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取得哪些成就 .打贏脫貧攻堅戰有何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的成績是巨大的。2018年是脫貧攻堅三年行動的開局之年,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去年共減少貧困人口1386萬人,貧困發生率也比2017年下降了1.43個百分點,連續6年超額完成千萬以上減貧任務。
打贏脫貧攻堅戰,就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貧困地區人民群眾擺脫貧困,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快步前進,這也是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堅實基礎。
(1)我國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是什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處理好快速脫貧與持續發展的關系。脫貧攻堅戰開始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攻堅克難,針對貧困群眾的各項優惠政策接連出台,各級黨政一把手負總責,駐村工作隊親自上陣,財力物力人力全面傾斜,在這種態勢下貧困群眾脫貧指標很快完成。
要堅持大扶貧格局,處理好消除局部貧困與鄉村振興的關系,把脫貧攻堅當作一項系統工程來抓,納入鄉村振興的大局下通盤謀劃,不能搞單打一。各地區貧困群眾的基礎和條件不同,致貧原因千差萬別,各級黨委和政府在制定脫貧規劃時,必須因地制宜,既要著眼貧困群眾的脫貧實際,又要照顧到邊緣及其他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
⑵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了哪些成就
1、創造了中國減貧史上最好成績。
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8年年底的1660萬人,累計減貧8239萬人,年均減貧1373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10.2%下降至2018年年底的1.7%。
2、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顯著改善。
貧困地區新建改建農村公路50多萬公里,解決了1400多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易地扶貧搬遷870萬貧困人口,危房改造700萬貧困農戶,自然村通電接近全覆蓋,71%的自然村通上寬頻,完成9.7萬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任務。
3、農村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通過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鍛煉了機關幹部,培養了農村人才。通過組織開展貧困識別、精準幫扶、貧困退出和大規模輪訓等工作,農村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明顯增強。
4、建立了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
建立了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精確識別、精準脫貧的工作體系,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政策體系,保障資金、強化人力的投入體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幫扶體系,廣泛參與、合力攻堅的社會動員體系。
(2)我國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是什麼擴展閱讀
脫貧攻堅的背景: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經過改革開放37年來的努力,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使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截至2014年底,中國仍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⑶ 我國脫貧攻堅中的四個關鍵問題和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有哪些
我國脫貧攻堅中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我國脫貧攻堅中的四個關鍵問題:
1、打造和配強扶貧幹部隊伍。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幹部。扶貧幹部隊伍包括村組幹部、大學生村官、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扶貧部門的幹部、鄉鎮幹部等。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這些幹部作為脫貧攻堅的的主力軍,處在「最前線」的扶貧幹部,精神狀態和干勁怎麼樣,直接關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大局。
2、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基層黨組織是扶貧攻堅的主要工作力量,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對凝聚人心,形成脫貧攻堅強大氣場,凝聚脫貧攻堅的濃厚氛圍至關重要。所以應進一步加強對貧困地區黨員的教育管理,提升貧困地區基層黨組織書記的素質能力和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打造農村扶貧攻堅主力軍,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和引領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作用。
3、發揮脫貧攻堅人才支撐作用。人才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全力推進精準扶貧,如期實現精準脫貧,需要大力發揮各類人才作用。貧困地區應積極引進科技人才、農業技術人才,採取兼職掛職、項目合作、科技咨詢等方式,爭取智力支持。比如積極引導本土優秀人才和本地大學畢業生返鄉創業,服務家鄉,鼓勵為家鄉提供服務或帶資金、帶項目、帶技術,引導他們多為家鄉作貢獻。
4、注重從貧困群體自身入手。扶貧,除了物質,更重要的是思想扶貧。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扶貧力度,各項優惠政策不斷落地,很多人都享受到了諸如教育扶貧、醫療扶貧、住房扶貧、產業補助等方方面面的優惠。為了幫助貧困群眾早日脫貧,有一個更好的生活,政策越來越好。
⑷ 我國各省的脫貧攻堅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目前我國各省的脫貧攻堅已經最後階段,因為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最後一年,所以脫貧攻堅力度很大,大部分省份基本上已經完成任務。
⑸ 十九大以來脫貧攻堅已經取得決定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國力的不斷增強,經濟基礎決定一切,使一切美好願望的實現成為可能。
2、黨和國家的頂層政策傾斜,形成了舉國之力。
3、公民的自身扶貧需求和對社會落後地區扶貧的大力支持是可靠的社會基礎。
4、社會企業在黨和國家政府的提倡,領導下大力無私的援助與支持。
5、社會個人的大力捐助,援助。
(5)我國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是什麼擴展閱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推進了脫貧攻堅的重大理論創新,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拓展了中國特色脫貧攻堅道路,脫貧攻堅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⑹ 分析我國脫貧攻堅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並論述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意義
歷史性成就:一、按現行標准衡量,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生活水平顯著改善,貧困人口大幅減少,我國農村從普遍貧困走向整體消除絕對貧困。
二、東部地區率先脫貧,中西部地區貧困人口全面下降。改革開放之初,我國農村生產力低下,農民生活水平普遍很低,處於普遍貧困狀況。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東部發達地區已率先基本實現脫貧,中西部地區貧困人口也全面下降。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區域性整體貧困明顯緩解,為實現到2020年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減貧人口佔全球減貧超過70%,對全球減貧作出巨大貢獻。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通過深化改革和大規模的扶貧開發,貧困人口大幅減少,也為全球減貧作出了巨大貢獻。一是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七成。二是為全球減貧提供了中國經驗。
四、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生活水平明顯改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聚焦貧困地區,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不斷加大投入和攻堅力度,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持續保持較快增長,與全國農村平均水平的差距縮小,生活消費水平明顯提高。
偉大意義:偉大意義:從歷史維度看,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將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發展中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從政治維度看,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庄嚴承諾。從發展維度看,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國發展必須完成的底線任務。從治理維度看,在脫貧攻堅戰中不斷完善的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成為貧困治理的中國方案。
