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這個歷史永遠不會完結。 這句話出自哪裡
不知道你是不是指這樣一段話: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這個歷史永遠不會完結。在有階級存在的社會內,階級斗爭不會完結。在無階級存在的社會內,新與舊、正確與錯誤之間的斗爭永遠不會完結。在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范圍內,人類總是不斷發展的,自然界也總是不斷發展的,永遠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因此,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其所以是錯誤,因為這些論點,不符合大約一百萬年以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事實,也不符合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體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種自然科學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歷史事實。
這段話,是毛主席在審閱周恩來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時加進去的。不是《毛-澤-東選集》中的文本。
你可查閱《人民日報》1964年12月31日刊登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周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找到原文。
Ⅱ 人類的歷史就是戰爭的歷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
這是因為人類的歷史中,大部分的年代都是充斥著戰爭的年代。按照威爾·杜蘭特在《歷史的教訓》中的說法,人類的歷史,在有記載的3400多年中,只有268年沒有發生過戰爭,因此人類的發展是與戰爭密不可分的。
這種觀點還認為國家是缺少個人的自我約束。當然這種我個人還是持有保留意見的,就像個人有道德和法律的約束,現代國家也存在國際條約的約束,只是這種約束對每個國家適用的力度不同,但相對於之前人類歷史中毫無約束的國際關系,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至少不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去對比自己弱小的國家發動進攻,除了國際條約的約束還有各種實際的情況制約著和平。
Ⅲ 怎麼理解人類的歷史就是生產發展的歷史
應該說: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的歷史就是生產發展的歷史。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講,馬克思曾經說過,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一部階級斗爭史。
毛主席曾經講過人類社會的三大主要實踐活動:即階級斗爭、生產斗爭、科學實驗。
往下我就不用細講了,從階級斗爭的角度講,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一部階級斗爭史;從生產斗爭的角度講,人類社會的歷史又是一部生產斗爭史;從科學實驗的角度講,人類社會的歷史還是一部科學實驗史。
歷史就是人類各種實踐活動的記錄,那麼,生產斗爭是人類三大實踐活動之一,所以,在講到生產發展史時,就可以說: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一部生產發展的歷史。
供參考。
Ⅳ 人類的歷史就是社會發展的歷史,這句話對還是錯
對的。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社會活動,各種社會活動的總和就是人類的歷史。
Ⅳ 人類歷史歸根結底是什麼
人類歷史歸根結底是生產的歷史,是生產者的歷史。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發展變化決定整個社會歷史的發展變化和社會形態更替。在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中,生產力是最活躍、最能動的因素,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而生產關系則是相對穩定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原有的生產關系便由生產力發展的形式變成生產力發展的桎梏,由適合生產力的發展變成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人類歷史的發展:
只有變革生產關系,才能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隨著生產關系(即經濟基礎)的變革,全部的、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會或遲或早地發展變革,從而引起社會形態的更替。總之,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物質資料生產的歷史,是勞動發展史。馬克思正是從勞動發展史中找到了理解人類社會發展史的「鑰匙」。
Ⅵ 人類社會的歷史為什麼歸根到底就是勞動發展的歷史
人類的發展史就是探索大自然,以自己的意志改造大自然的歷史.在探索中人類的生存技能得到了提高,而在改造中,人類學會了實用工具,學會了配合,所以人類能夠超過其他的動物成為自然界的主宰.至於勞動,分為低級和高級,我們人類在發展中學會了分工學會了細化工序,自然勞動生產力得到了提高.
Ⅶ 人類歷史和世界歷史是什麼區別
1、人類歷史是人類產生和發展的歷史。人類歷史可分為史前史和文明史。
2、世界歷史是歷史學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內容為對人類歷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發展為全世界成一密切聯系整體的過程進行系統探討和闡述。世界歷史學科的主要任務是以世界全局的觀點,綜合考察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歷史,運用相關學科如文化人類學、考古學的成果,研究和闡明人類歷史的演變,揭示演變的規律和趨向。
Ⅷ 歷史,歷史是什麼
歷史,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文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
其含義有三: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2.沿革,來歷;3.過去的事實。
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一般來說,通常所說的歷史是指人類社會史。歷史,就是指過去發生的事情,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情。文學與歷史是分不開的,文學以自己的方式參與歷史建構和傳承,這不僅適用於歷史題材創作,而且也適用於一切文學作品和文學研究。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文學不能「虛無」歷史。
Ⅸ 為什麼說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生產方式的發展史
1、勞動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是人對自然界的積極改造,勞動就是人的生產方式,勞動的發展史也就是人類生產方式的發展史, 這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所以理解人類社會的 「鑰匙」是勞動發展史.物質生產實踐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產勞動創造了人類社會.勞動在 人類社會的產生和形成中起了決定作用.
2、勞動是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①勞動創造了生產工具.②勞動推動了語言的產生,促進了人類意識的產生和發展.③在勞動中創立和發展了人和人的社會關系.
