇帝表現嗎?女人生孩子是到鬼門關走了一回,退一步講,就算不問大的,也該對小的關懷關懷吧?對不起,朕要打獵,沒時間,等我有空了再取個名好了。
活的不管就算了,死的了呢?順治追封董鄂妃的兒子為親王,雍正把皇八子喪禮按親王例辦,乾隆把愛子永璉追封為太子,皇十四子永璐,皇十六子都是夭折,可這兩兒子的喪事,隨便看著辦。相較之下,母親得不得寵一看便知。
令妃生的第十七子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兒子,但是《嘯亭雜錄》上說「純皇帝深惡之」,不是一般的討厭,是極度厭惡!什麼情況?愛烏及屋在哪裡?連馬嘎爾尼這個老外都說乾隆對自己兒子的愛護還比不上對和珅的寵。
就算是對永琰,在乾隆三十八年冬至,乾隆在南郊天壇禱告說的話也是令人傷心的,他說如果永琰是當皇帝的料,那就保佑他,如果不是,就讓他短命而終!國運是重要,皇位是重要,但是如此惡毒,實在不象慈父!至於他想立綿恩為皇儲就不說了,說多了都是令妃的眼淚。
乾隆三十年以後沒立皇後,封了令皇貴妃攝六宮事,但是可不可以這樣想,皇後之位空著就空著,就是不給你?
清代宮眷,都是臨死後從大內移至吉安所。得寵後妃皇子都不在此列。董鄂妃死於承乾宮,孝懿皇後死於承乾宮,永璉死於永壽宮,乾隆多半也不會把快死的寵妃遷出內廷。只是令妃死時,是在吉安所辦理喪事,明白了嗎?
乾隆六十年,永琰為皇太子,死了二十多年了,令妃終於盼上了皇後之位了。乾隆又給她鬧了這么一出。在追封大典上發了個上諭:孝儀皇後神牌。升祔奉先殿。前期告祭天、地、太廟一事。亦未免失當。孝儀皇後、乃朕因系嗣皇帝生母。恩旨冊贈。止應於奉先殿祭告。若因此而舉行天地廟祀大典。轉鄰於瀆。已著不必舉行。在乾隆眼中,她是不配當皇後的,她不是繼後,祭告太廟是褻瀆了蒼天。實在是因為是現任皇帝的親媽,不得不這樣。
令妃泉下有知,該怎麼想?生兒子多有什麼用?追封了皇後又怎麼樣?在乾隆眼裡,她永遠只是一個卑微的宮女,後宮一個生育機而已!
『貳』 乾隆的令妃原名叫什麼5
本名,魏氏(嘉慶二十三年改魏佳氏),在歷史上令妃最終的封號是孝儀純皇後,名字是魏佳氏,是內管領魏清泰的女兒,通過內務府選秀入宮,後來脫穎而出,成為了皇帝的嬪妃。
歷史記載:
實際上歷史記載中只提到魏佳氏,女子名諱在歷史中是不被提起的,這也是後來很多影視作品出現不同稱呼的原因,其實不管是魏瓔珞還是魏嬿婉她們原型均為魏佳氏。
令妃本姓魏,原始漢軍正黃旗,但因為為乾隆後妃的原因全家抬旗進入滿洲鑲黃旗,身份上的高貴,就連出身也跟著高貴了起來。
令妃魏姓改為魏佳,是乾隆的第三位皇後,也是一位去世之後追封的皇後。魏佳氏雍正四年出生,比乾隆小十六歲。
令妃的家世考證:
《清史稿·外戚表》載:「孝儀純皇後父清泰,姓魏佳氏,隸滿洲鑲黃旗,官內管領。嘉慶二年四月庚子追封一等承恩公,清泰祖護軍校嗣興、父內務府大臣武士宜追封三等承恩公。」
皇貴妃魏佳氏,內管領清泰女。清泰原任內管領,嘉慶四年四月追封三等承恩公,妻楊佳氏為公妻一品夫人。父武士宜原任總管內務府大臣,嘉慶四年四月追封三等承恩公,母年氏、晁氏為公妻一品夫人。
祖嗣為原任護軍校,嘉慶四年四月追封三等承恩公,祖母陳氏為公妻一品夫人。曾孫世管佐領花沙布,乾隆六十年十一月諭皇太子:生母已追封孝儀皇後,其家族例宜晉封公爵。但孝儀皇後居孝賢皇後之次,著加恩暫賞一等侯爵世襲罔替。交該旗照例揀選帶領引見。尋予世管佐領花沙布一等侯爵如例。嘉慶四年四月晉三等承恩公。
又《八旗氏族通譜》綬恩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其曾孫五十一,原任內務府總管。元孫清泰,現任內管領。即武士宜也。《八旗通志》滿洲正黃旗包衣第一參領所屬一佐領三管領,第三管領系康熙三十四年分立以包衣大武士宜管理。武士宜陛任內務府總管,以包衣大清泰管理。
『叄』 乾隆的令妃原名叫什麼
是魏佳氏,有姓無名。
孝儀純皇後,魏佳氏,乾隆帝妃嬪,嘉慶帝生母,內管領、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魏佳氏於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逝世,享年四十九歲,同日乾隆帝便為皇貴妃上謚號為「令懿皇貴妃」。孝儀皇後的先祖可以追溯到明末的綬恩(漢名魏國賢),正黃旗漢軍。
(3)歷史令妃叫什麼擴展閱讀:
乾陵簡介: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出生,於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年壽最高的皇帝。
『肆』 乾隆的令妃原名叫什麼3
乾隆的令妃原名叫魏佳氏。
孝儀純皇後(1727年10月23日-1775年2月28日),魏佳氏,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後,清朝歷史上唯一一位漢族皇後,嘉慶帝生母,內管領、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乾隆十年封為魏貴人,同年晉封為令嬪;乾隆十三年,晉封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晉封為令貴妃;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乾隆三十年晉封為皇貴妃。
