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學歷史什麼

學歷史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08 23:29:50

⑴ 學習歷史的意義是什麼

學習歷史的意義是讓我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讓人變得更加厚重,變得明理讀歷史可以了解我們民族的過去,從而更加了解我們民族。

學習歷史過程中要把好的東西發揚光大,糟粕的東西要把它剔除掉。了解歷史的人,他恐怕對現實會認識得比較深。這個對歷史不關注的人,往往會成為歷史的犧牲者。讀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鑒今,讀懂歷史的人可以讓人變的豁達、有格局。

學習和研究歷史的目的是:

關於歷史

1、作為一種經驗,歷史當然是有用的;作為一種對未知的過去的「知識」,歷史當然也是能激發起人類好奇心的。

2、作為一種「知識」,歷史最主要的是告訴人們「民族或人民的政治和社會運作」。同時,與能更好的解釋這問題的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相比,歷史門檻極低,這使得他在這個意義上無限接近於文學。

3、作為一個經驗,歷史只能在經驗的范疇內對實踐發揮作用,即直覺和一些簡單的判斷,如果超出這個范疇,就意味著一種「歷史主義」,歷史就變成一種神學,但得承認神學也是有作用的。

4、人類不能從歷史中得到任何教訓的原理,是因為歷史(著述)太過簡單、貧困,以至於很難為復雜的現實情況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建議。相反,能夠提供有效建議的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根基的也是某種過去或歷時性分析,但這已經不是我們討論歷史學的范圍。

關於歷史學

1、歷史(history)不等於過去(past)的真相,但歷史學,因為其方法和態度,是迄今為止對過去真相最權威的解釋。

2、真相天然的就意味著權力,而且是福柯意味的權力,就像海登懷特說的「歷史學家並不構建其他人可以使用的知識,他生產關於過去的話語。」

3、歷史學家能運用這種權力為自己謀求福利。比起文學家,公眾更信服擁有權威的歷史學家,由此,他擁有社會地位,可以寫書賺錢,同時蘭克客觀主義史學在大學的勝利使得歷史學者可以在大學靠教書做研究謀生。

4、歷史學家運用這種權力實現自己的抱負,如「資鑒」、「垂訓」,雖然這是與客觀主義歷史學本身相悖的,但在客觀主義歷史學被瓦解的當下,歷史學者靠重復「以史為鑒」維持本學科的合法性。與此同時,歷史學也會介入公共領域。




⑵ 學習歷史有什麼意義

1、通過學習歷史,可以學習繼承民族精神。屈原怒投汨羅江,衛霍抗擊匈奴,岳飛精忠報國,文天祥捨生取義,譚嗣同慷慨赴死。他們的抗爭和奉獻形成了民族精神,這種精神影響著一代代華夏子孫,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為了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而前赴後繼,這也是這個民族能夠生生不息、中華文明能夠傳載幾千年而不斷絕的主要原因。

2、學習歷史可以增強文化認同,重建民族自信。

美麗奇幻的神話傳說:後羿射日、誇父追日、嫦娥奔月、共工怒觸不周山……文學創作更是輝煌,從詩經到楚辭,唐詩到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優秀燦爛的民族文化,既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也是民族的文化豐碑,它展現了民族瑰奇的想像力和無窮創造力,讓人們了解到了先人門的才華和浪漫,以及他們大美壯闊的精神境界。這些文學瑰寶至今仍然在豐富著精神生活,很多文學作品依然是大量影視作品的創作源泉。

3、學習歷史可以了解民族在歷史上取得過哪些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

除了文學方面的成就,我國古代人民在其他領域的成就也是領先世界。四大發明引發了航海、軍事、教育的革命,直接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地動儀比西方國家用儀器記錄地震的歷史早了1700多年。

4、學習歷史可以了解歷史規律,總結歷史經驗教訓。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學習歷史可以了解國家興亡更替的規律,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從而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

5、學習歷史可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那些對中國歷史發展起到阻礙作用的人,我們理所當然的唾棄他們,那些出賣國家民族利益的人,必將千夫所指遺臭萬年。通過學習歷史,可以了解哪些人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他們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功臣,對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我們崇拜這些人,學習這些人,這個學習過程也是培養自己高尚人格的自然過程,也是我們是非觀價值觀形成的基礎。事實上,我們最初的是非觀,就是從對這些歷史人物是非善惡的評價爭論中形成的。

⑶ 學習歷史有什麼作用和意義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我們剛出生就開始了學習,只不過每個階段學習的內容都不一樣,像我們小時候,學習的如何走路,如何說話,也就是如何生存。等到了大些的時候 ,我們就要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直白一些,也是為了以後的生存。

那麼,就讓我們秉持理想信念,研讀歷史書籍,傳承先烈精神,為了夢想,繼續努力努力再努力,我堅信,世上無難事。加油吧!

