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什麼的歷史有

什麼的歷史有

發布時間:2022-05-08 01:37:03

㈠ 我國歷史有什麼

中國朝代順序表: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魏、蜀、吳)、晉(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十國【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楊吳、南唐、吳越、閩、馬楚、南漢、南平、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㈡ 有什麼樣的歷史就有什麼的文化

世界總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觀點,人們也在為這些不同的觀點而爭論不休。但是,無論哪種觀點占據了社會輿論的主流,最終檢驗這些觀點的,並不是人類的爭論結果,而是時間。共享經濟,從曾經的眾人矚目到現在的日薄西山,也就僅僅是幾年的時間,觀點,可以說服所有人,但卻無法說服時間,最終時間會證明所有的一切。所以,時間其實是一個對人類的觀點進行證偽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則被詳細的記錄在了歷史之中。

歷史所記錄的,是人類與外界真實世界相互作用的過程,人類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發表觀點和做出行為決策,只不過所有的一切都要接受時間的考驗,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總會有一些觀點和行為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人們把這些觀點和行為總結出來,這其實就是文化的雛形,幫助我們處理自己與外界真實世界之間的關系。

在研究歷史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了一種奇特的現象:人類特定的行為,會得到特定的結果,行為與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人們將其稱為為「道」,通俗點講,這是世界運行變化的規律。但是,現在很多人對這種規律的存在持有質疑的態度,關於這個問題,我感覺可以通過股市來解釋,從長遠看股市的漲跌,是跟隨經濟周期的變化而變化的,但從短期來看,某些消息,某些突發事件等等,都可以引發股市的漲跌,而這些漲跌與經濟周期並沒有任何關系。人類列舉的反面案例,就是類似於股市短周期的情形。時間越長,世界運行變化的規律的作用也就越明顯,而時間越短,這種規律的作用也就越弱,弱到我們簡直可以忽略它的存在,所以很多人在行事的時候,根本不考慮世界運行變化的規律,但時間越長,世界運行變化的規律也就越明顯,最終使人們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中國文化的主基調,就是基於對歷史規律的研究和總結,但近代受到西學的沖擊,人們思維的基調已經發生了變化,將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發展的首要目標,就是受到西學影響的典型案例,但是這種觀點本身也要接受時間的檢驗,我感覺現在中國的文化在中西融合中還未找到平衡點,但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傾斜的天平會慢慢恢復平衡,不過這一切都是時間問題。

很多人認為中國的文化缺乏科學依據,像西方的《經濟學》這樣的學科,有著詳細的理論基礎,出現這種情況,其實是人們對科學的狹隘認識,在人們的印象里,科學應該像數學一樣,經過嚴謹的計算證明,然後得出結論。但數學所能處理的問題,都是在人類認知之內的問題,在人類認知之外的事物,數學就無能為力了。美國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成立於1994年2月,將金融市場的歷史資料,學術報告,市場信息等等結合在一起,通過計算機進行大量的數據處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電腦數學投資模型,進行投資套利活動,1994年到1997年,業績輝煌驕人,有兩位研究者因此獲得了199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但在1998年,這家業績驕人的公司因為俄羅斯債券危機的爆發而發生了巨額虧損,最終被15家金融機構注資37.5億美元接管。

㈢ 中國悠久的歷史有什麼

明清皇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頤


、長城

天壇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平遙古城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麗江古城
、蘇州古典園林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大足石刻
武當山古建築、莫高窟

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
龍門石窟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明清皇家陵寢
(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
、青城山-都江堰
皖南古村落
、雲岡石窟

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澳門歷史城區、
殷墟

㈣ 古代北京有什麼歷史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薊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克商以後,封帝堯之後於薊,封召公奭於燕。另說周以前就有燕國,後燕並薊,以薊城為國都,這就是現在北京的前身。秦滅燕之後,設置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以後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為北京的別稱,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出版過一種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始見於《晉書》,潁川距晉國都洛陽極近,故稱日下。後來唐朝詩人王勃作《滕王閣序》時有「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之句,即運用於此典故,此後便以「日下」為國都的代稱。作為北京的代名詞來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舊聞》和乾隆年間成書的《日下舊聞考》等。

幽都唐代曾設置幽都縣,遼時也曾設置過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燕京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稱燕帝,以范陽為燕京。安史之亂平定後,罷燕京。後來北京的正式命名雖屢有變動,而燕京這個名稱卻廣泛使用。近百年來,「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個別稱,甚至一些企業的名稱、產品的命名也多用這兩個字。

