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的起源與歷史是什麼
美國的起源與歷史是:
在四萬多年前,印第安人的祖先經由亞洲到達北美洲,再到中美洲和南美洲;當哥倫布到達他認為的新大陸時,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約有3000萬。
而居住在美國、加拿大地區的印第安人約有150萬人;這些土著人種的構成,無論從遺傳、語言、社會等方面來看,都有很大的差異;據估計,15世紀時在格蘭德河以北至少存在著400種互不關聯、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態,有著多種多樣的人體類型和語系。
大約一萬年前,又有另一批亞洲人,移居到北美北部,即後來的愛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
自然環境:
美國是美洲第二大的國家,領土包括美國本土、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
面積937261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915.8960萬平方公里,內陸水域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如果加上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約17萬平方公里,河口、港灣、內海等沿海水域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面積為963萬平方公里。
美國大部分地區屬於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中北部平原溫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氣溫-3℃,7月24℃;墨西哥灣沿岸1月平均氣溫11℃,7月28℃。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美國
2. 美國的發展歷史是什麼
美國的發展歷史:
1、在1760年代和1770年代,13個北美殖民地與英國之間的關系趨於緊張,導致1774年與1775年的一連串武裝沖突。
出席第二屆大陸會議的13個殖民地的代表們在1776年7月4日簽下《美國獨立宣言》,使得武裝沖突轉化為獨立戰爭,代表們並於會中決議創立大陸軍以對抗英軍,由喬治·華盛頓領導。
1781年,《邦聯條例》獲得13個構成州的全數同意,一個永久性邦聯成立。
2、19世紀起,美國國內開始出現「命運天定論」,「昭昭天命」成為美國19世紀時的政治標語,其中一層含義就是美國人是「天選之人」必須要擴張領土與勢力。在美國的擴張主義思潮領導下,美國西進運動崛起,開始向西部開始擴張。
在共和黨的亞伯拉罕·林肯於1860年當選總統後,沖突徹底爆發,這是由於林肯所屬的共和黨反對擴展奴隸制度。
南卡羅來納州成為第一個宣布脫離聯邦的州,六個南部州也相繼分離,於1861年成立美利堅聯盟國以對抗聯邦政府。
林肯就任後不久,內戰正式爆發,美國內戰以聯邦在1865年取得勝利告終,同時終結奴隸制度以及州是否有權脫離聯邦的爭議。這場內戰成為美國歷史的主要分水嶺,聯邦政府的權力從此大為增加,也確立了共和黨控制美國政壇的地位,直至1933年為止。
3、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美國最初保持中立;由於德國發動的無限制潛艇戰擊沉在大西洋航行的美國船隻(RMS Lusitania),造成許多美國平民的無辜死傷,激怒美國民眾。在戰爭最後階段,美國在1917年加入協約國以對抗同盟國。
1941年12月7日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以對抗軸心國。接下來的多場戰役成為美國歷史上代價最高昂的一場戰爭,然而前線和大後方創造的大量工作機會、以及軍工產業帶動的生產復甦,使美國經濟完全走出大恐慌的陰霾。美國婦女也因此大規模踏入工作職場。
在戰爭勝利後,美國和蘇聯的沖突逐漸浮現,美國代表的是經濟方面實行資本主義政策的市場經濟模式和政治上的自由民主制,而蘇聯則代表實行社會主義政策的計劃經濟模式和一黨專政制度,蘇聯的崛起和意識形態的沖突造成1940年代末期開始的冷戰。
在1990年代,拜數字化革命以及互聯網製造的大量工作機會和技術變革之賜,美國經濟經歷史無前例的繁榮成長,新興的矽谷成為世界資訊產業的龍頭重鎮,誕生諸如蘋果公司以及Google在內的大量資訊產業公司。
4、自2008年底,美國經濟陷入次貸危機,經濟一度遭受重創,目前已經進入復甦期,失業率也已從最高峰的百分之十開始下滑。不過,整起次貸危機對於美國的世界強國地位目前依然未有動搖。
2009年1月20日,美國歷史上第一個非洲裔美國人總統貝拉克·侯賽恩·奧巴馬宣誓就職,於2017年1月卸任。
2017年1月20日,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宣誓就職。
2021年1月20日,美國歷史上最年長的總統喬·拜登宣誓就職。
(2)美國的歷史都有什麼擴展閱讀:
美國作為一個高度發達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進口國及第二大的商品出口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排名世界第一、而依購買力平均則位列第二。在國民平均薪資、人類發展指數、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以及人均生產力等社會經濟學表現指標上,美國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美國經濟已步入後工業時代,服務行業占據經濟主導地位,位列世界第一。同時,其生產製造業規模也極為龐大,位居於世界第二。美國在政治和文化上是一支世界顯著並影響深遠的力量,也在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上占據世界領導地位。
