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人文歷史 > 我國歷史什麼

我國歷史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09 00:46:22

1. 我國歷史有什麼

中國朝代順序表: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魏、蜀、吳)、晉(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十國【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楊吳、南唐、吳越、閩、馬楚、南漢、南平、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2. 中國歷史脈絡

我國的歷史大體可以分為上古、中古、近世、現代四個時期。
上古時代:主要是指是指秦統一中國之前的時期,主要有三皇五帝、夏朝(公元前2070至前1600年)、商朝(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戰國(前453年—前221年)
三皇是指燧人、伏羲和神農,他們的成就分別是:燧人發明了磚木取火,使得人們可以吃熟食,伏羲教人漁獵,神農教人農耕。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春秋:古代交通不便,一個中央政府,很難控制所有地區,因此將同族的人分布到各處,進行開疆擴土和統治,到了東周,這些分封出去的同族人,都逐漸強盛起來,形成區域的國家,其中最大的幾個國家是齊、晉、秦、楚,視為春秋時代。
春秋五霸:春秋時期,王室已經不能號令天下,各列國之內如果有什麼爭端,都由霸主出來協調,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黑社會老大,主要是憑借自己的實力。但是由於霸主無法「更姓改物」,所以對於周天子,表面上仍然是尊重的。就想現在君主立憲制的國家,首相都還要尊敬皇室。五霸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越王勾踐
戰國:晉國分為韓、趙、魏三國,同時河北的燕也日益強大起來,形成了戰國七雄的局面,這就是戰國時期。
中古時期:主要是指秦(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漢(西漢、東漢,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三國鼎立(公元220年-280年)、晉朝(公元266年-420年)、南北朝(五胡十六國,公元420至589年)、隋朝(公元581年—618年)、唐朝(公元618年—907年)、五代十國(公元907至979年)、宋朝(960年—1279年)、元朝(1271年—1368年)、明朝(1368年 ―1644年)。
大家都知道秦朝是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建立的統一政權。
漢朝:後來陳勝吳廣起義,各路勢力相繼起義,推翻了秦的統治,土地分封給眾多諸侯,後來劉邦滅項羽,統治各諸侯,建立了漢朝。
三國時期:東漢末年,內憂外患,掌握兵權的各方勢力相繼傭兵自立,皇宮之內,各個皇子之間也為了爭奪繼承權,投靠各方勢力,漢獻帝先是投奔董卓,後來逃亡至洛陽,招曹超來自衛,曹超大權在握,狹天子以令諸侯。最終經過赤壁之戰後,劉備和孫權聯合抵抗曹操,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晉朝:晉朝分為東晉和西晉、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
公元266年司馬炎篡魏(也就是曹操的政權),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滅吳(孫權),完成統一。
公元316年西晉被北方蠻族滅亡,北方陷於混亂,史稱五胡亂華。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時代,同時存在南朝和北朝兩個獨立的政權,相互對峙,有獨自傳承。
北朝是胡(少數民族)漢融合的朝代,晉朝後期,北方有十六個割據之國,主要是匈奴、羯、鮮卑、羌、氐等五個少數名族,所以又稱為「五胡十六國」。北朝繼承了五胡十六國,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南朝是漢族和東晉的延續,包含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四朝。
隋朝:最後北周的楊堅(隋文帝)建立隋朝,9年後消滅南朝的陳,再度統一了中國。
唐朝:唐高祖李淵公元617年起兵,次年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唐朝是我國歷史上版圖最大,也是唯一一個沒有修築長城的的中原統一王朝。安史之亂後逐漸衰落。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
五代:是指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採取重文抑武的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逐漸統一中國,五代結束。
十國: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元朝:成吉思汗統一北漠,建立蒙古帝國,並不斷擴張領土。成吉思汗死後,忽必烈奪得可汗之位,改國號為大元,並於公元1279年在崖山擊敗南宋,統一中原。
明朝:元末,朱元璋發動農民起義,改國號為大明,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統一王朝。
近代史主要是指清朝(公元1636年至1912年):公元1616年,女真族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公元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公元 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攻佔明朝國都北京,同年,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並擊敗李自成,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
現代史:主要是指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民國政府。
從中國的歷史發展脈絡來看,我得出以下2個結論:
1.中國的歷史主流是大統一,分裂是少數。其中有春秋、戰國、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是分裂的時期,在統一的時代,也存在著邊疆少數民族的騷擾和對峙,總體來說,漢人與各少數民族的融合形成了如今的中國文化。