3、生產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勞動提供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所必 需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為一切實踐活動提供物質工具和手段.它把人類社會 和自然界區別開來,又聯系起來,成為人類社會和自然界對立統一關系的實踐基礎.
4、生產勞動是人類全部社會關系的物質根源.在勞動過程中必然結成人們之間的生 產關系,勞動狀況不同,人們的社會關系也不同.勞動發展決定著最基本的社會關系即生產關系的發展, 而生產關系又是其他一切社會關系的基礎.
5、社會的一切現象,歸根到底都受勞動發展程度的制約. 生產勞動孕育著社會有機體未來發展的一切萌芽.勞動的發展導致了私有制的產 生和勞動的異化, 勞動的高度發展又必然最終導致私有制的消滅和異化勞動的揚 棄,實現勞動的解放,即人類的解放.因此,恩格斯說:勞動發展史是理解全部社會發展史的「鑰匙」 .
6、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1)作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統一的生產方式,既是社會和自然互相聯系,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紐帶,又是整個社會有機體的「骨骼」 ,其他一切社會活動都是建立在生產方式的基礎之上的. (2)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結構、性質和面貌.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 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同生產方式決定著不同的社會形態,整 個社會的經濟、政治、精神面貌歸根到底,都根源於生產方式. (3)生產方式決定社會歷史的變化和更替,決定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 唯物史觀關於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原理, 主要是建立在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這一基本事實的基礎之上的.
Ⅹ 人類社會的歷史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嗎
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
近代德國哲學在黑格爾的體系中達到了頂峰,這個體系中,黑格爾第一次把整個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一個過程,即把它描寫為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轉變和發展中,並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系。從這個觀點看來,人類的歷史已經不再是被這時哲學理性的法庭所唾棄的暴力行為,而是人類本身的發展過程,而思維的任務則在於通過一切迂迴曲折的道路去探索這一過程的依次發展的階段,並且透過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這一過程的內在規律性。
但是黑格爾是唯心主義者,就是說,在他看來,他頭腦中的思想不是現實的事物和過程的多少抽象的反映,相反地,在他看來,事物及其發展只是在世界出現以前已經在某個地方存在著的「觀念」的現實化的反映。這樣,一切都被弄得頭足倒置了,世界的現實聯系完全被顛倒了。
黑格爾的體系還包含著不可救葯的內在矛盾:一方面,它以歷史的觀點作為基本前提,即把人類的歷史看做一個發展過程,這個過程按其本性來說是不能通過發現所謂絕對真理來達到其智慧的頂峰的;但是另一方面,它又硬說自己是這個絕對真理的全部內容。
了解了黑格爾體系的唯心主義,就必然導致唯物主義歷史觀,它把歷史看做人類的發展過程,而它的任務就在於發現這個過程的運動規律。其時,一些在歷史觀上引起決定性轉變的歷史事實已經早就發生了。1831年在里昂發生了第一次工人起義;在1838——1842年,第一次全國性的工人運動,即英國的憲章運動,達到了自己的最高點。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間的階級斗爭一方面隨著大工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隨著資產階級新近取得的政治統治的發展,在歐洲最發達的國家的歷史中升到了首要地位。事實日益令人信服地證明,資產階級經濟學關於資本和勞動的利益一致、關於自由競爭必將帶來普遍協調和全民幸福的學說完全是撒謊。
新的事實迫使人們對以往的全部歷史作一番新的研究,結果發現:以往的有文字記載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這些互相鬥爭的社會階級在任何時候都是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的產物,一句話,都是自己時代的經濟關系的產物;因而每一時代的社會經濟結構形成現實的基礎,每一個歷史時期由法律設施和政治設施以及宗教的、哲學的和其他的觀點所構成的全部上層建築,歸根到底都是應由這個基礎來說明的。這樣一來,唯心主義 從它的最後的避難所中,從歷史觀中被驅逐出來了,唯物主義歷史觀被提出來了,用人們的存在說明他們的意識而不是象以往那樣用人們的意識說明他們的存在這樣一條道路已經找到了。
以往的非唯物主義歷史觀固然批判過現存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所產生的惡果,但是不能說明這個生產方式,因而也就不能對付這個生產方式;它只能簡單地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當做壞東西拋棄掉。而問題則在於:一方面說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聯系和它對一定歷史時期的必然性,從而說明它滅亡的必然性,另一方面揭露這種生產方式內部的一直還隱蔽著的性質,這就是剩餘價值的發現。已經證明,無償勞動的佔有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通過這種生產方式對工人進行剝削的基本形式;即使資本家按照勞動力作為商品在商品市場上所具有的全部價值來購買他的工人的勞動力,他從這勞動力那裡榨取的價值仍然比他為這勞動力付出的多;這種剩餘價值歸根到底構成了有產階級手中日益增加的資本量所由積累而成的價值總量。這樣就說明了資本主義生產和資本生產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