3. 美國的歷史和傳統
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英語: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原為英國殖民地,後因種種因素逐漸興起而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北美洲原始居民為印第安人。16-18世紀,正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西歐各國相繼入侵北美洲。到了十八世紀中期,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塊殖民地,殖民地的經濟,文化,政治相對成熟。
美國
1. 元旦節(New Year's Day), 每年1月1日慶祝新的一年開始。人們舉辦各種各樣的新年晚會,到處可以聽到"辭舊迎新"的鍾聲, 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2. 林肯誕辰(Abraham Lincoln's Birthday), 每年2月12日,慶祝林肯誕辰, 為大多數州的節日。
3. 聖瓦倫丁節(St. Valentine's Day ),每年2月14日, 是3世紀殉教的聖徒聖瓦倫丁逝世紀念日。情人們在這一天互贈禮物,故又稱"情人節"(the lovers' day)。
4. 華盛頓誕辰(George Washington's Birthday),每年2月22日,慶祝華盛頓誕辰,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5.聖帕特里克節(St. Patrick's Day ), 每年3月17日, 是悼念愛爾蘭的守護神聖帕特里克的節日。
6.復活節(Easter Day, Easter Sunday),一般在每年春分後月圓第一個星期天, 約在3月7日左右。 該節是慶祝基督 ( Jesus Christ)的復活,過節人們吃復活節彩蛋( Easter Eggs),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7.愚人節(April Fool's Day), 每年4月1日, 該節出自於慶祝 "春分點" (Venal equinox)的來臨, 在 4月1日受到惡作劇愚弄的人稱為"四月愚人" (April Fools)。
8.母親節(Mother's Day), 每年5月份的第2個星期日,政府部門和各家門口懸掛國旗, 表示對母親的尊敬。在家裡,兒女們和父親給母親買些禮物或做些家務。
9.陣亡烈士紀念日(Memorial Day), 每年5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一, 紀念為美國獻身的陣亡烈士,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0.國旗日(National Flag Day),每年6月14日, 慶祝國旗的升起。
11.父親節(Father's Day), 每年6月份的第3個星期天,表示對父親的尊敬。 在家裡,兒女們和母親給父親買些禮物。
12.國慶節(Independence Day), 每年7月4日,慶祝美國建國,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3. 勞動節(Labor Day), 每年9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 表示對勞工的敬意,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4.哥倫布日(Columbus Day),每年10月12日,紀念哥倫布在北美登陸,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5.萬聖節(Halloween;Eve of All Saint's Day), 每年10月31日,孩子們多化裝成鬼, 打著燈籠或點燃篝火盡情地玩耍。
16.萬靈節(All Soul's Day), 每年11月2日,祭奠所有死者靈魂之日。
17. 退伍軍人節(Veterans Day),每年11月11日,表示對退伍軍人的敬意
18. 感恩節 (Thanksgiving Day),每年11月最後一個星期四,干且上帝所賜予的秋收,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9.大選日 (Election Day), 每年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後的星期二,選舉美國總統。
20.。 清教徒登陸紀念日(Forefather's Day),每年12月21日,紀念清教徒在美洲登陸。
21.聖誕節.(Christmas Day),每年12月25日,基督徒慶祝基督誕生的日子,是美國最隆重的節日。
4. 介紹一下美國歷史
在1620年,102名在英國本土受迫害的清教徒在與一家移民北美的公司簽訂了合同後,9月23日在一個叫布萊斯頓的牧師帶領下,乘著"五月花"號帆船起航 66天後來到了北美大陸,這就是來北美最早的移民者,之前 在北美只有印第安土著.