乾隆三十八年冬,皇貴妃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帝秘密立儲;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歲,二月十一日冊謚令懿皇貴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後。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謚,全謚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後。
(4)歷史令妃叫什麼擴展閱讀:
在乾隆三十年皇後那拉氏斷發的四個月之後,乾隆帝晉封魏佳氏為皇貴妃,皇貴妃魏佳氏已經成為後宮中名分最高的人。雖然魏佳氏生前沒有成為皇後,但她的一生已經很圓滿了。
她出身不高卻受到皇帝的寵愛,由貴人逐步晉封到皇貴妃,她的兒子永琰在她生前已經被秘密立儲,也許魏佳氏彌留之際,乾隆帝已將此秘密告知於她。
在魏佳氏去世前,乾隆帝已經將她的娘家抬旗入滿洲鑲黃旗,並編為世管佐領;在魏佳氏去世後,乾隆帝在她原有的儀仗中增加了十八件。
達到七十六件,僅比皇後的儀仗少了一件;從魏佳氏留下的遺物中可以看出,她生前已經擁有東珠朝珠,而東珠朝珠是帝後才有資格佩戴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乾隆帝給予魏佳氏的特殊待遇。從乾隆二十年到四十年長達二十年的時間里,無論是在乾隆帝心中,還是在後宮中,最有影響的當屬魏佳氏。
令妃是清朝歷史上唯一一位漢人血統的皇後,本是奴隸人家出生,這樣的出身在宮中真的是很低微了。那麼她是如何從一個身微命賤、狀如螻蟻的小宮女一步步位居嬪位、妃位。
獲得乾隆帝的信任,掌理六宮,並在死後還被追封為皇後。乾隆的第一任皇後是富察皇後,富察氏出身高貴,皇帝真心愛她。她自身也是賢良淑德、待人寬厚,很得宮人的尊敬。
奈何這樣一個完美的妻子命薄,乾隆登基後十三年,富察皇後不幸染病去世,帝後舉案齊眉的日子結束,乾隆也是因此性情大變。第二任皇後是烏拉那拉氏,她被冊封為皇後的時候。
令妃才剛成為貴人不久。當時的乾隆帝和繼後很恩愛,烏拉那拉氏也是接連生下了二兒一女,皇宮的重大活動也令她伴駕同行,可以說是受盡寵愛。這時的令妃可是正在積蓄力量。
不急也不躁,繼後生完皇子的第二年,她就生下了皇十四子。當時她已經二十九歲,這在清朝絕對是一個「高齡產婦」,令妃這是在冒著生命危險取得皇上的寵愛啊。
隨後的十年時間,令妃先後生下四子二女,幾乎沒有停歇,是乾隆眾多妃嬪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清朝歷代生子最多的妃子之一。
令妃憑借著自己子嗣多、年輕漂亮、溫柔可人,逐漸獲得乾隆的歡心,在後宮里站穩腳跟,並幾乎與繼後勢均力敵。誰也不曾料到,之後在一次南巡中,繼後不知為何觸怒龍顏,差點被廢後。
此後烏拉那拉氏遭受皇帝的厭惡,其皇後之位形同虛設,令妃的地位當然一路上升。最後,烏拉那拉氏病死,臨死之前乾隆也不願見她一面。
死後甚至不肯將她按皇後之禮下葬,下場何等凄慘。與烏拉那拉氏最終「帝後反目」不同的是,令妃在這時成為後宮最尊貴的女人,她的兒子也被乾隆秘密立為太子。
唯一遺憾的是,礙於令妃的出身,乾隆不能讓她成為真正的皇後。令妃四十九歲病故,走完了她從奴才到主子,從宮女到後妃的傳奇的一生。
她死後,她的兒子被乾隆正式宣為皇太子,同時她被追謚為孝儀皇後,終於了卻了她一生的心願。令妃是乾隆三位皇後中活得最久的一位,也是最幸運的一位。
『伍』 歷史上的令妃怎麼死的 令妃的歷史原型是誰
歷史上的令妃是因為生病死的。
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歲,二月十一日冊謚令懿皇貴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後。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謚,全謚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後。
令妃的歷史原型是孝儀純皇後。
孝儀純皇後(1727-1775),魏佳氏,乾隆帝妃嬪,嘉慶帝生母,內管領、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原屬正黃旗滿洲包衣,後被乾隆帝抬入鑲黃旗滿洲,即「抬旗」。
魏佳氏生於雍正五年九月初九,因其隸屬內務府,所以應是通過內務府選秀入宮,後來脫穎而出,成為了皇帝的嬪妃。
(5)歷史令妃叫什麼擴展閱讀:
魏佳氏容顏秀美,心地善良,很得乾隆帝的喜愛。她在乾隆十年的正月便受封為嬪,此時魏佳氏僅十九歲便位列三嬪之一,乾隆帝封其為「令嬪」。
「令」字語出《詩經·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聞令望」,在古代漢語中有美好之意,大概是魏佳氏讓皇帝聽到和看到的都是善良、美好的一面,所以才會得到此封號。
從《清實錄》中的記載可以看出,晉封時魏佳氏已列眾嬪之首,排在了家世與資歷均比她有優勢的舒嬪葉赫那拉氏之前,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極大的榮寵。
乾隆十三年,魏佳氏被晉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魏佳氏又被晉為令貴妃,乾隆三十年更是一躍成為皇貴妃。
此時孝賢皇後已故,皇後那拉氏也因失寵「不廢而廢」,乾隆帝至此再未立過皇後,魏佳氏從此以皇貴妃之尊統攝六宮之事,代行皇後之責,成為後宮之主達十年之久。
