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歷史為什麼學不好

歷史為什麼學不好

發布時間:2022-05-08 14:54:49

❶ 為什麼總學不好歷史

歷史備考復習是決定成績優劣的關鍵時期,也是許多同學感到不知所措、疲於應付的階段。或者被動地聽 課做題,或者「跟著感覺走」,翻課本、練模擬,從而造成自我感覺良好、高考成績不佳的結果。復習是一個 艱苦的再認識過程,也是一個艱難的再提高過程,要想在復習中出效率、見收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高精度鞏固知識點
1.精讀課文。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復閱讀,思考詞與詞間、句與句間、段與段間的前後關系,弄清每 一個知識點,做到完整地回憶課本。如世界現代史「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一目就要弄清四個 知識點:一是經濟危機出現的原因;二是經濟危機的出現;三是這次經濟危機的特點;四是這次經濟危機產生 的影響。這四個知識點又是相互聯系的,共同構成了關於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完整知識體系 。
2.把握內涵。在弄清知識點的基礎上還須向細處分析,進一步把握每一個知識點的全部內涵。如上述第一 個知識點就包含以下三個要點:①資本家攫取高額利潤,廣大勞動人民卻日益相對貧困,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 能力的增長;②分期付款和銀行信貸刺激了市場的虛假繁榮,生產和銷售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③人們醉心於 股票等投機活動,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
二、高準度理解歷史概念
1.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弄清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作出准確定義的前提。如1997年高考試題第7 題 「康有為向光緒帝呈遞的《應詔統籌全局折》實際上是維新派的施政綱領,因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體的變 法建議 B.主張實行君主立憲的理論 C.系統論證了維新變法的理論 D.明確指出變法是救亡圖存的唯一出路 。」此題如果能正確理解「施政綱領」的內涵,即變法的具體實施方案,便可輕易選A。 又如第8題「『門戶開 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國侵略中國新階段的標志。 這主要是因為該政策:A.得到了列強的認可 B.可使美國在 華獲得的權益居列強之首 C.表明美國承認列強的在華特權 D.有利於美國加快侵華步驟」。該題主要考查門 戶開放的外延,即影響,為「有利於美國加快侵華步驟」。
2.完整歸納概念內容。例如1997年高考第14題「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時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 共同點是:①體現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②消滅封建剝削制度③維護農民利益④促進社會經濟發展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此題已對歷史概念的內容進行了部分歸納,要求選出符合項。選的過 程,實際上就是對歷史概念所含內容的歸納過程。經過歸納比較,顯然②不是共同點,應選沒有②的選項。
