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日本和美國有什麼歷史

日本和美國有什麼歷史

發布時間:2022-05-08 16:27:26

❶ 二戰後,日本如何與美國化干戈為玉帛的

其實,美日兩國在二戰後的親密關系,是兩國共同的政治選擇,對於日本而言,這種政治形態有利於日本國內經濟的復甦和發展,對於美國來說,這種狀態成功使日本歸順,發展了民主主義,帶動了美國國內經濟的發展,加強了美國對日本的軍事控制。

但是,從社會學上來說這種外交形態,只是純粹的相互利用。

戰後兩國的態度,也是日本能夠化干戈為玉帛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選擇珍珠港作為日本清算後的訪問地,在此地舉行了追悼儀式,美國對此,並沒有否認自己當時的所作所為,對於日方的這個行為也表示了認可和理解。

除此之外,兩國在二戰後形成同盟關系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說,當時國際政治環境的影響,國內經濟狀況的要求,日本大和民族傳統的精神追求。

總結:

日本和美國曾經經歷過無數次的對立和友好,在這段關系中,美國一直處於主動地位,在強大的美國面前,日本能做的只有服從。

而美國對日本所採取的各種措施,只不過出於他對蘇聯和中國的牽制。在1971年尼克松訪華之後就迅速的調整了美元兌日元,使日本陷入了經濟危機。

所以我們應該知道國家之間的政治關系,不能只用簡單的友好,或者交惡來看待,這種政治關系可是會隨著利益而變化。

❷ 誰能簡單闡述下美國和日本之間的外交史

從根本上來說,日美的關系並不好,太平洋戰爭,美國給日本以幾近毀滅性打擊,直至現在駐沖繩美軍還在欺負日本人,但戰後的重建,美國又給了日本很大的援助,使它能飛快的復甦,日本經濟發達之後,美國又聯合英法等經濟大國強制日元升值(從360/1到76/1),給日本經濟又以沉重打擊,現在還沒走出經濟危機的陰影,可以說日本是痛恨美國的。但有一點,即使這樣,日本的經濟還是離不開美國(對美出口),日本的憲法不允許日本擁有軍隊,所以日本沒有安全感,也需要美國的保護,而美國對共產主義的畏懼,需要日本這只看家狗,可以說日美是相互利用的利益關系。

❸ 關於日本與美國歷史的。。

因為戰後日本被美國軍事佔領了,日本政府實際上是美國的傀儡政府,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而美國則把日本作為對社會主義包圍圈的第二層,持續保持軍事存在。

❹ 日本與美國歷史矛盾。

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矛盾。

1、日本搶奪世界霸權,尤其把觸角伸向東南亞、南亞等地,和美國極其歐洲夥伴的利益發生沖突。美國凍結對日石油出口,導致日本戰爭機器運轉不暢。
2、日本偷襲珍珠港,拉開太平洋戰爭的序幕。導致日美兩國直接開戰,丘吉爾首相鬆了一口氣,認為美國人直接參與戰爭,日本人的滅亡就成了必然。
3、美國主導了日本的投降,並實施對日本的控制,導致了日本人對美國存在的不安全感,反美情緒日益高漲,現在美國在日本的軍事基地(普天間軍事基地)就是日美矛盾的縮影。

❺ 美國和日本的歷史何關系

二戰時日本鬼子犯下了反人類罪,美國用原子彈把日本鬼子給滅門了,然後日本鬼子就認美國人為爹了。

❻ 美國.日本分別發生了什麼推動歷史進步的重大歷史事件

南北戰爭即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內戰,參戰雙方為北方美利堅合眾國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最終以北方聯邦勝利告終。南北戰爭具有極偉大的、世界歷史性的、進步的和革命的意義。

明治維新,是指19世紀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沖擊下所進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盤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

這次改革始於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進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學習歐美技術,進行工業化浪潮,並且提倡「文明開化」、社會生活歐洲化,大力發展教育等。這次改革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逐漸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開端,是日本近代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常識歷史篇。