終乾隆一朝,魏佳氏是為乾隆皇帝生兒育女最多的一位後妃,也是清朝生育子女最多的後妃之一。
她的兒子永琰在她生前已經被秘密立儲,也許魏佳氏彌留之際,乾隆帝已將此秘密告知於她在魏佳氏去世前,乾隆帝已經將她的娘家抬旗入滿洲鑲黃旗。
並編為世管佐領;在魏佳氏去世後,乾隆帝在她原有的儀仗中增加了十八件,達到七十六件,僅比皇後的儀仗少了一件;從魏佳氏留下的遺物中可以看出。
她生前已經擁有東珠朝珠,而東珠朝珠是帝後才有資格佩戴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乾隆帝給予魏佳氏的特殊待遇。
從乾隆二十年到四十年長達二十年的時間里,無論是在乾隆帝心中,還是在後宮中,最有影響的當屬魏佳氏。
網路—令妃
『陸』 《如懿傳》中的衛嬿婉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令妃嗎
如懿傳中的魏嬿婉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令妃。但是在如懿傳中的令妃經過了影視劇手法的加工與歷史上真實的令妃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出入的,而魏嬿婉這一人物的塑造是根據令妃的形象來改編的。
在《如懿傳》這部清宮劇中魏嬿婉所擔任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為了爭寵不斷迫害後宮中的嬪妃。成為了這部劇最大的反派之一,讓觀眾看得恨之入骨。而最終的結局魏燕婉也是非常的悲慘,落得了被皇帝賜死的這樣一個結局。
而在乾隆三十年時,乾隆皇帝又廢除了他的第二位皇後,並且冊封了令妃為皇貴妃。也因為出生比較低微的原因,最終沒有成為皇後。但是在他的兒子嘉慶帝登基後追封她為孝儀純皇後。
『柒』 令妃在歷史上是好人嗎 真正的令妃娘娘是個怎樣的人
魏佳氏心地善良,容顏秀美,乾隆皇帝很喜愛她,並不像某些影視劇里所形容的陰狠歹毒。
歷史上真實的令妃,原名魏佳氏,她的父親是內務府管領,屬於正黃旗漢軍包衣,不但劃分為奴才的等級,還是當時被視為要低旗人一等的漢人血統。
乾隆十三年,晉封令嬪為令妃,距離她晉封為嬪僅僅過了三年;乾隆二十四年,晉封令妃為令貴妃;乾隆三十年,晉封為皇貴妃。
(7)歷史令妃叫什麼擴展閱讀:
令妃生平:
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初九,魏佳氏出生,她比乾隆帝小十六歲。
乾隆十年(1745年)正月二十三日,魏貴人詔封為嬪;十一月十七日,行令嬪冊封禮。
乾隆十三年(1748年)五月,晉封令嬪為令妃,此時距離她晉封為嬪時隔僅三年;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五日,行令妃冊封禮。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令妃隨駕南巡。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一月二十日,晉封令妃為令貴妃;十二月十七日,行令貴妃冊封禮。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令貴妃於圓明園的天地一家春生下乾隆帝皇十五子永琰。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令貴妃隨駕南巡。
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十五,令貴妃隨駕南巡;五月初十日,晉封為皇貴妃;六月十一日,行皇貴妃冊封禮。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皇貴妃所生兒子皇十五子永琰被立為皇儲,此時永琰年僅十三歲,乾隆帝按照雍正時定下的規矩,將永琰的名字寫在詔書上,密封之後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的匾額後面。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薨,年四十九歲;二月十一日冊謚令懿皇貴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皇貴妃金棺奉安裕陵。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顒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之母令懿皇貴妃魏佳氏為孝儀皇後。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謚。謚號全稱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後
參考資料:網路-孝儀純皇後
『捌』 歷史上令妃的真名是什麼
令妃一般指孝儀純皇後魏佳氏。
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初九,魏佳氏出生,她比乾隆帝小十六歲。乾隆十年(1745年)正月二十三日魏貴人詔封為嬪;十一月十七日,行令嬪冊封禮。