3.區別概念的異同。在復習中應把同類或相似、相近的概念進行對比,區分其異同點,從而提高對概念的 准確把握。如1996年上海高考試題第26題「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和美國推行羅斯福新政的相似之點是①面臨極 為困難的經濟形勢②國家頒布政策法令強制干預經濟③最主要的內容是調整和復興工業④通過發展商品生產來 恢復農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運用概念分析問題。僅做到對概念的理解還不夠,能運用對歷史概念的准確理解來分析歷史現象才是復 習中的理想境界。如運用「分封制」的概念來分析周朝分封、秦不分封而實行郡縣制、漢初分封等歷史現象的 原因和結果。運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概念來分析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等。
三、高密度串連知識網路
知識網路是知識內在的點、線、面交織而成的有機整體。在復習中,必須抓住教材中各知識點的聯系,把 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知識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形成科學的知識網路。
1.抓點。如士族制度問題,可抓住四個點:①魏晉時期,在地主階級中形成士族制度;②東晉南朝時期, 士族勢力發展;③南朝末年,士族勢力漸衰;④唐朝末年,在農民起義打擊下,士族被進一步摧垮。這樣,對 士族問題就有了完整而明確的認識。
2.串線。「線」是有內在聯系的歷史事件構成的知識線索。如秦朝的皇帝、三公、郡縣,兩漢王國問題的 解決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杯酒釋兵權」和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的廢丞相、 八股取士、軍機處和文字獄,這些都是「點」,由這些點構成了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建立、鞏固、加強的發展史 。
3.鋪面。「面」是歷史某一時期或階段的全部內容構成的知識整體。
總之,只有系統地把握歷史知識結構,才能比較輕松地掌握一個時期或階段的整體內容,進而捕捉歷史的 階段性特徵,解題時才能撒得開、收得攏。
四、全方位分析歷史現象
教材是按照時間順序對歷史進行敘述的,是一個平面系統。但高考命題則往往抽取歷史線索,挖掘知識聯 系,古今中外、縱橫交錯形成立體系統。因此,備考復習不僅要點線面結合形成知識網路,而且要在此基礎上 拓寬、挖深、抬高,全方位分析歷史現象,形成立體知識體系。
1.相對完整的敘述+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如1996年高考第48題「簡要說明18世紀—19世紀中葉法國社 會經濟和階級關系的主要變化,並根據這種變化分析1789年革命與1848年二月革命的主要不同之處。」此題要 求對法國18世紀—19世紀中葉的歷史進行相對完整的敘述,其中又含有對革命原因、革命任務、革命對象和革 命主體等方面的深層次分析。再如第47題「概括指出並結合史實簡要說明唐朝文化燦爛輝煌的原因,唐文化的 特點和歷史地位。」此題同樣要求學生從原因、特點和歷史地位等不同的角度進行概括和歸納。從表面上看史 實明確易見,但對分析能力的要求卻比較高。
2.宏觀分析+微觀考查。例如1997年高考第48題「概括指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中協約國列強的相互關 系並舉例說明。試分析這一體系為什麼不能長久維護世界和平。這一體系是如何被打破的?」此題主要考查對 歷史現象的宏觀分析能力,要求學生從宏觀和整體的高度去認識協約國列強間的相互關系,同時也要求對協約 國列強進行具體分析,也含有微觀分析的成份。
3.顯性聯系+隱性聯系。「顯性聯系」是教材中歷史知識間較明顯的聯系,而「隱性聯系」則隱藏於知識 之間。換言之,就是所謂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而隱性問題是對顯性問題的深化、概括、比較和系統化,顯 性問題只有通過隱性問題才能提高其自身的價值。如1996年上海高考第46題「英國、法國、俄國和美國在資產 階級革命和改革中各用什麼方式來解決土地問題的?各國土地問題的解決對其資本主義發展有何作用?」在這個問題中,命題者就抓住了它們的隱性聯系,即革命和改革中的土地問題,經過發掘,能力考查的層次就明顯提高了。