美國的獨立戰爭時在1775--1781年,要說建國那就應該算是在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就職總統的那天算起了,也就是1789年4月16日.早在1787年,聯邦各州就在費城召開制憲會議,1788年11月美國聯邦憲法誕生.
至於美國這個詞嘛 就應該是在那個時候誕生的吧.
獨立戰爭之前,這塊地方叫 英屬北美殖民地 當然也沒有現在的美國這么大 也就是東部的幾個州 後來越來越大,到了18世紀中葉才形成了--美利堅民族 的意識.
所以說美國最早就是 英國人和印第安人 後來有了黑人 在後來有了漢人 還後來 就哪的人都有了 哈哈.
我就說這么多了 還算比較簡練吧.
5. 美國的歷史是什麼
美利堅合眾國(英語: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United States,簡稱「美國」),是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
美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和其他盟國取得勝利,經歷數十年的冷戰,在蘇聯解體後,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在經濟、文化、工業等領域都處於全世界的領先地位。
時區
美國橫跨西五區至西十區,共六個時區。每個時區對應一個標准時間,從東向西分別為東部時間(EST,西五區,包括大西洋沿岸及近大陸的19個州和華盛頓特區,代表城市是華盛頓)、中部時間(CST,西六區,包括芝加哥和新奧爾良兩個地區)、山地時間(MST,西七區)。
太平洋時間(PST,西八區,包括太平洋沿岸的4個州,有洛杉磯等城市)、阿拉斯加時間(AKST,西九區)、夏威夷時間(HST,西十區)。按照「東早西晚」的規律,各遞減一小時。所謂西部時間是指太平洋時間。
6. 美國的歷史,究竟是什麼樣的
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建國時間1776年7月4日,距今244年。美國的歷史並不長,至少相對於五常中其他的四個國家,美國的歷史底蘊實在是不足。總所周知,美國最初是英國的一個殖民地,經過獨立戰爭成功建國,在南北戰爭之後美國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之後美國確立自己的霸主地位,成為超級大國。由於篇幅問題,這里只簡單介紹幾個重要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美國本土經濟大蕭條,雖然羅斯福開始了他的新政,但卻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真正讓美國經濟走出大蕭條的契機是日本突襲珍珠港,這讓美國直接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對抗軸心國,由於戰爭的出現,美國軍工行業復甦並且帶動了一大批產業。二戰勝利之後,世界只剩下了兩個超級大國——蘇聯和美國。由於彼此意識形態的差距,雙方之間開始了長達44年的冷戰,最終以蘇聯解體,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超級大國而告終。
7. 美國的歷史
土著美國人(Native Americans):
大約2萬年前,來自亞洲的一些游獵部落一路追逐獸群,越過今天的白令海峽(Bering Strait)當年的亞美大陸橋(intercontinental land bridge)來到了美洲大陸,成為歷史上最早的美洲移民。光陰流轉,到1492年西班牙探險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發現」新大陸(the New World)時,生活在現今美國大陸上的土著人口大約為150萬人。哥倫布誤以為他到達的巴哈馬群島(the Bahamas)的聖薩爾瓦多(San Salvador)就是傳說中的東印度群島(the Indies),便把當地的美洲土著稱作「印第安人」(Indians)。
美國現有562個印第安部落(tribal nations),分散在美國本土48州和阿拉斯加州,印第安保留地總面積約為2240萬公頃。規模最大的12個印第安部落為:切羅基族(Cherokee)369 035人,納瓦霍族(Navajo)225 298人,蘇族(Sioux)107 321人,齊佩瓦族(Chippewa)105 988人,喬克托族(Choctaw)86 231,普韋布洛族(Pueblo)55 330人,阿帕齊族(Apache)53 330人,易洛魁族(Iroquois )52 557人,拉姆畢族(Lumbee)50 888人,克里克族( Creek)45 872人,布萊克福德族(Blackfoot)37 992人,奇克索族(Chickasaw)21 522人。
歐洲移民:
英國人是美國早期殖民者中的主流民族,英語也因而成為美國的主流語言。但是,緊隨英國人之後,別的歐洲人也很快便蜂擁而來,其中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法國人、荷蘭人、德國人和瑞典人。美國革命的一位著名代言人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本身是個英國人,曾在1776年清楚地指出:「歐洲而非英國才是美國的母國。」(Europe, and not England, is the parent country of America.)不過,直到1780年時,英國或愛爾蘭後裔仍佔美國人的3/4。
