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悠久歷史有哪些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東西很多都有悠久的歷史.
吃飯用的碗實際上是瓷器製品,雖然不是藝術品,但其的使用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了.
筷子更是從漢,甚至更早就進入了我們的生活.等等很多生活用品都具有悠久的歷史.
我們民族5000年的歷史不僅在書本中,更滲入到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貳』 形容歷史悠久,經歷的時間很長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歷史悠久,經歷的時間很長的成語有:
萬古千秋、千秋萬代、源遠流長、滄海桑田、亘古通今
『叄』 形容歷史悠久的詞語是什麼
古往今來、源遠流長、千秋萬代、萬古千秋、年湮代遠
『肆』 祖國燦爛文化及悠久的歷史有哪些
祖國燦爛文化及悠久的歷史如下:
1、造紙術。西漢先後出現絮紙和麻纖維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
2、印刷術。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詩,現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國印製的《金剛經》卷子。
3、指南針。戰國時期發現磁石指南特性,發明「司南」。北宋已會使用磁針指南,後來把磁針裝在羅盤上,製成指南針用於航海。
4、火葯。唐朝時《真元妙道要略》一書最早提到了火葯,唐末火葯開始用於軍事。北宋時火葯已廣泛在軍事上使用,東京設立「廣備攻城作」。
5、隋朝天文學家劉焯編制的《皇極歷》,創立了計算日月運行的新方法,是當時最先進的歷法。
『伍』 悠久的歷史哪些
以下是本人(語文課代表)積累的所有基礎性的中國古代史的資料,望採納!
一、我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雲南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北京人生活的時間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隸制王朝
1、約公元前21世紀,禹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這表明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通過推舉選出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叫禪讓制)。
2、約公元前16世紀,湯滅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時盤庚遷都至殷並使統治穩定下來。
3、商朝製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青銅器。(記熟書P12的司母戊鼎圖)湖南寧鄉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銅器中的精品。
4、約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發兵滅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實行分封制,春秋時期,分封制開始瓦解。戰國時期,分封制逐漸被郡縣製取代。秦時實行中央集權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治機構。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機構:中央實行一省制: 元朝廢除三省,設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設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構,同時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地方實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三、春秋戰國
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時期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1、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開始到公元前476年結束。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是齊國的齊桓公,他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使國家日益強大。最後一個霸主是越王勾踐。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戰國時期的主要諸侯國有齊、楚、秦、燕、趙、魏、韓,史稱「戰國七雄」(各主要諸侯國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東齊、上中下是趙魏韓)。趙、魏、韓是由春秋時期的晉國分裂而來的。
4、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實行商鞅變法,戰國時,地處最西邊的諸侯是秦國。
5、我國最早的音樂教育制度形成於西周。最早出現鐵農具的時期是春秋時期
6、戰國時,秦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變成「水汗從人,不知飢饉」,有「天府之國」美稱。
7、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漢字源於甲骨文,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稱鍾鼎文。雕塑藝術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已發展到很高水平。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商朝。
8、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經》里;莊子是戰國時道家學派的繼承人物。
9、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詩經》,編訂了《春秋》,其言行記載在《論語》中;戰國時期的孟子是孔子學說的繼承人物,他們主張實行「仁政」,認為「民為貴,君為輕」,反對連年不斷的兼並戰爭。
10、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墨子,他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權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現實需要進行改革,以法治國。
12、孫武是春秋晚期齊國傑出的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一書;戰國時傑出的軍事家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13、戰國時期,許多思想家對社會變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四、秦漢時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滅亡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割據局面。(書P44秦始皇像)。
2、秦朝規定全國規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圓形方孔錢。秦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寧。
3、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在大澤鄉爆發,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
4、公元前202年,劉邦(漢高祖)建立西漢,定都長安。
5、西漢初年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文帝與景帝兩代,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重視發展農業,輕徭薄賦,減輕刑罰,提倡節儉,社會比較安定,經濟發展迅速,出現文景之治的局面。休養生息的政策實行,促進了西漢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6、漢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促成大一統局面的出現。
7、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著名學者是西漢時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建立東漢,定都於洛陽。劉秀在位時,政局漸趨穩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國力日益強盛,史稱為「光武中興」。
9、西漢時的播種工具是耬車;東漢時出現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車;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內冶鐵,比歐洲早1000多年。
『陸』 形容"歷史悠久"的成語有哪些
1.源遠流長:yuán yuǎn liú cháng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a.出處:
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誌銘》:「夫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
2.萬古千秋 : wàn gǔ qiān qiū 形容延續的時間極久。
a.出處:
唐·周朴《望中懷古》:「齊心樓上望浮雲,萬古千秋空姓名。」
3.長年累月 :cháng nián lěi yuè 長年:整年;累月:很多個月。形容經過了很多年月。
a.出處:
高纓《雲崖初暖》:「她連一眼也不看那長年累月死屍般坐在火塘邊的阿侯蛤嫫。」
4.飽經滄桑 :bǎo jīng cāng sāng 飽:充分。滄桑:滄海變桑田的簡縮。泛指世事的變化。經歷過多次的世事變化,生活經歷極為豐富。
a.出處:
王蒙《輪下》:「而你是一個四十六歲的男人,飽經滄桑,眼角皺紋細密如網。」
5.古往今來 :gǔ wǎng jīn lái 指從古到今
a.出處:
晉·潘岳《西征賦》:「古往今來,邈矣悠哉。」
『柒』 形容歷史悠久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1.古往今來----指從古到今.