⑺ 脫貧攻堅成就有哪些
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習主席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
1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發布。2019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發布的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10月,國家脫貧攻堅普查領導小組成立。
2020年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發布的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0年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7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開展2020年脫貧攻堅督查工作。
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所有貧困縣摘帽出列,至此,中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截至2020年底,1800餘人犧牲在脫貧攻堅一線。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出爐,主題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習總書記庄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7)我國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是什麼擴展閱讀:
脫貧目標
「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的目標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時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
⑻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取得哪些成就
一是在全國范圍推進建檔立卡工作,基本摸清了貧困人口分布、致貧原因、幫扶需求等信息,實現貧困信息精準到戶到人,建立了全國統一的扶貧開發信息系統。
二是大力推進駐村幫扶工作,進一步加大駐村幹部選派力度。全國累計選派駐村幹部277.8萬人,實現駐村工作隊對建檔立卡貧困村全覆蓋。
三是加強扶貧資金監管。完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提高資金使用精準度。推進扶貧資金項目審批許可權下放到縣,開展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全面加強扶貧資金項目監管,違紀違規問題明顯減少。
四是建立貧困退出機制,明確規定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退出的標准、程序和後續政策,嚴格規范貧困退出,防止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確保脫貧質量。
五是以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連片特困地區為脫貧攻堅重點區域,確定重點脫貧對象。強化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從政策制定、規劃編制、資金安排和項目布局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
⑼ 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成果有哪些
1、貧困人口數量大幅減少
2016年至2019年,超過5000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的4.5%下降至2019年的0.6%,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
2020年4月,雲南正式宣告拉祜族等9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當前,我國對52個未摘帽貧困縣和1113個貧困村實施掛牌督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2、貧困人口收入大幅增加
全國貧困人口建檔立卡數據顯示,全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2019年的9057元,年均增幅30%。貧困群眾「兩不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解決。
貧困地區特色產業不斷壯大,產業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旅遊扶貧等較快發展,貧困戶就業增收渠道明顯增多。
(9)我國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是什麼擴展閱讀:
回望「十三五」,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規模推進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成效之顯著、影響之深遠,前所未有、世所罕見,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面向「十四五」,中國接續推進鞏固拓展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向著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繼續前進。
⑽ 2021年中國脫貧攻堅的成就有哪些
1、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作出了關鍵性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平均每年1000多萬人脫貧,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脫貧。貧困人口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脫貧群眾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飲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
2、脫貧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大踏步趕上來,整體面貌發生歷史性巨變。貧困地區發展步伐顯著加快,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社會事業長足進步,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通信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輟學學生實現動態清零。
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路。新改建農村公路110萬公里,新增鐵路里程3.5萬公里。貧困地區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大電網覆蓋范圍內貧困村通動力電比例達到100%,
貧困村通光纖和4G比例均超過98%。790萬戶、2568萬貧困群眾的危房得到改造,累計建成集中安置區3.5萬個、安置住房266萬套,960多萬人「挪窮窩」,擺脫了閉塞和落後,搬入了新家園。
3、脫貧群眾精神風貌煥然一新,增添了自立自強的信心勇氣。脫貧攻堅,取得了物質上的累累碩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累累碩果。廣大脫貧群眾激發了奮發向上的精氣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廣泛傳播,文明新風得到廣泛弘揚,艱苦奮斗、苦幹實干、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廣大貧困地區蔚然成風。
4、黨群干群關系明顯改善,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更加牢固。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堅決響應黨中央號召,以熱血赴使命、以行動踐諾言,在脫貧攻堅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嘔心瀝血、建功立業。
廣大扶貧幹部舍小家為大家,同貧困群眾結對子、認親戚,常年加班加點、任勞任怨,困難面前豁得出,關鍵時候頂得上,把心血和汗水灑遍千山萬水、千家萬戶。
5、創造了減貧治理的中國樣本,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擺脫貧困一直是困擾全球發展和治理的突出難題。改革開放以來,按照現行貧困標准計算,我國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
按照世界銀行國際貧困標准,我國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特別是在全球貧困狀況依然嚴峻、一些國家貧富分化加劇的背景下,我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
(10)我國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向各會員國、聯合國秘書處和有關機構、中外媒體等全面介紹中國脫貧攻堅取得的重大歷史性成就,深刻闡述其對中國和全球發展的重大意義,同各方分享中國減貧經驗和實踐。
與會各方熱烈祝賀中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認為中國巨大減貧成就令全世界矚目,為全球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重大貢獻。他們普遍認為,中國制定精準扶貧舉措、關注弱勢群體發展、構建夥伴關系等經驗做法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重要典範和樣板,中國的成就將為全球范圍內落實2030年議程注入強大信心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