⑷ 初中歷史主要是學什麼

學習歷史主要學歷史學專業,要求學生學習世界歷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整體人類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世界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接受史學理論、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國際政治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關系學、外國語及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歷史學類專業主要包括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一級學科,以及博物館學、民族學、文物學等二級學科。

歷史學最早產生於春秋戰國,孔子就已經開始歷史學教育,創作《春秋》著作。到漢朝司馬遷父子建立更加完善的歷史學體系和創作形式,歷史學已經開始成為官方研究重點。東漢的班固就是在專門保存書籍的蘭台(御史台)修史,開始官方對史學的控制,禁止私人修史。

(4)學歷史什麼擴展閱讀:

廣義的「歷史學」是對「史」進行同時合訓而產生的「史有二義」的統一體。包括:完全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狹義上的史學專指後者,是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的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的統一體。

因歷史學家們考察的角度和出發點的不同,而有「活動」說、「學問」或「學術」說、「知識體系」說、「科學」說、「藝術」說和「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說、「整合」說等等不同的界定。歷史學類專業主要包括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一級學科,以及博物館學、民族學、文物學等二級學科。

⑸ 歷史學什麼

歷史學,是人類對自己的歷史材料進行篩選和組合的知識形式。歷史學,是個靜態時間中的動態空間概念。歷史學是由歷史、科學、哲學、人性學及其時間空間五部分有機組合而成。

總結:學經驗,有些隨時間而反復循環的東西就是規律!了解並且警示,不要犯同樣的錯誤!而有益處的經驗,那就堅持!

⑹ 學歷史 究竟學些什麼

學歷史,重要的不僅僅是知道過去,並不是在看故事找趣味,而在於領略前人的精神氣魄、在於吸取經驗教訓。學了歷史,我們有了孔子的孜孜不倦、關羽的忠肝義膽、岳飛的精忠報國······而《孫子兵法》在某個時間是美國某部隊人手一本、文革給我們的教訓至今記憶猶新、一戰二戰讓我們更加珍惜生活熱愛和平······諸如此類,都是我們學習歷史應該學習的。

⑺ 什麼是歷史,為什麼要學歷史

「歷史」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文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
學習歷史的理由有:
1、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
2、學習歷史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
3、學習歷史能夠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4、對歷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
5、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和方法論,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6、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
7、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加深對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⑻ 學歷史有什麼意義

第一:學習歷史可以啟發智能。打個比方,歷史就是磨刀石,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磨利我們腦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磨刀石不能幫助我們披荊斬棘,只有刀才可以。光是記憶歷史是沒有用的,只有從歷史中學到智慧才是有用的。
第二:學習歷史能審時度勢。這個世界上,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而歷史學正是為了培養眼光不局限於當代,而能洞徹事物發展脈絡與前因後果的人才,這也就是古人會把歷史學當成是領袖必備教育的原因。
第三:學習歷史會感動人心。歷史是追求真實之道的學問,只有從真實出發才能提煉出真實的道理,也唯有「真」才能打動人心,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另外像:了解我們自己國家、民族的過去,發生的各種事情;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無論是學習還是以後的談資都是很有用的。

即便上面的你都不認同,但歷史是考試必考的,這個重要性、必要性就足夠了,你必須學習、學好。

1、歷史等文綜學習,需要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的知識較多,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條理化清晰的內容,雜亂的知識點一頭霧水,那麼你就需要學會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你可能擅於聽老師講,自己看書效率低下,那麼你一定要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邊聽一邊勾勾畫畫寫寫,純粹的聽純粹的看都不會讓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一些特性,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的解決。

2、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眼腦直映」式的學習、復習方法。速讀記憶的練習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在學習之後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術。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和完善。

⑼ 學歷史到底有什麼作用

在舊唐書·魏徵傳裡面,當魏徵死後,唐太宗有說過這樣的一段話: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這段話不難理解,唐太宗李世民認為三種鏡子,以銅為鏡(古代是銅鏡),那麼可以整理衣服,如果以歷史為鏡,就可以知道朝代興盛與衰敗,如果以人為鏡,那麼就可以知道得與失,他認為魏徵是第三種,而現在魏徵死了,他就失去了第三把鏡子。

那就歷史內容而言,有什麼用呢?要學好歷史,或者說歷史好的人,就意味著這個人的文學能力也不差,而我們知道,現在社會,能寫好文章的,用處也是相當大的,太多地方需要文字的表達了,比如一個計劃案,一個市場營銷案,甚至在表白上面。

會歷史,跟會唱歌,會跳舞,會書法一樣,都是興趣愛好,平時的工作都比較辛苦,如果沒有一兩個興趣愛好,那麼生活中除了工作還是工作,那麼就會相當的無趣,還有,日常的社會交際中,口才也是很重要的一點,能夠知道很多歷史典故,別人也會高看一眼的。

⑽ 學歷史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與國家民族有利,是中華文化的根

歷史不能遺忘,中國歷史、文化為何能屢經滄桑而不斷?就是自古以來中國歷代統治者都十分重視歷史,並通過歷史來教育當代人民、後世子孫。統治者自身也效法歷史或者通過歷史警醒自身。歷史是不僅僅是王朝更替、家國興亡,更是一個民族、國家的文化積淀。它包羅萬象: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教育等各個領域的演變發展共同構築了一個民族、國家的歷史。

歷史可以增加國家、民族的凝聚力。一個國家、民族的形成不是疆域決定的而是漫長的文化認同、精神凝聚。歷史影響著一個民族、國家的現在、未來的方方面面,特別是政治、教育,就是通過對歷史的學習潛移默化的形成民族、國家的文化認同。不然為什麼韓國、印度、日本等諸多國家都不惜串改歷史教材,罔顧歷史真相呢?。學歷史不僅是個人的事,更是一個民族、國家的歷史責任。水無源不流,樹無根不長,不學歷史不知過往,一個民族、國家怎麼會長久呢。

閱讀全文

與學歷史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