春明起源於唐代,唐朝首都長安的正門(東門)名為春明門,古人認為東方主春,於是後人遂以「春明」作為首都的別稱,北京成為國都後,也曾被稱為「春明」。清人孫承澤著有《春明夢余錄》,蓋其意即此。

京城唐天寶元年(742年)以前,稱首都長安為京城,以後京城就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時至今日也是人們稱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詞。

南京遼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聯合伐遼,攻佔燕京。宋、金議和後,燕京回歸北宋,建燕山府(因臨近燕山腳下),故燕京又稱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佔領宋的燕山府。金貞元元年(1153年)金人遷都燕京,改稱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帶。

大興金在將燕京改為中都的同時,設大興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東南部,包括今東城區、崇文區、朝陽區及大興區的東部。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汗八里元時蒙古人稱大都為汗八里,蒙語的意思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處。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後也被稱為汗八里,馬可·波羅在他著的游記中就稱大都(北京)為汗八里。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將准備都城遷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京師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大雅·公劉》:「京師之野,於時處處。」後世遂稱國都為京師。還有一種說法,陝西鳳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師,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統名為京師,以後便將京師當成國都的代稱,北京被稱為國都後,也曾被稱為京師。

宛平這是老北京人對北京的泛稱,其實不準確,明清的宛平縣治區只是今天北京的一部分,大致方位是現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區、宣武區、海淀區的一部分以及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和大興區的西部。

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北京歷史上除了用過上述名稱外,還有秦漢之時,北京曾是廣陽郡的治所;隋大業年間,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寶年間,曾是范陽郡的治所;遼代時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時,曾是順天府的治所,於是廣陽、涿郡、范陽、析津和順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別稱。

㈤ 中國最早的有記載的歷史是什麼

中國最早的有記載的歷史是共和元年周厲王逃離鎬京後至周宣王登位前的事情。

共和元年是指公元前841年,西周進入了短暫的共和時期。該年也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西周共和時期是指周厲王逃離鎬京後至周宣王登位前的一個時期,即約前841年至前828年期間。

周厲王三十四年(公元前846年),周厲王任用佞臣,大肆揮霍,連年對外征戰,變本加厲地剝奪,壟斷山澤之利,引起民眾的不滿和議論。他派巫師監視,殺死議論的人,使矛盾更為尖銳。

周厲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43年)憤怒的鎬京居民終於發起暴動,將厲王流放到彘,由周公和召公共同執掌政權,歷史上稱為周召共和。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國歷史從這一年開始有了明確而且連續不斷的紀年。

周厲王死後, 他的兒子宣王整頓朝政,曾經使周王朝有所復興。但到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時,王朝的危機更為嚴 重。關中地區發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嚴重自然災害,周幽王不僅不撫恤災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貪得無厭。為了博得寵妃褒姒一笑,幽王烽火戲諸侯。

幽王廢去王後申氏,殺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為王後,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申後的父親申侯於是聯合西方部族犬戎,舉兵攻打周幽王,在驪山下殺死幽王,擄走褒姒。

幽王的兒子宜臼即位時,關中遭受兵火洗劫,殘破不堪,犬戎又不時前來騷擾。周平王宜臼只得將都城遷到洛邑,史稱平王東遷,東周開始。

(5)什麼的歷史有擴展閱讀:

1、中國《初中歷史課本》明確指出:公元前841年,史稱共和元年,是中國歷史上有明確紀年的開始。

2、「共和」的來歷。

公元前841年,西周的統治者周厲王推行暴政,國都中的平民和中小貴族不堪忍受,起來反抗,將周厲王趕出都城。

當時的執政者,一種說法是諸侯「共伯和」執政,所以取人名簡稱,稱為「共和」;另一種說法是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執政(稍微再准確些,周定公和召穆公,即召虎),所以取「共同執政」的含義,稱「共和」。

3、從公元前841年開始,我國歷史記載的所有事件,都以編年的形式有了明確的記載,每個君主在位的時間長短,他們在位時每一年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都能完整地接續起來。

4、公元前841年前,我國的歷史事件是不完整的,特別是有相當年份的歷史事件記載是空白,因此傳統上不把這些歷史記載作為可信的證據。20世紀末中國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個缺憾。

㈥ 中國歷史有什麼特點

中國古代文明歷史的特點如下:

1、政治上:從分封制、宗法制逐漸發展到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一方面,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逐漸加強;另一方面,官僚體制逐漸代替了貴族體制,專制皇權逐漸形成,權力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奠定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礎。