❼ 美國日本歷史

前殖民時代 在歐洲人來到這里之前,印第安人等北美洲的原住民生活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相傳他們的祖先在大約一萬多年前經由西伯利亞跨過白令海峽來到北美洲,並且在這里生存繁衍,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卻有著豐富的口頭文學。對於原住民的人口,歷史上的統計有很大出入,據1492年(哥倫布第一次來到北美洲)的估測,北美印第安人總數大約有八百萬到一千萬人。隨著歐洲殖民者的深入,原住民的健康和領土受到嚴重威脅。由於歐洲人帶來的各種病菌,在150年內,原住民的人口銳減了90%;他們的村落被摧毀,原本用於畜牧或種植的土地被毀掉了。 「在從前無人來到的地方,我們希望移植一個民族。」 十七世紀初,英國開始向北美殖民。最初的北美移民主要是一些失去土地的農民,生活艱苦的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在殖民地時代,伴隨著與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長期戰爭,嚴重的勞力缺乏產生了像奴隸和契約化奴役這類的非自由勞力,而英國政府的放任政策則讓特有的美利堅精神與文化得以發展出其獨特性。萬惡的黑奴貿易在美國盛行起來。從1607年到1733年,英國殖民者先後在北美洲東岸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後來,這些殖民地便成為美國最初的十三個州 1619年7月,在弗吉尼亞州詹姆斯敦召開了弗吉尼亞議會,這是世界最早的代議制機構。 1620年11月,一批受英國迫害的清教徒乘著五月花號抵達普利茅斯港,共同簽署五月花號公約,決定按照多數人的意願進行管理,建立民治的政府。 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線是英國政府頒發的《印花稅法》、《湯森稅法》和《駐兵條例》。其中印花稅法是為了將其為期7年的英法戰爭的巨額開銷轉嫁給北美殖民地。 在喬治·華盛頓的帶領下,北美殖民者在對英國的美國獨立戰爭中贏得了勝利,並且建立起了美利堅合眾國。 1770年3月5日,波士頓市民與英國駐軍發生沖突,英國駐軍向北美平民開槍,造成舉世矚目的波士頓慘案。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頓傾茶事件。 1774年9月5日,來自各地的殖民者代表在費城召開了第一屆「大陸會議」。 (1789年—1861年)和南北戰爭 1803年的路易斯安那購買案(Louisiana Purchase)讓農民得以使用重要的密西西比河水路,把法國勢力從美國西部邊界移除,並且提供美國農人一塊廣大的土地。 幾個星期以後,英國和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之間開戰了。美國當時的收入仰賴向歐洲輸出農產品,因此試圖同時對兩個戰爭中的強權出口食物和原料,以及在它們與它們的加勒比海殖民地之間運輸產品來獲利。當這個行為對兩個戰爭國有利的時候,它們便會准許,然而當這個行為無利於他們的時候便予以反對。 當1805年法國海軍在特拉法爾加戰役(Battle of Trafalgar)中被摧毀後,英國希望斷絕法國的海外貿易紐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報復美國的貿易行為,英國於是對美國海岸實施了封鎖。 1861年—1865年 接下來的四年,爆發了美國內戰南北戰爭,在美國歷史上是最陰暗的,國家為自己流淚,奴隸制度和各州權力的爭斗。日益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北部各州擊敗了以種植園農業為主的南部各州。但是雙方共600,000至700,000的美國人犧牲,並且許多南方土地被毀壞。不過最後,無論如何,奴隸制還是被廢黜了,美國也開始了緩慢的重建. 1865年—1918年 內戰後美國政府鼓勵民眾向西移民,還鼓勵修築鐵路,連接西部至經濟較發達的東岸地區。同時西部不少地方自1850年代都發現了金礦,吸引不少居於東岸的人淘金。1869年連接美國東西海岸的鐵路竣工,鐵路帶給美國原居民更多沖突,當當地土著首領和移民簽訂土地協議時,雙方對協議內容有不同理解。土著不能理解移民的私有財產理念,他們認為自己能在土地上打獵。一場為生存而戰的戰斗開發了,許多土著買了槍械,襲擊移民宅地、馬車隊、鐵路和美國騎兵。而美國白人則大量屠殺土著賴以為生的野牛,由1860年的1500萬頭,到1885年只剩下2000頭。土著被迫在貧瘠的土地上種植莊稼,他們不習慣種植,不能成為美國公民。土著與美軍長期戰斗,使土著幾乎滅亡。1890年,最後一次戰斗屠殺了200多名蘇族人。不久後所有的土著都被趕進保留地。土著美洲人的生活方式永遠結束. 1918年—1945年 1929年一戰結束後,美國經濟大瀟條時代開始,美股下跌嚴重。 美國反戰團體越來越多的出現。始得美國在二戰期間伴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1964年—1980年 這段時間美國利用其充足的人口、國內工業發展和一系列的國際投機活動,令美國國際影響力迅速攀升。在十九世紀末期,美國已成為世界工業大國,並出現新的科技(如電報和貝塞麥(轉爐)煉鋼法),興建更大的鐵路網路。