2.萬古千秋----形容延續的時間極久.
3.萬年無疆----形容年代久遠.同「萬世無疆」.
4.千秋萬代----一千年,一萬代.指世世代代,時間久長.
5.千秋萬歲----千年萬年.形容歲月長久.
6.古今中外----指從古代到現代,從國內到國外.泛指時間久遠,空間廣闊.
7.青山不老----比喻永存.也比喻時間久長.
8.久而久之----經過了相當長的時間.
9.整年累月----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時間長久.
10.常年累月----長年累月,形容經過的時間很長.
『捌』 形容歷史悠久的成語有哪些
【天地長久】:形容時間悠久。也形容永遠不變(多指愛情)。同「天長地久」。
【天長地久】:跟天和地存在的時間那樣長。形容時間悠久。也形容永遠不變(多指愛情)。
【天長地遠】:跟天和地存在的時間那樣長。形容時間悠久。
【無始無邊】:沒有開始,沒有邊際。形容極其悠久廣大。
【源廣流長】:源:源頭;流:流程。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源深流長】:源:河流的源頭;流:流程。源頭很深,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玖』 中國都有哪些悠久的歷史文化
我國是人類歷史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我們的祖先從遠古時代就在中華大地上休養生息。考古研究表明,早在17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我國的史前文化就已形成了華北和華南兩大文化譜系,其中包括著名的元謀文化、藍田文化、許家窯文化、丁村文化等。到距今9000~4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中國形成了旱地農業、稻作農業和狩獵採集三個史前文化區。其中距今7000~4600年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長江流域的馬家窯文化等,已經顯示出此時期農業已有了相當的進步和發展,定居村落已四處可見。考古工作者在河北武安磁山新石器時代的一個遺址中,發現了300多個長方形儲糧窟穴,估計儲糧能達10萬千克以上。距今4600年的黃河下游文化,不僅出現了銅器和發達的制陶業,而且出現了卜骨和巫師,即出現了宗教和國事活動,說明當時中華民族即將跨入文明時代。文字的出現,是人類文明開始的重要標志。在我國,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出現了甲骨文。周代形成了以禮、樂為中心的政教系統,並達到鼎盛時期。至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以儒、墨、道、法為代表的諸子百家爭鳴、學術空前繁榮的嶄新局面,把我國文化推到了高峰,並使其一直延續發展經秦、漢至明、清。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在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背景下,形成了風格各異、內容豐富的歷史文化,留下了許多不同時代的文物古跡,具有很高的史學和美學價值,成為人文景觀旅遊資源的重要內容。
『拾』 描寫歷史悠久的成語有哪些
【中文名稱】源遠流長
【拼音】yuán yuǎn liú cháng
【釋義】河流的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出處】1、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誌銘》:"夫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
【中文名稱】源遠流長
【拼音】yuán yuǎn liú cháng
【釋義】河流的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出處】1、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誌銘》:"夫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
2、《明史·徐貞羽傳》:"盧溝發源於桑乾;滹沱發源於泰戲;源遠流長。
3、清方苞《書刪定後》:"豈氣數使然邪,抑浸潤於先王之教澤者源遠流長有不可強也?"
4、秦牧《一個黑人戰士的豪邁聲音》[2] :剝削階級的幸福觀,是源遠流長,影響仍然是相當深廣的。
【近義詞】源源不絕、源源不斷、源源而來、積厚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