2、經濟上:農耕經濟是中國古代經濟的典型特點。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以家庭為能為的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成為中國國古代經濟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礎上,手工業、商業在先秦、秦漢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3、文化上:在學術領域,經歷了從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的演變,奠定了中國傳統思想基礎。

4、文學上:《詩經》和楚辭分別成為我國古代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5、科學上:形成了東方特色的實用科學。

(6)什麼的歷史有擴展閱讀:

民國時期的中國歷史:

民國時期,中國社會始終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狀態。中國社會這種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沉淪」與「進步」共生的發展態勢。

1911年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君主專制王朝,但並沒有結束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民國成立後的38年中,從某種程度上看,中國在「半殖民地」的泥潭裡越陷越深。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入侵後,中國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一部民國史,實在是一部中國社會的沉淪史。

然而,帝國主義的侵略並沒有能完全阻止中國社會向現代轉型的步伐。在與帝國主義抗爭的過程中,中國開始走向世界。封閉型的中國封建社會開始被打破,中國被迫開始了痛苦的現代化歷程。在中國逐漸融合於世界的過程中,封建的自然經濟開始瓦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了。

民國成立後的38年,中國資本主義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封建勢力遭到嚴重的沖擊,中國在一步步走向半封建性或半資本主義性社會。一部民國史又實在是一部封建勢力的削弱史和一部資本主義的成長史。

一方面由於帝國主義侵略的加深,中國社會在一步步沉淪;另一方面,由於資本主義的發展,特別是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奮力抗爭,中國社會在一步步轉向現代,「沉淪」與「進步」共生,是民國時期社會轉型過程中的一大特徵。

㈦ 中國的輝煌歷史有什麼

1、天宮二號

天宮二號,即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是繼天宮一號後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也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將用於進一步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進行一系列空間試驗。

天宮二號主要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包括釋放伴飛小衛星,完成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的對接。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於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09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將與神舟十一號飛船對接。2016年10月19日3時31分。

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2016年10月23日早晨7點31分,天宮二號的伴隨衛星從天宮二號上成功釋放。

2019年1月14日,天宮二號完成了伽馬射線暴瞬時輻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測,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

2、兩彈一星

「兩彈一星」指原子彈、導彈、人造衛星。「兩彈」指原子彈和導彈,「一星」指人造衛星。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是極不尋常的時期,當時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50年代中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

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高瞻遠矚,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

以身許國,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他們和參與「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廣大幹部、工人、解放軍指戰員一起。

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突破了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3、神光二號

神光二號是我國2002年成功研製的大型激光裝置,目前建在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由成百台光學設備集成在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空間內。

可十億分之一秒的超短瞬間內可發射出相當於全球電網電力總和數倍的強大功率,從而釋放出極端壓力和高溫。

「神光二號」可用作科學實驗,釋放的巨大能量在實驗中產生的極端物理條件,對基礎科學研究、高技術應用和確保國家安全的新技術的推出,均有重大意義。

「神光」的未來前景誘人。據專家介紹,核聚變是未來清潔能源的希望所在,估計到本世紀中葉,科學家可利用激光聚變技術。

把海水中豐富的同位素氘、氚轉化為巨大的、取之不盡的能源。「神光二號」的建成,為我國科學家從海水中獲得能源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4、神舟八號飛船

神舟八號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架飛船,飛船為三艙結構,由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組成。神舟八號為改進型飛船,全長9米,最大直徑2.8米,起飛質量8082公斤。

神舟八號飛船進行了較大的技術改進,它發射升空後,與天宮一號對接,成為一個小型空間站。於2011年11月1日5時58分10秒由改進型「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順利發射升空。

升空後2天,「神八」與此前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了空間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12天後,神舟八號飛船脫離天宮一號並再次與之進行交會對接試驗。

這標志著我國已經成功突破了空間交會對接及組合體運行等一系列關鍵技術。2011年11月16日18時30分,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分離,返回艙於2011年11月17日19時許返回地面。

5、神舟九號飛船

神舟九號飛船是中國航天計劃中的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神九是中國第一個宇宙實驗室項目921-2計劃的組成部分。

天宮與神九載人交會對接將為中國航天史上掀開極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國計劃2020年中國將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園,獨立自主的中國空間站屆時可能成為世界上唯一的空間站。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21秒,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11時左右轉入自主控制飛行,14時左右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

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並於2012年6月29日10點03分安全返回。神舟九號飛船於2012年6月16日發射,這也是載人航天飛船首次在夏季發射。

