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五千年歷史留下什麼

五千年歷史留下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08 23:28:29

A. 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留下的這四大發明匯集了無數古人智慧的結晶,分別是誰發明的

我國四大發明造紙術是蔡倫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是畢升發明的,火葯和指南針都是道士發明的。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源自道家的雕版印刷,它活躍於唐朝的雕版印刷 ,經宋仁宗時代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指南針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我國四大發明造紙術是蔡倫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是畢升發明的,火葯和指南針都是道士發明的。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源自道家的雕版印刷,它活躍於唐朝的雕版印刷 ,經宋仁宗時代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指南針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0
0

B. 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有哪些

有唐詩、宋詞、元曲、儒家思想、中醫理論等。

1、唐詩

唐詩,泛指創作於唐朝詩人的詩。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於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和價值。

2、宋詞

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

它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國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

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後有同名書籍《宋詞》。

3、元曲

元曲,是盛行於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 雜劇,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

每本以四折為主,在開頭或折間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宮調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等。

流行於大都(今北京)一帶。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於元、明、清三代的沒有賓白的曲子形式。內容以抒情為主,有小令和散套兩種。

4、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從事喪葬行業的司儀,後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它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

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區分開來。

5、中醫理論

中醫理論,即中醫基礎理論,簡稱「中基」。它是以天人合一的叄個哲學觀的整體理念與辨證論治、相似觀(分形觀)的循證觀點為最大特色的祖國傳統醫學體系的基礎與核心。

中醫基礎理論的學說主要包括分形陰陽五行學說,藏象五系統學說(心系統、肝系統、脾系統、肺系統、腎系統),五運六氣學說,氣血精津液神學說(氣:信息-能量-物質學三元-多元說)。

體質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及養生學說,分形經絡說等,其中以藏象學說為核心,信息-能量-物質學說為基礎,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並用於指導臨床診療活動。
98

C.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什麼

事實上中國不止五千年的歷史,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頭山遺址發現了距今6000多年的古城和祭壇。

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遺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的證實了中國的文明史在5000年以上,一般來說五千年是從公元前2200年大禹治水那時算起的 ,距今4200年左右,以當時的學術水平不能考證的很清楚,因此大概的說中國有5000年歷史。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里,華夏民族在中華大地上演繹出了了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故事,出現一個個叱吒風雲的人物,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

古時候流傳著一個盤古開天地的神話,說的是在天地開辟之前,宇宙不過是混混沌沌的一團氣,裡面沒有光,沒有聲音。這時候,出了一個盤古氏,用大斧把這一團混沌劈了開來。輕的氣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氣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後,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氏本人也每天長高了一丈。這樣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也就很厚很厚,盤古氏當然也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後來,盤古氏死了,他的身體的各個部分就變成了太陽、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D.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留下的燦爛文化,最值得我們學習的不是簡簡單單的說上幾個傳統故事或背上幾個優秀成語或朗誦幾句古詩歌詞那麼簡單的事情。祖國優秀文化的傳承,應當在教育階段就完成。在這一人生階段如果沒有完成,也許會影響到青年人的三觀,會導致青年人三觀不正等問題,以至波及到青年人的健康成長。當然也不否認在教育階段結束後,讓青年人有進一步深入學習和把握祖國優秀文化的途徑和渠道,重要的便是要充分地發揮好國家電視、新聞、報刊、輿論、影像和圖書、媒體、宣傳等等文化娛樂工具,權威的、積極的、正向的、激勵的有效作用,全面推動國家文化宣傳什麼或反對什麼、提倡什麼或限制什麼、弘揚什麼或摒棄什麼的健康優秀的文化秩序形成,為國家形成風清氣正的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促進與保障作用,讓青年人從中得到優秀文化熏陶,鼓勵其快樂健康地生活與成長。

E. 歷史上有哪些文化給現代留下傳承

歷史上有非常非常多的文化給現代留下傳承。古文詩詞、民族戲劇、京戲臉譜、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傳承。這些留下來的東西都是我們中華文化中的瑰寶,像那些老舊腐朽的糟粕,我們也早已把它們剔除掉了,這也是中華文化為什麼能夠源遠流長的重要原因之一。古時候留下來的那些優秀的文化,也進一步讓人們感受到了我們祖先身上的那些智慧。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真的非常悠久。其中發生的故事太多太多,宛如銀河中的星星一般無法數清。我們無法置身其中了解事物的細節,但祖祖輩輩所經歷的那些事情都被一些珍貴的典籍所記錄了下來,並且流傳至今,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智慧。這些優秀的傳承,也是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能夠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F. 中國五千年歷史。第一感覺 給你留下了什麼。清楚明了的回答。不要籠統空洞。

發展到現在,空有五千年歷史。
什麼文化,什麼歷史,只不過在博物館冷清清的陳列而已。現代人只知娛樂歷史,娛樂我們引以為豪的「五千年」,把祖宗的臉丟盡了。現在的中國五千年帶給我們的是什麼?濃厚的文化底蘊,深沉的民族文化?我想我看到的不過是世人浮躁的心。
以上簡單來說中國「五千年」歷史給我第一感覺就是奴隸一部奴隸史,奴役他人,奴役自己,在中不斷重演著,至今樂其不疲。