❷ 怎麼才能學好歷史為什麼總學不會

歷史學習方法: 第一部分:學會學習 隨著人類向信息社會的邁進,教育面臨著重大變革,學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一個全新的學習時代就要到來。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斯認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再三強調,一定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同一個問題——學會學習。這是時代對青年學生提出的新要求。那麼,怎樣學會學習呢? 首先,同學們一定要樹立自己是學習的主體的學習觀念。 一個不容否認的常識是,學習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在學。因此,作為學生,一定要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不要一味依賴教師,而應該在教師的「教」中主動構建自己的「學」,取人所常,為己所用。 其次,同學們應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養成了好的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象出於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古往今來的大量事實也表明,一個人成功與否主要不是因為他的智力,而是取決於他是否具備良好的習慣。因此,我們必須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學校的學習中,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包括預習習慣、上課習慣、復習習慣等基本環節。 預習是首要環節。預習的目的在於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個總體了解,以便上課時有目的地聽講,集中精力解決好新課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學習新課前必須預習。預習時要認真仔細地閱讀新課內容,對照注釋或例題,參考課後練習題。預習時要讀懂詞句,聯系有關知識,了解課文內容及重點難點,劃出生字新詞或概念。預習時要邊讀邊記,把疑難問題注在書上或筆記本里,為上課作好准備。課前預習中如果發現有與新知識相關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舊知識時,應先回頭來重溫舊課,並弄懂舊知識。良好的預習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的,需要堅持每天預習。在預習的時候,應做到看、做、思結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預習僅當作任務完成,而要將它作為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來看待。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邊看書,邊用筆在書上進行「圈、點、勾、畫、批」。圈點的過程,就是提煉重點的過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上課的時候,課前准備好需用的課本、筆記本、作業本、工具書及學慣用具等。上課時要認真專注地聽老師講解和同學發言,要積極思考,課堂上回答問題和討論問題,都要積極踴躍,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要記課堂筆記,記學習要點,要記得正確、完整。把自己自學的心得和老師對新教材的闡述加以對照比較,加深或更正自己的認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若有疑問,可以及時提出或課後探討。 課後要進行及時的復習。復習分為三種:平時復習、階段復習和總復習。不同的復習有不同的目的與要求。 平時復習,其目的主要是鞏固課堂所學的新知識,因此平時復習必須做到及時,整理、修改、補充課堂筆記,深化和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記憶。對重要的知識,要經常復習,牢固掌握。 階段復習的主要目的是使知識條理化、結構化。對單元、章節知識的復習鞏固,復習時要進行知識歸類,把握重點,新舊聯系,融會貫通,在階段復習時注意養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復習的目的是對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所學的知識全面復習鞏固,因此復習時要對照大綱教材的要求,根據復習時間制定好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對已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梳理,查漏補缺,解決疑難,達到全面掌握。此外,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復習不僅僅是知識的復習,還應包括學習方法的回顧和總結。通過學習方法的不斷總結和完善,就可以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最後,學會學習,關鍵在於學會如何讀書。 讀書之前,大家應該對「書」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拿高中歷史教材來說,從形式上講,它大致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①目錄和大事年表。目錄是各章節知識的總綱,大事年表是簡明的大事記,這是全冊課本的總體知識框架,應從宏觀上把握。②每章開頭的「引言」。「引言」主要說明本章內容的歷史背景和本階段的時代特徵和本章內容的特點。③正文內容(大字)和閱讀內容(小字)。正文部分是課文的主體,是考試命題的依據,屬於必須掌握的內容。閱讀部分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或是對正文內容的補充,或是正文上下段內容的過渡,或是正文的展開性敘述等等,應有不同的要求。④原始資料。應聯系課文內容加以分析,可培養思維問題的能力。⑤表格、圖畫。要弄清其與正文的關系,安排這圖表的用意和作用等。⑥思考題和練習題。思考題是高層次的練習,練習題是基本的作業。⑦學術爭鳴。旨在提高思辨能力,要求大家能大膽質疑,養成求知的好習慣。 就歷史知識而言,歷史知識可以分為歷史背景、歷史經過、歷史影響等。 歷史背景又可分為動機、條件和原因。原因又分為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內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 歷史經過一般包括時間、地點、人物、政黨、團體、階層、階級、事件、現象、著作、制度等。 歷史影響包括結果、性質、功績、經驗、教訓、意義等等。 歷史知識還可分為歷史概念、歷史結論、歷史特徵、歷史線索等。其中最為基本的也是最為重要的是歷史概念。 歷史概念是以歷史理論為指導,對歷史現象進行抽象概括而成,是基本史實的拓展和深化,它反映著歷史事物、歷史現象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規律。由於歷史知識是由眾多有聯系的歷史概念所組成,因此,形成並掌握歷史概念,也就成了掌握歷史知識的關鍵。 另外,大家還要學會自學歷史課本。 一般來說,自學歷史課本應包括以下幾個程序: 一、逐段寫出小標題。知道各個自然段主要說的是什麼,並用簡明的語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全面寫出教材要點提綱。逐段找出知識點和層次結構,進行適當加工,形成提綱。 三、找出教材的內在聯系。就是要搞清歷史的發展是怎樣一環套著一環,搞清它的發展線索,形成一個系統結構。 四、總結基本觀點。通過以上步驟,總結出一些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五、找出必須記住的內容並設法記牢。什麼是重要的歷史內容,就是歷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六、對教材做出評價。這是對讀書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於讀書志。盡信書不如無書。課本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學們應該大膽質疑。

❸ 為什麼歷史就學不好,上課我都認真的聽,知識點也背了,可是我總是記不住哪個是哪個,歷史從來沒及格過

歷史就是一些事件,不能死記硬背,必須要把這些世界聯系起來,把它穿起來,記憶,這樣就好記了。

❹ 為什麼我覺得歷史那麼難學

就是不懂才要學呀!歷史的綜合性很強,它幾乎囊括了各個朝代、各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對外關系等等,知識點繁雜,不過歷史只要多讀還是會掌握很多的,所以說不要擔心學不會啦。