1840~1860年間,美國迎來了第一次移民大浪潮。當年,由於農業歉收、人口增長和政治動盪,整個歐洲餓殍遍野,每年約有500萬人背井離鄉。因為土豆病災,愛爾蘭餓死了75萬多人。很多倖存者移民海外。僅1847年一年,移民美國的愛爾蘭人就達118 120人。今天,愛爾蘭裔的美國人約有3900萬人。
1848~49年德國革命(German Confederation\'s Revolution)的失敗令很多德國人移民海外。而1861~65年美國內戰(American Civil War)期間,聯邦政府為了充實兵員也鼓勵歐洲人移民來美,特別是德國移民。作為兵役回報,聯邦政府獎給移民們免費的土地。到1865時,大約1/5的聯邦士兵屬於戰時移民。今天,22%的美國人有德國血統。
1820~70年間,大約20萬來自德國等地的歐洲猶太人進入美國。這些猶太移民多數是從事零售業的小商販,散居於全美各地。更多的猶太人移民美國始於1880年前後,那一段大約12年的時間里,他們在東歐國家受到了殘酷的迫害。接下來的45年裡,200萬猶太人移民到了美國。這些來自東歐和奧地利的猶太移民既貧窮又不懂英語,多數居住在紐約和芝加哥等大都市,進入工廠做工或者從事手工業和經營小店鋪。如今,猶太裔美國人有500多萬,其中半數以上居住在紐約州、加利福尼亞州和佛羅里達州。絕大多數猶太人居住在都市和市郊地區,主要是中產階級,教育和收入水平均較高,在美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中具有重要的影響。
不情願的移民(Unwilling Immigrants):
在湧入北美的移民洪流里,有一群人是被迫而來。那就是1619~1808年間被賣來美國充當奴隸的50萬非洲人。1808年美國發布了禁止進口奴隸的法律。但是,因為需要勞動力的緣故,特別是在南部的農業區里,農場主依然繼續擁有奴隸及其子女。今天,非洲裔美國人構成了美國總人口的12.9%,共有34 658 190人(2001年12月7日美國人口普查局資料)。
拉丁美洲移民(Hispanics):
1950年代大約400萬講西班牙語的拉丁美洲移民涌進美國。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00年3月8日的資料,如今生活在美國的拉丁美洲裔人口為27 174 300人。其中大約一半的拉美裔美國人來自於墨西哥,另外一半來自波多黎各、薩爾瓦多(El Salvador)、多米尼加(Dominican Republic)和哥倫比亞(Colombia)等國。36%的拉美裔美國人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其他拉美裔人口比較多的還有得克薩斯州、紐約州、伊利諾伊州和佛羅里達州。當年卡斯特羅(Castro)取得古巴革命勝利後,曾有成千上萬的古巴人流亡到了佛羅里達。生活在邁阿密(Miami)的古巴裔美國人數量之大,以致該城最大的報紙《邁阿密先驅者》(Miami Herald)在英文版之外又專門出版了西班牙語版的報紙。
亞洲移民(Asian Americans):
華人是移居美國最早的亞洲移民。早在美國建國初期的1785年,就有3位中國水手阿興、阿川和阿春乘「智慧女神號」帆船來到了美國。不過,直到19世紀中期之前,中國人既很少聽說美國也沒有移民的興趣,因為中國比較穩定的社會秩序和自然經濟使得老百姓雖然貧苦卻仍能安居樂業。然而,1840年以來的鴉片戰爭和西方列強的侵略,令內外交困的清政府變本加厲地壓榨百姓,激起太平天國運動,民不聊生,走投無路。1848年加利福尼亞發現金礦的消息傳到中國福建、廣東等沿海之後,更多的華人開始相繼踏上了跨越太平洋、僑居異鄉的求生之路。1849年入境舊金山的華人有791人,1850年增至4025人,到1873年時移民美國的華人已達15萬左右。
華人之後,日本、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和朝鮮等地的亞洲移民也接踵而至,開始了移民美國的荊棘之路。
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01年12月7日公布的資料,美國現有亞裔人口10 242 998人,佔美國總人口的4.2%。大多數亞裔都是近幾十年來移居美國的新移民,但是因為具有勤奮節儉、吃苦耐勞、重視教育等優良傳統,亞裔美國人已經成為美國最成功的少數民族之一,收入和受教育程度都比較高。
8. 美國的歷史總共有多少年
殖民時期以前(1607以前)
在兩萬多年前,有一批來自亞洲的流浪者,經由北美到中南美洲,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約有2,000萬,其中有大約100萬人住在現在的加拿大和美國中北部, 其餘絕大部分住在現在的墨西哥和美國南部。 大約1萬年前,又有另一批亞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這是後來的愛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他們是一群喜好冒險的捕漁人,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
殖民時期(1607-1753)