3. 我國歷史文化有哪些

我國是人類歷史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我們的祖先從遠古時代就在中華大地上休養生息。考古研究表明,早在17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我國的史前文化就已形成了華北和華南兩大文化譜系,其中包括著名的元謀文化、藍田文化、許家窯文化、丁村文化等。到距今9000~4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中國形成了旱地農業、稻作農業和狩獵採集三個史前文化區。其中距今7000~4600年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長江流域的馬家窯文化等,已經顯示出此時期農業已有了相當的進步和發展,定居村落已四處可見。考古工作者在河北武安磁山新石器時代的一個遺址中,發現了300多個長方形儲糧窟穴,估計儲糧能達10萬千克以上。距今4600年的黃河下游文化,不僅出現了銅器和發達的制陶業,而且出現了卜骨和巫師,即出現了宗教和國事活動,說明當時中華民族即將跨入文明時代。文字的出現,是人類文明開始的重要標志。在我國,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出現了甲骨文。周代形成了以禮、樂為中心的政教系統,並達到鼎盛時期。至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以儒、墨、道、法為代表的諸子百家爭鳴、學術空前繁榮的嶄新局面,把我國文化推到了高峰,並使其一直延續發展經秦、漢至明、清。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在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背景下,形成了風格各異、內容豐富的歷史文化,留下了許多不同時代的文物古跡,具有很高的史學和美學價值,成為人文景觀旅遊資源的重要內容。

4. 關於中國的歷史資料

關於中國的歷史資料: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

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4)我國歷史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又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後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歷史時期。

歷代統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台上演出了內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經歷了奴隸社會發展的全部過程。

從戰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帝國。此後,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宋時期經歷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至明、清兩代,封建社會盛極而衰,並最終開始步入了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

5. 我國有哪些歷史文化遺產

1、明清皇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頤和園(北京)
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3、長城(北京)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4、天壇(北京)
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5、承德避暑山莊(河北承德,包括周圍寺廟)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6、平遙古城(山西平遙)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7、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北京周口店)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8、麗江古城(雲南麗江)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9、蘇州古典園林(江蘇蘇州)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0、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陝西西安)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1、大足石刻(重慶大足縣)
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2、武當山古建築(湖北丹江市)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3、莫高窟 (甘肅敦煌市沙鳴山)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4、布達拉宮(西藏拉薩)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5、龍門石窟 (河南省洛陽市)
2000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6、孔廟、孔林、孔府(山東曲阜)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7、明清皇家陵寢 (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
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8、青城山-都江堰(四川青城山)
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9、皖南古村落 (安徽西遞村)
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0、雲岡石窟(山西大同)
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1、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吉林集安市、遼寧桓仁縣)

6. 中國的歷史發展是什麼

中國歷史,從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歷史;從中國第一個統一的朝代秦朝算起,約有2241年。

史前時期的有巢氏、燧人氏 、伏羲氏、神農氏(炎帝) 、黃帝(軒轅氏) 被尊為中華人文始祖。約公元前2070年,夏朝出現;商朝時出現了已知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西周時社會進一步發展,春秋戰國時生產力提高,思想百家爭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秦朝;西漢與東漢時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漢字基本定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進入分裂割據局面。

隋唐五代時期,經濟繁榮、科技發展,文化影響廣泛。武周時期,因「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的營建而使國際地位達到頂峰。遼宋夏金元時期,多元文化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時,經濟取得發展,明末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清朝時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北伐戰爭後中國國民黨在名義上統一中國。1931年日本策動九一八事變,1937年開始全面侵華,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解放戰爭後,中國共產黨於1949年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

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把對中國歷史的認識提升到更高水平。我們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入研究中國歷史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深入探索中國歷史發展道路。

加強歷史研究中的理論創新,形成融通古今和中西的理論新概括;善於挖掘新史料、用好已有史料,並且注重研究方法創新,不斷拓展和深化一些領域的研究;推出集中體現史家史才、史學、史識的精品力作,不斷提升中國史學的影響力。