乾隆十三年(1748年)五月,晉封令嬪為令妃,此時距離她晉封為嬪時隔僅三年;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五日,行令妃冊封禮,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令妃隨駕南巡。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一月二十日,晉封令妃為令貴妃;十二月十七日,行令貴妃冊封禮,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令貴妃於圓明園的天地一家春生下乾隆帝皇十五子永琰。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令貴妃隨駕南巡。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十五,令貴妃隨駕南巡;五月初十日,晉封為皇貴妃;六月十一日,行皇貴妃冊封禮。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皇貴妃所生兒子皇十五子永琰被立為皇儲,此時永琰年僅十三歲,乾隆帝按照雍正時定下的規矩,將永琰的名字寫在詔書上,密封之後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的匾額後面。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薨,年四十九歲;二月十一日冊謚令懿皇貴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皇貴妃金棺奉安裕陵。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顒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之母令懿皇貴妃魏佳氏為孝儀皇後。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謚。謚號全稱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後。
(8)歷史令妃叫什麼擴展閱讀
《清史稿列傳一·後妃》
孝儀純皇後,魏佳氏,內管領清泰女。事高宗為貴人。封令嬪,累進令貴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進令皇貴妃。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謚曰令懿皇貴妃,葬勝水峪。六十年,仁宗立為皇太子,命冊贈孝儀皇後。嘉慶、道光累加謚,曰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恰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後。後家魏佳氏,本漢軍,抬入滿洲旗。子四:永璐,殤;仁宗;永璘;其一殤,未命名。女二,下嫁拉旺多爾濟、札蘭泰。
參考資料:網路:孝儀純皇後
『玖』 乾隆令妃簡介 令妃娘娘怎麼死的 歷史上的令妃
令妃:原為孝儀純皇後。
孝儀純皇後(1727-1775),魏佳氏,乾隆帝妃嬪,嘉慶帝生母,內管領、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乾隆十年封魏貴人,同年由魏貴人晉封為令嬪;乾隆十三年,晉封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晉封為令貴妃;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
乾隆三十年晉封為皇貴妃;乾隆三十八年冬,皇貴妃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帝秘密立儲;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歲,二月十一日冊謚令懿皇貴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後。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謚,全謚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後。
魏佳氏於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逝世,享年四十九歲,同日乾隆帝便為皇貴妃上謚號為「令懿皇貴妃」。
令妃魏佳氏,是內管領魏清泰的女兒,原屬正黃旗滿洲包衣,後被乾隆帝抬入鑲黃旗滿洲,即「抬旗」。魏佳氏生於雍正五年九月初九,因其隸屬內務府,所以應是通過內務府選秀入宮,後來脫穎而出,成為了皇帝的嬪妃。史料中用了個「充」字,因為在後宮中,貴人、常在、答應均屬低品級。
令妃魏佳氏容顏秀美,心地善良,很得乾隆帝的喜愛。她在乾隆十年的正月便受封為嬪,此時魏佳氏僅十九歲,便位列三嬪之一(當時乾隆帝嬪位上共有三人,即舒嬪葉赫那拉氏,怡嬪柏氏與令嬪魏佳氏),乾隆帝封其為「令嬪」。
乾隆十三年,令妃魏佳氏被晉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魏佳氏又被晉為令貴妃,乾隆三十年更是一躍成為皇貴妃。此時孝賢皇後已故,皇後那拉氏也因失寵「不廢而廢」,乾隆帝至此再未立過皇後,魏佳氏從此以皇貴妃之尊統攝六宮之事,代行皇後之責,成為後宮之主達十年之久。
網路-孝儀純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