1607年,一個約一百人的殖民團體, 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後150年中,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定居於沿岸地區,其中大部分來自英國,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和其他國家。18世紀中葉,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 他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獨立運動(1754-1783)
18世紀中葉,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已有了裂痕。殖民地的擴張,使他們產生某種自覺,自覺到英國的迫害,而萌生獨立的念頭。1774年,來自12州的代表聚集在費城,召開所謂第一次大陸會議,希望能尋出一條合理的途徑,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並接受處分。1775年,在馬薩諸塞州點燃戰火;5月,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並發表著名的《獨立宣言》,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這也是最後致勝的要素。1781年,美軍贏得決定性的勝利;1783年,美英簽定《巴黎條約》,結束了獨立戰爭。
組成新政府(1784-1819)
革命的成功,使美國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達他們政治觀念的機會。1787年,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他們採取一項原則,即中央的權力是一般性的,但必須有審慎的規定和說明,同時,他們也接受一項事實,那就是全國性政府必須有稅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此外,為了防止中央權力過大,而採取孟德斯鳩的均權政治學說,即政府中設置三個平等合作與制衡的部門,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種權力相互調和,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權占控制地位。
向西擴張(1820-1849)
19世紀初期,數以千計的人,越過阿帕拉契山,向西移動。有些開拓者,移居到美國的邊界,甚至深入屬於墨西哥的領地、以及介於阿拉斯加與加利福尼亞的俄勒岡。開拓者勇敢、勤奮地向西尋求更好的生活。
南北戰爭(1850-1869)
引起南北戰爭的原因,不單是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的問題,還包括了思想上的沖突。內戰暴露了美國的弱點。對這個國家的存在,作了一番考驗。經過了這次考驗, 美國才步向一個中央集權化之現代國家的坦途。南北之間,為奴隸問題而起爭執,南方在全國政治上的主要方針,就在保護和擴大「棉花與奴隸」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主要是製造業、商業和金融的中心,這些生產無需依賴奴隸,這種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沖突都是由來已久的。1860年代初期,11個南方的州脫離聯邦,另組政府,北方則表示,為了統一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1861年,內戰爆發了,這場美國人面對面的流血戰,打了四年,南方遭到嚴重的破壞,而且留下深深的傷痕。1865年,北方戰勝了,這項勝利不但顯示美國恢復統一,而且從此全國各地不再施行奴隸制度。
工業化與改革(1870-1929)
19世紀初期,美國開始工業化,而內戰之後則步入成熟階段。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時間內,美國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機器代替了手工,產品大量增加。全國性的鐵道網,增進了貨品流通。應大眾的需要,許多新發明應市了。銀行業提供貸款,促成工商業經營的擴大。故從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所謂「進步時期」。1914年,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美國被捲入大戰漩渦中,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1930年開始的經濟大蕭條,影響的不只是美國,世界各國都受到它的打擊,經濟大恐慌,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大批的農人被迫放棄耕地,工廠商店關門,銀行倒閉,一片蕭條。1932年,羅斯福當選總統。他主張政府應拿出行動來結束經濟大蕭條,新政府雖然解決了許多的困難,但美國的經濟還是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才蘇醒起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軸心國的戰敗、英法實力的衰退,美國和蘇聯成為了超級大國,世界被分成了東西方兩大陣營。美蘇及其各自陣營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加緊准備,一如戰時。這種狀態,被稱為「冷戰」。