7. 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戰役有哪些

一、

牧野之戰—中華文化形態的定鼎之戰:

公元前1057年2月,周武王姬發率領虎賁3000人,甲士4萬5千人在牧野經過一天血戰,大破堪稱巨人的商紂王的「70萬」之師,終止了殷商王朝的6百年統治,確立了周王朝對中原地區的統治秩序,為西周奴隸制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開辟了道路,更是中華文化體系淬火重生、涅槃升騰的典禮。

從此,綿延3千年、兼收並蓄,至今仍充滿生機的傳統中華文化,終於成為人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至關重要的一極。並揮就出至高榮光與慘痛磨難並存的恢宏歷史畫卷。

七、

一片石之戰—決定三百年大清王朝基業的開山之戰:

公元1644年4月,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八旗軍與明朝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擊敗李自成的大順軍。這是一場事先誰也料想不到的戰役,也是一場幾乎未戰勝負已定的戰役。4月22日,清軍抵進離山海關兩里處,當暴發戶李自成的大順軍撲向吳三桂時,情急之下的吳三桂向多爾袞求援。

八、

肥水之戰—鼎定兩百年中國歷史走向之戰:

公元383年,統一了北方的前秦政權向南方的東晉發起侵略吞並戰爭,苻堅親自統率112萬前秦大軍南侵,東晉由謝安之侄謝玄為先鋒率8萬訓練有素的「北府兵」沿淮河西上迎敵。雙方戰於溉水,結果,8萬東晉軍大敗100萬前秦軍。留下兩個成語叫風聲鶴唳和草木皆兵,從這兩個成語故事就說明了此次戰役的詭異和傳奇。

8. 中國有哪些歷史詳細解說。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如 下: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時期(魏、蜀、吳)、晉(西晉、東晉)、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隋、唐、五代(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十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我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是由什麼決定的呢?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所或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歷史朝代名(6張)
體的國號及其由來: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

商:相傳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其封地在漢中。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曹操謚號魏武帝。

蜀: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其政權幫稱「蜀」。歷史上也稱「蜀漢」。漢指東漢的繼續。

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晉: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後襲用此封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遼:遼原稱「契丹」,契丹是族名,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據夏州(今陝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明:
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
治。所以又稱「光明教」。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
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清:
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
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
「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5]

9. 中國歷史有什麼特點

中國古代文明歷史的特點如下:

1、政治上:從分封制、宗法制逐漸發展到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一方面,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逐漸加強;另一方面,官僚體制逐漸代替了貴族體制,專制皇權逐漸形成,權力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奠定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礎。

2、經濟上:農耕經濟是中國古代經濟的典型特點。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以家庭為能為的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成為中國國古代經濟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礎上,手工業、商業在先秦、秦漢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3、文化上:在學術領域,經歷了從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的演變,奠定了中國傳統思想基礎。

4、文學上:《詩經》和楚辭分別成為我國古代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5、科學上:形成了東方特色的實用科學。

(9)我國歷史什麼擴展閱讀:

民國時期的中國歷史:

民國時期,中國社會始終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狀態。中國社會這種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沉淪」與「進步」共生的發展態勢。

1911年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君主專制王朝,但並沒有結束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民國成立後的38年中,從某種程度上看,中國在「半殖民地」的泥潭裡越陷越深。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入侵後,中國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一部民國史,實在是一部中國社會的沉淪史。

然而,帝國主義的侵略並沒有能完全阻止中國社會向現代轉型的步伐。在與帝國主義抗爭的過程中,中國開始走向世界。封閉型的中國封建社會開始被打破,中國被迫開始了痛苦的現代化歷程。在中國逐漸融合於世界的過程中,封建的自然經濟開始瓦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了。

民國成立後的38年,中國資本主義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封建勢力遭到嚴重的沖擊,中國在一步步走向半封建性或半資本主義性社會。一部民國史又實在是一部封建勢力的削弱史和一部資本主義的成長史。

一方面由於帝國主義侵略的加深,中國社會在一步步沉淪;另一方面,由於資本主義的發展,特別是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奮力抗爭,中國社會在一步步轉向現代,「沉淪」與「進步」共生,是民國時期社會轉型過程中的一大特徵。

閱讀全文

與我國歷史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