❽ 歷史上的日美關系是怎麼演變的

一、佔領與被佔領的關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成為戰敗國,美國以盟軍的名義單獨佔領了日本全境。1945年8月12日,杜魯門任命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麥克阿瑟為盟軍最高司令官,君臨日本。早在戰爭結束前美國既已決定借日本投降之機徹底削弱日本。意在摧毀日本軍國主義根源,消除軍國主義影響;對建立和平民主的新日本是十分有必要的。遺憾的是,實施兩年,上述改革還遠未完成,美國政府卻嘎然剎車,對日政策從懲治改造轉為復興扶植。

二戰後,國際形勢風雲突變。蘇聯勢力劇增,冷戰開始;中國革命的勝利使美國將中國作為其穩定亞洲的中心的企圖成為泡影,打亂了美國的亞洲戰略;朝鮮、越南政權相繼建立,亞洲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涌。針對這種形式,美國改變其初期佔領政策,開始扶植日本在亞洲執行其遏制中國和蘇聯的冷戰政策。 美國對日本佔領政策的轉變終止了對日本的改革進程,與此同時,佔領軍當局緩和了對日本的種種限制,放寬了對日本戰爭賠償的要求,幫助日本復興經濟。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把日本變成後方軍需工廠,為其侵略戰爭服務。日本從戰爭中收益大量外匯,對其經濟恢復和發展起到巨大作用。

二、從敵對到夥伴

舊金山媾和是美日關系演變的里程碑。 隨著冷戰加劇和亞洲革命浪潮的澎湃發展,美國政府希望日本盡早擺脫約束,為其所謂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安全與穩定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亦將美國完全控制日本的局面合法化、長期化。1951年9月8日,在舊金山召開了對日媾和會議,各盟國及日本決定,他們此後之關系將是由主權的平等國家之間的關系,在友好的結合下進行合作。《舊金山和約》的簽訂結束了盟國對日本的全面軍事佔領,盟國佔領機構取消。日本被締約國承認為獨立國家。同時,和約亦為美國繼續駐扎日本留有空間,這與託管條款使得日本的獨立實際上是不完整的。和約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日美兩國的關系。

在《舊金山和約》簽字的同一天,日本以獨立國家的身份與美國簽訂《日美安全條約》。這個條約主要是確立和約生效後日本和美國的軍事關系和美軍在日本的特權。條約規定:日本向美國提供陸海空軍基地,美國則「為了和平與安全的利益,日前願意在日本國內和周圍駐扎相當數量的武裝部隊」, 1952年2月8日,日美兩國簽訂《行政協定》,規定實施《日美安全條約》的細則。根據這個協定,美軍可以在日本的任何地方設立軍事基地;美軍及其家屬犯罪不由日本判處;日本要分擔美軍駐留日本的部分費用。《日美安全條約》毫無雙邊性可言,是一個不平等條約。如此一來,日本實際上處於美國的半佔領之下。