❺ 我的中國古代史為什麼學不好

有些東西很難說,你越是強記,越難成功。我主要有以下方法:
1。天天捧著一本書看,是個人都受不了。但是,如果是一本有趣的書呢?歷史,說實話,就是一部有趣的小說。首先培養起一種對歷史的興趣,這樣,你就會不知不覺地利用一些零碎的時間,去關注歷史。日積月累,你對於歷史,就會有感覺,歷史成績自然會上升;
2。歷史有很多東西需要背誦,這是不可逃避的。對於古代史,尤其是中國古代史,比較多而且易混淆。我們都或多或少地讀過中國古典文學。可以適當根據你印象比較深的文學作品,把中國歷史分為幾個時間段,這樣就不會混淆了。在這幾個時間段里,有一些十分重要的歷史人物(比如三國曹操等),先記下他們,再就可以比較容易記住那些歷史事件了;
3。對於那些死歷史(比如陶瓷的發展歷史,佛教,道教的起止),可以根據剛剛已經劃分好的歷史時間段去背。
歷史就是事實,不能篡改,因此背是必須的。但是,怎麼背就看我們了。
我的建議就這么多了,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謝謝

❻ 為什麼我的歷史總是學不好

學歷史可以明古今
知對錯

首先自己要喜愛歷史
喜愛歷史上的人物
可以適當的看看傳記小說
了解以前發生的事
把歷史上面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當成一個故事來看 最重要的就是培養自己的興趣 記硬背固然重要,但是還是要去了解其中的原因和影響
記得最關鍵是要培養自己的興趣
建議你可以先看看那些傳記小說
如楊家將 三國演義 隋唐英雄傳 這些就是小說瞭然後你可以再看看正史和這些有什麼不同
依次來了解區別

慢慢的我想你就會喜歡歷史了

❼ 歷史為什麼這么難學啊

歷史是一個記憶性很強的科目,大家往往會發現很難把所學的知識都一一記住,甚至記了幾遍後,隔了不久便會遺忘。其實,想要把歷史知識記住,是有規律可循的。例如,學習古代史,可分解為政治特徵、經濟特徵、民族關系、對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塊進行記憶。而對於世界史和中國近現代史則要注重理解,因為許多歷史事件是相互交織、脈脈相承的,這樣就組成了一個較龐大的記憶網路,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這就需要理解的幫助,聯系當時的歷史背景,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就較容易將此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理清楚。
對於歷史科的復習,由於個人情況不同,側重點也會有差異。我個人認為,考前應注重書本和筆記上的基礎知識,因為30題選擇題占據半壁江山,而選擇題往往是一些基礎知識。對於材料題,是需要靠平時積累的,如老師要求我們每星期三題,就算真的不想做,也應該把材料閱讀後,對照一下答案,對材料有一個大概印象,因為材料題往往會涉及到我們沒有接觸過或書本沒有詳細說明的問題,做材料題可以擴大我們的知識面。

大家都知道,歷史是一個不需要很高思維能力的科目,但注重思維的嚴謹,所以要學好歷史就不能馬馬虎虎、得過且過,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只要樹立信心,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那麼在高考考場上就無往不利了。

路就在腳下,我們一定可以走好;只要我們把握了學習的方法,我們要過就不會是有很多人害怕的獨木橋,而是上面的這座可以暢通無阻的橋。
一、 產生興趣
對歷史科有興趣,成績自然好起來。如何對歷史科產生興趣呢?
首先,歷史事件和我們們息息相關。例如:香港的一九九七問題和1842、1860及1898年的中英條約有關;今天南斯拉夫的內戰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關系密切。所以,只要留意時事並探本尋源,定能鞏固書本上的知識。
其次,明白歷史的用處。歷史可以訓練思考和分析能力,使人具備求真和講證據及邏輯的實事求是的精神。歷史對做人處世幫助很大,退可以勵志,進可以建功立業 ----英國著名首相邱吉爾是歷史學家,已故港督尤德也是專攻歷史的。因此,各位不要因為修讀文科,尤其是歷史科而感到自卑。反而要努力學好這門學科,在學業上、個人修養上和識見土、及前途上下苦功。

