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想要了解中國真正的歷史,該看什麼書呢
最基礎的就是《史記》。
史記講述了上古黃帝時代,到漢武帝時代的歷史,上下3000多年的歷史,而且作為通史名著,史記裡面的很多歷史事件記錄十分完整具體,可以很好的了解歷史。
之後就可以看《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講述漢朝以及之後的歷史,後續的歷史書籍,很多都是明朝整理的,在清朝又有了《名史》。
歷史上有總共「二十五史」,也是比較公認的正史。
B. 五千年歷史看山西,八千年歷史看甘肅,這是什麼說法
五千年歷史看山西,八千年歷史看甘肅,這並不是說我國的起源地在山西或者甘肅,五千年歷史看山西這是因為在山西目前是歷史古跡保存最完整的一個身份,山西自古以來就是兵家的必爭之地見證了五千年以來的發展,而山西境內的很多歷史文化古跡也證明了山西悠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在甘肅的大地灣遺址出土了了中華最早的彩陶,相傳伏羲曾經觀察天上的星星變化來畫八卦,當時畫八卦的地方正是現代甘肅的天水市三陽川境內的卦台山。伏羲的妹妹女媧也是出生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目前秦安縣還有一個女媧祠,那裡也還有一個女媧洞。
目前山西和甘肅雖然並不是一線的大省份,但是它們卻見證了中華幾千年來的文明發展歷程,對於我們了解歷史發揮重關重要的作用。
C. 從什麼書看起來了解中國的歷史
看錢穆的《國史大綱》,或是樊樹志的《國史概要》也不錯。千萬不要看什麼上下五千年之類的書,那樣你看到的只是一個個的孤立的歷史事件,你學到的只是「歷史資料」,而非「歷史知識」。全球通史貴在有系統,而不是資料完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的《中國古代史》也不錯,有很多突破,而且敘述詳實,可以作為入門書。
D. 我想了解中國歷史要看什麼書
可以看《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等。
1、《史記》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
《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餘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餘字。《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
2、《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全書共八十萬字。
3、《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
《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
《後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長統傳》中,范曄詳細地收錄了八篇抨擊時政的論文。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而最終成書,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5、《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E. 看什麼樣的書才能了解中國歷史啊。主要是戰國那時開始的
首先是入門,你可以先從教科書開始看。當然如果你有一定的歷史功底,那麼就可以看一些大部頭的了,比如白壽彝的《中國通史》。如果你有好的古文基礎的話,建議看一些古文史書,話說本人也再看,很有趣的,有很多大智慧只有親自讀文言文才知道。可以先從語法簡單的《史記》、《資治通鑒》讀起,再讀一些晦澀的斷代史,本人認為《宋史》挺難的。如果你想培養興趣,可以讀一下野史,不過不要信以為真哦~~裡面很多都是出書人為了博人眼球的嘩眾取寵之作,消遣一下倒行。
F. 中國古代歷史應該從哪裡看起
我覺得應先從春秋戰國開始看起,因從春秋時開始的中國歷史對一般想看歷史的人會有興趣的,並且中國了事業是從春秋時代開始的歷史資料是很詳細的,之前的不是不詳細,就是有斷裂,遠古的都是傳說,就沒有資料,而且從春秋戰國後的歷史也是越來越精彩。等自己對歷史的興趣越來越強烈,再往前看。
G. 歷史是什麼,我們怎樣看待歷史
歷史就是對過去的記錄,當然包括了主觀和客觀的。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廣義歷史: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研究歷史的學問,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歷史學: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 (「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馬克思·恩格斯) 狹義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展過程的學問。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歷史的第二個含義,即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又稱為「歷史學」,或簡稱「史學」。隸屬於歷史學或與其密切相關的學科有年代學、編纂學、家譜學、古文字學、計量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和新聞學等,參見歷史學。記錄和研究歷史的人稱為歷史學家,簡稱「史學家」,中國古代稱為史官。記錄歷史的書籍稱為史書,如《史記》《漢書》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而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
如何看待歷史=你的歷史觀是什麼
帶著疑問去看歷史~~~批判繼承的看待
對於歷史學家報著崇敬之心
對於疑問報著探究之心
對於惡人報著寬容之心
對於英雄報著批判之心
對於統治者報著評定之心
對於戰爭報著審判之心
對於屈辱史報著自強之心
對於光輝史報著平常之心
H. 我想好好了解歷史,可以看什麼書或者有什麼途徑么
如果是只是粗略的了解就看:袁騰飛《歷史是什麼玩意》和斯塔夫理阿諾斯《全球通史》。
如果你想仔細了解的仔細點,可以下載《世說新語》《隨史演義》《唐史演義》......直到清朝!(這種讀起來有點像說評書的,僅供了解,不能作為正式圖書)!
以上都是非專業人士轉載本,即從其他零散的書中搜錄和整理出來的,當然有的還加上了作者自己的話語,比如袁騰飛的書寫的就是比較搞笑的,重磅推薦!!
如果你想研究歷史,那就太多了:《二十四正史》《史記》《三國志》《戰國策》《資治通鑒》《水經注》《山海經》《詩經》《論語》......這是烈不完的(注意的是:研究歷史的,由於資料和史書是勝利者寫的等原因,不能全看正史,有的歷史的來源連小說都沒有放過;更加要注意的是:歷史不僅是政治與軍事,文化也是歷史重要組成部分!)
一般的了解也就是知道歷史上打過什麼仗和那些朝代被那個滅亡而已!
深入的了解還是去了解一下文化吧(這種通常連小說都不放過,歷史的研究是很困難的)
I. 想了解中國的歷史應該從什麼書看起,先簡單後復雜!
個人感覺先基礎,先把中國歷史各個朝代的先後順序搞清,腦子里有個大致的框架,這部分其實高中歷史課本已經夠詳細了不必在說了
其次,多知道些婦孺皆知的歷史典故,可以看看中華上下五千年
其實劍橋中國史就挺不錯的
建議讀讀
完了大體構架框框搞明白了就可以看自己感興趣的一塊內容了,好的比如大秦帝國
明朝那些事兒
可以去論壇
像鐵血軍事
天涯煮酒板塊
好帖子還是蠻多的
總之歷史啊
要的就是興趣
多看
J. 看歷史要從什麼角度看,現代人的還是古代人的還有哪個啥歷史唯物觀,白話講到底啥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用歷史的觀點去評價歷史人物,我不是用我們所處時代的觀點。比如對武則天的評價。歷史上對武則天的評價是很差的,因為中國古代是男權社會,女人是沒有權利當皇帝的,所以從歷史的角度來評價武則天肯定是差評。而用當今社會的觀點來評價武則天則不一樣,我們現在倡導平等,女人是可以當領導者的,所以我們看武則天是她對歷史的貢獻,從這個角度來看武則天是正面形象,因為她延續了貞觀之治,又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所以武則天應該是一位正面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