《舊金山和約》的簽訂標志著日本從一個被佔領的戰敗國演變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開始以獨立的身份參加國際社會。《舊金山和約》、《日美安全條約》和《行政協定》三者構成日美關系的體制,即舊金山體制或安保體制。這一體制的建立,標志日美兩國之間從敵對關系演變為附屬夥伴關系。安保體制被視為日美關系的基本框架,雙方共同維持。

三、從夥伴到同盟

安保體制的確立,成為日本振興經濟,重返國際舞台的起點。日本於1952年4月加入了關稅及貿易總協定,開始步入國際經濟舞台。1955年10月,日蘇兩國在莫斯科簽署《日、蘇聯合宣言》。結束了兩國的戰爭狀態,恢復了外交關系。同年12月日本加入聯合國,以獨立、平等的身份回歸國際社會。

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日本朝野對《日美安全條約》的不滿情緒逐漸增長。在群眾運動的推動下,日本政界也要求改變安保體制下依附於美國的不平等地位,增加對美國的發言權,把單邊性條約改為雙邊性條約,希望與美國對等。1960年1月9日,日美兩國在華盛頓簽訂《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條約》,代替舊的《日美安全條約》。新條約一方面擴大了日美兩國的合作范圍,加強了日美軍事同盟,進一步明確了兩國在政治、經濟及安全保障方面的關系;一方面加強了日本的自主權《日美安全條約》,提高了日本與美國的對等性。

60年代末,美國出現衰退,經濟再次出現嚴重滑坡;深陷越南戰爭泥沼難以自拔,國內反戰情緒愈演愈烈;第三世界紛紛崛起。美國不得不調整其全球戰略,收縮戰線,美國需要日本在亞洲的密切合作。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尼克松正視「日本在經濟上是一個超級大國」,於是,1969年11月,佐藤首相和尼克松總統就無限期延長新《日美安保條約》和美國把沖繩島行政權歸還日本達成協議,並決定新《日美安保條約》及其有關規定原封不動地適用於歸還後的沖繩。1972年5月5日美國正式向日本移交沖繩島的行政權。日本終於結束了在美國「半佔領」下的「戰後」時期。

縱觀60—80年代,美國的全球戰略曾有較大調整,日本的自主性不斷增強,但日美關系並未發生重大變化,其間的調整與摩擦都屬於安保體制內的演變過程。日美兩國出於各自的戰略發展需要,從從屬夥伴演變為相互依存的同盟。1988年1月竹下登首相訪美時表示兩國應結成「全球性夥伴關系」,1989年8月海部俊樹首相與布希總統一致宣稱要加強日美「全球性夥伴關系」,共同處理國際事務。

四、冷戰後的日美關系

蘇聯解體、東歐巨變,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國際政治格局發生根本性變化。美國為了實現其「一家獨霸」的野心;日本為了實現其政治大國和軍事強國的夢想,對安保體制進行了一系列調整。 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強化以美日同盟為核心的聯盟體系。日美正計劃走向「世界性同盟」。

❾ 中國從古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那日本和美國有多長時間歷史了呢

要按國家來算的話,中國歷史從商朝開始就有考古物證可以證實的所以中國至少有4000多年的歷史(夏朝沒有任何考古物品發現可以證明所以存在受質疑),日本的神武天皇是神話人物所謂天照大神的後代活了136歲,我查了一下崇神天皇是日本最早有考古發現的最早天皇有人認為是他開辟了大和朝廷,公元前148年出生,推算一下可能有2500年以上了,所謂國家要有一個起碼的中央政權才算,原始部落不能算,單純有記載例如三皇五帝夏朝不算,
美國就簡單明了,1776年7月4日(國慶)。1607年,一個約100人的殖民團體, 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算上英屬殖民地約有400年,不算有238年

❿ 政治和歷史上日本和美國發生過什麼戰爭或大事情(詳細點)

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柏利率10艘軍艦駛入江戶灣的浦賀港,迫使日本簽訂《日美親善條約》(即《神奈川條約》)。1922年《九國公約》簽訂,結束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為美國對華擴張及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的霸權提供了條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閱讀全文

與日本和美國有什麼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