另外如果問者仍有疑問希望自行思考,對於今人最大的問題就是能否自行思考,希望你能親自接觸文明的脈搏,不要總想以一點而概全,就我所能看見,詭辯者不勝枚舉。

G. 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有哪些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

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明朝後期,中國東北部的滿族人迅速崛起,於1644年建立清朝(1644—1911年),定都北京。清朝最著名的皇帝康熙(1661—1722年在位)統一了台灣,遏止了沙俄的入侵。他還加強對西藏的管轄,制定了由中央政府最終決定西藏地方領袖的一整套規章制度。在其統治下,中國疆土面積超過1100萬平方公里。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7)五千年歷史留下什麼擴展閱讀

中華文明亦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三個,即黃河文明、長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華文明是三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燦爛果實。產生中華文明的重要因素非黃河和長江莫屬了。

在黃河流域產生的農業文明,受到歷史時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響,不斷向長江流域農業文明過渡、發展。長江流域農業文明是黃河流域農業文明的繼承和發展。

說起中國歷史朝代,夏商周(西周、東周),秦兩漢(西漢、東漢)成,蜀魏吳爭晉(西晉、東晉)南北(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關於中國人及其文化的來源,長期存在外來說和本土說、一元論與多元論的爭辯。

幾千年來的中國,每一次政權的更迭,都是一次對文化思想的一次狠毒的閹割。春秋戰國時期,因為國家還沒有徹底統一,文化思潮比較寬泛,百家爭鳴的文化對於中國的思想文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秦代開國,發生了焚書坑儒的迫害知識分子事件;漢代開國,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號召,儒家思想被徹底閹割,成為了統治階級愚民政策的工具。

所謂五千年文明史,是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開始,向下推算出來的。據古書記載,黃帝時代發明了文字、舟車、衣裳、宮室等等。司馬遷寫《史記》時,看到孔子所傳的《宰予問五帝德》、《帝系姓》中有關黃帝的內容很多,但是當時的學者往往不相信。

司馬遷於是「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所到之處,當地長老向他提到黃帝、堯、舜留下的史跡,往往與文獻所記相吻合。

H. 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文化底蘊到底是什麼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滾滾流過,隨之而來的是五千年的文化底蘊。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豈是三言兩語就能道出其中的涵義。單從時間說起,五千年,無疑是漫長的。那麼,在這悠悠五千年裡,我們的祖先究竟給我們留下了怎樣舉世驚嘆的文化?若你想進一步了解五千年文化有何玄妙之處,就請靜下心來,字字品讀下面的文字。
要從那麼深厚的五千年文化中挑選出三三兩兩來詳細介紹,實屬不易。我只能依照個人喜好,優先考慮最為眾人津津樂道的茶文化。悠悠的歷史,留下了令世人獲益良多的茶文化。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唐代茶聖陸羽所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可見中國茶之歷史遠溯於四千多年前的三皇五帝時代。茶文化的精髓在於一個「品」字,品茶可謂是一種精神享受,更可謂是一種人格的自我完善。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五千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只言片語說不完它的獨特,唯有自己在閑時煮一壺清茶,細細品味其中的無限滋味。
當然,除了讓人心曠神怡的茶文化之外,五千年歷史更是締造了厚重的思想文化。說到傳統思想文化不得不提到諸子百家。諸子百家既包括為世人熟知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鮮為人知的名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等也都涵蓋其中。在五千年的悠長歲月里,思想文化曾有過各種各樣的輝煌。先秦時期已經有百家爭鳴,此後更有唐詩宋詞元曲以及明清小說。無論形式如何,其深層次的思想文化精神卻是一脈相承的。思想文化的興盛,不是單靠一己之力就能決定的,那至少需要一代甚至是數代人的努力才能做到。所以,我們應發揚傳承這豐富的思想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諸子百家伴著思想文化一起閃耀到世界盡頭。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朝代更替,時代變遷,遺留的不僅僅是五千年的歷史,更是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文化確實博大精深,茶文化和思想文化僅僅是浩瀚五千年文化海洋中的滄海一粟,讓我們在5月21日世界文化發展日來臨之際,去細細感受偉我國的悠悠五千年文化,慢慢領會其中的深意,讓中國文化散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I. 五千年的歷史為我們留下了景象驕人、數量眾多的名勝古跡。(修改病句)

五千年的歷史為我們留下了景象嬌人、數量眾多的名勝古跡。(驕改成嬌)

J. 中華民族5000年的歷史,有許多光彩奪目的東西值得我們驕傲,請你舉一些例子,

1、1952年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

2、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葯、造紙術、印刷術。

3、2008年北京奧運會。

4、古代唐朝時候所建設的絲綢之路。

5、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6、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震驚了全世界,激發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給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以極大鼓舞,有力地打擊了少數大國核壟斷的陰謀,對世界和平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7、鄭成功收復台灣。

8、中國地大物博,各種風光,東北的豪邁,江南的婉約,長城的雄偉,故宮的對稱,蘇州園林的精巧……

拓展資料

中華民族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定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獲得認定的56個民族的統稱。

中華民族共包括56個民族。除此之外,也有數個未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認定的未識別民族。

中華民族的概念,最早由梁啟超在其1902年《論中國學術思想之變遷之大勢》的著作中提出,相關的歷史學及人類學理論有費孝通的「多元一體」論,以及許倬雲的《我者與他者的轉化及混合》。中華民族這一政治概念在清末、民國和新中國三個時代的有著不同的定義。

參考資料:中國歷史_網路

閱讀全文

與五千年歷史留下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