二、 歷史事件的要素和閱讀及記誦技巧

歷史事件的要素有四: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而事情則包括原因、經過和結果。

(1) 時間有先後,你只要把大事年表裡的重要事件多看幾遍,自然記牢了。除了重要事件要確知其發生年分(如維也納會議是1814-15年,辛亥革命是l911年),其它只須明白其大概年代,或不同事件的先後次序(如維也納會議先於凡爾賽會議),便可以了。
(2) 地點有東西南北,你只須認識各地的大概位置或相對位置便行了。最佳的方法是和地理科結合,確認各國今天的政治地圖,特別是歐洲和中日的國界.主要城市。此外,若干條約規定的領土轉變也應緊記。
(3) 人物是構成歷史事件的主角。不過,會考要求並不太高,我們祗要熟記重要的歷史人物便可以應付考試了。如自強運動的曾、左、李.恭親王、慈禧太後是必須熟記的,次要的人物如魏源、馮桂芬則略知一二,再其次的,則一律不記。不同歷史人物的生存時代和事跡也應知其大概,才不會張冠李戴。
(4) 事件由時地人三項元素構成。明白了上述的時間地點和人物,自能對重要史事了如指掌。歷史事件的相關年代要清析:先念念課題的次序;次念某課題的重要事情,如1860至1919年中國的大事包括自強運動、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瓜分運動、戊戌維新、義和團事件.晚清改革、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然後記誦某事件的其它重大情節,如自強運動分為三階段,辛亥革命分為興中會和同盟會兩個時期。至於枝節瑣事,似非會考的重點。
(5) 事件的原因和結果可分為: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其它方面。以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原因為例:政治方麵包括中英的政制不同、司法制度的差異;經濟層面有工業和農業經濟的不同、公行制度.貿易不平衡、鴉片貿易;社會因素如英國工商業家對政府決策的影響;文化方面如中國中心主義與英國自由思想的分歧,個人責任與集體負責制的沖突;特殊事件包括林則徐銷鴉片.林維喜事件。若能緊記這些重大事情,則對鴉片戰爭的背景有清析的概念了。總之,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其它等五方面的公式套在任何歷史事件中,即可事半功倍。
(6) 因果關系應建立於史實和邏輯上。因先於果,果後於因,兩者要合乎情理。從這一角度看,不應把歷史事件孤立來看,如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導致割讓阿爾薩斯、洛林,前者是因,後者是果;但此後法德關系惡化,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則割地是因,而大戰是果了。因此,假如能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舉一反三,則事件的因果關系了如指掌,而學習亦事半功倍了。
(7) 事件的經過祗須記重大事件,如義大利的統一運動略知1820.1830和1848革命,加富爾的改革和外交,馬志尼的思想及加里波的的貢獻便可以了。因近年會考並不強調背誦史實,故你只須知道最重要的史實便行了。
(8) 近年考試強調分析,也會要求考生就歷史學家對同一史事的不同觀點作出評論。初學者往往被矛盾的史論迷惑,不知信那一學說;同時對歷史解釋的客觀性產生懷疑。我的建議是:首先明白一種解釋 分析其長短處;但同時卻抱著懷疑批判的精神,把它和相反的意見比較,得出自己的結論。
(9) 和其它科目一樣,只要課前預習,把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上課留心聽講,不明之處,向老師請教;課後溫習,整理筆記,把重點記熟;多讀、多思考、多寫、多做模擬試題(在法定時間內完成);考試前重溫重點;考試時冷靜選題和作答-----能夠做到上述各點,自可獲得好成績。

❽ 為什麼我老學不好歷史呢

其實歷史屬於文科的,首先要有一種信念:我能學好。上課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是必須的,把重點都記在筆記上,要知道歷史就是故事,要你講故事還難嗎?如果講不出來那你的問題也就來了!!
當然,不要認為歷史開卷多好,我開始也是這么認為的,今年中考就是開卷,老師讓記了那麼多課外的知識點,六本書光記就用了好幾天的時間,結果考試還是沒有,試題太活了,一定要死嚼課本才會有成效。所以開卷也不好。閉卷的話只要背好,理解知識點就OK拉!

閱讀全文

與歷史為什麼學不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