1976年,美國建國200周年,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美國在冷戰中最終拖垮了蘇聯,1991年,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兩大陣營之間意識形態的壁壘也被打破了。在日新月異的人類發展史中,美國將展開新的一頁。
9. 美國的歷史是什麼
16-18世紀,正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西歐各國相繼入侵北美洲。到了十八世紀中期,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塊殖民地,殖民地的經濟,文化,政治相對成熟。
但是殖民地與英國之間產生了裂痕,英國繼續對北美地區採取高壓政策,引起了北美地區居民強烈不滿。從1776年到1783年,北美十三州在華盛頓領導下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 美國正式誕生,先後制定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法令。逐步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
美國獨立後積極進行領土擴展,美國領土逐漸由大西洋沿岸擴張到太平洋沿岸。經濟發生了顯著變化,北部、南部經濟沿著不同方向發展。南北矛盾日益加重。
1861年4月至1865年4月,美國南方與北方之間進行的戰爭,又稱美國內戰。最終是北方領導的資產階級獲勝統一全國。
1865年開始了重建時期,逐步廢除奴隸制,1877年,南部進行民主重建,制訂了民主的進步法令,標志著民主重建的結束。後來美國完成了工業革命,經濟實力大增,兩次世界大戰奠定了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中霸主的地位。冷戰開始後和蘇聯平分天下。
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但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年美國經濟情況仍較平穩。進入90年代,美國計算機產業發展迅速,並帶動全球的高科技信息產業,開拓了新一代的產業革命。
(9)美國的歷史都有什麼擴展閱讀:
美國並非19世紀末才開始進行帝國主義擴張,實際上,其擴張行徑自殖民地時期就已有之。
獨立前200年間,13個殖民地集中在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100英里的「潮水帶」地區,1776年7月4日,北美13個殖民地宣布脫離英國獨立。此時,美國領土只有大西洋沿岸13個州的面積,約80萬平方公里。
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並先後把13個州以外大西洋沿岸的大部分土地劃歸美國,美國領土達到230萬平方公里,約占現在美國本土面積的30%。
10. 美國的歷史起源是什麼
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英語: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原為英國殖民地,後因種種因素逐漸興起而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北美洲原始居民為印第安人。16-18世紀,正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西歐各國相繼入侵北美洲。到了十八世紀中期,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塊殖民地,殖民地的經濟,文化,政治相對成熟。
但是殖民地與英國之間產生了裂痕,英國繼續對北美地區採取高壓政策,引起了北美地區居民強烈不滿。從1776年到1783年,北美十三州在華盛頓領導下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美國正式誕生,先後制定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法令。逐步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
殖民地時代
從1607年到1733年,英國殖民者先後在北美洲東岸(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在十八世紀中期,殖民地的經濟,文化,政治相對成熟,殖民地議會仍信奉英王喬治三世,不過他們追求與英國國會同等的地位,並不想成為英國的次等公民,但是此時英法的七年戰爭結束,急於鞏固領土;
使向北美殖民地人民征租重稅及英王喬治三世一改放任政策,主張高壓手段。因此引發殖民地人民反抗,如「沒有代表就不納稅」宣言、「波士頓慘案」、「不可容忍的法案」等。
於1775年4月在萊剋星頓和康科特打響「列剋星頓的槍聲」揭開美國獨立戰爭的前奏。後來,這些殖民地便成為美國北美獨立十三州最初的十三個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美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