㈧ 中國有什麼歷史故事

中國是有五千年歷史的大國,所以有很多歷史故事,我就在這里說一個歷史故事。

盤庚遷都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後三百年當中,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這是因為王族內部經常爭奪王位,發生內亂;再加上黃河下游常常鬧水災。有一次發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從商湯開始傳了二十個王,王位傳到盤庚手裡。盤庚是個能乾的君主。他為了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決心再一次遷都。

可是,大多數貴族貪圖安逸,都不願意搬遷。一部分有勢力的貴族還煽動平民起來反對,鬧得很厲害。

盤庚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並沒有動搖遷都的決心。他把反對遷都的貴族找來,耐心地勸說他們:「我要你們搬遷,是為了想安定我們的國家。你們不但不諒解我的苦心,反而發生無謂的驚慌。你們想要改變我的主意,這是辦不到的。」

由於盤庚堅持遷都的主張,挫敗了反對勢力,終於帶著平民和奴隸,渡過黃河,搬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在那裡整頓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現了復興的局面,以後二百多年,一直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稱作殷商,或者殷朝。

從那時候起,經過三千多年的漫長日子,商朝的國都早就變為廢墟了。到了近代,人們在安陽小屯村一帶發掘出大量古代的遺物,證明那裡曾經是商朝國都的遺址,就叫它是「殷墟」。

從殷墟發掘出來的遺物中,有龜甲(就是龜殼)和獸骨十多萬片,在這些龜甲和獸骨上面都刻著很難認的文字。經過考古學家的研究,才把這些文字弄清楚。原來商朝的統治階級是十分迷信鬼神的。他們在祭祀、打獵、出征的時候,都要用龜甲和獸骨來占卜一下,是吉利或是不吉利。占卜之後,就把當時發生的情況和占卜的結果用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這種文字和現在的文字有很大的不同,後來就把它叫做「甲骨文」。現在我們使用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演變過來的。

在殷墟發掘的遺物中,還發現大量的青銅器皿、兵器,種類很多,製作很精巧。有一個叫做「司母戊」的大方鼎,重量有八百七十五公斤,高一百三十多厘米,大鼎上還刻著富麗堂皇的花紋。這樣大的青銅器,說明在殷商時期,冶銅的技術和藝術水平都是很高的。但是也可以想像得出,像這樣巨大的精美的大鼎,不知道滲透著多少奴隸的血汗哩!

考古工作者還在殷墟發掘了殷商奴隸主的墓穴。在安陽武官村一座商王大墓中,除了大量的珍珠寶玉等奢侈的陪葬品之外,還有許多奴隸被活活殺死殉葬。在大墓旁邊的墓道里,一面堆著許多無頭屍骨,一面排列著許多頭顱。據甲骨片上的文字記載,他們祭祀祖先,也大批屠殺奴隸做供品,最多的竟達到二千六百多個。這是當年奴隸主殘酷迫害奴隸的罪證。

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我們對殷商時期的社會情況有了比較確鑿的考證。所以說,我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最後我推薦你去看《中國歷史故事》。中國歷史故事》,是由汪小川所著,講述中國歷史故事的書籍。裡面有春秋故事、戰國故事、晉和南北朝故事、五代十國故事、宋與遼、夏、金、蒙故事、附錄:九篇歷史小故事

㈨ 中國有什麼歷史故事

秦楚丹陽、蘭田之戰
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秦軍於丹陽(今陝西、河南間丹江以北地區)、藍田(今陝西藍田西,一說今湖北鍾祥西北)擊敗楚軍的作戰。
秦敗魏、韓、趙三國後,形成以秦與魏、韓為一方,齊與楚為另一方的兩大集團對立局面。秦欲攻齊,派張儀去楚,許諾割地600里要楚與齊絕交,以破壞齊楚聯盟。楚懷王遂與齊斷交,派使者往秦索地。張儀背約,只許6里地。楚懷王大怒,派大將軍屈丐率軍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長魏章及樗里疾、甘茂率軍迎戰,韓國也派兵相助。兩軍戰於丹陽,秦施計離間楚將關系,使其互不配合,大敗楚軍,俘屈丐及裨將逢侯丑等70餘將領,斬首8萬人。隨後,秦又遣軍攻取楚地漢中(今陝西漢中)600里地,置漢中郡。楚懷王不甘心失敗,盡發國內兵再度攻秦。秦軍於藍田擊敗楚軍。韓、魏配合秦軍乘楚國內空虛,攻佔楚地鄧(今湖北襄樊北)。楚懷王被迫撤軍,割兩城向秦求和。
點評:此戰,秦國重創楚軍主力,擴大了勢力范圍,消除了楚對秦的直接威脅。

馬陵之戰
周顯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齊國田忌、孫臏率軍在馬陵(今山東莘縣境,還有它說)聚殲魏軍的一次著名伏擊戰。 二十七年,魏惠王(即子罃)剛於逢澤(今河南開封南)會盟,以韓不赴會

周顯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齊國田忌、孫臏率軍在馬陵(今山東莘縣境,還有它說)聚殲魏軍的一次著名伏擊戰。
二十七年,魏惠王(即子罃)剛於逢澤(今河南開封南)會盟,以韓不赴會為由,出兵攻韓,戰於梁、赫(,韓師大敗。韓遂向齊求救。齊相鄒忌主張不救。田忌認為,不救則韓將附魏,使魏益強,對齊不利,主張速救。孫臏認為,在韓、魏兩軍尚未疲憊之際出兵馳援,是代韓與魏作戰建議採用「深結韓之親,而晚承魏之弊」(《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的策略。首先向韓表示必定出兵相救,促使其力戰抗魏;俟韓瀕臨危亡而魏亦遭到一定削弱時,再出師援救。齊威王採納孫臏建議,直到韓軍五戰皆敗,情勢危急,魏軍也十分疲憊時,才於次年以田忌為主將,田嬰、田盼為副將,孫臏為軍師,發兵救韓。齊軍仍實行「圍魏救趙」的戰法,直撲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誘使魏軍回救,以解韓圍。魏惠王果然將攻韓之軍撤回,並以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軍,率兵l0萬,東出外黃(今河南蘭考東南),迎戰齊軍。龐涓恥於桂陵之戰之敗,又自恃兵強馬壯,急於與入境齊軍決戰。面對氣勢洶洶的魏軍,針對龐涓驕傲輕敵,急於求戰的心理,田忌用孫臏計,採取避戰示弱,退軍減灶,誘敵追擊, 設伏殲之的方針。齊軍主動後撤,逐日減少營地軍灶數目,3天內從10萬灶減到5萬灶,再減到3萬灶,製造大量逃亡的假象,引誘魏軍冒進追擊。齊軍退至馬棱,利用道狹樹密,旁多阻隘的有利地形,砍倒樹叢,堵塞通路,並以萬名弓弩手夾道埋伏,等待魏軍。龐涓果然中計,放棄步兵,留下輜重,親率輕車銳騎兼程追擊齊軍。至馬陵道時,正值傍晚,兩旁萬弩齊發。魏軍不及防備,亂作一團,頓時潰散,龐涓憤愧自刎。齊軍乘勝追擊,全殲魏軍,俘太子申。
點評:此戰,龐涓狂驕輕敵,孤軍冒進,中伏被殲。孫臏在戰略上能正確地選擇作戰時間、空間,俟雙方削弱後再出兵擊魏;攻其必救,調動敵軍在預期的有利戰場進行決戰。在戰術上因勢利導,製造假象,使敵產生錯誤判斷而自動就範,完全掌握了戰爭主動權。這為歷代兵家留下了設伏殲敵的成功範例,在中國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鴻門宴(前206年)
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隊,劉邦兵力雖不及項羽,但劉邦先破咸陽,項羽勃然大怒,派英布擊函谷關,項羽入咸陽後,到達戲西,而劉邦則在霸上駐軍。劉邦的左司馬曹無

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隊,劉邦兵力雖不及項羽,但劉邦先破咸陽,項羽勃然大怒,派英布擊函谷關,項羽入咸陽後,到達戲西,而劉邦則在霸上駐軍。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面前說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後更加憤怒,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擊敗劉邦的軍隊。一場惡戰在即。劉邦從項羽的季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後,驚訝無比,劉邦兩手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上一杯酒,祝項伯身體健康長壽,並約為親家,劉邦的感情拉攏,說服了項伯,項伯答應為之在項羽面前說情,並讓劉邦次日前來謝項羽。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餚,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庄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撥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只好問來者為何人,當得知為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項羽命賜豬腿後,又問能再飲酒嗎,樊噲說,臣死且不避,一杯酒還有什麼值得推辭的。樊噲還乘機說了一通劉邦的好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乘機一走了之。劉邦部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脫,說劉邦不勝飲 酒,無法前來道別,現向大王獻上白壁一雙,並向大將軍(范增)獻上玉斗一雙,請收下。不知深淺的項羽收下了白壁,氣得范增卻撥劍將玉斗撞碎。

閱讀全文

與什麼的歷史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